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23-08-17 荀子名言警句荀子的名言警句200句。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则是学习的敌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时,就容易停止学习进步,从而成为自己的敌人。只有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出自《荀子·儒效》一书。这句话意味着积累点滴的努力和进步,最终会积聚成巨大的成功。就像积累土壤最终可以形成高山,积聚水滴最终可以形成辽阔的海洋。所以,无论是在学习、事业还是人生中都要脚踏实地,积累每一份努力,相信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名人格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生活中宝贵的财富。这些格言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承载着各种文化的智慧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摘抄这些名人格言,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对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精心整理与“荀子的名言警句”相关的信息,我们希望为您提供参考和启示。这些句子的目的在于帮助您更充分地理解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希望这些摘抄的名人格言能够给您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荀子的名言警句(1--20条)
1、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2、嘴巴说好话,行动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
3、一跃,不能十步;十辆马,功在不舍。
4、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省乎⼰,则知明⽽⾏⽆过矣。——荀⼦《劝学》
5、战国·荀况《荀子·荣辱》。这几句大意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恶言恶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恶语伤人。
6、译文:而取时有量,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所需。如果相反,取时无量,用时浪费,那地球上公有的资源也会很快消失。
7、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
8、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腾蛇无足而飞,鼠五技而穷。
11、这是有原因的,也是有道理的。
12、侧则不精。——《荀子·解蔽》
13、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14、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1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1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7、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8、天空不能分辨生物。地球能承载人,却不能治理人。宇宙万物,本属陌生者,到圣人,再分。
19、不敏,无城怜之心,则动,事要答,而辨,能治乱,则清。
20、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的名言警句(21--40条)
21、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22、荀子的《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23、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24、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25、人有?有生有知亦且有?故最?樘煜沦f也
26、与其后悔、抱怨、唠唠叨叨当初的选择错误,不如安心、踏实、积极地过好当下。成功的人生是一直在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而不是时刻幻想时光能够倒流,好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
2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29、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30、举了古代例子,他又举当时社会的例子,许多做乱之人和轻薄之徒,大都长相英俊,衣饰华丽,女人看了没有不喜欢的,国君不愿有这样的臣子,做父亲的也不愿有这样的儿子。再次讲到礼义的重要,并且认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1、荀子是周朝战国时期的一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乃至当今,荀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2、纵性而不足求学,为小人。
33、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34、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
35、居住就是选择一个国家;旅行就是成为学者。
36、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3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38、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39、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40、圣洁可以积累,道可以愚。
荀子的名言警句(41--60条)
41、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42、愿忍私欲,便能忍公欲;练习耐心,然后你就可以修复。
43、夫人虽有*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44、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45、荀子的政治思想具有三大特点:
46、“不在车上,”他说。缺乏信仰,正直。
47、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48、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倒,夫是之谓诚君子。
49、不要羡慕过去,不要担心未来。没有悲伤或怜悯的感觉。我们应该在时机成熟时采取行动,来了就处理,发生了就处理。这样,什么是治疗,什么是混乱,什么是肯定,什么是否定,就一目了然了。
50、人有气,有知识,有义,所以世界上最昂贵的。
51、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52、在礼的形成中,法是从天上来的,法是从地上来的,法是从中间的人来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和谐统一的原则就是这里的一切。
53、仪式,所以身体也是;老师,所以礼也是。
54、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5、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56、不是当我,我的老师;是我。我的朋友也;奉承我的人是我的小偷。
57、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58、民齐者强。——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
59、精于物者以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60、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荀子的名言警句(61--80条)
61、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62、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63、“不在车上,”他说;对人缺乏信心,诚信不足。
6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5、人类的交往,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好话犹如春风,让人觉得温暖、舒适;赖话犹如刀子,让人觉得心寒、难受。不会说好赖话的人,人际关系一定是紧张的;不会听好赖话的人,总是被人所轻视和孤立的。
66、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67、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68、不幸从出生也,纤维从出生也。
69、一个人要想上进,他周围的朋友十分重要。别觉得自己能“出污泥而不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如果周围都是些不肖之人,你也别想着会有积极上进之人愿意和你交往。
70、我们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时间你也看不出个真假好赖;只有当你真正遇上大事的时候,才能看清每个朋友的真实面目。平时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朋友,未必就能靠得住;平时爱搭不理、若有若无的朋友,未必就不会让你感动。
71、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荀子·致士》
