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上读后感 篇1
最后,应该说几句关于《写在人生边上》的话。
这是一本包括十篇散文的集子。前有小序,谓人生是一本大书,这里的文字不过是写在人生这本书旁边的空白上而已。每一篇文章都浓烈地带有西方小品的隽永风趣。主要的作法是将窄题宽作,或宽题窄说,或衍及旁义,或故作翻案。看去醒目,想来醒脾,却又有至理在内,并非故作惊人之笔。至于缺点,则嫌于西洋文献征引过于繁富,对不懂西文的人来说则近于卖弄,而看过原文的人又难免认为贻笑方家。然而大醇小疵,瑕不掩瑜。如《一个偏见》、《论快乐》、《谈教训》三篇都极精辟。《谈》及《魔鬼夜访钱钟书》则纯系借题发挥。而《说笑》、《吃饭》等篇,又未免近于流俗。最好的`一篇鄙意应推《窗》,明快清新,正如当窗小眺。而文锋虽似偏激,却含浑不露锋芒,且绵密精致。所谓风人之旨,殆近之焉。如以小品正格绳之,此其是矣。
最末两篇曰《释文盲》、《论文人》。因为笔者自己即是个一无足取的文人,故特别对它们认真阅读了一下。窃以为现在的文人“盲”者甚多,而“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废料又充斥社会。像这样的文章真嫌作者不多,读者无几。作者最后的一句话:“我们应当毁灭文学而奖励文人——奖励他们不做文人,不干文学。”看上去殆如态度虚矫偏激的人在大声疾呼,其实说这话的背后却正存在着多少无名的悲哀,和不知对谁倾吐才好的难言之隐。
于是使我这样忝列于文人之林的人,真要“掩卷而泣”了。
1946年五四节写讫。
湖上读后感 篇2
拜大语课所赐,有幸读到了《一个偏见》这篇杂文,深深为钱钟书先生丰富渊博的学识与幽默含蓄的谈吐所折服,于是去网上下载了《写在人生边上》的txt文档。刚一读,立刻“眼不释卷”,花了三个多小时,总算是粗读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后辈对钱老先生的一种致敬吧。
“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钱先生身上实在适宜可是了,看过钱先生的生平,其父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锐气,避其锋芒。可是钱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让人胆寒。
读钱先生的作品很费脑神经,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时候你很认真去阅读,却发现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资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所说的,钱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涩,读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可是仍然不是畅销作品。乍一听,觉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虚,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书如同牛听琴一般无用。
私以为,钱先生更多是为了抒发才气而进行创作,至于读者是否能够全盘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脑子是不是能够跟上他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画工的学识了。
知识是死的,是僵化的,可是到了钱先生笔下,就成了活灵活现的桥段,每一个引用都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然后赞叹巧妙。可是这种对于细节的过度关注和描述,往往成为后人诟病钱先生的一个理由,认为他“掉书袋”,并且小题大做。可是这正是钱氏风格,即“于细微处见真章”,而这种风格,不是将知识变成积木般熟练的把玩,而是将它们化成了血与灵魂,融在了人生里;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读者透过思考来理解他的思想。《写在人生边上》,这个名字,确实也取得巧妙。作者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将一部分人比喻作书评家或批评家,而另一些人则为消遣者。这样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贴切。
将欢乐与黑暗应对立起来的《论欢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欢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完美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教师。”
私以为钱先生是个敏感而仔细观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却很少从大处着手,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有谁能说人生不是一本大书呢!
