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悼念袁隆平院士作文范文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1
在5月22日中午1:07的时候,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我非常的震惊,也感到伤心和婉惜。因为帮助我们种植杂交水稻的老人竟然活到91岁就离开了我们。
小时候的袁隆平非常地调皮。他也很好奇一些东西,他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问老师这些奇怪的问题,然后老师就觉得他的思想有问题,袁隆平就自己去找答案。6岁的时候,他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园艺场,园艺场里面有许多的葡萄,从那时候在袁隆平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想当农民的梦想。长大以后他每天日夜都翻看着农学的书,向那些农民请教。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样子就能收丰收很多水稻。袁隆平意识到了农民的需求,每天日夜的都去观察水稻有时候只带馒头和水拿着放大镜震荡里观察一天一夜,最终在1961年7月的时候,翟龙平发现了一株长得很特别的水稻,他和助手数来数去里面上面一共有239课鼓励他,非常地高兴就给他取名为鹤立鸡群。
在这之后,水稻茁壮成长开花授粉,孕育稻谷。金黄色的稻谷,随风飘摇,一株水稻有两三百朵花,花结成两三百颗米,这就是我们的大米。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要尊重袁隆平的辛苦劳动,尊重大米生命的历程。知道这些是因为我看了一本书叫《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里面的袁隆平非常坚持,刻苦钻研这项技术,把每株水稻都能产出100多公斤的大米。我有时候也很努力去锻炼一些事情。比如说玩魔方,一开始我不懂,慢慢看着其他人玩就学会了一点。我只懂一些公式在那里上下左右一转错了或者转快了就打乱了,我就会找其他人帮忙。每天有闲功夫我就练习,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都会练习15分钟。后来我的魔方技术达到了一分20秒左右就复原魔方了。
种植水稻成功的艰辛,让我反思自己。我有点挑食,每顿饭都爱剩饭。没有吃完就去房间写作业。我要改掉这个习惯,把米饭都吃干净吃完。我要改掉这一错误。
虽然袁隆平去世了,但是我们心中还牢记着这一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种下了杂交水稻给我们吃,这样才让我们成长长高,才有了今天不愁吃水稻的生活,如果没有他,世界上就没有杂交水稻就没有吃的,很多人就会饿死,那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意义了。我坚信袁隆平爷爷在天堂也能看到我们蓬勃的农业的发展,让我们学好本领,替代完成他那“禾下乖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2
您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真的做到了,感谢您毕生的全心奉献,供中华之亿万国民温暖。
您曾说:“书本和电脑都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种水稻不仅要靠现代化科技还需要有心系人民的爱心。
您曾说:“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您曾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您曾说:”快乐的秘诀就是要人生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就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作为中学生的我,被袁爷爷您睿智幽默的话语深深鼓舞着。同时也明确了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荣耀国家和造福人民而奋斗。
袁爷爷,您并没有离开,您只是带着希望和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3
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国士无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袁老一样,只想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大贡献的人?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大家都吃过米饭之后才离开。”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找袁隆平爷爷去给他们种水稻了。那爷爷种完水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看完一则则新闻,我的心也越来越难受。而生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水稻,和他背后的水稻,一起开心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走的时候应该不遗憾吧?爷爷看着我们吃完午饭,看着全中国的人民都有饭吃了,应该会很开心吧?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爷爷的笑,一定不止是新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还因为更多的人能吃饱饭了吧?
爷爷,现在禾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们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行了。
世间再无袁隆平。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水稻好不好?
终会有一天,可以禾下乘凉,杂交水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一路走好!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4
对于中国人来说,2021年的5月22日,注定是个悲伤的日子。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因器官功能衰竭,于13时07分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回想第一次知道您时,我还是幼小的孩童。通过家长老师甚至网络,我了解到您的“杂交水稻”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增,让人们远离饥饿,了解到您曾获得的无数奖项,也了解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在那个粮食产量低下的年代,您下定决心要喂饱中国人民的肚子,尽管世界上多个权威专家断言,水稻不可能杂交,可您却用执着破解了“大自然的密码”创造了水稻杂交的奇迹。无论是当面的挖苦,还是将试验田里的`水稻连根拔起,都没有让您动摇、放弃。日积月累的辛劳,使您的腰落下了疾病,可却让杂交水稻成功“出世”。
如今的我已成长为少年,我知道您一直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您在有生之年虽然不能看到,但我们后一代人一定会努力,圆您的梦想。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爷爷,你是国人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您。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5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6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袁隆平爷爷的吧!袁隆平爷爷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一生只为研究水稻而生活。但袁隆平爷爷在2021年的5月22日13:07在胡南长沙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是中国工程院院长。袁隆平爷爷的一生,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水稻比高粱长得还高,穗子有臊子那么长,结的籽有花生那么大。这叫做禾下乘凉,他把一生有限精力都献给了水稻事业,贡献给了国家农业发展。他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谢谢您,袁隆平爷爷。您用自己的一生来研究杂交水稻。也让中国14亿人能吃饱饭不挨饿,袁隆平爷爷被年轻人们称为90后。虽然他已经91岁,但是他在年轻人眼里也是像一个90后的年轻人一样。袁隆平爷爷,您真伟大。您重病躺在医院里,不管自己的'身体好不好,每天都要问一问护士,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也要问问旁边的家人,我的水稻长得好不好。袁隆平爷爷有了您,今天的中国才会成为世界第1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到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袁隆平爷爷等待的是一场考试的结果。考生是水稻,分数是亩产。爱国的袁隆平曾说过他的梦想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但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去安详的离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想对袁隆平爷爷说:“袁隆平爷爷,祝您一路走好。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7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一点零七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了,享年九十一岁。
当我和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甚至还以为是个谣言,后来,才知道这居然是真的。在一瞬间,我的心中仿佛是灌满了铅,变得无比沉重,因为他可是我们的袁隆平爷爷啊!是他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解决了整个中国所急的粮食困境,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永垂不朽的伟人!
