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地质学课件(经典3篇)

发布时间:2024-10-02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地质学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地质学课件(篇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地质学课件的构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构造地质学课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课件的内容、结构、设计、互动性等方面,以提供给学生全面、系统、科学的地质学知识。


构造地质学课件应该考虑到课件的内容。地质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构造地质学课件时,需要选取重点和难点知识,将其系统地呈现给学生,同时要考虑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详略得当。


构造地质学课件应该注重课件的结构。一个好的地质学课件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导入部分、知识点展开、例题讲解、练习题等内容。导入部分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地质学感到好奇和向往;知识点展开部分要逐步展开,有条理地呈现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题讲解部分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练习题部分则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件还应该注重课件的设计。课件的设计不仅包括内容的设计,还包括形式的设计。地质学课件应该注重图文结合,通过插图、动画、实例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地质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课件的设计还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色彩、字体和布局,使课件整体看起来美观、易读。


构造地质学课件还需要注重课件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指课件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增强地质学课件的互动性,可以设置知识点小测、讨论问题、实验环节等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地质学知识。


构造地质学课件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课件的内容、结构、设计、互动性等多个方面,以提供给学生全面、系统、科学的地质学知识。只有在细致入微地构造地质学课件的过程中,才能使课件更好地发挥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地质学课件(篇2)

地质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结构、历史及演化过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地质学就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构造及演化。构造地质学课件的制作与教学对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结构和地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构造地质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及内容安排,以期为地质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构造地质学课件制作的背景和目的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构造及演化过程。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辅助讲解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展示地球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制作一套质量高、内容丰富的构造地质学课件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二、构造地质学课件的内容设置


1. 地质学基础知识:介绍地球的起源、结构和演化过程,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的组成等。


2. 地质地貌特征:展示不同地质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如山脉、盆地、断裂带等。


3. 地质灾害与防治: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4. 地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探讨地球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开发利用方式,同时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5. 地质演化与地质事件:介绍地球历史上的重要地质事件,如燃烧的地球、超级火山喷发、冰川时代等。


三、构造地质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1. 数据收集:收集大量的地质学相关资料和图片,包括照片、图表、文字资料等。


2. 内容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3. 图文设计:选取合适的图片和表格进行设计排版,增加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4. 多媒体制作: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制作,添加动画、视频等元素,提高互动性。


5. 测试验证:制作完成后进行测试验证,确认内容准确、清晰,并对不理解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


四、构造地质学课件的教学应用


1. 网络教学:利用课件进行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地质学知识,实现弹性学习和远程教育。


2. 课堂教学:课件配合课堂讲解,将地质学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实地考察:结合课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质学知识,加深理解。


4. 互动教学:课件设计中加入互动环节,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五、结语


构造地质学课件的制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地质学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结构和演化过程,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希望通过课件制作和应用,能够为地质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更多地质学人才,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质学课件(篇3)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地质过程的科学,是理解地球历史和地球资源的重要学科。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揭示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力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构造地质学课件因此成为地质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构造地质学课件的内容涵盖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地质构造的分类、形成机制、演化规律等内容。课件会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如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目的等。然后,课件会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特征,如地球的层次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内容。课件还会讲解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造山运动、地貌演化等。


构造地质学课件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地质构造现象背后的规律。课件还会引入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质构造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件的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将地质构造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应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图表、动画、实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构造地质学课件的设计应该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既要传授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地质构造现象,为他们将来从事地质学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语文课课件(经典14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用教案课件可以保证重点内容不被漏掉,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精选文章讲述的是“语文课课件”,如果您需要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篇文章中一定有您需要的信息!

语文课课件 篇1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

⑴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

⑵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⑵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⑶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⑵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⑵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⑴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⑵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⑶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⑵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⑷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等。)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默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⑵生质疑问难,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⑶生讨论、合作解疑。

⑷朗读训练。

⑵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并配乐)。

⑶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

1、课件:出示生字“现”“轮”,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字的部件处理(伸展与互让)。

5、生练写;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语文课课件 篇2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16节,想一想: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6-16节,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点击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3、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一)   细读“雪地捕鸟”

①     相机点击“聪明能干”

②     你能读懂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捕鸟的过程说一说吗?(出示:“雪地捕鸟”图)

③     这么能干的闰土,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把他展示出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二)   细读“看瓜刺猹”

①     相机点击“机智勇敢”(出示“看瓜刺猹”图)

②     指导朗读:“啦啦”(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来)

“轻轻”(师引:月亮底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

③     对话朗读

师引: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还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闰土填表是机智勇敢啊!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读闰土的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注意“我“的语言要读得天真、好奇)

……

语文课课件 篇3

师:同学们,令天清晨老师特意在自家院子里摘了束月季,并把它带来了。喜欢吗

生:喜欢!(高声齐答)

师:好好欣赏一番。谁来描述一下

生: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真美,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呢!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总那么吸引人!有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这美丽的花儿!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花瓣飘香(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想像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谁来演一演许多学生兴致高涨,想一演为快。不急,要演好,得先把这段内容读好。请大家找找重点词语,好好体会小女孩的内心。学生圈画重点词语并自读自悟自演,都很投入。

指名一女生表演。且看以下镜头:

她蹑手蹑脚地来到花前,俯下身子,看看这朵,闻闻那朵,而后慢慢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花瓣,双于捧着,一溜烟地跑了。教室里顿时掌声四起。

表演者又折回来,欲将花瓣放回花朵中。师抚摸着她的头说:你让我们亲眼见到了那可爱的小女孩,这片花瓣送给你!掌声再次响起。鼓掌的还有不少听课教师。

接着,教师引导这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表演进行评价,揣摩小女孩很想摘花可又不敢摘的矛盾心理,而后进行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看着这束娇艳的月季,听着深情的诗朗诵,想像那可爱的小女孩的身影,再次品味这关于花瓣的感人故事。伴着优美的音乐,四位女同学深情吟诵诗歌《花瓣飘香》

师:如果小小花瓣能为我们寄托一份感情,或者实现一个愿望,那么,我想将这束花献给我们全班同学!想一想,你想将花瓣送给谁呢,师指名三位学生上台摘取花瓣并作交流。

生1:我想把这片小小的花瓣送给生病住院的外公,祝愿他早日康复!听大人说,外公的病可能很难治好了!说着黯然神伤,眼中还噙着泪珠。其余学生也为之难过起来。师:多么懂事的孝顺孩子!你外公会很欣慰的!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

师:同学们,下课后每人都来摘取一片花瓣,去表白一份感情,寄托一个心愿。然后把这过程写在日记中,让老师一起分享,好吗

[启示]

一、教学资源,如何看待

一提及教学资源,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多媒体课件。时下的公开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总以其美丽的身影频频亮相于课堂,于是,在教师们的潜意识中,多媒体课件之于课堂就如同味精之于菜肴--不用就不鲜。不用课件就意味着设备闲置,就意味着资源浪费,甚至还意味着理念的落后。尤其教学这样一篇情境性较强的课文,有几位教师敢于不用课件呢?

