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飞的教室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1
《会飞的教室》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书中的人物有:胆小鬼邬理、“大胃王”马提斯、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姚尼、绘画高手戴马亭,还有两位真诚、善良的老师。他们在排练圣诞节晚会节目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曲关于友谊与爱的乐章。在圣诞晚会中,他们排练已久的节目《会飞的教室》精彩纷呈,获得好评如潮。
圣诞节前一天的平安夜,《会飞的教室》在晚会上作为压轴戏上演。参与其中的每个小演员都很认真,塞巴修扮演的是老师,他摸着胡子对台下的每一个人讲着关于火山的知识,而火山的背景则是戴马亭费尽心思绘制的。背景一片红彤彤的,火山喷射着泥浆,简直是栩栩如生。后来他们又来到了埃及的金字塔,姚尼扮演着幽灵长者,忘我地背诵着诗歌。由许特嘉扮演的小女孩从空中缓缓下降,唱着优美的“平安夜之歌”,这场精彩的演出在悦耳的歌声中圆满结束了。因为大家团结协作,都想为自己的团队增光添彩,所以演出大获成功。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精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识大体、顾大局,为整个大集体而努力。从戴马亭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他家境贫寒,但他从不屈服。我也要向他学习,不被任何艰难困苦吓倒。书中的老师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学到了要关爱他人,不能自私自利。向有困难的朋友伸出援助之手,自己也会收获到伙伴真挚的友谊。我还喜欢书中禁烟老师所说的话:“别看植物的种子小小的,它们有着惊人的力量。不管被埋在哪里,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探出嫩绿的芽来,什么都不能阻止它们生长。”
这本书让我收获到了许多启发,我会好好珍藏在心中,它会给我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2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让我明白教室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眼光的恒定、品位的形成都受这个家的影响。
教育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和人生幸福的寄托与牵挂;而我们,无论有多少要求和任务,有一种责任与信仰永远也不会改变,那就是:要守住一间教室,让生命在里面开花。
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富于生命意义的人。所以课堂必须传递生命的气息,张扬教育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关注灵魂的塑造、人格精神的提升、生命情感的化育,使学生用生命智慧生命价值进行生命创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也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大课堂,获得人生动力、学会做人的大课堂。有生命的光彩,有生命的深度,有生命的智慧,有生命的创造,会使你的课堂越来越大,教室越来越大,大得延伸到学生一生中来。
有爱心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教室越变越大。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份教育的爱的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美丽,而生命因爱的存在而美丽。“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心有多大,有爱心的教室就有多大。
教师对人的灵魂进行加工、雕琢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而学生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我们的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自己去感受;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自己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自己去发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尽情去做学习的主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充满劳动的快乐的教室怎能不大?
每个班级都要有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内容,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贯穿公民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等,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
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室才会不断长大,教师的生命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3
一本好书是灯塔,能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能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今天当我看完了心心念念已久的,我被书中的真情所感动……
圣诞节快到了,小伙伴们正在排练"会飞的教室”,突然,飞毛腿符德麟上气不接下气的闯进了体育馆,告诉大家葛洛迪被其他学校的学生给绑架了,大家赶紧找到了禁烟老师,在他的带领下,顺利的救出了葛洛迪。
真爱无处不在,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帮助,世间才有了爱,才会有了泪水。书中感人的师生之情一直贯穿全文,培克老师深得学生们的爱戴,为人正直善良,从学生对他私底下的呼救不难看出,学生们称他为学校里的正义老师。当他知道学生戴马婷因为家庭贫困不能回家过年时,他把自己的年终奖金拿出来给戴马婷作车费,自己却留在学校过年,戴马婷能回到温馨的家真是幸福,培克老师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敬畏。
因为有这么一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所以当孩子们在无意中,得知老师有位失散多年的朋友禁烟老师,孩子们就把这事记在了心里,最终在他们的帮助下,阔别几十栽的好朋友得以重逢,这是孩子们送给他们尊敬的老师的,最美的圣诞礼物。
我也感恩一直以来,我遇到的都是和蔼可亲的老师。她们为我传授知识,让我认识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她们引领我走向知识海洋,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浩瀚美好。感恩老师们,感谢他们给我的,如父母般的浓浓真情!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4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里克·卡斯特纳在距今50年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会飞的教室》只是书中的孩子们自编自演的一场戏。内容主要讲述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及一些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顽皮、勇敢地少年形象。
虽然这些孩子们时常会犯些小错误,闹些小别扭,但在这些孩子们面前,问题总会迎韧而解。同样,他们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在学校里时常也会想家,想父母,期对书中的姚尼的印象最为深刻。
他从小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爸爸也因生活艰难而无法养活他。于是,在姚尼四岁的时候,把他送到一艘大船上后就走了,接过姚尼被船长的妹妹——玛丽收留了,幼小的姚尼经常想起这件事而在半夜被噩梦惊醒。就是因为姚尼经历了曲折的感情故事,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才能。我不仅仅是羡慕他的写作才能,更佩服他能经受起如此巨大的打击。
其实我第一次浏览这本书时,认为很多的名字都是女孩子的,看名字,看内容都有像描写女孩子的,比如:胆小啊、惊吓到啊、尖叫啊,原来都是写男孩的啊!他们也是有脆弱的一面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树中校园的美好,同学之情,师生之爱,唤起了我们对友谊的'的珍惜,珍惜现在这美好、欢乐的时光吧!
