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华

发布时间:2024-10-12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课时安排

2 课 时

课时教案

课题 认识公顷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

教材

分析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 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 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  小结例1: (1)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 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  练习: (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  教学例2 (1) 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1、  练习一第4题 (1)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  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 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  利用 + +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3) + + =9,那么 + + = ×3,所以 ×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  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   × = = 1 1 5 1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 是多少?算式: ×2 (2)求 枝或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或 的 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教学追记: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点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

1.认识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2)求一个数的倒数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

②求整数的倒数(0除外):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可。

③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分数的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不为0的数的倒数。

(3)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① 先乘除,后加减;

②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解决问题,这里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题。

①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②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1 ± 几分之几)=已知量。

方法二:先确定单位“1”的量,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③ 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先找出单位“1”的量并设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量,再根据两个数的和或差列方程解答。

(5)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2

1.分数除法计算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0

(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知识点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

一、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

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2、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进行小结,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我们今后还要保持“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经常进行阶段小结”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你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我很高兴你们能够喜欢数学课,我希望你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

三、坚强的意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你们能坚定信心,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满怀信心地迎接困难,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就是意志坚韧的表现。你们具有这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不灰心丧气;在取得好成绩时,也不骄傲自满,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奋勇前进。这样才取得了好成绩。

四、自信心与勤奋

数学家张广厚说:“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勤奋地学习,持之以恒,才会得到优秀的成绩。”你们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经过反复练习,你们确实取得好成绩了吧!

五﹑能做到沉稳冷静的备考,用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沉稳冷静的备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试前不心浮气躁可以让你高速而有质量的复习。另外,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能让你发挥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P62——64,练习十五第一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认识比较深刻;对图形周长的认识也十分清晰。

2.学生对已学过的图形周长及面积的理解停留在结果上,对探索过程的记忆不深刻。

3.部分学生对π的认识,只是知道一般取值3.14,但对π的意义几乎都不清楚。学生普遍缺乏对圆周率研究历史的了解,唯一提及的就是祖冲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测量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

(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3)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会测量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

(2)通过猜想、验证,得出圆周率。

(3)通过应用公式的变形,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公式中固定值的由来。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验记录单。

【学具准备】

圆片、计算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景质疑,导入课题

1.周长概念的认识。

①(出示图形)你知道什么?

②你还想知道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2.提出问题。

你认为圆的周长长短与什么有关?

(圆的大小、直径、半径)

二、实验测量、初步探索

1.讨论方法、有序活动。

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直径与半径有2 倍关系,因此只需得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就可以了。

②交流:如何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

(周长可以通过缠绕法、滚动法等得出,直径可以直接用尺量出。)

③小组活动。

要求:

1.先确定你们组用哪种方法测量,再动手测量。

2.合作完成测量,要绕紧拉直、不要滑动、尽量精确。

3.把量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单。

2.分析数据,探索规律。

①汇报数据。

②观察、估算:周长约是它直径的几倍?

③计算器计算比值。

④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无论大、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

3.明确概念。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周长÷直径=圆周率)

三、观察体验、感受极限。

1.介绍割圆术。

①课件演示圆内接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②观看影片、了解割圆术。

③介绍祖冲之。

2.推导公式。

四、应用与练习。

1.出示例1,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五、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 的 周 长

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C=2πr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1.教学课程:

1.学习十以内相邻数

2.学习二十以内分与合

2.教学重点:

学习十以内的相邻数,二十以内的分与合。

3.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2.让孩子能掌算数的基本能力

4.教学准备:

两个面具(喜洋洋,懒洋洋);儿童币,礼品小橡皮擦,铅笔,橡皮

5.教学过程:

师:(教师带着面具走进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谁啊?

幼:喜洋洋

师:喔噢,小朋友真聪明,想不想跟我进羊村看看啊?

幼:想

师:去羊村的路很遥远,我们需要乘着火车去哦!敢不敢啊?(不敢的小朋友就站在后面)

幼:敢

师:我的小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哦!(跟着老师把小手拿出来,小嘴嘟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说滴滴滴滴笃笃笃火车出发咯)幼:滴滴滴笃笃笃火车出发咯

师:羊村到啦!(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三栋房子)小朋友你们会说哈喽吗?

幼:会

师:等下老师的手开始斗得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说哈喽喽喽。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啦

师:开始了哦

幼:哈喽喽喽喽(图片翻开给他们看)

师:喔噢,小朋友们真棒,老师给你们鼓掌(一二说一二的时候宝贝们就拍两下手哦!])小宝贝们也给自己鼓个掌吧!老师

幼:一二

师:好了,小宝贝们看看图片上面有什么啊?

