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1
闲来之际,很喜欢去书店感受那份悠然与闲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当我捧读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他的真诚感动,更为他的智慧折服。
书中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李老师以其真爱真情高举民主教育旗帜,真诚开展民主教育实践活动。在李老师的心中,教育民主不仅仅局限于“教人做主人”,而更多的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理解、尊重、热爱等等。
在《走进心灵》这本书中,共有九个主题,涉及方面从集体论到民主生活。再到向学生学习等等。件件真实感人的事情,一份份教育的真情,一一呈现。最难忘的莫过于手记五一深入心灵的教育,李镇西老师说:当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也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所有的“办法”、“措施”、“技巧”、“绝招”等等都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内涵。而仅仅成了“制服”学生的“杀手锏”——其后果必然是师生双方互相仇视。联想自己的工作,由于班级男孩子多,不是这个上课说话,就是那个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刚制止住,又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一件事情打了起来,纠纷、矛盾不断出现,愤怒的情绪不禁产生,罚站、训斥成了常用的办法。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总以忙为借口,没有了解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再读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迫不及的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把那个上课说话的孩子叫到身边,问问他上课说话的内容,让他自己讲讲上课说话的害处。并相信他会改掉这个毛病;我让打架的孩子先握手言和,再让他们想成对方,演一演,说一说,又会怎样做。没等说完,孩子都知道错了……有几分耐心,有几分真诚。把自己当成学生,就理解孩子的思维和做法。
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唤起孩子们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才会激励他们,以此班主任的管理必须是情感教育,走进心灵的教育。请让我们用和蔼、亲切、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做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老师,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2
《心灵管理》书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事业的成功源于孜孜不倦的心灵管理。开辟了我们对心灵管理的新视野。
在看《心灵管理》这本书之前,我虽不认为“无商不奸”这一说话,但也不觉得经商的道理就像书中写的那样——作为人应该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这么简单。也许是涉世不深,把这世界想得太过复杂,才会不怎么相信思善行善就能改变命运,取得成功。但我还是会觉得作者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同时心灵管理也是解决我碰到许多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就怎样连接心灵管理和商业经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自己的看法。
1、人生在世,需要三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最容易忽视的,但是又是影响我们生活最大的一点。我们常常因为心灵管理不当而焦虑、痛苦、恼怒。甚至这些问题的出现时,我们都意识不到是心灵管理的问题。
2、心灵管理就是抑自我,长真我的过程。然而我们要如何把握“自我”和“真我”之间的关系呢?作者在文中说到:自我多少要一些,但又必须让真我占据主要阵地。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中庸且正确,其中最难把握的是如何掌握留多少自我的那个度。这个度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就像女生吃2两饭就饱了,男生吃4两才能饱,难道要说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太过自我?
3、如何抑自我,长真我呢?书中说:克己,于事事物物临机而克,则不克,平素修心则克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对,就像一个人给你的感觉是非常准的,他装得了样,装不了神,我个人还是很相信感觉的。所以要让别人感觉好,除非你本来就是很好的人,这需要你平日有意识的修炼自己。
4、然而心灵管理不善对商业经营又有多大的关系呢?书中说到: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判断时,就能看见事物的核心,判断就很少事物。利他之心是心灵管理的一部分,基础判断是商业经营中很重要的部分,通常一个对的判断带给你的商业财富是不可估计的。由此可见心灵管理对商业经营的影响之大。
稻盛和夫说:“没有人生下来就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见识”。这些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塑造出来的。我想人生在世,不管你最后能积累多大的财富,我们追求的都是内心的平和,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心灵管理来维持这种平和,经受灵魂的考验。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3
记得老师提前买了《心灵管理》一书,那时候保研一事还没确定,同学们都找工作去了,而心里却是蛮不安的,既不想去找工作,也没心思学习,这时候唯有读书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所以十月初就把这书给读完了。
不久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上发了一句话“诺大的中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然后我就给他回复说:“有时候,安静了才可以读书;有时候,却因为读书而变得安静”。现在看来,那时候也不是瞎说的,有点道理,读书确实可以使人静下心来。以前心里不开心时候,要么去打篮球,要么去骑车,唯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得到发泄,心情才会好转。现在好了,多了另外一种方式——读书。
