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课件
发布时间:2024-01-12 笋芽儿课件笋芽儿课件。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也许下面的“笋芽儿课件”正合你意!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笋芽儿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弹懒轰隆痒挺撒缩揉雷
3、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le快乐tan弹奏
乐弹
yue音乐dan弹弓
乐:在本课读yue,乐曲。
弹:在本课中读tan,弹奏。
四、指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笋芽儿在﹍﹍季节生长。它受到了﹍﹍、﹍﹍和﹍﹍的鼓励,长出来了,看到了一个﹍﹍的世间。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后组词。
2、学生自由观察,在小组中讲识字方法。
3、学生自由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挡: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当字。
挤: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齐字。
唤:左窄右宽,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奂,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肖,上面是个小字头,下面是个月字,月字第一笔是竖。
顶:形声字,左边是丁,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
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牙字。
4、教师在黑板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5、学生分辨字形后书写。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2、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笋芽儿示在水的鼓励下钻出了地面地呢?
生说师板书。
春雨姑娘唤醒笋芽儿
雷公公给笋芽儿鼓励
竹妈妈鼓励笋芽儿从石子的侧面钻出去
4、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5、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6、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7、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在这篇课文中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原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优美的句子。
板书:2、笋芽儿
春雨姑娘睡
雷公公缩
竹妈妈竹子钻
看美丽、明亮的世界
笋芽儿课件 篇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
《笋芽儿》教学设计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杨立萍
【教学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作者写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竹妈妈的呵护、太阳公公的照射和温暖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成长过程。课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课文当作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整节课欲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课文,感悟课文。另外,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在本节课我欲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探索新知识,激起自身学习潜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笋、唤、揉、漆”等14个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笋、芽”2个字。
2.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之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竹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一片竹林里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东西,其实这也是竹子,不过是竹
子小的时候,并且她还有个可爱的名字,叫笋芽儿。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走进这美丽的竹林,看看可爱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的吧。
2.齐读课题。提醒注意儿化音。
3.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注意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
4.写字评价。
二、自主初读,合作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三)生字认读
交流识字方法,出示单个生字认读,检查掌握情况。
三、朗读感悟,体味情感
1.沉睡在地底下的笋芽儿不知道自己成长的好季节到来了,谁来做一做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一下她呢?
2.情境创设,朗读体会
(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她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春雨姑娘的声音读出来呢?(谁还愿意当春雨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
(2)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谁来做一做雷公公?想想怎样把雷公公的语气读出来?
(3)分角色赛读:女生读春雨姑娘,男生读雷公公。
(4)笋芽儿被春雨姑娘唤醒了么?谁来读一读?谁还能说几个像“揉了揉”、“伸了伸”、“撒娇地说”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或短语呢?
(5)笋芽儿听到雷公公的呼唤后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你从“一个劲儿”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①泥土把笋芽儿的背压弯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②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③树根、草根把她缠疼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的向上钻)
(6)看到笋芽儿在奋力生长,竹妈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竹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3.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下,竹妈妈的唠叨下,笋芽儿终于钻出地面了,她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把这美丽的景色读出来吧。(指名读)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再一起美美的读一遍好不好?(齐读)
(2)除了以上我们说的,笋芽儿还得到了太阳公公的帮助呢,来读一读吧。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爱抚与滋润,太阳公公的照射和温暖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此时笋芽儿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自豪、感恩)那我们带着一种自豪而又感恩的语气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四、升华情感,启迪思维
1.老师觉得你们就像是一群可爱而勇敢的笋芽儿,那在你们快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呢?
2.生回答。
3.师总结:老师希望你们像笋芽儿一样,在这么多的关心和爱护下,冲破种种困难,茁壮成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
五、作业超市
1.画一画可爱的笋芽儿。
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3.抄一抄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笋芽儿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谜面是: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打一种植物,猜猜看,这是什么?(生答)师:同学们,同意吗?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不仅猜对了谜底,而且还说清楚了自己的理由。是啊。竹子刚长出来的时候不叫竹子,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笋芽儿。竹子同学们都见过,可是笋芽儿我想有些同学一定没见过吧,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竹林去见见真正的笋芽儿,你们想去吗?出示笋芽儿图:这刚刚钻出地面的小家伙就是笋芽儿。仔细看看,谁给我们描述一下他的样子?(生:-----)师:你描述的真形象。你们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看老师写课题,笋是竹子头,因为他和竹子有关。芽是草字头,因为他和植物有关,中国的汉字可真有趣,同学们可要分清楚了。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师:谁来读读他的名字?读得真好,特别是这个儿化音你读得很准,听起来让人感到特别亲切。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不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笋芽儿到底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板书竹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走进这个童话故事,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自己读自己的。
师:都读好了吗?放好书,向前看。笋芽儿可要考考你们啦!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并讲解----理解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学习真用心,老师想奖赏大家,请你满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看聪明的你能不能找出在笋芽儿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谁在帮助他呢?
2、生汇报:
生:我知道-----
3、师小结:噢!我明白了:笋芽儿是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的帮助关爱下,才茁壮成长起来的。(板书关爱)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感知春雨的关爱。
1、师:首先我们遇到的是春雨姑娘,谁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你读。生读第一自然段。师:请你告诉我们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生:他是低声呼唤着笋芽儿的。2、师:为什么他要低声呼唤呢?生:因为------。师:好一个善解人意的春雨姑娘,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是“沉睡”呀?
3、师:春雨姑娘怕吓到沉睡中的笋芽儿,只能用动听的声音低声呼唤笋芽儿。
4、师:大家想象一下,春雨绵绵,当春天的细雨落在我们的脸上、手上,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柔、柔和、舒服、轻轻的、柔柔的)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春雨的温柔吗?生读------真是一位温柔的春雨姑娘。谁再来试试?生再读----这是一位细心呵护笋芽儿的春雨姑娘。
5、现在男同学就是沉睡的笋芽儿,女同学就是春雨姑娘们,请你们低声呼唤一下沉睡的笋芽儿吧!(女生齐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二)感知雷公公的严厉
1、除了春雨姑娘,笋芽儿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呢?(生雷公公)他的呼唤跟春雨姑娘一样吗?(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2、为什么说雷公公是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呢?(因为----)
3、对,雷声大作的时候声音确实很可怕,就像重重地敲起了大鼓,那男同学能不能学学雷公公的样子呼唤一下笋芽儿呢?(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4、到底是男子汉,读得真够味!别看雷公公嗓门大,大家不要怕,其实啊,雷公公是在鼓励笋芽儿呢!想一想,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会对笋芽儿说些什么呢!
生:---嗯!不错的雷公公!催人奋进的雷公公!
5、师: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用不同的方式呼唤着笋芽儿,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怎样表现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笋芽儿动作的词(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出示相关段落)
同学们,看,撒娇的娇字是什么旁?看来女孩子最会撒娇了,那女孩子能读出她撒娇的样子吗?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试一试。(师真可爱,)
6、雷公公重重地敲起大鼓的时候,笋芽儿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想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
7师:现在我们就是地下的小笋芽儿,我们一起扭动着身子用力向上钻,感受一下笋芽儿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看谁最先钻出地面!用力啊!(齐读)
8、你们都是勇敢、向上的小笋芽儿,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小笋芽儿争先恐后地钻出了地面。笋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勇敢,这么辛苦,心疼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
(三)笋芽儿钻出地面后
1、笋芽儿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爱下,在自己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努力下,终于钻出了地面。想亲眼目睹这神奇的一刻吗?(看课件演示笋芽儿生长过程)
2、在大家的关爱,和自己的努力下笋芽儿终于来到这个他从未见过的世界,他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笋芽儿看到了什么的句子。
生读画出的句子,师:多美好的春光啊!谁再来读读?生读,师:我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合作读读,好吗?
3、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联系上下文想想省略号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表示----)那我们想象一下,笋芽儿可能还看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说说吧。(出示我会说笋芽儿还看到-------------)点人说
生:笋芽儿还看到--------。
生:笋芽儿还看到----------。
生:------
------
4、明亮而美丽的世界深深地吸引着笋芽儿,他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于是他高兴地说(课件出示生齐读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5、是的,笋芽儿渴望长大,笋芽儿正在长大,他在爱的温泉中不断地努力,终于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长成了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植物,她是骄傲的,她是自豪的,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共同来分享这份成长的快乐吧!
五、体会感恩,延伸结束
师: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啊!笋芽儿终于长大了,在她的成长中要感谢很多人!那同学们,在你的成长中,你要感谢谁呢?(畅言)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所有关爱我们的人,告诉他们我们也会像笋芽儿一样努力、向上,长大成才的!
板书设计:
关爱
3笋芽儿------------------竹子
努力
笋芽儿课件 篇4
【学情分析】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加以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课文,并透过表演等多种形式到达对课文的感悟,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激起自身学习潜能。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读好不同主角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好处。
【教学难点】
透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表演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
2.出示画面。(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3.板书课题,齐读,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笋芽”。
“笋”中间横要长,右边出头。书写时,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书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认字状况。
出示词语:
笋芽儿呼唤揉眼睛漆黑轰隆隆扭动钻出来
唠叨长辫子爱抚滋润山冈上自豪
(1)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老师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笋钻滋
翘舌音:揉润
鼻音:扭
边音:唠
(2)小老师领读。
3.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及时肯定或推荐好的识记办法)
(1)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2)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3)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4)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5)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三、朗读感悟
1.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
2.你明白笋芽儿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3.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时候笋芽儿的样貌。
4.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
5.汇报交流
生:“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
(1)是谁帮忙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
(2)春雨、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
A.学生找出句子,自由练读。
B.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
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C.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样做的(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4)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生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生:“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
出示:“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情绪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
(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4)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5)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笋芽儿来到这完美的世界后,除了看到这些外,还看到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生:“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
(1)笋芽儿最后长大,这时候哪些朋友帮忙了她(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
(2)你能代表笋芽儿来感谢那些帮忙了它的朋友吗(能够对春雨姑娘说,也能够对雷公公说……)
(3)在他们的帮忙下,笋芽儿最后长大了,此时的情绪会是怎样(自豪)
(4)你什么时候自豪过此刻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
四、指导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三个字。
2.学生观察,谈谈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口字旁)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笋芽儿
春雨姑娘
雷公公
竹妈妈
太阳公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识字。
指名读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1)分组读课文,一组读一个段落。
(2)自主展示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自己练习朗读全文。
二、拓展延伸
1.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2.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指导写字
1.学习写“冈、轰、世界、笋芽”六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
冈: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轰: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一、二必做,三、四选做)
1.写生字、组词。
2.完成《同步训练》。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爱的词句。
4.你还明白哪些植物的生长状况,课后查找资料。
五、伴教锦囊
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能够鲜吃,制作各种菜肴;能够腌制,能吃上几个月;能够干制,能吃的时间更长;还能够制作罐头,销往世界各地,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2.竹子在夏天,是生长期间走向成熟的季节,躯干由嫩绿色转为青绿色。竹叶,可做造纸的原料。竹子在秋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生长现象,但是竹子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东、南、西,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所到之处,不管是石缝,还是破缸底、墙脚、瓦砾堆,都能穿过去,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本来是圆的,变成扁的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是最顽强的植物,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
笋芽儿课件 篇5
《笋芽儿》教学设计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笋、唤、揉、漆”等14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正确书写“轰、笋、芽、呼、唤”5个生字,把字写端正、美观。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播放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课件,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笋芽儿图片。
2、板书课题。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儿化音。
3、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书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
4、对照笋芽儿图片说一说你怎样形象的把“笋芽”记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随课题识字“笋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二、检查预习,积累运用。
(一)初读课文
1、同学们,春天到了,被叫醒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的呢?请大家欣赏课文。(播放课文视频)
(二)词语积累
1、春天来了,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也想出来看看美好的春光都一个个跑到大屏幕上来了,同学们想去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学生自读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生字认读
1、出示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
2、指名读,纠错。
3、小组内读。
(四)句子积累
1、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你能找出来并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吗?