72、客观来说,时至今日,荀子的行政思想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73、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74、身可辱,而志不可夺。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3、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75、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76、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77、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78、人类的苦难隐藏在一首歌里,比藏在巨大的大理石里还要阴暗。
79、知道一个好人是什么就等于知道一个好人是什么;帮助一个好人就是要有能力。鼓励强者,其福必长。
80、荀子名言名句有哪些1、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荀子的名言警句(81--100条)
81、如果做了无用的事,寻求了无用的事,获得了无用的事,悲伤了无用的事,那么它就很难被抛弃。不只是好,不是一个小的干衣柜。
8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
83、去做无益于成功,追求无益于收获,忧虑无益于化解危机,把它抛得远远的。不要因为它而干扰自己,也不要让它在心里有片刻的干扰。
84、译文:高山树林是鸟兽的居住地,山林茂盛,那么鸟兽就会回来,山林贫瘠,鸟兽就会离去。树木茂盛成荫,众多飞鸟栖息,没有土地,人民无法安居,没有人民,土地就会守不住。
85、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86、文学家、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乃至当今,荀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8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88、“节用裕民”、“节其流,开其源”等多项节俭持政的主张。对当时奢侈腐化的皇室贵族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89、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90、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荀子·王霸》
9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92、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从而使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9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94、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95、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96、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97、要治气生病,则后彭祖;以培养自己的名字,与尧顺。
98、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99、国王是人民的源泉。源清流清,源浊流浊。
100、人之于文学,犹如玉之于磨光。
荀子的名言警句(101--120条)
101、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102、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03、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104、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05、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06、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07、老师要有权利,自己也要和平。
108、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109、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仁者爱护人,义者遵循道理。——《荀子议兵》
1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111、知道傻瓜的人不是傻瓜;知道自己困惑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困惑。伟大糊涂,终身糊涂;大傻瓜从不工作。
112、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1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1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115、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荀子·劝学》
116、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117、最邪恶的就是最危险的。
11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
11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20、学不会。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冷于水。
荀子的名言警句(121--140条)
121、人天生就有知道的能力,有记住的能力。拥有记忆就是储存,但也有空虚,它不会因为已获得的东西而干扰将要接受的东西。
12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
123、三是倡导严于修身。我们常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名言就出自荀子。他提出的正人必先正己,以实际行动替代无谓的说教,彰显的是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
124、恶棍的未得也是忧不得的;既得到了又恐慌失去了。有终身的烦恼,没有一天的快乐。
125、大喜的日子,想想吧,哪个动物又能做到呢?从天上赞美它,并利用它来创造它。
126、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127、空旷而安静,那就是伟大的清明。一切事物的形状都是看不见的,不能看而不管,不能说话而不合时宜。
12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129、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30、田野荒而仓颉实,百姓虚而府库满,丈夫就是所谓的国家崩溃——荀子
131、解释:以道义为先而以利益为后就会得到光荣,以利益为先而以道义为后就会受到耻辱。
13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33、我的丈夫带着我前进,用生命为我工作,用年龄失去我,用休息死去。因此,好的生,就是好的死。
134、先生说:还没学。绿色的,拿蓝色的,蓝色的拿蓝色的。
135、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荀⼦《劝学》
136、贫穷就是贫穷,富人就是富人——荀子
137、所有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敬”字;所有事情的失败,都离不开一个“慢(慢待之意)”字。成功的人际关系,是因为你能尊敬别人;成功的事业,是因为你具备敬业精神;成功的夫妻关系,是因为你俩能相敬如宾。
138、凡是利益少,但道义却多的事情,一定要多多去做。反之,利益多却违背道义的事情,一件也不要去做。这就是君子对利和义的取舍态度,甚至在关键时候,宁可舍弃生命,也要维护道义。
13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40、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荀子的名言警句(141--160条)
141、五是倡导尚德尚能。他主张打破贵族垄断的做法,任人唯贤,做到内不阿亲,外不避仇,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42、礼貌如此,身体也如此;老师,所以礼也是。
143、落花落,落花纷漠漠。5、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144、酒乱其神也。摘自:名人名言网
145、真正有本领的人,在于不去做那些不应该做、也不能去做的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于不去考虑那些不应该考虑、也无法改变的事情。
146、《书》、《乐》、《春秋》和《易》等儒家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尤其是《礼》和《乐》这两部儒家经典名著。因为这些儒家经典名著对于规范学者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47、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148、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荀子
149、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150、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51、荀子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荀卿”。荀子信仰儒学,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辞赋之祖。代表作品有《荀子》,弟子中比较著名的是李斯、韩非和张苍,再传弟子贾谊学富五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15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153、所以音乐,所以音乐,所以道德。这个国家的人民会很高兴。
154、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55、看到它的可欲的可欲,你就不会担心它的可恶,如果你看到它的可利性,你就不会关心它的可害性。如果你动了,你会陷害它,如果你这样做,你会羞辱它,这是一种偏伤。
