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北京娃娃读后感(汇总七篇)

发布时间:2024-11-29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7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折叠》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1

《北京折叠》是我今天要推荐的一本书,它曾获得过科幻界的最高奖项雨果奖此书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四十多页,但每个字都深入人心。

《北京折叠》这本书主要讲了在22世纪时,因人口过多,土地资源匮乏。北京被分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住的都是社会精英,土豪,白领,可只有五百万人左右;第二空间住的都是受过教育的人,有文化的中层干部,人口有两千五百万人;第三空间住的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或是被社会淘汰出局的人,人口有五千万人。

在22世纪,北京一天被分为48个小时,第一空间的人可以享用从凌晨六点到次日凌晨六点整整24个小时;第二空间的人可以享受从凌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着14个小时;而第三空间的人只能有晚上十点到次日凌晨六点这八个小时。每当一个空间的时间用完时,这个空间就会反转到地下,所有人都要呆在氧气罩里休眠。并且有明确法律规定不可随意穿越空间,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空间。

文章的主人公老刀是一个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清理员,他已经四十出头了,没有老婆,却收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糖糖。老刀是个乐观的人,跟其他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不一样,他没有自暴自弃,他也想用自己的努力去第二三空间生活,但他也知道他这辈子也不可能会到生活了,所以他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糖糖身上。

他想要糖糖去上一个能教唱歌跳舞的幼儿园,但以他做垃圾清理员那微薄的工资是不够学费的,他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个很赚钱但却又充满风险的`工作为身处于第二空间的秦天送信,事成了可以给他二十万,二十万对老大刀说是一笔大数字,他干几年也没有那么多钱,但这仅仅只是秦天两个月的工资。他想想糖糖的未来,冒着风险穿梭到了第二空间,秦天告诉他只要能把情书送到第一空间的依言手里,这笔钱就归你。老刀又穿梭到第一空间,却发现依言已经结被迫婚了的事实,但为了不伤害秦天,老刀和依言一起编造了一个谎言,自己又多拿到了依言给的一笔钱。在尾声,老刀在第一空间被发现了他来自第三空间的事实,老葛出手相助,才化解危机。最后安全回到第三空间。

作者写22世纪的北京有八千万人,可纵观全文,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不超过两千万人,这就是赤裸裸的讽刺,生活在第三空间空间的人真的没什么用,就那个时代,国家是缺机器人去打扫卫生吗?不是吧,那为什么不让机器人打扫,而让第三空间的去打扫呢?那就是失业率的问题,其实第三空间的垃圾并不真的需要人工来处理,这当时的技术完全可以机器处理,这样第三空间的人们就不用从事那样脏的工作。但,假如那样的话,这5000万人该何去何从。说白了,就是人太多了。

残酷吧,无情吧。文章虽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但读者无时无刻都感到无奈,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2

8月21日,80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仅仅两万余字的《北京折叠》摘取了第74届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一时间名声鹊起,以至于收录了这篇小说的《孤独深处》各大网站,书店纷纷售罄,怀着对上一届获奖作品《三体》的无比崇敬,先在网上找到了作者授权的电子版一睹为快。

读完的感觉,怎么说呢,觉得实属一般。虽然把三个不同阶层的人用时间和空间彻底隔离开,整个城市如同三个频道交替出现这个想法很有新意,但是如果你看过《三体》或是电影《逆世界》,恐怕会和我一样更喜欢那种不同维度的隔离方式或是镜面般的隔离美感。

