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篇1
当我们对现在和将来感到困惑的时候,历史往往会告诉我们答案。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复兴之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大国崛起—工业先声》向我们讲述了英国在近代迅速崛起的过程,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讲了几千年,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近代严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入邯郸学步的误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老夫子早已给出的理论指导和总结。是什么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究其原因,不外乎四点:
第一,国内政局稳定。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并且“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他们更愿意承担必要的赋税支持国家对外作战,特别是在18世纪初期与法国和西班牙作战。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这使得英国不断的走向成功,并为工业革命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第二,经济发展促进需求增大。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日渐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刺激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第三,对知识产权和科学研究的重视。工业革命前期,为了发展工业,英国制订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以此来对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同时,英国官方认为科学研究的地位高于一切,在国内营造了非常好的科研氛围。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对科学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自此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人们开始以理性的.眼光认识世界,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蒸汽机为一系列机械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艺保证各种机器包括蒸汽机本身的性能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瓦特、牛顿的贡献对推动英国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第四,自由市场经济使英国迅速变得国富民强。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注定是个伟大的理论,它不光对英国,甚至对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都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有了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后,英国用强制或非强制的手段打开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大门,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来和整个世界进行贸易,迅速使英国变得国富民强起来。
通过观看英国的崛起和相对的衰落,使得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经济、科技、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影片让我感触最大的一句话便是“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中国需要提高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就迫切需要改变我们对于科学的态度,需要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需要改善我们的文化环境,改善我们的教育方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日不落帝国虽已远去,但他的影响仍在我们中间发生作用,并且至今仍未褪去。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篇2
《孙子兵法》是古人传下来的一本书,它记载着古人打仗时用的计谋和策略,还有办法。《孙子兵法》分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这几类,记载着很多的知识。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他的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孔子属同一时代而稍晚。每个原文后面,都有一个写那个意思的战例。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檀道济唱筹量沙,里面写的是:
公元420年,刘裕废去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
有一次,北魏军又来进犯济南,檀道济率领大军应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双方交锋三十余次,每次交锋都是宋军获胜,北魏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山东历城。宋军虽然连战连胜,但是有些轻敌,防备也有些松懈。北魏军征战多年,也不是吃素的,深知粮草重要。他们趁宋军不备,派精锐骑兵突袭宋军的粮草,放火把宋军的粮草烧了。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断了粮草就没法坚持下去。檀道济懊丧之极,与百般无奈中准备从历城退兵。北魏军得知宋军缺粮撤退,急忙派大军追赶,想把宋军围困起来。魏将暗暗想到:眼下没有了粮草,不要多少天一定不战自乱,便可将宋军一举消灭。宋军战士眼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些害怕,檀道济却不慌不忙的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就亲自带领一批管粮草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草。敌人的探子偷偷地向营里探望,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都装着雪白的大米。魏兵的探子赶快告诉魏将,说檀道济营里的军粮还绰绰有余,要想跟檀道济决战,准是打败仗。魏将得到情况,以为宋军虽然被烧了些粮食,并没有断粮,现在撤退,只是想引诱自己上当,这个老狐狸,自己差点就上了他的当!其实,魏将上了檀道济的计。檀道济在营房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白米而已……
