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作品之后,内心会产生很多感慨,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先遣连观后感 篇1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铭记牺牲的烈士,学校组织我们2至3年级全体师生去学校食堂看一部电影一一《英雄连》。
影片主人公赵和,是一名优秀的坦克车长兼教导员。一次,神秘的调兵令,把他调到边防部队。原来他英语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被调到前线四连当翻译。起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直到来到鸭绿江边,看到江边炮火连天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场大战。赵和与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前后经历了消灭美军重炮营地,抵挡美军机械部队的攻击,通过结冰湖面消灭美军阵地,封锁平壤南部山区的山口,坚守了235高地等艰巨的战斗!四年的`志愿军们就是抗美援朝所有志愿军的缩影,他们英勇无畏,美军的子弹打不垮他们的冲锋,美军的炮弹阻止不了他们的追击。他们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把美军打得溃不成军,他们打败了自称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他们在黄草岭、烟蜂台……在朝鲜人民硝烟滚滚的每一寸土地上,让美军意识到了什么是中国人民真正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
我想,如果我是战场上的一名战士,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么勇敢!在学习上,我遇到一些困难就轻易放弃,不像志愿军战士们,他们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会勇敢克服,在此,我想对英烈们说:“请安息吧!你们舍弃自己,为我们带来了和平与幸福,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
先遣连观后感 篇2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胜利史,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血泪史。讴歌这段历史的影片有很多,包括著名的《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等,我观看了最新播出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给我的感觉更加震撼。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三炸水门桥的故事。那时候,美帝国主义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被中国志愿军打得一败涂地,仓皇逃窜,志愿军七连奉命前去水门桥阻击,要炸毁桥梁,断其退路。历尽几天的生死对决,志愿军伤亡惨重,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拼到最后一个人,也在想尽办法坚决完成任务。
电影中令我最感动的一个情节,是七连和九连的志愿军战士们接到命令,在即将奔赴战场的那一刻,他们面对着祖国的方向,庄重地敬军礼,毅然决然地赶往战场。要知道,这仗他们本可以不打,毕竟谁也不愿参与战争。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更何况是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美国,造成的牺牲是不可估量的,可是美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如果不打,美军就会得寸进尺,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他们也渴望回到祖国,回到家人身边,可是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为了子孙后代的和平幸福,他们选择了抗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平安。
这场大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中国人民志愿军顽强的意志给了美军沉重的打击。战争结束后,各个连队统一进行点兵,志愿军大部分队伍伤亡过半。而等到七连报告时,伍万里大声报到,“第七穿插连,应到149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志愿军首长停住了脚步,悲痛地叹了口气,七连在接到炸桥任务后,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为完成任务前赴后继,一百余人的队伍仅剩下1人,这样的'坚强意志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志愿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革命奋斗精神和为祖国、为人民忘我牺牲的革命奉献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图片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中国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个战士都是骨肉之躯,他们却靠着顽强的意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无比的长城,将外敌统统击退,保卫了祖国的安宁。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场,与志愿军一道驱除鞑虏,但我们在新时代建设祖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依然要继承他们的革命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先遣连观后感 篇3
在这和平的年代,谁会想到战争这两个字呢?正因如此,学校为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所以才有了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这个活动。
我们这次观看的'电影是《英雄连》。它主要讲述的主人公是赵和,他本来是一名优秀的坦克车长兼教导员。因为边防缺乏翻译员,正好他的英语很好,就被调到了边防军的前线四连当翻译。他坐火车到鸭绿江时,才知道这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赵和和战士们用一把把步枪消灭了美军,抵挡了美军机械化军队,通过冰湖消灭了美军的阵地,封锁了平壤南部山区山口,坚守了.铁原等艰巨任务。
途中,赵和因为在坦克上指挥,而被狙击手射中脑颅,送到后方治疗,过了六个月后才康复。但在这六个月里,战士们又牺牲了很多。尤其是那那次雨林大战中,有些战士因为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了。当二排长赵和重新回到战队中时,成为了四连长。他带领着战士们进行又一次战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所有的志愿军都像四连里的战士,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大地上。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陷入了沉思。要是没有那些牺牲的战士,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发奋图强,勇往直前。
先遣连观后感 篇4
《长津湖之水门桥》与《长津湖》一脉相承,《长津湖之水门桥》同样是那群在抗美援朝时期,守家卫国,隔山眺望家乡、泼洒热血年轻生命们的群像写照。作为春节档的领跑之作,电影的制作团队和演员主创团队都颇让人期待,苗叔也是大年初一挑选了一场IMAX版本,感受了一把穿插七连的坚强守望,平复了几天的心情,在立春前夕之际,简单写一下这一部的看点,与苗叔的粉丝们看英雄,忆往昔。
电影的残酷和热血在诸多大场面中有所体现,无论是与敌相对的热燃抢夺物资,打退敌人,还是那些敌机一次次的轰炸,场面热燃的背后,是一次次的痛楚,也是一次次的坚强!看着那些同生共死,唯有名牌被留下,成为本子上的一个个烈士的名字。很难不为那些年轻人,那些生而为战士,死而为中国的最可爱的`人们致敬!穿插七连是个不简单的队伍,每一次喊到,每一次减员背后,都是一次次壮烈和难以忘怀。当我们看完电影,听到实到和应道的应答时,我想很多观众应该有一种泪奔,甚至是感同身受的不易和疼痛。电影中我们熟悉的角色,一个个离开在人生舞台谢幕的那一刻,不得不说,战争引发的思考,守卫家园反击的决心,都会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无法自拔!