贫富差距极大,生活在三个空间的人,不但在收入,工作内容和生活环境上差异巨大,连时间这一基本权利都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这一观点无疑是本书的亮点。但个人觉得有关时间资源的不平衡,至今没有任何一个作品能有电影《时间规划局》中那个每个人手腕上有一个死亡倒计时,母亲愿意分给儿子10分钟的生命来换他一顿安稳的早餐那一幕来的震撼;有关贫富阶层的生活描写,我的感觉是作者既没有体验过真正富人圈的`生活,也没有真正经历过诸如垃圾场分拣垃圾这种工作(我干过半年,所以我知道),所以读起来有点味道不足;科幻成分来说,远没有《三体》这种纯科幻的冲击感;感情描写上吧,自然没有言情小说的细腻与柔和,情节描写上更没有星新一或是希区柯克那种用最短的篇幅描写一个曲折故事的功底;情怀上吧,远比不上囧哥,大冰这类的生活写手;文笔上吧,也没有龙应台,冯唐或是和菜头之类的文字高手的驾驭能力。所以“随便写着玩的,碰巧拿了个奖”是我读过以后的真实感受。

值得一提的倒是翻译这篇文章到英文,帮助作者获奖的幕后英雄翻译刘宇昆(上图里那个腼腆的帅哥),这位美籍华裔即是个程序员,又是个律师,还是个业余翻译家,真正的牛人一枚!(写程序,学法律,学外语这三大耗时费力最不容易出成效的活能一起搞好的人物绝对是人尖子),他的精湛的翻译水平和文理兼修的知识面与文化修养,帮助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世界所认同,难怪知乎上专门有一个人截取了《北京折叠》的部分段落进行中英文对比,相比中文部分的语法错误,逻辑不清,词不达意,英文翻译的准确,细腻与美感实在是起到了镀金的作用。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3

在看代码改代码写代码百无聊赖的时候,看看书真是一种解脱,像是被困在黑屋子里,总算能出来透透气。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北京折叠》,很短的一部小说,要是作为科幻作品来看,还是有点不够的,最科幻之处就是北京在空间上的翻转。但是作为社会学小说来看,写的还是很精髓的。

书中没有对社会分层的批判,只有对不同层级生活状态的娓娓道来,我很喜欢这种风格,不讲一点道理,而能让人品味到其中滋味。

北京折叠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500万人,享受24小时,第二空间2500万人,生活16小时,第三空间5000万人,生活8小时。小说的主人公老刀,在第三空间生活了48年的垃圾工,养女糖糖幼儿园学费昂贵,而自己却只能没日没夜的捡垃圾为生,实在没有余力供养糖糖,但是据小说中的描述,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大部分人都作了垃圾工,即便让糖糖上了幼儿园,对她的前途又有什么样的改善呢?生命都是渺小的,但是梦想都是伟大的,即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老刀也还是抱着希望糖糖能够学会唱歌跳舞,成为一个淑女的梦想。于是和第二空间的一个学生秦天做了一笔交易,整个故事也从这笔交易开始了。

他第一次亲吻她一下,她躲开,他又吻,最后她退无可退,就把眼睛闭上了,像任人宰割的囚犯,引他一阵怜惜。

秦天喜欢上了第一空间的一个女生依言,在秦天眼里,依言就像一个天使,嘴巴小小的,莹润的,下嘴唇饱满,带着天然的粉红色,让他有上去咬一口的冲动。秦天我是很欣赏的,勇敢,有策略。明知依言是第一空间的人,但是说强吻就强吻。他也知道自己该有怎样的策略,未来该怎么进入第一空间。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蓝图里画好了,未来是美好的,只要付出当下的努力,不是吗。

“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

读到这里,感受到了一点,梦想是不分等级的,我喜欢老刀不顾一切要来第二空间赚钱的意志,也喜欢秦天对自己爱情的执着追求。反而身在第一空间的依言,虽然她也是喜欢秦天的,但是在他们面前却显得那么脆弱,她不敢去抓住自己心爱的东西,因为父亲的权威告诉她,不行。怯懦的依言,只能选择用谎言欺骗秦天,他们的故事结束了,留给我对他们未来的想象。大概是依言最后还是和不爱的未婚夫结婚了,秦天伤透了心吧。