诚然,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精美课件,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课件与资源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资源有其更丰富更深广的内涵,课件在资源宝库中只占一席之地。

在本课教学中,这束鲜艳的,就是十分可贵的教学资源。

小小的一束月季,从创设情境到引导学生表情感、寄心愿,从作为道具到

当作奖品,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至。

可以这么说,在这堂课中,这束娇艳的月季所带来的功效毫不逊色于精制的多媒体课件。至少,那淡淡的清香,那摸上去如同绒布一般的感觉,是再好的媒体设备都无法传达的:那采摘花瓣,奖励花瓣,赠送花瓣是难以通过媒体手段来实现的,而这些恰恰是课堂的亮点。

二、课堂诗意,缘何而来

让我们回首这堂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其诗意何在,首先,在情境中。课堂,不再局限于现实的时间,现实的教室,它因一束鲜花点缀而在师生头脑中幻化为一种情境。(它所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红花绿叶清香。)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识那位心灵如花儿般美好的小姑娘,使情境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在学完全文后,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总结全文,使得课堂诗意四溢。其次,在手段中。以花瓣作奖品,这怎不是富有诗意的奖励手段呢,特别是用在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之时。以花瓣表情感,寄心愿,这较之以常见的练说练写,又何

尝不是一种诗意化的训练方式呢

追根究底,这充满诗意的一切,何来,一言以蔽之,来自于教师的情意、创意和诗意。

语文课课件 篇4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与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因此,本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就可以确定认字和练习朗读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儿童的一种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学习也就会收到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孩子对于猜谜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以猜谜导入新课:演示“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孩子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很快地说出谜底。随着谜底的揭晓演示“动画《雨》”,请学生说说你见过的雨是怎样的,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说出各种类型的雨:大雨、小雨、狂风暴雨、毛毛细雨……就这样,学生对雨形成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从中了解了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精神的一个重要指向,因此,我让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认读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小组讨论识字方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学习生字。演示如,采用比较法学习生字:闪―问。屏幕上先出现两个“门”,接着,同时飞出“人”和“口”。通过形象直观,孩子们就把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看了个一清二楚。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两个生字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漂-飘。再如,加减部件法:青──清。屏幕上也是先出两个“青”,接着,右边的“青”飞入了“氵”就变成了“清”。同样的,学生也能很快的识破“房”去掉“户”就成了“方”。于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识字方法,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也呈现了热烈活跃的景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学生自学了生字后,就可以进行读生字“开火车”演示,对所学生字的读音进行反馈。如果孩子们能很顺畅地读出生字,那么拼音就免于出现了;如果个别孩子感觉有困难,则出示拼音。接着,通过游戏“找朋友”演示,进行巩固,也就是把隐藏在雨点中的生字读出来并组词,如:落(飘落)等。

以上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多向交流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

在学文中,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本节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第一自然段,因此,首先出示朗读第一自然段演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然后,创设情景演示对学生发问:你看见了什么?看到雨点儿怎么样?通过引导观看多媒体,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数不清”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数不清,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星星、沙、头发”等。同样“飘落”这个词也借助于演示“雪花飘落”让学生一目了然。紧接着,在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数不清”或“飘落”)练习说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后指导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进行朗读,师生给予肯定的评价(读得不好的也应给予鼓励)。于是,学生的听、说、读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汉字的书写是一年级的学习重点之一,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后也应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写写字。本节课应掌握“方”、“半”两个独体字的笔顺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演示,首先电脑演示字的笔顺结构,接着让学生分析各笔顺所在的位置,然后进行书写练习,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练习。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的书写不断得以规范,久而久之,学生必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预习:了解这棵柳树的生长环境、样子、成长历程。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想象的这棵柳树的成长历程,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享预习收获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你们预习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2、各组汇报交流

(1)第一组介绍青海高原的地理环境及气候

(2)第二组介绍柳树的生长环境

(3)第三组汇报从文中找出的好词

(4)第四组读出让人感动的句子

(5)第五组背诵收集的边塞诗

(6)第六组背诵收集的咏柳的诗

(7)第七、第八组针对预习提出问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每个小组在自学后都有不同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近这株柳树,看看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2、师: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3、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昨天老师已让学生回家思考)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交流个问题。

三、自主研读,交流共享。

自主阅读

1、在上节课的预习中,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你画出来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的看法。

2、师巡视了解学情。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归纳:生长环境的神奇;样子的神奇;成长历程的神奇。)

交流共享

(一)生长环境恶劣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

2、让学生自由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与苍凉。

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4、指导学生读这几个词。

5、引导学生背古诗(听同学们读这些词语,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悲壮与苍凉让人心头一震啊! )

6、你呢?(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

7、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

8、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 哦了一声)

9、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

过渡:哦!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读第5自然段描写柳树的词句)

(二)样子壮观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指名读并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 感知柳树的粗壮。

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

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赞美、赞叹)

4、指名读哦

5、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

6、师:范读

7、生:跟读

8、怀着这种情绪读一读这株柳(齐读)

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

(三)成长历程艰辛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1、学生自由说(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棵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3、生齐读此句。

4、是啊,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奇迹,又有谁知道这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难呢?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指名读

2、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说自己的理由)

3、请大家都来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1)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

(2)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3)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4)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有一次吗?(不)

(5)面对一场场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

(6)历经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精神!

(7)经受一次又一次摧毁,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精神!

(8)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

生:齐读

5、比较感悟

(1)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

(2)生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

(3)请咏柳小组背诵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贺知章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王维

两搓金缕细,烟裹翠丝柔。 _____戴叔伦

6、瞧,这些平原的柳不仅生活环境优越,还被诸多诗家词人冠以殊荣,使它们光芒四射.而同是柳树的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呢?况且还要忍受长年累月的孤独与寂寞,长久以来,没有任何一株柳与它为伴,面对命运如此不公的待遇,它是怎样做的?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四、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1、归纳托物抒情的写作特点。

2、说话训练。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

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 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

3、填空练习

(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 恶劣

神奇: 样子 壮观 令我望而生畏 顽强精神

成长历程 艰辛

语文课课件 篇6

1、《自然之道》 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4、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5、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6、《黄河石怎样变化的》课文通过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由好变坏得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可是一查黄河最近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表现“这里含有贬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拟人

9、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二、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0、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11、《蝙蝠和雷达》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设问句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1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14、《大自然的启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人类的“老师”》人类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语文课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空间和时间交叉的顺序。

3、教学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道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通过关键词语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有人说,乡下人家是一首歌,一首质朴的歌;乡下人家是一幅画,一幅活泼清新的画;乡下人家是一首诗,一首宁静幽远的诗。今天,老师和你们继续走进乡下人家。

二、教学过程:

1、你对乡下人家有怎样的印象?

2、大家的印象都不一样,但是心却和作者是相同的,那就是:出示句子: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感兴趣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B、赏析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明确:瓜藤的别有风趣对比城市的石狮子或者旗杆的威严冷漠。体会出乡下人家的富有生机,热爱生活。

C、指名读。男女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男生读。

D、师提示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多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事物的特点。

(1)你有欣赏的句子么,你来读。2-3位同学读。

(2)四季都没有空掉的一天,多美啊,全班齐读。

(4)这雨后的春笋长在哪——屋后,刚才哪,门前有——鲜花绽放。门前到屋后的顺序就叫做——空间顺序。写作文时,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写游记,都可以用上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这可以让你的文章井然有序。当然,这也让你的老师眼前一亮。

(5)齐读春笋图的句子。老师也想读。

老师读成: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长出来。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冒出来。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6)做“探”的动作,探出头来想做什么。

(7)指名读。

(8)齐读。

6、自由选择图,交流感受。

来,深吸一口气,我们继续乡间之旅,乡下的美景还多着呢。这样吧,我们自由地四处走走,看看,请你们继续朗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这是老师给大家的阅读建议。(出示课件)

(2)对比句子: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2)身边的好朋友: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天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还有什么好朋友呀。

(3)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2)师生配合读。

10、拓展训练。

(1)乡下人家的_____________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乡下人家的______________,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乡下人家的______________,还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1、(1)总结全文:出示句子:“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

(2)强调时候,强调季节,强调空间顺序,感慨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与迷人。

语文课课件 篇8

各位老师:

我要说的是义教六年制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陔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

这一课生字共3个,还有1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的义。再通过默读课文,安排练习,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高效。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后面三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扶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之后小结学法,授之以渔,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努力达到叶老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运用挂图进行训练,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形象,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创设情境,齐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总之,第一段的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思想,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读的训练,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自然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步,略学第三段,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这是一份十分难得的说课稿,短小精悍,在规定的6分钟说课时间里,基本上把该说的内容全都说了,而且说得清楚、明白,确是说课稿中的上乘之作,突出的优点是:

一、全文不是像一般的说课稿那样,将“说教材”、“说教法”……之类硬梆梆地拎出来作为文章起承转合的轴承,而是不落俗套地将此隐含在全文的叙述过程当中,而且做到了起承转合的自然、流畅,既环环紧扣,又丝毫不露斧凿的痕迹。不仅文章的结构是这样,而且文字也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简洁、朴实,没有套话、废话,显示了说课者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平实、清新的文风。

