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冰心奶奶回忆儿时玩吹泡泡游戏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文章中吹泡泡的过程既清楚又具体,而且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值得反复品味。
【设计理念】
通过读文并结合吹七彩泡泡的情境,感受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感受冰心奶奶用语的优美、生动,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易、裂、碗等10个生字,会写戏、易等13个字。
2、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七彩泡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泡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好吗?(板书课题,读题目。)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再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再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认字方法,开火车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5、小组交流。
6、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泡泡及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归纳难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
2、全班评议。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3、4自然段。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玩吹泡泡的过程。
(3)同桌互相说,然后派代表说,师生评议。
(4)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指导朗读,一边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①文中哪些词用得好?用重点号标出来,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②指名回答,全班评议,教师随机指导:放加和弄沾吹一提等用词精当,且描写有条理。
(5)让学生吹七彩泡泡,亲身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6)朗读课文3、4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小组交流。
(3)全班归纳。
(其一,泡泡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做出来的,它使我们骄傲。其二,泡泡是那么圆润、自在、透明和美丽。其三,泡泡使我们心里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3、教师引导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1)作者看着这些肥皂泡,想象到了什么?(想象到肥皂泡飞到天上,挨着明月,渡过天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2)出示句子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指导反复朗读。
(3)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泡泡真的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
(4)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这句话说的是肥皂泡随风飘散了,但它们不可能飘得那么高那么远,这是冰心奶奶的想象。冰心奶奶望着天上的泡泡,希望泡泡把自己五彩的梦想捎给太阳。)
(5)拓展想象:冰心奶奶小时候会有哪些五彩的梦想呢?
三、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1、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请同学们把喜欢的摘录下来,多读几遍。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指名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全班齐背。
二、巩固生字,书写练习
1、抽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读准
扇、若、扯、润的翘舌音。
2、小组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重点指导记字方法。
用已学过的部件记忆字形,例如:乘剩羽扇止扯度渡乔骄
用对比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字形,例如:飘漂若苦
4、指导书写。
易字下面是勿不是匆。
戏和越右上角都有点。
三、拓展延伸,实践体验
1、说说你最喜欢的.游戏名称及具体的游戏玩法。(先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2、玩一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然后把玩的过程具体地写下来。
3、把写好的片段读给父母听,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并作修改。
【同步练习】
一、给加下划线的汉字注音。
( )骄傲 ( )圆润 ( )散裂
( )和弄 ( )渡过
二、补充恰当的词语。
( )地飘过飞越( )玲珑的( )
( )的浮光慢悠悠地( )( )的球面
三、多音字组词。
和hé( ) 散s3n( ) 扇sh1n( )
huò( ) s4n( ) sh4n( )
四、写反义词。
骄傲( ) 容易( ) 美丽( )
潮湿( ) 小心( ) 零乱( )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的培养上。因此,我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上特别注意活动内容“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就是我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新主题。在一次区域游戏中许多幼儿兴趣都集中在“吹泡泡”角,幼儿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为什么泡泡有的会飞、有的好破、有大有小……”等等,由于幼儿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让孩子正确使用吹泡泡的.方式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一次性杯子若干。
2、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课件。(出示“吹泡泡”工具,并提问)
师:十月一日,老师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把他录下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
幼:想…(教师“顺”应幼儿就此引出课题)
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幼:…
师:他们吹出的泡泡都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吹泡泡?
幼:…
二、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
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呢?
幼:吸管
师:那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幼:喝水、吹泡泡···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师: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吸管来吹泡泡看,会发现一些什么秘密?
(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三、带领幼儿讨论
师:刚才吹泡泡好玩吗?
幼:好玩
师:那玩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了没有?
幼:泡泡是圆形的,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
师: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
幼: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但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得泡泡也是圆形的
师:咦,刚才我们吹出的泡泡怎么现在都不见了?
幼:…
师:原来泡泡容易破呀!
