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发布时间:2023-03-19 端午节风俗作文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精选。

相信大家应该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不想作文写得乱七八糟怎么办?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仿佛闻到了满街飘的粽子香。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儿吃饱了不再去伤害屈原。所以赛龙舟、吃粽子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有联系。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称为长寿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蒜头、石榴花、龙船花。我们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并佩戴上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奶奶会包各种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红枣粽。奶奶从芦苇荡里扒回新鲜的粽叶,把米和红枣混合在一起包在粽叶里,包成一个个三角形,再放到锅里煮上个几小时。这时,满屋子都会飘着一股浓浓的香味。我不断地缠着奶奶问,可不可以吃了?奶奶总是笑着摇摇头。终于在我问了无数遍之后,奶奶打开锅盖,拿出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红枣紧紧依偎着米粒,红白相间,香味扑鼻。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而不腻,黏而爽口。顿时感到幸福无比。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2

端午节,想必大家都熟悉。每当这一天来临时,挂艾草,吃粽子,划龙舟,都变成了这一天的习俗。

那大家是怎样度过端午节的呢?还是我先说吧。

端午节前一天,我妈总会在菜市场买好粽叶,糯米,红枣和腊肠,去外面摘艾草,而我们爷三个嘞,就在家享受,现在想想,我都有自行车了,还不如我去摘艾草。材料买回来,全家动工,我姐淘米,我妈包粽子,我爸把绳系在粽子上,而我呢,则是给我妈递粽叶。粽子包好,就该放锅里蒸了,然而又是我妈干,我们爷三个嘞,看电视看电脑,二选一,现在想想,还不如我去蒸粽子,反正也不难。粽子蒸好,总是我第一个吃,然而吃一次烫一次。粽子蒸好,就该挂艾草了,那个简单,全家就我个最高,直接拿着艾草,优哉游哉的插在门框上,现在想想,挺有成就感的嘛。

端午节前一天,就那么精彩,端午节还用说,当然是大吃特吃,全家动工,边吃边围在电视前看端午节特别节目,尤其是龙舟比赛,我、我姐都和老爸打赌赚钱,然而我几乎没赢过,不开心。没事,反正端午节就不是赚钱的,当看好哪个选手时,就在心里默默地呐喊助威。这感觉,可以的。

总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任何矛盾都会化解,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当中去。

最后也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3

外婆说道,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母亲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上。长者们纷纷说,艾草,菖蒲都是一种寓意,只求身体上的安康。对艾草的印象不算深刻,却能清晰地记得所散发的是一种独特的幽香。青青艾叶,有花瓣那般润顺的质感;淡淡艾香,萦绕在心头令人陶醉。

我喜欢艾草的样子,很想知道它生长在原野上的样子,可是野外很难看到。听人说,现在的艾草大多都是人们种植的,野生的已经极少了。我知道,这又是生态环境变差导致的。随着大量乡村土地被征用,或者土地被污染,艾草的生长空间也越来越小。那青青的艾草,淡淡的艾香,也只能在人家的种植园里才能看见了。

家乡的端午节,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原来的样子。我想假如那位为爱国而投江的屈原还活着,也一定是喜欢绿水青山的人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愿我的家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艾草飘香。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4

盼啊盼,我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天,我们吃完了早饭,坐着爸爸的车去安铺看精彩的赛龙舟比赛。 刚去到那,龙舟比赛准备开始了,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人群中,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他们分成了三队,分别是红队、蓝队、黄队。他们穿着各队的衣服,头上绑着与衣服一致的彩巾,腰间也绑着彩巾,多么威风凛凛啊!他们精神抖擞,显示出必胜的决心。