檀道济真是聪明,靠自己的镇定和计谋,保全了宋军,让宋军安全的打道回府。在里面,许多人都是用自己脑袋里的计谋和策略,打赢了许多的仗,或者用自己的办法,烧毁敌人的东西或精兵,或擒拿敌人的精兵。我们只要读了《孙子兵法》这本书,头脑里肯定会有许多的知识,也特别聪明。《孙子兵法》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就像我写的这篇《孙子兵法》其中的一篇一样,学到很多的策略和计谋。在生活中,要镇定,不能慌慌张张的,比如说:你遇见歹徒了,然后他用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首先,你不能慌张,必须听从歹徒说的每一个字,如果你不服从,他有可能把你杀了。到了一定的地点,歹徒把你放下了,你就必须想,我该怎么逃走,有什么方法逃走,这就必须要计谋了,你必须先看看周围的地形,看那个屋子有几个门,几个窗户,你就必须计划好从哪个门出去最有利或从哪个窗户最有利,所以,可能会用到《孙子兵法》哪一篇故事的计谋了。就比如说我在和我爸下象棋的时候,就必须想好策略,比如我的车走哪里不会被他吃掉,比如我怎样才能保护好我的帅,这些都是要策略的。
下棋像打仗一样,以前有些古代人不能用嘴说我被包围了,只能靠下棋告诉对方我被包围了。下每一步棋都是要深思熟虑,假如下一盘棋,我输了,可以无所谓,但是打仗是不能输的,可能最后一仗,我输了,那我的城池就可能被别人给抢走,所以要算计要对方下一步该走什么,我下一步该走什么,这些都是要策略、计谋。假如我的车被对方吃了,我就要想我该用什么来保护帅,不能一输了车就特别慌张,要学檀道济那么的镇定,被烧了粮草也不会大叫:“什么,魏军居然烧了我们的粮草,我们的战士怎么办?我们的那些宝马怎么办?我们会不会饿死?我们会不会被魏军抓去?”他不会这样,他在考虑下一步会怎么做,怎样才能让魏军趁虚而入,这些,都需要计谋、策略和镇定。
《孙子兵法》让我们联系生活,让我们学到在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这些都很重要,学会这些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篇3
有人问过我这样一句话:你最喜欢中国的哪个时代,我回答说:春秋战国三国时代。接着他这样问:你喜欢时代的什么?我回答:战争、书籍、文化。他又问:那你最喜欢哪个时代的书籍,是什么书?我肯定的回答:春秋时代《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出自孙武之手,此书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贯彻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中心思想。《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等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
大家都可能听说过举世闻名的偷袭珍珠港这场空前战例吧?1941年12月7日,一个让美国人认为是个风平浪静的一天,因为在太平洋海域还在刮着大风,敌人不可能来进攻。可日本人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偏偏来打美国的珍珠港了。此次偷袭总策划就是山本五十六,他在日本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板垣。他出任日本司令时曾在美国呆过,对美国有很深后的了解。此次出战可谓是谋划已久啊,山本五十六连天时、地利都算进去了。更要紧的是,连美国所有舰队的型号、性能都了解到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可以肯定,这次日本人想输都难啊。1941年12月7日清晨,趁当时珍珠港的美国人还在刚起床的时候,日本的舰队出动了441架零式战斗机轰炸珍珠港。结果只以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死伤的代价,基本上是把珍珠港抹平了。除了3艘例行海上巡逻的航母没事外,其余战舰全部报废。可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重要性。
如果说偷袭珍珠港是日本联合舰队金戈铁马的辉煌手笔的话,那么中途岛战役就是日本联合舰队走向衰弱的开始。继珊瑚岛海战之后,日本并没有一蹶不振,山本五十六更是开始着手另一项计划,那就是中途岛战役。山本五十六这次的勘测比上次更深入,更透彻。为了防止美国海军的空袭,在军事区内到处架设防御阵地。并且还模拟作战了无数次,而且为了谨慎,防止密码被破译,日本上层几乎是一天用几个电波密码来发电波的。山本五十六更是把自己赌上了赌桌,动用了日本几乎全部的海军部队来协防。山本五十六此次战役目标很明确,就是把美国太平洋舰队引诱到中途岛并且彻底打垮和消灭。无奈天有不测风云,世间就是爱造化弄人。美国其实早在日本瞄上中途岛的时候,就开始监测日本海军方面的动向了。而且美国政府府里还养着成百上千的谍报员,目的就是破译日本电报密码。为了此次战役的成功,尼米兹上将也是把太平洋舰队给全部开过来了。现在日美双方都是采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政策,旗鼓相当。现在只能哪方更知己更知彼和谋划多,哪方就能获胜了。经事实证明,美国首先在信息战中获胜了。美国以一艘航母、一艘驱逐舰、一百四十七架飞机、三百零七人的代价,把日本四艘航母、一艘重级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三百二十二架飞机、三千七白人消灭了。而山本本人也在此战役中阵亡。
在两场战役的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战事的结果,都给《孙子兵法》给预料到了。能早在几千年前就能把现在战事的结果预料到,孙武应该是第一人了。
有人说,战争是千百年来的恶魔,生灵涂炭。我对此认为,战争并不是恶魔。真正的恶魔,就是没有那些意义的战争。其实,每发动一场战争,就是向时代跨进了一步。为了不被社会淘汰,为了不让历史倒退,我想,或许这就是战争的最主要的意义吧。
也有的人憎恨兵书,因为它们创造出了许多的屠夫。我认为,这些人没有深刻去体会到兵书的内涵。兵书的最高境界不是百战百胜,而是孙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就是不战而胜。如果说战争是未来前进的步伐话,那么兵书,就是它的动力了。或许,战争会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拥有和平的世界是非常渺小,但我们起码有希望,我会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让下一代继续传给他们的下一代。在这个无休无止的岁月中,但愿有一代能苏醒,让他们用战争来终结战争,创造和平。或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忘记了战争,但他们绝对不会忘记兵书。因为正是它们,才创造出了一个和平而昌盛繁荣的时代。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篇4
