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诗词(分享9篇)
发布时间:2025-05-24 立秋诗词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秋诗词 篇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立秋诗词 篇2
1、三天不吃青(菜),两眼冒金星
2、春风吹日暖,春燥早日防
3、春捂秋冻,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
4、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
5、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6、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7、芦笋营养价值高,美容抗癌效果好
8、缓解春困小妙招,吃葱杀菌抗疲劳
9、清茶一杯,元气百倍
10、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1、早春韭菜一束金
12、凉拌马兰头,降压泄热火
13、清明螺,顶只鹅
14、清明蛋,人人盼
15、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
16、春季进补汤,祛寒数鸡汤
立秋诗词 篇3
世界就如同沙漏,时光细细密密、丝丝缕缕地渗透开来,四季便在不经意间有了变换。四季一圈一圈地转着,总有属于自己的别样美。比起欣赏自然的画卷,我更愿意在大自然中闭上双眼,倾听四季的美妙声响。
如果说立夏的曲调是热烈的,像极了摇滚;立秋的曲调是婉转的,恰似歌者浅唱低吟;立冬的曲调是空灵的,宛若空谷回响的笛声;那么立春的曲调,正是凝结了它们所有的千言万语。
一提起“立春”,即使我仍将身上的厚衣裹得紧紧的,可我的耳朵却像是刚从梦中醒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都是那样的新鲜。声声鸟鸣、阵阵雨声、连那细微的小麦苗破土而出的声音都无比的通透、明朗。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却一点儿也不吵闹,反而神奇地变成了一种说不出的柔情,就像春风的手轻轻、轻轻地拂过心底,激起浅浅的涟漪,一下子留下了最绚烂的色彩和最迷人的芬芳。
原来立春的声音也是有颜色的,它点亮了我们的眼睛,不止是刚探出脑袋、努力茁壮成长的小草们,还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在立春的色彩下,显得愈发的生动而充满活力。
原来立春的.声音也是有味道的,它有着太多太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清新香气,却总是悄悄地隐藏着,就像是和许久未见的小伙伴再次相遇,谁也不用说什么,只要微微一笑,那曾经的默契、曾经熟悉的气息便一下子又回来了。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原来“立春”不止有美,还有许多许多的魔力,它让大千世界变得井然有序,让“春华秋实”变得具体而生动,农民伯伯们弓着腰耕种的动人画面,一锄一锄的声响,更凝成一曲曲幸福的乐谱。老师常告诫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立”字就像一个小人,在天地之间挺着身子,而最上面的一点,正是新的起始与希望,为四季奠定了最美的前奏。
如果可以,我愿“立春”不单单只是充满着浪漫色彩的一天,我愿它停留得更久一些。这样,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在大自然中走走停停,再听听那“雁北归”,翅膀响起的合奏;再听听那“雉震呴”,满含着生机的和弦;再听听我们最爱的口中音乐会——咬春。
春夏秋冬,经过才懂;四季变换,生生不息;声声入耳,声声簇新。聆听立春之声,让生活与自然更加贴近,立春之声,更是希望之声。
立秋诗词 篇4
1、《立秋二绝·折枝楸叶起园瓜》
宋朝·范成大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2、《立秋日作》
清朝·乾隆
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
如何午热为孤注,疑是金官让末光。
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杨。
农占晴雨纷如讼,历验原来亦鲜偿。
3、《立秋有感》
宋朝·白玉蟾
溪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弹冠。
方旦喜无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中如许,不觉鼻头酸。
4、《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吴楚封疆接》
宋朝·张耒
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
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
囊有离骚赋,头余骑省斑。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
5、《立秋后三日得二侄并侄孙家书》
宋朝·程公许(WwW.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万里书来印籀红,慰情何但万金同。
县丝性命幸存活,发地生涯甘阨穷。
老去忧心长似醉,秋来衰鬓乱飞蓬。
故园未有西归日,且愿平安信数通。
立秋诗词 篇5
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2、立秋在六月,初雾来得早,影响秋季收成;
3、重阳有雨,下年雨缺(陕)
4、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5、秋分有雨来年丰
6、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鲁)
7、处暑下雨,五谷生芽
8、秋日落雨秋飕飕(浙)
9、重阳无雨一冬晴(苏、浙、鄂等)
10、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浙、鄂)
11、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12、立秋晴,八月雨;立秋雨,八月旱(桂)
13、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14、立秋不落,寒露不冷(桂)
15、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16、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17、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18、重阳晴,米粮平
19、重阳无雨,九月无霜(皖)
20、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苏、鄂、川)
21、立秋大雨,百日见雪(冀)
22、立秋的雨和雾,与未来的寒暖、旱涝均有密切关系
23、十月三场雾,黄牛水上浮。(下年发大水)