2、学生找句子并朗读。
3、教师总结,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3、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读着这些句子,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幸福啊!那么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那些人的关心和爱护呢?学生自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指明回答。(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
2、情景创设,识记“呼唤”
(1)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她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指明回答。(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呼唤”一词变色,谁能给“呼唤”换个词?(呼叫、呼喊)(3)谁愿意当春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指名学生读句子)(4)笋芽儿还没醒呢,谁再来叫叫笋芽儿。(学生再读,理解“呼唤”)(5)你能用“呼唤”说一句话?
(6)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形象地记住这两个字。
(7)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呼唤”(“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3、调动积累,识记“轰隆隆”
(1)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也学雷公公,一起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吧。(全班齐读)(3)除了雷公公的叫喊声,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轰隆隆”地响的?(4)“轰”怎样记住它?给轰组个词?
(5)你还能说几个像“轰隆隆”这样表示声音词语吗?
(6)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4、发现规律,识记“唠叨”
(1)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往上钻,妈妈看见了,做了些什么?(第五自然段)(2)“唠叨”是什么意思?你怎样记住它?(“唠叨”是形声字,口字旁表示意思,跟口有关系,意思就是话说个不停使人厌烦,右边“劳”和“刀”表示读音。)
5、除了以上我们说的,笋芽儿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太阳公公)出示句子: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1、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最后笋芽儿终于成长为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朗读一下好吗?(分角色读)
2、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笋芽儿最后才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她会对帮助过她的人说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布置
1、把课文读流利
2、抄写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3、笋芽儿
春雨姑娘 雷公公 竹妈妈 太阳公公
笋芽儿课件 篇6
《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是一片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小笋芽儿也忍不住钻出地面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它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它在钻出地面的过程中又受到过谁的帮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笋芽儿。指导朗读儿化音。大家见过笋芽儿吗?(出示笋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效果
课件出示挂苹果游戏:唤 揉 漆 轰 扭 钻 唠 辫 抚 滋 润 冈 豪(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扩词读)。词语正音: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钻 唠叨 辫子 滋润
山冈 自豪
抚摸(小组轮流读,男女声轮流读)。
请学生说一说都有谁帮助笋芽儿成长?在长大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春雨姑娘和雷公公是如何帮助笋芽儿的?用横线划相关的语句。笋芽儿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出示语段 (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春雨是笋芽儿的好朋友,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呼唤笋芽儿,她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 请你学着春雨姑娘的样子读一读。(自由练习读——个别读)
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呼唤声中醒来了,谁来读读笋芽儿?(抓住揉、伸、看、说指导朗读)
(2)分别出示雷公公、笋妈妈帮笋芽儿的语段指导学生练习
朗读。
3、在大家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她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语段“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指导朗读。这是一个春的世界,一个美丽的世界。(课件展示美丽世界)小笋芽儿看到这么可爱、美好的世界,她的心情怎样?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吧!
4、从同学的朗读中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得想快点长大,瞧,她真得长大了!(出示竹子图)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笔直,健壮,高大)笋芽儿终于长成健壮的竹子,如果你是笋芽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出示:“她站在……我长大啦!”学生自由交流,练习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自豪”之情。)
因为大家的帮助,因为笋芽儿的勇敢不怕困难她终于茁壮成长,成为一株健壮的竹子。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的朗读一下好吗?找到人物说的话,再读一读。(分角色练习朗读)
四、课堂拓展
讨论交流,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呢?
板书设计 笋芽儿
笋芽儿—————竹子 奋发向上
《笋芽儿》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单元的主题是体会春天的美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二、说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到处都是一片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小笋芽儿也忍不住钻出地面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它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它在钻出地面的过程中又受到过谁的帮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笋芽儿。指导朗读儿化音。大家见过笋芽儿吗?(出示笋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效果
课件出示挂苹果游戏:唤 揉 漆 轰 扭 钻 唠 辫 抚 滋 润 冈 豪(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扩词读)。词语正音: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钻 唠叨 辫子 滋润
山冈 自豪
抚摸(小组轮流读,男女声轮流读)。
请学生说一说都有谁帮助笋芽儿成长?在长大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春雨姑娘和雷公公是如何帮助笋芽儿的?用横线划相关的语句。笋芽儿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出示语段 (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春雨是笋芽儿的好朋友,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呼唤笋芽儿,她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 请你学着春雨姑娘的样子读一读。(自由练习读——个别读)
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呼唤声中醒来了,谁来读读笋芽儿?(抓住揉、伸、看、说指导朗读)
(3)分别出示雷公公、笋妈妈帮笋芽儿的语段指导学生练习
朗读。
3、在大家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她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语段“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指导朗读。这是一个春的世界,一个美丽的世界。(课件展示美丽世界)小笋芽儿看到这么可爱、美好的世界,她的心情怎样?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吧!
4、从同学的朗读中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得想快点长大,瞧,她真得长大了!(出示竹子图)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笔直,健壮,高大)笋芽儿终于长成健壮的竹子,如果你是笋芽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出示:“她站在……我长大啦!”学生自由交流,练习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自豪”之情。)
因为大家的帮助,因为笋芽儿的勇敢不怕困难她终于茁壮成长,成为一株健壮的竹子。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的朗读一下好吗?找到人物说的话,再读一读。(分角色练习朗读)YJs21.coM
(四)课堂拓展 讨论交流,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呢?
五、说板书设计
笋芽儿
笋芽儿
—————竹子 奋发向上
笋芽儿课件 篇7
【学情分析】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加以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课文,并透过表演等多种形式到达对课文的感悟,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激起自身学习潜能。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读好不同主角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好处。
【教学难点】
透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表演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
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3.板书课题,齐读,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笋芽”。
“笋”中间横要长,右边出头。书写时,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书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认字状况。
出示词语:
笋芽儿呼唤揉眼睛漆黑轰隆隆扭动钻出来
唠叨长辫子爱抚滋润山冈上自豪
(1)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老师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笋钻滋
翘舌音:揉润
鼻音:扭
边音:唠
(2)小老师领读。
3.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及时肯定或推荐好的识记办法)
(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轰隆隆、自豪。
(扭动、向上钻。
(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5)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三、朗读感悟
1.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
2.你明白笋芽儿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3.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时候笋芽儿的样貌。
4.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
5.汇报交流
生:“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
(1)是谁帮忙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
(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
A.学生找出句子,自由练读。
B.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
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C.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4)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生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生:“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
(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
出示:“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情绪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
(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4)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5)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笋芽儿来到这完美的世界后,除了看到这些外,还看到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生:“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
(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
(2)你能代表笋芽儿来感谢那些帮忙了它的朋友吗(能够对春雨姑娘说,也能够对雷公公说……)
(3)在他们的帮忙下,笋芽儿最后长大了,此时的情绪会是怎样(自豪)
(4)你什么时候自豪过此刻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
四、指导写字
呼唤”三个字。
左窄右宽、都有口字旁)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笋芽儿
春雨姑娘
雷公公
竹妈妈
太阳公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识字。
指名读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1)分组读课文,一组读一个段落。
(2)自主展示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自己练习朗读全文。
二、拓展延伸
1.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2.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指导写字
轰、世界、笋芽”六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
冈: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轰: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一、二必做,三、四选做)
组词。
2.完成《同步训练》。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爱的词句。
4.你还明白哪些植物的生长状况,课后查找资料。
五、伴教锦囊
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能够鲜吃,制作各种菜肴;能够腌制,能吃上几个月;能够干制,能吃的时间更长;还能够制作罐头,销往世界各地,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南、西,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所到之处,不管是石缝,还是破缸底、墙脚、瓦砾堆,都能穿过去,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本来是圆的,变成扁的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是最顽强的植物,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
笋芽儿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笋芽儿》一文写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中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课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把课文当作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整节课以学生画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课文,并通过表演等多种形式达到对课文的感悟,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激起自身学习潜能。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读笋芽儿跟妈妈的几次对话。
能初步认识省略号,并弄清在在句子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
撒娇沉睡唠叨滋润
3、了解省略号有几种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
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7、出示:“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师:请大家读这句话。
(生读时发现,他们把“终于”这词读得特别响)
师:我发现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读得时候特别突出了“终于”,这词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意思吗?我能否将它删去?
生1:我感觉笋芽儿是费了很大的劲儿,经过漫长的时间才钻出地面的,如果没有这个词,就不能表达出这种含义了,所以不能删。
师:你真善于思考,能抓住一个词来体会笋芽儿的辛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2:“终于”表示笋芽儿好不容易才钻出地面的。所以不能删。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是很辛苦的,那我们来发挥想象,来联想一下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呢?
生3:可能碰到石头顶不上来。
生4:可能泥土很硬。笋芽儿头都破了。
生5:笋芽儿很渴,喉咙都冒烟了,还没顶上来。
生6:笋芽儿太小了,顶到一半就没力气了。
……
(讨论到这里,把部分学生能体会到笋芽儿出土的辛苦,此时,我又话锋一转。)师:快,谁来帮帮笋芽儿?
生:笋芽儿,别怕,我是蚯蚓,我来给你松土。
生:孩子,我是春雨姑姑,我来给你降水,让你喝个饱。
生:笋芽儿,我是雷公公,我来给你喊加油!
生:孩子,孩子,妈妈给你营养,你用力地顶吧!
……
师:是啊,在这么多朋友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这是多么不容易啊!现在,笋芽儿在温暖的阳光中尽情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第6自然段。
师:笋芽儿是勇敢的,我们小朋友其实就是笋芽儿,正在一个劲儿地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碰上困难,关键是你会不会向笋芽儿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笋芽儿,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设计说明:课文只用了短短的一句话“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来告诉孩子们笋芽儿成功了。可在“终于”这个词的背后,却包含着笋芽儿多少的艰辛和多少的疼爱啊!我们老师就应该大胆地使用教材,优化教材,将“终于”所包含着的内涵花大手笔去烘托、去渲染,去体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是孩子深切地体验到笋芽儿出土的辛苦,还可以为笋芽儿看美丽景色后的那种欣喜做好铺垫,更可以在整个品悟过程中使孩子受到情感教育,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许多情况下,立足于孩子的需求,优化或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是很必要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全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板书设计
春雨雷公公小草
笋芽儿撒娇扭动钻我不怕我要赶快长大自豪竹妈妈摇头吹坏穿唠叨3、笋芽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芽儿课件通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芽儿课件通用,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芽儿课件 篇1
请下载附件:1、《《芛芽儿》教学设计》(共2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成长经历
请下载附件:1、《《芛芽儿》教学设计》(共2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芽儿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笋芽的生长过程。
2、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生词。
2、用笋芽儿头饰引入。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师:师范读这部分内容,学生思考:是谁唤醒了笋芽儿?