以前大家一起读《论语别裁》和《孔子》的时候,都是挑着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来读,而现在读《心灵管理》,却是通篇读。刚开始的时候其实还有些不习惯,觉得有些句子没什么意思,怎么也要读,总是感觉怪怪的。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样通俗易懂的书如果还按以前的方式来读,不用什么时间就可以读完了,反而通篇读却可以让我们对整书的把握更好,更好地衔接整篇,效果很好。
接下来可以好好谈谈对书上内容的一些理解。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句话,从我第一次接触稻盛和夫的《活法》,便印象深刻,坚持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以此作为决策的标准,何等聪明!就像书中后面说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和一个真我,我们往往会把自我看得太重,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利益为先,而忽略了真我,忽略了别人,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正确吗??自我是基于本能的,有些是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抛离自我,那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不能让低层次的自我过度膨胀,而要让真我在心中占据主要阵地,这样才是正确的。
在做自行车协会会长的时候,常常需要带一群人出去骑车,而这一群人里面,很多对于骑行上的观念并不太一样,有人喜欢追求速度,有人喜欢有些刺激的,而有些却只是追求路上的风景和美食。我们没办法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只需要把他们带出去再安全带回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每次策划活动的时候,包括目的地、路线、安全措施、吃饭地点,甚至是在哪里休息我们都需要详细地考虑,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地考虑,每次活动能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尽量让干事和会员有更多的收获,让大家对骑行有更深的理解。也会组织一些培训,让大家对团队骑行和修车有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有独立骑行的能力。我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我们一起骑车。
“对于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为现在做不到而设置界限,不要下定论说做不到。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无限的’,自己设定的目标,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一定会达到,并为此而不懈努力。”前段时间和朋友在聊天,发现我们有很多共通点,其中之一就是,在做很多事之前,我们总是会先估量一下自己能力,总是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迟迟不敢去做,其实说实话,我们并不比其他人差,但是别人敢去做,而我们却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结果就是失去了机会,很可惜。现在我们也知道这一点,希望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去改进。
“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不必脱离巨人,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灵魂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在很多人眼里,工作其实是一项苦差事,很多人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安分守己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真正把工作当作是趣事的人还真不多,而以工作做为磨炼灵魂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是因为心里有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希望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再后来就是想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过生活的,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到现在发现,看书(广义)和思考其实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4
大概数了一下,这可能是读的稻盛和夫的第12本书了。读完之后,整理一个感觉就是对稻盛和夫了解之后,再查漏补缺,补充细节。
比如,西乡隆盛也叫西乡南洲;那个冒着战火劝稻盛和夫的父母送他去读中学的老师叫土井;那个让他读大学的老师叫辛岛;那个给他找到松风工业公司的老师叫竹下寿雄;那个夸他毕业论文不逊于京都名牌大学生的老师叫内野正夫;那个卖了房子给他开公司的人叫西枝一江;那个跟他亦师亦友的人叫宫村久治。
他说,这些人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有今天的他。当然,这些感恩可能是他事后回想起来,才如此感激的,那么当时做出如此纯粹帮助他的人,他们的做法要更崇高一些。文中有两点,我个人非常赞同。
一是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略了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幸福的源泉。其实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幸福来自于心灵。我们都需要幸福的能力。也许会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物质基础”,而其实,这个物质基础的高低也来自于心灵。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就更要求我们时刻经营自己的心灵,坚守该坚守的,在世俗的奢靡中保持头脑清醒。
二是身处适应的“磁场”,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p133-p136)。一个人的能力会因为所处场所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辗转这么多单位做实验,我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干活的都是临时工,拿钱多的却是正式工。所以临时工大都对正式工抱怨不已,这个“磁场”就造就了临时工大都想着何时转成正式工,我也可以“不干活”,却不会想等他成了正式工,也就是成了被下一批临时工抱怨的对象,如此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说,我们不断成长,面对人情世故,当我们可以对喜欢的'人冷漠,对不喜欢的人笑脸相迎时,也就成了我们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