156、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15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8、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荀子
159、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知:同“智”,这两句大意是:滚动的弹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一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滚动的弹子若在倾斜的地上滚动,将是越滚越快;一旦遇到了障碍,弹于便无法滚动了,流言蜚语遇到那些拨弄是非者,则会添枝加叶,越传越离奇。但谣言一到聪明人那里,便会嘎然而止。因为智者不会相信这些流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见《论语·阳货》)。
160、任何声音都小得听不见。
荀子的名言警句(161--180条)
161、人都知道,不真诚是无法改变的。
162、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
163、君民互重。具体来说,苟子的政治学说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重君。认为“君者,民之原也。”(二)贵辅。治国虽然以君主为中心,但仅靠君主一人也不行,还必须有人辅佐。(三)尚能。在位者必须多贤能,人安其职,而后天下可安。
164、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165、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166、“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167、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16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6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170、君子称赞别人的美德,提高别人的美丽,这不是奉承。
171、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172、如果一个学者妒忌他的朋友,那么一个好朋友是不亲密的;君子妒臣,好臣不妒。
173、接下来,他举了大量历史名人为例,尧高而舜矮,周文王高而周公旦矮;孔子高而冉雍矮,孙叔敖外表丑陋却为楚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还有叶公子徐偃王等,都是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之人却都成为让人敬仰之人。进一步论述了不能只从外表来评判一个人,而要看他内在的思想学问。夏桀、商纣再次被荀子提到,他们都是仪表堂堂之人,但结果呢?只留下历史骂名和耻辱。
174、惩罚是犯罪,而不是犯罪是混乱。
175、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76、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177、君杰独家愿望,臣杰专利。
178、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179、抱怨、踏实、积极地过好当下。成功的人生是一直在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而不是时刻幻想时光能够倒流,好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
180、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的名言警句(181--200条)
181、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18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183、操弥约而事弥大。——《荀子·不苟》
18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85、君戒专欲,臣戒专利。——荀子
186、迂腐不堪、投机倒把、不择手段,难逃牢狱之灾。所以,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这样才能安心,才能欣然享受你的劳动所得。
187、圣人的音乐,可以是善良的人,它感人深刻,它改变风俗。因此,前国王引导他们以礼乐和谐地生活。
188、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189、仁爱之道,亦一事无成;没有智者,也没有智者。仁者的思想也要恭敬,圣人的思想也要快乐。这也是治疗心脏的方法。
19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191、说话得当,是一种智慧;该沉默的时候能沉默,更是一种智慧。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说话得当”,还都凑合;但对于“什么时候该沉默”,却做得并不好。“沉默”,是需要自制力的,压得住你的火气;“沉默”,是需要勇气的,不以口舌论英雄;“沉默”,是需要脑子的,因为沉默比说话的结果更好。
192、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礼义廉耻”之秤。太过,则裹足不前、迂腐不堪、格格不入,不能经世致用;不足,则唯利是图、投机倒把、不择手段,难逃牢狱之灾。所以,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这样才能安心,才能欣然享受你的劳动所得。
193、大道不言,大辩论大慈悲,大预算不谦虚,勇发现。而道昭却相反,道昭和仁辩道不成功,并尝试,而往往连情也不信,勇也不发现。
194、“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95、音乐是圣人的最爱。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心。它的声音是如此动人,它可以轻易地改变风俗习惯。
19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197、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198、忽视忘记,灾难是作。
199、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00、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延伸阅读
荀子名言警句精选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家都有摘抄过名人名言吧,名人格言可以加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名人格言的种类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荀子名言警句”, 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荀子名言警句(1--18条)
1、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2、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
3、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柱:通“祝”,折断。束:被约束。这两句大意是:过于刚强就自己招致折断,过于柔弱就自取约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跟度,超过这种限度,就会导致矛盾向相反方面转化,这两句话正说明这样的哲理。可用于对性格的规劝。
4、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5、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
6、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7、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9、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儒效》——荀子经典语录
10、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11、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2、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13、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4、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6、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17、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8、“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荀子名言警句(19--36条)
19、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20、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1、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22、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过:过分,夺:剥夺。予:赐予.这两句大意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处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可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在执行时过宽或过严,这就须要人有较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不为喜怒所左右。对犯过错甚面触犯刑法的人,即使再恼怒.也不惩罚过分;对作出成就或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再喜欢,也不奖赏过分。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绪,作到赏罚得当.
