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大班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大班有趣的滚动教案(篇1)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大班有趣的滚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大班有趣的滚动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
这是大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愿意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滚动路线。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方便面筒、积木等。
2、幼儿座位前面地上贴点,标有“√”“×”的两个筐,赶“猪”棒2根。
3、大记录纸一张,小记录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请你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滚动,把它找出来,放到打“√”的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到打“×”的筐里(过会收掉)。
2、幼儿操作,集体检验结果(请两名幼儿来检验)。
3、认一认,各形体(圆柱体,球体,丰富“圆锥台”)T:会滚动的东西里面可以分成几类?它们是什么形体?
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
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一头大一头小的叫圆锥台。
4、T: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地方是圆的,圆的东西没有角,所以会滚动。
二、游戏“滚进球门”,探索不同物体的不同滚动路线,并记录。
1、T:你知道这些圆柱体、球体和圆锥台它们的滚动路线是怎样的?(自由讨论)我们通过游戏“滚进球门”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
2、玩法介绍:两人面对面,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集体听老师口令“123,滚”,注意提醒幼儿观察物体滚动路线。第二遍交换。
3、幼儿游戏“滚进球门”(操作二)4、集体交流游戏结果T:你在玩这些东西时,有没有都滚进球门?(没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T:为什么圆锥台滚不进球门?(圆锥台一头大一头小,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结论:原来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弯,不能滚进球门,而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
三、游戏“赶小猪”,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师一手拿圆筒,一手拿皮球T:我们知道了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那你知道它们滚动时谁更灵活吗?
让我们通过游戏“赶小猪”来找到答案吧!
2、出示“赶猪棒”,介绍游戏玩法T:这个游戏需要三个人合作,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绕过“两棵小树”。看看谁先到达,谁就灵活。
3、请两组幼儿游戏,其余幼儿观看结果。(操作三)4、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T:你觉得“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谁更听话,更容易赶?(皮球)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难赶呢?
小结:我们赶圆柱体时,它只会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很听话。
T:你们说球体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的?圆柱体呢?(四面八方、直直的)5、出示大记录纸,带领幼儿完成记录表T:玩了这么久,我们赶紧把它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吧!老师这里有一张物体的滚动路线记录表,我们来看看。
T:你能看懂这些标记吗?谁来记录?
总结:原来圆柱体的滚动路线直直的,圆锥台会转弯,球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四,延伸活动1、T: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滚动的路线不同。平时在家,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玩一玩、试一试,把它们滚动的路线记录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发一张记录纸,回家记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相关文章《大班科学活动:猜猜谁来了》:大班科学活动猜猜谁来了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结束,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局部特征来推断动物角色,发展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猜猜谁来了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阳光》:大班科学活动顽皮的阳光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顽皮的阳光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的蛋娃娃》: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的蛋娃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不倒的蛋娃娃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滚动》课件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荐]有趣的滚动教案通用7篇
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整理的有趣的滚动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的开始,因此需要老师写好教学课件。上课时老师按照教案课件进行教学。请将此信息收藏,方便下次阅读。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2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滚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班里设有一个超市,超市里收集了各种瓶瓶罐罐,小朋友平时很喜欢玩,有时候故意弄倒它们使之满地滚,想到《纲要》中的要求: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在玩中学。所以就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玩薯片筒等罐子,体验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向指定方向滚动。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体验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滚动轨迹余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会滚的罐子,若干不会滚的盒子,供幼儿滚的垫子,小兔、老虎、小鹿的图片,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请柬。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百宝箱”,介绍箱子里的瓶子宝宝,罐子宝宝,盒子宝宝。
2、请幼儿给箱子里的宝宝分成两类:一类是回滚的,一类是不会滚的。
3、验证幼儿们分类的正确性,请幼儿分组上前操作。
二、提出问题,请幼儿举手回答
1、什么形状的瓶宝宝会滚?
2、什么形状的瓶宝宝不会滚?
