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4-28 幼儿园语言游戏的教案 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 幼儿园语言游戏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

活动过程:

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

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

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

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

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

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附诗歌: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活动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两班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感情朗读,读懂诗歌内容,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读写结合,模仿课文仿编诗歌。

教学中主要体现两个理念:

1、落实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写,给学生创作写作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幼儿百科:自然,是天然的,物理或物质世界和宇宙。“自然”可以指物质世界的现象,也可以指一般的生命。

不知道本文“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两猫相争》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让幼儿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

2、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

3、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入主题。

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边出示图片一)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师:原来猫兄弟俩在这里啊!

图一:猫兄弟长得什么样子的?它们遇到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接下来白猫会发生什么事情?

图二:老鼠看到猫来了什么反应?它们的表情、动作会是怎么样的?猫身后的线表示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模仿。后来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图三:他们在做什么?表情怎么样?两猫周围的线表示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最后谁会抢到鱼呢?

图四:花猫、白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模仿。两猫头上的圈表示什么?

1、引导幼儿用较幽默夸张的语言说说每幅图片的内容。

2、学习"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筋疲力尽"等词语。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1、教师运用词汇生动、幽默讲述。

2、幼儿分组自由讲述。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讲述情况,适时参与指导。

3、邀请个别幼儿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提醒听众认真倾听。

4、启发幼儿为故事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今天啊,我们知道了"两猫相争"的故事,可故事中两只猫有吃到鱼吗?猫为什么吃不到鱼?它们要怎么做才能吃到鱼?[友好协商,互相礼让]

我们平时在玩玩具时要怎么做呢?

五、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鱼到哪儿去了?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具体,让幼儿少了想像的空间,这样就缺少锻炼幼儿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幼儿提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更加简练。活动中,教师引导恰当,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经验。

幼儿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月光长廊》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月光长廊》”。让幼儿能以轻柔的肢体语言,表现月光下的场景,安静地聆听欣赏散文诗,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初步学会朗诵,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目标:

1.安静地聆听欣赏散文诗,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初步学会朗诵。

2.能以轻柔的肢体语言,表现月光下的场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月光长廊》教师教学资源。

2.幼儿学习资源第2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将幼儿带入美好宁静的夜晚情景。

2.观看完,提问: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有怎样的感觉?

二、基本活动

1.幼儿伴随背景音乐,自由阅读幼儿学习资源。

提问:这是哪里?月光下的长廊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小猫、青蛙在干什么?

2.教师以舒缓抒情的语调朗诵散文,帮助幼儿了解散文的内容。

3.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欣赏散文诗的动画,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提问:夜晚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和小猫在月光长廊中做什么了?青蛙为什么会捂住嘴巴?然后他又做了什么有趣的事?后来谁有加入了?为什么说月光下的长廊是最有趣的地方?

(2)师引导帮助幼儿用听到的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讲述。

(3)请小朋友一起学学小老鼠、小猫、小青蛙的动作。

(4)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优美的意境。

(5)提问小狗小猫跳的时候,为什么眯着眼睛?小老鼠和小青蛙为什么轻轻地迈着舞步?

4.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师教学资源,唱诗朗诵散文诗。

(1)跟随有声朗读。

(2)跟随教师资源背景音乐朗读。

5.教师和部分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轻轻迈动舞步,在宁静的夜晚随音乐跳舞,其他幼儿轻轻朗诵。

活动延伸:

阅读区:请小朋友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2册。

表演区: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中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有着敏感的感觉与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有着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些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往往成为孩子们一个个自我认识的故事。《月光长廊》这一优美的文学作品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大自然中的月光长廊里的故事,它能让孩子充分感受月光长廊优美宁静的情境,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亲亲大自然"主题活动中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

幼儿百科:长廊是指有顶的通道。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什么声音》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什么声音》”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学会从画面上发现故事的重要细节,并理解故事情节,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求答案,理解故事的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求答案。

2、学会从画面上发现故事的重要细节,并理解故事情节。

3、理解故事的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大书、小书,有关《声音》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让幼儿听一些声音,进行猜测。

师:1、老师先请我们的小朋友玩一个听声音的游戏,请你们用你们的小耳朵听一听,看看你们等下啊能够听到什么声音。

2、小耳朵准备好了没有?

3、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啊?(鞭炮,水,猫,门铃,小宝宝的笑声。)

4、我发现我们的小朋友听得真仔细,小耳朵真灵敏!

(二)翻开第五页请幼儿观察卡卡的梦境,猜想梦到的东西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1、那老师要告诉你们,有个叫卡卡的小朋友,他也有一双灵敏的小耳朵,晚上睡觉的时候,卡卡做梦了,在梦里面呢,他也听到一些声音。

2、他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翻开第五页)你们猜猜他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三)教师缓慢翻阅大书,过程中不进行提问和讨论,翻看之后自由讲述。

师:1、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什么声音?》。(教师指着书名)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看看这本书,然后呢想一想你看到的,你觉得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眼睛要注意看,老师等下可是要提问的!

