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5新年手抄报内容文字 篇1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新年了。这次的新年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在家里过年的,而这次却在山西老家过年的。
刚一进门,奶奶就走上前来欣喜地说:“鹏鹏回来了。”然后又关心的问:“路上累不累啊?舒服吗?”我说:“不累,只不过路上又呕又吐的,有点难受。”“哦”奶奶说。就在这时,爸爸有事找奶奶,爸爸便去和奶奶聊天去了。
到了腊月二十九晚上,大家坐在桌子边开开心心地吃着团圆饭。饭后,爸爸、二姐、伯母和哥哥聚在一起打麻将,大伯和奶奶坐在电视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我则坐在电脑旁玩电脑游戏。过了约半个小时,我们在楼下放礼花和挂串鞭炮:“啪啪啪”、“砰砰砰”、“嗖嗖嗖”、“轰轰轰”。响声震耳欲聋,十分巨大。这时,左邻右舍也开始放炮了,各处的炮声彼此相连接,花炮的交响曲如同音乐家在舞台上尽情的歌唱,挂串的鞭炮噼哩啪啦的,如同在跳欢快的舞蹈。有的冲天炮飞到了的天空中,好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从地面快速冲到了天上,在漆黑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放完了鞭炮之后,我休息了一会眼睛,又飞快的跑到了电脑边,开始了电脑游戏的奇妙之旅了。
“当、当、当”凌晨的钟声响了,我站在窗户边,看着窗外美丽的夜景,心里十分兴奋。
2025新年手抄报内容文字 篇2
节日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2025新年手抄报内容文字 篇3
从前有个叫“年”的生物,它长的和皮球一样,短手短脚。
“年”本来和小朋友是可亲可爱的,因为这几天有个叫“假年”的家伙很嫉妒“年”,它心想:如果我假扮“年”去陷害它,那它就和我一样孤独了。
一天半夜,假“年”来到村庄,在广场中央点燃了一个火堆,吸引人们出来,同时又在火的`中央点燃一个烟花,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把真“年”给引出来。这时,人们看到广场中央的火堆在熊熊燃烧,又看到真“年”在手舞足蹈,就以为真“年”要放火烧村子呢,就开始拿着杂物把“年”给赶走。“年”感到莫名其妙,心想:人们为什么不喜欢我了?这下我也不能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可怎么办呢?
有个小男孩不相信“年”会害村里人,他心想:我们和“年”在一起,它不可能会害我们,我要去查一下。于是小男孩就来到了年的家 ,发现它的家里还有一个“年”。经过偷偷观察这个“年”的行为,他知道了真相,于是他跑回到村庄告诉大家真实的情况。
第二天,村民们跟着他去“年”的家门口,让假“年”出来。假年不知道怎么办了,只能自己站出来了。可是假“年”万万没想到,人们并没有赶他走,而是很友善的和它玩了起来。
从此以后,每年腊月三十,人们就架起篝火、点燃鞭炮,庆祝“假”年成为一个“新”年。
2025新年手抄报内容文字 篇4
历史简介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2019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幼师资料《2025新年手抄报内容文字(收藏4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雷锋手抄报文字内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