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心得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范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汇编(5篇)。
栏目小编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读过了作者写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后,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这时我们可以把新想法记录在读后感上,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1)
通过阅读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爷爷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立体,愈发生动。袁爷爷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在田里挽着裤腿劳作和在研究室苦心钻研,打破了孩子们以往对于科学家的想象——科学家们并不是一直坐在研究室里。孩子们这才发现,袁爷爷的研究成果,靠的是他在研究室苦读苦学和田地间日复一日地考察,靠的是他对科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绘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袁隆平的良好习惯、难能可贵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对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究,正是在指引着孩子们勇于对抗失败,挑战自我,投身科学,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说:人生就是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
那么阅读这个绘本就是在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2)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绘本讲述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本书从袁隆平的童年兴趣开始,讲述了他为增加粮食产量,不怕失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之后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而他本人也拥有了“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故事,尤其重点描写了他寻找水稻雄性败育株的过程。我们要学习袁爷爷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奉献精神,从小树立一盏科学的光明之灯。
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中国科学家袁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从小时候梦见禾下乘凉到坚持不懈的科研实验,最终解决中国人民温饱。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坚持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为了这一粒种子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颗颗米粒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他将这粒种子种进了农田,更种进了无数人的心里。当风吹稻浪,米香盈碗之时,我们会想起您。您种下的稻田梦,子子孙孙将代代相传,这世间定会如您所愿!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3)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的是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爷爷小的时候问题特别多,很多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于是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六岁那年,和同学们去了一个园艺场,那里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的果子挂满枝头。从此,袁爷爷就有了一个学农梦,长大后他果然学了农,毕业后就在农校工作,他非常勤奋地种植农作物,有一次还种出了超大红薯。后来全国粮食短缺,袁爷爷不忍心看人们挨饿,就去种水稻,袁爷爷也不怕风吹日晒,日夜操劳着,就为了种出大产量的杂交水稻。终于,袁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袁爷爷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看到人们挨饿就想办法种水稻,在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前,他不怕苦不怕累,从未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就算中国水稻产量大大提升,他也从未满足过。他90岁高龄,仍然奔波在稻田里。但是,它在2021年5月22日13:07,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袁爷爷,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多么希望在稻田里守望着的您一直都在啊……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字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主要讲了袁隆平爷爷为了不让大家挨饿,几乎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是袁隆平爷爷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他说:“我为什么要退休呢?除非我看不见了,听不再着了,才可能退休”
袁隆平爷爷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他和他的助手发现了一片很高的水稻,他们在水稻地里走着,累了就在水稻下乘凉,从此袁隆平爷爷便想的实现这个梦想,(水稻底下能乘凉),于是,袁隆平爷爷慢慢的发明了杂交水技术,一代、两代、几代。水稻技术越来越好。水稻越种越多,使全中国的人们不用在担心没有粮食吃了的处境。不仅如此,袁隆平爷爷还毫不小气的将杂交水稻技术的方法分享给全世界的人们,这让我们可以无比骄傲的说‘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国家的袁隆平爷爷’。我们的水稻比国外的好。
可是,人生还是有尽头的,在前天,也就是2021年5月22日,这位让我国壮大的人,安静的离开了这一个世界,虽然他的人离开了这一个世界,可是他的精神却依然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为了不让袁隆平爷爷的努力白费,我们平时也要养成好习惯,不浪费粮食,把米饭吃干净,不挑食。这就是给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礼物,我一定要从我做起,不浪费粮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书感悟(篇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这是李绅写的《悯农》今天我也读了一本有关农业的书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这本书主要讲了袁隆平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下定决心要让大家吃得饱饭,不必为了粮食短缺而烦恼,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于是袁隆平爷爷就来到了一所偏远的农业学校,刚开始袁隆平爷爷就开始了艰苦的群众,终于在西安农校选种时发现了一株穗大颗粒饱满的稻株,本以为选到了优良的品种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结果播种后没有一株像以前那颗那么饱满。
袁隆平爷爷就开始琢磨,为什么没有一株像之前的那一株一样那么饱满呢?原来那颗穗大颗粒饱满的稻株是个天然杂交水稻,袁隆平爷爷又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人工杂交水稻呢,而现在有一个摆在眼前的巨大困难就是选种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并不是很简单的,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在1973年时,中国第1代杂交水稻诞生了,后来第2代,第3代,也相继诞生,这些都是用艰辛和汗水换来的结果。
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从不会因为有了惊人的成绩而就停下脚步,袁隆平爷爷也正是如此,后来袁隆平爷爷又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稻,耐盐碱,抗老,抗虫害,抗倒伏,所产稻米呈胭脂红,如果大力推广海水稻的话,一片片西北的盐碱地也许就会变成万亩良田,西北地区的人们也就不用挨饿了。
令人惋惜的是,2021年5月22日13:07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睡着了。