湖上读后感 篇3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倚窗临画眉,既无人,又何必去为谁复添画上眉……
总习惯一个人独处,什么都能够想,什么都不能够不想,我就是我的,外面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镜花水月,早晚都成空。努力构织于诗意般的生活,总是那么多愁善感,不知不觉的恋旧,禁不住别离。长久以来都在包裹着自我,甚至不愿意破茧而出,去经历风雨,于是就习惯了用外表的沉默去掩盖内心的孤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或许就是最好的诠释吧。冥冥中的火,奈何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前世是水做的吧。那么喜欢雨雪天,一个人撑着油纸伞漫步,喜欢那种意境美,就好像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或许是诗读的细腻的缘故吧,不知不觉的就陷入了感时伤春的境地。或许这又是我逃避的借口吧。
我试着努力的冲出去,用表面的.玩世不恭来掩盖内心的自我。此时好像什么都能够不在乎,一些看似幽默诙谐的话语在我那里脱口而出,那游戏人生的态度越来越盖过本来的自我。“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沉醉其中,不愿停下,更不愿醒来。我怕,怕自我再把自我锁起来。今时才知,我只是从消极出世走向了更深的消极颓废中,并没有冲出来,反而陷入了泥潭中。心中被太多物欲所掩盖,最终又失去了本我,看似入世,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我还是回去吧,所谓的由本我到超我,原先错啦,我并没能做到,反而失去了本我。我已经不认识此刻的自我啦。可是,虽如此,我也不知回去了,又能如何,只好一切随缘了。
好久没去梳理自我的生活,此刻似乎已经变的一团糟。转念想想,又何必要再去苦苦地挽救黄昏,还是回身挥杖迎接东方新升的旭阳吧!望尽青山故园路,竟是走不尽长路,你也好,我也好,自寻道,向前找,自有人间道。佛道都倡导:以出世之情怀,行入世之事业。人生何时不修行,自渡……
湖上读后感 篇4
《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钱钟书,是一本散文集。围绕着作者的生活展开,对人生这部大书和大问题进行了妙趣横生的描写,对现实的黑暗、堕落和庸俗给予了无情的嘲讽。通过对人生的深度解析,警醒读者在面对复杂的人生时,培养起一种睿智和大度的气质。
《写在人生边上》的语言诙谐幽默,如行云流水一般,而且表达的思想富有哲理和洞见,体现出作者对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此书收录的散文语言幽默,见解独到精辟,行文一气呵成,更是旁征博引,极富哲理。书中很多的片段往往用一种幽默的情趣,促使人们去反思和回味,激励读者去探索和追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哲思散文杰作。其中的《论快乐》《论文人》《读伊索寓言》《谈教训》等篇章,集中体现了钱钟书的写作特点和思想内涵。
在作者看来,人生就是一部大书,想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人生虽不快乐,但我们仍能做自己的主,去乐观看待,去努力改变。过平淡的人生也未尝不可,但这样的人生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有人乐观看人生,有人悲观过一世,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既然人生注定不快乐,那么我们何不苦中作乐呢,至少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抵消一些物质上的`痛苦。
钱钟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研学至深,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著作等身,培养和影响了几代学人,深为世人所景仰。而和杨绛先生的美好爱情也令很多现代的读者羡慕。他的语言文字往往在幽默诙谐的背后藏有很深的哲理,欢笑之余给人以心灵的拷问,侃侃而谈之中,非常自然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增长人生见识的同时,还提升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通过《写在人生边上》,钱老告诉我们,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的阔达,人生会变得美好;如果悲观地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冗长和沉闷,那些令人厌恶和痛苦的东西就会被我们无限的放大,进而无法看到人生的希望。快乐人人都想拥有,但唯有那些大爱大觉者才能遇见最持久的灵魂享受。
湖上读后感 篇5
喜欢看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因为在他的风趣与幽默之间,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昂然,细品出生活的哲理。
就说这本书《写在人生边上》吧,单是这书名就起的既有诗意,又有深意。先看看钱先生写的序吧:“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也会觉醒: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每个人又能参透多少?能在它的边上看到怎样的风景,又能在它的边上写下怎样的理解呢?
书中的许多章节我都爱不释手,像《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说笑》、《吃饭》、《论快乐》,都曾反复阅读,这些“写在人生边上”的注释也填补了我许多时间上和心灵上的空白。
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节中,钱先生的诙谐发挥的淋漓尽致,魔鬼先生也被塑造的彬彬有礼,像极了绅士。在你感悟道理的同时,又会忍俊不止。在《论快乐》中,钱先生的观点透彻、达观,让我明白快乐的本质。“永远快乐”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愿望,但在先生眼中,这四个字是渺茫得不能实现,荒谬的'不能成立的,就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自相矛盾。“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我们往往为短暂的快乐,要忍受用一生的时间来盼望和等待。不过,好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现了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的,所以钱先生的观点是“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的确是这样,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生,而我们应该像钱先生那样,乐观地对待人生,苦中作乐也好,把忍受变为享受也好,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哪!