时光转瞬,原来真的如此。我们做事越来越看重结果,所以实现的时候不再注意方式方法,而是不择手段。这是因为“世人只关注人成功时的光环”的普世价值观改变了我们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做人最难的是要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自己坚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大部分民众却习惯性站在人多的地方。最朴实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零零总总,书不尽言,生活之中,个人自有成长吧。
以前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过这样一句话:在论及日本改革触动部分阶层既得利益时,有一个日本人也曾不假思索大放厥词:中国和韩国遍地是钱,为什么不去抢,非要苛给自己人?写读后感时我在网上遍寻此人,却没有信息,只有一个博客里,说这个人叫西乡隆盛,他留下过南洲翁遗训,固也叫西乡南洲。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5
《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 家校沟通”、“绵绵爱心”、“情感风铃”、“宽容理解”、“无声的艺术 ”分类,字里行间表现出班主任们强烈的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厚积淀。此书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与你交流,喜欢你的课。
“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时,他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事情。还有一次上课时他走神了,下课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心事,他很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说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从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到关心他的学习。他一天一天的变化着,能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全对,错题也少很多……尽管有时还会犯错,但是他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做出极端的事情。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在读,但要真正去读懂他,是多么不容易啊!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阳光灿烂,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也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6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走进心灵的作家,到底会是谁呢?我急切的想要知道,于是,我便翻开了这个故事。映入眼帘的便是“爱的哲学家:冰心”这几个字。哦!我明白了!原来,那走进心灵的作家,便是冰心奶奶。
冰心6岁那年和舅舅学习,7岁的时候一个人拿起《三国志》来看,尽管认识的字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反复出现字意就这样被她猜到了。从中,我们找到了一位多么聪慧的女孩子!
聪慧的冰心,看完了《三国志》又接连看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如《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那时候,小小的冰心对所有的事物都兴趣。除了旧小说,她还经常看外国的小说、报纸等等。冰心奶奶广泛的阅读,让她的心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朴实而华美的故事。wWW.YJS21.Com
年幼的冰心对于阅读,究竟拥有多大的兴趣啊!每个人都不禁这样感叹到!
若我们,也和年幼的冰心奶奶一样深深热爱着阅读,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充满着书香。
书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阅读走向了成功。现在在这个电子普及的世界里,热爱阅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个大千世界,每一天都有丰富多彩的信息,每一天都让人们感到新奇。其实,书中也如此呐。书,当你静下心来,细细的品阅的时候,便会从书中找到许许多多的乐趣。书,闲暇时,坐在自己的小屋里,静静的在书的海洋中遨游,那大概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了!
是的,书,它可以让我们忘掉一切烦恼。不开心的时候我们随着小小的海蒂感受她在阿尔卑斯山不一样的生活,她那每一天都充满快乐的生活让每一个人读起来都仿佛身临其境,不禁感叹,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烦恼。
书,它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巴黎圣母院》中的费波斯虽然外表看上去英俊帅气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却是格外的黑暗,而卡西莫多虽然表面上十分的丑陋,但是他的心灵并不丑陋,他的心是一片净土,格外的纯洁。真善美假恶丑,便从这本书中初步领略到了这些。
书,它告诉我们,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句话,很熟悉吧,是的,简·爱的这句话,让无数人为此折腰。《简·爱》这本书它告诉我们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以前的英国,资本主义阶级的人,拥有贵贱之分,其实并非如此,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真正的差距不过是生灵们自己的努力而已。
很多的人们,对于书籍,只有一个印象就是枯燥,其实并非如此。书籍,他不仅不枯燥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知识。
我们跟随鲁滨逊一起在荒岛上生活,我们随着爱丽丝一起漫游奇境,我们和小木偶一起经历不同的事件,随着快乐的海蒂一起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
