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案

发布时间:2023-07-07

教案汇编15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形成切实可行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幼儿教师教育网非常喜欢这篇“教案”文章觉得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 络绎不绝

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报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案 篇2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认真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秦州区教体局《关于<XXXX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1、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秦州区教体局《关于<XXXX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学校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高质量的反思材料,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行政推动,专业引领,典型示范,全面推进高效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工程,要在转变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教育观念上下功夫,要形成全员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实践的新局面。采取有效的推进策略,确保高效课堂建设工程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1、行政推动,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保障。

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必须用行政的力量加以推动。为保障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成立“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直接责任人,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在学校落实,学校决定将此项工程纳入教学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范围。

学校制定每学年实施工程的具体方案,将教师开展此项活动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同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为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学习培训、考察研修、专项课题研究、表彰奖励等提供经费保障。

具体分工为:

(1)、教导处负责对高效课堂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2)、教研组负责对教师相关专业发展组织形式多样的有效培训。

(3)、总务处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好学科与信息的整合。

(4)、教导处负责制定学校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组织各类展示、观摩、竞赛等活动。要推出典型课堂教学模式,经常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调研指导,发现和培植典型,对课堂中的典型问题,组织学

科骨干力量展开攻关。认真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工作。

(5)、校长加强对创建活动的专项督评,把高效课堂创建工作作为学校工作及岗位管理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2、专业引领,为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支持。

教导处和教研组是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具体承担者,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策划、组织、研究、指导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开展;在总体安排的基础上,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年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推进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专题;组织广大教师共同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校指导教师围绕高效课堂的标准要求,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注重课前研究、课后反思,注重课前教案、学案的精心准备,注重作业的精选精编及精批精改,注重教学情况的小结和改进教学。同时给教师布置学习教育专著、撰写学习心得的任务。

正常开展校外教研交流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丰富和促进我校高效课堂建设。

3、典型示范,为高效课堂建设和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效课堂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每学期都安排他们上示范课,夯实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雄厚基础,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高效课堂标杆教师,使之起到旗帜的作用。对典型教师、典型模式、典型方法、典型学科和教研组,及时总结和提炼经验。通过现场观摩、研讨展示、评课和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全体教师积极推广,使广大教师共同受益。

4、适时调度,为高效课堂建设校正方向把握进程。

在“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分析、调度、给力。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及时校正工作的方向,及时把握推动的进程,严防走过场。确立学校学期专题活动制度。搭建平台,提供抓手,学习交流,共同提高。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向纵深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确立年度总结推进制度。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解决问题,确保高效课堂建设螺旋上升、不断深化。

(三)立足常规教学,夯实基础,全面落实“高效课堂建设”。

1、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因此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多种活动。学校开展师带徒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学校要组织展览、交流、评比。教学反思要做到细、真、深、改,切忌假、大、空、虚。每位科任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的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作为学校评先选模的重要参考依据。

工作成效:通过以上举措,达到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起长效的教材教法研训机制。

2、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教案 篇3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 “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二)方法

教师先向做在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Hi, I’m Ms Wang,接着这位学生说 Hi, Ms Wang. I’m Ann.她/他旁边的学生说 Hi, Ms Wang. Hi, Ann. I’m Ken.以此类推。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展示学生的名卡

教案点评: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小朋友,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生各抒已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 火车读词游戏

深浅 拦住 甩甩尾巴 仔细 低下头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1、 猜字游戏

2、 理解课文中不懂得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

(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师: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读通了课文,表现的真棒!通过读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

1、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 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 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

、、、、、、

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懂了这么多,刚才某某同学说:老牛和小松鼠告诉小马的答案是不一样。你们想一想,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书。

(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朗读。

是: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

生:回家问妈妈。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

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拓展延伸

1、读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举例说说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 2、复述课文

使学生养成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好习惯。

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教案 篇5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在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改变过去“以文章分析为重点、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必须提倡教学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杨再隋教授所倡导的四种教学结构值得借鉴:①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②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③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④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2.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体验性。

①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多样、具体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设计上重视诵读和探究,通过感受、体会、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在设计上重视实践应用与演练,创设语文活

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见过猫是吗?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不少同学还很喜欢猫,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老舍先生家的那只猫,是什么样的,他从那几个方面来描酥述他们家的猫。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渎课文,初知大意

1、自由读文:

借助字典或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巩固生字新词。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

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的猫。 我是从__________看出来的。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完成填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

⑴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 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 ……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3、从第一段的哪些句字里可以看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

理解:

“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并口头造句。

4、个别读,师问生答式,齐读,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想:

自己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小组交流品味:

大花猫动作的温柔可亲。

理解:

“蹭”“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猫胆小却很尽职,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6、指导感情朗读1~3自然段,你们感受到了猫的古怪吗?

四、小结

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猫。

五、积累运用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责打 遭殃 无忧无虑 淘气 生气勃勃

2、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 、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四自然段,思考:

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小组交流:

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

找出来读一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3、师引导感情朗读四自然段,体会小猫的可爱:

师: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比较积累词语,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师: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用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5、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吗?举例说一说。

(喜欢、喜爱)

6、齐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三、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朗读课后“阅读链接”:

师:这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同?

2、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一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____古怪

高兴时 温柔 不高兴时 一声不吭

15、猫

胆小 勇猛 作者 喜爱

小____淘气可爱

【相关作业】

1、仿例写词语:

生气勃勃(含叠音词)_____ _____ _____

粗细各异(含反义词)_____ _____ _____

2、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花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下来。

教案 篇7

一、本课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学生自主练习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及奔跑能力,提高心肺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为新授课,根据学生特点,如好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崇拜体育明星;但是他们认识粗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乐情来的快去的也快,难以持久等。根据以上特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并使学生对体育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竞技短跑项目中采用的出发姿势,但是技术过程难度大,学生上肢支撑力量差,因此它不是学生跑的.快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本次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反应速度和起跑与起跑后快速跑结合起来。

蹲踞式起跑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正确掌握“各就位”和“预备”的技术动作;

2、难点:快速反应,“预备”动作与“跑”动作的紧密衔接。

四、教学内容

1、蹲踞式起跑练习 2、快速反应游戏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初步了解蹲踞式起跑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及奔跑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控及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能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技健康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常识和方法,学会了一些运动技能。因此在教法上不能“一刀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练习的主动积极性,所以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疑法:通过教师设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模仿兴趣并练习、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讲解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观、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否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起重要作用;

3、指导法:指导学生蹲踞式起跑的练习,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勤加练习;

4、纠错法:针对蹲踞式起跑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动作的技术,在学生练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纠正,达到教学目标。

七、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经掌握一定的方法及运动技能,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因为自主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首先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2、游戏法:玩是天性,倡导学生“玩中学”,“玩中练”使体育课充满乐趣,有吸引力;

3、合作学习法:合作是人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会合作的人才能更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合作学习法主要用在分组练习和分组游戏中;

4、体验法:学生只有不断地身体练习体验才能尝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5、展示竞争法:学习技术动作后让学生展示并通过比赛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分钟。

① 体育课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学生;宣布课的内容、任务、要求;

② 准备活动

1、柔韧性练习

①两手抓 ②弓步压腿

③侧压腿 ④体前屈

2、辅助练习

①原地摆臂

②原地小步跑

③原地高抬腿

二、基本部分:27分钟。

① 激趣动员。

② 蹲踞式起跑:

教学法:设疑法。教师问学生蹲踞式起跑姿势是怎样的;学生自主体验,让学生自由练习; 教学法:讲解示范法。教师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学生听记;在教师发信号下学生分组进行5—6次练习;

③ 学生交流体验。两人一组,一人发令,一人练习,然后交流心得体会3—4次; ④ 学生展示1—2次,师生共评;

⑤ 学生再次练习5—6次蹲踞式起跑接快速跑6—10米。

⑥ 游戏:各种口令多种方式起跑反应练习。

教学法: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要求及安全事项,游戏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三、结束部分:5分钟。

① 配合音乐放松,让学生身体得到恢复;

② 对课进行总结;

③ 整理场地器材。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地、音乐播放机1台

十、教学效果预计

1、85%的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练习密度在35%——40% 、平均心率130次/分;

3、预计本课对学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都可以得到提高。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动作方法,通过练习,较好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学生学习氛围还可以改进。

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诗歌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言精炼华美,人们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形容语言给人带来的美感。因此,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仿照所给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教学中所选的例诗除语言优美之外,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模仿。

【导写过程】

一、多媒体镜头1

从模仿到创新

——如何仿照例诗创作诗歌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如何根据所给的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意味的机会,我们可以来一起比一比,看看是老师的仿写能力强呢,还是同学们的仿写能力强。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挑战。而老师我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精神的人,常想和别人比一比、赛一赛,既挑战别人,又检验自己的实力。我是一个不愿意随便服输的人,你们是不是也有跟老师一样的性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二、多媒体镜头2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驱散了凛冽的寒霜;

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滋润了龟裂的心田;

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

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注意例诗,这实际上是一篇学生考场作文中的开头一节。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7)快速审题作文

【设计思路】

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快速审题作文。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因素和什么叫添加因素法,并能灵活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写作。

【导写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活跃气氛

1.同学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首先请同学们齐声说“学生”10遍,然后齐声说“生学”10遍,速度要快、声音要响亮。在学生说完最后一个“生学”时,不给学生喘息机会立即问:老师最怕谁?学生的回答多数可能是“学生”,教师据此引导: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受思维的定势的影响。

2.同学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它们俩谁跑得快?注意不要进入思维定势。

3.四边形剪去两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小结:本堂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大胆创新,相信大家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二、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谁能以“我”为话题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然后用一句话对自己进行概括呢?(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在题目中所添加的内容越具体,介绍得就会越有条理,越清晰,在写作上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审题,这就是本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审题方法——添加因素法(板书)。

三、展示目标

1.理解“因素”和“因素添加法”。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8)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

【设计思路】

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导写过程】

一、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1.教师讲解。

联想和想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对发展同学们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联想和想像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实行开放性作文,尽量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向同学们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我们在作文时要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这样才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我们就会自觉地走进那色彩斑斓的社会“大超市”,去光顾那琳琅满目的“开价生活大书橱”,尽情浏览,用我们宽广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我们应大胆去写,不拘泥于内容和体裁,甚至可以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因为这两种文体最能提高我们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学生练习。

用“高原”、“啤酒”、“海豹”三个词语,在30秒内构思一个能讲述2分钟的故事。三个词语的顺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

教师通过点拨使学生意识到:“高原”、“啤酒”、“海豹”原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要把它们组成一篇文章,用一般的思维模式是不行的,必须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使这三个词语串成一个彼此相及的整体。

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讲解

1.教师讲解。

叶圣陶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因此,在作文时,我们要有目的地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9)多角度思维作文训练

【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2.利用几何图形包容性大的特点,给学生极大的想像空间,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3.在叙述的过程中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作开启文路。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意识

运用三个想像力自评测验导入教学。

1.你觉得自己的想像力怎样?

a.丰富 b.一般 c.不太好

2.你认为你的想像力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掘?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检测一下你的想像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无所谓

二、发散思维,展开想像

借助图形,展开想像,启动思维,引发感情,从中体味、感悟并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围绕图形展开想像。

教师可以举例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展开想像。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将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使写作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1.给出图形。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0)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设计思路】

作文之法,新奇为上,无论是韩愈的“唯陈言之务去”,还是郑板桥的“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的都是为文创新的问题,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心灵的展示和个性的表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随着话题作文的遍地开花,作文的构思也在不断创新。如果说精心拟制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发挥“第一瞥”的磁性功能,那么出色的小标题则如众星捧月,能照亮全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让学生理解其意境。)

一位中学生的竞赛获奖作品《也许》写的虽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环保题材,但作者用一首著名的元曲小令串联全篇,将文章所写的四部分内容分别定名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从四个角度来组织材料,使文章不仅结构新颖巧妙,衔接自然流畅,而且内容丰富,主旨突出,真是一招妙用,满篇生辉。出色的小标题如众星捧月,照亮了全篇。

二、出示课题

板书: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三、要点梳理

1.什么叫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地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2.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1)时间串联法。

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分以下几种形式:

①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②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小标题:“春”、“夏”、“秋”、“冬”。 ③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学生生活的习作《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儿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季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

再向虎山行”。

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学习课文中的相似小节。

2、懂得萝卜、白菜、西红柿和马铃薯的食用部分,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对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勤于观察的教育。

3、学习区分:“不好吃、不能吃、最好吃”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进行仿写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教——扶——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相似小节,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3、辨别词语的意思,并学习用“带着”“跟着”说话。

教学难点:

1、通过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九课《熊妈妈收菜》的生字,通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小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二、从扶到放,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1、过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听老师来读课文的第一节。

“菜园里的蔬菜都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出示: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练习:问:“带着”可以用什么词替换?(领着)

读一读

能否说:“小熊带着熊妈妈去收菜”?为什么?

应该用哪个词来表达?(跟着)

请用“带着”、“跟着”各说一句话。(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2、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跟着熊妈妈去收菜呢?

听录音,看课文,熊妈妈带着小熊都来到了哪里?

生:回答

板书:萝卜、白菜、西红柿、马铃薯(四幅图)

(二)、学习第二节,掌握学习方法

1、过渡:在收菜过程中,小熊都增长了哪些知识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2、集体读第二节: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熊妈妈和小熊走到什么地方?熊妈妈干什么?

2)小熊要怎么样?

3)熊妈妈说什么?

4、根据以上问题引读,板书:叶子、根(最好吃)

5、学习了第二节,你懂得了什么?

(三)、归纳学法,小组学习第三、四节

1、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学习第二节的?

2、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四节,并同时完成第43页上的填空1-3题。

3、请二位同学上来,完成第三、四节的板书

4、分别请两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演示学习成果,并派代表给全班同学引读。

(四)、学生独立学习第五节

1、学生自学,完成填空第4题

2、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完成板书,并带领大家学习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老师想考考你:这里有三个词:“最好吃、不好吃、不能吃”他们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2、是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蔬菜,他们的食用部位也各不相同。

四、课外扩展

1、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蔬菜,它们分别吃什么部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蔬菜图

2、你能照课文继续编故事吗?

四人小组仿写练习

全班交流

3、课外阅读

《长颈鹿的家》p60

9、熊妈妈收菜

小熊(图) 熊妈妈(图)

萝卜 (图) 叶子 根(最好吃)

白菜 (图) 根 (不好吃) 叶子

西红柿(图) 叶子 (不能吃) 果实

马铃薯(图) 果实 (不能吃) 块茎(才好吃)

教案 篇10

知识: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调”)及新词,认读11个字。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能力: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2、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

思品: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

2、体会作者畅游期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3.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

六、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图片;各种纸树叶;配乐朗诵音乐;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科大校园找秋天,你发现了什么?

2、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秋天的秘密,秋姑娘可高兴了,你看,她来到我们班(贴出秋姑娘的图片)小朋友们跟秋姑娘打声招呼吧!(板书:秋姑娘)引出课题,指导正音:“娘”读轻声。大家可知道秋姑娘来做什么?(请学生有礼貌地提问)原来,秋天到了,秋姑娘给小朋友们送信来了。(板书:信)指导正音:“信”是前鼻音,第四声。(齐读课题)

3、秋姑娘知道小朋友们刚学过拼音,想通过音节词让小朋友们认一认汉字,这样就能读懂她写的信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试一试?