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吹泡泡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回去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们其他小朋友哦。还想玩吗?看看我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3
大班科学:吹泡泡
科学活动吹泡泡
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准备:记录卡 、幼儿用笔
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视平转换仪 磁带 录音机
过程: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 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 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4
游戏准备:
泡泡玩具、泡泡水
游戏过程:
1.家长和宝宝准备好泡泡玩具和泡泡水,来到空旷的草地上;
2.开始游戏前,宝宝和家长一起动手,做好游戏准备;
3.游戏开始,家长拿好泡泡玩具,宝宝负责吹;
4.宝宝在吹泡泡的同时,自己数一数吹出了多少泡泡;
5.3次结束之后,换做家长吹3次;
6.将两者的最好成绩进行比较。
温馨提示:
在上面的这个亲子游戏中,宝宝们不仅可以欣赏美好的风景,同时,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数数能力,真是让孩子们实现了一举两得,各位家长选择明媚的'午后,也和自己的宝宝一起玩玩这个亲子游戏。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水平。
2.能用“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颜色。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提高说话和评议的水平。
2.能用“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颜色。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说泡泡的形状。
三、教学难点
能把在游戏中让你觉得最开心的时刻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四、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瓶泡泡水
五、教学过程
(一) 吹泡泡,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赶快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千万不许偷看哦(出示动画吹泡泡)
师:睁开眼睛吧,快看,哇,是什么呀?
(二) 感受吹泡泡,激发兴趣
师:想吹吗?那就赶快拿起自己的泡泡瓶,尽情地吹吧。(出示课题,生吹,师板书课题)
师:暂停,看哪位同学最先把东西收拾好。
(三) 指名吹泡泡,指导观察
师:高兴吗?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你真能看,观察到了泡泡的颜色,还用到了好词五颜六色,那具体有哪些颜色呢?知道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好句说颜色。(出示句式)
师:除了泡泡的颜色,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圆圆的泡泡。(你的眼睛真亮,观察到了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你还看到了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还想着吹泡泡,没有认真观察?没有关系,现在,咱们全班一起来仔细观察。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吹
1.我们先轻轻吹,看看泡泡越来越怎么样了?
2.这一次使劲儿吹,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手指泡泡出处,看这儿,看这儿)
3.告诉老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轻轻吹时,泡泡越来越大
师:像什么?
生:像皮球
师:连起来说说
生:轻轻吹时,泡泡越来越大,像皮球。 师:谁能像他这样说说(抽两三个说)
师:那使劲吹时,泡泡又是怎样出来的?(生说,师采集好词)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句子,看谁能把这个句子填得更好 出示句子:使劲一吹,哇!泡泡 出来了!(生说,师采集好词好句)
师:那些成群结队冲出来的泡泡像什么呢?指导用好“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个句式(出示句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轻轻吹时,泡泡的样子,也看到了使劲吹时,泡泡的形状。现在,大家把刚才看到的连成一段,在小组内说说。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和老师们听。(抽两个)
(四) 尽情吹泡泡,说说感受
师:在大家的眼中,泡泡是多么的可爱呀,大家还想玩儿吗?那就玩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停,比比哪个小组最先把桌子收拾干净,能迅速坐端正)
师:谁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全班分享呢?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抽两三个)
(五) 写一写
师:你们开心吗?想不想让这份开心永远留在心里呢?那就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刚才让你觉得最开心的时刻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你可以用大屏幕上出示的好词、好句式,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如果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就更好了。
1.生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师生共评
(六) 总结
同学们,从你们的表情老师知道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开心,写得也非常精彩,大家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吹泡泡》是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小时候玩吹泡泡的游戏,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吹泡泡》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初步感知文章,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第2课时熟读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结合吹“七彩泡泡”的情境,感受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感受冰心奶奶语言的优美、生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易、裂、碗、廊等” 10个生字,会写“戏、易、碗、根、飘等” 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吹泡泡的乐趣及童年生活的快乐。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
【教学难点】
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泡泡图片、肥皂泡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吹泡泡是冰心奶奶小时候常做的一个游戏。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 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吹泡泡》。板书《吹泡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五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
1、指名朗读。(大家说这几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2、全班评议。(掌声送给他/她)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
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指名回答 (一是我小时候最爱玩吹泡泡游戏,二是阴雨天吹泡泡不容易破裂。)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哪一段或哪几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吗?学生回答。对,就是第
3、4自然段。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吧。)
2、学习第3、4自然段。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好,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画的很仔细。那么谁要来说说看呢?)