比赛开始了,各队的人员都使劲地划动手中的木浆,河水被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波痕,龙舟在被划开的河水中奋力前进。不一会儿,各队的队员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由于红队的队员团结一致,所以他们领先在其它两队前,黄队,蓝队哪里肯服气,他们擦干了汗,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命地划啊划。与此同时,岸边的观众们也都在为自己喜欢的队而大声喊加油,还有人敲起了大鼓,为了壮壮士气,也有人在用手机或摄像机录下这令人激动的一面。20米,15米,12米,距离终点越来越近了,现在领先的不再是红队,而是蓝队了,只见蓝队的人蓝队的队员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观众们呐喊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那气势足以震得你耳朵痒痒的,痛痛的。我低着头摸摸我的耳朵,“耶——”那洪亮的声音吓得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了。我抬头一望,原来是蓝队到达了终点。

瞧,蓝队队员们个个都乐得跳起来,他们互相拥抱,互相对笑,多开心啊!他们靠着不服输的团结获得了胜利。这种精神让我多么佩服啊! 端午节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吃粽子。听大人们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精忠报国、以死明志的故事让大家动容。所以,据说,在每年的端午节,老百姓都把提前做好的各性各色的粽子投进江中,为的是不让那些鱼儿食屈原的身体。这时我会一边吃着粽子,一边体会其中的味道,体会着中国最具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含义。看着人们重视这个节日并且可以把这个节日传承的那么好,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啊!

端午节,多么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啊!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5

有中国特色的端午节到了,温馨的家里,挂上了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两片又窄又长的粽叶,一根细小的麻绳,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经过姥姥的巧手,三两下就包出了一个精致饱满的粽子。姥姥包的粽子品种繁多:肉粽、红豆粽、蛋黄粽、桂花粽等等。亲戚们常常夸姥姥做的粽子:“你姥姥做的粽子不仅卖相好,而且非常好吃,堪比嘉兴粽子,我也非常爱吃你姥姥包的粽子,只要一出锅,我一下子就能吃掉好几个呢!”

我看惯了姥姥包粽子时专注的神态,有点蠢蠢欲动,也想跟着包起来:只见姥姥将两片煮熟并晾干的粽叶错开叠在一起,两根手指夹着粽叶轻轻一弯,折出一个类似三棱柱的形状,然后将拌好的生米塞进去,再用一双筷子戳几下,让它更结实。短短一分钟,一个精致饱满的粽子就做好了,一个接着一个,没一会儿盒子里就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原来这么简单。我也拿起两片粽叶,但是包来拿包去,却叠成了一个正方形,我又拿来两片粽叶,想方设法包成三棱柱的样子,但却怎么也包不起来!我盯着这个粽子好一会,告诉自己这不是我包的粽子,不是我包的粽子!哎,失败呀!

姥姥包的粽子又香又软,让人垂涎三尺。粽子终于煮好了,我拿起来就拆,不顾什么烫不烫。粽叶的清香已经完全融入了粽子里,咬一口,好软!虽然是肉粽子,却一点也不油腻,倒很清爽,这就是我喜欢肉粽的原因!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传统节日,而是因为在这一天,我能吃到姥姥包的粽子!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6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还能引起起对一对古人的怀念。传说,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爱国诗篇,后来由于皇上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导致国土沦丧。当听到楚国灭亡那一刻,他满怀忧愤,抱着一块石头跳江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人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又想出用苇叶把饭包起来投入江中。便有了在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酒,赛龙舟等习俗。粽子不仅滋味惹人喜爱,工序简单,还十分美观。翠绿的苇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的苇叶,只见洁白的如玉的珍珠糯米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的油亮宝石似的玛瑙枣。三种颜色互相映衬着显得十分艳丽动人。

那粽子的味道呢?那是甜而不腻,粘而爽口。苇叶散发的清香,珍珠似的糯米……吃一口,让人回味无穷。老人们说,吃粽子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格,要继承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难怪人们吃粽子时总要说屈原的事迹呢!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7

又到了飘满粽子清香的端午节,今天我们一同到江边看龙舟。

还没到江边,便听到了锣鼓喧天,十分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边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

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观众们传来了加油声、锣鼓声、喝彩声……可这些声音却阻挡不了龙舟队那阵阵热血沸腾的口号声。

这是天空下起了绵绵大雨,但是人们并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它们聚精会神看着,不想错过任何精彩的瞬间。