袁隆平爷爷虽然不在了,可是他坚持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茫茫稻海中,他历经千辛万苦,顶着烈日找到了一颗天然雄性不育水稻,之后又研制出了第2代光温敏人工杂交水稻,又研制出了第3代,现在正在研究第4代第5代杂交水稻,希望能早日实现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而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为祖国强大事业添砖加瓦,可是反观我自己有动脑筋的题就有空在那里不写,不愿意动脑筋,在看袁隆平爷爷,当时顶着烈日,在茫茫稻海中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相比之下我的困难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啊!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福,可是这么点小困难,我就止步于此,我是肯定成为不了科学家的,所以我以后要学习袁隆平爷爷坚持的品质,要努力学习,不能有困难就止步,有困难就直面面对困难。
扩展阅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汇编(5篇)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读后感细腻生动呢?通过阅读作者写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突然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之后。读书中所想的宝贵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相信你应该喜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整理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篇1】
在这次中队活动中,我看了一篇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它讲的是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袁隆平小时候就很爱问一些老师都回答不上的问题。见老师无能为力,他就要自己寻找答案。多年后,全国闹饥荒,他要种植杂交水稻,可怎么也找不到材料,他跨越许多城市,通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材料,并成功研制出人工种植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吃不饱饭的问题。袁隆平,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为全世界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袁隆平的一生都在研究杂交水稻,可又有谁了解他研究的辛苦呢?袁隆平爷爷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他努力几年研制出了杂交水稻,在这几年中,他并没有放弃,我们要像袁隆平爷爷学习,要向他致敬!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篇2】
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里面的主人公是袁隆平爷爷。
小时候的袁隆平非常调皮,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提出老师都不知道的问题。但老师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袁隆平不听,决定自已去寻找答案。
有一次,袁隆平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园艺场,从此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盼着长大能去学农。
长大了,袁隆平圆了小时的学农梦,他来到一所农校工作,带着学生做实验,还种出一个超级大的红薯。
那全国闹饥荒的年代,袁隆平做了一个禾下乘凉梦,为了这个梦他一直废寝忘食地研究水稻。
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人们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全世界的人们都很感谢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平时吃饭我们要光盘行动,不能浪费粮食,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多动脑筋,坚持不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父母的教导和悉心照顾,争取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字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主要讲了袁隆平爷爷为了不让大家挨饿,几乎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是袁隆平爷爷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他说:“我为什么要退休呢?除非我看不见了,听不再着了,才可能退休”
袁隆平爷爷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他和他的助手发现了一片很高的水稻,他们在水稻地里走着,累了就在水稻下乘凉,从此袁隆平爷爷便想的实现这个梦想,(水稻底下能乘凉),于是,袁隆平爷爷慢慢的发明了杂交水技术,一代、两代、几代。水稻技术越来越好。水稻越种越多,使全中国的人们不用在担心没有粮食吃了的处境。不仅如此,袁隆平爷爷还毫不小气的将杂交水稻技术的方法分享给全世界的人们,这让我们可以无比骄傲的说‘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国家的袁隆平爷爷’。我们的水稻比国外的好。
可是,人生还是有尽头的,在前天,也就是2021年5月22日,这位让我国壮大的人,安静的离开了这一个世界,虽然他的人离开了这一个世界,可是他的精神却依然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为了不让袁隆平爷爷的努力白费,我们平时也要养成好习惯,不浪费粮食,把米饭吃干净,不挑食。这就是给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礼物,我一定要从我做起,不浪费粮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篇4】
这个假期我读了好多书籍,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感想最多的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从小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明知学农很苦很累,仍立志学农。因为他知道,种好粮食,提高产量,才是造福人类最好的方式。为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他不畏艰苦、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最终成功攻克杂交水稻难题,为全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前我心目中的农民伯伯是一个戴着草帽,驼着背,穿着沾满泥土的衣服,顶着大太阳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平凡而普通的人。但是通过阅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中所讲述的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我对农民伯伯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农民伯伯不仅平凡而且伟大。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为我们带来了满桌的瓜果飘香、可口饭菜,他们是世界上最可亲可敬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米饭,也要学习袁隆平爷爷这种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立志报效祖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早日完成袁隆平爷爷“禾下好乘凉”之梦,实现共同富裕!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故事读后感【篇5】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的是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爷爷小的时候问题特别多,很多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于是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六岁那年,和同学们去了一个园艺场,那里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的果子挂满枝头。从此,袁爷爷就有了一个学农梦,长大后他果然学了农,毕业后就在农校工作,他非常勤奋地种植农作物,有一次还种出了超大红薯。后来全国粮食短缺,袁爷爷不忍心看人们挨饿,就去种水稻,袁爷爷也不怕风吹日晒,日夜操劳着,就为了种出大产量的杂交水稻。终于,袁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袁爷爷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看到人们挨饿就想办法种水稻,在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前,他不怕苦不怕累,从未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就算中国水稻产量大大提升,他也从未满足过。他90岁高龄,仍然奔波在稻田里。但是,它在2021年5月22日13:07,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袁爷爷,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多么希望在稻田里守望着的您一直都在啊……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5篇