24、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25、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26、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27、打霜立秋,干断河沟(贵)
28、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鲁)
29、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30、秋天宜收不宜散 。
3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32、九月台,无人知;九月台,惨歪歪
33、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34、立秋晴,秋雨少(赣)
35、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36、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苏)
37、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川)
38、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39、立秋节气的晴好与未来天气的'关系
40、六月秋,及早收;七月秋,慢慢收(苏)
41、重阳无雨,冬至多雨(湘)
42、秋有旱,冬有冰
43、夏雨少,秋霜早
44、六月六秋,早收晚丢(冀)
45、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湘)
46、十场秋雨要穿棉
47、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48、秋来伏,热得哭(贵)
49、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50、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51、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52、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53、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54、立秋晴天秋天旱(鄂)
55、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56、处暑罗卜白露菜
57、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皖、鲁、鄂等)
58、处暑下雨多灾害
59、立秋无雨人发愁,庄稼顶多一半收(皖)
60、秋分天晴必久旱
61、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62、重阳晴,米粮平。(风调雨顺)
63、一场秋雨一场寒
64、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京)
65、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66、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67、立秋雾,地枯枯(湘)
68、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69、立秋有雨倒春寒(桂)
70、夜立秋,热到头
71、六月秋,丢的丢,收的收;七月秋,全部收(新)
72、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73、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74、立秋下雨件件丢,处暑下雨件件收(冀)
75、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76、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77、七月立秋,早迟都收;六月立秋,早收迟丢(陕)
78、寒露脚不露
79、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鄂)
80、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苏、桂、川)
81、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82、处暑晴,河边铁马根
83、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苏)
84、六月立秋,早收晚丢;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晋)
85、秋后加一伏。
86、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87、立秋在七月,初霜来得晚,秋季收成好(新)
88、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新)
立秋诗词 篇6
1、《立秋日晚坐》
元朝·周权
山云漠漠树苍苍,风荐池荷满意香。
独据绳床眠未得,一檐风雨夜初凉。
2、《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其二》
清朝·汪新
少住为佳客馆停,凭将情话伴孤醒。
萧条旧宅梁间燕,零落诸昆雨后萤。
愧我鬓髭潜换黑,喜君云雾拨来青。
长歌自是牢愁甚,和向秋窗淅沥听。
3、《立秋》
汉朝·刘雄
雨如叹气时时落,雷似吞声隐隐听。
人事自随寒暑换,丹砂未就只劳形。
4、《都门立秋·其二》
明朝·李孙宸
客久偏怜节,天涯又见秋。
宦情仍卤莽,岁月袛优游。
露下蝉吟苦,风前燕语愁。
西山朝气爽,应许马曹收。
5、《立秋日寄粹夫》
明朝·何景明
一叶悲天地,秋风泪万行。
江河无日夜,边塞有烟霜。
雁鹄思高起,龙蛇愿久藏。
蓬瀛何处涉,头白恨无梁。
立秋诗词 篇7
1、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2、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3、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
4、狗泡水 天将雨
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7、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9、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10、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11、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
12、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13、大雨无雨,明年旱。