过了许久,在人们欢呼声中,一号龙舟队和五号龙舟队在激烈的“战斗”中突出重围,在前方显得格外明显。可它们并没有罢休,争先恐后,两个都想拿第一,两个都不分上下。离终点越来越近了,在最后一刻,五号龙舟队发尽全身力气,超过一号龙舟队。瞬间全场沸腾起来,欢呼声响遍全场。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在什么,为什么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去,许多人划船拯救。后来划龙舟就成了习俗。丢粽子是为了鱼不吃屈原,而演变来的的习俗。”我恍然大悟。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8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屈原。在这一天,人们要举行赛龙舟等活动;不过在家乡,须以其他代替。

五月初五的黎明,当第一缕光刚刚刺破云层,如传来捷报的信使一般飞进人们的窗,电灯便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大家要去踏青了。

人们手上系着红绳,这种绳子有黄、青、赤、白、黑五色,象征着五行,希望以此消灾辟邪,长命百岁,多数人就戴一个,也有戴两个的,更有甚者,尤其是小孩子,手上脚上都拴着,这些红线要在之后的下雨天扔掉,代表消除祸患。

有些人家门前挂着艾草,这种草形状似剑,要斩妖杀魔,为民除害。其实,倒不如说是驱虫用。

端午节,自然少不了很经典的粽子。用粽叶包裹糯米蒸煮,里面放入红枣,或猪肉,或红豆,人们踏青前,会带上许多,走累了,闻到粽子散发出来的香味,好不诱人。只是,不知是否有人留意过,本应是给江鱼吃的,却到了人的肚子里。

说了半天,终于开始踏青了。人们很早就出发了,四点多到达山脚下时,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有的人已头戴花环,手拿艾叶从野外返回;他们是半夜三更便出发了。以往寂寞的野外,响彻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大家三五成群,边走边闲聊。还有很多骑者不时从人群中飞掠而过,引起一片掌声或惊呼。

踏青回来,难免显出些疲态,不过,在这欢喜的日子里,又算得了什么!每一个人身上都沾上了野外蓬勃的生气。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9

【WWw.Ys575.CoM 述职报告之家】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正阳节、龙舟节……

在我们老家,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每个人身上都会佩戴香囊。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两片粽叶折成了甜筒的样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颗咸蛋黄,再盖上一勺糯米,将咸蛋黄盖得严严实实的,我想:嘿嘿,看来包粽子还蛮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粽叶盖过来,到这个时候粽子就有点不听使唤了,糯米总是从粽叶里跑出来,怎么也合不上,我急得满头大汗。一旁的妈妈帮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这才把糯米安顿好,原来我装的糯米太多了。接下来就是五花大绑了,我拿起一根长长的棉线在粽子上绕来绕去,我觉得很结实了,就打了一个结,可是一提起来,粽叶里的糯米和咸蛋黄就像一颗颗珍珠伴着一块金子一样散落到地板上,最后还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包好了一个咸蛋黄粽。哎!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还是蛮不容易的。

我们包了很多种馅的粽子:有叉烧的,有大枣的,还有咸蛋黄的……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里溢了出来,飘满了整个房子。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啦!粽子终于起锅了,尽管还很烫,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小心剥开墨绿色的棕叶,洁白的糯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我包的蛋黄馅儿的粽子则像晶莹剔透的白玉簇拥着一颗闪闪发光的黄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欢的蛋黄馅儿!怪不得这么香。可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粽子!但是仿佛高兴得太早了,“谁吃到了蛋黄馅儿谁就要打扫卫生!”在我刚咬了一口粽子,满心欢喜时,妈妈在一旁宣布。我满嘴的粽子,没法说话,只朝妈妈做了个鬼脸说:“哦,好吧,吃饱了再劳动。”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品着美味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ZZ家和思想家——屈原。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坚定信念,热爱祖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延伸阅读

写家乡风俗作文精选


作文,是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文字,写作的过程可以变得内心充实,远离浮躁。善于总结记录能写出好作文,作文究竟怎么样写才能将它写好呢?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临了,想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高兴。划龙舟、吃粽子、放河灯、大人们喝雄黄酒等等,都立刻浮现在我眼前。