生:学生自渎这部分内容,体会春雨、春雷的不同语气。
师:让学生读出春雨、春雷的不同语气。
生:学生情境表演春雨、春雷、笋芽儿。
(读出春雨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笋芽儿撒娇的语气,同时强调“揉、伸、看”三个动词,雷公公声音急促、粗重,读出每个人的个性)
2、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师:学生自渎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笋芽儿是怎么钻出地面的呢?把有关句子找出并画上线。
生:学生自学这段并交流体会。
师:学生再读这些句子,边读边体会,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笋芽儿努力向上,笋芽儿有目的,笋芽儿不放弃,笋芽儿不怕苦……)
师: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了怎样的美丽景色呢?
生:学生找出并读出春天的那种美。
师:看到鸟语花香,百花争鸣的春天图后,体会笋芽儿的心情并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读出那种快乐,那份愉悦。(比赛读,全体起立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笋芽儿在谁的帮助下长出一株株健壮的竹子呢?
生:春雨的爱抚,滋润。太阳公公的照射,温暖。
师:笋芽儿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关心与呵护,我们的成长也少不了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人的帮助,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成长中得到过一些什么人的关爱?
生:我的妈妈…。爸爸又……。
师:在如此多的关爱下笋芽儿终于长大了,他们的心情不仅快乐更多却是?
生:自豪
师:请你把那份自豪读出来。(学生挑战读)最后同学们激动的都站起来大声朗读:“我长大啦!”
三、教师小结
师:看到同学们这样高兴,miss欧也想变成一株笋芽儿和你们一起去读一读,让我们一起配乐朗读全文,一起去感受笋芽儿完整的成长过程。
师生:配乐齐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本着这样两个目的:
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为了完成这两个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笋芽儿被谁唤醒,笋芽儿怎样钻出地面,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这样一些方面做的比较到位。首先,全堂课真正做到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采用多样化地朗读方式(比赛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喜欢某一段的人起立读,表演读。全班齐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做到读中感悟。第二,学生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比较到位。第三,学生的兴趣调动的较好。因为采用了童话般的板书,饶有兴趣的笋芽儿图片,儿童化的语言,并配有生动的肢体语言与表情。
但毫不掩饰的是,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
1、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精简。
2、当学生体会与感悟出笋芽儿努力向上的精神时,我应该顺势教育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也应该具备这种精神。让学生说说你在以后遇到困难,抑或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会如何去面对,而不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芽儿课件 篇3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是顽强的。二年级的学生就像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一样,向往美好的事物,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所以,本课的学习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然后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生命,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学习的兴趣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促进语文素质的培养。
1、会认14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科学童话中蕴含的意义。“揉、漆、辫、”的识记,“喊、笋、唤”的书写。
课件、竹笋实物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出示谜语: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学生猜谜,之后用语言描述竹笋的样子。
师说: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示“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⑴、识字: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⑵、朗读:读准课文,读通课文。
⑶、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3、师生交流
⑴、摘果子游戏:指读生字。
⑵、重点识字:用各种方法识记较难认的几个字(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⑶、读词:同桌互相指读检查。
⑷、分组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三、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收获,并质疑问难(其他学生能够马上回答的问题就当时解决)。
2、老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小小的笋芽儿逐渐长大的过程。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检查双横线里的生字识记情况,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指导书写“冈”“轰”“喊”三个字。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指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1、回顾上节课的收获,播放课件,学生边听(范读)边看(画面),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启发思考:课文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并相机学习课文中的相应内容。
⑴、引导学生知道笋芽儿是在春雨、春雷、妈妈和太阳公公的关爱下长大的,通过品读、赛读、分角色读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尤其是课文没有写出春雷的语言,请学生自己想象补充,并朗读。
⑵、课文用一些精准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让学生通过读、换词比较(“一个劲儿”“钻”等词语)、动作表演等方式加深理解和感悟。
3、谈一谈: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诸如笋芽儿勇敢、春雨很关心笋芽儿、妈妈很爱小笋芽儿等说法都值得赞扬)
4、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配乐朗读,整体感悟。
四、指导写字
1、观察“世”“界”“笋”“芽”“呼”“唤”字的结构特点。
2、学生自由说写好这些字的要点。
3、教师范写,生试写。
4、抄写生字。
5、小结 。
五、课外拓展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画一画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3、试种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模仿本课写下来。
4、想象桃花、柳树、小燕子等会对笋芽儿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后两项作业选作一样)
板书设计:
3、笋 芽 儿
春雨 春雷 妈妈 太阳
笋芽儿(娇嫩) ——————————竹子 (健壮)
芽儿课件 篇4
课题
笋芽儿
学科
语文
设计者
寇微
课型
群文阅读
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1.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章的拟人化手法。
2.运用自渎自悟的方式读懂文章,学习写法。
3.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重点
难点
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运用四个锦囊独立阅读另外两篇文章。
核心问题
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生活链接
介绍竹子和竹笋。
策略与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这段时间积累了这么多词句,老师要为大家点赞!今天让我们继续从文字中寻找春天。先请大家猜个谜语。师介绍竹笋。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文章写的就是竹笋,这是语文园地一里“我爱阅读”的一篇文章(出示题目)(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读课文:请大家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如果大家在解决字词时遇到困难了,可以打开第一个锦囊,看看对你有什么帮助。(生自由读)
汇报:开火车读一遍。说说有没有用锦囊解决问题的?
二、过渡:读懂字词只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深入地品读文章。谁能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出示——再读课文:想一想: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从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默读,画句子,练读。
汇报: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你找到了哪个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当学生读得没感情时提醒孩子们看第二个锦囊)
1、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啊?”
体会“撒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过渡:文中都有谁在叫醒笋芽儿?在帮助笋芽儿长大?
2、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这句话写出了笋芽儿的动作,大家想象一下,笋芽儿在向上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当()时,笋芽儿还是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可能:虫子把笋芽的衣服咬破了,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树根、草根把她缠疼了……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笋芽儿的什么精神呢?学生思考并作答。(勇敢、坚强、刻苦、很努力、不怕困难)板书:奋发向上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齐读)
还有其他语句要交流的吗?
3、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读出自豪,读出付出努力后的喜悦)
三、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作者的什么写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拟人)那你知道运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吗?(生自由说)请大家打开第三个锦囊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收获。童话作品就是运用拟人化手法,很多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喜欢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物写活了,来表达喜爱之情。
应用拓展——读写结合
回顾刚才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第一次读,我们读准字音,理解了词意(出示一读),第二步我们结合问题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出示二品),最后我们悟出了作者的写法,(出示三悟),这是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第四个锦囊(出示),请大家齐读。运用这四个锦囊,相信大家能读懂更多的文章。
请大家拿出拓展阅读题单,可以阅读一篇,也可以阅读两篇,仍然采取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开始阅读吧!(小组合作阅读)小组合作汇报。
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我知道大家已经学会了一些读书方法,希望大家能经常运用这四个锦囊,多读书,读好书!
板书设计——思维构建
锦囊四:读懂文章的方法
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二品: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三悟:学习写法,积累运用。
语文园地一
我爱阅读
春雨
雷公公笋芽儿奋发向上
太阳
竹子妈妈
拟人化手法
反思
自我反思——优化提升
本节课用猜谜语的形式,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锦囊”这个形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传授阅读文章的方法。同时以小组合作、读书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拟人句,感受“拟人化”描写方法的好处。本节课还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四个锦囊,自读了两篇文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水平。
芽儿课件 篇5
【情景说明】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课认生字、写字是重点,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人物不同语气,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大熊猫爱吃什么呀?
生:竹子。
师:对,你们知道吗?竹子小时候不叫竹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笋芽儿。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儿化音)
(课件显示“雨后春笋”)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生:(兴致勃勃)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或句子不好读?
生:“仍然”的仍不能读成“rēng”。
生:“撒娇”的“撒”不能读成“sǎ”。
生:“乐曲”的“乐”是多音字,不能读成“lè”。
生:“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这个句子很长,要注意停顿。
师:你们读得真用心!老师这儿有很多笋芽儿,你能送她们回家吗?
(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跃跃欲试,指名完成)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记住她们。
三、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师:认识了生字,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生:想。
师:那好,接下来我们“挑战读”,看谁敢向同学挑战。为了你更有把握,自己再好好儿读读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学生情绪高涨,读得更专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谁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生:(很自信地站起来,非常投入地读第四自然段)“轰隆隆……呼唤着笋芽儿。”
师:你真棒!谁敢挑战他?
生:(非常认真地读第一自然段)“沙沙沙……春天来了。”
师:请“评委们”评判,谁读得稍好一些?
(说法不一)
生:我认为第一位同学读得好一些他把“重重地”“沉重地”这几个词读得很重,让我们就像真的听到了春雷轰隆隆地响声。
生: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读得好。春雨细细的,密密的,下得声音很小,所以是“低声呼唤笋芽儿”,她读出了春雨轻柔的感觉。
生:两位同学都读得好,“评委们”评得也很好,真是难分上下。
(第二位同学的读书声音、表情、感情处理都很好,得到大家公认。)
师:我们也学着她读读这一段。
(师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师:还有哪个自然段你想读?
生:我想读第6自然段,因为第六自然段里有描写春光的句子,写得很美。
师:那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放声朗读。
师:读得真美!
(课件播放美丽的春天)
生:我也想读这段。
师:读得真好!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再读读。
生:我通过读第七自然段,感觉到笋芽儿很幸福,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帮助她。
师:同学们真棒!边读课文还能边思考。
(学生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笋芽儿像我们小孩一样喜欢撒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动词用的好,“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完全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来读读,做做动作。
生:我觉得笋芽儿不怕困难,才能长成健壮的竹子。
(课件播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生:我从“不停地唠叨”这句话中,感受到笋芽儿的妈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时时关心着她,惦记着她。
生:我觉得笋芽儿胖乎乎的,挺可爱的!
(学生想说的欲望还很强)
四、角色扮演,情感升华
师:这么多同学还想说,我们在小组内说说,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师:你愿意扮演谁?来,戴上你的头饰。
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积累拓展
1、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爱的本课词句。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情况,课后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认为多种形式地朗读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在教学中,我注重声情并茂地读,全神贯注地听,调动学生多种感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直接感悟。如: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你觉得谁读得好?这样学生在师生听读活动中,自己体会到每句话该怎么读好,自己感悟到了文本蕴涵的内涵。同时,也正因为有这样轻松的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
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配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从而打开心灵的窗户,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课文,自主阅读,与文本进行交流。在学生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抓住各自的语言进行情感朗读、合作表演,在表演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语言文字,学生动了情,入了境,产生了心动的感觉。
【专家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化程度很高的概念,融合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元的、丰富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从向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出声、读出情、读出味。比如: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然后比赛读,激发学生有兴趣地将课文读通读懂,最后分角色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春笋的课件(范例8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案课件,以推动教学的发展。我们特别编辑了“春笋的课件”,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学习!