出示音节词:写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小心、生病、山村、裹上、

(指名读、齐读,出示课后生字表和绿色通道的生字认读)

秋姑娘夸小朋友们真聪明,她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看她给好朋友们写的信呢!

二、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1、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说了些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请你用“─”划出它们的名字。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信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请你用“~~”划出来。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老师相机贴图,随后,出示“秋姑娘给、 、和写了信。”指导学生把它们并成一句话来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带拼音词大雁、青蛙、松鼠。)(指名读这一句话。)三、细读课文感悟重点1、创设情境,引导自学(1)秋姑娘给大雁写了什么?谁愿意把第2自然段读给大家听?(2)大雁是候鸟,秋天到了,它们就开始往很远很远的南方飞,整个冬天它们在温暖的南方度过。你能帮秋姑娘读读写给大雁的信吗?(大雁好朋友,路上要多加小心啊!)(3)秋姑娘对自己的好朋友大雁多么关心、多么爱护,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4)指导看图背诵:看,大雁们听懂了秋姑娘的话,队伍排得多整齐。师引:一封写给——……让它们——……谁能不看书,把这段话全部说出来?(5)小结学法: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是先读一读,然后帮助秋姑娘读信,再练习把这一段话读好,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便会背了。 2、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课文哪几段跟第二自然段很相近?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请你学习秋姑娘给松鼠、青蛙、山村孩子的信。听清老师的要求:(1)你喜欢读写给谁的信就读谁的信。(2)你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地方画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自学)

(回答问题时尽量放开让学生自由说,读懂一点说一点,学懂哪里说哪里。文中的重点词“别、冬眠、快、充足、裹上”,老师给于适当的点拨、引导。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等方法,再次感悟秋姑娘对好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从而也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大雁“南去”,青蛙“冬眠”,松树“准备食品”,小树穿“冬衣”等,感受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3、学习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老师引读:秋姑娘写呀写呀---

学生跟读:咦,……?……,……!(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高兴的语气)

4、回归整体,表情朗读,指导背诵。

(1)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给谁写信,学生读信的内容。

(2)练习背诵课全文。看图听配乐朗诵,学生看图把信的内容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动作。

四、说写结合培养能力

1、秋姑娘用枫树的树叶写信,把枫叶全写完了。老师带小朋友们出去找秋天的时候,收集了一些落叶,小朋友们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秋姑娘还有许多好朋友,她也想给他们写信,不过,秋姑娘太忙了,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代表她写信。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老师这里有许多纸树叶,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信的内容,再把信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汇报,评价。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课文,熟读生字。

2、收集落叶,办一个“落叶展览”。

3、课后按秋姑娘的口气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提醒爸爸妈妈在秋天注意身体。

教案 篇12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现存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需要“脱胎换骨”,并重新思考现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迎来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旨在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它关注的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它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教学过程的规划应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规划的基础上

首先,在规划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视野就必须开阔。教师、学生目力所及、识见所逮、能力所为的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其次,教师应该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完成哪几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和主次、轻重、急缓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其具体顺序。最后,再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考虑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具体教学措施,如何安排整体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

教案 篇13

【活动设计】

本节绘本内容很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情节也非常的清晰易懂,让幼儿在听的同时,就能很快地掌握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中班幼儿对乘坐交通工具时应该遵守的规则还不是非常地清楚,知道一些,不过在真正乘坐时,就会因为兴奋而忘记乘车规则,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所以我设计了这一节绘本课,希望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能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根据小动物的特点,理解并记忆相关的乘车约定。

2、让幼儿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公交汽车情景模拟、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快看,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开来了一辆公交汽车。这是汽车的前门,我要从这里上车;这是我司机的位子;这些是小乘客的位子;这个是后门,要从这里下车。滴——滴——,按按小喇叭,我要出发去玩了,有谁愿意搭我的车一起去啊?”(幼儿举手)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愿意搭我的车啊!可是我的车子太小、座位不够,该怎么办呢?这样吧,如果谁能记住我说的乘车规则,我就邀请他来一起搭车,你们同意吗?”(幼:同意)“那你们的小耳朵要听清楚喽!”

(小小规则要记牢,交通安全最重要。前门上后门下,排好队儿不着急。首先寄好安全带,然后小手抓抓好。莫在车里乱走动,莫把脸儿往外瞧。如果你能都做到,你就是个乖宝宝!)

二、幼儿乘坐公共汽车,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另一老师抓拍幼儿乘坐时的不安全举动。

三、音乐停止,游戏结束。

师:“滴——滴——,小乘客们,我们已经到达终点站了,请解下安全带、排好队有秩序地从后门下车。”

四、观看PPT,讲述故事前半段。

师:“王老师的汽车游戏好玩吧。(好玩)今天啊,森林里的狮子爷爷也开来了一辆公共汽车,我们快来看看吧!

师:“我们的故事先讲到这里。原来啊,狮子爷爷的公共汽车一路上也载了很多的小乘客。而且我们的狮子爷爷也跟王老师一样,对它们提出了一些乘车的规则。那谁现在动动小脑筋,告诉王老师,你刚刚在故事里都听到狮子爷爷跟谁提出了什么样的乘车规则?首先是谁想要搭车?狮子爷爷跟她说了什么要求?”(幼儿举手回答)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他说的对不对?听听我们的小乘客是怎样回答你的?”(边播放PPT边回答问题)

五、观看PPT,讲述故事后半段。

师:“看来啊,我们的狮子爷爷跟每一个小乘客都说了一个乘车规则,那我们的小乘客有没有听狮子爷爷的话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

师:“我的故事讲完了。为什么故事最后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呢?小乘客们有没有听狮子爷爷的话?原来啊,小乘客们后来因为太兴奋了,忘记了狮子爷爷的乘车规则,造成了不好的结果。这说明啊,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安全,一些不安全的动作,我们是不可以做的,而且一定要遵守乘车规则。那我们小朋友自己在乘车的时候都要注意些什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谁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六、翻看现场拍的照片,让幼儿初步懂得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不错。可是刚刚有些小乘客在坐王老师车的时候啊,因为兴奋贪玩,忘记了我们之前说好的乘车规则,做出了一些不太安全的动作,这样可不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找一找哪些动作是不安全的。”

师:“刚刚的那些小乘客们,你们都记住了吗?不仅仅要记住乘车规则,还要学会自我保护。那我们待会回班上去再玩一次汽车游戏,比比看,谁才是真正的文明小乘客,好吗?”(好)

七、结束。

【效果分析与反思】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很积极主动,配合很好。开始环节的游戏,孩子们都被成功的吸引住了,很踊跃。不过我预想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班上的孩子们太守规则了,没有做出很危险的动作,也或许是我做的安全带太紧了,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挥。不过后来还好,下车时,有的小朋友忘记了应该走后门,被我抓住了把柄。为后面给他们看自己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埋下了铺垫。

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透彻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批判质疑,评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是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所写,写作对象明确,意图清晰,针对性强。实为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绝好教材。因此,充分读懂原文,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当为学习之重。同时,文章论述问题深刻,理论性强,运用批判阅读的方法和质疑、评判的态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点突出,论述严密,事理充分,因此学习其写作手法,也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媒体】

PPT

【教学方法】

发问与质疑式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美国《中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的作者乔治.C洛比尔曾在该书序言里说:科学上的失败只属于不愿再试一试的学生;又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应该是一种从无知到已知的再发现。学生不像海绵──他们不会自动吸收知识。他们是人,他们应该通过第一手的、自己动手操作的经验来学习。你认为这段话与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所倡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引例证明,从而归结引申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内容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问题: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的?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论证:

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一自然段)。

2、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自然段)

3、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自然段)

4、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极其重要意义。(第13段)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事例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对话,评析文章

准备:课前预习给出下列三个问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格物致知精神的缺失?

3、怎样理解作者衷心倡导的科学实验精神──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深远意义?

指导学生仔细透彻地研读课文,自行提出问题,多渠道查找资料,编写短文或发言提纲。可以以同观点小组结合的形式,合作写文。

参考提示:对下列每一个问题,你分别持什么态度?是全部赞成、部分赞成还是完全反对?可以用举事例或讲道理的方法来清楚地阐述见解,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A、关于作者的论点:对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来说,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重要。

B、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批判: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阳明格竹子的例子就是明证。

C、关于作者的论断: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课堂实施:

第一步骤:小组交流,选出见解最独到、观点最鲜明、表达最通畅的发言或文稿。

第二步骤:全班交流,相同观点的整合和不同观点的碰撞;鼓励求异思维,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批判性的阅读。

(课堂讨论、交流,辨明道理,把握文章命意)

教师介入讨论及小结。

四、延伸拓展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下: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课外阅读《发明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一文,比较两篇文章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以《我所追求的科学精神》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教案 篇15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内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1、自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课文插图的挂图(或幻灯片、课件)。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磁带。

3、生字、词语卡片。

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的歌吗?

(根据回答,板书课题“王二小”)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按要求说图意。

⑴ 每幅图上画的都有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

⑵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在小组内说一说。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4、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 zh ,不是 z。

5、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读,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⑴ 自由读

⑵ 出示句子:

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⑶ 句式训练:

一边……一边……

⑷ 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

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⑴ 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⑵ 小组讨论,汇报。

⑶ 出示句子: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⑷ 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⑸ (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盘古开天地教案汇编15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每位教师都会认真规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系。如果您正为不擅长制作教案课件而感到烦恼,不用担心,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一篇题为“盘古开天地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参考。请您收藏此文,以备不时之需!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神话就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宝库中最耀眼的王冠上。如今,古老的神话已经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盘古开天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课。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五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形象思维,有较强的表演欲望;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渡的阶段,本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多元世界的发展,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要把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学习神话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多样朗读法

3.拓展想象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板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强调“肌、肤、肢”的偏旁跟身体有关;“逐”的音;多音字“血”;理解“一丈”)

2.检查接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感知书写

1.生评价,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点明这是中心句。齐读本句。

2.师范写并指导书写“创造”一词,生写并交换检查。

(四)精读课文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板书:怎么?

前?

后?

3.学习“盘古创造之前”。

(1)理解什么叫混沌?

(2)教给学生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工具书。

(3)小结:由此我们知道了创造之前,宇宙是混沌的。

4.学习“盘古怎么创造的宇宙”。

(1)默读并点明答案在2、3、4自然段。

(2)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它写了盘古干什么?

理解“抡”;通过4组反义词理解创造的天地分开的过程;指导朗读。

小结: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板书)

(3)生读第3自然段,总结板书:顶天立地

指导朗读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朗读指导并理解体会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拓展想象他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小结: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了这美丽的宇宙。 (板书:身化万物)

(五)总结升华

(1.图片出示盘古的图像,小结与板书照应: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身化万物!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呢?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回去把这个神话故事将给家人听,可用书上的语言,也可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自己的理解、想象,那就是你自己的创造。

六、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2)

说“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主人公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立地,最后把全身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宇宙的神奇故事。作者想象极其丰富,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是一篇孩子们喜欢阅读的课文。整个故事围绕“创造”这个中心来写,所以我说课的主标题是《创造改变了世界》。

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倡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鉴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的实际,我将本篇课文教学的思路定位在“以学定教,形成琅琅书声的课堂”,以读为主,相机与思考、体会、议论和讲授结合,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课文意思,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文学魅力。

说“学习目标”

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形象思维相对活跃,有一定的联系实际和模仿能力。于是我为本课时设计了如下两点教学目标。

一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词句意思,读出语感。

二是,以“创造”为线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其目标是本课时教学重点,目标二是本课时教学难点。

说“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

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明晰学生学习的重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教学层次结构:

一是,认真朗读课文,吟盘古开天劈地;

二是,细细阅读课文,品盘古创造宇宙;

三是,感悟诵读课文,咏盘古献身精神。

(一)认真朗读课文,吟盘古开天劈地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课件:《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哪吒传奇》中的哪吒、《葫芦兄弟》里的葫芦娃。问,认识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吗?从而引出《盘古开天地》中的盘古。板书课题。读课题。携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以读为本,从读中学习,从读中感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我先有感情地范读,用老师的读来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有一种想自己去读的愿望,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与需求,再默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中心句,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创造)。这就是我们所说提炼出主线和中心的学习方法,把文章读成一句话、一个词。教师指导书写“创造”一词,同学之间交流对“创造”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创”是立刀旁?为什么“造”是走之地?体会我们祖先造字是有讲究的。也从字里行间感悟出:创造的道路是艰辛的,创造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大刀阔斧、披荆斩棘,也需要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到底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呢?

(二)细细阅读课文,品盘古创造宇宙

1、创设情景,渲染神话意境。

我问学生:想不想感受一下盘古开天地的神奇?估计学生肯定会说:想,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配乐、描述)现在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音响:爆裂)此环节中的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极富神话特色,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盘古要创造美丽的宇宙该付出多大的努力呀!

2、从“开天辟地”感受“创造”的艰辛

接着我和学生用问答式读第2自然段,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做动作重点理解“抡”“劈”,有了前面情景创设作为铺垫,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盘古“抡斧猛劈”分开了天和地,;后面学生又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几组反义词(清浊轻重上升下降),通过老师的指导,在朗读时对文字有了轻重快慢的处理,了解天地分开的'缓慢过程。感受盘古创造宇宙的艰辛。

3、从“顶天立地”感受“创造”的执着

(感受盘古创造的执着就得)走进文本,走近文中的角色,唤醒学生真切的感触,带学生进入情境,步步深入:指明个读第3自然段,同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体验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板书:顶天立地)引导学生从每天天升高一丈、地下降一丈、盘古就这样坚持着,(一天过去了,盘古头顶着天脚踏着地;一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不知过了多少年,直到天地稳定下来盘古也累得到下去了。从这些语句来理解创造需要执着,需要坚持。感悟盘古为创造天地,倾其所能,执着付出的壮举!

4、“化作万物”感受“创造”的无私

盘古的无私最然我们感动,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多样化朗读,并出示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观看图片同时拓展想象他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接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把“变成了”变成了“我知道”的句式i)再说再读,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我知道它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我知道()

()我知道()

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反复多样地朗读后,学生感受到,盘古为创造美丽的宇宙无私奉献他的全部。(板书:化作万物)

(三)感情诵读课文,咏盘古献身精神

随着朗读的多样化,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已经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老师问: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呢?这时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绝对是最真。接着我结合板书复述: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为创造美丽的宇宙承受艰辛,执着付出,无私奉献,都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最真挚的感情朗读全文。

当学生满怀深情的读完全文后,出示课后作业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这样的是故事吗?回去把这个神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还可以阅读我们在第一课时所提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甚至更多。

附: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盘古顶天立地创造美丽的宇宙

化作万物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3)

【学习目的】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贤精神,激发学生阅读深化故事的信趣。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深化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生1:牛郎织女、女娲补天

生2:八仙过海、哪吒闹海

生3:嫦娥奔月、西游记

生4:大禹治水……

2、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老师要把下面这个神话故事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二、由喜闻乐见的动画过度到课文的学习

1、观看动画《开天辟地》。

2、谁能说说这个神话的名字是什么?

3、生:《开天辟地》。

4、是谁“开天辟地”呢?

5、盘古。

6、你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三、小组互助,通读课文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互相帮助理解词语,纠正读音,扫清字词障碍。

四、重点引入,在读中启动思维的发展

1、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2、生: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盘古真伟大谁能来读一读这段?

4、读得怎么样?