对小说所描述的三层空间,并没有感觉到多么新鲜,可能是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分层的,我们只是待在自己的空间,就像现在的我,看不到垃圾工的分解者生活,也更看不到上层人物到底在做什么,我只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圈里,大家跟我有一样的生活方式。一开始对这样的分层可能有剧烈的厌恶感,共产主义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实似乎就是如此,到处都可以见到金字塔的结构。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雪国列车》,它就是如此,不同的车厢住着不同阶级的人,末尾车厢是留给苦力的,前排是留给资产阶级的。人生而不平等,接受这种初始状态吧,但是梦想不分等级,有梦就追,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得精彩。

摇篮里,糖糖刚刚睡醒,正迷糊着揉眼睛。他看看糖糖的脸,疲倦的了一天的心软下来。他想起最初在垃圾站门口抱起糖糖时,她那脏兮兮的哭累了的小脸。他从来没后悔将她抱来。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4

看完《北京折叠》我是懵的,或者说混乱的。那种感觉是,突然把近些年新浪微博上的新闻集中在一起了,我抓不到重点,好像全是重点。

老刀在烦恼糖糖上幼儿园的问题。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那些通宵排队的新闻。还有小镇里的实验学校。县公务员子女直接入学,就近有学位房的家庭,剩下的名额大家摇码,剩下的名额也许就是个位数。这是一个常住人口20万左右的小镇。

老刀的月收入是一万,秦天月薪是10万,依言每天只工作半天月薪40万。现实中,收入的差距,其实也有这么大,甚至更大。

阿贝和阑阑与房东争吵取暖费的事情,老刀拿出一万平息这场争吵,她们目瞪口呆。按照老刀的收入测算一下取暖费,大概也就几百块。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都是不值一提的零钱,但在第三空间却足以让一个漂亮女孩吵得没有一点形象。想起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偏僻的村庄里,因为一块钱出了人命。

“这菜不对外,所以都不标价。”曾经“特供”这两个字在微博掀起一阵声讨的风潮。还有很多,我好像不是在看一部科幻小说,而是把近些年的新闻都剪接在一起了。我好像在刷微博,做一个新闻回顾。小说中,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更让我有点分不清是虚构还是纪实。

像“拥挤的男人女人围着小摊子挑土特产,大声讨价还价。食客围着塑料桌子,埋头在酸辣粉的热气腾腾中,饿虎扑食一般,白色腾起遮住了脸。油炸的香味弥漫。”这是一个很有生气的'生活场景,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很平常的一个生活场景。看这段文字,会浮现一个很熟悉的场景。

她其实把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矛盾,用平和的语言和科幻的外壳,夸张而又隐秘地展示出来。阶层隐隐显示出固化,如何突破,有没有可能突破?我想起曾经风靡网络麦子写的那篇《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还有此文诞生三年后李纯根据它的立意和自己的经历写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喝咖啡》。

写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已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可是,这在现实中只是少数。如同郝景芳笔下的老葛。但更多的人,像老刀,像彭蠡,像阑阑,像阿贝一样,在生存线上挣扎,活得“操蛋”。

“彭蠡”这个名字引起我的好奇心,一般的小说不会用这么生僻的字做名字,用了大约有不一般的用意。查了“蠡”字,本意“虫蛀木”。彭蠡非法去第一空间五次,成功了四次,最后一次被抓。老刀会进入第一空间,也是他教的,他是这个折叠城市空间法则的破坏者。对于这个折叠城市的空间法则来说,他就是一只蛀虫。

糖是甜的,令人愉快的。老刀每每想到糖糖,就有战胜一切的勇气,糖糖是他所有的希望。郝景芳用一个残酷的环境,不算险恶的人心,展示一个很残酷的世界。她说现在的现实还没有那么残酷,不希望未来发展成那样。所以,才有糖糖,糖糖就是未来的希望。

她也在序中提到,这是其实是构想中长篇的第一章。我在想,如果是长篇,那是不是最后,折叠城市的空间法则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把老刀,也许没有新刀那么锋利,但也可以有破坏性的,特别是有虫蛀的前提下。这是我的希望。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5

