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峡好人观后感系列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0-11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三峡好人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1】

07市场营销2班杨浩杰 ***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三峡好人》,说实话看不太懂。可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这部电影是以长江三峡工程的库区移民搬迁的背景来演绎的,给我特别深印象的是,电影里少了汽车,高楼,柏油路,还有天天面对的一个个穿着整齐,精神抖擞的深圳人。

影片中多的是荒凉,光着膀子的男人,破烂残缺的房子,还有很多听不太懂的四川话。看这部**,给我一个震撼,就是中国还有那么多生活看上去并不富裕,可是看上去却很满足的人们。影片的主角“三明”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老实吧唧的好人。

不过,影片并没有显示他在那里很好,而是通过身边一些年轻人的言行来衬托他北方人的真实和诚实。影片还有一个特色的地方是中间插放的歌曲,看似好笑的**,其实表现了三峡库区人民的生活已经和以前祖祖辈辈陈旧生活产生了冲突,而这些人,这些男人和女人都在这种冲突中艰难的选择,艰难的改变。影片中,每个人的对白都很简单朴实,甚至用了很多沉默的表现手法来演绎,也许沉默就代表了一切。

故事中有大量的信息,每个人都扮演着三峡工程中特定阶层的缩影。同时,这部电影也不消极,也不盲目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有限范围内的主动选择。

无论是三明和工友他们背井离乡去用生命换生存,还是沈红毅然对过去说再见,都显示着他们在这个艰难的社会背景下,努力地把握着自己的命运,带着各自的生活目标,勇敢地走下去。

故事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韩三明从山西来到四川的奉节县(现在应该归重庆了)寻找他16年前花钱买来却又被公安解救后回到奉节的妻子,可是前妻为了还哥哥的债,被迫和船老大外出跑船去了。于是,三明留下来找了一份房屋拆迁工的工作,决定等妻子回来,以便接触到因三峡工程而移民的社会底层。最后,见到妻子的三明打算回老家挖黑煤赎妻子。

另一则是**沈红来寻找因三峡工程而来奉节却两年不回家的花心丈夫,在辛苦找到后却发现和别的女人有染的丈夫对她提出的离婚没有任何挽回,她毅然选择离开。一男一女,一底层一中层,也来找自己的另一半,带着不同的心情走,带着不同的心情走,选择了艰难的追求,选择了痛苦的放弃。

**到处都是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今昔对比下,奉节作为两千年前刘备向诸葛孔明托孤之地,如今在短短两年内因三峡工程而被迫慢慢地淹没。历史的逐渐沉淀和今天的突变,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

于是各种职业在影片中不断涌现。流氓“小马哥”为了体现类似周润发那样的英雄本色,一次次地帮人去砍人做***。为了生存,残疾妇女开始从事**活动,最后**基地被拆除,被迫离开丈夫到奉节工作。

民工们为了一天几十元钱而挥汗如雨地工作,他们的娱乐无比低俗。这名16岁的女孩没有考虑如何学好,担心是否会有人雇她当保姆赚钱。旅店老板即使大喊自己也有***关系还是被迫丢掉了旅店,住进了桥洞。

他们属于社会底层。没有三峡,他们会做什么?三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难道这些就不值得我们思考吗?与他们相反的是沈红遇到的社会上层,当官的,他们的娱乐是天天歌舞升平。

为了讨好上级和来客,花两亿四千万造个大桥,他们和旅店老板一样大喊,但是他们喊是为了用大桥霓虹灯来数“一二三”。为霸的,可以看到某个搬迁户不爽,直接抄家伙过去砍人。国企厂长可以随便把国有资产廉价卖给资本家,而对职工的生死冷眼视之。

即使主人公的另一半反差很大,三明的妻子也愿意回到过去,但没有办法回头。沈红的丈夫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地位,回到过去。他和他的妻子愿意继续被欺负。

不同人物对社会的控诉和反馈是不同的。影片中三明选择的是“好人一生平安”作为他对社会的理解,小马哥采用上海滩的“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来作为自己生命的写照。失学的小男孩用“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来述说本不该是他这个年龄段对这个社会的理解。

