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守恒教案
发布时间:2023-06-04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 大班守恒教案 大班教案大班数学守恒教案汇总6篇。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在上课之前,必须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还来得及。编写教案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我们强烈推荐您阅读“大班数学守恒教案”,并与您的朋友分享!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能不受面积的聚集,分散或形状变化等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面积的守恒。
2.发展幼儿多方位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八块用硬纸板剪成的正方形,事先摆好硬纸板做成的方阵和分别涂上三种颜色的五种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排正方形,提问:
两排正方形,哪排多,哪排少?为什么?
当幼儿回答后,教师变化摆放的形式,并提问:左右两组正方形,哪组多,哪组少?为什么?
3.导幼儿在硬纸板做的方阵上用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摆出各种形状。每摆一组形状,让幼儿与其他组图形比较所占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教师着重对不能掌握面积守恒的幼儿进行训练和指导。
4.启发能真正懂得面积守恒的幼儿摆出更多的新图案。
5.幼儿分组活动。
(1)指导幼儿观察比较《计算》幼儿用书第31页有关内容并完成练习。
(2)幼儿三人一组,一人裁判,两人掷骰子,以占据面积多者为胜。
(3)益智区:提供一样大的三角形拼成的各种图形,请幼儿想一想,哪两个不同图案中的三角形一样多?同样多的三角形拼成的不同图案一样大吗?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教案网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图形袋人手一份 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两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 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 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篇5)
活动名称:数字邻居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感知6以内数字的相邻数,初步了解前后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1:16数字卡片各一张。2:动物胸饰人手一份,积木房6间.
活动过程:
一:坐火车.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票子上的号子坐不同的车厢.
2、数数自己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前面车厢有几个乘客?哪个车厢乘客多?后面车厢有几个人?哪个车厢人少?3、教师小结
二:按指令下车。进一步感知相邻数。
三: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1、老虎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
2.小鸟是6的小邻居
3.鸭子是2的小邻居
4.熊猫是1的大邻居
5.蝴蝶是5的小邻居
6、小猫是5的大邻居。
四、游戏:数字找邻居
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大班数学守恒教案(篇6)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守恒》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
活动名称:数的守恒(6以内)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个人。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容积守恒》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教案来.自:>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中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
(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习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守恒》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
活动名称:数的守恒(6以内)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