二、说课中的教材分析,一般都只局限于分析整篇课文,但赵老师在说课时,阐述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特点及其在全册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以后,还几乎用同样的篇幅,对本课时的教材内容作了剖析,这是十分难得也是很有意义的。说难得,是因为一般都不这么做,而他做了,而且是在说课时间只有6分钟的情况下。它的意义则不仅在于对这堂课很重要,而且在于它引起了我们对说课中这个薄弱环节的注意和重视。对有关教材作整体分析固然重要,但从某个角度说,剖析本课时所涉及的的教材可能更重要。因为这个课时的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这部分的教材为凭借展开的。所以,赵老师这里既分析整篇课文,又分析本课时教材的做法,给了人们有益的启迪。

三、说理很有特色。一是采用随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的教学行为分散、渗透性的说理,说清楚采取每一个教学行为的目的,怎样处理、处理方法和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大致说完以后,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特色作一个较全面的阐述;增强了说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说理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有些虽是寥寥数字,如“课伊始趣已生”“课已结趣犹存”等,可谓点睛之笔,力透纸背;三是“说理与教学实践联系十分密切”,不是像有些说课稿那样,为说理而说理。而是根据教学实践说理,说理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学实践又从教学理论中找到存在的依据,两者的关系可以说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如赵老师在说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教学的时候所引用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这两句叶圣陶的话,就用得非常贴切。从表面看,这如像是信手拈来,其实却反映了赵老师对自己所采取的教学行为的深切理解和对教学理论的谙熟。

当然,这份说课稿也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是:

一、课堂教学部分,不是直接用课堂教学语言,而是也采用第三者客现介绍的形式,虽然有些环节如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也交代了若干具体做法,但多数教学环节的陈述方式都是概括介绍性的,这就使听者少了一分亲临课堂教学其境的感觉。如果后来听者不亲自参加听课,恐怕还是不太容易弄清课堂上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教学的。

二、大概也是囿于说课规定的时间偏短,有些说课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比如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提到“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除了教材特点说课中已作了介绍以外,“大纲要求”到底是怎么一个要求,“学生实际”又是怎样一个实际则没有任何具体内容。还有教学理论,可能还缺少一些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中是可以的,但学法指导,严格地说还应包括学情分析,这些在说课中也宜有所体现。

三、也有若干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与实际教案不相统一的情况,个别词句也还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如“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粗浅理解”,这一对整个说课内容的概括似乎就久妥当,因为按赵老师前面说的也就已经包括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个部分。此外,有些说课应说的内容,如板书也没有说(教案中原有板书,但此次未予附上),但尽管如此,就其整体而言,本份说课稿,还仍不失为说课稿中的精品之作

语文课课件 篇9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诗的后两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出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词意 江南的风景很好,我对江南的美丽景色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怎能不让人回忆呢?

忆江南是词牌名,作者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了三首回忆杭州的词,这是第一首,另外两首如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雪峰比作白缎子,把云彩的影子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语文课课件 篇10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大家看,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本单元的导读提示。“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独特吸引人的美)

二、讲读:

1、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你默读课文看一看(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1)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想象一下什么样? (生想象)会给人什么感觉?(威严,冷漠)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2)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体会“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句。

①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都高兴呀,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怎么读?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春天的乡下生机勃勃)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什么?

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快点钻出来吧!(齐读)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谁描写鸭戏水的一段。听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3)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妈妈带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⑸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 “……,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一句

那老师想让大家画画这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板书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6)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

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指名6人。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最后一段齐读。

五、作业:

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3、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语文课课件 篇11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文章以空行空开,自成三个部分。课文开头写了作者幼时与北大之间的哪些事情?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与北大“尘缘”的“奇妙”?

2、在4~5小节中,作者回顾了自己进入北大三年间的感受,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

3、进入北大学习后,北大的哪些东西对作者产生了影响?

4、初见北大的图书馆,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插叙那位小姑娘抽泣有什么作用?

5、“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又从北大的人中读到了些什么?

6、朗读最后一部分。作者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北大的什么感情?

才进校门,高年级的同学就带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前后的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一句后面的冒号的作用是什么?“近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原文说明“我”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0万册图书!”中,感叹号改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从记叙顺序上来说采用的是什么顺序?作者写这件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中的“最小”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说“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不读下文,你能通过这一段的叙述推想出作者接下来会怎么样做吗?请试着说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课课件 篇12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动中有静,既写眼前景,又抒发作者孤独之情。

2)、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洞庭山水和谐之美。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日东升,阳光灿烂,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写出了江南色彩明丽的风光。

4)、能不忆江南?【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f)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排比、比喻】写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6)、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拟人】作者巧妙的运用宽-窄、缓-急这两对反义词再现溪流的形和声,烘托作者游兴正浓。

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排比,比喻】描绘野花的艳和多的特点。

8)、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比喻】把雪峰比喻成白缎,把云影比喻成银灰色的花。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纯洁、静美。

9)、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又与首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

15)、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你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语文课课件 篇13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

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桦树、水杉、金桂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有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和它的读音有关系。

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的读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

(“同—桐,风—枫”)“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基本字和汉字的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大家需要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基本字的不同。

“杉、桂”这两个字的右半边也是一个表示读音的汉字,“杉”的右边是“彡”读音shān,“桂”的右边是“圭”读音g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四、了解树木特点,给树木贴

1.给树木贴。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这两句,标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

2.全班汇报,解读儿歌。

预设:这棵树是杨树,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预设:右边的是榕树,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田间、路旁大小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场所。

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预设: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杨树叶、银杏叶、梧桐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比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人们历来把梧桐树看作吉祥的象征,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以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预设:我找到了枫树,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预设:这是松树,那是柏树,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所以儿歌中说“松柏四季披绿装”。松树种类很多,你瞧,这是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姿态各异。还有,松树的果实松子非常好吃。

再看柏树,这些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在很多皇家园林,古寺名刹等地方都很常见。这是天坛公园里的莲花柏、螺旋柏、九龙柏,它们和长城、故宫一样,也是十分珍贵的“国宝”。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

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同学们把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4.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试着背一背。

五、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2.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六、拓展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树,连一连。(课件出示词语及图片)

Nán xiàng huái shì yòu

橡 楠 柿 柚 槐

语文课课件 篇14

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丑小鸭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丑小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文章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写得十分感人。对于现今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白天鹅的成长历程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启迪和帮助,让他们学会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放弃。本文不宜多讲,要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想象,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不同的人对本文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这不妨害本文的主题之美,我们要鼓励多元感悟。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认14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好词佳句。

3、通过丑小鸭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的人生真谛。

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丑小鸭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体会他乐观的态度,教育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会遇到困难之后勇于面对。

教学过程:

1、引导学习描写丑小鸭“丑”的部分,积累词语,读中体会。

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读出“丑”的味道来。以及在最后一部分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美”的词句,并读出“美”的形象来。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激发研读文本的兴趣。也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佳句和适宜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读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经过自主感悟才发现的。从中让学生积累“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漂亮的身影、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等好词,同时在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丑小鸭历经苦难的部分,自主研读,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要十分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在学习这部分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要求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这是一只()的丑小鸭”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课文中,他们会从中感受到丑小鸭的孤单、伤心、可怜以及对美好的向往。这时采用引导学生想象和表演等方法,使他们加深感受。比如提问:“如果你是丑小鸭,心情会怎样?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面对昏倒在冰面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它怎么说,怎么做?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去想象当时的情境,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去感悟丑小鸭当时那种可怜的境遇。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释,可采用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的方法教学。在理解重点句子“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时,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指导理解“惊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美丽的天鹅画面。这时学生们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呆呆地望着。我适时指导:“丑小鸭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就是“惊奇”。接着又问: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就是‘羡慕’。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这样学生不仅对惊奇和羡慕有了正确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丑小鸭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配乐朗读全文。

在学生经历了语言的感悟,而情感最需要抒发的时候,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使他们进一步体验文章的情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积累规范优美的语言,增强阅读能力。

4、整体感知,情感升华。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学生对本课有了一定的理解、一定的看法之后,再提出问题:

“在恶劣的环境中,再苦再累,丑小鸭还是艰难地活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许多话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这一开放性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5、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表演。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就根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简单概括成四个字“丑――苦――盼――美”,下面用八个字标示出本文的主题“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丑小鸭

丑——苦——盼——美

白天鹅

(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梁祝课件(经典六篇)


这篇“梁祝课件”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的杰作期待您的认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产物。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灵感!