艺人和民工,用苏芮的“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来陶醉自己,忘却或宣泄种种压力。各级领导挥动手臂来宣告三峡工程的到来,而老百姓们挥动手臂来送别自己的亲人,来挥别自己曾经生长的故乡。一切的一切,似乎预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原来的社会地位不同,而是三峡工程的到来,使得上层的更加为非作歹,下层的更加穷困潦倒,疲于奔命。

三峡工程这个大主题,用社会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点线来描述,还是相当有想法。

这部电影缓慢而令人沮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胶卷(可能是数码手拍)。导演在刻画人物内心时刻意追求**的全部效果,特别是它的张力,让人感到无助和无助。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社会带来的无形压力。这是**的主旨。同时在动态人物描写时,导演非常偏爱采用长镜头,无论用美仑美伦的三峡还是用大片大片荒凉的工地作为长镜头的背景,都突现时代,环境和社会之大,之动荡,而人物之渺小,之无助。

导演很喜欢用时代象征性的“烟酒茶糖”来,刻画人物,交待故事发展,三明和妻子分享“大白兔”,三明带来山西的酒却被拒,沈红独自喝丈夫留给她的苦茶。同样的物在不同时期充当不同的作用,使得影片生活气息强且节奏流畅,影片在如此现实的刻画中,居然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元素,怪怪的。我觉得这个元素应该是导演自己的灵感,就像绘画中的写意或者散文中形式与精神的不经意分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导演想给影片增添力量和新鲜感,给观众留下更多的空间。第一个是在韩三明和沈红的故事交接时出现的飞物。似乎时光飞逝,16年和2年,这引出了电影的另一条主线。第二处,出现在沈红晾衣服时,房子对面的建筑物升空而去,也许导演想暗示人去楼空的结局,亦或是沈红某种下定的决心。

第三处出现在三明等待小马哥时,饭店里面出现桃园三结义的京剧“刘关张”,而且三兄弟还在玩弄手机。古人若在现代尚且郁闷无助,三明又该如何呢?之后三明又是如何像桃园三结义那样对待他的兄弟小马哥呢?

这些也许都是暗示,也许就是导演的即性之作。最后一处,发生在三明离开时候,在两个废建筑物之间踩钢丝的人。也许导演暗示三明为了赎妻而不顾性命地去挖煤,就和踩钢丝一样,随时都会死。

也许还想说明人无比渺小,从一个废墟辛苦走向自己认为对的地方,其实可能是另一个倒霉的废墟,就像三明妻子从山西逃回奉节而三明此次又要离开奉节回山西危险的煤矿。这些都是导演随意之处,影片却更加丰满而有新意

导演对高潮部分的描写,还是很有分寸和力度的,多用无声和沉默来刻画。韩三明把小马哥送入他最喜欢的“浪奔浪流”的长江,无声且让人非常感动。工友给三明饯行,听说三明挖煤可以一天赚200元,都想去,但是三明告诫他们煤矿随时会塌,人随时会死,工友们一个个都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是对生命还是生存的挣扎性拷问。

第二天,为了养家糊口,工友们都随三明一起离开去挖煤,也没有什么语言。无声的行动,就像是对三峡工程带给他们的特殊命运做了一个无奈的回答,无助的反抗。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2】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没有豪华场景、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有的是断垣残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对话。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6年前山西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儿媳一怀孕就被公安局救出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太原女子沈红来到奉节,寻找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拥抱在一起。跳舞后,他们伤心地分手了,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在商业片、日韩泡沫剧充斥影视市场的今天,《三峡好人》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以及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这部电影向我展示了中国最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毫不夸张地说,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很难有机会看到它。现在的**,****的事太多了,混淆视听,只知道有些山区很穷,穷到电都没有……之类的。

生活是很困难的,生活是很无聊的。为了生活,有人从事着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体力劳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开挖黑煤窑,只为赎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将妹妹卖到山西,待解救回来,居然再次将其以三万卖给包工头,有人为了给男人治病,甘愿做暗娼…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我们居住的国家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群人。

《三峡好人》揭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极端的贫困中,做人的尊严根本就不存在,死与活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钱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为了钱,底层的女人除了身体还能用什么来换钱呢?男人除了体力和一条命,也没有其他的本钱。