我选择观看这一集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对德国这个国家以及对他们这个民族怀有一种略显嫉妒的敬意。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从报刊书籍中了解到,德国人严谨、高效,敢于面对历史,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明智、勇敢的民族。据说,即便是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他们也特意辟出一块安静的地方给旅客提供严肃文学和严肃哲学的书籍。在这样的大环境的熏陶下,也就难怪德国涌现出那么多令人耳熟能详的大师:席勒、歌德、贝多芬、瓦格纳、黑格尔、爱因斯坦……对于这样一个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同时又策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我想的确应该去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纪录片从1815年德意志邦联的建立开始叙述,至20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与发展结束,比较系统、清晰地介绍了德国一步步走向现代的曲折历程。具体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1、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时期。这一时期之前的德国很像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和建国初期的美国,虽然名义上为“邦联”,然而这样的联合是极其松散的。各邦国各自为政,都想由自己统一德国。由于各国经济上的绝对自主,德意志邦联的发展步伐受到严重阻碍,统一这个中欧大国已经成为摆在德意志民族面前紧迫的历史任务。在瓦格纳的四处游说下,邦联中最为强大的普鲁士接受了他的建议,提议在德意志地区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寻求经济上的联合。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也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事实上,普鲁士选择建立这一同盟,也就承担了统一的历史重任,只有敢于革新、敢于创造的人,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写到这里,我又联想起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历史条件,正是他的先辈六代明君,每一个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让嬴政有了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的机会。普鲁士的这一选择,也为之后德国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最初的基础。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前行,德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终于登上舞台,他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他出任首相之后,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普鲁士的战车开动,普法战争的胜利宣告一个新的帝国即将成立。然而,王朝战争之后的德国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军国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无论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德意志终于迎来了统一。历史证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四分五裂的状态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统一了领土,才能统一思想目标,才能一心一意搞发展。
2、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德国继一战后又一个丧失理智的时期。希特勒的上台顿时掀起一阵反犹与扩张侵略的狂潮,究竟是德意志民族中好战的因子被重新调动,还是一战的失败和经济的又一次大萧条让这个渴望统一与和平的民族暂时被蒙蔽了双眼?历史是没有假设、如果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总是能很奇妙地统一。总之,极权主义下的德国又一次开动了战车,给世界留下了永远的创伤。这一段历史我不想再赘述,只是想提一提我在看另一部片子《希特勒·恶魔的崛起》时的一些感受。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并不是说这部由美国人拍的片子是在刻意丑化希特勒,然而总觉得没那么真实。有时天才与疯子就在一线之间,希特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很好的口才,有爱国的热情,有艺术天赋,不抽烟不喝酒,信奉素食主义,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按理说,他是一个少见的天才,但对于犹太人的近乎偏执的误解乃至残忍,让他迷失了方向。因此,信仰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人疯狂,也会让人坚定。
3、现代德国。谈及现代德国自然离不开冷战,美苏争霸呈现出的.局部热战与全面冷战格局又一次波及到之前分分合合的德国。从最早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到西德东德对峙,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始终是那样的强烈。这一时期,德国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清醒、去反思、去正确教育下一代再也不要有战争。虽然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与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敢于直面历史的德国人诚恳地赎罪,那一张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朗特下跪的照片足以证明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正是带着这样的智慧和勇气,推倒柏林墙后的德国迅速发展,终于迈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我们也犯过错误,从德国这个例子身上,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勇敢地面对错误,如何反思错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和平,反对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当之无愧的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才能真正实践我们的信仰。
读史可以使一个人明智,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又何尝不会让另一个民族受益匪浅。历史的神奇来源于许多的因果,也来源于许多的偶然。踏踏实实地读点、看点历史,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