《北京折叠》去年获得雨果奖的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火极了一时,但是读者对这本字数不及硕士论文的小说褒贬不一。其实故事非常简单,利用了极少的插叙和倒叙解释了多年后北京六环内的生活状况,主角老刀是第三空间的垃圾站员工,为了让捡来的孩子上幼儿园,决定帮助第二空间的研究生秦天把信送给第一空间的女生依言,因为秦天喜欢依言。故事情节简单无新意,但是老刀送信的经历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三个空间的生活状态。小说中的三个空间是在城市发展水平极其高的假设下建立的,城市可以折叠,因此三个空间的人分享48个小时,从第一空间到第三空间,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降低,人口密度逐渐增大,经济水平也在逐渐下降。

之所以读者们没有像当初对《三体》一样夸赞《北京折叠》,甚至有人质疑雨果奖的含金量,认为是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该书获得奖项,是因为《北京折叠》作为科幻小说,在科幻方面的想象力和描述都远远不及《三体》。我非常喜欢《三体》,它对整个宇宙生态系统的假想都伴随着丰满的历史和科学基础,场面宏大,专业性强,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的学识博广,最重要的是我从《三体》中看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弱点的揭露,对宇宙生存法则的推理,这些都发人深省。而《北京折叠》在科幻的文笔上差很多,甚至没有太多的科学理论支撑她的想象,就是涉及科幻的部分也不多,但是这部小说也有与《三体》类似的地方,就是反映了一些与科幻无关的东西。

《北京折叠》的主题没有那么宏大,也没有达到人性的深度,但是读者很容易明白,其实作者是根据自己在北京的生活阅历,在用三个空间来暗示北京人的生存现状,可能悲观了一点,但是描述都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三个空间”的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差距那么大,其实也就是目前北京人民的阶层差距在逐渐拉大,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虽然我们的政府在努力的缩小贫富差距,消除阶级这个概念,但是市场经济下,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有绕不开的阶段,其实现在的北京又何尝不是可以分为三类人,底层人民、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这三类人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当然享受的利益比例也不一样,这不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二八法则”,第一空间的依言一周能赚十万块,第二空间的秦天一个月能赚十万块,第三空间的老刀每天只吃一顿饭,用一年的时间才能赞起养女两个月的幼儿园学费。就像文中一位朋友劝老刀的一句话,“我还是劝你最好别去。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儿,去了之后没别的,只能感觉自己的日子有多操蛋。没劲”。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原则,按理第一空间的精英主持整个城市的规划发展,是他们在为整个城市的稳定和谐献计献策,“劳心者治人”,所以他们享受更多的利益无可厚非,可是小说也提到,三个空间的人员设定基本上是在折叠城市建好之后就确定了,哪怕是研究雷达的军事高官没有后台也不能从第三空间调动到第一空间谋职,空间之间的人员流动非常的困难,这种困难有时候真是不取决于人的能力和素质,而是出身。反过来想想,北京那么多的北漂,谁不是在拼命地工作生活,为了家人为了理想,为了摆脱“出身平凡”的枷锁,可是最终很多人也会发现,有些枷锁很难打破,只是明白生活有多“操蛋”。

当然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失败到像《北京折叠》里的北京一样,阶级正大光明的存在,而且不可逆,不可换,只是我们生存的现状已经开始让郝景芳这样的作者警觉,而我们也都希望,科幻小说只是科幻小说,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预言。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6