每年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一大早妈妈就买了粽叶、糯米、红豆、还有鲜鲜的猪肉,做着包粽子的准备工作。看到妈妈灵巧的包着大大的粽子,我也忍不住想亲手试试。妈妈非常愉快的允许我的提议。我拿起两片嫩绿的粽叶,在妈妈的指导下卷成三角状,在里面先放上少量的糯米,加上鲜鲜的猪肉、红豆和少许的盐,再加一些糯米包好,最后栓上线绳,一个不标准的粽子被我完成啦。呵呵,想着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真愉快。

包好所有的粽子后,妈妈带着我去河边看划龙舟比赛。来到河边看到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真是好不热闹。只见河里的3条龙舟早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就等裁判的一声令下了。终于到了正式比赛的时间,比赛的哨音响了,3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向河对岸划去。龙舟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奋力的划着水,唯恐被别人超过。敲鼓的更加起劲,把鼓敲得震天响。最后大家几乎同时到达对岸,都顺利的完成了比赛。无论谁输谁赢,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我和一群小朋友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河灯,轻轻的放到河里。看着河灯带着我的心愿顺水而下,我们高兴得鼓起掌来。

回到家里,妈妈蒸好了粽子,给爸爸、爷爷和奶奶倒上雄黄酒,我们一家人开心的吃起了午餐。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真香!

多么开心的端午节啊,真希望她早点到来。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2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可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向活在你的心中。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3

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只要谁家小孩满十岁了,准在初八那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什么七大叔,八大姨,都要来,今年刚好赶上,又有人过十岁生日了,我和妈妈带上礼物,一大早便出发了。

这个亲戚属于那种不是特别熟的,不熟到什么程度呢?见了面,我连他叫什么,该怎么称呼他都不知道,毕竟,一年就见一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龙套地向他拜了拜,说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请进了里屋,留我妈妈一人在客厅,至于干什么,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礼金,也可以理解为份子钱,但未成年人是免费的。哈哈。

过年时,中午饭吃的特别迟,一般是在一点或者两点时才吃的,这时,大人们可以聊会天,把小孩子们放在一边,小孩子们这会无非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轻松自在。

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但你吃饭总不会站着吃吧,你首先得会“坐席”坐席也有讲究,辈分越低就要坐在离门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翘二郎腿,这样对主人们不尊重。不能大声喧哗,会影响别人,也很不礼貌,吃完饭后,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离位,必须等大家都吃好了后才可以离开。吃完饭后,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万不要放在碗上,这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因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时候,才会这样摆放碗筷,如果没有人去世这样摆放碗筷,可以说是客人对主人的诅咒,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表现。

上完菜后便没有过多的规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饭时大家谈的很开心,什么话题都有,说说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绩如何,一派和谐,从话中透出的是对亲人的怀恋与关心,主人将鞭炮烟花燃起,在这本不安静的和谐中增加了几声重重的喜悦。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样,但少不了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也许桌上并没有山珍海味,也许在一起吃饭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欢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饭。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4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5

母亲的家乡在钟祥,那么钟祥也算是我的另一个家乡了。

按照钟祥的叫法,春节,叫过大年,而元宵,则叫做过小年。

要说过年的氛围,城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要想真正体验,还得去乡村田野间看看,领略保存下来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对于城里,这儿过年似乎着急一些:刚进入腊月,便能隔三差五地听见杀猪声。杀猪的是乡亲们用少许的烟和钱请来的,他们通常以此为生,乡亲们叫他们“杀猪佬”。“杀猪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一到腊月,便挨家挨户地帮人杀猪。

到了腊月二十,要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虽然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人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货。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春节必备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瓜果:脐橙、苹果、芦柑……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钟祥的传统点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从腊月二十起,街上的货摊子就多了——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会在这时出来。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蚕豆的时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这些的,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号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龙菜的时候。所谓包子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包子,是没有馅儿的,说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馒头的内心”。而蟠龙菜的工艺太过复杂,现在人们基本买现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长辈便不再准备,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们回到家的港湾。

年三十儿,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几柱香,放几挂鞭,称上坟,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说,这是在请祖宗们过年。但现在为了低碳环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准备年夜饭时,是一片温馨祥和。妇女们在厨房准备饕餮盛宴,而男人们则张罗着贴春联,小孩们则坐在沙发上,对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闹着。好一片其乐融融!