春笋的课件【篇1】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理解: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教师用教具演示雨后竹笋蓬勃生长的情景。
(2)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竹笋生长的情景。
(3)讨论交流:如果你用一句话赞扬春笋,你会怎么说?
(4)自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 )指名口头填空:
一声(),()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从 地里()出来。
( )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读后讨论交流:春笋是什么样子?它们又是怎样生长的?
(3)看图理解:裹着浅褐色外衣嫩生生
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4)读第二自然段,口头回答:
春笋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长的?它生长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5)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春笋的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2、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3、教学重点: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让学生想象春笋在春天里生长的样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读书有感而发。
2、读书指导三步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指导读书时分三步:
(1)重视初读指导。在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上下功夫,要留出时间耐心指导,保证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读的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点燃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春笋》的课上,,让学生来“听范读,想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针对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让他们扮“春笋”,角色得到转换,想象也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然,他们的表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笋的顽强品质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对春笋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读非常到位。
(3)鼓励欣赏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
“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教师及时鼓励点评,激励学生充分的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读一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得到知识能力的提高。
2.演一演。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使学生再读中感悟,演中提高。
3.画一画。课文图文并茂,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感受春笋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通过识字1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气候变暖,小草、树木都发芽了,百花竟相开放,春姑娘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植物在春天是怎样生长的。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植物?(多媒体出示春笋实物图)学生齐答
2、板书课题:1春笋(学生认读,正音)
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春笋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配乐)。想一想:春笋是怎样出来的?又是什么样子的?
(2)生自读课文
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好了以后,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检查初读。
(1).幻灯片出示生字。
Sǔnhuànxǐngxiānmàohèwázhǎng
笋唤醒掀冒褐娃长
shēngchōngpòkuàiwàiyíngxiàojiézài
声冲破块外迎笑节再
A.自由读。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C.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春笋唤醒掀翻冒出浅褐色娃娃冲破石块迎着笑声
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开火车读D齐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过渡:大家读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春笋出来了吗?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
2.
(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
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名说)板书:冲破掀翻冒
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唤起情感体验,人人动脑,动口,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满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本领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2、)指名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教师适时点拨。
(3)、教师再次感情朗诵§1,学生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春笋。但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在干什么?
(师:“春天还没来到,地面上还找不到可爱的春笋娃娃。他们在哪里呢?奥,他们在地下睡觉。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安静睡觉。”
春笋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4’)
1.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大地妈妈的孩子都被唤醒了,开始生长.经他们装扮,大地妈妈可漂亮了。(师版画春笋,导人课题)(看课文动画片)
谜语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这是什么呀?
2.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春笋》。(注意“笋”是平舌音)
二、初读课文(16’)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笋”、“再”是平舌音;“迎”是后鼻音;“声”、“冲”是后鼻音,也是翘舌音;注意“块”、“外”声母之间的区别。)
(2)指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师生共同评价、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再自由练读;接着,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评价。)
(3)指导读长句。
a、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b、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老师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
5、老师和学生赛读课文。
三、学习写字(20’)
l、认识新偏旁: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夕字旁。
2、观察“声、节、笑”.说说注意点。
3、你觉得哪两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吗?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仿写。
6、师生共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7、学生扩词,师生共同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内容。
3、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3’)
1、抽读生字卡片。
2、选择正确的读音。(题目略)
二、学习第一段(12’)
1.整体感知: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读读课文: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2.“唤醒”(音)训练说话:早上常常是谁唤醒你的?他是怎么唤醒你的?
3.我们来做雷公公唤醒小春笋。
4.带表情读第一句.
5.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冬天。今天小草青了,小雨沙沙,青蛙呱呱,小鸟喳喳,花草树木都醒来了。你有什么好词来形容这美好的春光.
6.多么热闹的春日呀!可是有一只小春笋还没睡醒呢!你准备请谁来唤醒它?
7.再读第一句.
8.(师板画)它们冲破——“它们”是指谁?
9.指导读: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冒出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呀!(冲破、掀翻、冒要有力)(抓住“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出来”等词语体会春笋生命力的顽强)
10、课件展示,教师指导朗读。
春笋的课件【篇4】
【教学内容】
1、唱:《小春笋》;
2、歌表演:《小春笋》
【教学目标】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小春笋》。
【教学难点】
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具准备】
钢琴、音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 [播放:雷声] 这是什么声音?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
二.音程练习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练、反复唱,在愉快的活动中唱准四、五度音程,为识谱扫除障碍。〉
(出示课件1: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小春笋慢慢地长成一棵棵竹子。屏幕下方注明音高随之有所变化)师:同学们,小春笋和你们一样,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一天天的长大,你们看(带领生看一看,唱一唱,练一练)
三.学唱歌曲《小春笋》
1.(出示课件2:大屏幕随着《小春笋》的音乐放映自定义动画并显示歌曲词谱)
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3..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声音连贯
4..师带领学生用较慢速度视唱歌谱,这时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A谈话,鼓励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B.跟琴默唱旋律。
C.指导学生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D.跟琴正确的填唱歌词。
5.歌曲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的衬词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就像唱“好听好唱的发声练习”。〉
四.歌表演
师拿出自制的小春笋,竹子,小伙伴的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即兴表演,其他学生伴唱、伴奏。〈设计意图:在歌曲表演中,学生从老师的启发中联想到各种情景氛围的情感,体验,感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使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五.课堂小结
春笋的课件【篇5】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春笋》
二、精读课文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
(2)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
(3)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
(4)小春笋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出示课件:一声(),()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指导朗读)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范读,指名试读,同桌互读,齐读)
指名填空,齐读句子。强调“一个一个”(说明春笋很多,而且你追我赶地往上长)
(课件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指导背诵: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
(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背诵时间约为两分钟)
2、精读第二自然段。
⑴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⑵谁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书上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指名读句子。
是啊,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这嫩生生的笋娃娃又是怎么长大的'呢?
⑶学习第二句话:
师述: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指名读第二、三句话。
①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②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指名试读,齐读)
③指导背诵。用问答方式引导背诵:
(春笋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长的?它生长的特点是什么?)
三、总结
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板书:不怕困难,顽强生长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最后长成高大的竹子。
您正在浏览语文课堂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
4、兴趣题:
(1)用“唤醒”说一句话。
春笋的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春笋》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社会生活都是运动着的。的确,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春笋》一文中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以“唤醒”巧作蓄势,领起下文描写竹本耐寒,即使严冬来临之后,竹根深植地下,孕育笋芽,依然充满活力,所以古人有“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一旦春临大地,春雪震响,便会唤醒春笋,课文中的“唤醒”二字巧妙地为下文蓄势——本来充满活力的竹笋被春雷唤醒之后,会怎么样呢?它不再沉睡地下,它要破土而出,它要领略无边的美好春光……这是“唤醒”二字所带来的必然趋势,它也启迪我们的丰富联想,经过一冬养精蓄锐的竹笋,在春回大地、春雷震醒之后必有一番大的作为,文章势必顺流直下,展开描写了。以“冲破”、“掀翻”、“冒”展示气势与动态,被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 “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不可阻遏的气势,厚厚的泥土绝难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啊!“掀翻”二字显示了春笋多么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块,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逃不脱被彻底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天!“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开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迟延,十分迅捷,这样一种如在目前的动态,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一个一个”的反复运用,不只表明了春笋遍地,而且是造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氛围,满纸生意盎然啊!
值得一提的是“冲破”——“掀翻”——“冒”这些动词并非孤立使用的,它们先后有序,连贯而来,内在联系非常紧密,艺术地画出了春笋破土的足迹。 以“迎”、“笑”、“长”描绘春笋茁壮成长的情景 课文先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把破土而出的竹笋比作“嫩生生的娃娃”,洋溢着前程无限的活力,而后致力描绘春笋旺盛成长—— “它们迎着春风”,一个“迎”字表现了沉睡地下的春笋对春天的渴求、喜爱、亲近。春笋“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个“笑”,一个“长”,采用了拟人手法,使春笋人格化了。描绘春笋成长,作者还运用了“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递进式反复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突现春笋那锐意进取、天天向上的长势。让我们歌唱春天,歌唱春笋,歌唱这不可阻遏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裹”、“浅褐色”、“嫩生生”、“冲破”、“掀翻”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月21日 总第15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词语。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导入课题,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
2.板书:春笋。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
4.剥开春笋。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猜谜,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猜出谜底:春笋后齐读课题。再观察春笋的样子、颜色,并说一说,认识“浅褐色”,感知“嫩生生”)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4.指导读长句子
(1)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5.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读文,了解内容。
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随机引导说话)
A.指导有趣味地朗读这句话。
B.投影出示词语。
C.启发学生看图想象,理解词语。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指导读长句子。
4.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5.表演朗读,尝试背诵
⑴自由练读,评价。
⑵表演读。
⑶试着背一背。
⑷分组赛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做到读音准确。翘舌音、平舌音、前鼻、后鼻音。
2.会用多音字“长”的两个读音来组词。
同桌互认本课生字并祖祠,看谁组得多。
3.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4. 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范写生字,巡视指导。
1)找到上下结构的字。
2)学习“士”偏旁。
3)想想怎样写才漂亮?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要写在横中线上。
5.按笔顺描红临帖。
⑴书写练习,记住笔顺。
⑵描红练习。
⑶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声、笑、节”等字。
⑷规范书写,自评互评。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认真书写好每一个字。)
第二课时 2月22日 总第16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裹”、“浅褐色”、“嫩生生”、“冲破”、“掀翻”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出示词语:
春雷 唤醒 冲破 泥土 掀翻
冒出来 浅褐色 石块 裹着
娃娃 迎着 春风 生长
嫩生生 笑声 外衣
2.开火车读。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设计意图:“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问题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各小组讨论热烈,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精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让我们来当春雷,唤醒小春笋。(师生模仿)春雷爷爷会对小春笋说些什么?
模仿雷声。
3.展开想象:雷公公对小春笋说些什么?
4.角色扮演:我们都是小春笋的好朋友,一起来唤醒小春笋。(模仿春风等声音叫小春笋)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大自然中的精灵都醒来了,只有一个小春笋,睡得太熟了,只剩下它没醒,怎么办呢?
5.发挥想象:瞧,小春笋终于醒来了,伸懒腰向四周看看,看到了什么呀?小春笋还看到了什么?
