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雁一样遵守纪律
发布时间:2020-03-18 教育学笔记 幼儿园学游戏 当代教育学笔记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及时地引导幼儿联想,巧妙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有一次午餐后,我带着孩子们出来散步,散了一会儿步后,我想到要练习孩子们进行“听信号走”,刚开始孩子们练习得很好。忽然,天上南飞的大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兴奋地议论着,对我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我大声地喊口令,可孩子们停止了练习,讨论个不停:有都猜测大雁要哪里去;有的猜测飞在前面的是司令;有幼儿猜测是大雁的家被大风吹走,它们是去找家的……。因孩子的讨论,听信号走无法继续了。我暂时中止活动,加入到幼儿行列中,同幼儿一起观察南飞的雁群,并引导幼儿说出雁群的队形,同时告诉幼儿雁群为什么要排成队飞,并告诉幼儿大雁纪律性很强,不能掉队,还教给孩子们关于“候鸟、南迁”等词汇,并与幼儿讨论大雁为什么要南迁的有趣现象。待雁群飞过,再组织孩子们继续活动,并且要求大家向大雁学习,遵守纪律,听老师的信号走成雁群的队形或其它队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在整队回教室时,孩子们尤为整齐,如有人掉队了,我会说,“你这只大雁怎么掉队了”。这个孩子会马上跟上,还会不好意思的。
这件事使我感受到:每一个现象或每一项活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积极性都不尽相同,都须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的鼓励。只要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他们就会有使不完的劲。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每次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班小朋友都很喜欢玩,看,游戏开始后,做顾客的孩子们都要去银行领钱,所以这时是银行最忙碌的时间。银行工作人员要听顾客领取的数目,又要相对的钱币上画小圆圈。这就对银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来领钱、存钱的顾客就要花费比以前更多的时间来排队等候了。这时矛盾、冲突、抱怨声就此起彼伏,没怎么断过。佳佳高声喊:“老师,老师,俊俊插队,而且还推其他小朋友”。小雨也叫到:“干嘛!老师,你看小浩推我!”瞧!前面的人被挤向前,有人被挤疼了,有人被挤到银行工作人员的桌子上妨碍了他们的办公,这样更延长了游戏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商量,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可以新增银行警察这个职务,并赋予银行警察相当高的权力,银行警察有权让插队的人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也可以直接在顾客的直接罚款2元等。有了银行警察后,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不遵守是会受到处罚的,这也为孩子们逐渐养成排队等候的行为习惯做铺垫,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就有这种意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就会把排队等候的习惯变为一种自然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让孩子们从自己做起,从排队等候做起,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以后在公共场所中,都会自觉遵守。
幼儿园宝宝守纪律:“阿姨,请您站在队尾”
导读:从此以后,家长不带接送卡接孩子离园的现象越来越少,小小接待员也俨然成了提醒家长的小老师。家长们每天看到认真提醒自己带卡的孩子们,不但没有埋怨、误解老师的工作,相反,还经常竖起大拇指夸奖孩子们认真负责。离园环节也得到了安全保障。
最近几天,晚上离园接孩子不带安全接送卡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幼儿离园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成了困扰我们教师的主要问题。怎样变家长被动带卡为主动带卡呢?教师虽然每天也提醒那些没带安全卡的家长,但是家长们还是照常按时接走了孩子,第二天仍然不带。可是如果硬性不让带卡的家长接孩子,又怕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误解,从而引发矛盾。
就在我们左右为难的时候,班里的小小接待员启发了我们的思路。何不让我们的孩子来提示家长每天主动带接送卡呢?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针对如何督促家长们都带安全卡展开了讨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聪明的粱臣说:“让小接待员每天看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带安全卡没有,没带的就请他们在队尾等一会,提醒他们以后带上。”是啊,或许家长们会听取孩子的建议呢。于是,我们请每天晚上负责叫小朋友离园的小接待员,认真负责地检查每位家长是否带上了安全卡,见卡叫人。有一天,是萌萌当小接待员,洋洋的妈妈没有带安全卡,萌萌先有礼貌地问:“阿姨您带卡了吗?”“呦!没带,我忘了。”洋洋妈妈不好意思地说。“那请您先站到队尾等一会儿好吗?’’听到孩子礼貌的提醒,洋洋妈妈马上站到队尾,直到最后才接孩子。第二天,洋洋妈妈主动把接送卡拿出来给小接待员看。
从此以后,家长不带接送卡接孩子离园的现象越来越少,小小接待员也俨然成了提醒家长的小老师。家长们每天看到认真提醒自己带卡的孩子们,不但没有埋怨、误解老师的工作,相反,还经常竖起大拇指夸奖孩子们认真负责。离园环节也得到了安全保障。
让幼儿养成遵守游戏规则
银行门口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炀炀和静静开着车来到了自动取款机前,炀炀把银行卡放进了自动取款机,旁边的静静催着他说:“快按密码,快点。”炀炀对静静说:“我还没有领好钱,你等会。”说完就不慌不忙的按起来密码,取好钱以后,炀炀准备要走的时候,静静在大声叫到:“炀炀,你的银行卡没拿。”炀炀一听,赶紧回去取银行卡。
当银行里没有工作人员的时候,孩子们知道自己需要的钱都是在自动取款机中去领取的,在进行取款的时候,炀炀知道去取款机中取钱要输密码,对于用银行卡领钱这个游戏情节,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在取完钱以后,他去忘记了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带走,辛亏后面的静静及时的提醒了他,避免了他遗失银行卡。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将生活中和父母去自动取款机领钱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水平比起小班来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银行没有人工作人员到今天的自动取款机,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当游戏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能联系生活实际,想出了新的游戏材料——自动取款机。怎样利用这个自动取款机去缓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确这个自动取款机的使用方法,其次是要让幼儿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教育随笔:遵守规则 友好相处
教育随笔:遵守规则友好相处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也就是说幼儿只有在集体中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与伙伴在友好相处。规则意识的形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可以得到深深的体验。
通过连续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遵守情况,我发现,从刚开始的规则制定后,有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总有个别小朋友被其他同伴“请”出区域的情况,但也有个别幼儿非常想参与不愿意离开,因此出现了推搡行为,推人的小朋友振振有词“只能进5个小朋友,你来就多了!”被推的小朋友一脸委屈“我也想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进行干预,而是在区域活动小结时针对此问题引导小朋友讨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小朋友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进区时人数超出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人数多了可以先去别的区域玩,有的认为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区域来玩,推人的小朋友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可以在出现人数超出时友好的帮助小朋友想办法,这样就不会出现争吵和矛盾。