(2)用自己的话说说玩吹泡泡的过程。(提问: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很高很高) (这里面有一些词用的很好,同学们知道是哪些吗?提问)板书: “放”“加”“和弄”“蘸”“吹”“提”等用词精当,且描写有条理。 (好,现在就让同学们来亲自体验一下吹泡泡的乐趣吧!拿出准备好的肥皂泡,请一两个同学上讲台吹)
(3)让学生吹七彩泡泡,亲身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我想肯定还有很多同学想玩是吧?下课老师再和大家一起玩。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冰心奶奶吹出来的肥皂泡是什么样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肥皂泡样子的句子。)
(4)朗读课文
3、4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第5自然段。(通过第
3、4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冰心奶奶小时候吹泡泡的过程,体会到泡泡的美丽。接着我们继续学习第5自然段。哪位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为什么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呢?)
(1)指名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2)小组交流。
(3)全班归纳。
(4)引导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a、作者看到这些肥皂泡,想像到了什么?
b、学生齐读想像到的句子。
c、你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泡泡真的能飞那么高,那么远吗? (这是冰心奶奶的想像,冰心奶奶望着天上的泡泡,希望泡泡把自己五彩的梦想捎给太阳。)
(5)拓展想像:冰心奶奶小时候会有哪些五彩的梦想呢?学生自由发挥,适当点评(冰心奶奶心中有爱,才会对转瞬即逝的泡泡寄予这样美好的希望。)
三、课堂小结:玩肥皂泡游戏,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作业布置】
玩一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然后把玩的过程具体地写下来。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听话说话——吹泡泡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先听后说、听说相结合的课文。听话说话课,旨在学生的听说训练,为以后的写话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它的上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年级的学生虽刚入学不久,但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句子和字词的积累以及儿歌的背诵为小朋友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知识上的准备。同时,吹泡泡游戏本身的简单易学、生动有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谁在那里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理解讲话内容,会听会说,要求听要听清楚、说要说完整。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玩玩说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处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把图片上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出泡泡怎么样。
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小组为单位,把全班三十位小朋友分成了五个六人小组,并设组长一名。这样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秧田式教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玩玩说说的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
在教材处理上: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教学有深度、有广度,可以把学吹泡泡——试吹泡泡——描述泡泡三者融为一体。把单纯的师教生学的组织形式改变为:师生齐学、师生齐玩、师生齐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在其中只起一个辅助和点拨的作用,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了四大块:
第一,课文的导入,采用质疑的方法。所谓质疑即指提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有了疑问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不应让学生只压抑在课堂这一狭小的范围之内,而应让学生尽情地去想、尽情地去问,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课文的导入,我是这样安排的:
小朋友,今天这堂课,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三个小伙伴,看看他们是谁?
请你们给他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跟他们打声招呼,好吗?
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心中有疑问吗?请你来做小老师。
游戏:小问号博士和小句号博士。归纳出三个问题:谁?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样?