5、生:我觉得还可以,“猛劈过去”要读重一点,因为盘古很用力,我们也应该用力一点读。

6、那你来读读这一句吧!(生读)真不错。

7、生:我认为文中的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8、那你也来试试?(生读)真棒,谁愿意挑战刚才那位同学?

9、学生踊跃举手。师抽生读。

10、同学门的掌声已经告诉了你,你读的真棒,我们都忍不住要试一试了,就让我们一起来把盘古的英雄气概再现出来吧。(全班齐读)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

11、生我发现有三对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12、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五、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丰富积累,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

1、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地形成了,盘古却累得到下了,盘古倒下后,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

2、生读。

3、你读懂了什么?

4、生1:我从中体会到盘古真伟大,不但为我们开辟了天地,死后还为我们作出贡献。

5、生2:我知道了我们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盘古的身体变成的。

6、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读一段呢?

7、生齐:崇敬

8、请全体同学起立,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吧。

9、生齐读。

10、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再抄到积累本上。

11、学生勾画、摘抄。

12、课件出示题目。

13、谁能来填一填?(学生填。填后齐声朗读)

14、同学们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到下后身体变化的画面,你看到了吗?

15、生齐:我们也看到了!

16、那再让我们把这雄壮而动人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读出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吧。

17、生齐读。

18、师引:这就是。

19、生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

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劈地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4)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混沌、下降、抡起、猛劈、蹬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1、齐读课题,揭题,释题:盘古开天地,说说“开”的意思(板书:开辟)。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等)

A、开火车读,正音:“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4声。

B、齐读。

C、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难懂呢?理解:混沌。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查工具书,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回到句子中去理解,齐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世界有声音吗?能看见什么?这样的情景送给它一个成语,那就是:昏天暗地(板书)

A、师: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很会读书。

同学们,专家还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是关键词啊?交流:创造

B、观察:“创”是什么旁?想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盘古创造天地需要刀斧)

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这就拿起笔认认真真把这个词写一遍。其实,很多字你只要明白了它的意思,就能更容易记住它的书写。

A、(1)出示第2段。指名说。

B、可以把“抡起”换成“拿起”,把“猛劈”换成“猛砍”吗?(还是“抡”、“劈”用的力气大。)

师评:是呀,盘古用了巨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盘古抡起斧头猛劈吧!齐读

(2)只听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瞧――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吗?

B、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反义词显红]

师:谁来读这几组反义词,读出天地形成时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指名读反义词

师:让我们把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送回到句子中,一起用朗读去感受一下吧!齐读

C、读着读着,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这里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

其实在前面的一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语跟“慢慢”意思相近,它是――渐渐

D、透过这三个词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艰难)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这份艰难。

(齐读第2自然段)

⑴(回答后出示句子填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用一个词来介绍盘古此时的动作,你会想到什么词?(板书:顶天立地)

⑵师:是呀,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是一种很高的学习本领哦!盘古就这样艰难地立在天地之间,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顶天立地的动作!齐立。

师:对,这才叫顶天蹬地!这是件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无宁日。

(出示句子)师引读: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生接读――;几千年过去了,生接读――;几万年过去了,生接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

⑶师:请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累)

师:是啊,我们才坚持了这么一会儿就已经很累了,知道盘古顶天立地了多久吗?

难怪书上说不知――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1)盘古的身体竟然会随着天的升高而升高,你感到怎样?来,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读出这份神奇。(齐读第3段)此刻,老师相信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讲故事在我们的文字出现以前就开始流传了,靠的嘴巴讲,耳朵听,老师相信你们也喜欢讲故事。不看课文,请你讲讲盘古顶天立地那神奇的一幕怎么样?自己在位子上先看着第3段练一练吧,加上动作会更棒!(指名讲故事)

课件出示小任务: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书本上的这三个段落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创造。下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昏天暗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

第二课时:朗读回味,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第一课时

学生朗读《神话故事千字文》(节选)

一、谈话引入:

刚才同学们朗读的千字文中,就蕴藏着好几个神话故事呢: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中华传统文化相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宝库,去学习《盘古开天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

4、自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

三、朗读感知语言,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1、朗读感知第一段:

齐读。想象“混沌一片”的景象。出示130亿年前的宇宙图片,帮助理解。再读。

2、朗读感知第二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开天辟地)。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朗读。学生模拟“开天辟地”的声音。齐读最后两句话,找出反义词,读一读。齐读全段文字。

3、朗读感知第三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顶天蹬地)。朗读盘古“顶天蹬地”的句子。学生体验“顶天蹬地”,体味盘古的艰辛。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学生对盘古诉说心里话。指导感情朗读。

4、朗读感知第四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变成万物)。教师引读“写变化的句子“,训练学生的语感。边读边想象。想象补充”变化“,理解省略号。配乐感情朗读。想对盘古怎样说?

5、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感情朗读。提出中心段。再齐读。

四、学生配乐美读课文。

1、教师讲述盘古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2、课件出示:推荐神话故事读物;

下节课,我们回味读文,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蹬地

变成万物

(想象神奇)

一、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住“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二、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学生自由说。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理念: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精卫()、女娲()、嫦娥()、后羿()、八仙()、哪吒()、大禹()、愚公()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读)

2、指名比赛读词语。(纠正字音:逐zhu、齐读)会读字同桌打开书互相检查,过关后打上。反馈。

3、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4、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5、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没有。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师:巨人盘古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盘古创造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美丽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设计理念:围绕“混沌一片”,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在这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双眼——;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变成了的。(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师:()的(),课文中有哪些?读读,有什么感受。播放课件,再读课文。体会世界的美丽。

4、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5、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四自然段)(点拨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6、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在拓展想像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五、拓展介绍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老师向大家介绍“盘古文化网”,下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感受盘古的英勇伟大,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2、作业:积累词语。(机动)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6)

课前教师播放课件,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学生说说是什么故事。

师:大家刚才说的呀都是——

生接:神话故事。

师:什么是神话呀?

生:假的。

生:很神奇。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神秘莫测,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么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神话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学生读课题

师引读课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说。

师:是呀,天地模糊不清,多可怕!盘古是怎么让天地分开的呢?课文哪一段写了?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

师: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停,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看行吗?“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用“抡”,用“猛劈”怎么就有力气了呢?

生:因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气朝前面劈过去。

师:而且是“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抡后做猛劈状)

出示课件,盘古猛劈图

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说!

生:就是咬紧牙关,就是很用力!

师:你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用力了,谁再来猛一下。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引读: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生齐读:猛劈过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成语说就叫做开天——

生接:劈地。

师板书:开天劈地

师: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

生:(齐)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谁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一副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生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里面有许多反义词。

师:有哪些?

生: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师:短短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有趣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男孩子,你们就是重而浊的东西。

生读。

师: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

生:不是。

师:这时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读第三段,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师:他做了什么?

生:盘古用头顶着天,脚瞪着地。

师:你找得真准!你们是这样吗?

师:哦!都是。(课件出示画面和句子。)

师: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那现在你就是盘古,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什么感觉?

生:好累。

生:手、头酸

师:我感觉到了盘古脖子很酸了,脚很痛了,他快要撑不住了……

师:此时,你在想什么?

生:为了人类我豁出去啦!

生:如果放弃了,天地又会混沌一片。

师:是啊,一分钟就让我们感觉到累了,可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盘古就那样顶天立地站在那儿!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响亮有力)

师:这真是一个顶天——

生接:立地。

师:这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板书顶天立地)

师:还有什么神奇出现?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长越高。

师:此刻,我们就是盘古,我们在不断地长高,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

生齐读---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

生接:累得倒了下去。

师:他的开天辟地之路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一倒,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请同学认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生: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播放课件,出示各种图片,学生看句子朗读。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

生再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这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起!

生: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真是“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啊!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句,老师把它们变成了诗句,你能像诗人一样来读读它吗?指名学生配合读。(很有感情)

师:看来还有许多同学想读,这样全体起立,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

生配乐朗读(很有味道)

师:哎,雨露后面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的秘密吗?

生:他的变化没有写完。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生答)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出示句式:他的——————,变成了————的—————。

生思考交流。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师: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师: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师:多么奇特的想象!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说也说不完。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师: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盘古开天辟地,累得倒下了还把自己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他牺牲自己,奉献一切,真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出示最后一段。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

出示课件,生齐读: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多读读神话故事,再次感受神话之神奇。(出示作业)这个星期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是故事性很强的叙事作品,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更多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进“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难点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体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分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伊时播放动画(幻灯出示),《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娃》,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重点讨论: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劈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劈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站在这里,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三峡库区农村学校走出来的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赛课是我不曾敢有的梦,但我还是走来了,走上了全国赛课的讲台。是全国小语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关心我、帮助我、培养我的老师和领导,陪同我一路走来,圆了我这神话般的梦。面对上帝赐予我的这一切,我无限感恩。

山里的孩子纯洁,山村的教师纯朴。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一些朴实的想法: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而且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借助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我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神话这一文学体裁,了解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初步感知神话故事富于想象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神话的窗口。

其次,根据三年级年段特点,我借助课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有提示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设计了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词语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读文中捕捉关键词语的意识。

第三,本文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通过想象画面诵读,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读,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课堂上,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我以为这正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完美体现。

反思这次参赛的过程,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磨练中经历成长,在成长中获得智慧。为了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衷心希望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有你与我同行!谢谢!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8)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混沌、下降、抡起、猛劈、蹬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1、齐读课题,揭题,释题:盘古开天地,说说“开”的意思(板书:开辟)。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等)

A、开火车读,正音:“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4声。

B、齐读。

C、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难懂呢?理解:混沌。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查工具书,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回到句子中去理解,齐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世界有声音吗?能看见什么?这样的情景送给它一个成语,那就是:昏天暗地(板书)

A、师: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很会读书。

同学们,专家还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是关键词啊?交流:创造

B、观察:“创”是什么旁?想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盘古创造天地需要刀斧)

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这就拿起笔认认真真把这个词写一遍。其实,很多字你只要明白了它的意思,就能更容易记住它的书写。

A、(1)出示第2段。指名说。

B、可以把“抡起”换成“拿起”,把“猛劈”换成“猛砍”吗?(还是“抡”、“劈”用的力气大。)

师评:是呀,盘古用了巨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盘古抡起斧头猛劈吧!齐读

(2)只听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瞧――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吗?

B、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反义词显红]

师:谁来读这几组反义词,读出天地形成时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指名读反义词

师:让我们把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送回到句子中,一起用朗读去感受一下吧!齐读

C、读着读着,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这里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

其实在前面的一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语跟“慢慢”意思相近,它是――渐渐

D、透过这三个词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艰难)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这份艰难。

(齐读第2自然段)

⑴(回答后出示句子填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用一个词来介绍盘古此时的动作,你会想到什么词?(板书:顶天立地)

⑵师:是呀,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是一种很高的学习本领哦!盘古就这样艰难地立在天地之间,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顶天立地的动作!齐立。

师:对,这才叫顶天蹬地!这是件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无宁日。

(出示句子)师引读: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生接读――;几千年过去了,生接读――;几万年过去了,生接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

⑶师:请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累)

师:是啊,我们才坚持了这么一会儿就已经很累了,知道盘古顶天立地了多久吗?

难怪书上说不知――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1)盘古的身体竟然会随着天的升高而升高,你感到怎样?来,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读出这份神奇。(齐读第3段)此刻,老师相信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讲故事在我们的文字出现以前就开始流传了,靠的嘴巴讲,耳朵听,老师相信你们也喜欢讲故事。不看课文,请你讲讲盘古顶天立地那神奇的一幕怎么样?自己在位子上先看着第3段练一练吧,加上动作会更棒!(指名讲故事)

课件出示小任务: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书本上的这三个段落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创造。下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昏天暗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重难点: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让学生说出几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师:课前,我们都说出了几个神话故事题目。现在,让我们再来猜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道。听好了——相传,是他把天和地分开了。(盘古)

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1、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2、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的请举手。谁能用2到3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看来这个神话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该学些什么呢?(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

(一)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打开,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小黑板出示)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检查反馈:

我发现这些词语很多小朋友都圈出来了,认为很难读的,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小朋友都找到了难读的词语,我这里也有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逐行出示,逐行认读)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交流难句:

词语都读对了,难读的句子有吗?(学生交流,指导读正确。)

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这些句子。

(二)品读二、三段,感悟语言。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开下面三个板块的教学:

板块一、

出示句一: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指导读正确。

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吗。)

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板块二、

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出示句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理解“浊”:给“浊”组个词。说说什么情况下清水会变浊。

那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味道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块三、

出示句三: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请你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交流感受。

(3)(让学生看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引读课文2-3段,再现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读到这里,盘古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记住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请你接着我的话读。

当宇宙还处于一片混沌时,盘古从沉睡中忽然醒来了,他见周围——(句一)。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句二)。天地分开以后,——(句三)。盘古这样顶天立地的,就一天吗?一年吗?十年吗?而是,这样——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三)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同学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现在将词语前半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你最喜欢哪段就把那段读得最美。

(五)总结全课

小结:同学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3、作业

(1)抄写文中的偏正词组。

(2)讲讲这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盘古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盘古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直奔中心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在这一片混沌之中,出现了一个巨人——————盘古(投影图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投影,读题)

2、请打开课本读读这个故事,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它用“?”划出来。(生自由读文)

生:反馈,投影(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4、理解创造的大意

(板书:创造)你们知道“创“为什么是立刀旁吗?“造“为什么是走之底?

二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一)品读“抡”“劈”部分

1、(过渡)盘古是怎么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呢?我们一起在课文里找找答案。

(1)有一天,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巨人盘古忽然醒了,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投影,指名读)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3)各种形式指导读

①这个“抡”字多用劲啊!(板书抡斧猛劈)带着这种力量大家再自由读读这句话。

②哪位同学能加上动作来读读这个句子?(投影句子,指名一两个同学读)

③若读不好,听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4)在这一刻,盘古会怎样想?

(生谈感受后,全班边做动作边读)

2、随着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生)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投影句子)

(1)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请用笔圈一圈。

(引导学生找出4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并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

(2)是呀,盘古开天地真艰难(投影)!我们一起再把这个句子读读,感受一下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请女同学读前半句,男同学读后半句。

(二)品读”顶””蹬”部分

1、(过渡) 尽管这么难,盘古一点也不怕。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上,就怎么做?

(投影图文,指名读,相机板书:顶天蹬地)

2、指导朗读体会

(1)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的盘古?现在,你们就是盘古了,来,伸出你们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呀,你可要使劲哦。请读

(生齐读)

你们的动作要做好,坚持住,稍有分心,天地会再闭合,世界将永远暗无天日。请再读。

(生再读)

(2)这样顶天蹬地,感觉怎样?

(3)此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但这些困难都动摇不了盘古心中坚定的信念。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

(生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十万年过去了……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还是怎么做?

(生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4、用引读的方式体会天地渐渐变化:

师读: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一百天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盘古也随着长高??,一千天过去了,天升高??(“??”部分让学生补充)

(三)品读”变化”部分

1,读中感悟“美”

(过渡)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变成了什么呢?请同桌一起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投影内容)

(生同桌读)

2、老师想问大家,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

4、是呀,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一读,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看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

5、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想象的画面)

6、你们的回答,让我明白到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

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眼前要出现画面,而且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读给同桌听。

(生同桌练读)

7、生汇报读,教师适时指导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我们再一起把这一部分读读,感受一下这些变化的神奇。请男同学读一句,女同学读一句。(男女分读)

这是一个多美的世界,让我们把这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老师读盘古身体的部分,你们来读其他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投影,师生接读)

8、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复述一遍吗?