人贱命也贱,他们的一身正如**的结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穷人生也好,死也好,没人在意,没人在乎,自生自灭。

影片对生活糜烂醉生梦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对土得掉渣的农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虚荣心使中国社会严重**。农民工失去了作为社会公民的权利。在势利的都市人严重,他们不得不在城市的边缘挖坑。在这个凋零的世界里,农民工的生活流离失所,生活如此渺小,命运如此不堪。

20年来的巨大变化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很多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许是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至少我们在享受全新生活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处“讨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产生活极不相称的服装和嗜好(包括老四样烟酒茶糖)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浪里看不出,但《三峡好人》为我们看了;分不清欢笑悲忧,《三峡好人》为我们努力呈现了;滔滔江水,浪花转瞬即逝,《三峡好人》为我们记录了。

影片留给我深深的思索:生活是什么?我们追寻的生活又是什么?

也许当我们这样自问的时候,当我们为了生活而盲目奔波的时候,不防去看看在同一时空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关注别人的生活方式时,也许我们可以解释许多无法回答的问题。许蓉凤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3】

一部好电影,不仅要构思精妙,演员也要“专业”,才能做到引人入胜。《三峡好人》在背景处理上恰到好处:民工之间的方言谈话、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表演、真实的移民场景......

这些景象让我有一种亲切感,仿佛置身于影片中。

不得不佩服贾导的胆量,为了让故事真实,他放弃了明星大腕,剑走偏锋,选择了“业余演员”——影片中除了沈红的扮演者是专业演员,其他的群众演员几乎都是当地居民。一句句从“演员们”嘴中说出的方言,不但没有让观众感到不适应,反而烘托了整部影片的气氛,显得更现实。这样的大胆尝试,收效甚佳。

相比沈红,我觉得群众演员更有“演员范儿”。特别是“小马哥”,做人处事真有一副“发哥风范”,让人感受到“江湖豪气”。“小马哥”这一类人,属于当时社会中的“异类”,能力不足的他不努力工作,想走“不平凡”的道路谋生。

从他一开始欺负韩三明,到后来视韩三明如兄弟,不难看出,“小马哥”也是一位“三峡好人”。

贾导对一些小细节的描写更是令人惊叹。

影片中四次出现了“烟、酒、茶、糖”的字幕。乍一看,只是对四种物品的总括,但仔细品味,其实这四个字对应的正是《三峡好人》中的情节。每个单词都是小段的摘要和下一段的开头:

“酒”是韩三明找到妻子哥哥时的场景;“茶”是沈红寻找丈夫时的过程;“烟”代表三明初来乍到寻求帮助;而“糖”则有两重含义——“小马哥”与三明的告别、三明对妻子的告别。这四个字的使用使故事紧密相连,结构严密,引人入胜。

影片中,韩三明与拆迁工人的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工人问韩三明:“你来的时候看见夔门没?

”韩三明摇摇头:“没有。”另一位工人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十元人民币,在他面前晃了两下,带着几分得意地说:

“这十元的后面就是夔门。”夔门是奉节的标志性景点,我回老家时,爸爸曾指给我看过。老实说,这件事连我也不清楚。

韩三明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哦,这是我的老家。”他拿出一张老版的五十元人民币——背后印的是黄河壶口瀑布。

工人们大开眼界,一位工人低声嘟囔了句:“哦,你的家乡也不错啊。”一段简单的对话,把各自热爱家乡眷恋故土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一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马哥”不幸遇难后,韩三明为他点了三只香烟祭拜。如此不起眼甚至不敬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韩三明的朴实和朋友们的善良。看见“小马哥”的微笑永远定格在黑白相片上,我竟也感到鼻头一酸。

故事的最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平凡结局——韩三明准备和妻子复婚,沈红决定和丈夫离婚。生活是如此的戏剧化,世界是不可预知的,幸福是不能强迫的,我们只是让它和享受每一天。

《三峡好人》的英文名被译为“still life”,意为“仍然生活”。是的,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也要坚强地活着,生活还要继续,遭遇困难时,请在心里默念一句:好人,一生平安。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4】