红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中念念有词。等放了鞭炮,便可开始大饱口福。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之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当然,这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红包是大人们免不了的。

元宵,是钟祥人民的小年,这是新年的又一个高潮。这天会有许多烟花盛宴,并有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等节目。街上人们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车水马龙。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陆陆续续地返校,大人们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喜庆的新年和春姑娘携手。新的一年,在火红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里,美丽地绽放……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6

我的家在福建晋江的一个小村子上,那里便是“三乡村”。那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却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尤其是过年时我们的"跳火群”。

说起跳火群在我们家乡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都要跳火群,跳火群在我们那儿是一般指跨年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跨火群。当我们跨过去的时候,代表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也代表来年万事如意,步步高升。

但是跳火群也有它自己的规矩:小男孩跳火群时必须要爸爸或者爷爷抱着跳过去。而在我们那里女人和小女孩是可以免掉这个隆重的仪式的。如果你怀着好奇心也可以去试一下。

在我的家乡不只有跳火群,还有放烟花和放鞭炮这个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对于大人来说,可能毫无在意,可这件事对于小孩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当我们要去买烟花时,隔壁家的小孩都不忍投入,羡慕的目光。

当你吃完饭走出门就会被这个场景所吸引:小孩们有的追逐打闹,有的在玩仙女棒有的在放烟花还有的爬到屋顶上仰望缤纷多彩的天空。最让人吸引的地方就是那美丽的夜空了。夜空中原本似湛蓝,但因为许多烟花的到来,而变得独具一格。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花朵,让人不由得多拍几张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许多的美食和风俗。虽然我的家不起眼,但是它有它独特的特点。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是温州,温州的海鲜是有名的。

我们温州过年的十大习俗是:1冬至吃汤圆2晒酱油肉和鳗鲞5捣年糕4祭灶5掸新6贴春联7分岁酒8开门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点是我们温州人在过年时会准备的事情。

在我们的温州的传统节日有:1、正月初一春节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5、二月十五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地藏节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7、九月九日重阳节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们家乡的节日与习俗。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8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那里的生态环境十分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十分喜欢那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我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必须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那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必须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那里,这儿的习俗真趣味。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2

春节的时候,有的人在家里吃着团圆饭,有的人在忙着门上贴对联,有的人趴在窗户上正贴着窗花……而我最期盼的就是放烟花。

我在外婆家过年,等去了外婆家,和那边哥哥一碰头,便急着去了外边买了一点点的烟花,出去放。

等到天一黑,烟花便一簇接着一簇地从地方飞到天上去了。烟花在天空中非常灿烂,天空也被映得是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其实在春节这一天放烟花,还有一种开门炮仗的说法。说是每一户人,到了过春节这一日,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许个在新的一年里以旧换新,过得更好的心愿。

放完烟花后,我们就来到了外婆家里,坐等着吃年夜饭了,每年的除夕夜里,家里面的桌子上总会少不了摆上猪肉、鱼肉、鸡鸭等等,所有好吃的,这一日都放在了桌子的中间。

映着窗外的次第盛开的烟花,吃着桌上美味丰富的吃食,就这样,一年的春节便这么过了。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3

中国过年时的习俗有很多,而我的家乡广东的习俗,你们知道吗?