(指名复述)

2,想象中感悟“美”

(1)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然后告诉你的同桌。(或:然后动手把它写在课本空白处。)

(2)找一些同学来说说。注意你说的时候也要让人感到很神奇,所以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3)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变化,课文有没有讲到,它用了什么来表示?

(4)如果把大家说的都加到了书上,这个省略号可以去掉了吗?为什么?

(四)指导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1)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这美丽的宇宙。现在你知道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了吗?

(2)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说吗?

是呀,盘古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相机板书:勇于献身)。

(3)他创造了这么美丽的世界,来,让我们怀着敬佩的感情再来赞赞他。

(投影中心句,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比如??(投影其他神话故事图片)

2,这里还有一些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神话故事书,老师把它们放到图书角,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分享一下吧!

四作业: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抡斧猛劈

创造 { }勇于献身

顶天蹬地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一个有关大自然如何产生的故事。想不想听?

那就端正坐好,认真听老师讲。

老师讲故事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好不好听?大家想不想自己读一读?那就赶快把书翻到53页第14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师:读故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希望大家把碰到的难读词语、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多读几遍,好吗?那就开始大声地自由朗读吧!

2、师:看大家读得很投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们!

出示:混沌逐渐血液祖宗

缓缓四肢肌肤辽阔

(1)同桌互相读读这些词语

(2)找两位小老师领读

(3)一起读

师:大家齐读的声音真响亮!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师:有位专家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想一想,你能把《盘古开天地》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把那句话找出来。

生:默读课文。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和她找的一样的请举手(全部找这句),咱们一起读这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是的,这句话就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还有一位专家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读一下这句话,想一想你能把它读成哪一个词语?

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你说。

生:创造。

师:对!就是它!创造!(板书:创造)

师:“创”,什么部首?

生:立刀旁。

师:想一下为什么用立刀旁?

生:创造需要刀斧来劈开阻挡我们的东西!

师:“造”,什么部首?

生:走之旁。

师:这又为什么?

生:我想,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师:看来要“创造一个新世界”是很不容易的!

四、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师:那我们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

生:混沌一片

师:(板书:混沌一片),读读这个词。

生读词。

师:想象一下,混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生:乱,看不清。

师:如果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混沌的世界之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害怕、无聊、孤单、呆不住。

师:在这个世界中你会孤单、难过,请大家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生:齐读第一段第一句话。

师:盘古为什么开天地?

师:在这混沌之中,盘古和我们一样,觉得这个混沌的世界很难受,所以他要开天地。

师: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创造天地的呢?

大家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了?

生: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板书:抡斧猛劈)

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你看这样改行吗?

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课文中是什么动作?读;做给我看!想想,怎样做,才使得上劲?

学生做动作体会到“抡”、“猛”、“劈”的感觉,再读“抡斧猛劈”就带劲得多。

师:谁能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力道了,谁能够读的再有力一点?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生:(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地)猛劈过去!

师:劈得很用力!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只听──

生:一声巨响(朗读声不大)

师:小响。

生:一声巨响。

师:中响。

生:一声巨响!(整齐而响亮)

师:好!这才是巨响!

师: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重而浊的东西,

生: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出示课件,两句话对比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男女分开齐读

生:(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通过读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发现?

(反义词)

师:另外,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生:“缓缓”和“慢慢”。

师:如果要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应该怎么读?

生:缓──缓;慢──慢。(很费劲地读)

师:对!缓──缓,慢──慢,很艰难!齐读

师:尽管开天地十分艰难,但是盘古无所畏惧,天地也终于被盘古开辟出了一条道!

师: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怎么做?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板书:顶天踩地)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把这个动作做给大家看。

一名学生上台做“顶天踩地”的动作,惹来同学阵阵哄笑。

师:孩子们,这不可笑,想一下,盘古当时可是在做顶天立地的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合在一起,世界将永远混沌一片!(老师很动情)孩子们的笑即刻止住。

师:照他的动作,我们来读书中的句子。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你的动作要做好,你用力了,同学们才好使劲!

(转向其他同学)再读!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很用力地读)

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说实话,感觉怎么样?

生:好累!

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了,盘古这样,坚持了不知多少年!等到天地成形后,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五、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要读出事物的特点,比如雷声要响亮)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变成了──

……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盘古创造的美丽的大自然!想不想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个美丽的世界读出来?

师:(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绿色的,女生读,红色的,男生读。你们一起合作,共同把大自然的美丽读出来!

师:这些句子,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一首小诗,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之情?

这次,老师跟大家一块儿合作。老师读逗号前的部分,同学们读后部分

盘古,你多伟大!

你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你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你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你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你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你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你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你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是你,生命的使者!

是你,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师:很好!大家再看,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齐说:不是!

师:为什么?

生:不能省略,因为……。

师:是啊,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我们能讲的完吗?

生齐说:讲不完。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出示美丽的图片

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又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生:你太伟大了!

生:你真了不起!

生:谢谢你,创造了这个世界。

生:我们一定会记住你的。

生:我们也要创造更加美丽的世界

师:老师认为你们的千言万语都可以化为一句话:

出示课件“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六、复述故事

师:故事学完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都讲了哪些事?

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纲要

上课前是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了,那你们现在能不能对照着这个故事纲要把这个神话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可以用原文中的好的句子或者词语。谁来试一下?

生:复述

七、课后作业

像盘古开天地这样有趣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很多,同学们下课后找一找这样的小故事,读一读,下次课也来做个小老师,把你读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1)

教材简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一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第四步:默读,按照“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课文,并在班内交流。

4.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按照“天地分开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天地分开后”发生的事情。

5.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盘古倒下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想象。

6.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从边扶边放到完全放手,逐渐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2)

【文本解读】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读“猛、肢、肌、液”等10个生字,读准“血、降”等多音字,会写“滋、润、阔、创、降”等14个生字;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2、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牵手神话的魅力

设计《盘古开天地》学习单(如下表),要求学生自主填写。

二、课中学——探究神话的奥秘

(一)学前检测,人人过关

1、课文朗读检测。

①同学们,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昨天大家就走进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你愿意把这个奇妙的故事读给同桌听吗?

②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互相纠正,互相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2、字词读写检测。

①这儿有一组词语大家来看一下,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都是三点水的,在生字学习时我们可以用同偏旁归类的方法进行识记。

②同学们,学生字时,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形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接下来请大家看下面这些词语,你觉得哪几个比较难写,在课前学习时没有注意到的,请在书上写一到两遍,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

(二)直入重点,感受夸张

1、独自学习:同学们,《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让自己觉得最富有神奇色彩的句子,圈一圈让自己觉得最富有神奇色彩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圈画出来的词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与同学分享。

3、研读第四自然段。

①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对了,就是最后一句,这句话老师觉得也是全篇课文最夸张、最富有想象力的一句。请大家齐读一遍。

②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宇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变成一个又一个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③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趾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变成了()的()。

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句式,试着再写一两句。

④是啊,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再真真切切地看一遍这些神奇的画面好吗?(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片段)

4、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想象画面,讲讲故事

1、同学们,刚才我们采用了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学习故事的方法,相信大家脑海里一定有了一幅幅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了。合上书,闭上眼睛,试着把这些画面连起来——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盘古开天地”了。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3、班级展示,评选优秀神话王。

三、课后学——延伸神话的神韵

引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又岂止盘古这一个神话,比如还有:精卫()、女娲()、嫦娥()、八仙()、哪吒()、大禹()、愚公()等。老师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附后),请大家按照学习《盘古开天地》方法独自学习,要好好地体会神话的丰富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方法。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3)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神话就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宝库中最耀眼的王冠上。如今,古老的神话已经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盘古开天地》。

一、说教材

1。《盘古开天地》是语文版一年级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运用表示颜色的词。

(2)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多样朗读法

3。拓展想象法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

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

1、注重朗读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顺。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学生可以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然后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难读的生字并巩固。

(2)读懂。学生在回答“盘古为什么开天地”这个问题时,找到的句子都是在第一自然段出现过的,抓住”黑洞洞”。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黑洞洞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感受读这一段。

(3)读好。重点放在二至四段中,学生质疑“盘古开天地后是什么想的”自读课文小组比赛找一找,指名读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创设情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注重个体感受。

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最后一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联系上文,引导学生体会“丰富又美丽”的意思。我再鼓励激发,让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还设计了对盘古说句话这样一个环节。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

3、注重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如在课文第一段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同时找一找文中你喜欢那句话,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以上是我对《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粗浅认识和设计意图,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板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强调“肌、肤、肢”的偏旁跟身体有关;“逐”的音;多音字“血”;理解“一丈”)

2。检查接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感知书写

1。生评价,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人类的老祖

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点明这是中心句。齐读本句。

2.师范写并指导书写“创造”一词,生写并交换检查。

(四)精读课文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板书:怎么?

前?

后?

3。学习“盘古创造之前”。

(1)理解什么叫混沌?

(2)教给学生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工具书。

(3)小结:由此我们知道了创造之前,宇宙是混沌的。

4。学习“盘古怎么创造的宇宙”。

(1)默读并点明答案在2、3、4自然段。

(2)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它写了盘古干什么?

理解“抡”;通过4组反义词理解创造的天地分开的过程;指导朗读。

小结: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板书)

(3)生读第3自然段,总结板书:顶天立地

指导朗读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朗读指导并理解体会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拓展想象他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小结: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了这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站在这里,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三峡库区农村学校走出来的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赛课是我不曾敢有的梦,但我还是走来了,走上了全国赛课的讲台。是全国小语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关心我、帮助我、培养我的老师和领导,陪同我一路走来,圆了我这神话般的梦。面对上帝赐予我的这一切,我无限感恩。

山里的孩子纯洁,山村的教师纯朴。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一些朴实的想法: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而且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借助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我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神话这一文学体裁,了解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初步感知神话故事富于想象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神话的窗口。

其次,根据三年级年段特点,我借助课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有提示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设计了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词语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读文中捕捉关键词语的意识。

第三,本文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通过想象画面诵读,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读,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课堂上,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我以为这正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完美体现。

反思这次参赛的过程,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磨练中经历成长,在成长中获得智慧。为了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衷心希望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有你与我同行!谢谢!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5)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

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知道了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对!就是它!创造!(师奋笔疾书,粗粗的行楷字:创造)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请大声地读第四自然段。

2、孩子们的回答,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生,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老师和男女同学合作朗读第四段。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句子美,我们读得更美!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读来好有气势!

3、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情?

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你的语言感动了我!

我看到了,孩子们正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在神话的世界尽情翱翔!

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指板书:化作万物)读成一幅画(指变换的句式)!”孩子们,你们做到了!

五、学生读课文。

神话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我想,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去读课文,去体会盘古那雄伟高大的形象吧。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反思:本单元是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盘古开天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文辞优美。我用“创造”一词,将本课串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开始,先让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学生从中找出中心词:创造,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怎样创造了宇宙?最后又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创造”。脉络清晰自然。介于本文是个神话,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于是,我把时间用在了让学生充分地读上。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段,运用多种读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并潜移默化地将排比句告诉给了学生。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汇编15篇


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为每个课程去准备教学计划和课程材料,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打造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原则,优良的教案是教师胜利的保证。编辑已为您精心策划的"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会让您受益匪浅,期望这篇文档可以给您带来全新的启示!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

3、 课外活动的设计应促进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标》对应用数学作了清楚的刻画,为我们理解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设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调查活动中,有一位学生家里在卖百货,他发现刚开始时,他家的鞋有些好卖,有些不好卖,后来他用一月多的时间每天记录下卖鞋的各种品种及型号,根据记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拿出了一个进货方案,达到了进的鞋好卖,积压少,赚钱多。该生用所学知识既帮助了家长,又体验到了数学带给他的成功喜悦,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变“演”为“导”,形成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成组成。

2.在感知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上,应掌握数组成的增加,减少和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两色桃子36个;邀请卡每人一张;孙悟空头饰1个;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引出9的组成和分解。

1数桃子。每排有几颗桃子。

2桃子成熟后,绿桃变成红桃(翻一个桃子变成红桃),并引导孩子们提出9的分解公式。(9可以分成1和8)

三。同样地,9可以分为2和7;9可以分成3和6;9可以分成4和5。

4结论如下:红桃每增加一次,青桃减少一次,但总数为9。

5让孩子们根据规律推断出另外四组分解公式。

(二)练习

桃子成熟了,孙悟空给好朋友们写了一封信,邀请我们一起吃蟠桃,但小动物们不知道哪封信是自己的,小朋友帮一帮小动物。

(三)巩固练习

小动物可以去吃扁桃,孩子们也有请柬,但卡片上有一个9的分解公式,必须完成后才能去。鼓励孩子练习9的分解。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都吃到了甜甜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3

课题:美丽的校园

教学内容:政治公众人物第一册114、115页

设计说明:

实践活动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卷第九单元的知识。通过前九个学习单元,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门课程是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和解题的复习,并渗透到学习统计学的内容中。

这是学生树立统计学概念的第一次尝试,也是今后学习统计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践,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各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倡导解决方法的多样化,以及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图像地图之外的资源,从而渗透统计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渗透统计知识。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

统计知识的感知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笑脸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孩子们已经上一年级好几个月了!喜欢我们的校园生活吗?为什么?

学生:我在学校认识很多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知识

教师:你们说得很不错,我们的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不仅能够学到知识,交到朋友,还能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老师,这是一对孩子们在校园里的活动。你想看看吗?

板书:美丽的校园

二、解决问题

课件出现在美丽的校园里,展示了各种校园活动:跳绳、跑步、踢足球、出版报纸、练习武术。

老师:你从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1、跳绳图

学生:我想知道有多少个跳绳运动员?

教师:这个问题谁来回答?

学生1:一共有12个人。数一数。

学生2:我看到男生有6人,女生有6人,加起来就是6人了。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是数一数的,有的是算一算的,最后都知道了参加跳绳活动的总人数了。

2、踢足球图

教师:你们谁喜欢踢足球?看着**中正在踢球的孩子们,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1:踢足球的一共多少人?

学生2:黄队有多少人?蓝队有多少人?

学生3:黄队比蓝队多几人?(蓝队比黄队少几人?)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其他学生举手回答。

3、跑步图

同桌讨论:看着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然后举手回答。[小学更多活动设计]

4、黑板报活**

老师:看着学生们在黑板前忙碌,你能问些什么问题?

学生1:办黑板报的有几人?

老师:这个问题简单一点。你能说点更复杂的吗?

学生2:办黑板报的有2个女生,2个男生,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3:站在地上的人比站在桌子上的人多多少?站在桌子上的人比站在地上的人少多少?)

教师表扬学生,同时解决问题。

5、武术图

学生们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多人自由组合。)

三、初识统计

老师:刚才我们看了活动**,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计算每个活动中的人数,并将其放入**。

1、出示统计图。

2、教师解释并示范:

图左边一列的形象图表示各种活动,右边的人头表示人数。每项活动有几人参加,就涂几个,比如说办黑板报的是4人,我们就涂上4个笑脸娃娃。

3、分组协作完成统计图:

每组4人前后,给每组一张统计图,要求每组完成一项活动的统计。教师下位指导。

4、小结统计情况

叫几名学生汇报统计情况。

5、渗透观念

老师:看这个和看**有什么区别?