6.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读好第一句话。
7.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哪些词可以看得出来呢?(冲破 掀翻)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一个一个)从“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出”等词语体会春笋的生命力顽强。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
8.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
看填空,练习背诵:
一声( ),( )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 )。
(1)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2)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裹)学生体验剥笋,体会句中的“裹”
3.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嫩生生)
4.读第一句,读出“嫩生生”的感觉
5.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春笋的生长过程。
6.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读好句子: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7.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找出竹笋长得这么好的原因的句子。
8.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说说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9.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比赛读,齐读。
11.练习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把小春笋和其他的竹笋进行比较,体会“嫩生生”。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看谁最先背出来。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方法,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2.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1)可以画,也可以写春笋蓬勃生长的画面
(2)去观察生活中的春笋、麦苗、小草等,丰富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阅读连环画故事不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第三课时 2月23日 总第17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裹”、“浅褐色”、“嫩生生”、“冲破”、“掀翻”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一、指导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第一段,指名背。
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春雷唤醒了春笋;第二句话讲了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2.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背诵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格格地笑呢,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背这句话?
3.背第一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
4.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背第二、三句话。
1)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看图)
2)指导背诵: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指名背,齐背)
3)问答方式背:
春笋是什么样子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读书,读准,读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小结课文。
1.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感悟春笋品质。
2.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抒发对春笋的敬佩的感情。
3.带着这种感情把春笋的顽强的生命力背出来。
(设计意图:思想的闸门一旦开启,学生思维便一泻而出。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得以实现,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卡片。
2.学习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
破:是石字部。
外:是夕字部。
3.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看课后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提醒学生“迎”里面部分没有一点。
4.给字组词。你能为哪个生字交朋友?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再”的不同用法。
5.按笔顺描红。
6.作业:
1)在田字格里书写“冲、破、块、外、迎、再”六个字,并分别组词。
2)兴趣题:
★用“唤醒”说一句话。
★★春笋长大后,长成了竹子。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3)选字填空:
在 再
(1)小明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 )一笔一画照着写。
(2)小雪花飘呀飘呀,飘落()枝头。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板书设计:
春笋
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从地里冒出来
裹着浅褐色的外衣 像嫩生生的娃娃
迎着春风 在阳光中笑 在春雨里章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
教后反思:
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示范朗读,全方位地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如“冲破”、“掀翻”、“冒”展示气势与动态,被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 “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不可阻遏的气势,厚厚的泥土绝难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啊!“掀翻”二字显示了春笋多么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块,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逃不脱被彻底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天!
“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开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迟延,十分迅捷,这样一种如在目前的动态,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一个一个”的反复运用,不只表明了春笋遍地,而且是造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氛围,满纸生意盎然啊!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春笋的课件【篇7】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quot;电灌quot;。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春笋的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后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春笋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词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春笋也想参加春天的聚会呢!小春笋要来,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开开心心地读一读课题。
2齐读课题:1春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洁概括,直接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做到读题要有感情。)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了,可是它睁开眼睛一瞧,自己竟然被沉重的泥土、石块压着,这时,它怎么办呢?
2自己读全文。
3指名说,小春笋是怎么做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这遍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课文读流利。
4读好句子,体会春笋力量大
⑴找出写小春笋力量大的词语冲破、掀翻
过渡:我觉得小春笋真不简单,被泥土、石块盖着,要冒出来得花费多大的力气啊!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它们的力气很大,快来告诉大家吧。
⑵指名说。教师相机在词语下加着重号。
⑶指导朗读词语冲破、掀翻
出示词卡,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多个学生读,教师注意评价。
⑷读句子。
这两个词语,小朋友们读得很好,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也能读好吗?谁来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在读中,可点出冒这个字也能看出小春笋的力量大。
齐读。
5理解一个一个,体会春笋抢着出来,读好句子
⑴小春笋不仅仅力量大,而且还争着到外面来,想看看这春花烂漫的世界呢!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指名说。出示词卡。
⑵读词语,一个一个,评价:争先恐后,抢着出来,争着出来,生怕落后,
⑶再读句子,你能读出小春笋这种急着出来的心情吗?指名读,齐读。
6指导背诵
刚刚小朋友在读的时候,雷公公悄悄告诉我:有的小春笋还没睡醒呢,谁来帮忙叫醒它们。谁会填?
出示小黑板: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指名填空。
齐说。我们一起来帮忙叫醒它们。。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前设计的语言环境,始终让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能在脑中再现,进而感悟。在具体朗读指导中,通过读好词语到读好句子,反复练读,逐层深入,浅入深出,使学生体会到春笋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㈡学习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入:谈了这么多的小春笋,你们想不想看看它的样子?小春笋觉得你们不够热情。想不想看它的样子。
2看,小春笋来了!出示实物。
它的样子,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快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4理解词语,裹着、嫩生生
⑴裹着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你感觉到了什么?
哎呀,这衣服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是裹在身上(师动作示范)。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像老师这样试试,紧紧地缠在身上这就是裹
读词语裹着
⑵嫩生生
摸一摸,掐一掐,你感觉到了什么?一掐就是一个印子,真嫩啊!它就像嫩生生的娃娃。
读词语嫩生生,(轻一点,别把它弄疼了;)
5读句子
⑴这么可爱的娃娃,你们喜欢吗?
那就快把你的喜欢读出来。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⑵指名多个朗读。
⑶齐读。
⑷指导背诵。这么可爱的娃娃,它的样子你记住了吗?谁能不看书,说一说它的样子。
春笋裹着(),像()。指名背,齐背。
6读后面的几句话
⑴这些娃娃是怎么生长的?自己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几句话。
⑵出示句子。指名读。
⑶理解句子。
教师边叙述边做图示。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于是就向上长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长,在春雨里咕噜咕噜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长。春笋就这样长啊长,最后变成了粗壮的竹子。看这幅图,小春笋笑眯眯的,多开心啊!你能把它们的开心读出来吗!
指名多个朗读。
齐读。
⑷句子练习
小春笋这么快乐的成长要感谢谁?
小春笋想谢谢它们呢!
小黑板出示:小春笋笑眯眯地说:谢谢你,(谁啊?)。(谢它什么呢?)。发自内心、真心地感谢啊!
小春笋除了笑眯眯的说,还可以怎么说。
⑸读句子
看图:你能读出小春笋对阳光春雨的感谢吗?
7齐读课文
小春笋快乐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春笋一样快快乐乐的成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依然是通过读好词语来读好课文中的句子。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出示春笋的实物,让学生有感官的认识,通过看、摸、掐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出自己对春笋的喜爱。对于春笋如何生长这个问题,教师是通过简单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在读好句子这一方面,适当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学会感恩。)
三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冲破块
2认读,组词
3比较字形相似处
4学习新偏旁
5范写,重点讲破
6写习字册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重点,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学期学习的基础,教师主要是让学生自主观察,主动识字,掌握生字的音、形、意,讲解时注意侧重点,破重点讲,学生可能会错的笔画笔顺做了强调。)
儿歌课件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儿歌课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儿歌课件 篇1
2、 能安静的听老师朗读儿歌,愿意和老师一起朗读儿歌,并且能大胆的有节奏的集体朗读儿歌
2、妈妈、奶奶、小鸟、小乌龟、娃娃、鸡蛋图案各一张。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喜欢到了晚上出来,挂在天上,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小朋友们猜猜看,它是谁呀?
师:对我是月亮,我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月亮巴巴。请你们大声的叫出我的名字好吗? 师:我家有一座特别大的房子,有许多人都住在里面,你们猜猜会有谁住在里面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谁住在里面?
1、幼儿仔细听儿歌,并说出月亮上都住着谁?(妈妈、奶奶、小鸟、小乌龟、娃娃)
利用游戏:躲猫猫来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更好的掌握儿歌。
引导幼儿完整的说一说:月亮月亮巴巴,里面住着妈妈,妈妈出去买菜(奶奶,小鸟,乌龟方法同上)
师:包宝读的都很好,摇是能大声的,更有感情的读就更好了,让我们再来一遍吧!(第2遍)
用圆舞板有感情,有节奏地表演儿歌。
儿歌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动物儿歌》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课文,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识字教学,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二个单元,也就是教材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识字5动物儿歌》。本课主要讲的是各种昆虫,而且每种小动物的名字都带虫字旁。了解每种小动物的习性,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懂得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特性,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规范地学习和运用,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能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
3.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能体验小动物生活的情趣,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诵儿歌。
难点:
了解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五、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夏天马上要来了,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2.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恢,可是他们都藏起来了,想和你们玩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3.结合图片,说话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4.过渡: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学写“间、网”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认读词语,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2.出示:蜘蛛藏迷网(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观察会写字,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间、网”,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间、网”注意门字框和同字框要写得上下一样宽。(写字儿歌:门字框要立稳,上下宽度要一样。)
(三)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1.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
2.这首儿歌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不过和老师一起读要有一个要求:听清老师的口令,把老师的问题要读得响亮一些。师生接读:
什么半空展翅飞?(课件出示挖空段落,开火车读……)
蜻蜓哪里展翅飞?(开火车读)
蜻蜓半空干什么?(开火车读)
3.合着节拍,拍手一起读。
4.读着读着,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背了。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又有什么规律吗?红色的是?蓝色的是?紫色的是?(“谁____在____干什么”的句式)
5.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来写一写好吗?(课件出示蜜蜂和知了图,句式仿写,交流)
(四)实践活动,拓展提升。
1.今天我们学了很多带“虫”的生字,课外去收集带“虫”的字,记录在自己的展示本上。比比谁认识的多。
2.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编一编属于我们自己的动物儿歌。
儿歌课件 篇3
1、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自主识记“萤、裁、缝、肖、鼠、吼、抖、蛇、扭、肥”10个生字;能通过图片理解“裁缝、山沟、翻筋斗”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萤、裁、肖、鼠、抖、蛇”。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歌,选择喜欢的一首儿歌背诵。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
1、用合适的方法分别识记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裁缝、山沟、翻筋斗”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萤、裁、肖、鼠、抖、蛇”。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歌,选择喜欢的一首儿歌背诵。
1、背诵儿歌。
2、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1、师:小朋友们,你们读过哪些儿歌?能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吗?