在广东,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备办各式年货,比如:买鸡、鸭、肉、鹅、鱼……选购春联、年画等。最重要的是要买柑橘、青橄榄、香梨等水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新送亲朋好友的佳果。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去“述职”之时,这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都很想要的“压岁钱”!吃晚饭,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压岁钱”的,我们可以用来买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嘻嘻……

晚上,我们还会将水缸里贮满水,米缸里填满米,灯火不熄灭,以象征这“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当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听了后,你觉得怎么样呢?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4

我家在庵东,习俗当然有不少,但我明白的习俗并不多,所以就将一讲过年吧。

虽然身在慈溪,但过年则有些地方与北京相似,但过年的习俗也没北京多,北京要桌面大的年糕,逛庙会等等,庵东这一带的习俗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我就来讲讲这些习俗吧。

过年,必不可少的必须是鞭炮,过年那天,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有的还在过年的好几天前的晚上就放鞭炮了。第二,就是团圆饭了,那一天,家里人都聚在一齐,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象征着家里人团团圆圆,像北京一样,在那天,几乎没有人不到齐的。

还有,过年那几天,家里人要是住在外地,都要赶回来,这几天必须在老家里住,并且要照顾好在家里的老人。也有许多家里摆好了酒席,可是没有吃,他们要干什么呢?当然是拜拜神仙、佛祖,祈求天上神仙保佑,让家人健康、幸运!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5

“快点起床,快点,要吃早饭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边打转。也许你们认为,是我赖床,大清早了还不起床。

在我的家乡,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初一必须要早起,也就是我们那边说的“赶早”那天,我们都要在六点钟之前起床,并且还要尽早吃完早饭,在大约八点的时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样的要“赶早”,但是不去拜年,这天的“赶早”似乎是在为春节准备。

所以,当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来。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我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啊。那也没错,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六点多就起来了。

可是不一样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几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时一直会有鞭炮在响。特别是十二点的时候,放鞭炮的声音简直都可以把屋顶掀翻了。在那样的环境中怎么还睡得着。没有办法,最后我都是会被拉起来,不过吃完早饭后还是可以再睡一觉的,距离拜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个多小时的。每次我就趁着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继续睡觉,真不知道他们大人哪里来的精神。

在这之后,我们将会出去四处拜年,同时家里还会留下一两个大人来迎接别人来拜年。四处拜年收红包是常见的习俗了。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在我们家乡,拜年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对象的家们口放鞭炮,几家有时候碰在一起,当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别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当去别人家里拜年,收红包,我都会觉得我的早起没有白费,我的努力换来了红包,总是会感觉心里十分开心。

春节虽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还要“赶早”弄得我没有一点精神,不过能收到那么多的红包,也能够弥补我心中的那种不快啊!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6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家乡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了。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2023年“家乡的风俗”主题作文篇7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写家乡风俗作文 篇9

外婆说道,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母亲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上。长者们纷纷说,艾草,菖蒲都是一种寓意,只求身体上的安康。对艾草的印象不算深刻,却能清晰地记得所散发的是一种独特的幽香。青青艾叶,有花瓣那般润顺的质感;淡淡艾香,萦绕在心头令人陶醉。

我喜欢艾草的样子,很想知道它生长在原野上的样子,可是野外很难看到。听人说,现在的艾草大多都是人们种植的,野生的已经极少了。我知道,这又是生态环境变差导致的。随着大量乡村土地被征用,或者土地被污染,艾草的生长空间也越来越小。那青青的艾草,淡淡的艾香,也只能在人家的种植园里才能看见了。

家乡的端午节,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原来的样子。我想假如那位为爱国而投江的屈原还活着,也一定是喜欢绿水青山的人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愿我的家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艾草飘香。

精选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精选


学生时代常见的学习之一就是写作文,作文是极具开放性的文字表达,作文中要善用写作技巧,努力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你最近有没有写的不错的作文呢?请你阅读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固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锦绣,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健忘!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纤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好比糖,生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岩穴里,岩穴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牢牢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良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神仙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整理丰盛的饭——年夜饭。每家每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 篇2

春节静静地随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变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尾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香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预备新衣服、压岁钱,但愿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每天开心。固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利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聚饭。孩子们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爆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破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着大年节之夜的夸姣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兴奋地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多少钱去买零食,多少钱去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息仍弥漫在空中,沁人肺腑。

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大宋才子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乡不止有黄庭坚一个名人,还有五杰等名人。要谈起风俗啊,那可是数不胜数。暂且不说过年过节的风俗,就算是平日里也有规矩,如:子弟的一定要尊重长辈,子女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等。今天,我就给大家先容一下春节过年的风俗吧!