梁祝课件(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梁祝》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二)教学内容

1、运用我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本节音乐学习的兴趣。

1

2、两个名词解释:⑴协奏曲⑵奏鸣曲式;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有关必要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三)、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种艺术技巧,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该曲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该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等,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学会唱音乐主题。

难点: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

二、说大纲

本节课符合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2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协奏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二)能力目标

1、欣赏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2、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设想: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3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二)教法设想:

运用多媒体,视听与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学----传授新课----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观看《梁祝》演出剧照,让学生回忆并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小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曲式特点

2、完整欣赏音乐,结合多媒体出示“曲式结构”示意图。

3、了解《梁祝》的曲式结构。对小提琴和大提琴象征性有鲜明的印象。

4、出示“引子”的多媒体,带着问题欣赏“引子”用什么乐器演奏?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描绘什么样的场景?(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5、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呈示部”,能感觉到音乐里的故事。并能从节奏、速度、旋律线等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 第一主题(爱情主题):优美抒情。 第二主题(副部主题):轻快活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4

6、倾听展开部音乐,把音乐分成三个片断,让学生边听边举手示意乐段的分割点。讲讲自己脑子里的画面。并能独立的完成音乐要素的分析:抗婚 :音乐低沉阴暗,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音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哭灵投坟:变化运用了戏曲音乐中的“倒板”和“紧拉慢唱”等手法,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

7、欣赏“再现部”。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完成老师的问题。音乐再次出现安祥、宁静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8、讲出音乐讲述的故事情节。

9、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和鞭答,反映人民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板书

11、课堂作业

(1)视唱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化蝶”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给同学们朗读一段的歌词。

5

梁祝课件(篇2)


一、背景介绍


《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剧目,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传说源于汉末的梁山泊,讲述了梁山众好汉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这个传说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也被改编成了许多版本的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梁祝》的故事内容,熟悉传说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2. 能力目标:欣赏和评价优秀的文艺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梁祝》的故事,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讲解和阅读,使学生了解《梁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 教学过程


(1)导入:向学生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与讨论:分段阅读《梁祝》,逐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3)文艺欣赏:播放《梁祝》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扮演梁山伯、祝英台和其他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5)作品赏析:选取《梁祝》中的经典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进行讨论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2)阅读法:通过分段阅读,带领学生逐步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讨论和表演,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表达《梁祝》的故事内容和情感。


2. 互评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表演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方法,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梁祝》这个优秀的爱情传说。同时,通过讲解和讨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梁祝课件(篇3)

《梁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中国故事《梁祝》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理解并分析《梁祝》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梁祝》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梁祝》中的情节发展。


3.学会欣赏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并分析《梁祝》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梁祝》故事的感悟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介绍《梁祝》的相关背景,如故事的起源、作者等。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国古代故事的了解和感受。


2.了解故事情节(15分钟)


教师讲述《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并找出故事中他们的特点和行动。然后,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分析结果。


4.理解主题和象征意义(1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梁祝》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学生可以从爱情、忠诚、命运等方面来思考。


5.欣赏古典音乐(15分钟)


教师播放《梁祝》主题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


6.个人发言和小结(15分钟)


学生个人发言,表达对《梁祝》故事的感悟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对《梁祝》故事的分析和讨论,展示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生个人发言和评价,表达对《梁祝》故事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教案、PPT、音乐播放设备、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七、延伸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通过演绎故事情节来加深对《梁祝》的理解和体验。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故事《梁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发言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梁祝课件(篇4)

《梁祝》教案

《梁祝》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它以浪漫唯美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通过学习《梁祝》,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教授《梁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掌握《梁祝》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梁祝》的理解和审美感受。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教授《梁祝》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导入

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浪漫唯美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启发思考:“你们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想起什么故事?”

第二步:讲解《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1.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梁祝》的故事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相知、相爱的经过,以及他们之间的困难和悲剧结局。

第三步:课文阅读

1.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梁祝》,并提取关键词和句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关键词和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课后找出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展示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剧本朗读

1. 将《梁祝》改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故事情节。

2.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剧情发展。

第五步:情感教育意识培养

1.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情感变化。

2.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爱情和现实。

第六步:写作指导

1. 分析《梁祝》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提供范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和技巧,为自己的作文提供指导。

第七步:作品展示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进一步努力。

四、教学延伸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仿表演,展示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梁祝》的相关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

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剧本朗读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梁祝》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对《梁祝》故事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与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梁祝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

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

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

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

教会学生以下学法:

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不同节奏速度变化中,培养学生对不同主题能正确区分判断。

4、创设实践,发挥学生想象与思维能力,让学生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小提琴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学----传授新课----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用小提琴演奏《梁祝》爱情主题曲。让学生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学生兴趣进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

2、用录音机播放磁带,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结合多媒体出示板书。

3、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答,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板书

4、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5、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六、评价分析

1、主体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采用启发方法,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2、全体性

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在听赏中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同欣赏氛围。

3、创新性

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

4、高效性

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收获,成功的体验了音乐作品;同时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播放,达到视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极浓兴趣。

梁祝课件(篇6)



《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本教案旨在为中学生提供一堂关于《梁祝》的生动故事讲解课,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一、背景介绍:


《梁祝》是中国古代一部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源于中国南方的湖北、湖南地区。故事中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悲剧。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经典之一。


二、故事讲述:


故事发生在唐朝末年。祝英台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女子,梁山伯是一个聪明、善良的男子。他们小时候因为一次误会而成为好朋友,并发誓永远不离不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情逐渐转变成了爱情。


两人的家庭并不富裕,且祝英台是一个女子,按照当时的习俗,女子应该早婚。梁山伯决定上京考取功名,为自己和祝英台创造更好的未来。在离别之前,他们约定在桃花坞相见。


梁山伯奋发努力,通过了举人考试,而祝英台家红旗不倒,八旗不败,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才女。他们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梁山伯在他应邀前往祝府祝贺祝英台的及第之夜,在半路上遭遇一场意外,不幸身亡。


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的死讯后,心痛欲绝,拒绝吃喝,在草棚前痛哭不止。当她坚持要去许愿的地方时,她的灵魂来到了梁山伯的坟前。她开始许愿,希望成为梁山伯的履带,永远与他在一起。她的心愿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她成为一对红丝线,与梁山伯的墓碑上的丝帛相连。


三、古代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解读:


《梁祝》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代表之一。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家族观念的重要性。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在小时候成为好朋友的,他们的感情源于彼此的真诚和互相帮助。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按照当时的社会规定,女子应该早婚,尤其是出身于贫苦家庭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忠诚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民,强调了忠诚、诚信和爱情的重要性。


四、创造力培养活动: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创作演讲等活动。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就《梁祝》中的某个情节展开讨论,分析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并从中提取出故事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将这个情节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并展示给其他同学。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梁祝》故事的演讲稿,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讲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堂关于《梁祝》的教案,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了解。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爱情、忠诚和社会准则的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化石课件(经典五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石课件(经典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石课件【篇1】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歌曲《木鱼石的传说》。

2、网上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

导入: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请欣赏小话剧《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投影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学生甲:大家好,我是无颌鱼类化石。我主要沉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岩石里,距今已有大约五亿年的历史了。那时我生活在咸水环境里,由于我没有颌,科学家称我为无颌类。我的身体外面披有铠甲一样坚硬的外骨骼,所以我不能游泳,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积物中。应该说,我是一不会游泳的鱼类,我是最古老的鱼类化石了。

2、学生乙:大家好,我是“始祖鸟”化石。我残留有翅膀,嘴里有牙齿,翅膀前端有爪,并有着像蜥蜴一样的由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我的出土使许多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振奋不已。不少人坚持的“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的观点,就在我身上找到了依据。