1、猜谜语:一位小姑娘,电灯装身上,夜里出门去玩耍,灯光一闪又一亮。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萤、裁、肖、鼠、抖、蛇”
1、师:通过这两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了解了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儿歌,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哟!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牛 一()龙 一( )鸡 一( )狗 一()马 一( )猴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生肖:
儿歌课件 篇4
中班语言儿歌《好朋友》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儿歌是儿语句精练,结构简短,韵律优美,节奏分明,易懂易记,读起来琅琅上口,深为孩子们所喜爱。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经说过“儿歌是知识的百宝袋,蕴藏着人类语言的珍珠……”因此,让孩子多听、多读、多背儿歌,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能提高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好朋友》这首儿歌告诉幼儿一个道理,懂得和朋友在一起要友好相处,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活动难点: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它们每天在一起玩耍、做游戏,可开心了,今天,它们来到我们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二、边出示图边理解儿歌大意
1、出示图一:师:(1)、小山羊去干什么?它在路上遇见谁?”(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句子,幼儿念一遍,还可请个别幼儿念一念。(逐句的学习,加深幼儿对句子的理解)
2、出示图二:师:“小白兔去干什么?它在路上遇见谁?”(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句子,幼儿念一遍,请个别幼儿念一念。
3、出示图三: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它叫来谁?”学习量词只(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句子,幼儿念一遍,请一二组的幼儿念一念。(联系幼儿生活实际,举生活中幼儿常见的小动物加深对量词只理解)
4、出示图四:师:“大白鹅在干什么?它请来谁?”学习量词头(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句子,幼儿念一遍,请三四组的幼儿念一念。
5、出示图五:师:“大水牛发号令后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幼 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句子,幼儿念一遍,请五六组的幼儿念一念。
二、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一遍儿歌。(在分句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融入肢体语言,不仅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儿歌的表演做铺垫)
三、幼儿看多幅图巩固儿歌。(1)、师幼一起念(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有的幼儿还记不熟,教师的提示加深幼儿的记忆)
(2)、幼儿念(3)、男孩女孩比赛念(分组比赛念激发幼儿念儿歌的兴趣)
四、给儿歌取名字(抓住儿歌主要内容,提取儿歌精华)
1、幼儿取名
2、教师取名
六、全班幼儿看图文并茂的幻灯片集体念儿歌
七、情感教育:(通过对儿歌的学习,让幼儿懂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八、游戏表演:
课后反思
通过上了这堂课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1、儿歌的教学和故事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儿歌不是故事,不用让幼儿发散太远、太散,在出示图时不用让幼儿去猜是什么小动物,小动物可直接出示出来。
2、在分句学的时候一定要巩固到位,不然到后面合拢学习幼儿就记不住。
3、念儿歌的形式不能太单一,如果太单一,幼儿容易疲劳,也没有兴趣。在课堂上可采用不同形式让幼儿念,例如:分组比赛、小男孩小女孩比赛念等)
4、在课件的制作上要精致,这是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5、教师提问要恰当、准确。
儿歌课件 篇5
祖国妈妈你真大,
南方孩子北方娃,
隔山隔水不隔音,
豆豆玩耍掉纽扣,
找出针线捏在手,
歪歪扭扭缝纽扣,
妈妈见了夸豆豆,
不在水里游,
爱在地上摆,
弟弟妹妹做上去,
小雪花,
空中飞,
捧在手里凉滋滋儿,
落到地上化成水,
青蛙喝了呼呼睡,
钻来钻去土松了,
钻的大地直痒痒,
春风春风吹小河,
荡起层层绿清波,
水面游过小白鹅,
小白鹅儿唱起歌,
哦哦哦,哦哦哦,
春天来了真热闹。
小树小花手拉手,
一起迎接春天到。
小朋友们手拉手,
庆祝春天的来到。
蜻蜓蝴蝶小鸟飞,
天空中轰隆隆,
小雨点落水中。
小鱼乐得吹泡泡,
碰来碰去多快乐,
你碰我笑眯眯,
我碰你笑嘻嘻,
铜钟生来大喉咙,
钟槌一敲咚咚咚,
叫声钟槌慢点敲,
我们出门找春天。
地里春笋冒出头,
桃花枝头露笑脸。
我们找到了春天,
美丽的春天。
小草绿,天更蓝,
我们唱着歌儿找春天。
河里游来小蝌蚪,
天空飞来小紫燕。
塘洼洼,
湖汊汊,
住着一群藕娃娃。
藕娃娃,
乖娃娃,
泥里水里长大了,
找到食物带回家,
你不吃来我不吃,
一只小鸟多孤单,
两只小鸟叫的欢,
三只小鸟唱起歌,
一群小鸟乐无边。
儿歌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学习看图谱,能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倒翁可爱的形象。
活动准备
老爷爷不倒翁,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猜谜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幼儿猜谜语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听一听,猜一猜,看谁能猜出来它是什么。
(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大把,样子像小孩,把你一推你一歪,要你睡下去,你又站起来。)
2.师:对了,是不倒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不倒翁》,小朋友听一听不倒翁是什么样的?它在做什么?
二、学习儿歌
(一)幼儿安静完整倾听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1.师提问:儿歌里有谁啊?儿歌里的不倒翁爷爷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把图找出来(师根据幼儿回答。如:不倒翁爷爷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很呆,你们说他呆不呆呢?(呆样图)胡子怎么样?(胡子图)样子这么可爱像谁?(小孩图),推一推(推的图)他会怎样?歪一歪(歪的图),要不倒翁爷爷睡下去,他会怎样?又站起来。(站的图)
(二)幼儿看图谱学习儿歌。
1.师指图谱念儿歌,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儿歌。
师提问: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3.分析儿歌,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诵。
师:不倒翁可爱吗?我们念儿歌的时候怎么做能把不倒翁的可爱表现出来呢?
4.分组再次朗读儿歌。
师:现在请男生女生组来比一比,看谁念的好听,还能像不倒翁一样可爱。
三、游戏“学做不倒翁”,让幼儿结伴表演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呢?小朋友找你旁边的好伙伴,我们一起来当不倒翁,边念儿歌边表演吧。
活动延伸
回家将《不倒翁》儿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共同游戏。
儿歌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2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们有趣的活动情景,读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识记的字大都有虫字旁,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养成。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读“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等7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③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拼音及多种形式地读读准字词;
②利用课件,表演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儿歌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阅读图夹文儿歌,初步感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正确发准象声词:咚(dong)、叮(ding)、梆(bang)、铃(ling)。
2、了解文字与画面的对应关系,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关系密切的一对物品,并进行简单仿编。
3、体验朋友相见相互接触的亲情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通过语言,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亲过别人吗?你被别人亲过吗?你被谁亲过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歌《亲一亲》。
二、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亲一亲》,了解儿歌的内容。
教师出示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的儿歌画面,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谁亲谁吗?它们是怎样亲的?它们亲一亲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并讲述画面内容。
2、幼儿倾听教师念儿歌,感知儿歌内容。
鼓励幼儿说说:儿歌里说了些什么?谁亲谁?会发出什么声音?
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发准象声词:咚、叮、当、梆、铃的读音。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文边年儿歌,边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三、表演创作
1、师生轮流接说儿歌《亲一亲》。
采用轮流念儿歌的方式接说儿歌。
例如:教师先引导幼儿看图念×亲×,教师念发出的声音“×—×—×××”,然后,交换接说。
2、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创编新的相关事物,扩展儿歌内容。
四、音乐游戏:碰一碰。
教师:刚才许多朋友都亲过了,小朋友你想和朋友亲一亲吗?怎样亲?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仿编邀请舞《亲一亲》,使幼儿感知体验找到好朋友亲一亲的快乐。
教学反思:
《亲一亲》是一首游戏化的儿歌,在活动中,幼儿对活动内容较感兴趣,在活动小脚亲地板时,孩子们情绪较激动,咚咚的亲个没完,活动秩序稍显混乱,于是我引导孩子继续观察图片,当时有些幼儿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个别幼儿看到小朋友都认真听讲了,也自觉地专注下面的活动。活动效果不错!
儿歌课件 篇9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关于动物(猫,狗,鸡,鸭,羊等)的词语。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羊的毛绒玩具。
2、儿歌《可爱的动物》录音磁带及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儿歌里都有那些动物?”(请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到我们班里来了,你们欢迎吗?”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介绍小动物的名字,请幼儿根据教师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逐一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小动物的特征。
例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狗,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狗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游戏“看谁说得好”。
当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时,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动物的名字及叫声。
例如:教师出示小羊玩具时,幼儿能说出:小羊咩咩咩。
(最好让所有幼儿有机会参与游戏讲述。)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跟这么多小动物做游戏,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会怎么样关心爱护动物朋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继续观察和讨论上述小动物的其他特征,例如吃什么等。
2、通过图书或音像资料认识更多的小动物,并进行观察和简单的分类。
3、对提供的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朗诵。
幼儿儿歌课件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整理了以下关于“幼儿儿歌课件”的范文,每位教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老师对于编写教案和课件已经非常熟悉了。教案是促进学生课堂互动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请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相关详情!
幼儿儿歌课件【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设计意图: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一、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准备: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医生讲解内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小结: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人类的健康,也做一个科学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结束: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老师是想告诉幼儿如何预防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宝宝要做到哪些,列举我们生活中的事例,我们每天要保持小手清洁,饭前便后都要洗净小手,勤洗澡,同时不能留长指甲,以免弄伤人而且还有细菌呢?对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也是预防疾病的妙招。饭后漱口,不随地吐痰,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能将手放入口中等等。让孩子自在心理认识疾病是我们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到导致的。
幼儿儿歌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汉字“好”,能在众多的汉字中找出“好”。
2、通过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爸爸、妈妈的图片各一,“女儿、儿子”字卡各一,字卡“好”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出示爸爸、妈妈图片,问:爸爸妈妈手里牵着谁呀?(爸爸妈妈中间放着“儿子”字卡)看看他们的表情,谁能用一个词说说?(高兴)
2、“女儿”字卡蹦蹦跳跳地来到他们之间:又来了谁呀?(女儿)他们有了一个乖儿子,又来了一个乖女儿。瞧,他们多高兴呀!爸爸、妈妈笑得合不拢嘴了,还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
3、出示字卡好,让幼儿辨别,知道“女”和“子”合在一起念好,并认读。
二、引导说词、说句
如:(今天的动画片)好看、(这首歌)好听、好象、妈妈炒的菜)好香、好天气、(蜂蜜)好甜、(醋)好酸、(炒菜的时候盐放多了)好咸、(下雪天)好冷、(开水)好烫……
三、引导观察挂图,学习儿歌
1、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谁和谁好?你怎么知道的?
(1)藤儿和瓜儿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2)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粉,花儿仰脸笑。
2、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完整地朗诵儿歌。
四、找字宝宝,巩固对新字的认识
出示儿歌,让幼儿把“好”字圈出来。
《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儿好。
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粉,花儿仰脸笑。
幼儿儿歌课件【篇3】
人体山洞戏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 “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发明力。
2发展基本动作,进不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
老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进行做操。
2开始游戏
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们来用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让三四个幼儿一组,搭成一个山洞,再让一组幼儿用不同的方式,钻过山洞,钻的幼儿,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爱好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塔山洞的幼儿。
3结束部分
最后游戏结束时后,老师和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相互捶背敲敲腿,进行放松活动,结束游戏。
幼儿儿歌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丝瓜是一种藤状植物及生长特性。
2.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及节奏。掌握丝﹑花﹑架的正确发音。
3.知道丝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蔬菜。
活动准备:丝瓜幻灯片活动过程:
一.引出丝瓜。(故事:《小熊的烦恼》)大家好,我是一只小熊,最近我遇到了一件烦恼的事情,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你们愿意吗?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到森林里去玩,碰到了一位老爷爷,他给了我几粒种子,他让我每天都给种子施肥浇水,到了夏天就可以收获到非常好吃的蔬菜。我照着老爷爷的吩咐去做,到了夏天我看到了绿绿的滕上结满了绿绿长长的东西,我把它们摘下来拿回家煮着吃味道真不错!我想把它们送给我的好朋友,可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真烦恼,小朋友,我把它的照片带来了,你们认识它吗?
二.介绍丝瓜的特性,以及丝﹑花﹑架的正确发音。
1、出示丝瓜图片,教授丝瓜中丝的正确发音,并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丝瓜是长在哪里的?