当“千里眼”梅生的眼镜光华渐染,冲锋成为了他最后的使命和任务,那个惦念入心的女儿的思念,与之长眠水门桥边;当“顺风耳”余从戎,为了队友安慰,调敌机改变目标,每一步的奔跑和呐喊的英勇,与之融解在水门桥边;当神枪手平河,手臂被倾轧,用身体去阻挡,用无畏同归于尽,与水门桥化为硝烟尘埃;当闯阵为了坚守的兄弟,为了军令,为了最后的胜利,与水门桥的冰天雪地融为一体;这样的群像描写,既是英雄式的讴歌,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好儿女!电影里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很多故事,他们交织成了中国独立自主,富强荣耀的梦想,也给我们当下的和平稳定带来了如磐石一样结实的安全感。
如常长津湖、水门桥这样的战争回忆只是冰山一角,数十年的战争,敌我双方的年轻人们,都随着炮火轰鸣深埋地下,记忆尘封,但并不磨灭,我们通过《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每一帧画面,每一处冰冷,每一声炮火,每一个颗跳动的心感受到青春无敌、血战决心的意志,这或许就是我们走进电影院,看大银幕上的英勇最直接的理由吧!这个春节档,好戏不断,群像走心如画的青年人们值得我们后辈去给他们点赞,去给他们的生命灿烂时报以掌声!
先遣连观后感 篇5
“免得百拳来!”这是在长津湖影片中毛主席说的,我原以为这场战斗已经够艰苦,可直到我看到了水门桥之战。
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影片,应是“长津湖2”,主要讲的就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第七穿插连与九连合力炸水门桥。
九连接到的命令早一点,先去炸桥,可敌人也深知这是辙退的唯一路段,炸掉将会有一万四千多名伤命丧于此,所以派了重兵把守,美军有坦克驻守,飞机轰炸开路,探照灯二十四小时照着四面八方,更可谓炸桥更是难上加难!
在零下40多度的天气里,手持粗劣武器的九连战士们势必要完成任务,甚至子弹都要省着用,战士们不畏艰巨,拼尽全力,晚上悄悄潜入敌军,也才炸掉了一部分桥体。最后在七连的帮助下才得以辙退。这是一炸。
第二炸,经过第一炸,美军也是严加防守,很快把桥也修复好。晚上,功坚七连在水泵房的水管炸个洞,进去里应外合,为减少伤亡平河英勇的抱着炸药包和美军坦克同归于尽!桥炸了一个缺口。
第三炸,美军很快修复了桥,还加固了桥体,第七穿插连几乎全部牺牲,梅生开着车,点火直冲向美军营地,为伍千里吸引火力。而伍千里,则背靠铁块,直滑到桥上,最后以牺牲的代价完成任务。
中间在白天时,七连在山底休息,余从戎第一个醒来,发现电台响了,便到高处找信号,结果美军飞机袭击而来,他便拿着机枪扫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伤亡。自己则壮烈的牺牲了!
影片最后,报告伤亡情况,第七连只剩伍万里一人:“七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这时,连彭德怀指挥官也看不下去了,问他:“有什么愿望?”
“恢复七连建制。”伍万里道!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激动不已,眼睛充满了泪水。“没有冻不死的战士,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新中国万岁!
为抗美援朝的军人敬礼!
