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诬陷所吓倒。
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5、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6、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释: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8、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安。 释:人生的交往可耻的是苟合,只有讲道义才是可贵的、长久的。
11、无为无不为《道德经》
12、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13、栽培剪伐须努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释:在栽培剪伐的管理上须要努力,因为花容易凋谢,草容易生长。
14、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 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1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18、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1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道德经》
20、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 释:对女儿没有不爱的,对儿媳没有不憎的,劝告天下当婆母的,把爱女儿的心减下三分来爱儿媳;妻子为什么要顺从,母亲为什么要抵触,愿那些作儿子的,把顺妻的想法去顺从母亲。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3、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27、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2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3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
33、智者不积累,因为他认为他拥有的越多,他与他人的联系就越多。
34、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3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3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老子《道德经》
3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38、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酷,失诚使人疯狂,珍奇使人贵。
3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释:刻薄奸诈的终归不会赚便宜,忠厚老实的人终归不会吃亏。
4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41、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老子《道德经》
42、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道德经》
43、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 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4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4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46、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47、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48、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 释:树立道德进行事业,要有个真实无妄的念头,如果稍微涉及有骄傲自满过于夸张,就走向欲境;济世治国,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果一为名利所缠绕,就要出现危机。
49、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50、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51、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道德经》
5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5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经》"
54、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55、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释:贤良的品德没有磐石那样坚固,光要虚名又有什么益处呢!
5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yjS21.COM
57、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58、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释:芝兰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养自己树立道德,不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59、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