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分秒认识单元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准确读取钟面上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能准确读取钟面上的时刻。
难点
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建立时间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火箭发射的视频,在倒计时中引出时间单位“秒”。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二)探索新知
认识秒
展示秒针,介绍秒针的特点和作用。
观察秒针走动,感受 1 秒的长短。
认识分
观察分针走动,发现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
体验 1 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如跳绳、写汉字等。
认识时
观察时针走动,知道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举例说明 1 小时的活动,如看一场电影、上一节课等。
探究时分秒的关系
观察钟面,发现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60 小格,即 1 时=60 分;分针走 1 小格,秒针走 60 小格,即 1 分=60 秒。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单位换算:3 时 =( )分 2 分 =( )秒
拓展练习
小明 7:30 离家去上学,7:45 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一场电影从 8:00 开始,放映了 1 小时 30 分钟,电影什么时候结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记录自己做一项家务劳动所用的时间。
观察并记录自己周末一天的活动时间。
五、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时间计算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
时分秒认识单元教学计划 篇2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认识单元教学计划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分析】
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间进率。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时间较长,应充分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指导理念】
重点: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并初步掌握他们的进率。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认识方法,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钟面模型、幻灯片
【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元旦联欢晚会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让我们一起看看希望小学二年级怎样庆祝元旦的吧!
出示信息窗一:你都看见了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具体的'认识几时几分吧,(板书课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准确的播出时刻。
【设计意图】
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出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设境激情,以情导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认识钟面。
谈话: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面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代替。所以在观察钟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手中学具表,对其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识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谈话: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走3个小格呢?5小格呢?
游戏:看谁反应快!看看分针走了几分钟。(出示课件,分针走5分,7分,15分,30分,33分,45分,55分,60分)
提问:分针从12回到12,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板书60分)Yjs21.coM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分针走一圈走了60分,那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时针怎么走呢?请小朋友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走一圈,看一看时针怎么走的?从几走到几?
学生汇报交流:分针走一圈,时针从几走到几。
小结: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不管从几走到几,都是走了一个大格。
提问: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小时)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60分,同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让学生多读两遍)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的演示。(课件演示:开始时刻是12时,然后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到1,是1时。)
3、学写时刻
第一个节目是什么时刻开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试着拨一拨,并把时刻写下来,教师相机教授:8时31分可以写成8:31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独立地探索知识,在操作中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情况,进而得出了1时=60分的关系,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学会知识,牢固扎实。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4、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你能写出联欢会开始的时刻吗?它与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小差几分钟? 听一分钟的音乐
刚才我们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分钟的音乐,你来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播放音乐)
提问:你感觉一分钟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一分钟很短;一分钟很快)
谈话:其实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口算,写字或者背古诗,我们来试试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学生体验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汇报交流:一分钟做口算的做了几道?写字写了几个?古诗背了几首? 谈话: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一分钟能做事情的资料,一起读一读。(课件展示资料:生产线上一分钟生产可口可乐2185瓶等。)
小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老师出示的信息更能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深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5、认识几时几分。
(1)正确拨出8时31分这个时刻。
谈话:刚才我们具体地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现在你能准确地拨出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8时31分了吧。试一试。
学生拨完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小结:拨8时31分,要先拨出8时,然后让分针走31个小格,这就是8时31分。
提问:再来看看这个时刻,谁能说说8时31分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时针过了8,还不到9,所以是8时多;分针走到6是30分,再走1个小格就是31分。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呢要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谈话:8时31分除了这种文字表示法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8:31,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隔开,这个时刻也读作8时31分。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
(2)试一试:。
谈话: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读出下面这个时刻吗?(课件出示:10时45分)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
学习认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分散难点,减缓难度。首先重点解决看几时多这一层,再解决多了多少分这一层,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看几时几分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结构性和科学性。
6、体会一小时有多长
刚才我们具体的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请你写出第7个节目和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并拨出来。学生拨完展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节目之间相差多少时间,并说一说一小时有多长。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小时的实际长短,实际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关兴趣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小时的长度那,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认时刻
(自主练习题第1题)2人为一组,自由练习。
2、拨一拨
谈话:寝播出下面钟面上的不同时刻,并写出下面的时刻。(课件出示钟面)
时分秒认识单元教学计划 篇4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的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机出示钟表来让学生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个钟表复习整时和整时半,又出示一个8时31分的钟表,自然过渡到新课题《时分的认识》,并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准确地说出钟面的时间。这样设计,自然、简洁、紧扣知识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声像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在时分关系的演示中,让学生观察感知,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走,同时结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与分钟走一圈的时间是一样的,得出结论:1分=60秒。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在探索时与分的时,不仅仅让学生观察课件中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还让学生现场拨动指针,最后得出结论:1分=60秒。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她向学生发出邀请,想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学生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巨大的财富,由于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时分秒认识单元教学计划 篇5
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时分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认识,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针对这个知识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1、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因此我就索性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2时,根据教材应该也是对的。但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结果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算经过的时间,因此有时数学的学习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说”。
喜欢《时分秒认识单元教学计划》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时分秒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