先遣连观后感 篇6
《大突围》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的优秀电影。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让我们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希望。
影片的剧情紧凑而扣人心弦,从抗大一分校师生们遭遇日军围剿的那一刻起,观众的心就被紧紧地揪住了。在突围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重重困难和危险,但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最终成功突围。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启示。
电影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比如战士们在石头上刻下牺牲战友的名字、背着身亡的未婚妻炸掉山口巨石等情节,都展现了他们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效也为影片增色不少。逼真的战争场景、激烈的枪炮声和喊杀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和残酷。而沂蒙山区的.美丽风光和独特地貌,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美好。
《大突围》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希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先遣连观后感 篇7
因为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党史,所以,我们下午要去报告厅观看影片《英雄连》。
到了报告厅,我找了一个位子,激动地坐了下来。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赵和,主要讲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原先是坦克兵的赵和被调到四连,四连又是先头部队,走在最前面。四连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上级的任务……
记得有一次,四连的二排为了打败敌人,天快亮时直接横冲结了冰的`湖面。那时候,无数美军的轻机枪、重机枪、大炮向志愿军开枪和开炮。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倒下啊!可是,我们军人的信仰没有变,更别提是向前冲还是向后退!最终,我们在这一场战斗中获得了胜利!
还有一次,伏击美军陆战一师一部分时,赵和在坦克里连续打炮。当他出来换气时,被美军狙击手打中太阳穴,被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等他康复之后,又回到了四连继续作战,成为了新的四连连长。这是一件多么可歌可泣的事啊!
“战争,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军人有着坚定的信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读书,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先遣连观后感 篇8
《大突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大青山突围战中抗大师生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电影以一个抗战大学生苏凡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在战争中,苏凡经历了从恐惧到勇敢、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他的变化也反映了整个抗大师生群体在战争中的精神蜕变。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战争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性在战争中的光辉。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十分宏大壮观,同时又不失真实感。导演通过精心的调度和拍摄,将激烈的战斗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在战斗中,抗大师生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了保护群众和完成突围任务,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力量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革命先烈们充满了敬意。
除了战争和成长,电影中的爱情元素也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情。苏凡与肖雯之间的爱情纯真而美好,他们在战火中的相互扶持和牵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然而,战争的残酷却使得这份爱情无法圆满,肖雯的牺牲成为了苏凡心中永远的痛。这种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爱情与幸福。
先遣连观后感 篇9
《大突围》这部电影让我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充满了敬意。电影以1941年的大青山突围战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抗大一分校师生们在困境中奋起抵抗、浴血突围的英勇事迹。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抗大师生们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在面对日军的围剿时,他们没有各自为战,而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同应对敌人的攻击。无论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还是在后方负责医疗救助、后勤保障的人员,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突围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也是我们在新时代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十分激烈,让人看得惊心动魄。导演通过精彩的镜头语言和逼真的特效制作,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战场上,战士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这些场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情的力量。在战争的阴影下,苏凡与肖雯之间的爱情显得格外纯真和美好。他们在战火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尽管最终肖雯不幸牺牲,但她的精神却永远活在苏凡的心中,激励着他继续前行。这种爱情在战争中的坚守和牺牲,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美好。
先遣连观后感 篇10
前几天去看了《烈火英雄》,那无情的烈火,惨烈的画面无不令人心悸。看完之后内心是沉重的,只想说为什么要有消防员这之类的职业呢?但是又一想,若没有他们的辛劳付出,哪有我们这么安逸的生活呢!所以十分的矛盾。
在电影中,我十分清晰、真实地见识到了救火现场的危险,影片所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情节,也不是那些震撼的场面,而是从头到尾消防员们那无畏的精神。面对无情的烈火,他们内心也许也会有所畏惧,但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知道消防员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他们便无所畏惧了,到电影的中后期我的周围一直会传来低低的抽泣声,为电影中的他们所感动,所遗憾。这部影片最大的`泪点就是,我们面对那样的灾难,人类显得那样渺小,生命那样的无助与懦弱。