练习说话:小朋友在操场边吹泡泡。
第二,学生学吹泡泡。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培养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教学一开始,便以一段柔美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请一位会吹泡泡的小朋友上来吹泡泡,并且总结出吹泡泡的方法:要轻轻地、慢慢地吹。然后小朋友一起吹,比一比,看谁吹得泡泡最多、最美。边吹边观察:我吹的泡泡怎么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利用教材的可动性和内容的有趣性,用最简单的教学用具:一根吸管、一杯有相当浓度的肥皂水,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描述泡泡,这也是这片课文的重点所在,蕴含着对教学重点的攻破。听话说话,重在听和说上,只有认真听了,听清楚了,才能说明白,说完整。可以先放全片课文的录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并布置好听的要求:听清楚文中说的是谁?在哪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反馈后,再放第二遍录音并要求学生回答,录音里是怎样介绍泡泡的,主要以学生模仿为主。然后归纳出:是从颜色、大小、形状三点来介绍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他们对形状这一抽象名词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可以把大小和形状概括为“样子”,显得通俗易懂。是学生知道介绍泡泡可以从颜色和样子入手。听清楚、听明白之后,就开始练习说话。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先仿说后扩说,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易后难,也符合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例如,在学习描述泡泡的样子时,可以是这样安排的:
小朋友,刚才你们听到录音里的小朋友,他们吹的泡泡样子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只是在模仿说话。)
教师亲自演示吹泡泡,概括出泡泡的样子是又小又圆的。
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又小又圆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多多地鼓励创新,学习热情随成功体验的获得而逐渐高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大脑的潜能,是智力和个性得到了尽量扩张。再说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人人会说。可以一个人说即自己说给自己听,也可以小组说即自己说给别人听,甚至可以跨越小组的形式去说给你的好朋友听。教学到了这里,老师应该知道大部分学生已经较好掌握听的要求,也会模仿说话了,接下来,便是听的提高训练:完整的说话。这也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特点。课文提供的是一张完整的画面,录音介绍的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加上开头和结尾,练习完整地说出一段话。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第四,课的结尾采用一个巩固性的游戏:“小朋友,就让我们再次提起手中的吸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到那五彩的泡泡世界中去走一走。”这是第二次安排学生在音乐中吹泡泡,并要求向老师或同学介绍你吹的泡泡怎么样。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学生在阳光下吹,亲身体验泡泡的五彩缤纷。然后,老师再说:“小朋友,刚才你们在吹泡泡的时候,老师发现每一个小朋友都吹得很好,老师把这美丽的场景录了下来,你们看——多美的画面啊!谁愿意看这画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可爱的泡泡。”在学生对泡泡的介绍中结束这篇听话说话课。
这堂听话说话课,老师应该力求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挣脱了“填鸭式”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玩与说的过程中,给予思考、创新的机会。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拓了一条崭新的教学思路。
中班科学泡泡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观察泡泡,自由表达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用铁丝做成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吹泡泡的铁丝框、泡泡水、装泡泡水的容器、
2、记录表、形状标记及将彩色纸粘贴在桌上。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唤醒幼儿经验。
小朋友,你们见过泡泡吗?什么时候见过泡泡的?那泡泡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棒,我们在洗衣服、洗碗、洗澡的时候都会出现泡泡,刚才还有小朋友说玩过吹泡泡。
2、幼儿探索怎样吹出泡泡。
(1)、今天,我们就试试用铁丝框来吹泡泡,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现在,我们一起试试用圆形的铁丝框来吹泡泡吧!(提醒幼儿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2)、你吹出泡泡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吹的?(先醮泡泡水,让它变成一面小镜子,再用嘴轻轻吹)
(3)、刚才谁没有成功,请你再来试一试。(幼儿吹)
(4)、圆形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形)(师边指记录单上的标记边贴上小圆点)
3、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其它形状的铁丝框,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形)再猜猜看这些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记录单上贴图形)
(2)、到底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待会儿老师请你用不同的铁丝框去试一试,把你发现的泡泡的样子贴在后面的空格里。
(3)、幼儿吹泡泡。
(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铁丝框来吹泡泡,将观察到的泡泡的形状记录下来)
4、幼儿交流吹泡泡的感受和发现。
(1)根据记录表总结.(记录幼儿验证的结果)
(2)师小结:原来用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一样的,都是圆形。
(3)你在吹泡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好玩的事情啊?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中班科学泡泡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中班科学泡泡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