幼:房子

师:宝贝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房子吗

幼:不知道

师:它们分别是喜洋洋,懒洋洋,美羊羊的家,它们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

幼: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们来看看1的邻居是谁啊?(举手回答老师哦)(答对了就给一个神秘礼物)

幼:二

师:这位小朋友真棒,大家给他鼓个掌吧!(一二)

师:那2的邻居有谁啊?(动作示意他们要举手)

幼:1和3

师:一二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到你们,哼,邓老师太不甘心啦,老师这次要考你们一个难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五第8~11题。

育人目标

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以及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4.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的知识。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归纳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归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团队合作的情况。(让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甲运的路程短应该少付,丙运的路程长应该多付。

③按照路程的长短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来分摊运货的钱。

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段30元,第一段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段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段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

……

以上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公平?

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办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较多的钱,这样相对比较公平。

抽生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交流哪些方案才是公平的。

在分摊运费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合作探究

1.请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办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2.交流汇报,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汇报时阐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按路程比例分摊。把路程平均分成三段,甲行了一段付一份钱,乙行了两段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段路程应付三份钱。

根据各人所行路程的段数,把钱一共分成:1+2+3=6(份)。

其中甲占90的:90×1/6=15(元)

乙占90的:90×2/6=30(元)

丙占90的:90×3/6=45(元)

答:甲应分摊15元的运费,乙应分摊30元的运费,丙应分摊45元的运费。

方法2:按路程段数分摊。

每一段的运费:90×1/3=30(元)

第一段的运费甲、乙、丙三人分摊:

30÷3=10(元),每人付10元。

第二段运费由乙、丙两人分摊:

30÷2=15(元),每人付15元。

第三段运费由丙一人付30元。

所以三人分摊的运费是:

甲:10元

乙:10+15=25(元)

丙:10+15+30=55(元)

答:甲应分摊10元的运费,乙应分摊25元的运费,丙应分摊55元的运费。

3.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果你是甲,你会接受哪种方案?为什么?如果你是丙呢?

独立设计公平的分摊方案。

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讨论交流,体验实际意义。

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情境。

小强家房子出租给小李、小张、小王三个年轻人,每月房租是630元。6月份,小李只住到10日就搬走了,小张只住到20日也搬家了,小李和小张离开时都留给小王210元的房租。到月底小强的妈妈要去收房租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建议妈妈怎样收这三个年轻人的房租比较合理?

由学生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订方案解答。

方法1:

小李应付的房租:630×10/30x1/3=105(元)

小张应付的房租:630×(10/30x1/3+10/30x1/2=210(元)

小王应付的房租:630×(10/30x1/3+10/30x1/2+10/30)=315(元)

方法2:

630÷3=210

小李:210÷3=70(元)

小张:70+210÷2=175(元)

小王:70+210÷2+210=385(元)

请学生再思考: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样付房租?

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课件出示:在方格纸上涂色设计图案(课堂活动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后,让学生自选颜色,设计图案。然后再算出各种颜色所涂格子数的比,这样就把问题归结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上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订方案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自己分摊方法。

讨论交流。

独立理解题意,自选颜色设计图案并解答。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8~11题。

思考题:参加比赛的人数应该是7的倍数(3+4=7),又因为参加比赛人数在160-170人之间,所以参加比赛的人数可能是161人或168人。

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5、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学生表现

B、作品优点、缺点

C、需要改进的地方

D、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华》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如果您对“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还不太熟悉小编推荐阅读这篇文章,希望读者在本文中获益匪浅。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
    2023-09-23 阅读全文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华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学生表现的不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大家是不是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栏目小编为您收集了一些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的重要信息,请您收藏此页面以便随时查阅!...
    2024-02-03 阅读全文
  • 精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通用 准备工作要做好,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准备教案也是老师工作内容里的一部分。在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方面,编写教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怎样才能让教育更具有指导意义呢?也许以下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合你胃口!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2023-02-07 阅读全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十五篇 您提供的信息让小编找到了以下有用的资料:“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下列的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2024-04-17 阅读全文
  • 上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或许你需要"上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这样的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忘记重要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2023-04-07 阅读全文

如果您对“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还不太熟悉小编推荐阅读这篇文章,希望读者在本文中获益匪浅。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

2023-09-23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学生表现的不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大家是不是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栏目小编为您收集了一些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的重要信息,请您收藏此页面以便随时查阅!...

2024-02-03 阅读全文

准备工作要做好,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准备教案也是老师工作内容里的一部分。在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方面,编写教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怎样才能让教育更具有指导意义呢?也许以下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合你胃口!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2023-02-07 阅读全文

您提供的信息让小编找到了以下有用的资料:“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下列的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2024-04-17 阅读全文

或许你需要"上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这样的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忘记重要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2023-04-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