2、欣赏幻灯片,了解丝瓜的生长特性,知道丝瓜是一种藤状植物。它需要攀爬在木架上。丝瓜花是淡黄色的,当花开过后,丝瓜就慢慢长出来了。
3.介绍丝瓜的营养价值很高。通过好看的丝瓜做成的菜品,让幼儿从视觉味觉上激起想吃的愿望。
三.学习儿歌。
1.学习儿歌《丝瓜花》,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及节奏。
2.巩固儿歌。游戏《小熊送丝瓜》。(游戏过程:让几个高大的幼儿手拉手斜上举扮演丝瓜架,让几个矮小的幼儿手拉手扮演丝瓜滕,在丝瓜架里外穿梭,当儿歌念完,在圈内的丝瓜滕为成熟的丝瓜,再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熊,将圈内的小朋友拉出来送给未参加游戏的娃娃。)附儿歌:丝瓜花(选自《山里人》)丝瓜花,丝瓜架,丝瓜架上结丝瓜,丝瓜吊在瓜架上.秋千荡落瓜娃娃。
幼儿儿歌课件【篇5】
【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本次活动《小熊过桥》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念起来又很有节奏,朗朗上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 ,学习有节奏的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律美。
2、通过学念童谣,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勇敢独立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PPT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集合啦!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播放《去郊游》来到小桥边)看,这是什么?师带领幼儿过桥,坐下。
师引导理解:走这么窄的小桥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熊的外婆生病了,小熊要去看她,在去的路上要走过一座竹子做成的小桥,我们去看看过桥时小熊会遇到什么事呢?
2、出示PPT,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1)小竹桥,摇摇摇,你们说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了?小熊在听到乌鸦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了?他说了什么?
(3)小熊在喊妈妈的时候谁听见了?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4)那小熊过桥了吗?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乐的怎么样?
3、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完整观看PPT画面,学习朗诵童谣。
4、多种形式念童谣,感知童谣的韵律美。
师幼集体念童谣(师随机出示背景图)、幼儿拍手念童谣。男女生轮流念童谣。
5、小熊原来心里很害怕不敢过桥,后来为什么能过桥?你们喜欢童谣里的谁?为什么?如果你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小结:小熊在小鲤鱼的帮助下,终于勇敢地过了桥。真棒!(竖起大拇指表扬小熊)6、你们觉得这首童谣好听吗?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把它表演出来。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帮他们念童谣。(幼儿戴上胸饰表演)。
7、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熊过桥的童谣,知道了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帮助他,同时自己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再去走一走小桥吧!(播放音乐《小熊过桥》) 附童谣:小熊过桥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教学反思】
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的目标是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童谣,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幻灯片,帮助孩子进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分段学习———集体表演的教学方法。
第一段主要重点讲解小熊走到桥上时非常惊慌失措的样子和内心感受。然后请幼儿来模仿小熊害怕的心情。
第二段时,我把重点放在受到乌鸦和流水嘲笑后,小熊手足无措,寻找妈妈的帮助的心情。请孩子模仿妈妈快来的心情。
第三段时,主要讲述小熊受到帮助时的感激之情。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不事事依赖别人。
在分段朗诵熟悉后,请幼儿完整朗诵,刚开始在遇到幼儿忘记儿歌内容时,我会提醒,引导他们,并且请幼儿上台来朗诵,鼓励幼儿大声朗诵儿歌,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胆量得到锻炼。在难点处,我让幼儿学儿歌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
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小熊在过桥时遇到的困难,在小熊的同伴中有嘲笑和帮助小熊的,幼儿通过角色表演体会诗歌中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幼儿对小熊过桥的表情以及形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段落的衔接上面我有点太过匆忙了,如幼儿对童谣的整体感知就不是很到位,以致于幼儿不能很好的'衔接上。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注重对段落衔接上的过渡。使幼儿能清楚地把儿歌背诵出来,尽管孩子们跟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地探索儿歌、学习儿歌。活动结束后,幼儿也能把儿歌绘声绘色的朗诵出来。但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我急于让幼儿学会整首儿歌,所以在很多活动环节中让幼儿思考得太少,教师讲述得太多,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回应的也不是很好。《纲要》指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要转变角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教训,把孩子作为主体,自己成为导体,让幼儿真正的做一个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是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不断突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吸取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下更注意细节方面的处理,注意幼儿能力的培养,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找出自身问题。从而寻求更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
幼儿儿歌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学习与他人分享。
2、学说分享的礼貌用语“请”,“谢谢”。
3、体验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洗干净手。
2、自制PPT。
3、视频仪。
4、桔子、托盘、湿毛巾、奖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猪的果园里去参观,来,让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出发吧!
教师:小猪的果园到了,你们看。
播放ppt,参观果园(桔子、梨、柚子、冬枣、等),认识秋天丰收的水果。
教师:这是什么水果?你吃过吗?味道什么样?
(二)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小猪有这么多的水果丰收了,它会怎么做呢?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兔PPT教师:小猪的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猴PPT教师:小猪又打给谁了?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熊PPT教师:还有谁也是小猪的好朋友?
教师:小猪们,你们打完电话好朋友都来了,你们开心吗?
(三)感受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1、出示小动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画面。
教师:瞧!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小猪的心情会什么样?
讨论:小猪是什么样的小猪?你们喜欢它吗?
教师:原来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
2、出示桔子,教师示范剥桔子。
教师:小猪给老师也送来了一个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个桔子,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桔子,怎么吃呢?
教师示范剥桔子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品尝桔子。
教师:我们一起分享桔子,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应该感谢谁?
3、幼儿拿桔子和别人分享。
教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盘里,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教师:在家里你有好吃的会跟谁一起分享?
结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分享呢?让我们回教室去找找吧!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水果的轮廓图,幼儿进行涂色,巩固对水果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水果作为幼儿谈话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说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有话可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幼儿儿歌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摸,看,闻的方法总结出苹果的`特征。
2.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从小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挂图让幼儿自己洗手,洗苹果。
活动准备:
黑色袋子一个,苹果若干,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苹果的黑色袋子,请幼儿猜一猜里面会是什么?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请几个幼儿把手伸进袋子里面摸一摸感受一下,并说出他们摸到的东西会是什么,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苹果,激发幼儿的兴趣。
4.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并闻一闻它的味道,总结出苹果的特征。
5.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圆的,什么东西的颜色是红色的。
6.教师变出另一个苹果让幼儿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
7,夸奖幼儿,决定把苹果分他们当奖励,这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吃苹果之前要做什么?为什么呢?”
8.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提问:(1)苹果让手脏的小朋友碰它了吗?
(2)哪些小朋友得到了苹果?他们怎么做才得到的苹果?
(3)如果不洗苹果就吃了它会有怎样的后果?
(4)平日里我们在饭前便后应该怎么做?
9.教读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加强幼儿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10.带领幼儿洗手,洗苹果。
11.幼儿吃苹果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我是一个大苹果》
附儿歌: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朋友们都爱我。
如果想要吃掉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脏别碰我。
少儿茶课件
本页内容非常精选,包括了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为您准备的“少儿茶课件”,相信一定会让您感到满意。教案课件的制作是老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每个老师都应该认真地制定教案。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和需求。希望您能够仔细阅读此页的内容!
少儿茶课件【篇1】
Writing:学期快要结束了,回顾一下你所学的科目,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你的好朋友呢?他们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请你写下来告诉我们,好吗?
这一环节以课下作业的形式来完成,主要起复习巩固作用。同时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拓展,并为下节做好准备。
八、营造英语的海洋,让英语走进学生的梦乡。
我们生活在汉语的海洋中,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学来的一点点英文,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她太脆弱了!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片英语的海洋。如果把我们现在的学生空投到美国去,那么半年后他们就一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年后他们就可能不能流利地说汉语了(参考:《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博士),这就是海洋的力量。我们英语教学必须运用这种力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让英语走进他的思维,直到最后用英语喊出他的梦话。
任何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和珍贵的道德。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工具,传承着文明和道德,沟通着思想和情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文言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栅锁了。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要死掉,这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也没有必要偏让它复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字、词、句,甚至大部分汉字也可能几千年后要死掉,我们的子孙后代没必要非让它复活一样。汉字、汉语要现代化,世界语言、文字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偏要对抗这个潮流,徒劳无益,还有害。”我个人认为这个统一的语言文字的时代,必定是一个以中英文双语为载体的双语时代,起码在我国是这样。因此,让我们的学生学好英语,站在世界文明的最高处,学好他人之长,回家报效祖国,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理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干,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少儿茶课件【篇2】
一、舞蹈教学计划
大班幼儿动作发展较为协调,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训练幼儿协调,速度,肌力,耐力,瞬发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具备透过舞蹈, 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二、舞蹈教学进度安排(共16周)
第一周:
熟悉幼儿 、正确的站立姿势、方位练习、下课常规等
第二周:
学习盘腿坐, 头、肩部节奏练习,动作组合
第三周:
勾绷脚,压腿练习组合
第四周:
地面压腿练习、开跨练习
第五周:
腰部训练组合
第六周:
送胯练习,踏步转圈练习
第七周:
芭蕾手位练习、舞蹈组合(待定内容)
第八周: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幼儿进行分组表演,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九周:
把杆练习:压腿、擦地、扶把起踵、下腰等。
第十周
把杆练习:压腿、擦地、扶把起踵、下腰等,形体练习、芭蕾手位、脚位练习
第十一周:
芭蕾组合舞
第十二周:
提压腕、硬肩练习练习,
第十三周:
民族舞组合(一)
第十四周:
民族舞组合(二)
第十五周:
舞蹈组合(待定内容)
第十六周:
舞蹈组合(待定内容)
总体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幼儿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学会3-4个完整性的幼儿舞蹈组合。
周次和目标:
第一周:
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的常规要求。(时间与物品)
3、新授舞蹈组合:“银波绿舟”(一)
第二周:
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
2、新授点头、肩、活动组合。
3、随音乐协调地进行点头,耸肩等动作。
4、舞蹈组合:“银波绿舟”(二)
第三周
1、复习手位,勾绷脚,点头,耸肩等活动组合。
2、舞蹈组合:“银波绿舟”(三)
第四周
1、复习所学内容舞蹈组合:“银波绿舟”。
2、练习前压腿、旁压腿的动作。
4、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一)
第五周:
1、新授前踢腿、旁踢腿动作。
2、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二)
第六周:
1、复习前踢腿,旁踢腿,能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2、新授地面动作:双吸腿、压脚跟练习。
3、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三)
第七周:
1、复习所学的内容。
2、练习压胯的动作,根据音乐协调地做压胯动作。
4、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银波绿舟”
第八周:
1、新授前腰、后腰、旁腰、侧腰的要部组合动作。
2、随音乐做腰部组合动作。
3、舞蹈组合:“七色花”(一)
第九周:
1、复习腰部组合动作。
2、学习小碎步组合。
3、舞蹈组合:“七色花”(二)