回顾整部影片,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看这部片子的色调,我觉得是属于冷色调的影片。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性感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两条线索由三峡的修建为纽带联系起来,从细节处展现出人的艰难生存状况。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在16年前他用3000元买来的,在女儿2岁的时候,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解救,回到了老家奉节。念女心切的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瘴气,来到妻子的家乡。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拆楼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生存下来,等着跑船归来的妻子。影片在描绘他的工作环境时,多用长镜头,让蜀山湿云作为主人公的背景,蒙太奇式的拍摄手法:破旧的建筑工人手套,废弃的管道,斑斑驳驳的烘漆锅炉还在向地上滴着浑浊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他的妻子沈红在历经万难找到他的时候,用女人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打击:离婚!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在物质与情感面前总是会徘徊,把握不住二者的平衡,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失去的就是曾经最不珍惜的。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就这样,人的感情面临着挑战,情感就像朽石一般外表枯槁,内心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并且在情节上可以看出编剧的细腻心思,韩三明寻妻,最终相儒以沫;郭斌被妻寻,最终分道扬镳。在对比中彰显人的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要我们生存着:像朽石一样外表可以憔悴,枯槁,内心一定要坚强!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5】

贾樟柯的电影用接近纪录片的形式,浓浓的乡音,最质朴的演绎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底层小人物们挣扎的苦逼生活。

《三峡好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口买卖、山西黑煤矿、三峡拆迁、拆迁后的生存状态;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工伤的赔偿诉诸无门等,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平民的中国特色贫民文化。

电影描写的是xx三峡最后的拆迁工程,奉节居民在拆迁过程中的生活状态。

记录下这些拆迁工人,记录下奉节居民的生活,用讲故事的方式。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在《三峡好人》中,贾导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韩三明,朴实的煤矿工人,从四川买了个媳妇幺妹,生下一个女儿后,却被公安机关解救,幺妹不甘心命运安排执意要走,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万块钱,被迫让妹妹去照顾船工全家,韩三明xx后本来是寻找女儿,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决定替他哥哥还钱赎回她。韩三明是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而是亲情的力量,让他勇担重任,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照亮整个世界。

沈红,一个普通的女护士,与丈夫郭斌曾经恩爱有加,丈夫到外面闯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两载无音讯,忍受不住地她毅然远赴川渝,却得知他已事业有成却依附于一个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爱情已是花落去无可挽回,于是冷静的说出自己已有外遇想离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减少愧疚感。沈红将中国女人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也是个好人。

电影还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了烟、酒、茶、糖四个字。

烟代表着三峡民工分甘同味的奢侈品,三明给旅店老板点烟,小马哥就不乐意了,三明赶紧点上;

酒是三明从家乡带给麻老大的礼品,可麻老大却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现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马哥经常一起喝酒,小马哥也对三明表现出江湖豪气,要罩着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茶是沈红丈夫留给她的唯一物件,丈夫不知哪去了,沈红只能独自一人品味其中甘苦;

糖是喜庆之物,是小马哥赴死前的祝福和愿望,韩三明和幺妹在一起时分享大白兔,感受着日后生活的甘甜。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尽管卑微,尽管渺小,正来自这些沉默的三峡好人。来自韩三明,来自沈红,来自拆迁工人,来自挖煤工人,来自现实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静默好人。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6】

昨晚看完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后已经快到半夜12点了。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我发现一个好的导演会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你去看你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你自己的存在。我们都活着,呼吸着,行走着,追逐着,以为自己理解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们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忙碌中,不仅没有理解身处的世界,连自己的生活都不甚理解。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感谢贾樟柯,在充斥着宏大叙事和娱乐至死的社会气氛中能够坚持自己的叙事方式,哪怕孤单冷清(我问过身边大部分朋友,他们几乎从来不看贾樟柯的电影,甚至很多人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他给了那些想要理解这个社会的人一个更贴近个人经验的角度。在他的电影中,电视和广播中的宏大叙事成为了人物生活的背景,而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和挣扎同电视中恢弘亮丽的叙事常常在尖锐的反差中呈现出一种荒诞感,于无声处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批判。

有一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刻,在《任逍遥》中,一个迷茫到近乎绝望的青年小季因为感情纠葛被一群黑社会殴打了一顿,他带着一帮兄弟准备去报复被好朋友斌斌拦下来,小季扇了斌斌一耳光问:你还是不是我朋友?斌斌推开他说:傻X,他有枪。说完斌斌一转身走到台球桌旁围在一起看电视的人群中,电视上正在播奥委会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宣布后人群欢呼,人们燃起烟花庆祝。