栏目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我们可以在阅读完一本优秀的书后写下自己的感想作为读后感,读过作者的作品后,我们被其中的情节所打动了。读后感可以帮我们把这个梦境捕捉下来。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篇1】
袁隆平是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杂交水稻专家。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中就讲述了袁隆平的故事,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小时候的他特别调皮,经常提一些老师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六岁那年,袁隆平与同学们一起到一个园艺场去参观,一个田园梦,在人们心中种下。1953年,袁隆平在农校毕业,后来,全国闹饥荒,袁隆平决定研究一种高产量的水稻,它一直努力地研究,终于在最后得到了杂交水稻,但产量不大,所以他又在田野,荒山野岭里寻找雄性败育株,但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六株雄性败育株。杂交水稻问世了,先进杂交水稻的产量还在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向袁爷爷那样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篇2】
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里面的主人公是袁隆平爷爷。
小时候的袁隆平非常调皮,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提出老师都不知道的问题。但老师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袁隆平不听,决定自已去寻找答案。
有一次,袁隆平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园艺场,从此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盼着长大能去学农。
长大了,袁隆平圆了小时的学农梦,他来到一所农校工作,带着学生做实验,还种出一个超级大的红薯。
那全国闹饥荒的年代,袁隆平做了一个禾下乘凉梦,为了这个梦他一直废寝忘食地研究水稻。
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人们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全世界的人们都很感谢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平时吃饭我们要光盘行动,不能浪费粮食,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多动脑筋,坚持不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父母的教导和悉心照顾,争取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篇3】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讲的是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袁爷爷小的时候问题特别多,很多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于是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六岁那年,和同学们去了一个园艺场,那里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的果子挂满枝头。从此,袁爷爷就有了一个学农梦,长大后他果然学了农,毕业后就在农校工作,他非常勤奋地种植农作物,有一次还种出了超大红薯。后来全国粮食短缺,袁爷爷不忍心看人们挨饿,就去种水稻,袁爷爷也不怕风吹日晒,日夜操劳着,就为了种出大产量的杂交水稻。终于,袁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袁爷爷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看到人们挨饿就想办法种水稻,在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前,他不怕苦不怕累,从未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就算中国水稻产量大大提升,他也从未满足过。他90岁高龄,仍然奔波在稻田里。但是,它在2021年5月22日13:07,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袁爷爷,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多么希望在稻田里守望着的您一直都在啊……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篇4】
很小时,我就见到过农民伯伯稻谷丰收时的笑脸,闻到过掀开锅盖时白米饭的清香,当时只觉是平常,直到读了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我才明白,这一切看似平常,其实都得益于袁隆平爷爷的坚持与付出。
曾几何时,饥饿的乌云,在华夏大地上久久盘旋。“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面对这样的追问,袁隆平爷爷立下梦想:“要在禾下乘凉,要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袁隆平爷爷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研究培育了杂交水稻种子,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让稻穗变得更长,让稻穗结出更多、更饱满的谷粒,这样就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大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棵稻株。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
终于他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研究出了杂交稻种。一颗种子,两颗种子,千万颗种子……播种下去,世界大地,秧苗茂盛,移植后,长成了金黄的稻谷,喂养了世界。袁隆平爷爷有多厉害?一般的水稻,一亩地有几百公斤的产量,而袁隆平团队培育出的杂交稻新品种,创出了新的亩产纪录,水稻亩产量突破了一千公斤!袁爷爷真是个了不起的魔法师!
妈妈对我说,她的爷爷1958年饿死在家里。我的爷爷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粮食吃,在吃光了杂粮、嫩叶和树根后,把米糠炒熟了吃。有一次因为实在太饿,感觉米糠入口特别香,就一口气吃了两碗,结果便秘了三天三夜,差一点丢了性命。那样的场景我无法想象,但我第一次明白“稻米”这个词,不只是一个名称,不只是一样谷物,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含义——生命!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天下苍生俱饱暖,挨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袁爷爷,天堂没有良田,却有白云如畴,满天的星斗是人间捧给您感恩的珍珠。请您放心,我们会珍惜您的成果,节约粮食,会像您说的那样,做“一粒好种子”,做脚踏实地、奋力追梦的“好种子”,用努力的汗水让它结出饱满而有价值的“粮食”!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篇5】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绘本讲述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本书从袁隆平的童年兴趣开始,讲述了他为增加粮食产量,不怕失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之后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而他本人也拥有了“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故事,尤其重点描写了他寻找水稻雄性败育株的过程。我们要学习袁爷爷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奉献精神,从小树立一盏科学的光明之灯。
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中国科学家袁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从小时候梦见禾下乘凉到坚持不懈的科研实验,最终解决中国人民温饱。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坚持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为了这一粒种子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颗颗米粒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