2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24、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25、战国·荀况《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这几句大意是: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的时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预先为之谋划;处境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预先作好准备。这就是所谓“有备无患”,即令有患亦可以从容应付。因为世事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对于逆境不可不防。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26、圣人者,以己度者也。——《荀子·非相》
27、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2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9、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30、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1、战国·荀况《荀子·荣辱》。乐易:和乐平易。忧险:忧危,忧虑戒惧。夭折:短命。这两句大意是:心情和乐平易的人常常长寿,精神忧郁、戒心过甚的人常常短命。这两句从精神状态方面谈养生之道。性情平和,处事平易,不急不躁不怒,保持淡泊愉快,就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正常代谢,有益于健康长寿。精神抑郁,愁肠百结,思虑过度,戒惧过甚,就会损耗精力,不利于身体各部分正常功能的发挥,这样身体就会大受亏损,常常导致短命夭折。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应保持平易愉悦的心情,不要忧思过度,以免有损身心健康。
32、战国·荀况《荀子·正命》。名:名称。实:事物的实质。命:命名。约定:根据人们的共同意向相约而定。俗成:共同约定的;大家认可,习惯上一直遵守和沿用的。这几句大意是:什么名称代表什么实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了的,人们相约以此命名这一实物,一旦为社会所承认,固定下来大家一直沿用,这一命名就被认为是此实物的名称了。荀子的话说明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共同的意向而制定的,引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现在也可以把人们经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或某种社会习俗称为“约定俗成”。
33、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
34、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35、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36、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荀子名言警句(37--54条)
37、战国·荀况《荀子·君子篇》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
38、言必当理,事必当务。——《荀子·儒效》
39、法者,治之端也。
40、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41、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42、见《荀子·非十二子》。当(dàng档):恰当。知:明白事理。这几句大意是: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43、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44、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45、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荀子
46、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4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荀子
48、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49、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
51、真积力久则入。——《荀子·劝学》
52、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53、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54、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名言警句(55--72条)
5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57、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恶(wù悟):讨厌,害怕。辍(chuò绰):停止,废除.辽远:遥远宽广。匈匈:同“汹汹”,吵吵嚷嚷。这儿句大意是: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玲而废除严冬,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遥远而改变宽广,见识远大的人不会因为目光短浅的人吵吵嚷嚷而停止行动。这几句先以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喻,强调人们的正常行动不要因为种种干扰而中止。可供论述人应当有坚定的信念时引用。
58、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5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0、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 不苟》
61、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荀子
62、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63、人者,其天地之德,*阳之交,鬼——荀子
6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6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66、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67、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68、兵事以民为本。——荀子
69、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7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71、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72、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荀子》名言名句38句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名言。”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名人名言都不陌生吧,名人格言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层次,那么你都知道有哪些必读的名人格言句子?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荀子》名言名句, 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荀子》名言名句(篇1)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荀子名言
2、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 荀子经典语录
3、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4、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名言
5、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名言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7、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9、君子赠人之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
10、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
11、长幼有序。——《君子篇》——荀子名言
12、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13、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荀子
14、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名言名句
15、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名言名句
16、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名言名句
17、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荀子
18、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名言名句
19、恶之者众则危。——《正论》——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名句(篇2)
2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21、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
22、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23、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24、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25、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
26、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不苟》
27、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名言名句
2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议兵》——荀子名言
29、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荀子
30、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名言名句
31、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32、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33、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苟》
34、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35、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龟,不足与语东海之乐。——荀子
36、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名言名句
37、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荀子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