3、学生丙:大家好,我是总鳍鱼化石。我原是两栖类的祖先。话说1938年12月的一天,印度洋里有条渔船,在靠近非洲东海岸的较深的海里,捕到一条奇怪的鱼。渔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鱼,它大约1.5米长,长得倒不难看,全身钢青色,眼睛深蓝色,最特别的是它身子下面的鳍很大,有点像腿,这条新奇的鱼,实际上是一种很古老的鱼,人们叫它矛尾鱼,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几乎和3亿年以前生活的我一模一样,也长着独特的胸鳍和腹鳍,这些鳍的内部骨骼,跟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四肢骨骼很相似。此外,还有能呼吸的鳔。其实,我的家族在发展中分为两支:一支登陆生活,演变成两栖类,例如青蛙;一支留在海洋,也逐渐演变,大部分种类绝灭了,矛尾鱼就是这一支的一个代表。

4、学生丁:大家好,我是大象的祖先猛犸化石,我原是大象的祖先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作为大象的祖先,我的体形比象要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当代的象牙要长得多。因而,从外形上看,我的确给人一种青面獠牙的凶猛感觉,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样温驯谦和。我的尸骨残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19,一位猎鹿人发现了我的完整尸体,在发掘现场,人们发现我是保持一种“坐姿”死在一个坚硬的大土块上,头骨有损伤,肌肉中有明显的充血现象,胃中尚有没消化的食物──树枝和青草,甚至嘴里还有一束没来得及咽下去的青草。那么我是怎么死的呢?那是在远古时代的某一秋日,我漫步在别廖佐夫卡河的河岸边,不时用长鼻子将青草和树枝卷进嘴里,突然,河岸边的土层因河水的长期浸润,承受不了我这庞然大物的体重而发生坍塌,我束手无策地陷了下去,当我奋力挣扎总算支撑着站立起来的时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坚硬的岩块砸在我的背上,我就这样遭遇了灭顶之灾,陷入深渊中最终是窒息身亡而变成化石的。

导入:有一首抒情诗,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这些会讲话的奇异化石,这就是张锋写的《化石吟》,下面我们分组美读这首诗,请同学们合作交流设计最佳美读方案。请各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前朗读诗歌,其他小组同学注意领会并给予点评,多提优点给予鼓励。

导入:《化石吟》既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以下问题:(屏幕显示问题)

1、诗文题中“吟”含有什么意味?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本是古曲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

3、诗歌结构有何特点?哪两节结构相近?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共7节,可分3层。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最后一节回应1、2节结构相近,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4、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好在使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

导入: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诗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说包括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们通过时光机器,分成几个探险小组,漫游到了那个世界,你看到的应该会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看哪一组想象合理,奇异,描绘的优美动人。

总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的世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

这是一首科学诗。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写出了作者非常的热爱化石。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风采。诗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

题目中的吟是赞颂的意思。

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反问句组成的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向,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十分机智地再用一设问拟人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一个““请”字,,极富人情味,使诗歌情趣盎然。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指点迷津。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是化石,“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诗人以一“啊”字领起,用第二人称亲昵地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由于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精美而灵动。“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诗眼,诗人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诗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后,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二节,巧妙作答,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结尾句”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不只是对第二节诗诗意的重申与反复,而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总结全诗,有力收束.读罢上文,化石讲述的故事难道不”令人神往,惊讶“ 诗人在这样的抒情议论中收束全诗,不但独具匠心,而且强化了主旨.

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学知识,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真是难能可贵啊!

化石课件【篇2】

人教版《化石吟》教案

教材简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目标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二、明确目标1、对课文的生字质疑,掌握课文生字的音形义。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情感。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求知欲。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三、质疑字词预习文章的过程中,留意你不会写的字词,把你认为难认,难解,难辨的生字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四、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化石的珍惜,热爱和研究;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诗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明确: 用连续不断的问句开头,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2、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明确:前后照应,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和肯定。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起什么作用?明确:引出下文,又表现作者的思路4、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明确: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么理解的?明确: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是比喻,说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档案。同学们齐读3-6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问题: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六、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下1、自由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想象中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七、放飞想象,拓展知识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也向我们展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作为今天的我们,能否大胆地放飞想象,想象生物进化之前的模样。八、作业布置课外寻找资料,介绍一种恐龙或某种古生物。体例可写成:种属、外形(附案)习性说明、灭亡原因。

化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反映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

1、感受该诗的音乐美以及学会从多角度品析诗歌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反映的科学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照应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相信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节,你们都到哪里去玩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让其它的同学感受下你的快乐呢?(让三位同学来说)看来,这几天大家确实过得很开心,老师此刻也被你们的快乐所感染。有没有同学去深圳呢?据老师所知,国庆期间,一批国家级恐龙化石首次走出博物馆,在深圳的华发北、华侨城铜锣湾广场亮相,重现“侏罗纪公园”里的场景,市民可以免费观看。有没有同学去看呢?(有的话,就让学生说一说)虽然许多同学错过了这次展览,但也用不着惋惜,因为老师今天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化石吟》。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学好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化石和生物进化的知识。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作者是张锋。

二、解题:《化石吟》及听录音朗读。

1、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尸体、甲壳)、遗物(如唾液、粪便)或遗迹(活动留下的痕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2、吟:“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让学生背诵)还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背诵)谁能说说这两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啊?(提问学生)

教师归纳:《暮江吟》主要是赞颂了夕阳西下傍晚时分江面的美景,《游子吟》则抒发了对无私母爱的赞美。所以“吟”是吟咏的意思,以“吟”为体式的诗歌一般是含有赞颂、赞美的感情。我们通过对题目的解析可以了解到《化石吟》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把作者饱含赞美的感情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录音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诗的美。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注意在听的过程中认真体会这首诗歌的感情色彩,并同时思考一下这首诗到底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检查预习,理清重难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an( ) guǒ( )藏

cōng long( )zhuo yue( )

骸( )骨 潜( )行

躯壳( ) 档( )案

猛犸( ) 悄( )然

(2)在下列横线填上此诗中的修饰词语。

_____________的神话 _____________的真理 _____________的骸骨

_____________的密码 _____________的魔法师 _____________的雕刻家

明确:(1)幻 裹 葱茏 卓越 hai qian ke dang mǎ

(2)奇幻 平凡 冰冷 珍贵 高明 卓越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葱笼:(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四、通过朗读,梳理文章结构。

刚才,我们通过做这两个练习把这篇诗歌的重点难点字词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自己再好好巩固一下。接下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下这首诗歌,注意把作者饱含赞美的感情读出来。同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全诗一共有多少小节?可以划为几部分?

2、 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2节)通过提出问句,引发我们的想象

第二部分:(3~6节)具体写出想象的内容。

第三部分:(7节)回应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大致梳理了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字词以及结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吟”这种诗歌体式主要是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回去请同学们好好复习今天学过的内容,同时思考课后练习的一二题。

六、板书:

一(1~2)通过提出问句,引发我们的想象

二(3~6)具体写出想象的内容。

三(7)回应第一部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排比句的特点,了解诗歌所反映的科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化石吟》这篇文章,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谁能够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提问学生)没错,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化石吟》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课文,再次感受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之情。

二、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排比句式的特点,了解诗歌所反映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几次的朗读,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把握住诗歌的充满赞美的感情基调。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说到《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就是以诗歌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在此之前,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化石吟》的诗歌特点,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科学知识贯穿于这首诗歌中以及怎样在其中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1、 请一二组的同学朗读一下第一部分,其它同学思考这一部分的诗歌有什么显著的特点,等下我们请同学们来谈谈。

问:这一部分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大家有没有发现?(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

明确: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小节是以四个问句开头的,这有什么好处呢?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一位天真可爱的孩子对化石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很急切的想知道这一切的答案。连续使用四个问句,又是一种怎样的修辞手法呢?对,没错,是排比。用排比句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气势,使好奇的语气更强烈。老师举一个例子,同学们仔细听好,比较一下哪个句子的语气更强烈一点。“妈妈,快来啊!”“妈妈、妈妈、妈妈,快来啊!”很显然是第二个句子的语气更强烈,它连续使用了三个“妈妈”。所以第一小节也是这样连续使用了四个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们。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下这种写法,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好的,全班同学来朗读一下这一小节,注意读出好奇的语气。