热闹欢庆的气氛越发衬托出两个青年的迷茫和困惑,让我想起在鞭炮声声的除夕夜一个人漫游在落雪街头的祥林嫂。申奥成功的荣耀不能安慰那个被黑社会欺负的青年,群体的欢呼只能加剧他的孤独和苦闷。贾樟柯的电影把人从集体中解救了出来,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个体,个体的喜悦和沉痛都无比真实。就凭这一点,他已经把其他的那些所谓的大导演甩出去不知道多少条街,也赢得了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看他的电影不仅帮助我理解这个社会,也使我逐渐发展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眼光看待人。从他的视角中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尊严和诗意。当然他没有故意美化人,他的电影中充满了人性的软弱甚至龃龉,正如他自己说的,他追求生活的真实,不回避现实的粗粝。

可是在粗粝的背后他也呈现出生命本身的尊贵和可爱。这不紧让我想到帕斯卡尔的话:人因为能够认识自己的可悲而高贵。从一定程度上说,我觉得贾樟柯电影呈现了人可悲又高贵的存在。

从《小武》到《站台》,再从《任逍遥》到《三峡好人》,贾樟柯一路忠实地记录着被主流媒体忽略的底层小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疼痛和茫然,以及对苦难的隐忍和承担。贾樟柯说他想用电影关心普通人,用镜头的凝视来表达关怀。我很欣赏他这种平视小人物的电影姿态。这种平视的背后有他对人的怜悯和敬重。他说路上每一个行走的生命个体都会带给他真挚的感动,甚至是一缕疏散的阳光,几声沉重的叹息。他的电影中的确弥漫着这种带有悲悯的诗意。他常常用一个安静的长镜头对着一个在默默承受生活的小人物来表达真挚的关怀。在《三峡好人》里一个因工伤断臂的工人和妹妹讨公道未果后,妹妹推着自行车和哥哥沉默地站在大太阳底下,镜头对着他们有好几秒。他在用电影替失语的群体发声,我想,对受苦的人来说,他的苦痛被人看见就是一种安慰吧。可怕的是契科夫的小说《Misery》里那个失去独子的车夫,没有人在乎他经历的痛苦,他的痛苦打扰到了别人岁月静好的生活,所以人们对他的苦痛避之唯恐不及。昨晚看完《三峡好人》后看了一篇豆瓣的影评,里面说他去看首映发现偌大的放映厅里只有十来人,而且当天票价还是半价。而全价销售的商业片放映厅总是人满为患,他不禁感慨:Whyarepeoplesoblind?我想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自己的生活岁月静好,哪管别人的世界兵荒马乱。而且,哪怕自己的生活也不乏沉重,看电影就是要遁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暂时逃避现实的乏味,怎么会喜欢观看比自己的现实更沉重的现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为了圈钱而粗制滥造的商业片也能够进入院线,吸引大群的观众,而真诚的关注当下的作品却无人问津了。在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胖子和婷婷一起看了一部严肃的电影,看完后婷婷说她觉得太严肃了,胖子说可是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有悲有喜的啊。婷婷反驳说如果电影中演的是人真实的生活,那过生活就好了,干嘛还要去看电影。胖子说他的舅舅告诉他电影发明后,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因为人自己的生活经验有限,电影拓展了人的生命体验。他还说世界上没有一朵云、一棵树是不美丽的,人也应该一样。好像作家三毛也说过阅读使她多过几度的生命这样的话。我想,不论好的电影,还是文学,都是一种分享生命体验的媒介。既然孤独是人生命的一种常态,那么艺术就是一座座连接孤岛的桥梁。如同贾樟柯在一篇文章里说的,拍电影不是为不朽,是为了可以在里面哭泣。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7】

贾的三峡好人终于公映了,观后感慨万千啊,同时也对这部电影拍手称快,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民众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需要冷静地客观地剖析社会现状,了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关注潜在的和已经严重存在的社会矛盾,这不仅仅是电影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深刻分析和探讨的历史性问题。