3、好了,我们已经看了一遍大书了,接下来我们想一想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我来听一听。(你觉得是什么声音)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觉得是水管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可能是小猫的声音,还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狗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声音呢?

(四)第二次阅读大书,带着问题要求阅读。

师:1、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看一次这本书,但是这次看书之前可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带着四个问题去看书。第一个问题是:卡卡梦到了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梦到这些?第三个问题是:他梦到的这些东西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第四个问题是:实际上这些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是谁发出来的?

2、好了,看完了,现在老师要来问问那四个问题。

3、卡卡梦到了什么?

4、那你们觉得他为什么会梦到这些呢?

5、那他梦到的这些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小白兔会发出什么声音?小猫呢?水管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五)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第三次翻看大书,结合图画和文字,关注一些画面细节。

阅读封面:

师:1、幼儿跟读书名。

第一页:

师:1、卡卡在玩什么?

2、爸爸妈妈看到这么一大箱的火车和轨道,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3、教师阅读文字。

第二页:

师:1、这下卡卡在干什么了?哦,卡卡在睡觉,睡觉的时候卡卡还做了一个梦呢?他梦到了什么?(一群人用铲子在地上挖洞,旁边有一只巨大的白色兔子,白色兔子抬起一只大大的脚,脚的旁边有蓝色的线条,好像兔子要使劲踩在地板上一样。)

第三页:

师:1、卡卡从梦中醒来,他的表情如何?

2、谁在门口?(妈妈)那你们猜一猜卡卡会跟他的妈妈怎么说呢?他刚才听到了砰砰砰的声音,他会跟妈妈怎么说呢?

3、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妈妈可能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看看。教师阅读文字。

第四页:

师:1、第二天全家人在干什么?(在吃早餐)

2、卡卡会问爸爸妈妈什么?爸爸妈妈的表情如何?

3、阅读文字。

第五页:

师:1、又到了晚上,卡卡在干什么呢?他睡着了没有?他睡觉时又听到了什么?

2、你们看看卡卡是什么表情?他没有睡觉,他的眼睛怎么样(睁得大大的。)他为什么不睡觉你们想一想,他可能在想什么?他是不是会有点害怕啊?

3、哦,原来晚上卡卡又听到砰砰砰的声音,所以卡卡都睡不着了,眼睛瞪的圆圆的。爸爸说可能是水管的声音,所以他也就觉得可能是水管的声音吧。

第六页:

师:1、和第五页相比,卡卡的姿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是这个表情?

2、他又听到了什么声音?砰!砰!砰!砰!砰!啊!

3、这次卡卡不仅听到砰砰砰的声音还听到了啊的一声尖叫。

第七页:

师:1、又到早上了,卡卡又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吃早餐了。那你们想想,这个时候卡卡会问爸爸什么?会怎么问呢?爸爸又会对卡卡说些什么呢?爸爸妈妈的表情又是如何的呢?

2、那卡卡现在心里会在想什么呢?

第八页:

师:1、卡卡怎么了?鱼缸里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他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第九页:

师:1、卡卡现在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他没有心情玩小火车了。)

2、他为什么不玩小火车了?

活动反思:

1、预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演示对比实验,来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愿问其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点燃其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丰富感知。“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化解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学会了物体传声的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识由直观的教具演示了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幼儿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妞妞的鹿角》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妞妞的鹿角》”。让幼儿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验故事情节的起伏给人带来的阅读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

3.体验故事情节的起伏给人带来的阅读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白板

2.自制鹿角4对、狭小的门、自主阅读小图人手一份

3.三组图片:1、穿衣服;2、出门3、下楼梯

4.新年音乐、新年装饰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探照灯形式出示鹿角

教师:猜猜它是谁?

幼儿:梅花鹿。

2.教师:那我们把梅花鹿请出来吧。

3.教师:猜猜小女孩头上为什么会有鹿角?

幼儿1:她带的头饰。

幼儿2:她带的发箍。

幼儿3:她觉得好玩,带着玩的。

(环节简析:导入时,我运用聚光灯的形式让幼儿看鹿角猜猜是谁,当孩子们都觉得毫无悬念是梅花鹿时,突然出现小女孩,一个强烈的转折令人措手不及,这个跳跃的基调也迎合了这本绘本起伏的情节需要。)

二、理解故事。

(一)观察封面:

1.教师:故事的名字叫《妞妞的鹿角》。

2.教师:妞妞的头上长出了鹿角,妈妈看到会怎么样?