姚尼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都能这样坚强、出色,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大好时光中,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以最圆满的答卷报答父母及社会呢?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5
人类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拇指班长》依靠想象力征服我!
暑假,我读了这个系列中的《我的机器人邻居》,感觉非常生动,特别有意思。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主人公孔东东家搬来了新邻居,一个年轻男子带着一个年龄和东东差不多的男孩,男子自称是男孩的爸爸。
后来,参加居民运动会时,男孩大出风头,引起了孔东东的.注意。经过不懈探索,孔东东在班长孔西西的帮助下,发现男孩竟然是个机器人。
这套书我已经看过好几本,作者神奇的想象力真是令我惊讶。珍珠奶茶还能让人变小?以后我怎么敢喝呢?那一桩又一桩不同寻常的事件,太神奇啦!
尤其是这本《我的机器人邻居》,我读了好几遍。从孔东东带着陆小小去上学,到坏人识别系统,作者让我见识了想象的奇妙,人工智能的奇妙。
看我沉迷不已,爸爸对我说,我们身边可到处都是人工智能呢。我家的密码锁,妈妈去银行刷脸取钱,疫情期间,我们的“云课堂”……这么一说,还真是无处不在。
嗯,以后我要努力学习,培养想象力,研究出更多更好用的机器人!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6
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下面小叙一二。
一、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读代序中朱永新在2011年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的讲话“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中引用圣严法师的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
我不禁想到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新教育的工作者们走出了自己的路,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加入他们。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如在“同读一本书”活动中,老师应实实在在地与学生同读,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即“读书交流课”,或在每节上课前与学生同读某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从《读者》《智慧》等杂志开始,从一句话、一个笑话、一则小故事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坚持带上一段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行动,同时培养“读书小助手”。接着按规定时间、规定任务、规定形式完成。设计表格或其他形式来实现对内容的展示,最后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二、最感动的故事
读海门市下余初中“丑小鸭班”叙事“我们共同成长”中我被一个故事——《牵蜗牛去散步》深深感动了。它更让我感到深深地内疚。是的,诚如故事中所说对很多学生我们都是没有耐性的。越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越要沉住气。
昨天做不好,今天继续做,继续引导他,明天也不放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花期的,这朵花虽然开得缓慢,但定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其实,我也想牵着蜗牛散步,也想让蜗牛牵我去散步,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在每个班上牵上一两只蜗牛,带他们去散步,闻闻路上的花香,听听路上的鸟鸣,看看满天的星星,我坚信,这些蜗牛定能如迟开的花蕾在某一天悄然开放,芬芳满园。终有一天,大家会发现人间一切的美好。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7
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在此,我选择一组关键词来谈谈。
这组关键词来自于其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一位专家的'《守住这一间教室》的发言。真的如同专家所说的,“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坏,而是谁站在教室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真谛。完美教室必须守住每一个教师的良知。
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关注已经被家长放弃了的孩子,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守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珍惜每一个日子,比如开学典礼、儿童节、建队节、休业式,每一个传统佳节,每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圣严法师有一句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道出了我们教师的工作过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走在做的过程中,面朝大海,等待花开花落。
就拿开学典礼那一天来说,我很有感触,发现五六年级的“小先生”很积极参加活动,在少先队辅导员的组织下,工作开展得相当顺利,收到的效果也不错。
首先我看到了“小先生”利用午休时间到队室背诵主持稿,利用课余走到广播室制作海报。更令我惊喜的是会后,那个伶俐的主持人柯雨岚跑到教导处问老师要张校长的讲话稿,回教室后又折回,跑到副校长室找王副的讲话稿。
我好奇地问:“你拿去干什么呀?”“习作练笔用呢!”好感动!能随时积累平时的素材,给自己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积淀的过程。这个小女孩,她做了,肯定就好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做好每一天,也就好了。在编排校本课程纲要中,现在的我们虽然如婴儿学走路一样,蹒跚着,但是做了,同样会日趋完美,日臻成熟的。