春节过年是一年的开端,所以中国人都特别注重春节过年。因此贞洁的隶属长短常多的。

春节过年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并且要有精神。由于春节过年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节过年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节过年那天你没精神,精神萎顿,那么你一年也就会碌碌无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门上贴新春联,如果你早上不贴上新联的话,就会成为别人冷笑的对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蜜美。上午,不管房屋干不干净,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来,让别人对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从而让别人留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请良多客人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整理饭,人们以谁家邀请的客人多来看待一个人,你家来的人越多,你就会越有面子。下战书就要出门到别人家去拜年,拜年时要双手抱拳,鞠躬,才成礼。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由于这样别人会以为你广交挚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晚上要会萃亲朋挚友到一个地方,亲友之间要互相给对方的子女发压岁钱,子女收到压岁钱后不能马上打开,而是要压在枕头下睡一觉后才可打开。在这十余是自己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春节过年的礼仪固然良多,但不可忽视,忽视了的话,会有不祥的事发生的呀!

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 篇4

今天是大年节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以为“春节很热闹,由于它是一个团聚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常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泛起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在北京延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包饺子,奶奶告诉我“饺子”又名“交子”代表“更岁交子,团聚福禄”。还有一个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庶民捱饥受寒,耳朵冻烂,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烧,两耳很快就痊愈了。吃饺子时,先往一个小碗中倒入一些醋,用筷子夹起饺子,轻轻蘸几下就可以吃了,吃了一口“真好吃,一点儿也不烫。”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个饺子全部塞了进去。就这样,一碗饺子顺利地被我“消灭”了。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徐徐地熄灭了,整个北京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抄了北京,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相关推荐

  • 写家乡风俗作文精选 作文,是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文字,写作的过程可以变得内心充实,远离浮躁。善于总结记录能写出好作文,作文究竟怎么样写才能将它写好呢?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2023-02-27 阅读全文
  • 精选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精选 学生时代常见的学习之一就是写作文,作文是极具开放性的文字表达,作文中要善用写作技巧,努力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你最近有没有写的不错的作文呢?请你阅读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2023-01-23 阅读全文
  • 家乡的风俗作文 你在写作文是会经常毫无思绪吗?作文可以培养细心耐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写作文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冷静,更客观。写好作文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研究综述,感谢您的浏览!...
    2023-04-28 阅读全文
  •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总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写作文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逻辑性。日积月累,写作总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财富价值。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总,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
    2023-03-15 阅读全文
  • 家乡风俗作文 文章是人生的阅历读者是人生的启迪者,善于观察能写出好作文,写好一篇作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吗?无数篇文章中幼儿教师教育网认为“家乡风俗作文”最值得一看,如果您有这个问题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帮到您!...
    2023-08-10 阅读全文

作文,是一种蕴含丰富情感的文字,写作的过程可以变得内心充实,远离浮躁。善于总结记录能写出好作文,作文究竟怎么样写才能将它写好呢?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2023-02-27 阅读全文

学生时代常见的学习之一就是写作文,作文是极具开放性的文字表达,作文中要善用写作技巧,努力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你最近有没有写的不错的作文呢?请你阅读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写家乡风俗春节作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2023-01-23 阅读全文

你在写作文是会经常毫无思绪吗?作文可以培养细心耐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写作文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冷静,更客观。写好作文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研究综述,感谢您的浏览!...

2023-04-28 阅读全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写作文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逻辑性。日积月累,写作总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财富价值。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总,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

2023-03-15 阅读全文

文章是人生的阅历读者是人生的启迪者,善于观察能写出好作文,写好一篇作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吗?无数篇文章中幼儿教师教育网认为“家乡风俗作文”最值得一看,如果您有这个问题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帮到您!...

2023-08-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