学生1:比较容易看楚有多少人。

学生2:*有很多**人,**人很少。我一下子就知道了。

老师总结:从统计图表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所有的内容。

四、知识拓展

老师:老师看了统计表,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踢足球的人比黑板报多了多少?怎么算的?

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计算。

你看图表时能问不同的问题吗?

五、活动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小朋友们能够把美丽的校园内进行的活动,进行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且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棒!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物体的上、下和里面、外面,能说出自己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2它能正确表达物体的位置。

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淘气的小猫》***、礼物盒(小圆球)活动过程:

一、律动《学猫叫》,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程。

二、出示***,让幼儿认识上面、下面、里面、外面。

小猫要和孩子们玩游戏。我们来看看吧。它正在跳到**。

三、以小手的位置来练习方位。

1小猫正在休息。我们休息一下吧。

2小手、小手拍手、小手放在头顶(肩上、口袋里、口袋外、腿上、小脚上、凳子下面)等。

3、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

(1) 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老师的衣服上有什么,你的衣服上有什么?

(2)看一看,教室里面什么?灯在什么地方?地板在什么地方?

(3)找一找,我们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有什么?

四、结队玩游戏“藏哪儿了?”

1、教师先示范玩,让幼儿找一找藏哪儿了。

2、请小朋友们两两结队玩游戏“藏哪儿了?”

五、转圈游戏,动手操作。

(1)教师****,幼儿随着**节奏模仿小猫宝宝走路,当**停时,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2)找出电脑在**?桌子上面有什么?花盆的下面有什么?

(3) 老师要求孩子们把球放在不同的位置,如头上、手臂上、口袋里、脚上、衣服里等。

(4)让我们看看哪个孩子最先回到板凳上。

六、结束

那只淘气的小猫跑到外面去了。让我们看看教室外面!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5

作者:张玲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8期

文摘: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设计策略。结合当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设计,从结合实际,构建问题情境;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探索精神;积极引导,激发自主研究的意识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 ; ;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166-0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因为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统一化的评价形式,是现在需要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数学教学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自身存在的特点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以数学知识为中心,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助,组织实践活动内容。以实践为主,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能够实践操作动手的机会,结合实际生活组织数学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数学实践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自我掌握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系,能够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等。数学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形式存在一定不同点,会解决数学某一类型的问题为基础为目标,以学生的思维为基础设计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探索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教学。将数学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在课内外展开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发展和进步,为数学教学提供有利条件[1]。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6

作者:张攀凌曹志勇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4年第02期

1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内容中课后的数学活动。主要内容是整式知识的运用.

作为“整式的加减”一章的数学活动,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拼摆图形和日历入手,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来表示规律,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两个活动体现了变化与对应的关系,学好本节课,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函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供了帮助.

这一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突出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转化,数与形的结合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发现某些数字、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并用含有序号n的式子正确地表示出来。利用从一般到特殊寻求数学问题中内含的规律,并把一般规律应用到特殊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特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符号感,已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具有一定的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本节课所涉及的“找规律”,学生的许多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都能用上,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心得。因此,以本课题为素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在各个环节将通过观察或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中获得规律.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7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 + 活动”。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形式和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于整个过程。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学中做 ”。

教、学、做的一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轻松、快乐。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探索圆面积公式时:

1老师:刚才我们估计了这张圆纸的面积。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圆形纸张可以被切割成近似的矩形。

但在生活中,大多数圆形物体的表面并不是分成几个部分的。如何求任意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将用将圆组合成近似矩形的方法来探索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板书题目:圆面积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准备的圆形纸片把其分别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两张圆形纸片,老师已经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了16份和32份,请小组同学把它剪开,然后用胶水分别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并展示学生制作的近似矩形。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切割和拼接的过程,并标出矩形的长度(c)和宽度(r)。

师:好,哪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拼得的近似长方形?

学生展示近似矩形。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

老师:现在老师将用课件演示切割和组装的过程。

(教师用课件演示。)

4让我们观察这两个近似的矩形,并说出他们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并形成共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老师:观察两个近似的矩形。你发现了什么?

s: 我发现把圆分成32部分的图形比将圆分成16部分的图形更接近矩形。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圆平均分成更多的份,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会怎样?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意见吗?

生:同意。

5提出:长方形和圆的关系是什么?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我也同意,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拼出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

学生1:矩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生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生3:拼出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

师:现在,我们用c表示圆的周长,长方形的长就用表示,长方形的宽用r表示(边说边在圆上标出来),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试一试!(学生自主推导)。

6、交流学生总结的公式,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老师解释并推导出s=πr。

老师:谁能提供完整的报告,说明您的想法以积计算圆圈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生:因为拼成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拼成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因为矩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

教师随机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一半 ×r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等于2πr,因此圆面积公式中的c可以用2πr代替,得到:=πr

边说边完成板书:

圆的面积= =πrr=πr

老师:太好了,同学们,我们把剪刀剪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了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如果s示圆的面积,r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怎么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生:s=πr

我们总结出了计算圆面积的公式。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只要你知道一个圆的半径,你就可以找到它的面积。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8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创造数学;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重视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

然后* *在主要街道上来回车辆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统计方法,并向经理提供建议。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2注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上,他们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经历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放松。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

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和菲菲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9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美羊羊头饰、串珠玩具、黑板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调控:拍手律动,组织幼儿向老师们问好。

二、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上课坐的椅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1、幼儿观察椅子,各自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出椅子的颜色排序不同。

颜色:红红、绿绿、红红、__

红、绿、红、绿、___

红红、绿、红红、___

2、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读出椅子的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教师扮演美羊羊。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可是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

1、看课件: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确颜色的图形。幼儿边说规律教师边积极地鼓励及引导。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再帮帮我吧!”

2、教师出示课件和黑板,给幼儿说明要给图形宝宝找规律

请幼儿认真观察图卡,找出规律。

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空白处的图卡粘贴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比眼力!”。

教师出示找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规律,并说出空白处应该粘贴的**。

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串珠游戏——送项链

美羊羊:“今天我买了一条好看的项链,可是只买到了一条,但是我还想再带一些回去,送给羊村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帮我做一些吗?”。

教师请全体幼儿观察美羊羊的项链,引导幼儿说出项链排列的规律是按红黄绿蓝排列的。

请三个幼儿上台进行“串项链”,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串项链完成,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串的项链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把完成好的项链送给美羊羊。

四、结束:美羊羊:“哇,真漂亮!谢谢小朋友们送的项链,我要回羊村了,喜洋洋他们看见了肯定会很开心,小朋友们再见!”。幼儿:“美羊羊再见!”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0

数学兴趣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奥数“盈亏问题”(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稍复杂的“盈亏问题”这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强化通过列表解题的方法,灵活运用“盈亏总量÷两次分配的差额=人数”这一等量关系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

一、 实际引入例题:

(例4)把一包糖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人分8粒还剩18,如果其中10个小朋友每人分7粒,其余的小朋友每人分10粒,就刚好分完。有多少个小朋友?这包糖有多少粒?

解题的重点是:如何将,“10个小朋友每人分7粒,其余的小朋友每人分10粒,就刚好分完。”理解成每人分10粒,欠30粒。

列表 :

每人分8粒, 剩18粒

每人分10粒欠30粒

(30+18)/(10-8)

巩固练习:

1、小军骑自行车从甲地往乙地,出发时,心里盘算了一下,慢慢地骑行,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才能到,使劲地赶路,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就能到,如果要正好在中午12时到,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

学生尝试练习:

2、甲和乙有同样多的信纸和同样多的信封,甲每封信用1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张信纸,甲的信封用完还有20张信纸,乙的信纸用完还有20个信封。甲有多少张信纸?多少个信封?

学生尝试练习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1

数学乐园活动课教学设计(一年级)

一、活动内容:

1、 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找朋友

3、小邮递员

4、投球比赛

5、智力大拼图

二、活动形式

学生们围成一个圈,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

三、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等实践活动复习巩固。

1、 10以内数的顺序。

2、10以内数的组成。

3、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4、 10以内数的口算。

5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统计图表。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这一堂课老师带领你们到一个地方做游戏、学知识,你们愿意吗?(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地方叫数学乐园”,齐读课题。)

(二)游戏

1、请一生翻“数”字这个卡片,在背面找到第一个游戏“走数学迷宫”。

(1) 活动形式和方法:脚要跳起来,按顺序说出你跳出迷宫的次数。

(2) 当一个学生跳了一次,老师会问:有没有其他办法走出迷宫?找几名同学走几次。

(3)以小组为单位走迷宫。

2、找刚才表现最好的学生翻开“学”字,找到游戏(1)对口令。(2)拍拍手。(3)找朋友。

(1)对口令

a、 游戏规则:一位同学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

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例:

人生八问:我给4,其他同学给我4,4和4构成8。)

b、指(3~5)名学生做这个游戏。

(2) 拍拍手

a、 游戏规则:作为口令的第一步,先抽牌,再拍手,其余的人拍到牌上的数字。(例如,一生九下之后,拍四只手,其余的同学拍五只。不管谁错了,下次都会自动站起来坐下。)

b、 指(3-5)个学生做游戏。

(3) 找朋友

a、 找10个孩子做数字娃娃。(1~10)给他们带上头饰。

b、 让数码娃娃介绍自己为数码娃娃。(例:我是数字娃娃4等)

c、 让学生指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数码娃娃,并让他们列出。谁是我的好朋友?组成这个数字的两个数字的答案是:

我是你的好朋友,出列的数字娃娃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全班同学用手势给他们照相。

)d、 老师问:哪个数码娃娃朋友最多?哪个数字娃娃的朋友最少?为什么?

3、抢答 7 8 6

答对的学生翻开“乐”字。“乐”字后面的游戏有(1)排排站比反应。(2)投球比赛。

(1)排排站比反应

a、全班同学下来站队(6组)

b、 1。从前到后倒数,问:这一排有多少人?2从后往前数(记住你是第一。

3.老师喊谁,谁喊,正确回答这个小组的前面的小篮子,拿一个小布球。(例如:老师叫第五排的学生举手,第五排的学生走到前面的小篮子里,每人拿一个小布球站着。

)(2)投球比赛

投球规则:投完球后,你必须站在**的后面,从后面回到你的工作中。

b、 投球。

c、 小组长到前边数一数自己的小组进了几个球。

d、 该部门在小黑板上公布了每组的进球数。

e、师指黑板上的统计图提问:谁能说一说哪组赢了?为什么?

f、 将任意两组进行比较,提问:谁多?谁少?多多少?少多少?

4、请冠军组的组长翻开“园”字,后面有游戏:(1)小邮递员。(2)智力大拼图。

(1)小邮递员

a、以小组为单位,一组站一排。

b、游戏规则:每人到前面拿一张卡片,大声算出得数,把卡片投在相应的“信箱里”,看那一组投的对,投的快。

c、进行投递。

d、组长检查投递的对错。

e、评出优胜组。

(2) 智力拼图(开发区景区地图挂历纸制作)

a、 游戏规则:领队拿回你们组的牌,然后每人拿一张大声计算出数字,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b、开始拼图。

c、 把每个小组的**放在地上,让每个小组评估哪个小组好,为什么?

d。 老师将每组的**放在黑板上,形成了开发区的美丽风景图。

(三)激情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用我们的大脑,双手,学习知识和技能,让我们的家乡开发区更加美丽!

黄陂中心小学张珊英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的高度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分为3个层次.

第一级:总结和总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课本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既丰富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又有利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利用平行投影,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中心投影,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利用视点、视线和盲区的知识来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的高度(习题10.7第7题)等.

第二层次:组织测量活动.

实地测量物体高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当天气晴好时,可利用平行投影,光学原理,视点、视线、盲区的相关知识等测量物体的高度;阴天时,可利用视点、视线和盲区的知识来测量物体的高度;夜晚,可利用中心投影,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又如:当被测物体的底部不能直接到达时,设计的测量方案有可能要相对复杂一些,等等.

第三层次:完成“数学活动评价表”.

在“测量物体高度”的数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被测物体的精确度.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a=30=11+30=45

课后反思: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知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会求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当生活中常见的像圆柱或圆锥一样的物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可能会萌发出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或体积的想法,有的甚至会说出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有关的实践活动,围绕“老师提供的纸质圆柱体、圆锥体的模型是怎样做成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活动设计]

一、活动准备

1、出示圆柱体、圆锥体模型。学生列出生活中形状相同的物体。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师提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三。为每个活动组提供一套纸筒和圆锥体模型。你想知道这套教具是怎么用纸做的吗?请你想办法解开这个谜,把你们想知道的、能发现的问题或某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

[评析:实践活动如同课堂教学一样,也应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的教学双边活动。通过引导和准备,使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是实践活动一个基本环节。]

二、展开活动

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包装盒。

(2) 收集到的物体根据其物理特征进行分类。

(3) 小组合作,探索教师提供的一组**模型

发现问题并以初步形式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形式,记录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评析:以课外活动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除了专家们的实践活动课,这类课一般都不占用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而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课外自己选择合适时间,按计划独立进行。

这是实践活动的一个核心环节。]

三、活动总结

1、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

a、 你知道老师提供的圆柱和圆锥模型是如何制作的吗?是怎样知道的?

(把圆柱体或圆锥体展开。圆柱体是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长与底面周长相等、宽是圆柱体高的长方形组成的;圆锥体由扇形圆心和圆周等于扇形中心角弧长的圆组成。)

b、 你发现并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是什么?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体积?……)

c、 你在探险活动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2) 组织讨论

a.圆柱有什么特征?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圆锥呢?(通过展开两个学习工具,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上下表面是相同的圆,侧展开视图是一个矩形;圆锥体的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风扇。它们的侧面都是曲面等。

)b、 如何求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

体积?你们又是怎样发现的?(圆柱的表面积是“两个圆面积+侧面长方形的面积”;圆锥的表面积就是“圆面积+扇形面积”。

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学生猜测到“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评析:小组派代表汇报活动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保持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更重要。]

2、质疑问难

(1)圆锥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相比,少了相当多的一部分,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吗?想知道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吗?(学生如果不能发现,可以分组实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1/3sh。

)(2) 如何证明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v=sh是正的呢

确的呢?(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计算体积,可以随机演示和解释;如果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已知道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则可提供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切割、拼搭等实践操作,逐步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v=sh)

[评析:发现和提出问题事实践活动的基本目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尝试练习

(1) 求下图体积(单位:cm)

(2) 一根4米长的圆木的横截面半径是5厘米

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思:用自己主动发现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尝试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总结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及时性实践活动总结外,还要作长远性活动总结。及时实践活动总结是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结束,问题刚刚解决时的总结;长远性实践活动总结是指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或培养初步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总结,一般都在新知识学习时进行。因为这时的总结,会再现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切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交往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5

巧算周长

商南县城关小学李强

设计意图: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丰富的假期生活让学生增加了很多知识,他们或多或少会参加一些**活动。

本节课上教师把课外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的乐趣。

**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这些,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假设、猜想和验证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开辟一条可行的、可持续的道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具准备:

矩形纸、三角尺、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

1告诉我你丰富的假期生活,让我们与你分享。

——**奥运比赛、旅游、晨练、做作业(学习)、阅读、手工制作……

2、动手操作。

① 从矩形中切出最大的正方形。怎样才能使正方形达到最大?