2、大家读得非常的好,能够把这种好奇的语气读出来,好的,我们紧接下来看看这一部分的第二小节。(教师读第二小节)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小节继承上面第一小节继续发问,引发联想,接连用了两个问句。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问句跟第一节的四个问句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小节四个问句写的是个别事物,具体写了四种古生物,依次是无颌鱼类(颌: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被子植物。而第二部分的两个问句主要写的是一般的事物,即以上生物的化石。(个别——一般)“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化石能否说话呢?我们的诗人紧接着对此作出了怎样的回答呢?全班同学读一下下面的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前面句子的巧妙回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不是说“化石”能说话吗?因为它能“说话”,所以才有对那亿万年前世界的情形的描述,因此,这个句子在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啊?(学生回答)没错,承上启下的作用。

3、我们接下来继续学习诗歌的第二部分,请三、四、五组的同学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边思考看看沉睡万年的石头究竟向我们说了什么?(提示:各小节主要的内容)

明确:

①第3节: 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学

eg: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4节: 裹藏生命信息

eg: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将其外形复原。

③第5节: 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eg: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标本,反映了鸟类的进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前往采撷标本,由此可见,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我们展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④第6节: 雕刻家、魔法师

eg: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龙的灭绝→气候、彗星撞地球

三、板书:

二(3~6)具体内容

3 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学

4 裹藏生命信息

5 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6 雕刻家、魔法师

四、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一部分,同时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1从修辞、词语、感情等方面入手品析诗歌

明确:

(1)从修辞方面:

比喻:“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把生命信息比喻成“密码”形象生动)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把化石比作人脸的皱纹)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拟人: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化石,显得自然亲切

(2) 从词语方面:

“冰冷”既符合化石的真实状态,又能表现真理的冷静。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写出了生命的“不息地”进发的特点。

(3)从感情方面,把握两个感叹句: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五 、 把握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品析诗歌,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如果大家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坚持多运用,老师相信大家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好的,现在请第六七组的同学读一下最后一节,同时思考这一小节和第一部分构成了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最后一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

六、了解有关恐龙、猛犸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约20分钟)

关于《化石吟》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到这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这一句诗句引发你作何感想,现在我们请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就你们组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讲讲有关恐龙和猛犸的情况。记住哦,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

相关资料:

1、恐龙

恐龙是指古代爬行动物中的两大类,一类叫蜥龙类,另一类叫鸟龙类。“恐龙”一词的原来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初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个体都比较巨大,看上去有点“恐怖”。其实,现在知道,恐龙有大有小,大的体长数十米,小的体长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陆地上或沼泽附近。

两亿多年前,恐龙——这一奇特的生命曾经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们生存了上亿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称霸一时,足迹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间全部消亡,只留下无数令人伤感的化石和供人们猜测探索的谜团。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许多有特色的事情,人们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寻、去思索,其中如最为凶猛的巨龙,身形秀丽、行动敏捷的食肉恐龙美颌龙,脖子最长的马门溪龙,是现今大象体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龙震龙,奔跑速度较快的似鸡龙,聪明的伤齿龙,以及愚笨的剑龙和食量最大的腕龙等。

恐龙家族之最:

最聪明的恐龙有:伤齿龙 美颌龙 空尾龙

跑得最快的恐龙有:鸸鹋龙 似鸡龙 棱齿龙

体重最重的恐龙有:震龙 腕龙 虚幻龙

脖子最长的恐龙有:马门溪龙 长颈巨龙 梁龙

最凶猛的恐龙有:巨龙 霸王龙 跃龙

食量最大的恐龙有:腕龙 虚幻龙 达玛拉龙

尾巴最为强劲的恐龙有:甲龙 蜀龙 梁龙

吼声最大的恐龙有:拟栉龙 巨龙 美颌龙

2、猛犸

猛犸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久远的冰河时代。猛犸(又被称为古象)作为大象的祖先,它们的体形比象要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当代的象牙要长得多。因而,从外形上看,猛犸给人一种青面獠牙的凶猛感觉,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样温驯谦和。

猛犸的尸骨残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猛犸的身世来历在当时就众说纷纭。但依考古发现可以推断的是当时西伯利亚的猛犸数量十分可观。

七、总结

同学们,这三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化石吟》,了解到“吟”这种诗歌体式主要是抒发赞美、赞叹之情,学会了从诗歌的节奏、韵律来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化石是人类很好的老师,是一部极妙的教科书,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进化史和地球变迁史。所以,我们不仅要尊重、珍惜化石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同样尊重、珍惜我们人类创造的人文遗产,比如:敦煌莫高窟。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大家!

化石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维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培养同学阅读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设计理念:

紧扣教学目标,尊重小朋友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的语文水平,通过“读通、读顺、读好、读懂”的过程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既品悟了语言文字,提炼了相关信息,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语言。

教学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所以我们说它是国宝。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像这样的古生物,我们称它为活化石。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考虑: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同时,画出读不懂的词语。

教师巡视,看看同学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看看哪些同学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予以褒扬。

2、指名同学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协助同学纠正生字的读音,理解一些词语(这个环节要完成重点生字词的教学)。

3、交流课文讲了几种活化石呢?(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同学回答时,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三、熟渎课文,探究语言文字。

师:我们已经知道活化石可以协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有关的信息呢?

1、要求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读书考虑,对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交流:此环节须达到以下目标:

A对相关语段正确、流利地朗读。

B能通过语言文字提炼信息:

银杏树——古生物、珍贵、生长慢(这里要同学理解公孙数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观察图片)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C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同学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1珍贵2稀有3维护4缺乏)

同学依次可能出现的语言为:

1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2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3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维护它们!

4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维护它们!假如缺乏维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这里教师可以随机拓展有关恐龙灭绝的文字。)

此环节意在让小朋友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同学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维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D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同学阅读教师事先搜集好的有关古生物的资料,然后用自身的语言讲述给大家听。

2、课外安排同学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但对查阅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好,不一定长篇大论,但必需尽力能流畅地向大家介绍,可以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同学充沛展示的资料。

五、写字教学(略)

化石课件【篇5】


导语:


化石美术教案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与艺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生物和地质历史,同时通过绘画和雕塑等方式将化石的形态和特征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本文将就如何设计一堂化石美术教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认识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


2.观察不同种类的化石,学习描述和分类化石的方法;


3.通过绘画和雕塑等形式,将化石的形态和特征进行艺术表现;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安排:


1.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并说明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


2.提供不同种类的化石样本供学生观察,学生可以观察化石的形态、结构、纹理等特征,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


3.讲解学习描述和分类化石的方法,如观察化石的外形、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4.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化石进行绘制。可以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


5.讲解学习雕塑化石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化石样本进行雕刻。可以使用黏土、石膏、木材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6.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览或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化石的相关知识;


2.观察法:引导学生进行化石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3.练习法:通过绘画和雕塑练习,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4.展示法:通过展示和欣赏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


1.观察和描述化石的准确性;


2.绘画或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情况;


4.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


1.化石样本:可以通过购买或向地质博物馆借用;


2.绘画材料和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颜料、画笔等;


3.雕塑材料和工具:黏土、石膏、雕刻刀、打磨工具等;


4.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化石的形态和特征。


六、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深入了解化石的研究与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化石群落,学生也可以了解到地球历史的演变。



化石美术教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将自然科学和艺术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地质历史和古生物的认识。通过观察、描述、绘画和雕塑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石,并将其形态和特征进行艺术表现。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

地理教学课件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地理教学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地理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旅游资源

能够正确的给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

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抓住事物的特征,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对旅游资源特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优美自然资源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情感目标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性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树立热爱、爱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观点。

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个人美的追求志向。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性。

难点: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观看PPT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你会有一些什么发现呢?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有的是自然景色,有的是古代建筑,有的是一些民族节日。这些都是旅游资源。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这些旅游资源都有些什么特性,再给这些旅游资源分一个类。

上课

老师: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旅游资源,大家先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是旅游资源。

(同学回答)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板书: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老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那旅游资源的形成需要哪些必备的条件呢?