三峡好人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改革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种基于改革而带来的困难甚至是灾难在某中程度被舆论给淹没了,这个时候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严格控制舆论,永远只报道改革的利好消息,把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深层次问题一笔带过,或许在某种程度说是在加深潜在的社会矛盾。当然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从三峡移民的政策和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就大相近廷,这时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的缺失问题,政策无法落实到基层,使改革积累的民怨,制造了社会矛盾,而《三峡好人》在这个时候的公映恰恰让大众看到了光彩背后的社会代价,所以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写实电影,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三峡好人的公映说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长期的基于政治敏感的电影题材限制,随着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电影工业也随着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前进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相差甚远,随着像华娱兄弟这样的民营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了中国 电影市场的发展,从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就可以看出。但是对于题材的严格控制,很大程度上把中国的电影定位在了娱乐性质上,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在削弱,因为解放后的战争题材电影对于当时的苦难阶段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而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已经不同,所以说基于目前的中国现状,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没有显现出来,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社会认知和娱乐倾向的多方面原因,从山峡好人的票房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电影观众还是不成熟。

我要谈论的第三个问题,中国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这是改革带来的代价,而政府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将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话题,而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在社会矛盾上已经明显的显现出来。《三峡好人》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地层弱势群体的生活,它具有它的时代意义,而弱势群体的现状确是血淋淋的,中国的三农问题几十年一定是中国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一直是在利益的分配上,矛盾是深层次的,这几年的三农政策只是杯水车薪,背后更大的问题摆在了政府面前,中国的弱势群体实在是太苦了,他们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而物价水平却在节节攀升,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教育资源的稀缺,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中国经济光环背后苟筵残喘,社会的腐朽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加深了烙印,站在时代的前沿,历史的脚步会走向和谐还是又一个深渊,在政府面前或许就是一念之差。

作为中国农民为了生存,靠己之力,我们只能纵身跳进水深火热中,殊死一搏,因为时代造就了我们。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8】

影片表现了一个古老小城的人类社会剧烈的变迁。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奉节镇即将被淹没在三峡100米高的水中,那里的文化剧烈动荡。小镇与新城在这里同时存在,巨大的都市化中的舞会和小镇中破烂的拆迁工地的辛苦巨大对比,既有那些为生活所迫拆迁工人和拉皮条的中年妇女还有小马哥,也有能够来投资的厦门女人丁亚玲女士与混的不错的郭斌。

在这个巨大的变化中,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拆迁工人跟随韩三明到山西挖煤,而中年拉皮条的妇女和丈夫也在拆迁和三峡工程到来时到广州打工。而其他温文尔雅的客栈老板则不得不在拆迁来临时选择离开。出来混的小马哥却在一次带人出去摆平他人的过程中再也没人让韩三明等来酒桌上的他,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早晨发现他已经死在了砖头堆里。

还有那整日唱着流行歌的小男孩,生活在他的面前仿佛并没有让他感受到忧愁与磨难。人性的两面也表现得很朴素,“三峡好人”中的好人并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着人性自私与冷漠的一面,但是这并不足以去否认他们是好人。小马哥虽然讲忠义的同时事实上他所做的行为以及构成了严重的故意伤人罪,他的死在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而拉皮条客的中年妇女也由韩三明**出钱,让他们对皮条客更有热情,并为韩三明提供一系列信息。

而麻家对韩三明态度的改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让韩三明帮他还清了3万元的债务。因此,经历了人类文明巨变的奉节,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的交织。而真正说的算善良而又淳朴的人,恐怕只有那些朴实的拆迁工人了。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人,这只能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的混乱。而那些真正热情帮助过韩三明和沈红的人,让他们实现自己愿望的人,都能算是三峡的好人。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9】

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联合发布20**“吉林好人·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福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出席发布活动。

梁淑华驻守大山深处的偏远教学点30年,每天从事的都是几个年级同时上课的复式教学,她把教学点当成了家,她说:“我不能让山里孩子上不了学,落下一个都不行。”崔京玉的故事让观众潸然泪下,由于癌症复发在外就医,崔京玉没能来到现场,她通过视频表达心意,她说:“我要赶快好起来,回到岗位,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郭立国是“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最佳团队奖弓棚镇武龙中学的校长,他说,这次获奖,是激励更是鞭策,也是对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和鼓励。“今后,我们还要通过数字学校联盟的形式,带动全省更多的农村学校协同、协作起来,带领他们建设数字化校园,培养智慧人才。”手捧着奖杯,郭立国激动不已,“再苦、再累、再难,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共享优质资源,我们也会努力下去。”