郑志为救队友而被困于火中,被熊熊大火的燃烧,把自己的头盔哭着扔给他的队长,说“给我妈”的那一刻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了,仿佛就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抱着自己儿子的头盔泣不成声,那种撕心裂肺。还有江立伟为关阀门被烈火灼伤的双手,最后眼看大火来临,先把队友骗至安全区域,自己独自关阀门,最终虽然关上,但却被大火冲击牺牲的场景,无不令人动容。还有测评员王璐与消防员徐小斌刚刚结婚照还没有拍完就奔赴火灾现场,两人通过对讲机了解对方的情况,让人会心一笑,最后徐小斌为清理机器的水草,却被缠住脚窒息而亡,王璐到他的身边他却早已无法回答她的呼唤,让人无可奈何,让人心碎。最后战士们把火扑灭了,席地而坐吃饭,想念着去世的战友,都无声流泪,吃着鸡腿却表情扭曲的马卫国,大火虽灭,却在人们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也许影片中,人们的自顾不暇让人伤心,孕妇的艰难,却最终被关上的大门让人感叹人性的凉薄,但只要有一个人放弃,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再站起来的。烈火英雄,于火难中诞生,不止战争时期有英雄,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英雄,致敬英雄。
先遣连观后感 篇11
《大突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电影,它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由衷的赞美。
电影以一个抗战大学生苏凡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段悲壮的历史以及沂蒙精神的伟大力量。在大青山突围战中,苏凡和他的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沂蒙人民的爱党爱军之情。沂蒙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抗大师生们,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十分宏大壮观,同时又不失真实感。在激烈的战斗中,沂蒙人民与抗大师生们携手并肩,共同抵御日军的侵略。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这种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正是沂蒙精神中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体现。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探索,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除了战争和团结,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充分展现了沂蒙精神的魅力。苏凡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坚毅的战士,他的成长历程体现了沂蒙精神对人的塑造和激励作用。而其他的抗大学员们,也都各自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热血与担当。此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同样勇敢无畏,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如辛锐等三位女生演奏打鼓吸引敌军,最终壮烈牺牲,她们的事迹彰显了沂蒙精神中女性的坚韧与伟大。
先遣连观后感 篇12
终于见到了我最爱并唯一爱的彭于晏了!见到他的那一刻,心跳几乎停止了,脑子一片空白,天气这么冷,穿一件毛衣的我,竟然后背额头全是汗,哈哈,那么淡定那么安静的表面,内心这么激动,也蛮拼的。真人比电视里瘦,其他感觉跟看电视里的他差不多,各种好各种赞。
电影很好看,跟彭于晏真人一样励志,热血。一直觉得彭于晏本人跟他演过的很多角色一样,充满正能量,从小清新,为了角色需要练肌肉、练体操、练打拳、练功夫、练职业赛车,各种不可能在他那里都变成了可能。一直为了自己的年龄而心塞,26岁,不再年轻,不再充满激情,每每想起他的努力,想起他在逆境时的坚持和勇气,看到他现在的成功,“我没有什么才华,只有靠更多的努力”,心里就充满了追寻梦想的力量,让我再次有勇气想起很久以前那些最初的梦想。
除了精湛、充满视觉效果的武打戏,在那个黑暗时代为了民族大义视死如归的英雄、生死与共的兄弟情、默默付出甚至不惜生命的爱情,最喜欢的是黄飞鸿的精神,如电影的`主题曲歌词“你相信什么,你执着什么,你就是什么”,英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坚定最初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望,一步步从青涩走到一代宗师。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只要坚持努力,也许不能做出在别人看来很大的成就,但是却可以完成自己很多的小小梦想!
见面会很短,几分钟就结束了,灯光太暗,连大彭的脸都没看清楚,也听不清楚他说了些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不要眨眼睛,抓紧每分每秒看着真实的他。短短的几分钟后,大彭继续他的精彩电影之路,我回去继续自己的小小上班族生活,也许表面看上去,生活依旧平淡,但是心里多了一份力量,像他一样努力,总会通向属于自己的平凡但是不平庸之路。
一部好的电影,能在观众走出电影院后带给他们一些思考和力量,我觉得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做到了!
先遣连观后感 篇13
观看完电影《大突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以其宏大的叙事、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给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YJs21.cOM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1941年的大青山突围战,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而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紧张的剧情,将这段历史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日军的残暴与嚣张,他们对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给当地的百姓和抗大师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抗大师生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在周纯全等领导的带领下,奋起抵抗,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
在这场突围战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年轻的抗大学员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的热情,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在战斗中,他们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敢和坚韧。苏凡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士,他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力量和希望。还有那些女学员们,她们同样毫不逊色,用自己的方式为突围战做出了贡献,她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令人敬佩。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任天野饰演的杜青峰,展现了一名硬汉的形象,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了保护战友和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敖子逸饰演的苏凡,则将一个少年的纯真与成长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在战争中的挣扎与蜕变。此外,王劲松、艾米、黄小蕾等演员的表演也都十分出色,他们用自己的演技为影片增色不少。
《大突围》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沂蒙精神的内涵。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沂蒙人民与抗大师生之间的鱼水情深。老村长带领乡亲们用门板覆上浸湿的被子为战士们掩护,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好人民军队。这种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精神,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在新时代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