在能够放手的时候,我们给一个个“小先生”发挥着自己的才干;在很多时候,我们为他们搭建着一个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这是我们的良知所在。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
平凡的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成为最完整的人。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8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写的一部小说内容主要讲述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读的津津有味。圣诞节前夕同学们的听写簿被职校生抢走了,在禁烟老师的帮助下,大家顺利营救出了被绑架的同学葛洛迪。让我感到震撼的是 “惊人的举动”,胆小的邬理能从那么高的平台上跳下来以至于摔断自己的腿。表现出他要改变胆小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佩克的母亲得了重病,佩克未得到老师的允许每天都偷偷溜出学校,到医院看望母亲,结果被关了禁闭,他的好朋友替他在禁闭室受罚让佩克到医院看望母亲。从那时起佩克老师和禁烟老师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姚尼和戴马亭知道两位老师就是失散多年的老友,在他俩的精心安排下,这对失散多年的老友终于相聚了。
圣诞夜联欢会上,会飞的教室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第二天,同学们陆续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佩克老师在冷寂的校园里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戴马亭。在知道戴马亭因没钱不能回家后,他毅然拿出本来用作旅行的钱,交给戴马亭,让他回家和父母团聚。在圣诞歌声中,在戴马亭真诚的祝福声中,这个圣诞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书中佩克老师对戴马亭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看,大雪压在树枝上,树枝却依然挺拔着。”是的 ,书中的主人公并非一帆风顺,就连品学兼优的戴马亭也经常受到打击,遭遇困难,他家境非常贫寒,可即使这样,他也能迎着困难依靠奖学金来维持生活, 邬理是一个个子小,胆子小,害羞的孩子。但他并不是“胆小鬼”。姚尼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他具有写作才华会飞的教室就是他编写的。马提斯是个爱运动的孩子,表面大大咧咧内心却很细腻。塞巴修是个很喜欢逻辑思考和爱发议论的孩子。书中的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会飞的教室让我爱不释手。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同学们可能有的胆小懦弱,有的调皮捣蛋,有的贫穷,有的富有,老师们有的严厉,有的和蔼,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大家之间有爱,有友谊,有信念,有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思想,就一定能飞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神奇的世界。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9
暑期,妈妈借回来一本书——《会飞的教室》,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
书中讲述了圣诞前夕吉奇斯蒙中学里一群性格迥异的少年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舞台剧《会飞的教室》。这本书的主人公有:情感丰富的姚尼、满腹才华的戴马亭、沉着稳重的赛巴修、胆小如鼠的邬里和争勇好斗的马提斯。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决胜负》,文中主要说了葛洛迪的听写簿被职校生拿走了,马提斯他们要和职校生一决胜负,赛巴修带领一些人和职校生打雪仗,戴马亭则带领一些人去救葛洛迪的听写簿,这个“声东击西“的办法让吉奇斯蒙中学的少年最终赢了职校生,让职校生不得不屈服。最后,马提斯还提出要和职校生打一架,但由于他太鲁莽,考虑不够细致,最终输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友谊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了友谊就等于失去了朋友,那么你将会变成一只孤单的“小鸟”,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葛洛迪正因为有了同学们的帮忙,听写簿才能顺利归来。同时也让我明白:平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鲁莽,要做到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希望同学们也读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从中获取意想不到的收获。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10
《会飞的教室》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书中的人物有:胆小鬼邬理、“大胃王”马提斯、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姚尼、绘画高手戴马亭,还有两位真诚、善良的教师。他们在排练圣诞节晚会节目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曲关于友谊与爱的乐章。在圣诞晚会中,他们排练已久的节目《会飞的教室》精彩纷呈,获得好评如潮。