板书: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老师: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旅游资源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钟)

(同学回答)

板书: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老师:旅游者之所以愿意去某地旅游,是因为那里的环境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也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兼而有之。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下面的题。

活动1.有人认为旅游资源就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地方”,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自然风光加上文化古迹”;还有人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点拨: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能吸引游客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体育、疗养、宗教、商务公务洽谈、会展、购物、修学、探险、探秘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并且具备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事物和现象,都成为旅游资源。

老师:下面同学们根据旅游资源的涵义,完成下表。

自然、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和因素 是否是旅游资源 判断理由 海市蜃楼 是 自然景观 景德镇陶瓷 是 旅游商品 古民居 是 古建筑 龙舟竞渡 是 人文活动 黄山迎客松 是 生物景观 重要的体育盛会 是 人文活动 大型商贸会 是 人文活动 渔民出海捕鱼 是 人文活动 点拨:表中所列项目均可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

老师:上课的时候,给大家看了一组图片,我们会发现这些旅游景观都各有不同,有的景区以山为俊,有的以水为美,有的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我们就来给这些旅游资源分类。

板书: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老师: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看下图。图1. 旅游资源的分类

通过读图,我们应掌握以下知识: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老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每组给出不同类的旅游资源的例子至少一个

(小组代表发言)

点拨:自然景观的地文景观,如路南石林,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人文景观的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旅游商品,如景德镇陶瓷,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老师: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杭州西湖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典型。

我们发现许多旅游资源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体。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烘托和造就了旅游资源。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餐饮、观赏等建筑;前人的游览也会留下文化术景观(碑刻、字画等)。而人文景观无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很多人文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游览价值。例如,我国的泰山就是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活动2:

“活动”的目的:使学生能区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加深前面所学的旅游资源内涵和类型的认识。

列出当地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学生发言)

点拨:就山东荣成而言,自然旅游资源有成山头、花斑彩石、海驴岛、槎山等,人文旅游资源有圣水观、法华寺、天后宫、西霞口野生动物园等。

谈谈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学生发言)

点拨: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历史,往往可以追溯到地质历史时期,以千百万年计算,一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变化比较缓慢。自然旅游资源的体量一般较大,往往以构景地貌(如花岗岩构景地貌、喀斯斯特构景地貌、丹霞构景地貌等)作为构架,一般分布在野外。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主要集中在观光生态、探险、度假、体育等旅游领域。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人文事物和现象。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历史相对自然资源较短,容易发生变化,也容易遭受天灾人祸的破坏,因此应重视濒危人文旅游资源的抢救和保护。人文旅游资源体量一般较小,要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比较困难,多集中在城市和其他居民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游览、生态、探秘、修学、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旅游领域。

地理教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谚语。

过渡:“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投影:“考考你”(测试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过渡:“人们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投影:课本第59页活动2的图,解答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然后根据天气状况安排户外活动。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气 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风和日丽 ②暴风骤雨 ③四季如春 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二、气候

1、概念 1、概念

2、特点 2、特点

三、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地理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

3.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模拟旅游激趣导课

课前准备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ビ造轻松的学习氛围パ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ゴ悠温差异プ匀痪肮,ソㄖ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フ庋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ビ侄土读搜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ネ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显示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探究竞争

师首先学们先回忆在《必修1》和《必修2》中习了哪些内容生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投影几种相应的区域划分图片。

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区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在学生回答时淌可以展示已准备的相应的图片。(如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状况图、中国内外流区域图、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图、中国农业图等)

每个小组介绍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要点パ生已提到的便给予肯定和表扬。未提到的给予商榷、补充。

也会影响当地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等。不仅传统民居如此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是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

※从北到南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

三、总结新课拓展延伸

【评析】

地理教学课件 篇4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3、知道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讨论课

教学资源

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地球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今天是大家上学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刚接触地理,大家心中一定有好多疑问。那么,地理课学习些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世界,领略地理的神奇与美丽。

通过阅读课本2至6页与同学们谈地理部分,回答上述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板书)

地理是研究哪里有煤,哪里有铁矿,哪里有水稻的吗是研究城市、工业、农业的。是研究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草原呀,是研究地球的道理呀。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一门科学。总结起来,我们把地理这两个字分开来解释。地,大地,地球;理,道理、原理、规律,即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原理的科学。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板书)

那我们地理研究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地理研究这个讲桌的结构吗那我们研究教室里的这个灯管吗我们地理学研究的东西一般都有“地域性”的特点,简单说就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的东西我们才研究。这里有,那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才研究。

我们再来看看学习地理到底有什么用处:(板书)

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如:北极熊淹死、瑙鲁举国迁徙(全球变暖),汽车的生产(体现了经济的全球化)

3、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一个地区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水气土地生)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读图。

上面讲的这些例子,都是可以从地理角度说出原因。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科学,就一定能讲出道理,因此地理是一门科学,这就涉及到今后我们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了。

(三)怎样学好地理(板书)

1、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走到自然和社会当中,仔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学好地理,得做个问题少年,问题少女,多问为什么。

2、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我们学习地理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图,所以,在平时的学习阅读当中,养成读图的好习惯。

3、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从刚才的学习当中,我们发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原理来解释,所以我们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学活。我们在大学学习地理,就经常跑出去,去桂林啊、江西啊、庐山啊、鄱阳湖啊。大学那么多专业,学地理是最好玩的,可以经常跑出去旅行,其实也是考察。

4、要放开手脚,拓展视野。学习地理,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多是是自己迈开双腿走出去,看看家乡,看看祖国是怎么样的;要我们睁开双眼,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搜索有关地理的内容。在这里推荐几个关于地理的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边疆行、动物世界、正大综艺、走遍中国、还有最近比较火的舌尖上的中国、国外的有英国广播公司出的“地球”,还有一些电影:如后天、上帝也疯狂、2012、地心游记、日本沉没、纽约大地震、10.5级大地震、地心毁灭等、可可西里、马达加斯等。培养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总结起来,地理就是研究:自然、人文、区域的学科。地理讲究登山涉水,求质求真,我们还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我们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受地理。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咱们作为新一代,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就来放眼世界,探索地球。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学生听讲联想思考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回答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回答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

2、预习下节内容。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1、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三、怎样学好地理

1、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2、会读图表,熟练运用。

3、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4、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本土的问题讨论较多,力争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开始,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去。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围绕我们身边地理事物和我们亲身体验过的地理现象展开的讨论题,我认为这些活动比较好。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可以学习的方面就是师生互动较好,老师始终在和大家“谈”地理、“聊”地理,没有严肃的说教,我想这样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感觉更亲切。

地理教学课件 篇5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2、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②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③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④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1、通过走访调查,使生活中的地理与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严重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原因是否相同”,培养质疑、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

3、重难点的突破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1、学生搜集区分有关水资源的名词。

2、学生表述水资源的现状。

3、调查家乡关门水库。

4、学校、家庭用水调查。

导入新课

师:(组织教学)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有的还准备了表演。现在,先看一个表演,你们会猜到什么呢?

送水者(姚运刚):一学生头戴赵本山式的帽子,走着赵本山式的步子,肩上扛着纯净水桶,从一侧走向另一侧,口喊:“送水、送水、送水喽!”(学生能说出与水有关)

(从生活身边的地理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直奔主题。)

师:看,生活水平提高了,连水都成了商品。水一旦被人类利用了,就成为了资源。本节的课题就是(板书)水资源。

师:今天就让我们以书中的内容为线索,以我班同学搜集、整理的内容为骨架,说说你们的心中所思、所想。你们准备好了吗?

