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鱼儿游游》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发现所表现鱼的特点,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指导学生运用自己较为熟悉的美术表现技法,进行大胆夸张的表现水中游动的鱼。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象,装饰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对鱼儿形象的大胆夸张、提炼、概括,拓展学生对鱼儿的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鱼儿之美。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初步欣赏鱼,感受海底鱼的快乐,从而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欣赏教师和学生的作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现鱼儿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材料创作美丽的鱼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富于想象,作品丰富多彩,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美术课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以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竭力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谜语、动画角色、范画欣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鱼的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猜猜看好吗?
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
没脚也没手,能在水中游。
师:你们猜猜它是谁啊?
生:小鱼。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鱼呀!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它们,和鱼交个朋友吧。
(板书:鱼儿游游)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谜语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讲授新课
师:不光是同学们喜欢鱼,大人们也很喜欢他们,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关于小鱼的动画,你们想不想看看呀!(课件:《海底总动员》)
师:这是《海底总动员》里的一个小片断,谁能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从关于鱼的小知识、鱼的组成两个方面交流。
生:鱼头、鱼尾、鱼鳍、鱼鳞、眼睛、嘴等等。
师:(出示图片)分别指出哪儿是鱼鳍,哪是鱼尾。鱼的鳍和尾就像我们人的手和脚一样,大家一定要记住鳍和尾对鱼儿的重要。
师:这个动画片不但故事情节非常有趣,里面的景色也十分的迷人。
师:其实,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大一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在这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鱼,我们在一起来看真实的又是什么样子的。(课件:生活中的鱼)
师:边观察、边思考鱼一般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那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说说自己见到的鱼都有什么形状的。
师:(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将这种形状记录到黑板上。)你会不会把这些基本型变成鱼儿?试试看。
师:请几位学生将黑板上的基本形状用点、线、面添加成各种鱼的形象。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
总结:鱼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大约有13000种鱼类,他们五颜六色,形状也是千奇百怪,只要我们画出鱼身体的形状,在添上鱼头、鱼尾、鱼鳍、眼睛、嘴,无论多么美丽的鱼我们都能很容易的画出来,在装饰一下,给他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更漂亮了!
师:这些色彩斑斓又非常漂亮的鱼引起了艺术家的联想,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鱼的?(看课件)
师:来,通过观察说说它们美在哪?
生: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条鱼,并说说理由,最好能说出鱼的特点。
师:外形之美,花纹图案之美,色彩美。所以人们称它为“会游动的花”。
精彩的动画片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画片中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和鱼儿们之间精彩有趣的故事。
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有关鱼的知识,相互学习,增进感情。让他们比较自然界中的鱼和画家笔下的鱼,感受鱼的美,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对鱼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创作
师:我们欣赏了动画片里尼莫和马林的精彩表现,欣赏了小朋友笔下的鱼以及艺术家们用不同材料创作的鱼,你心中最美的鱼在干什么?
生:各抒起见。
师:现在就让我们把我们见过的或者是你想象中最美丽的鱼画下来吧!
师:等会儿,就请做完的同学们把你做的小鱼沿外轮廓剪下来放回大海,好吗?
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以儿童的眼光欣赏同龄人的作业,教师的范作,体验不同媒材的美术作品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作品展示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指导学生把鱼儿“摆”上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巧手创造了一片美丽的海底世界,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师:谁愿意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说说你创作的鱼是什么样的,在干什么?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体验做鱼儿的感觉。(播放音乐)学生带上鱼的头饰,以海洋为背景,深呼吸和鱼儿一起游。
师:同学们互相评奖,并将手中的小红旗插入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环境,通过游戏活动展示作品,让
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课后小结
师:刚才我们看的录像上有一种专门干清洁工作的鱼,叫清洁鱼,谁愿意做一只清洁鱼,帮大家收集垃圾?
师:海洋里的鱼类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很是漂亮,他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们过度的捕捞和对环境的污染,大海里的鱼种类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已经灭绝。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周围的环境,保护我们的海洋,让鱼儿生活的更加快乐,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的美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鱼儿游游》教案 篇2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鲁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九课的《鱼儿游游》。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编写,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的广阔空间。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本课在设计教学时,紧紧抓住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在内容,依托教材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扩充与拓展,以原教材提供的“鱼”为主题,从各个层面围绕“鱼”展开教学活动。该课涉猎了自然、音乐、环保、表演等门类,是一节综合的美术课。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课时安排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点,使用画、剪、撕、贴和彩泥等方法表现鱼儿游动的情景,培养学生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鱼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带有吉祥寓意的生灵。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也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表演鱼儿游泳的律动、观看鱼儿游动的视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进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珍爱之情和保护愿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表现鱼儿结构特征和游动时的姿态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捏制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组织一幅鱼和相关背景的画面。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
学具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水彩笔、剪刀、橡皮泥、树叶、胶水、彩纸等。
六、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我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利于学生在发展的评价环境,通过比赛活动展示作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七、教学过程:
根据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创新精神,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谜语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谜语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接着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来做鱼儿游泳的律动,在蹦蹦跳跳中,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然后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由鱼儿舞蹈的节奏与韵律到本课课题,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
(二)观察发现,感知鱼儿结构
通过观看海底世界不同鱼游动的视频,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鱼的形状、颜色、花纹,你最喜欢哪一条?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色彩丰富的画面,使学生一下就发现这些鱼颜色鲜艳、花纹美丽。在这里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和鱼的结构,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可以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让同学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三)欣赏作品,走进鱼儿世界
通过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并交流作品的特点,体验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的美。在此基础上也激活了原有学生对绘画制作方法的.探讨,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将鱼儿打扮的更漂亮呢?”学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剪纸贴画、彩泥制作、树叶贴画等,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接着课件提出作业要求:
1、小组合作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一幅鱼类的美术作品。
2.作业要求造型大方,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在学生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既激励了学生的创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此期间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展示评价,情感得到升华
一段时间后,让先画完的学生讨论:哪条鱼儿最好看,为什么?让学生评出最好看的鱼儿,并说明原因。接着出示挂图,挂图上画有蓝色的海水,绿色的水草,红色的珊瑚……将学生创造的鱼儿“摆”上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这样在美丽的创造中评价,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六)延伸拓展,渗透环保教育
首先课件出示: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的作品、唐三彩、民间艺术剪纸、中国结、雕塑及具有我们威海特色的七夕节巧果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然后通过出示鱼儿成群死亡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爱护鱼类,不破坏生态平衡,让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小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并让学生课后搜集鱼的有关资料,了解鱼的更多知识,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水族箱”,进一步将艺术课的美延伸到课外。
(七)课堂总结,喜谈收获
先让学生自己畅谈收获,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由教师画龙点睛,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还有利于知识建构。
八、教学板书:
板书的设计是在黑板中央粘贴艺术字课题《鱼儿游游》,下面是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面有学生的作品,做到简洁而又美观。
相信《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鱼儿游游》教案(经典2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鱼儿游游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