教师们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所有观众。“太感人了!他们对孩子们的爱、对教学一线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的老师李岩表示,自己要向他们学习,把爱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王雪超是长春工业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他说:“毕业后,我要像他们一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据了解,20**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评选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和省内各高校共推荐了239名候选人。省市县三级联动评选发布的过程,宣传了全省广大教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发布活动实况9月10日19时30分在吉林教育电视台播出。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10】

回顾整部电影,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身上看到这个**色,我觉得它属于冷***。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

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这两条线索以三峡工程建设为纽带,从细节上展现了人们艰难的生活状态。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16年前用3000元买的。女儿2岁时,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局解救回老家过节。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和乌烟瘴气来到了妻子的家乡。

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的是房屋拆迁工作,这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中生存下来,等待妻子下船回来。影片在描绘其工作环境时,大多采用长镜头,以蜀山湿云为背景,采用蒙太奇式拍摄手法:

老建筑工人的手套、废弃的管道和斑驳的油漆烘干炉还在地上滴着泥泞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

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当妻子沈红在困难中找到他时,他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一击:离婚!

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们总是在物质和情感面前徘徊。如果他们不能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他们往往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他们可能失去的是他们曾经不珍惜的东西。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

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样,人们的感情就面临着挑战。感情就像腐烂的石头,外表枯槁,内心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而在情节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细腻心思。韩三明找老婆,最后两人一见如故;郭斌被老婆找,最后两人分道扬镳。相比之下,它显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想要我们生存的方式:像一块腐烂的世头-外表可以憔悴,憔悴,心必须坚强!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11】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没有豪华场景、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有的是断垣残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对话。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讲的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在商业片、日韩泡沫剧充斥影视市场的今天,《三峡好人》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以及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这部片子,让我真正看清了,中国最底层劳动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之前从不知道,也很难有机会看到。现在的媒体,歌功颂德的事太多了,混淆视听,只知道有些山区很穷,穷到电都没有……之类的。

生活是很困难的,生活是很无聊的。为了生活,有人从事着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体力劳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开挖黑煤窑,只为赎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将妹妹卖到山西,待解救回来,居然再次将其以三万卖给包工头,有人为了给男人治病,甘愿做暗娼…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影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国度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三峡好人》揭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极端的贫困中,做人的尊严根本就不存在,死与活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钱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为了钱,底层的女人除了自己的身子还有什么可供换取金钱呢?男人除了体力和一条命,也没有其他的本钱。人贱命也贱,他们的一身正如片子的结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穷人生也好,死也好,没人在意,没人在乎,自生自灭。

影片对生活糜烂醉生梦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对土得掉渣的农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虚荣心让中国社会严重分化,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应有权利,在势利的城市人眼中只有在城市边缘艰难刨食。在这凋谢的世道上,农民工的生活颠沛流离,生命如此渺小,命运如此不堪。

过去20多年的巨变,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许是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至少我们在享受全新生活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处“讨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产生活极不相称的服装和嗜好(包括老四样烟酒茶糖)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浪里看不出,但《三峡好人》为我们看了;分不清欢笑悲忧,《三峡好人》为我们努力呈现了;滔滔江水,浪花转瞬即逝,《三峡好人》为我们记录了。

影片留给我深深的思索:生活是什么?我们追寻的生活又是什么?也许当我们这样自问的时候,当我们为了生活而盲目奔波的时候,不防去看看在同一时空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关注别人生活方式的时候,也许我们能解释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峡好人观后感【篇12】

贾樟柯的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最朴素的表现,讲述着底层小人物的挣扎生活。

《三峡好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口买卖、山西黑煤矿、三峡拆迁、拆迁后的生存状态;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工伤的赔偿诉诸无门等,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平民的中国特色贫民文化。