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矩形的宽度时,可以保证正方形的最大尺寸。如图:

② 用切割过的正方形手工制作。

3、剩下的还是一个长方形。看着手中的矩形,您能提出任何数学问题吗?它的周长是多少?这实际上是我在阅读中发现的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二、学***

1、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切掉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2、思考、讨论、交流。

讨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切掉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矩形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假设原长方形的宽是……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的长是……宽是……周长是……

3、提出问题:

为什么不管原来矩形的宽都是多少,在切掉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矩形的周长是一个固定值?这是为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吗?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验证方法。

①、计算推理。 ②、作图说明。

5、教师演示。

6、小结。

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度,就可以求出切下最大正方形后矩形的周长。

7、快答练习。

这个长方形的长度是8米。切掉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矩形的周长为

这个长方形的长度是50厘米。切掉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矩形的周长为。

三、课堂评价

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使用了假设、猜想、验证等科学论证方法,揭开了题目中的奥秘,相信你们会越来越能干。

四、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小矩形的周长为38厘米。阴影部分是正方形。原来的矩形有多长?

2、如图:原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宽是15厘米。阴影部分是正方形的。找到空白部分的周长。

三。要计算下图的周长,至少应测量哪些线段?

(简介:平移也是计算周长的常用方法。)

五、课外拓展

1如图所示:大矩形的周长为38厘米,小矩形的宽度为5厘米,阴影部分为正方形。原始矩形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

5厘米2、两个三位数相减,差是892。被减数和减数的每个位数的六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巧算周长

假设 → 猜想 → 验证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汇编15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动手做做看的教案汇编15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感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小组组长检查成员认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情况和识字方法

小组汇报为主,全班补充评价

4. 开火车读生字。

5.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读词语(齐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等)

(二)检查课文

1.课件或录音机范读。

2.自由模仿读课文

3.组内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4.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男女生赛读。

(三)游戏,巩固字形

出示课件: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的苹果,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你们想和苹果交朋友吗?想和苹果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苹果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

三、教学写字。(课件出示生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四、指导自学

1、学生自学课文,围绕“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标、画、记

2、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课文朗读

二、教师适时点拨提升

1.快速读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抓住“哄骗”等引发争辩)

2.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样理解?

教师相机出示:哄骗 要动手做做

3.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三、补充拓展训练

1、科学家的话,我们尽量去试一试。

2、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科学家的话。

3、当自己怀疑时,一定动手试一试。

4、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态度和思维

四、推荐阅读

读《小马过河》,说说自己的感受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2

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的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当中,伊林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他不盲从,不懂就问。伊林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他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答案,朗志万和伊林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12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法设计:

合作探究学习法、自主探索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小朋友猜一猜:我们身上有两件宝物,分别是什么呢?(学生交流)老师小结:其实这两件宝物是双手和大脑。那你知道这两件宝物都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交流

3、老师小结:看来这两件宝物的作用可确实不小。那在平日里,我们都应该怎样来很好的使用它们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双手和大脑的文章,相信学了课文之后,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我们的这两个朋友。

4、板书课题,集体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认的字,你有办法认识它吗?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愿意成为你的学习伙伴,在你的身边随时为你提供帮助。

2、学生放声、大胆的自主朗读课文。

3、老师随时指导学生,尤其重视学生的识字方法的运用。

4、教师小结,并激励学生进行朗读课文: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们都是能干的孩子,都能够把课文放声的朗读下来,是有自信的孩子。老师也相信你一定也非常有自信的在大家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看看勇敢的孩子在哪呢?

5、抽学生起来读课文,师纠正生字的读音。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刚才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这些字大家还比较生。

6、来我们大家一起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小黑板的生字)

7、这些生字戴上一顶帽子。(给生字加上拼音)

(1)师领读生字。

(2)找小老师领读。

(3)男、女生比赛的形式来记住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8、黑板上的这些生字我们大家认识了,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你没有掌握,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c组学生)

9、生字我们大家已经掌握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三、感悟课文,提升自身的素养

1、谈收获。我相信大家一定从文中有太多的发现,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说了,谁来交流交流自己的收获?

⑴通过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朗志万:科学家、伊琳娜:小朋友)

指导学生书写:朗字,不要把左边写成“良”。志字的书写:士兵的心

(2)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怎样的问题?(找生说)

2、这些小朋友是否同意了朗志万说的话?你从什么地方知道?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找学生交流)

3、从小朋友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他们都同意了朗志万说的话。

4、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了吗?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呢?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5、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看课文54页的图片,从这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1、水漫出来了2伊琳娜的表情(吃惊、惊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伊琳娜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肯动脑筋,不懂就问,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6、小结:实验证明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水同样会漫出来。

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指导学生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指导学生书写“哄骗”一词。

7、这么说科学家朗志万是在哄骗这些小朋友的,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答案)指名读。

四、小结: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啊,“实践出真理”。)

五、巩固练习:

1、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小组讨论)

2、你怎样评价伊琳娜?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光轻信权威、要勇于实践,亲手验证一下,我们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的生字,会写“哄、骗”两个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写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听写:快慢、漫出来、问题、提出

二、理解课文

1、课文里的科学家是谁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学生找到后,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找出句子,练习朗读。

3、伊琳娜和别的小朋友想的一样吗?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体会“光”还能换成什么词?

教师总结

4、请一位小学生做实验。其他孩子观察。提示孩子用上学过的词,解释实验。

5、做完试验后,采访孩子,你做完实验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知道朗读,读出伊琳娜的语气。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三、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组内交流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四、知道学生书写“哄骗”两个字。

1、知道学生观察自行,需要注意什么?

2、书写

3、反馈知道。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学生抄写名言,积累知识。

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小学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知识点

字:提、漫、鳞、喝、漫、懂

词:金鱼、道理、哄骗

重点句子:

1、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5、动手做做看》是本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上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从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平时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第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课的生字掌握的较为扎实。上课时,头一段时间会很认真的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觉疲倦,就会不自主的开小差。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上课喜欢听别人讲自己不怎么发表想法。总的来讲,学生上课比较积极,上课认真。

三、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朗、志”等1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却为,并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3、 通过理解伊琳娜的故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伊琳娜的故事,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科学合理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让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已具备了独立认知能力和简单质疑的习惯。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实验多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想、划、读、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思考质疑、交流过程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不但学懂这篇课文,而且知道今后应怎么做。从而使学生的读、思、说和写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件——伊琳娜和郎志万的图片

让学生来介绍一下他们?(学生介绍郎志万时,引导学生说出他的身份——科学家,并引导学生谈谈对科学家的印象)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巩固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子音,读通课文。

2、出示“郎、志”等16个生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最好是画出词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4、开火车读。齐读。以多次出现的形式巩固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默读思考: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奇怪问题?

2、引导学生回答此问题,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四)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读自悟,但学生理解不到位的老师要适时点拨。为了实施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个大部分中,第一部分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部分抓住伊丽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以课文内容为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读,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运用讨论交流评价等手段随着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伊丽娜为什么生气了?伊丽娜为什么又笑了”?明确伊丽娜情绪波动的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与文本对话,鼓励他们在空白处写出自已的体会,同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的话,了解科学家这样做的用意,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凡事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

(六)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引发学生讨论。

出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科学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

(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识字效率)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课件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课件出示,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法国有一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郎志万,有一天,他对几个小朋友说:“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但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有的小朋友说:“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郎志万都摇摇头说:“不对!”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 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认字)。

教师个案:

⑴ 直接揭题。

⑵ 设疑:

①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②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① 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② 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⑴ 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① 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② 识字游戏:

a、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b、小兔开门游戏。

c、认读生字词语。

⑷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⑸ 初步感知课文:

① 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② 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造句。

⑶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 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⑴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① 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② 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③ 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9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伊琳娜

动手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2、出示鸡蛋,思考: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用同样的力,在同样的地方,同时旋转两只鸡蛋,谁先停?

3、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a: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b: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注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懂得遇事不能广听别人说,还要亲自动手做才能弄清事物真相的道理。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当你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动手做做看》,看看文中的伊琳娜是怎么对待不理解的问题的,对你可能有启发。齐读课题。

(二)回忆读懂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知道大概内容。

2、读阅读提示,做到心中有数。

3、带着问题读,逐一解答。

(三)学习新课

1、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是什么原因促使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怎样?看到这样的结果她又是怎么做的?

(3)科学家朗志万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他为什么说如放进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呢?

(4)你是否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并说出理由。

(5)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共同讨论。

(1)阅读课文,订正读音,哄是多音字。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

(3)理解词语。

奇怪:奇异,不平常。

哄骗:说假话骗人。

3、讨论交流思考题。

(1)是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让伊琳娜产生疑问,而妈妈的话又促使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与科学家朗志万说法不一样。看到这实验结果伊琳娜很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

追问: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孩)

(3)科学家朗志万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他却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朗志万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伊琳娜等小学生,遇事要动脑筋,不要广听别人的,要动手做一做,从实践中得出结论,而不是要哄骗伊琳娜等小学生。

(4)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理由是:实践出真知。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

(5)学生甲: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

学生乙:遇事不能光听别人的,还要自己亲自实践。

投影出示:(用幻灯片出示)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追问:为什么朗志万哈哈大笑地说?伊琳娜听了高兴地笑了?

(一方面朗志万的做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伊琳娜理解了朗志万的做法,因此他们都笑了。)

(四)总结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伊琳娜动手做了把金鱼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水照样溢出来这个实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1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课前我们先聊聊,如果遇到难题你们会怎么办?(8:31上课)

生311:动手试一试。

生242:自己解决。

生431:先动脑再动手。

生141: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问别人。

师:请教别人也是一种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出现在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里。(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把这两个平舌音读好,再读一遍。(生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郭老师考考大家生字预习的情况,大家大声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

生齐读生字。

师:全班一块儿读当然会了,哪列火车来开开?

第二组开火车读。

2、检查“我会写”的生字预习情况。

师:翻开语文书P61,想想九个生字有哪些生字在书写方面需要提醒大家的。(8:35)

生131:我想提醒大家“骗”右边是先横后竖。

师:全班用手书空。

生齐书空并念笔画笔顺:一笔横折,二笔竖折折钩……

师:大家很认真,“马”字最后一笔是提。

生271:“朗”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别漏了。

师:“朗”字左边跟以前学过的什么字很像?

生齐答:良。

师板书“良”与“朗 ”进行比较。

师:拿出笔写一写,“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安排?

全班动笔练习书写。(师提示书写姿势儿歌)

生441:我要说“漫”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读。

生跟读。

生261:“志”的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8:40)

师:“士”上长下短,动笔写一写。

师范写,生动笔写一写。

师: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些生字中出现了一对——

生齐:同音字“tí”。

师:(亮出卡片)我们怎么区分这两字,老师把这俩兄弟请到黑板上来。(板书:提 题)

生31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第二个“题”是页字旁。

生131:第一个“提”是提手旁,说明是一个动作,第二个“题”是页字旁,说明是写在书上的。

师:用“提”组词。

生:提问、提包、提起……

师:这个“题”呢?

生:问题、题目、难题,题问(订正:提问)

3、检查读课文情况。

师:考考大家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 (8:45)

生132、212、222、341、412、432、451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七个小朋友都读完了,谁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

生集体纠正字音。

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8:50)

师: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人物?

生172:这篇课文介绍了:朗志万、伊琳娜、妈妈

师板书。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⑵ 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⑴ 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⑵ 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获取知识。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思促行,从而达到语文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统一发展。

【教法学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立本课教法

学法是质疑问难法、动手实验法、朗读感悟法、主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一、遵循教学原则、优化学习过程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初读设疑,激发兴趣(大约3分钟)。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较强,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老

师提出问题(展示课件一)目的是提出悬念,吸引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2、动手实验,解决疑问(大约12分钟)。

在这一环节里面,我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动手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

看看杯里的水是否会漫出来,然后我以课件形式(出示课件二)把实验的全过程向学生演示一遍加深印象。这样,孩子们在自主互动的空间充分探究。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3、回归课文,感情朗读(大约10分钟):

⑴ 首先,我(出示课件三),朗读两个需要重点朗读的句子,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假如你是伊琳娜会怎么说?

⑵ 伊琳娜生气的责怪朗志万“哄骗”了他们,真的是“哄骗”吗?(课件四)说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以上安排的句子朗读和理解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家的目的,并从故事中受

到生活启迪。同时我采用了范读、导读、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4、质疑过渡,深化认识(大约5分钟)。

首先我利用课件提出学生是否赞同科学家说的话这么一个问题,同时组织学生

小组讨论。(课件五)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5、联系生活,以知导行(大约5分钟)。

我提出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并鼓励他们完整性的互相说。这样再通过“看、读、想、问、查”方法,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判断、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6、静思名言,深化认识(大约5分钟)。

我采用的方法是齐读、背诵、感悟,目的是让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体现价值

观的导向。

7、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⑴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者爸妈听。

⑵ 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把活动延伸到课外,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锻炼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动手实验,感情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从实际意义上体现出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形式。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读“朗、志”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另”等9个字。

2、学生用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到伊琳娜勇于动手做做的可贵。

3、学生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树立遇事多动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识字、写字,在朗读中了解伊琳娜勇于动手做做的可贵。

2、树立遇事动手的思想,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制作简单课件。

3、搜集类似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激趣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听《小马过河》。(播放动画,听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说)

是啊,小马亲自一试,才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那么当你们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时,有亲自试一试,动手做做看的习惯吗?

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个好习惯。课文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动手做做看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思考,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再去接触文本,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和发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我们先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现在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试读读这篇课文,看看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要想读好课文,先得解决这一只只“拦路虎”,看看谁是勇敢的武松?(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3、在勇敢的武松面前,这一只只“拦路虎”都被打败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词卡认读)。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好一段就给自己画个“”,如果这一段没读好,就再读一遍,给自己画朵“”。

5、和自己的同桌读读画“”的段落,看看能不能在小伙伴的帮助下,云开雾散,得一个“”。

设计意图:从识字到读好课文,一步步落实,让学生经历初读的全过程。将生字比作一只只“拦路虎”,学生成了打败“拦路虎”的“武松”,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主动识字。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作出评价,太阳是对自己的奖励,而云则是对自己的提醒,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在他人的帮助下,云开雾散,得一个太阳。有坡度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好。

三、整体朗读,以思促读

刚才不少同学都得到了很多“”,现在,我就要来考考大家,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2~3名同学朗读。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请同学们找到有关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说,引导读好相关段落。

3、是啊,小朋友这么相信朗志万,可他却骗了小朋友,确实让人生气,你能学学伊琳娜的语气读这句话吗?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4、郎志万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科学家郎志万的话。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6、在伊琳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谁的建议提醒了她?

⑴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复读这个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光想不做。

7、分角色读文,进一步体会文意(进一步体会这个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⑴在四人小组里练习分角色朗读。

⑵学生自主选择想扮演的角色,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逐步领悟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尝试实验,启迪思维

1、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吧!亲自去验证它的真实性。

指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好自己的两件宝,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齐声朗读《人有两件宝》。

设计意图: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也能想到,让学生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既验证了它的真实性,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养成动手做做看的好习惯。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4

设计理念: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事件的感觉,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设计特色与价值:

1、自主、开放、有情趣地解读课文。

2、在体验与理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杯子 金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你们相信老师的话吗?(相信),谢谢你们对老师的信任,为了感谢你们的信任,我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给你们看一看。(出示装满水的杯子)瞧,你们一定会说它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那可就错了,它可神奇了。在杯子里放东西,水会流出来。可是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1:金鱼身上有鳞。

生2: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谁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说对了呢?

2、师:对,我们应该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谁动手做做看?