是啊,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的漫长,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享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乐观地过一生,人便会变得豁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合理与美好;悲观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会就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放大,因此,人生即使注定是不快乐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凭籍自己的智慧,乐观地过一生。
清晨,当我轻揉双眼,端详双手,触摸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会问自己:今天会快乐吗?今生我幸福吗?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或许答案不同,但是,崭新的一天,总是可以带着乐观去希望,当我把人生边上的事做完,把人生边上的事写下,也许,那就是我幸福快乐的一生吧。
湖上读后感 篇6
读书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阅读是一种际遇。读书的感受是记录此时此刻的心境。读书的此时此感必然不同于彼时彼感。读到书中的妙处也应是在不经意间。
我推荐的书是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这是钱钟书的散文集。其中包括: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读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十篇文章。《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文中但凡写人论世,总有其鲜明的褒贬,于自然天成的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堕落、虚伪的鄙视与尖刻嘲讽。《写在人生边上》虽然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
皆是。他些他都幽默的写出,让人发笑的同时令人深省。正如书中所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我读此书的感受应该就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了。
书中的'一篇《一个偏见》有这样一句话: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让我想起几日前的一件事。也有些体会。某日的早上,我和班中某君争论一个问题,起初如何不必讲,但后来是为了赢得所谓的胜利吧,我的言语有些过激。后来冷静下来的时候想想此事,感觉当时的话确实有点偏颇。但当时为什么不觉得呢?就是因为当时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读到这里想到这些,我沉思良久,这些应该就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吧!书中对人生问题的感悟还有其他的,所以我推荐这本书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钱钟书对于人生中一些问题的看法,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在以后理解人生中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提供借鉴!
湖上读后感 篇7
我要走在清明的荒原里,日光扎在贫瘠的土地,生出两行经文。我要怀圣心听尽三千大道,且看时间多红尘叨扰,我自一步一叩首,做个灵性的和尚。
人生是一本大书,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我正活在一个青春浪漫,又放荡不羁的年龄,一旦清闲下来,平日小退下的光怪陆离的思绪又潮水般淹没我滚烫的胸膛,其中想得最多的就是肉体与灵魂何异。小时候一直对人的生死迷惑不解,想探究人生的方向和努力奋斗的目的。然未有结果,又无良师,有惑不得解,悲哉。巧合拜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恍然顿悟,然后是失落落的遗憾,这天下的命里生死哪能参透,大时代下不过都是小人物,如杨绛先生这般坦诚剖析自己的人大概少有。
我坚信人是有灵魂的,后天成型,依附肉体。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死后不知归向何方。若有一天,当我也站在人生的边上,向后看,一片空荡荡,向前看,没有路,只有灵魂让我真切地觉得自己曾在一世红尘中见过善恶。杨绛先生提到文人都说死,无需畏惧,这恰恰说明死是可怕的。书中对此笔墨不多,却是我思考最深刻的一句话。海德格尔言“我死我生”,死让生成为一种可能。以出生为起点,每一天我们都在向终结靠近,每一天我们都处于死亡的状态,忧虑,恐惧,不安,互相交织,大多不明缘由。渴望未得到的,还没看星星被退潮的水放出,还没看云朵被涨潮的水淹没。害怕失去金钱,权力,尤其是事业正蒸蒸日上的父母那辈,更加畏惧死亡。
俗话说盖棺定论,实际上死后种种与你都没有关系。那么人一世是为了什么?杨绛先生有一段回答:“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相信灵魂不灭才有信仰,有信仰才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争名夺利一辈子不一定就比吃茶的老僧看得更远,关门敲木鱼念经,出门托钵募化些米面,这就是修身。我佛无嗔无相,念四大皆空,独对信心十分肯定,散人功德就是助人得福。“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若只因没有名气就否定一个人的价值,实在荒谬。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人性本善,婴儿哪知佛前投鼠忌器,人间烧杀抢掠,他们只管看山水烟霞,仰着脸和世界撒娇。“命由天定”,灵魂将被岁月雕刻成何般模样,谁也不知道,但不是说人不能做主,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上。
做个凡人,磨炼灵魂,感谢生活给予我很厚的情意,但要时常告诫自己现在吃学习上的苦,是为了以后少吃生活中的苦。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虽然每天忙于学习,不知天明,但总要有个信仰提点我,当走到人生的边缘时,向后看能看到些“成绩”,也算是有进步的了;向前看,要有奋斗的目标,坚定信念,不会迷茫,让人生多一点精彩,少一丝遗憾,修炼出予自己而言一个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