第十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新授步位动作。
3、舞蹈组合:“七色花”(三)
第十一周:
1、新授双脚、单脚、向左、右、前、后、不同方位蹦跳的动作。
2、复习舞蹈组合
第十二周:
1、复习从手位开始到步伐练习的所有动作组合,要求随音乐动作到位协调的表演。
2、对每个组合进行重,难点的力度辅导。
3、舞蹈组合:“剪羊毛”(一)
第十三周:
1、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2、复习舞蹈组合:“七色花”“银波绿舟”
3、舞蹈组合:“剪羊毛”(二)
第十四周:
1、学习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复习所有的动作组合,作好汇报演出的准备。
第十五周:
1、汇报演出,发放评价表。
2、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少儿茶课件【篇3】
一、给学生交流的空间
小学生活泼好动,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是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课堂进行的活动教学应该是能直接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能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因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直注意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的交流。如:在热身运动中,进行日常的见面对话。在句型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照片,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介绍等等。我都努力着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有比较多的交流机会。
二、采用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生学英语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是学生善于接受,记忆深刻的。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安排了两个比较简短的游戏。如QuickResponse:任意指班上的一名学生问Who’sthisboy/girl﹖让学生快速反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并使他们在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中,提高注意力与他们的兴趣。再如游戏GuessingGame:用猜谜语的形式He’smyfather’sfather.Whoishe﹖让学生再猜猜中提高课堂兴趣,并且在猜中达到了复习各家庭成员的目的。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Myfamily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话题。我从这一点出发,仅仅围绕生活来开展教学。一开始,我通过介绍我自己的家庭,引出句型Who’sthatman/woman?,然后让学生训练说句子中,我安排同桌间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根据家庭照片,相互之间询问。学生看着自己家人的照片,亲切感,生活的真实感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此时他们用学习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别强烈。
四、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家,引起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中渗透了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家,快乐的家,是靠我们的爸爸妈妈等长辈们的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爱他们,尊敬他们,孝敬他们。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港湾,我们爱家,爱家里的每个人。
总而言之,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尽可能地采用听、说、唱、玩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各个环节之间还不够连贯,活动的面也并不是最广。这儿那儿,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不足,愿各位老师、专家多提出意见。
少儿茶课件【篇4】
unit one Lesson 1 Excuse me! 对不起! Excuse me! Yes? Is this your handbag? Pardon? 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 单 词 音 标 记 忆 方 法 词义 excuse /ikskju:z/ u发本身音 重读开音节 v. 原谅 me /mi:/ excuse me 打扰一下 宾格是放在动词和介词后使用 pron. 我(宾格) yes /jes/ yes----no adv. 是的 is /iz/ 他,她,它 + 人名是第三人称单数 v. be 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this Tis that 那个 pron. 这个 your jC: 要(谐音)你的'东西 你的,你们的 单 词 音 标 记 忆 方 法 词义 you ju: 你有(谐音)一套! 区别your 你的 你,你们 handbag 5hAndbA^ hand 手 bag 包 n. (女用)手提包 pardon 5pB:dn 有r 发儿化音 int. 原谅,请再说一遍 it /it/ pron. 它 thank WANk 有th 时,注意舌头的位置 谢谢 thank you 感谢你(们) very much 非常地 pen /pen/ hen 母鸡 ten 十 注意小口e的发音 n. 钢笔 pencil 5pensl pencil 比 pen 写的嗖(谐音)嗖快 n. 铅笔 book /buk/ look 看 注意 oo 发短音u n. 书 watch wCtF watch(手表)叹口气说:“哎,我可以看电视、看比赛(watch TV/games), 就是不能看书、看报纸(read books/newspapers)” n. 手表 v. 看 coat kEut boat 小船 goat 山羊 n. 上衣,外衣 dress /dres/ 别使劲拽死(谐音)连衣裙 n. 连衣裙 skirt skE:t 区别 shirt n. 裙子 shirt FE:t T-shirt 体恤衫 n. 衬衣 car /ka:/ 卡(谐音)车 n. 小汽车 house /haus/ mouse 老鼠 housework 家务活 区别 horse 马 的写法与发音 n. 房子 作业: 一、 看词义,默写单词。 二、 默写课文。
少儿茶课件【篇5】
初步运用素描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画正方体素描图的基础上,知道结构素描的要点和技巧后再进行创造。
1、知道什么叫素描、结构素描。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方法。
让学生能初步运用素描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立体的物体。
1、什么叫素描呢?什么又叫结构素描呢?
2、既然结构素描以线条为主,我们怎样才能把线条画好?
3、示范排线的.画法。
4、欣赏书中的例图。
素描是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教师讲解素描实物的步骤及方法:
(2)认真观察实物光照下明暗变化,用排线画出物体的明暗,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2、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作品、同学互评、听师评、畅所欲言谈素描要点。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学生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画苹果素描图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结构素描的要点和技巧后再进行创造。
少儿茶课件【篇6】
一天,几个小朋友玩《笑傲江湖》的游戏,他们都想当“令狐冲”这个角色。问起为什么,粟根说:“他武艺高强”,奕良则说:“令狐冲专打坏人,我最佩服他。”我接着问:“你们喜欢武术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看到这种现象,我想怎样做才能将幼儿的这一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呢?扬扬的爸爸会武术,能不能请他来给孩子们组织一次呢?我的想法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支持。在准备过程中。我们一起研究了目标的定位,具体构思了活动的过程,分析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并且根据随音乐编排了武打术动作。最后,扬扬的爸爸拟订了一份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使之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激发幼儿强身的愿望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家长共同备课,研究目标的定位、幼儿的学习特点等。
2、教师与家长一起根据《中国功夫》的音乐编排表演动作。
活动过程
一天,几个小朋友玩《笑傲江湖》的游戏,他们都想当“令狐冲”这个角色。问起为什么,粟根说:“他武艺高强”,奕良则说:“令狐冲专打坏人,我最佩服他。”我接着问:“你们喜欢武术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看到这种现象,我想怎样做才能将幼儿的这一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呢?扬扬的爸爸会武术,能不能请他来给孩子们组织一次呢?我的想法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支持。在准备过程中。我们一起研究了目标的定位,具体构思了活动的过程,分析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并且根据随音乐编排了武打术动作。最后,扬扬的爸爸拟订了一份教案。
活动开始了。当扬扬的爸爸身着红色运动服,迈着矫健的步伐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小朋友不禁为他的英姿欢呼起来。他首先伴着《中国功夫》的音乐声表演了中国拳术,孩子们不停地鼓掌,由衷地为扬扬的爸爸喝采。接下来他与幼儿一起讨论了中国拳术的由来、分类及风格,并鼓励幼儿从小锻炼身体,长大建设祖国。孩子们听得很专心,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叫身心,怎样才能分出好人与坏人。扬扬的爸爸用形象的语言给孩子们作了解释,随后“师父”又和“小徒弟们”来到户外一起练起了武术的基本动作。孩子们练得非常投入,几个女孩由于下叉动作标准还经常受到了师父的夸奖。随着《中国功夫》的音乐声响起,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中国功夫真棒”的感慨。
活动结束
在这次活动中,家长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程,转变了观念,同时满足了我们教学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学习中华武术的兴趣和强身健体的愿望,提高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少儿茶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少儿茶课件【篇8】
课堂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了四大发明,中国玩具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很多智慧,例如被称为“中国的难题”的华容道及孔明锁(鲁班锁)是传统的智力游戏玩具,空竹是可以强身健体的玩具,具有娱乐效果的拨浪鼓和凭借风力旋转的风车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今天就请同学们设计一些漂亮而又有趣的风车玩具吧!
1用粗记号笔画出跑在前面的小女孩的轮廓。
2再根据构图添画跑在后面的小朋友。
3设计前面小朋友的头发、表情和衣服上的图案。
4用不一样的图案设计出后面小朋友的衣服,画出小朋友手中拿的风车以及背景。
学习提示:
画完第一个小朋友后同学们要根据构图添画第二个小朋友。如果画面比较空可再画一个完整的小朋友,如果画面空的位置不多了可以巧妙地设计构图画出被遮挡的小朋友。
少儿茶课件【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编程技能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在这个数字时代,学习编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方式和趋势,而“少儿编程课件”则是为了迎合这种趋势而产生的。
“少儿编程课件”的出现,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巨大的学习机会。通过这些课件,孩子们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编程技能,同时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作为以少儿编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件,它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编程语言基础知识
编程语言是编程的基础,同时也是编程软件的工作基础。因此,编程语言基础知识是孩子们初学编程时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尽管有些初学者很快就能掌握编程语言,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入理解和掌握。
尤其对于一些小朋友们来说,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好,更需要更通俗易懂的编程课件来帮助他们学习编程语言基础知识。
2. 基础编程技能
除了编程语言基础知识之外,小朋友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编程技能,例如变量、操作符、控制结构、循环等。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技能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编程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应用编程技能
在掌握了基本编程技能之后,孩子们需要应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一些实际工作,例如开发游戏、创建自己的网站、设计自己的应用程序等。通过这些应用编程课件,小朋友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到编程技能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更高级的编程技术。
4. 游戏化学习
最后,少儿编程课件还是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编程技能。游戏化学习是指将游戏设计和教育设计相结合,以创造一种令人愉悦的学习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更易于吸收和理解编程技能,进而更高效率地掌握编程技能。
总之,“少儿编程课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快地学习编程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些课件,小朋友们可以逐渐掌握更高级的编程技能,并且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自己对于编程的理解。相信在未来的时代,掌握编程技能将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少儿茶课件【篇10】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
(2) 导入 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3)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 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1) 教具和学具准备(2) :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诠彝迹?、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 本。
(3) 组织教学: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1、 立方体的切2、 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作业 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 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少儿茶课件【篇11】
目标:能运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服装,感受服装的美,学习与各种服装相关的词语。
准备: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图若干、收集不同款式的服装并布置于活动室的四周;《朋友,请到晋江来》音乐磁带、自制“话筒”若干,拼插成的“摄像机”。
过程:
(一)以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暨晋江首届伞博会”为题进行谈话,引出“举办晋江服装博览会”的构想。
(二)以“请幼儿担任服装博览会解说宣传员”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服装,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
1、师:“服装博览会举办的时候,肯定需要很多的解说介绍人员,要是我们也能参加,向来自各地的外宾朋友介绍,一定很不错。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学一学,先仔细地观察一下你今天穿的服装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你最喜欢或比较特别的地方,请你来试着向大家介绍介绍。
2、幼儿观察自己的服装,并与同伴交流,师观察并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词语。
3、鼓励引导幼儿运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服装,丰富幼儿服装的词语。
(三)欣赏活动室四周不同款式的服装或服装图片,感受服装的美。
1、师:随着工人叔叔、阿姨越来越好的发明、设计,服装的款式越来越多,越来越美,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启发、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讲述。
(四)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我喜欢的服装”介绍、讲述活动。
1、师向幼儿介绍辅助材料(话筒、摄像机),引导幼儿通过“电视台采访”形式,自由结伴扮演角色介绍自己喜欢的服装。
2、鼓励幼儿继续向同伴介绍自己或展共和其他同伴的服装。
小结:
中国服装起源: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小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