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三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1
今天,我睡了一个大懒觉。当我睡醒的时候,已经是早上8点多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换好了衣服,慢吞吞的走向厨房,啊。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咦?这是什么东西,那么香?哦,原来是婆婆炒的炒饭,还加上了两个白生生的鸡蛋。我走到水池旁,用杯子装了一杯清水,拿来一支牙刷,在上面挤上牙膏,股了一口水,清洗口腔,刷牙了,我“上刷刷,下刷刷。”一想到那香喷喷的炒饭,我就不停流口水。
开饭了,我看到了那桌子炒饭,迫不及待地想全部吃完,我尝了一小口,啊,甜丝丝,香喷喷地,真好吃。
我觉得这是世界上吃的东西了。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2
8月20日星期五晴
今天早上我发现种在阳台的辣椒终于开花了,这可是我亲手种的,我兴奋极了!
绿油油的辣椒树上开出几朵白色的小花朵,就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羞涩的笑脸。紫色的花蕊包裹着黄绿色的花蕊,还有一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辣椒树上,漂亮极了。
回想暑假前,我不厌其烦地种了三次才成功,等它发芽时及时给它浇水、施肥,抱它晒太阳。经过我精心地培育,它从幼苗长成一株健康的辣椒树,今天终于开花了,真是让我的努力没白费。
我期待我的辣椒茁壮成长,早日结果。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3
回忆童年,有趣的故事可多了。
住在梅林一村的时候,我才一岁,小区的邻居,奶奶,阿姨们说:“这个小孩长得好可爱。大大的耳朵,圆圆的小嘴巴,真是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可是,我一定也不乖,调皮得很!我在地上爬哇爬哇,竟然伸手去揪一位阿姨的裤子。我觉得很好玩,那阿姨说:“你很可爱可是也很调皮”,后来我就笑嘻嘻地回家了。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很调皮,上课的'时候,坐不住,不肯乖乖地听课,总是想妈妈会不会来接我。我上课很无聊,左看右看,看见前面同学的脚在动,我踢了一下,没有理,我又踢了一下,还是没理,我又使力的踢了一脚,他大叫一声同学都看着我。
下课了,老师把我和小同学叫到他办公室,老师说我长得这么高大,好像森林里的大象在欺负小动物。他斜着眼看着我,我害羞的低下了头,老师说:“你们握个手,好朋友,”以后我再也没有打他,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放学了,妈妈快要来了,我在学校滑梯那里玩,我叫老师来捉我,老师开心地笑了,
我现在已经读三年级了,可是童年有趣的故事都还记在我心中。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4
欧阳是我这学期的新同桌。本来我们已经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了,可是,最近我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吵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个星期的时候,我和欧阳在课桌中间画了条三八线。为了不让对方超越三八线,我们定了一个规矩——如果对方超越了三八线,只要超越一次,就要借另一方铅笔。有一次,欧阳越了界。我心想:哈哈!正好我的铅笔粗了,欧阳正好可以借我一支铅笔。我让欧阳借我铅笔,欧阳不借我,我非常生气,约定好的事情怎么可以不算数呢?我们俩就因为这件小事吵了起来,谁也不理谁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件事情虽然是欧阳做的不对,可是既然你们俩是好朋友,就不要因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了。”
第二天早上我在学校门口碰到了欧阳,我正犹豫要不要主动和他打招呼,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欧阳跑过来对我说:“对不起,昨天的事是我不对,我们再次成为好朋友吧”我说:“好呀!”这之后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5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就刻苦读书,长大后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传说他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笔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跟前。
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字都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写出了一篇篇好文章。醒来以后,他拿起笔来,真的感觉到自己写文章特别有才气,写得特别好。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诵。
这个故事记载于五代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书中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这个故事就演变出“梦笔生花”这个成语。
“梦笔生花”有时也写作“生花妙笔”。后来人们便用这句成语比喻具有杰出的写作才能。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6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书里有许多成语故事,许多的典故。每个故事都有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都是帮助我们不要沉迷于什么或者让我们积极向上。
让我来好好介绍其中的一个故事吧!
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中的这一篇故事——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讲了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听人吹一种叫做芋的乐器。齐宣王就叫很多人在大殿里面吹芋,有一个人混了进去,在哪了假装吹,每个月都跟别人一样吃好穿好。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齐湣王也爱听别人吹芋。但是他不喜欢那么多人一起吹,要一个一个的吹。这个人不会吹,于是就偷偷的溜走了。
我有一个同学叫余尚哲,他就是这样。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叫大家一起背诵课文,他不会背,就在那里对嘴型。我们就得有些人不会背,在里面混,于是我们要求老师单个抽查,老师也同意了。到了余尚哲的时候。他背到:“What did Koko do……额,这个,我忘记了。”老师当场大发雷霆,让他下课去办公室。这种人就是滥竽充数。
我喜欢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
三年级的成语日记 篇7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又碰上粮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们商量说:“现在粮食不够了,从今天开始,食物必须节约着吃。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四颗橡子,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猴子们听到老人的这番话,非常生气,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纷纷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窜来跳去,貌似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分配情况的强烈不满。
老人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这样吧,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这群猴子们听了,觉得早上的橡子数量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比晚上的多,就换了另一番模样,纷纷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