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 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初步的创遍诗歌
3、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增加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小蜜蜂等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妇女节,妈妈的节日……)
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你们都是怎么爱妈妈的?(幼儿讨论)
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那许多小动物也有它们最最喜欢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爱什么呢?"
2、出示课件
1)小鱼最爱什么?
2)小鸟最爱什么?
3)小星星最爱什么?
4)小朋友最爱什么?
(幼儿依次讨论,丰富幼儿词汇)
3、教师完整示范诗歌
4、教师边展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幼儿跟读
5、创遍诗歌:请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头饰说出各个小动物最喜欢的事物,并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形式进行创编。
活动结束:
1.总结,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妈妈,听妈妈的话,做懂事的好孩子。
2.听音乐《我的好妈妈》走出活动室去做游戏。
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并在勾连其他诗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勾连其他诗歌,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古诗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留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重要的艺术经典。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这两首诗歌中的意象。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老师要补充一句:读诗是一种更大的幸福。老师读,同学们认真听,标出易读错的字音,听清节奏。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仿读,读准字音,重音、节奏。)
3、指名说说读诗的感受,并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师鼓励肯定。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意象”。
1、赏析诗中的意象。
(1)介绍“意象”的概念。
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这样理解:象: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诗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来表达、传递。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龄仕途屡遭挫折,被贬龙标,李白深表同情和关切,写诗遥表关怀,希望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李白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杨花、子规、明月等)
(3)杨花和子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杨花,柳絮,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即杜鹃,啼声哀切,“杜宇声声不忍闻”。)
(4)景物纷繁,作者选取它们是随手拈来还是有意挑选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选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选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特选杨花和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暮春时节,还由于它们能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作者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的叹息感伤之情。
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意象的内涵和它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四)学习《天净沙·秋思》
1、学生自读诗歌,找到诗中描绘的意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学习成果)
2、本诗一词一景,把多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这个画面。其他同学随他的描述来体悟诗情(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与惆怅)
3、有感情地朗读。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师生共同朗读《天净沙·秋思》。(低缓忧伤)
4、当堂背诵积累。
古诗不仅要欣赏,更需要积累。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古诗。(当堂练背,试背。没背好的课后背诵并默写)
【设计意图】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举出具体的诗句为例,分析这种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
举例如明月、蝉、柳、红豆等。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本后“积累与拓展”第五题中的诗句,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经历分类(如遭贬流放、战乱流离、在外求学……)。
【设计意图】阅读积累更多诗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对古诗中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
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鉴赏题的出题角度和解题策略。
2. 学会从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比较鉴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水平。
教学重点:
1. 诗歌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方法。
2.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1. 如何准确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如何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
1. 精选的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解析。
2. 相关诗歌鉴赏理论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展示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真题,引导学生回顾和讨论,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和难点。
2. 简要介绍比较鉴赏的概念及其在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1. 比较鉴赏方法讲解
(1)意象比较:分析不同诗歌中相同或相似意象的运用,探讨其异同点及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情感比较:比较不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情感的类型、强度和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比较:对比不同诗歌在修辞手法、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评价其艺术效果。
2. 高考真题解析
(1)选取典型的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2)结合真题,讲解如何运用比较鉴赏方法进行答题,包括如何找准比较点、如何深入分析、如何组织答案等。
3. 学生练习与讨论
(1)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
(2)小组内讨论并分享鉴赏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各组展示鉴赏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课堂小结
1. 总结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和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题策略。
2. 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诗、多品诗,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内容,巩固比较鉴赏方法。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比较鉴赏方法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报告。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鉴赏方法。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 在解析高考真题时,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
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了长大衣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1、画一幅妈妈照顾自己的画,布置“亲情树”。
2、面具。
3、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4、钢琴曲磁带、画纸、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找妈妈。
1、师:“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让我们欢迎妈妈的到来!”
在音乐声中,妈妈们头戴面具出场。
2、师:“妈妈为什么头戴面具呢?原来,妈妈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找妈妈”。
3、交待游戏规则:头戴面具,身穿同样服饰的妈妈站成一排,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回到自己的位置。
二、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诗歌《妈妈的心》。
1、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内容: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妈妈的心很大呢?从那儿看出来的?(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我饿了、我冷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内容,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谈谈“妈妈的心很大很大”表现在哪里?妈妈的心为什么会那么大?并让幼儿理解最后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妈妈一样大才装得下妈妈“的含义。
5、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幼儿可结合课前画的画讲述。
6、幼儿结合自己的画创编诗歌讲给妈妈听。
四、观看录像。
1、观看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自己,以及许多孩子失去妈妈的录像,
2、让幼儿体会有妈妈的关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3、让幼儿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亲口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妈妈”等,并一起抱抱妈妈、亲亲妈妈。
五、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合作将要感谢妈妈的话由幼儿说家长执笔写在画的后面,然后当作礼物送给妈妈。
这次诗歌活动《妈妈的心》,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游戏活动《找妈妈》,妈妈讲故事,等环节导入活动,然后通过欣赏诗歌,帮助幼儿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进一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并通过抱一抱妈妈、亲亲妈妈等,增加了幼儿与妈妈的感情。本次活动以诗歌结合社会的教学让幼儿体验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了长大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活动反思: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做最让妈妈骄傲的宝贝!