犹记得,那一天我从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叫做《海蒂》的图书,我饶有兴趣的翻看起来,书中每一个场景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那天我似乎找到了我喜爱的书籍,买回家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随着年幼的海蒂一起悲伤一起快乐,一起救小羊,一起看日落,一起读书,仿佛,我便是书中的海蒂一样,仿佛我就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我第一本翻开的书不是《海蒂》而是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杨红樱朴实而不加修饰的语言,幽默而不失童年欢乐的语言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从那时开始,我从一个小小的电视迷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书迷。马小跳的故事接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格外的真实,也许,我现在不再像从前一样酷爱马小跳的故事了,但是每每读起马小跳的故事总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是的,马小跳,可能不是最经典的故事却是陪伴我长大的故事。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总是会读许许多多的书籍,多年后或许那些书,你已经不记得放在哪儿了,但是书中的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自己看书的时候那些有趣的事情也仿佛刚刚才发生过一样。
书,有多少的人读过第一遍就不愿意再继续读下去了呢?每个人的说辞都是:“这些故事我都记得!”可是,真的你就记得那么清楚吗?刚刚开始看的时候,看的只是一个轮廓而已,细节方面的事情,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所以不妨在静下心来再一次认真的品读这些书籍。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不是么。
书籍,他是我们最好的伙伴,伤心失意时和书中的人物倾诉自己的情感,品读属于他们的故事,读着读着自己就这样释然了。开心愉快时和书中的人们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样,快乐就会加倍更多的快乐会浮现在你的眼前。
书,便是那个最好的伙伴,我只是想说,我喜欢书,就像冰心喜欢书一样,喜欢书,因为,书他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啊!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7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就在昨日夜晚,我读了一篇关于感恩的的文章——《让感恩走进心灵》。读了这篇哲理翩翩的文章,我明白了许多,也悔悟到了许多;明白感恩身边的人,悔悟曾经的懵懂。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方面,虽然字数寥寥,但使我受益匪浅。
感恩父母——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就把爱无私地倾注在我们身上。或许他们无法给予我们奢华的生活,但给予了我们无法替代的东西,那就是生命。感谢老师——老师教会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老师的爱,可能是责罚,可能是批评;老师的爱,轻轻柔柔,无私中带着平凡,还有一丝伟大。感谢他人——悉心回忆,有多少人在我们无助的时候,向我们伸出援助的手。一句安慰,一句叮咛,一个提醒,一个眼神,爱无处不在。
社会上不能没有爱,但你感受到了爱的甜,爱的酸,你有汇报过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父母如同雨露般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田,他们使我们的第一个老师,但我们什么时候报答过这些辛勤的园丁?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对爸爸说出“我爱你”的那一刻。那一刻,真的已经放弃了一切的羞涩,由衷的说出心中沉甸甸地三个字。泪水在那一刻成了父子之爱的.最好诠释。我注意到了父亲根根银丝,眼角条条皱纹,还有那一刻他眼中的泪光,都显得那么耀眼,像一根尖针刺痛我的灵魂。父母不需要你物质上的报答,他们只希望你能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或许连成才都不需要,只要你为人正直,那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了。
老师,神圣的一个职业,他们似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老师的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可却无时无刻体现着对我们这些幼苗的关心平凡中同样有伟大。记得三年级时的午休时间,我突然感觉自己肚子痛,当时的数学老师徐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便和蔼可亲的问我是不是不舒服,我点了点头。徐老师赶忙为我找来一个热水袋,让我放在肚子那儿。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我想,老师的爱,也许就像暖流一样吧。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8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意犹未尽,又找来李老师的另一本著作《走进心灵》。书中的字字句句伴随着窗外悄无声息飘落的雪花,一同进入我的心灵。
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自己,不免感叹三尺讲台的天地太小,希望走出校园象雄鹰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尤其还会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怨天尤人,哀声叹气,太多的感叹和埋怨,有事觉得教师生活变得平淡而枯躁。而在《走进心灵》中,处处充满阳光,处处充满激情!
我随处能读到李老师激情飞扬的文字,他用童心赢得孩子们对他的信任,他用信心去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激情,用爱心去包容孩子们的一切。许多在外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在李老师那儿能做到。当我翻开书的目录时,视线接触到“手记一:谷建芬与‘未来班’”时我不相信这是真的,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会和一个普通的班级有什么关系呢?急切地翻开书来了解这个非同寻常的故事。是啊,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孩子们的纯真和信任激起了谷建芬老师创作的灵感,于是,在作曲家充满魅力的琴声中,一首为“未来班”创作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诞生了!读着李老师朴实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的文字,我仿佛听到了未来班的同学们和李老师一起用心灵在歌唱,用发自肺腑的歌声表达着自己的理想与未来!