(给学生适应的时间,作好准备)

生:准备好了。

主题一 水是宝贵的资源

师:现在请第一组同学上场。

冯凯:我们收集了有关水的一些名词。觉得有很多同学可能对本节的课题“水资源”与平时媒体中常谈到的“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的区别产生了兴趣。

孙飞:从广义上说,水资源是指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我们平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水能资源通常是指河流或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它是从能否发电这个角度来说的。水利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可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用水。

地理教学课件 篇6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xx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xx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xx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xx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

(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

(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

教师:讲解20xx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xx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9.5%;20xx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点评:本节课以“中法文化年”作为导入素材,从时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欧洲发达国家风貌,形象生动,真实感强;以欧盟的变化作为知识的拓展,时代感鲜明;以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和学生的收获为结束语,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本课略显不足的是课前资料的准备偏离了主题,而应是体现欧洲发达国家的事物、图片,如英法海底隧道、法国艾菲尔铁塔、荷兰拦海大坝等。

地理教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取信息,总结规律,建立空间观念,并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2.养成细心读图的习惯,树立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1.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2.在经纬网中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纬网中经纬度及东西半球的判读。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实际;与学习新课时隔一月,多已淡忘。首先要唤起记忆,还要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教学手段

课件、地球仪、活页预习提纲。

教学方法

互动激趣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节我们复习“第二章的第一节认识地球”,这一部分是我们学地理以来最难的内容,俗话说“难了不会,会了不难”,我相信经过大家的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一定会化难为易!大家有信心吗?首先看学习提纲,大家结合课本自主复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依学习提纲自主复习

(一)地球的形状

1._________说__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说→_________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球的大小

4.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_,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

(三)地球仪

5.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B_________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_

6.比较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① 形状

② 长度

③ 指示方向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课

④ 0°线

⑤ 度数范围

⑥ 表示字母

⑦ 度数变化规律

⑧ 划分半球

⑨ 半球分界线

⑩ 特殊线

7.南美厄瓜多尔基多附近有_________纪念碑。_________线穿过英国伦敦东南的_________旧址。测高仪重垂线与零度线的夹角就是当地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角,也就是当地的地理_________度。

8.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_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9.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经线的经度和为_______,除0°与180°外东西经相______。

(四)经纬网

10.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_________。从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确定________。

11.世界最小的大陆是_________,世界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世界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

12.在下图上填注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略图(括号内填字母,横线上填数或字)。

(1)纬度、南北半球划分

(2)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

三、展示自主复习成果

分组展示(提前分清任务,每组安排1人上台展示,要求面向大家,大方自然,及时评价上组,注意总结,语言规范、流畅,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咬文嚼字,字正腔圆。)

小组

题号

1

1-3

2

4-5

3

6(①-④)

4

6(⑤-⑦)

5

6(⑧-⑩)

6

7-9

7

10-11

8

12(1)赤道以北

9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课

12(1)赤道以南

10

12(2)经度划分

11

12(2)半球划分

四、大展身手

1.读图纬网图,回答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

(2)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___半球。

(3)按高中低纬度划分,A点位于______地区。

(4)B点位于A点的______方。

2. 内乡(112°E,33°N)属于______纬度带,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半球,位于北京(116°E,40°N)的______方。

五、反馈

每组5号上台默写(单号组做单号题,双号组做双号题)。分单双号公布答案。

1.地球是一个_____(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是一个_____(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3.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_。

4.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

5.经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6.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7.西经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8.南纬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9.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__时针。

10.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__时针。

11.某点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则该点的经度一定是________。

12.某点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低纬度,则该点的经度一定是_______。

13.纬度33°、经度112°的地点在地球上有_______个。

14.纬度0°、经度180°的地点在地球上有_______个。

15.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北飞_______(能、否)回到北京。

16.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东飞_______(能、否)回到北京。

17.上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____。

18.上图中B点的纬度是_______。

19.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__半球。

20.按高中低纬度划分,B点位于______纬度地区。

附加题:在图中标注点C(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且位于B点的正西方向)

地理教学课件 篇8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理教育实习是为师范教育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实践类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是该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接触中学地理教育实际,将所学的地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中学地理教育调查的能力,强化做一名合格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认识。

教育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占据重要位置, 教学时数为12周,是实现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由于教育实习受非教学因素制约较大、在教学大纲中规格要求极少、内容的伸缩性很强,所以该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基本功训练。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创造奉献、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2) 通过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实际,进行独立的教学实践,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和特点,使实习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地理教学工作实践和班主任工作实践,掌握地理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和技能要求,培养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能力;

(3) 通过深入中学班主任工作实际,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理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和中学生的素质现状,中学教育对教师素质、技能的基本要求;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总结中等学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培养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主要的教学内容

1.备课试讲

备课试讲放在校内进行,时间1周,采取学生分小组集中备课试讲的组织方式。备课试讲是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学生踏上讲台之前,必须通过备课与试讲,备课试讲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学实习阶段。通过备课试讲实习使学生达到:

(1)明确备课的计划性、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要求。熟悉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中学生实际状态安排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

(2)熟悉教案编写的规定格式。能够独立编写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教案。

(3)通过试讲使学生熟悉课堂教学的常规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板画技能、仪器演示技能、课堂提问技能、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技能等。

2.教学工作实习

(1)备课

使实习生学会如何在钻研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详细的课时教案。

(2)上课

实习生根据经实习指导教师批准签字的备课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注意体会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体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技能。学习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课后评议

通过评议,学习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3.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生应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内容与要求是:

(1)了解、研究学生

包括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个人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提出教育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

(2)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培养班级集体意识

通过组织1—2次班会活动体验如何培养使用班干部,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正确开展表扬与批评,培养正确的集体观念的方法与技能。锻炼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

(3)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集中精力重点帮助一、二名学生,对学生进行单独教育。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技巧、技能。

(4)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

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家访工作,争取校外教育机关、团体的配合,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

4.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前,每位实习生都要完成教育实习小结,总结要全面,并在小组中交流。

三、教学程序及学时分配

1.动员准备阶段(1天)

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区概况介绍、实习目的、内容、安排与要求,以及实习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指标,从思想、组织和物质上做好准备。

2.校内备课试讲阶段(1周)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的模拟试讲训练。

3.中学实习阶段(11周)

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习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研究。

(1)教育见习

(1)实习生进驻实习学校,召开实习见面会,邀请实习学校有关人员作学校概况、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报告;实习生与实习学校任课教师、原班主任和实习班级学生见面,了解教学进度、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要求并进行课程交接。

(2)组织学生观摩教学和主题班会活动。

(3)实习生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进行试讲等工作。

(4)实习生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2)教育实习

(1) 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部教学环节的实习工作,包括编写教案、课堂讲授、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指导作业练习和实验等。每个实习生的课堂教学不少于4个教案,7个课时;

(2) 实习生互相听课,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

(3) 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评议,评议会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主持,先由实习生自我分析,再由其他师生评议,指导教师总结;

(4).组织实习生公开教学1-2次;

(5)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班主任日常工作。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要组织一次班集体活动,如班会、团队活动,并写出书面计划和总结。

4. 教育实习总结阶段(1周)

(1) 实习生要写出个人全面的或专题的教育实习总结报告,召开实习交流会,与实习学校有关人员和教师交流意见;

(2) 完成课程及班主任工作的交接手续,作好告别和善后工作;

(3) 完成实习生教育实习鉴定,由实习学校教师给出实习原始成绩;

(4) 搜集、保存实习中有价值的资料,如计划、总结、教案、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5) 进行教育实习汇报课,评选优秀实习生;

(6) 依据高师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由系实习领导小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 (注:这一阶段在回校上课时进行)

幼儿园教案《地质学课件(经典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地质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语文园地三课件经典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可以通过课堂反应得出结论。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这次特地为您准备了“语文园地三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建议你将其保存下来!...
    2024-01-03 阅读全文
  • 区域地理课件经典十三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地理课件经典十三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
    2024-09-06 阅读全文
  • 大学课件(经典13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航标。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希望您能阅读一下“大学课件”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本文能够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某个知识点!...
    2024-04-17 阅读全文
  •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经典6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中重要的管理组织工具,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的相关知识,感谢你的阅读我会不断学习为你呈现更好的作品!...
    2023-07-14 阅读全文
  •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经典九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内容:教科...
    2024-04-24 阅读全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可以通过课堂反应得出结论。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这次特地为您准备了“语文园地三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建议你将其保存下来!...

2024-01-03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地理课件经典十三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

2024-09-06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航标。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希望您能阅读一下“大学课件”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本文能够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某个知识点!...

2024-04-17 阅读全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领域中重要的管理组织工具,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的相关知识,感谢你的阅读我会不断学习为你呈现更好的作品!...

2023-07-14 阅读全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内容:教科...

2024-04-2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