从刚开始没有遵守规则、不会解决问题到最后的互相帮助想办法并友好相处快乐游戏,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得到体验,逐步获得规则的认知,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教育随笔:最遵守规则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活动的时候玩一个游戏——小小邮递员,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掌握地理知识,孩子们可以通过送信游戏,知道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天津等,还有很多外国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通过玩这个游戏我也知道了孩子掌握的知识是很丰富的。
有一天吃过午饭我们像往常一样在玩这个游戏,可是XXX的一句话让我很为之震惊,也记忆深刻,当小朋友们问他的信送给谁的时候,他皱皱眉头说:“我要送给中三班最遵守纪律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后,原本吵吵闹闹的教师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顿时间我也找到了一个让孩子们能够自觉安静下来不说话的好方法。
平时我们都是通过拍手、拍铃鼓或者做小游戏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们对这些都没有了新鲜感,这些也就不再对孩子有效果了,但是这个游戏却可以让孩子们很自觉地遵守纪律了,而且孩子们也任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
孩子们已经中班了,孩子们大了也就懂事了,有时候很吵的时候我也会听到有孩子会像小老师一样在说:“别吵啦”,“安静一会儿可以吗”……纪律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通过孩子们自律能力的慢慢提高,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遵守纪律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
我要和大家一样
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小玮,虽然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但是她在生活自理方面,数学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不及其他的小朋友,特别是在绘画方面,更是不行,根本不会动手绘画.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对她的要求比别人低,对她有时也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过,在一次手工活动中,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那次是一次纸工活动,在课前我就准备好了上课需要用的挂历纸,每个孩子一张,当发到小玮的时候,只剩下一张有点皱且有点破了的纸.我想:反正小玮也不怎么会折,算了,就发给她,省得我再去别外为她准备.于是我便把这张皱且破了的纸给小玮.谁知小玮看了看,抬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好纸,不要这种烂纸,我要和别人一样的纸.”看着她那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真的是很不好意思,没办法,只好临时到别的班上拿了一张好且大的纸给她.没有想到,这次折纸活动她竟然也学会了折,而且折得很不错.对此,我真的觉得自己太小看人了,不禁又陷入了沉思.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幼儿,有时我真的太偏心了,其实我完全可以降低要求和标准,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表扬和鼓励,而不是对他们另眼相看,更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样会产生自卑心理.在我们的眼里,每个幼儿都应当是平等的,而且我们要不断地去找寻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只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
自由并不代表没有纪律性
今天仔仔又咬人了,说起来有点点头大,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他要去搬小椅子,但是因为小朋友要上床的时间到了,可乐没有让他搬,所以他就把可乐咬了,虽然这一口没有伤口,但是却咬出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事后,我像双方的家长做了解释。
通过这么多天的观察,我们发现这已经不是孩子的不会处理问题的问题,仔仔的交往方式就是他的日常交往习惯,不如意就可以发脾气,通过和仔仔的爸爸交谈过,分析了一定的原因,现在的家庭中“421”结构非常明显,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当然会有许多人的“礼让”,那么在孩子平等的交往中,孩子之间的交往又该如何进行?在“礼让”的过程中,孩子根本就没有形成正确的交往的机会,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多给孩子机会,帮助孩子改掉这种不良交往习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交往观点,借用蒙氏的一句话“自由并不代表没有纪律性!”通过交谈,我们一致认为,在家庭中给他建立适当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嘛。
在幼儿园里,我们也会更多的加强看护,在避免事情发生的同时,对仔仔加强教育,让仔仔有更多更多的好朋友!
我能和大家一样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能和大家一样”!
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小玮,虽然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但是她在生活自理方面,数学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不及其他的小朋友,特别是在绘画方面,更是不行,根本不会动手绘画.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对她的要求比别人低,对她有时也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过,在一次手工活动中,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那次是一次纸工活动,在课前我就准备好了上课需要用的挂历纸,每个孩子一张,当发到小玮的时候,只剩下一张有点皱且有点破了的纸.我想:反正小玮也不怎么会折,算了,就发给她,省得我再去别外为她准备.于是我便把这张皱且破了的纸给小玮.谁知小玮看了看,抬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好纸,不要这种烂纸,我要和别人一样的纸.”看着她那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真的是很不好意思,没办法,只好临时到别的班上拿了一张好且大的纸给她.没有想到,这次折纸活动她竟然也学会了折,而且折得很不错.对此,我真的觉得自己太小看人了,不禁又陷入了沉思.
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幼儿,有时我真的太偏心了,其实我完全可以降低要求和标准,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表扬和鼓励,而不是对他们另眼相看,更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样会产生自卑心理.在我们的眼里,每个幼儿都应当是平等的,而且我们要不断地去找寻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只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
不知道本文“我能和大家一样”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