作者笔下的北京,城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三空间处于土地的正反两端,当第一空间存在于地表时,第二、三空间则沉于地底。每过24小时,整座城市会发生翻转。翻上地表的城市开始生活运转,而被翻下去的空间里的人则进入睡眠。人为分配的不仅是空间,生活在第一空间里的五百万人能够享用连续的24时生活。而当他们陷入睡眠时,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间,则需共享这宝贵的24小时——第二空间生活着2500万人口,从次日清晨6点生活到夜晚10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从10点工作到清晨6点,随后他们再次集体进入睡眠,地面翻转,第一空间的人们开始重新接管城市。每个空间里的人们独立生活着,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说中三个空间的划分也体现了社会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间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绝大多数是劳动艰辛收入微薄的社会最底层;第一空间则是有着优越的环境享受丰富的物质,且统管三个空间的贵族阶层;第二层是中间层。第一空间人均占有的自然空间和时间资源都最多,第三空间则拥挤不堪而且时间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间的1/3且是晚上,可以说是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虽说只是一部只有短短两万多字的科幻小说,但对照当下的中国,却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北京娃娃读后感 篇7

好多人说这作品文笔平庸故事平庸,什么伪科幻什么的,其实他们说的也没什么不对的,只是这类人的审美意象就局限于科幻本身吧,不会上升到文学的高度。好的文学一定是从现实社会中高度抽像后再文学意化的。这篇文章的科幻可以说没有一点科技含量,文笔没有一点美学元素,故事更谈不上跌宕起伏,但它有一点是当下文学欠缺的,或者说它有一点是带着预言意义的,那就是它浅显直接的揭示着当前中国社会中隐藏的强大的趋向,可怕的不可改变性。这个作品和香港电影十年是同一类型的,或者说就是同一种意象的不同表现,一个说的是香港,一个说的是大陆。香港的那电影有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意象美吗,有它好看吗,有它精彩吗?个人的答案是绝对没有,可以说对于“事不关己”这种心态的人来说,看十年绝对会睡着的,但它获奖了;同样,北京折叠也获奖了。但其实这两个奖项都不是我们大陆人赋予的,也就是说我们依然生活在美丽的雾里,看不到或者不在乎前方阴雨绵绵带来的隐忧,而明天,不久的明天,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像这两部作品中的世界原样抵达,多么可怕!基于此,在现实还未成为科幻之前,我们能通过科幻来看到或者思考现实,你说,这样的作品不该获奖吗?一点点的改变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科幻作品不仅在于文字描写多美好、想法多新奇,而在于通过对未来的幻想反思当下的生活;这部作品里面有很多隐喻,相信北漂一族会有很多感想。

相关推荐

  • 北京北京读后感精品 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北京北京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15 阅读全文
  • 最新北京寻宝记读后感 阅读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撰写读后感要注重实际情况,不要涉及无关的内容,简短精悍地介绍和阐述“北京寻宝记读后感”请看下文,一起追求卓越共同实现梦想!...
    2024-07-13 阅读全文
  • 菊花娃娃读后感汇集7篇 如何写出有自我特色的作品读后感呢?阅读过作品之后,对于这个作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多写读后感就能多读书,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这里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的最新关于“菊花娃娃读后感”的范文。...
    2024-02-03 阅读全文
  • 北京折叠读后感1000字汇总 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有哪些要求呢?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有许多想法。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你也许需要"北京折叠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3-01-24 阅读全文
  • 读后感虎娃叶子汇总 您写作品读后感时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心得吗?在作品这本书当中描述的一些情节,让阅读者会留下深刻印象。读后感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容。以下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整理的“读后感虎娃叶子”,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1-10 阅读全文

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北京北京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15 阅读全文

阅读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撰写读后感要注重实际情况,不要涉及无关的内容,简短精悍地介绍和阐述“北京寻宝记读后感”请看下文,一起追求卓越共同实现梦想!...

2024-07-13 阅读全文

如何写出有自我特色的作品读后感呢?阅读过作品之后,对于这个作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多写读后感就能多读书,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这里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的最新关于“菊花娃娃读后感”的范文。...

2024-02-03 阅读全文

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有哪些要求呢?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有许多想法。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你也许需要"北京折叠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3-01-24 阅读全文

您写作品读后感时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心得吗?在作品这本书当中描述的一些情节,让阅读者会留下深刻印象。读后感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容。以下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整理的“读后感虎娃叶子”,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1-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