我平时最爱吃的主食就是大米饭,而这大米的绝大部分,不就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吗?他曾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他则用自己毕生精力,去实现了这一句话。现如今,全球的百分之五十的水稻,已经中上了他的`杂交水稻,这些水稻,喂饱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他毕生只做好了这一件事——杂交水稻,而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被世界铭记!
愿您一路走好,我们的袁隆平爷爷!
霍金走了,可我不懂时空;
金庸走了,可我不懂武侠;
可是再笨的人,也是知道要吃饭的。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8
袁隆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还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袁隆平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梦想是研究并种出杂交水稻,和这有关的两个梦分别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中,袁隆平发现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饱满。他和他的助手正坐在如大树一般高的稻丛下乘凉,这也就应了一句话: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这盏指路灯,指引着袁隆平,让他更加努力。在研究水稻的过程中,他有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在研究水稻时也遇到了困难,有一次,他早上来到田边,700多株秧苗被连根拔起,而且都不见了,过了几天他才在学校的枯井旁,发现了五株残缺不齐的秧苗,这才能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就,相两优900(超优千号)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记录。
他在工作上严谨认真、勤奋努力,在别的时候,却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人。在他小的时候,亲戚、朋友都认为他长得丑,但是他坦坦荡荡,说:“我虽然长得丑,但丑得很帅。”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身体健康的人。有一次他掉下了水,然后就去学游泳,教练选别人去参赛,没有选他,他自己偷偷的进去了。教练看他如此热情,便同意他试一试,谁知他竟然获得了第1名。袁隆平拉小提琴、下棋、游泳等运动样样精通。
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还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和“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这样一位优秀的老人,却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爷爷虽然去世了,但他仍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心得体会大全 Xd63.coM)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9
不畏艰难,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身价观
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袁隆平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高达千亿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10
2021年5月22日1: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这位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的离开我们了,今天就让我来说说袁隆平爷爷生前的事情吧。
说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为大公之位,可他却谦虚的说道:“人民科学家我谈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是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他希望“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一样大,然后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爱提问,好自由的城市学生自立农家耕农业,5月10日在陇南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爷爷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转学到博学中学期间吃的是杂粮饭,点的是桐油灯,一两个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学习还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00起,养成了他干净利落遵守时间的作风。
1947年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爷爷因为个头小没被选上,他很不服气,就跟上了别人的自行车进了赛场,体育老师发现后勉强让他上去,没想到竟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选了。还有很多很多他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迹,百折不挠,勇于博击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袁隆平爷爷我们会永远记着你,记着您的丰功伟绩,记着您对祖国的贡献,向您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11
前不久,中非农业研讨会上,年届90岁的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语完成了直播演讲,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近日,袁老接受了央视《面对面》的采访。即使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齡,袁老依然坚持上班。他的办公室码放着成堆的资料,而桌上的眼镜和放大镜格外引人注目。他表示:首先用眼镜,眼镜不行就用放大镜。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他还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实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高粱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现在,每公顷稻子的产量可以高达18吨。当记者问他希望稻子能高产到什么份上时,袁老说:“这个是没有尽头的,不封顶。”
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 篇12
谈起“杂交水稻之父”,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有着赫赫伟绩的袁隆平。
袁爷爷1930年出生在北京,祖籍江西,一直在湖南工作,可是就在昨天,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当天下午,长沙正下着小雨,有人说那是老天在流泪。数万名群众聚集在袁爷爷灵车必经的那条公路的两旁,为袁爷爷送行。袁爷爷的灵车经过时,群众们高声喊道:“袁爷爷,一路走好!”有些人哭得泣不成声,那场面凄凉而又感人。
袁爷爷的.一生都在为“让老百姓吃饱饭”的事业上不懈奋斗着。他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在禾田下乘凉,一个是让杂交水稻种遍全球。
袁爷爷生前获了许多奖,其中一项荣誉是“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对共和国所做的贡献。
同时,袁爷爷还是一位“有钱人”,当国家奖励给他一套别墅时,他却说:“这些洋房子我一个人住不惯,还是把它当作我们的办公楼吧!”
有一次,袁爷爷去国外领奖时,穿了套西服,但是没带领带,与他同行的科学家说不带领带显得不庄重,不严肃。于是袁爷爷去商店买领带,可是都非常贵,他便在附近的小摊上100港元买了一盒六条装的领带带上。袁爷爷说:“虽然很便宜,质量也不错,带上也蛮好看的嘛!”
袁爷爷对共和国的贡献和他的朴素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向他学习。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喜欢《最新悼念袁隆平活动总结(汇编十二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工作总结,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袁隆平悼念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