14、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15、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16、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17、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18、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19、蚂蚁搬家 天将雨
20、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2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2、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23、江猪(乌云)过河(天河),大雨滂沱。
24、昼雾阴,夜雾晴。
25、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26、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27、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28、雨不歇: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2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30、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31、对时雨 连几天
32、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33、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
34、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半个月。
35、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36、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37、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38、立春落雨至清明。
39、前冬不穿靴,后冬冷死人。
40、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1、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42、燕子低飞 天将雨
43、九月九港风。
44、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45、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
46、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
47、十雾九晴。
48、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4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50、春雷十日寒。
立秋诗词 篇8
毕淑敏曾谈到:“节令就是一种命令。”是的。我们可在端阳看苇叶依依,在中秋品蟹赏月,在大雪纷飞时围炉煮上一壶醇厚的美酒。冬天的西红柿不会有骄阳的热情,而板栗也要在秋日才会格外甘美。然而生活在当下,人们忙碌而疲累。父母们为生活奔波忙碌,我们为学习而扎根教室,幼年背过的“春雨惊春惊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也逐渐退到记忆的墙角——我们,迷失了季节,迷失了自然。
据说早在春秋时期,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就已形成了对节气的最初认识。而此后的三千多年,二十四节气也在不断完善中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立春、惊蛰、清明、谷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我瞭望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风烟弥漫,所有繁华荣辱,悲欢离合,都混杂在一起,让人难以看透。铁骑悍勇的汉逝去了,如锦的盛唐消散了,凝结血泪的明清陨落了。而只有二十四节气,伴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农耕一直流传。
不桥流水的江南,或许是清明前后的细雨霏霏中,戴笠披簑的男子用心耕耘面前的青青麦地。而他的身后,那是烟雨笼罩中的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莽苍的的黄土高原,回荡着信天游的地方,勤劳朴实的女子在窑洞前铺晒收下的苞米。二十四节气,从沉厚的历史走来,它本身即已承载了中华文明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沧桑。
而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二十四节气又该如何存在?我也曾仔细记下银杏抽芽的时间,也发现春分的几场雨确实有着让大地被严冬冻得苍白的脸色重新变得黑黝的神奇功效。但我似乎无法做得更多。我不能熬夜到凌晨只为发现第一场秋露是何时降下,我必须养足精神应对第二天的学习。于是我便渐渐麻木,渐渐错过,错过了“夜雨剪春韭”,错过了“莲花过人头”,错过了“战地黄花分外香”,错过了“独钓寒江雪”。我有时也会在长久的'麻木中惊醒,在向同学询问今天的日期后偷偷查看自己又到了哪个节气前后,自己又错过了哪些景色与故事。
如今已是寒风扑满的十一月,我掐着指头算,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我都错过了。也许明年这些景色会更好,但今年的最终是辜负了。而我想与之一起辜负的还有一最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听啊,窗外的风欲语还休。
立秋诗词 篇9
1、《七月朔日立秋》
清朝·乾隆
恰是双秋始,还看半岁分。
祝融犹恋暑,列缺已驱云。
花气承浓露,林光翻薄曛。
蝉声辞夏往,蛩意报人闻。
筹岁西成近,惜阴乙夜勤。
伊犁万里外,凯唱早还军。
2、《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朝·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3、《立秋日登乌石山和幕府杨子承韵》
元朝·萨都剌
海国山四围,繁华坐消歇。
楼观沉夕阳,鸿雁下秋色。
水边无丽人,石上多古刻。
感此暮归迟,秋露满山白。
4、《立秋·其一》
清朝·黄任
一夕得秋气,商声飒几回。
西风不可触,千籁万山来。
百感起遥集,流年惊暗催。
井梧何太急,飞叶上平台。
5、《七夕立秋写怀》
清朝·袁懋功
七年逢七夕,具在异乡时。
岁序添潦倒,天心惜别离。
雁来归梦远,秋到落梧知。
不尽凄其意,星河隐树枝。
-
我们精彩推荐立秋诗词专题,静候访问专题:立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