3、请小朋友想想看还知道哪些东西会滚。
4、师幼一起小结:圆形的瓶宝宝会滚,方形有角的盒子宝宝不会滚。
三、游戏:全体幼儿一起滚动瓶宝宝并提出要求
可以用手滚动瓶宝宝也可以用脚滚动瓶宝宝;看看瓶宝宝在斜坡上滚,台阶上滚跟瓶宝宝在平地上滚有什么不一样;注意安全,小朋友之间不要相撞;当老师发出指令让瓶宝宝回家时,小朋友要马上带着自己的瓶宝宝回到自己位置上坐好。
四、表达感受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瓶宝宝滚的方向,滚的速度。斜坡上滚,台阶上滚,平地上滚有什么不一样。
2、师幼一起小结:直筒的瓶宝宝直的滚,一头大一头小的瓶宝宝会转着弯滚,斜坡上滚的快,台阶上会跳着滚。
五、用幼儿的身体滚
1、告之幼儿刚才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了好多请柬,是小兔妈妈、小老虎妈妈还有小鹿妈妈请大家到它们家玩,给大家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不过它们有要求的:要大家滚着到它们家。
2、发给幼儿不同颜色的请柬,宣布游戏规则:
拿红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兔家;拿绿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老虎家;拿黄颜色请柬的小朋友要滚到对面的小鹿家;注意安全,滚的时候不要头碰头,脚踢脚,还有手中的请柬不能掉了
4、游戏开始,老师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提醒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
5、游戏一遍后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把瓶宝宝送回家(箱子里),活动结束。
反思:本活动《有趣的滚动》中所用材料来源于幼儿的身边,每个幼儿家里都能收集到这些瓶瓶罐罐。活动的第一、二环节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知道什么形状物体的可滚,什么形状物体的不可滚,而第三、四节让幼儿再次操作体验物体在不同的地方滚动的速度不同,形状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第五个环节用幼儿自己的身体向指定的方向滚,环节层层深入。幼儿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循序渐进,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到探索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圆形的物体能滚动的特征。
2、幼儿喜欢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能滚的和不能滚动的材料每个幼儿一份:
2、能滚动的材料:瓶子、球、彩笔等;不能滚动的材料:盒子、磁铁、纸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好朋友,看,你认识它们吗?
二、请幼儿猜猜哪些物体会滚动
1、教师出示瓶子滚一滚,请幼儿观察它的形状,并提问:它为什么会滚动?
2、请幼儿说说会滚动的物体特征。
3、请幼儿猜猜桌上还有哪些物体会滚动,再玩一玩。
三、幼儿自由操作。
请幼儿自由操作桌上的材料,看看哪些物体是会滚动的。
四、延伸活动。
回家后,请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会滚动。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了解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小圆球、纸杯、羽毛球、椎体塑料玩具、茶叶筒、水笔、白纸2张。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认识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和孩子一起说一遍。(积木、茶叶罐、小球、羽毛球、纸杯)师:这些物品会滚动吗?(幼儿:会;不会。)师:我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怎么办?(幼儿:试一试就知道了)师:好,每人拿2-3个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轻轻一推,看它是否会滚。听到老师拍手就停止玩,将你认为会滚的物品放进绿筐里,不会滚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动吗?
〈2〉为什么绿筐的物品会滚,红筐的物品不会滚动?
〈3〉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滚动?它们为什么会滚动?
教师小结:圆圆的物品会滚动,有角的物品不会滚动。
请孩子检验筐里的物品,将放错的物品纠正回来。
(二)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这些物品都会滚动,它们滚得一样吗?它们是怎么滚的?每人拿一样物品滚一滚,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滚的,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幼儿探索,听老师拍手后将手中物品放回筐里)2、幼儿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
师: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你能画出它滚动的路线吗?教师提供一张大纸,请个别幼儿画出物品滚动的轨迹。(请3-5个孩子)(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师:有的物品滚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滚得弯弯的。
(1)为什么有的滚得直直的,有的却弯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拿一个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轮流滚一滚,比一比,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听到老师拍手后,将滚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绿筐里,将滚得弯弯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师幼交流。
师:什么东西滚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滚得弯弯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对比形状的不同。
(3)以贴图形检验成果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觉得它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请你贴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儿互相检查)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茶叶筒的两头是一样粗的,它可以滚得直直的;一次性纸杯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弯弯的,原来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有趣的滚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相信《大班有趣的滚动教案(精选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