在翻动的书页中,常常能感受到李老师爽朗的笑,常常为李老师大胆的设想而叫好,常常被李老师那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信心所感染。读李老师的书,深深地感受着他“不愿长大”的心灵。正因为有了“不愿长大”的童心,才永远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书的扉页的每一张相片都充满着快乐:无论是在合影中开怀大笑的李镇西,还是被学生“活埋”雪中的李镇西;无论是在青青竹林间和学生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李镇西,还是在教室里和学生比“扳手腕”的李镇西。在书行里,仍然读到他晶莹剔透的童心:那个在青城山森林中的小木屋旁和同学们“合伙”用“毛毛虫”把张宜宜吓哭的李镇西,那个在小河里和孩子们“酣战”的李镇西,那个在熊熊的篝火旁和男同学进行摔跤比赛的李镇西。正因为这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赢得他远游归来孩子们的掌声,赢得了他犯了班规时孩子们对他的“依法处罚”,赢得了他在异地他乡孩子们为他写的那一首首小诗……其实在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曾经也有过为了教学而和孩子们在课堂上做游戏,和他们扳手腕的经历,也有过开怀大笑的快乐,但总会在孩子们犯错或课后又恢复威严、高高在上的模样。如果我们也拥有一颗不会长大的童心,又怎么会和孩子拉开距离呢?
李镇西老师体验到别人难以体验到的大快乐、大幸福,成为一个精神富翁。不,还不够用,用一位家长的话说,李老师是一位“超级富翁”。
读完李老师的书,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情感逻辑:真诚地奉献爱,细心地感受爱,加倍地回报爱。让我们也把“爱”贯穿在整个教育思想中,爱学生,爱家人,爱邻家的老大妈,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让自己也来努力成为一个“超级富翁”!
心灵乐园读后感 篇9
《再见小树林》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由阳光、绿树、各种小动物和美丽的野花交织而成的一片可爱的小树林。开始画面很温馨、很柔和。小树林是本书主人公小绿的心灵乐园,也是小动物们美好的家园。
小树林给男孩小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小动物们提供了美好的生存环境。画面是那么地和谐而美好。可是,没想到这个秘密基地一夕之间被大人摧毁了:”挖土机像一个怪物一样挥舞着巨臂。树林不见了,小绿的秘密花园消失了、动物们的家园也随之消失了。
这给小绿的冲击是巨大的。好在最后画面在小绿种下一颗小树苗之后,给了我们一个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希望!一个融入自然希望!不要因为我们住进了由钢筋水泥建造的牢笼里,就忘记了我们的地球,我们是自然的孩子!
你是否也有对儿时的美好记忆!是什么呢?是一件事、一个人、还是一个小池塘、一条小溪、甚至是一片不起眼的芦苇丛呢!不要让这一切成为永远的回忆!问问自己,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你想要的吗?
我曾经想过,如果有钱了,就去养一匹漂亮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如果有钱了,就在美丽的湖边建一座小木屋,向芬兰人那样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去慢慢的生活,慢慢地变老!我从没想过如果有钱了去为我们的地球做什么!当我有了自己的宝宝,我看着宝宝那黑的'像晚上的夜空一样的眼睛,它是那样的纯、那样的真、那样的没有一丝凡间的欲望,突然觉得惭愧。当宝宝长大了问我,那些由于我们的原因,而消失的动植物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他们美吗?这些问题时,我又该如何回答呢?
看着我们犹如至宝一样的孩子生活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时,我们的心又会是什么滋味呢!自私一点想,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也应给为地球、为环境做点什么。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从我们自身做起,从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件小事做起吧!让我们的生活从此不再充满无止境的欲望,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回归童年的那一份纯真!留住孩童般的美好!
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去感受,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