影片描述了2006年三峡最后的拆迁工程,以及拆迁过程中奉节居民的生活状况。

记录这些拆迁工人,记录奉节居民的生活,讲故事。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在《三峡好人》中,贾导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韩三明,朴实的煤矿工人,从四川买了个媳妇幺妹,生下一个女儿后,却被公安机关解救,幺妹不甘心命运安排执意要走,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万块钱,被迫让妹妹去照顾船工全家,韩三明16年后本来是寻找女儿,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决定替他哥哥还钱赎回她。韩三明是个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而是因为家庭爱情的力量,让他勇敢地承担起繁重的任务,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照亮了整个世界。

沈红,一个普通的女**,与丈夫郭斌曾经恩爱有加,丈夫到外面闯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两载无音讯,忍受不住地她毅然远赴川渝,却得知他已事业有成却依附于一个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爱情已是花落去无可挽回,于是冷静的说出自己已有外遇想离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减少愧疚感。沈红将中国女人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也是个好人。

电影还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了“烟、酒、茶、糖”四个字。

烟雾代表着三峡农民工共享的奢侈品。三明给旅馆老板点支烟时,马大哥不喜欢。三明赶紧点着灯;

酒是三明从家乡带给麻老大的礼品,可麻老大却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现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马哥经常一起喝酒,小马哥也对三明表现出江湖豪气,要“罩着”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沈红的丈夫留给她的只有茶。她不知道她丈夫去了**。沈红只能独自品味悲欢离合;

糖是喜庆之物,是小马哥赴死前的祝福和愿望,韩三明和幺妹在一起时分享大白兔,感受着日后生活的甘甜。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尽管卑微,尽管渺小,正来自这些“沉默的三峡好人”。来自韩三明,来自沈红,来自拆迁工人,来自挖煤工人,来自现实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静默好人”。

相关推荐

  • 黑洞观后感系列十三篇 作为学生,每周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写作文了吧,通过写作文可以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一枝魔杖,它可以点石成金,现在不妨看一看优秀作文是怎么写的!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黑洞观后感系列十三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黑洞战争》读后感2000字!很久没读到这么燃的科普读物了。...
    2024-08-02 阅读全文
  • 三峡观后感必备13篇 观影现在已经成为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一种非常时尚的方式,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用文字记录下人生的激动人心的瞬间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观后感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认为“三峡观后感”这篇文章很有价值现向您推荐一下,此网址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
    2023-07-21 阅读全文
  • 源代码观后感系列十二篇 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坚持写作文可以培养文笔和丰富我们的情感,一篇好的作文只有通过刻苦练习才能写出来。我们怎么动笔去写一篇作文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源代码观后感系列十二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看电影《源代码》,我脑子里想到的是心理治疗,一方面是中了毒,...
    2023-09-25 阅读全文
  • 三峡教案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编辑用心挑选为您寻找一篇优秀的“三峡教案”文章,本文供您参考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2024-09-17 阅读全文
  • 1921电影观后感(系列十三篇) 作文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一直学习,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人的心灵,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我们写作文练得越多,自己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如何写作文才不会烦恼?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1921电影观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力量。影片全景...
    2024-08-22 阅读全文

作为学生,每周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写作文了吧,通过写作文可以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一枝魔杖,它可以点石成金,现在不妨看一看优秀作文是怎么写的!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黑洞观后感系列十三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黑洞战争》读后感2000字!很久没读到这么燃的科普读物了。...

2024-08-02 阅读全文

观影现在已经成为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一种非常时尚的方式,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用文字记录下人生的激动人心的瞬间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观后感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认为“三峡观后感”这篇文章很有价值现向您推荐一下,此网址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

2023-07-21 阅读全文

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坚持写作文可以培养文笔和丰富我们的情感,一篇好的作文只有通过刻苦练习才能写出来。我们怎么动笔去写一篇作文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源代码观后感系列十二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看电影《源代码》,我脑子里想到的是心理治疗,一方面是中了毒,...

2023-09-25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编辑用心挑选为您寻找一篇优秀的“三峡教案”文章,本文供您参考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2024-09-17 阅读全文

作文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一直学习,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人的心灵,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我们写作文练得越多,自己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如何写作文才不会烦恼?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1921电影观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力量。影片全景...

2024-08-2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