生2:为什么动手做做看?

生3:动手做什么?

生4:这是谁说的呢?

二、理顺思路,实验释疑

1、、师:孩子们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旁边作好记号。

2、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读书所得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朗志万提了一个怎样的问题。(指生朗读这一句话)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奇怪)为什么说它奇怪呢?

生1:装满水的杯子放进东西水会漫出来,放金鱼却不是这样。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能回答出来!“漫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漫出来”就是说水装得很满,流出来了。

师: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

生3:牛奶漫出来。

生4:妈妈烧的汤从锅里漫出来了。

师:孩子们真会联想,你们能说说“这样”指的是怎样?(大屏幕出示句子:如果放进一条金鱼, 。)

师:课文中有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互读)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女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地说──

男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你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在课题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师:你也能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大屏幕出示句子:( )光( ),要( )。]

师:孩子们真会说,那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高兴,因为通过实验我知道了科学家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2:我知道了当一个问题不能确定结果的时候,就要做实验。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2、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大科学家肯定知道水会漫出来,用错误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

师:你说的真好!用上书上的一个词就是(哄骗)。

生2: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

生3: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

……(师表扬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3、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郎志万说呢?

生: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顺利过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变。生对比读后,知道反问句语气更强烈,陈述句语气更平淡,文中应该用反问句更适合表达伊琳娜的心情。)

4、师引读:一个大科学家竟然用错误的问题来考我们小朋友,伊琳娜生气地问:(生用生气的语气并配上动作读伊琳娜说的话)

师引读:难道因为我们小就可以哄骗我们了吗?伊琳娜大声地问:(生的声音又更愤怒)

师引读:伊琳娜越想越生气,气冲冲地问:(生已感同身受)

5、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1、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1: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2: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1、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2、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1、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生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2、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3、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作业布置

1、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留心观察,有礼貌地指出来。

2、请你动手做一做:

准备一个小瓶子,里面装满水,用一张扎了许多小孔的薄薄的纸片将瓶口盖住,再倒过来,放开手,小纸片会掉下来吗?瓶子里的水会倒出来吗?

板书设计:

朗志万 伊琳娜

提问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动手做做看! ! !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5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动手做做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理念、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与过程、学法指导与学习的习惯培养及学生分析几个方面谈一下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标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来说。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要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利用身边的材料经常自已动手做做看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一)、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能力目标:通过自由读了解大致内容;通过朗读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3、情感目标:感受动手做的乐趣,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学家真正的目的,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动手做的乐趣,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科学合理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让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已具备了独立认知能力和简单质疑的习惯。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法:

1、让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喜欢想象的特点,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如果你是伊琳娜你什么态度?你想说些什么?由此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将课文中的实验带进课堂,进行了情景再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上下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想、划、读、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思考质疑、交流过程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不但学懂这篇课文,而且知道今后应怎么做,从而使学生的读、思、说和写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五、教具准备:

笑脸、智慧星、金鱼、鱼缸、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演示:(出示两张图片:)

1.小女孩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

2.小女孩面带微笑的样子。

问题:这个小女孩怎么了?她就是伊琳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明白了。)

(二)、复习检查识字情况

1、.检查初学情况:a出示生字卡片,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b.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2.师生总结识字方法:

(1)换偏旁识字:慢──漫màn篇──骗piàn

(2)偏旁归类识字:哎ài哄hǒnɡ喝hē

(3)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lǎnɡ”

(4)编字迷识字:士兵的心──志zhì

(5)比较识字:题──提tí

(三)、读课文、发现问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充分地读是感悟的基础,在此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明确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与文本对话,鼓励他们在空白处写出自已的体会,同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的话,了解科学家这样做的用意,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凡事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

1.读课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书等方式读准字音。

指名读(检查生掌握情况)──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五)、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解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1)学生找出相关段落

(2)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解决“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1)理解“哄骗”。区别生活中的“恶意哄骗”与“善意哄骗”

(2)指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中的意思,反复读句子,注意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六)、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1.按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七)、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请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

2.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有何感受”如《小马过河》的故事……

(八)、课后作业: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七、板书

板书是一种形象的无声的书面语言,是教师指导学生学路的缩影,依据本课的教学思路,我设计如下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科学家)

伊琳娜生气————笑了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八、教学评价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设疑—解疑—鼓励、奖励、评价”,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互换角色,设计了“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激发学生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还有不足希望各位老师指出,谢谢!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汇编(15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大班秋天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幼儿本身对新年的气氛就特别熟悉,让幼儿去表现、去感受这份欢乐是他们再高兴不过的事情了,我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让幼儿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学习创编舞蹈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正确的感受美和表现美;

3. 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与幼儿相同数量的红绸带、手绢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看电视,关于新年景象的画面,让幼儿感受新年的气氛,加深对新年的印象。

2.谈话

师:小朋友,过心年是让我们最开心得事,你们的新年是怎样过的?

幼: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看花灯,扭秧歌……(小朋友每说一样都让他用动作表现出来,然后大家跟着模仿。)

3.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小朋友听,问: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好象看到贴对联、扭秧歌……,听到了锣鼓声,鞭炮声……

4.老师帮助把思路理顺一下(老师边说边和小朋友一起模仿动作)

我们听到了锣鼓声、喇叭声,看到了家家户户都在贴对、小朋友也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子,到外面去放鞭炮了。大人们在家切菜、和馅、擀饺子皮、包饺子。吃完饺子我们去看花灯,有“孙悟空”灯、“孔雀开屏”灯、“荷花”灯、“猪八戒”灯等等,我们又去看扭秧歌,我们也欢快地扭起来……

5.放音乐

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把上面这段话表演一遍。

6.舞蹈《新年乐》

为幼儿发放彩条、手绢,分配角色,安排对形,和幼儿一起编排《新年乐》舞蹈。

活动延伸:

可以把这个节目做为保留节目,元旦联欢时表演。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新年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定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欣赏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表现歌曲。

3、学习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4、丰富词汇:勇敢,并鼓励幼儿用勇敢造句。 [活动准备] 小树叶一枚 磁带 录音机

[活动流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欣赏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表现歌曲。

3、学习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4、丰富词汇:勇敢,并鼓励幼儿用勇敢造句。

[活动准备]

小树叶一枚 磁带 录音机

[活动流程]

1、师幼谈话,激发兴趣:

师:今天早上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我捡到了一件东西,并把它夹在了书里。你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3、出示小树叶,师: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从树上落下来的)它为什么要离开树妈妈?(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为了减少树妈妈水分的蒸发,所以小树叶才离开妈妈)秋风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飘、跳舞)它会怎么飘呢?谁来学一学?它会飘向哪里?你来猜猜看!(地上、花园、马路、屋子......)

4、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小树叶飘向了哪里呢?让我们一起静静的听一听,音乐会告诉我们的!交流: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还有呢?那你们有没有听到小树叶说话?它会说什么话?(幼儿猜想)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它是不是这样说的!

5、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是怎么说的?谁能学一学?歌曲中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语勇敢,你觉得勇敢是什么意思?对!勇敢就是什么也不害怕(有勇气、有胆量)的意思。(说的真好,简直就是勇敢的小树叶)

过渡:刚才我们从音乐中听到了许多,不知道除了刚才听到的,小朋友还能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一次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仔细听!

6、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交流: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7、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师:小朋友听的很认真,想的很丰富,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你感觉这首歌曲是非常缓慢的还是很欢快的?

8、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在跳舞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9、幼儿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10、教师评价

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小树叶夹到书里吗?树叶夹在书里面,就有了新的用途,新的名字叫书签。它的作用就是能帮助我们的找到想找的那一页。你们想不想也有一片树叶做的书签呢?让我们一起到院子里面,拣树叶来做书签吧!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2、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难点:

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苹果丰收》、《采茶》、《淘米洗菜》。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

三、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1、复习歌曲,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歌唱。

(1)全体幼儿齐唱歌曲一遍。

(2)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一遍。

2、创编歌曲动作。

(1)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

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

(2)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

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伴奏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表演。

我们一边用快乐的声音来歌唱一边来表演。进行分组轮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3、教师放音乐,幼儿边跟唱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复习歌曲《秋天多么美》,结束本活动。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4/4拍节奏,能够通过身体模仿动作、乐器演奏熟练掌握乐曲的节奏。(重点)

2、能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做出动作反应,注意乐器相互协作演奏,演奏出苹果丰收的愉快场景。(难点)

3、感受苹果丰收的快乐场景,体验与同伴创造性的配器和合作演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丰收音乐;铃鼓、碰铃、圆舞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伴着欢快的音乐幼儿模仿摘苹果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体验摘苹果的愉快心情。

1、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你摘苹果时心情怎么样?

2、教师小结:摘苹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乐曲,这首就是表达了人们丰收苹果时的愉快心情,我们再看看人们是如何庆祝苹果丰收的?

二、教师运用视听欣赏法,引导幼儿通过边看图片边欣赏乐曲相结合的方法,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了解丰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1、幼儿欣赏后回答:这段乐曲感觉怎么样?那乐曲是几拍的呢?教师带领幼儿尝试拍打乐曲的节奏并简单介绍乐曲。

2、刚才苹果丰收了,人们都干了什么?请幼儿模仿,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丰收的快乐。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苹果丰收的场景,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

1、出示身体动作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上有哪些劳动动作?请幼儿自主探索。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规范幼儿动作,我们现在完整表演一遍,提示幼儿男孩、女孩的动作幅度可以有差别。

3、幼儿跟随音乐完整表演身体动作,提示幼儿注意用表情和眼神与动作协调。

四、变换图谱,引导幼儿回忆乐器的使用方法并尝试自己练习演奏不同乐器的节奏并完整演奏乐曲。

1、教师变换图谱,请幼儿观察:图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乐器?

引导幼儿初步掌握乐器图谱的节奏。

2、请幼儿取出自己椅子下的乐器,演示乐器的使用方法,教师规范幼儿的动作及姿势。

3、跟随音乐幼儿演奏乐曲,提醒幼儿控制好自己的乐曲并注意节奏的准确性。(配班教师进行录像)

4、利用回放体验法请幼儿欣赏刚才演奏的片段,引导幼儿自我评价:你们认为刚才演奏的怎么样?哪里演奏的好?怎样会演奏的更好?

5、幼儿完整演奏乐曲一遍后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6、请幼儿来当小指挥,带领大家演奏。

五、演奏结束,请幼儿分组收好乐器,提示幼儿轻轻放到指定的地点,出活动场地。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5】

目标:

1、复习歌曲《听》,知道是三拍子的歌曲,会用自己的方式拍出三拍子的节奏。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用延长符和其他小音符改编歌曲的节拍。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准备:

1、事先幼儿学会唱歌曲《听》。

2、每张桌上四小节曲子、玩具琴一架、小音符卡片。

3、老师黑板上写出歌曲《听》,延长符号若干。

4、录音机、音乐磁带。

过程:

1、小朋友,上次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听》,我们一起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过渡:风儿的歌唱得真好听。歌里的小音符也坐着音乐小火车来听风儿唱歌了。

2、复习认识小音符,能唱出来。

A、你认识他们吗?一起来唱一唱。老师指音符,幼儿唱。然后将小音符连起来唱一遍。

B、小朋友真能干,你知道每一节车厢里有什么样的小音符?它们合起来是几拍呢?每一节车厢都是几拍呢?我们把这样的音乐小火车叫做三四拍的音乐火车。(老师写在曲谱上)

C、三拍子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呢?你想怎样拍出三拍子呢?(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节拍)

D、我们一起边唱边打三拍子的节奏。

过渡:老师指谱子上的延长符号问:它是谁?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延长符号,(老师出示延长符号)它们也想坐上音乐小火车。可是音乐小火车都坐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把音乐小火车变成四四拍的火车,就可以让延长符号坐进去了。

3、引导幼儿改编节拍。

A、延长符号有一个习惯,它喜欢跟在小音符的后面呢。这样你想让延长符号坐在哪里?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B、它们都坐上了四四拍的音乐火车,我们一起把新的音乐火车来唱一唱。

C、现在字宝宝也坐上了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应该怎么唱呢?

过渡:延长符号坐上了小火车,还有很多小音符也想坐上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

4、幼儿分组活动。(出示一条谱子:现在是3/4拍的小火车,要变成4/4拍的小火车应该怎样送小音符呢?)

A、老师介绍每组准备的材料。(一组都是延长符号;一组有小音符;一组有小音符、延长符号;一组有休止符、小音符。)

B、每组5名幼儿,大家讨论后,将小音符贴在谱子上。每小节四拍,并用琴演奏一下,唱一唱。

C、老师巡回指导。

D、现在我们又造了一列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我们来唱一唱,好听吗?

5、结束。

小朋友真能干,会改变歌曲的节拍了,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小音乐家。以后我们还要编很多好听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现在,我们也乘着我们自己编的4/4拍的音乐小火车到外面听风唱歌吧!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知道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练习,熟悉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许多茶树,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单知识。

(2)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随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根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根据图谱来欣赏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3、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

2.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瑶族舞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 欣赏《瑶族舞曲》

2.瑶族舞曲配器音乐、铃鼓,圆舞板,木鱼等,图谱、乐器卡片。

活动难重点:

用打击乐相互合作拍出节奏。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配器乐曲

仔细听一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乐器?

(2)再次欣赏

听听是不是这些乐器?

(3)找找哪两个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这么多乐器,他们是怎么唱歌的?谁和谁对唱?(幼儿说到该乐器,教师要示范演奏)

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那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哪种乐器唱歌最多?(大鼓)

这几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第三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一起来歌唱的?(所有乐器一起唱歌)

3.出示乐器图谱

我们听一听小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对话的?(请小朋友试一试乐器节奏是怎样的)我们看着“节目单”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幼儿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演奏第一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

(2)分解演奏

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是和谁一起对话的,用什么节奏。

(3)完整演奏

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结束活动:

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8】

音乐活动: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初步尝试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意思。

2、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手偶、音乐、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手偶

2、师:“小兔子了来了,邀请你们一起来跳舞”

播放到“呜哇哇”的时候停止,做哭泣状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老师操纵手偶,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

兔:“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好朋友,让我为你们唱首歌吧。”

(二)、体验理解

1、谈话

师:“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谁是好朋友?”(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2、找朋友

1)师:“找到好朋友,我们可以做什么?”(一起做游戏、抱一抱、握握手??)

2)教师示范并唱歌曲。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找朋友。

(三)、集体游戏——小动物找朋友

师:“我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好朋友,我们帮帮他们吧”

幼儿装扮成小动物表演《找朋友》

音乐活动:找朋友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出示手偶:看看谁来啦?(小兔)它怎么了?它为什么会哭呢?(没有朋友)

二、欣赏感受,熟悉旋律和歌词。

1、播放音乐(第一遍):

——引导幼儿说说小兔找到朋友做了些什么?