幼儿1:妈妈看到了会很害怕。

幼儿2:妈妈看到了会吓死了。

幼儿3:妈妈看到了会很生气。

3.自主阅读

教师:妈妈会想哪些办法呢?

幼儿1:会带妞妞去看医生。

幼儿2:让她吃药。

幼儿3:把妞妞的鹿角藏起来。

4.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幅图,请你按照上面的数字顺序仔细看,答案就藏在里面。

(二)理解故事第一段:

1.教师:妈妈请来了谁?

幼儿:医生。

教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幼儿1:看到了听诊器。

幼儿2:他穿的衣服。

2.教师:妈妈的表情怎样?她心里在想什么?

幼儿1:很怕。

幼儿2:表情很害怕。

幼儿3:害怕医生没办法治。

3.教师:妈妈又请来了谁?

幼儿:校长。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我认识字的。

教师:看看校长的表情?

幼儿1:看起来很凶。

幼儿2:看起来很生气。

4.教师:弟弟小南在干吗?

幼儿:看书

教师:查出结果了吗?

幼儿:查出来了。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做了一个手势。

5.教师:妈妈实在没办法,最后又请来了谁?

幼儿:设计师。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我认识字的。

教师:妈妈把设计师请来干什么呢?

幼儿1:设计鹿角。

幼儿2:把鹿角藏起来。

6.教师:你觉得这顶帽子怎么样呀?

幼儿1:太大了。

幼儿2:太好看了。

幼儿3:太大了,妞妞眼睛都挡住看不见了。

7.教师:为什么妈妈一次次的晕倒?

幼儿1:因为大家都治不好妞妞的病。

幼儿2:因为妈妈太害怕了。

(三)理解故事第二段:

1.教师小结:既然大家都没有办法解决鹿角的问题,还不如笑眯眯地接受它。

幼儿结伴看三幅大图。

(1)穿衣服(2)出门(3)下楼梯

2.教师:谁来说一说,妞妞发生了那些事?

幼儿:穿衣服

教师:这件衣服她能穿的下去吗?

幼儿:不能。

教师:为什么?

幼儿:太小了。

教师:那她该选择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比较合适呢?

幼儿1:大一点的。

幼儿2:后面有拉链的裙子。

幼儿3:背心。

3.教师:她该怎么走呢?

幼儿1:弯着腰走。

幼儿2:爬着走。

幼儿3:侧着身走。

教师:妞妞为什么要滑下来?

幼儿1:因为鹿角太大了。

幼儿2:因为那个楼梯太窄了。

(四)阅读故事第三段:

1.教师:妞妞的鹿角还有什么用处呢?

幼儿1:可以给妈妈挂衣服用。

幼儿2:可以在上面挂礼物。

幼儿3:还可以当滑滑梯呢。

2.教师:新年就要来了,我们一起来打扮一下妞妞的鹿角,和她一起迎新年吧。

3.师幼共同跳舞庆祝新年。

反思:

根据绘本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通过自主阅读小图,了解妈妈想的哪几种办法,大班幼儿有这个能力,活动中完成的较好。考虑到画面出门、穿衣服、下楼梯的方法与我们生活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采用了大图结伴阅读,让幼儿有个互相交流的机会。最后庆祝新年,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气氛较好。

幼儿百科:鹿角,指雄鹿的角,可以制药;旧时作战时的防御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

相关推荐

  • 大班语言游戏《春天》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春天》”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的朗诵,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体验自然的美,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教学目标: 1、掌握春天的季节...
    2020-05-27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两猫相争》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让幼儿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尊重他人的...
    2020-05-27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月光长廊》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月光长廊》”。让幼儿能以轻柔的肢体语言,表现月光下的场景,安静地聆听欣赏散文诗,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初步学会朗诵,乐于探索、交...
    2020-05-29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什么声音》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什么声音》”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学会从画面上发现故事的重要细节,并理解故事情节,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求答案,理解故事的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活动目标...
    2020-06-08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妞妞的鹿角》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妞妞的鹿角》”。让幼儿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验故事情节的起伏给人带来的...
    2020-05-27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春天》”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的朗诵,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体验自然的美,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教学目标: 1、掌握春天的季节...

2020-05-27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让幼儿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尊重他人的...

2020-05-27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月光长廊》”。让幼儿能以轻柔的肢体语言,表现月光下的场景,安静地聆听欣赏散文诗,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初步学会朗诵,乐于探索、交...

2020-05-29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什么声音》”的内容一文。让幼儿学会从画面上发现故事的重要细节,并理解故事情节,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求答案,理解故事的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活动目标...

2020-06-08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妞妞的鹿角》”。让幼儿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验故事情节的起伏给人带来的...

2020-05-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