圣诞节前一天的平安夜,《会飞的教室》在晚会上作为压轴戏上演。参与其中的每个小演员都很认真,塞巴修扮演的是教师,他摸着胡子对台下的每一个人讲着关于火山的知识,而火山的背景则是戴马亭费尽心思绘制的。背景一片红彤彤的,火山喷射着泥浆,简直是栩栩如生。之后他们又来到了埃及的金字塔,姚尼扮演着幽灵长者,忘我地背诵着诗歌。由许特嘉扮演的小女孩从空中缓缓下降,唱着优美的“平安夜之歌”,这场精彩的演出在悦耳的歌声中圆满结束了。因为大家团结协作,都想为自我的团队增光添彩,所以演出大获成功。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精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识大体、顾大局,为整个大团体而努力。从戴马亭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他家境贫寒,但他从不屈服。我也要向他学习,不被任何艰难困苦吓倒。书中的教师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学到了要关爱他人,不能自私自利。向有困难的朋友伸出援助之手,自我也会收获到伙伴真挚的友谊。我还喜欢书中禁烟教师所说的话:“别看植物的种子小小的,它们有着惊人的力量。不管被埋在哪里,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探出嫩绿的芽来,什么都不能阻止它们生长。”
这本书让我收获到了许多启发,我会好好珍藏在心中,它会给我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11
拇指班长有11册,分别是《我把班长变小了》、《酵母汤密码》、《乱套的教室》、《看不见的班长》、《拇指人的`秘密行动》、《文具盒里的爸爸妈妈》、《吃糖果的超人》、《班长号时空快线》、《住进别人的身体里》、《时空快线再出发》、《图书馆奇妙夜》。
孔东东去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不小心带回来一颗奇怪的石头。夜里,这颗石头发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孔东东想抓住它,它却跳着逃开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孔东东和孔西西发现这颗石头遇热之后会不断地变大。为了弄清石头的秘密,他们俩一起把它带到了甄苇大博士的实验室,可是甄苇大博士说它其实是一颗蛋。在博士的帮助下,一只模样奇怪的动物从蛋壳里孵化出来。为了帮助它确认身份,孔东东和孔西西决定去恐龙生活的年代打探一番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12
世界上真的有会飞的教室吗?不,那只是德国一所男校中一些少年所编排的小品而已,胆小的邬理,多愁善感的姚尼,品学兼优的戴马亭,善于推理的塞马修与力大无穷的马图斯都参加了这次圣诞演出。
《会飞的教室》这本书是德国的埃里克。卡斯特纳所写的,他出版于1933年,至今已经出版了86年,也就是说当你的爷爷的爸爸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可以读到这本书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的版本有很多,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的'想法与现在不同了,所以这本书有许多的改写与编写。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故事中主人公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他们身边发生了许多快乐的事,难过的事与无聊的事。胆小的邬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用一把小伞从高处跳了下来,最后小腿摔骨折了,我认为这种证明勇气的方法实在有点太粗鲁。班长戴马亭因为家境不好,而经常默默的流眼泪,当他得知自己圣诞节回不了家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栏杆上偷偷哭泣,培克老师将自己打算用来旅行的钱给了他,培克老师的这个举动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更加奠基了老师们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读完这本书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会飞的教室,只是这本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而且并没有详细的写,为什么要用它做题目呢?经过我的思考之后,我得到了答案——因为《会飞的教室》这个题目不仅把整本书串联起来,还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所以用会飞的教室来做题目,真是最好不过了!
要知道世界上每年都会出版上万本书,但是有很多书出版不久就不见了,为什么这本书已经出版将近一个世纪了,却仍然很受欢迎?因为这本书里的人物非常坦诚,他们的高兴难过都很真实,书中的主人公难过,我也跟着难过,就好像自己深陷故事当中,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感觉。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都在努力寻找成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没有遗憾,而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幸福的环境,就更应该有努力向上,突破自我,寻找成功的精神。
乱套的教室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这本书名叫《拇指班长1》,她的作者是深受小作者喜爱的实力派文学家商晓娜。
好,废话不多说,让我来给你讲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里的主人公是孔东东,孔东东最大的敌人就是孔西西了,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一家人,它们只是名字凑巧而已。而且孔东东和孔西西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呢。比如:孔西西学习好,孔东东就不行了。比如:孔西西嗓子好,孔东东嗓子差。而且孔西西每次唱歌比赛都能得到冠军。可孔东东每次唱歌就像兽类的尖叫,这唱歌比赛根本没有孔东东的用武之地呀。
孔东东差,孔西西好。这还算不上视为“敌人”的理由,最让我气得跳脚的是她经常告孔东东的'状。
“王老师!孔东东上课看漫画书!”
“王老师!孔东东上学又带英雄卡!”
孔东东真怀疑孔西西眼睛里安装着红外线探测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对孔东东监视。
孔东东搞了个恶作剧——趁孔西西不留神,在她的珍珠奶茶撒入胡椒粉。不妙,孔西西喝下了特调制的珍珠奶茶后,居然变小了!在斗志斗勇的过程中,孔东东开始佩服班长了为了让孔西西恢复了正常的身高,孔东东开始研究解药,不妙,把自己也变小了。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孔西西,虽然她是小人,但可以霸单人床,还可以赶走坏蛋,行侠仗义,我真希望自己可以像孔西西一样足智多谋,面对困难时,想尽办法,赶走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