2——鼓励幼儿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3、播放音乐(第三遍):

——教师跟着伴奏清唱,让幼儿熟悉歌词,并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一说。

三、音乐游戏,体验快乐。

——教师先去找,示范游戏的玩法。

2、播放音乐,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体验快乐。

反思调整:

1、开始环节,教师通过操作手偶创设了帮助小兔找朋友的情境大大引发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前期有歌曲《交朋友》的经验,所以在老师提出“怎么样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后孩子们都能够说出“笑咪咪”“一起唱歌跳舞”等,为

理解歌词内容作了铺垫。

2、在欣赏感受的环节,我从借助动作的模仿,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效果不错,孩子们边做边说过渡到边唱边做。

3、最后一个环节我进行了微调,没有特意再创设小动物找朋友的情境,而是顺其自然地通过老师找朋友示范游戏的玩法,然后鼓励孩子去找不同的朋友,一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摇滚歌曲《你快乐吗》,了解摇滚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情、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MTV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问:“你们快乐吗?”(幼儿大声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摇滚歌曲,名字叫《你快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歌曲录音

(1)

T:听完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激动、好玩)

T:音乐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吗?是马上唱了,还是在-------?提醒孩子,从1数到8,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2)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

T:这首歌曲吧,我发现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重复的歌词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复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重复一:“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重复二:“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 worry,beha y!”

(3)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T: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啊!(想)好,现在大家就跟着歌曲,在一问一答的时候大声的唱出来,其它地方请你仔细听。先来试一下!

T:“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再大声一点!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好,放音乐!

3、欣赏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动作

(1)欣赏歌曲MTV

T:电视上的这位歌手,他快乐的时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的快乐的!

(让孩子说一说)

(2)请幼儿模仿歌手的动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说了很多,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动作。

T:那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电视来表演一下。

(4)幼儿进行装扮,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的表演,把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T:这么快乐的音乐,我们现在也来装扮一下,(想!)一会也把我们快乐的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好!)那我们现在赶快准备一下。

(5)小结,知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爷爷为我打月饼》mp3,音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经验。

师:你们知道什么节日要到了?

师:中秋节要吃什么食物?月饼是什么形状的?味道如何?

二、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爷爷什么时候为我打月饼呀?打出来的月饼是什么样的?

2.幼儿学说歌词

幼儿边听旋律,边说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体会爷爷对孩子的一片深情。

学唱第一段

对幼儿学唱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练习三四遍后,请个别幼儿演唱第一段。

学唱第二段

学习两遍后,请幼儿完整演唱歌曲,采用小组演唱、男女对唱、个别表演等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创编表演动作

师:我们来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曲呢?

创编好动作后,集体表演。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1】

活动目的

1.在熟悉儿歌《买菜》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

2.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旋律重复的部分能用不同的唱法来表现。

3.体验互相交往的乐趣,发展社会性情感。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爷爷奶奶》的律动曲。

2.已会朗诵儿歌《买菜》,并能结合儿歌进行表演,有较好的俩俩结伴经验。

3.参观过农贸市场。

4.幼儿的座位排列成双马蹄形。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爷爷奶奶》

师:老爷爷!(男幼儿答“哎”)老奶奶!(女幼儿答“哎”)你们慢慢走!(幼儿集体应答“噢”)在音乐伴奏下,“爷爷”、“奶奶”们边走边互相结伴。乐曲第二段时,“爷爷”、“奶奶”互相说悄悄话,最后双双在座位上坐下。

〔评:在诙谐的乐曲声中,幼儿扮演爷爷奶奶进入活动室。由于这是复习模仿动作,因此幼儿比较轻松地进入了游戏情境。此时幼儿的情绪已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之中,他们在互相合作和自我表现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体验。〕

2.复习表演唱《办家家》

师:爷爷奶奶到娃娃家来做客了,大家一起来办家家吧!

与邻座幼儿俩俩结伴,以小家庭生活为内容进行表演唱。

〔评:随着活动情节的展开,幼儿转换了角色,他们从爷爷奶奶转换为爸爸妈妈。教师让幼儿通过边唱边做动作的方式体验浓浓的家庭亲情,进一步积累俩俩合作的经验。〕

3.学唱歌曲《买菜》

朗诵儿歌《买菜》,并进行儿歌表演。

师:菜吃完了,快和奶奶一块儿去买菜吧!请大家把《买菜》的儿歌念一遍,念完后用动作来表演自己是怎样去买菜的。

〔评:此时幼儿的角色转换为孩子和奶奶,由于买菜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事,所以朗诵时气氛活跃,这为幼儿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打下了基础。〕

熟悉歌曲旋律。

师:《买菜》不但是一首儿歌,还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听一听歌曲。

跟着音乐念儿歌,并进行儿歌表演。

师,第一遍音乐时,请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轻轻地念儿歌。第二遍音乐时,请大家跟着音乐把儿歌表演一遍。

〔评:教唱新歌前让幼儿学会歌词,既能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也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歌曲、表现歌曲。在这一环节中,虽然是同一内容的反复,但形成不同,静中有动,使幼儿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调节。〕

边听音乐边默唱。

师:我们来试着唱这首歌,这次我们在心里默默地唱。

完整地唱歌曲两遍。

〔评:唱第一遍时将速度略微放慢,目的是给幼儿一个思考的余地,减轻幼儿注意分配方面的困难。由于幼儿对这首歌曲的内容感兴趣,因此他们唱得很投入、很愉快,不知不觉学会了这首歌。〕

学习第~(16)小节的不同唱法。

师:我们怎样来唱“鸡蛋”、“青菜”、“母鸡”和“鱼儿”,才能使听歌的人就像亲眼看到这些东西呢?

〔评:第~(16)小节的不同唱法的学习是这次教学的重点,需要反复练习。幼儿根据实物的特征、动作表演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手势,一致认为:轻声地唱“鸡蛋”,较响地唱“青菜”,跳跃地唱“母鸡”,优美地唱“鱼儿”比较合适。在练唱这几句歌词时,他们的唱歌技能得到了提高。〕

引导幼儿唱好歌曲的第(21)~(29)小节,并重点练习。

师:我和奶奶在菜场看到这么多菜装也装不下,真让人着急,应该怎样唱?但心里真高兴,又应该怎样唱?最后一段歌词要反复唱两遍。第一遍要多表现一些焦急的心情,第二遍应表现出焦急中的喜悦,而且应以喜悦的心情为主。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完整地学唱一遍歌曲。

4.复习音乐游戏《接娃娃》

师:天不早了,爷爷奶奶要去接娃娃回家了。先请两位爷爷和两位奶奶去接孩子。

该游戏以“滚雪球”的形式进行,全体幼儿相继被接走。活动结束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2】

活动意图:通过本次优秀教案设计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演奏能力,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演奏能力,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帮助老人的快乐。

3、学习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诙谐、风趣。

活动难点:是要求幼儿合作演奏。

活动重点:让幼儿懂得关心帮助老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1、铃鼓、沙锤、大鼓、钹打击乐器若干,

2、老奶奶头饰一个,带有字宝宝的鸡蛋图片、母鸡图片、青菜图片、小鱼图片、萝卜、黄瓜、西红柿模型,蚕豆、毛豆、小豌豆图片、菜篮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歌曲《好娃娃》

(二、)游戏导入活动:教师和幼儿玩游戏《谁来帮帮我》,教师带老奶奶头饰,说出自己的困难,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愿望。

师:刚才歌曲里唱的好娃娃,又给奶奶端茶,又给爷爷搬搬凳,他们真是个好娃娃。

师带老奶奶头饰后对幼儿说:今天的天气真好,我想到超市里去买些菜,可是我拿不了,应该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幼儿大胆回答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带幼儿做游戏:《我帮奶奶去买菜》(此环节帮幼儿熟悉了歌词内容)

(三、)新授:

1、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打出节奏

2、教师有节奏的教读歌词。

3、提问:(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

(1、)今天的天气好不好?

(2、)谁和奶奶去买菜?

(3、)你帮奶奶都卖了什么菜?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或实物模型和形影的字宝宝。)

(4、)鸡蛋怎么样?

(5、)青菜怎么样??

(6、)母鸡怎么样

(7、)鱼儿怎么样?

(8、)还卖了什么菜?(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

4、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教师扮老奶奶高兴的样子自然的唱出歌曲《我帮奶奶去买菜》)。

5、教师清唱逐句教唱歌曲。(教师注意强调反复记号的唱法。)

6、教师弹琴逐句教唱。

7、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唱。

8、科学渗透教育:教育幼儿多吃新鲜蔬菜、豆类、肉类、蛋类等食物,对身体有好处。

巩固练习:放音乐《我帮奶奶去买菜》,让幼儿玩逛超市的游戏。找一幼儿扮老奶奶。找几名幼儿当棒老奶奶买菜的小朋友。

延伸活动:绘画:《我喜欢的菜》。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3】

提示:

1.这首歌曲的音域只有八度,适合幼儿园大、中、小班各年龄段的幼儿学唱。教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前三句的第一小节附点音符的表达,还要注意每个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快。

2.为了更好地表达秋的意境,可以引导幼儿分析歌词:除了麦穗黄了。

提示:

1.这首歌曲的音域只有八度,适合幼儿园大、中、小班各年龄段的幼儿学唱。教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前三句的第一小节附点音符的表达,还要注意每个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快。

2.为了更好地表达秋的意境,可以引导幼儿分析歌词:除了麦穗黄了,枫叶红了,小草穿黄衣,树叶随风飘以外,还有什么现象能代表秋?(比如,秋是丰收的季节,它带给人们的是喜悦,等等。)

3.幼儿音乐活动的最好形式是裁歌载舞。这首歌是很好的歌舞表演材料,可以编成音乐剧,引导小朋友自己表演,让麦穗枫叶小草树叶爷爷我小花狗小花猫在活泼轻快的旋律中灵动起来。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会跟着音乐信号玩“打地鼠”游戏。

2.大胆尝试试用身体造型表现地洞,进一步发展肢体创造力。

2.在游戏中积极互动,快速反应,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

2.空气锤

3.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初步欣赏感受音乐曲风,随音乐联想

师:今天章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动一动吧!

师:听到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会让你想起了什么开心事情呢?

小结:你看,这首音乐这么欢快、这么有趣,还让你们想到这么多奇妙有趣的事情。

二、玩音乐游戏“打地鼠”

1.回忆打地鼠游戏,感知音乐作品中的特定音效

师:我也想到了一件很好玩的游戏,就是打地鼠游戏,你们玩过吗?怎么玩?

师:今天老师玩的打地鼠游戏和你们玩过的都不一样哦!想不想知道,我这个打地鼠游戏可是要跟着音乐一起玩的,我把玩法的秘密藏在了音乐里,听仔细哦,看你们会不会发现!

师:刚才的音乐和之前的一样吗?你听到什么了?

师:这个声音怎么样?“得儿”你来学学看。这个“得儿”声音是在干什么?你觉得“得儿”还可以怎么玩

师:那到底怎么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2.教师随音乐示范打地鼠游戏

师:你们发现了吗,当音乐“得儿”的时候,地鼠在干嘛?他怎么拉?

师:是啊,音乐“得儿”的时候,地鼠马上就钻下去了。那音乐一开始马上就“得儿”了吗?

师:在“得儿”之前这段音乐地鼠在干吗?还可能在干吗?

师:那你有没有听到“得儿”之前这段音乐,小地鼠在准备的时候音乐是怎么样子的?(还没听明白是吧,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次)

2.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打地鼠游戏

师:(听音乐,教师边做动作指出难点部分)你听到在“得儿”之前这段音乐是怎么样子的?

小结:原来在“得儿”之前有一段长长的音乐会提醒小地鼠准备,这样啊小地鼠才会躲的好好的不会被打到。

师:那你们会不会,我们也来学学小地鼠好不好。变成小地鼠,小手举得高高的啊(双手握拳举高,教师清唱音乐,幼儿做动作)

师:我来试试看啊,看你们能不能挺准准备的音乐,“得儿”的时候快速的躲起来。(练习4次左右)

跟着音乐玩打地鼠游戏(手部)

师:现在,我要把玩具锤拿出来跟你们玩游戏拉。谁是最机灵会听音乐玩游戏的小地鼠啊。(站起来玩)

三、玩肢体游戏“打地鼠”

1.教师引导创编幼儿肢体造型。

2.师:哇!小地鼠们好棒啊!刚才小地鼠都躲到哪里去了啊?原来小地鼠最喜欢挖很多很多的地洞,来给自己躲起来。

师:我们的身体能不能变成一个地洞,让小地鼠躲呢?谁来变变看?他的地洞在哪儿?小地鼠钻钻看?

师:谁能变更多的洞呢?我来试试看!原来有高高的洞还有矮矮的洞。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变变看,看看这个地洞老不牢固。

和音乐一起玩地洞

3.两两合作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看,听好要求。我们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先当地洞,一位当小地鼠。呆会儿我们再交换玩。

师:互换,加音乐锤

四、集体合作游戏“打地鼠”

1.幼儿合作创编地洞迷宫玩“打地鼠”游戏

师;小地鼠的地洞挖的洞越来越多,结果最后所有的洞都连接在一起,变成了地洞迷宫。想不想看看地洞迷宫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变变好不好。

大班秋天音乐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让幼儿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并帮助幼儿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于健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茶树篮子头饰围裙

重点难点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究、创编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体验,感受采茶;

创设江南采茶场景:天蓝蓝,水清清,露珠儿闪闪绿莹莹。片片茶叶香,浓浓茶乡情;

我们今天来到了茶的故乡美丽的江南。

小姑娘乐得舞翩翩,迎来茶山丰收景。看看采茶的小姑娘是怎样采茶的?

请小朋友拿起小篮到茶树园里采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茶园的美景。

二、律动创编,诗画激趣;

1、提问幼儿是怎样去采茶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通过感知体验,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茶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

我挎小篮拨开树枝我采的茶叶

上山岗采呀采多又多

片片茶叶香又香茶叶采茶娃娃

采茶忙又忙装满筐喜洋洋

三、动静交替,茶艺欣赏:

教师表演独舞《古丈茶歌》

1、了解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有益于健康。

2、设计意图: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和利用价值。

活动延伸

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采茶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客人老师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教案汇编15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盘古开天地教案汇编15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每位教师都会认真规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系。如果您正为不擅长制作教案课件而感到烦恼,不用担心,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一篇题为“盘古开天地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参考。请您收藏此文,以备不时之需!...
    2023-05-29 阅读全文
  • 教育心得(汇编15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教育心得,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五心》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现代心...
    2023-06-27 阅读全文
  • 城镇化方案(汇编15篇) 幼儿园定期活动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很多时候,更是可以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了提高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更加需要在活动之前准备好优秀的活动方案。那么,举办幼儿活动还有哪些正面的影响呢?也许以下内容“城镇化方案”合你胃口!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中国...
    2023-06-15 阅读全文
  •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汇编15篇 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为每个课程去准备教学计划和课程材料,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打造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原则,优良的教案是教师胜利的保证。编辑已为您精心策划的"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会让您受益匪浅,期望这篇文档可以给您带来全新的启示!...
    2023-10-05 阅读全文
  •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汇编15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动手做做看的教案汇编15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3-05-29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每位教师都会认真规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系。如果您正为不擅长制作教案课件而感到烦恼,不用担心,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一篇题为“盘古开天地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参考。请您收藏此文,以备不时之需!...

2023-05-29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教育心得,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五心》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现代心...

2023-06-27 阅读全文

幼儿园定期活动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很多时候,更是可以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了提高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更加需要在活动之前准备好优秀的活动方案。那么,举办幼儿活动还有哪些正面的影响呢?也许以下内容“城镇化方案”合你胃口!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中国...

2023-06-15 阅读全文

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为每个课程去准备教学计划和课程材料,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打造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原则,优良的教案是教师胜利的保证。编辑已为您精心策划的" 数学活动设计教案 "会让您受益匪浅,期望这篇文档可以给您带来全新的启示!...

2023-10-05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动手做做看的教案汇编15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3-05-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