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比较鉴赏内容与方法;
2、学习做诗歌比较鉴赏类题解题思路与应对策略。
一、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考题来看,考查这种题型的省市很多,无论是2006年,还是2007年,这类题目都不少。从2007年的浙江卷.辽宁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再到2008年的湖南卷.广东卷,都考查诗歌比较鉴赏题型。这种题型同以前比,阅读的对象的数量更多了,已经出现了三个对象的比较;又多了作比较这一程序;分值上有递加之势,08年有两地试题该题分值达到11分之多。因此,诗歌比较鉴赏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设题类型和方式
(一)比较的角度不同
1、 同中求异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辽宁)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解析:这两道题都属于同中求异。所写内容相近,作者不同,意境.情感有别。第一题两诗都写了夜景,但所写夜景各有特点。王诗写的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要看出两者的区别。第二题都有独坐,但心境不同。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要根据不同作者不同诗句道出不同心境。
2、 异中求同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江西)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道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来写金陵,但都有共同点,即伤心,伤心的原因相似,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要找出这一共同点。第二道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诗句表达了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要透过异找出同。
3、 求同与求异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湖北)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两道题有求同有求异。内容相同,作者不同,写作时间不同;运用得表现手法相同,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异。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这要求找出共同之处,分析细节的不同。
(二)比较的内容不同
1、 比较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解析:例(4)中第一小题.例(5)中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第二问要比较的就是形象.意象.语言特色的异同。应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作比较。例(4)中第一小题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例(5)中第一小题都用了燕子这一意象来发兴亡之感。例(5)中第二小题第二问,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2、 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还以例(4)例(5)为例来看:例(4)中第一问和例(5)中第二问就属于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内容。要注意的是例(4)中第一问虽然出现在比较鉴赏类题中,但只要分析指定的试就行了。例(5)中第二问就要比较三篇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即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3、 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6)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第一题只需结合张诗考虑就行;第二题则是两诗末句寄托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结合诗句及作者体味他们的区别,得出结论,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三、 题例分析及解题策略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首先是审准题意,分析比较对象的异同点。从比较对象来看,对象相同,都是木芙蓉;作者不同,一是吕本中,一是范成大。从设置问题来看,前一题主要是求同,后一题是求异。从比较内容来看,形象与修辞。其次是找准切入点,抓关键句,对照相关问题涉及的内容思考。第三是精心组织答案;第四是形成文字。
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从标题看,前诗是李白写给王昌龄的,后一首诗是王昌龄的回应,对同一事件发出的不同情感。理解“愁”,不能孤立地看,应结合写作的背景来考虑,知人论世,据背景把握内容;抓关键句来体会不同情感,据文本体会词义,据文本品情感。找准比较点,找准切入点。最后组织好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析:从题目看,第一题是从两诗的共有词“月黄昏”切入,结合诗句明确统一词营造的相似的氛围,相近的心绪。抓住题干里的有用信息,找他们的同,把对两首诗的有效比较结合起来,得出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第二题是个开放题,比较后选择自己最能说好的做答。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比较两首诗,所写对象为荷;分析题干,要找出他们写景和意象的共同的地方;要找出所使用的共同的表现手法,分别出表现的不同情感特点。按题干要求一一着手,不做无用功,不做无效思考,按要求做题。按要求组织答案
(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四、 做题方法小结
(一)1、 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2、 找准切入点。或从标题入手,或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词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句入手,或从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入手,或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或从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入手,或从注释入手。
3、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4、 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
5、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点齐全。
(二) 要注意的几点
1、 明确题干要求
2、 分析相关内容注意
(1)在背景中理解文本,在文本中推敲语言。
(2)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感的不同才水到渠成。
(3)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3、 精心组织答案
(1)应明确鉴赏的文体归属
(2)应知晓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3)应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
4、形成文字
(1)只要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故应扣诗歌本身来阐述。
(2)紧扣要求。要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不可节外生枝,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要点要齐全,不能遗漏,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
(4)认真推敲用语,答案力求表达流畅,用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5)注意表述严密,条理清晰。
五、 真题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2024诗歌对比鉴赏教案(优质6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对比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