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环境容易催熟孩子心理
发布时间:2022-03-16 小班环境布置 中班环境布置 幼儿园心理说课稿众所周知,给孩子补充成人的营养品或使用成人化妆品会导致性早熟。但这绝不是性早熟的唯一成因。专家表示:生活中许多不良的性暗示,比如:父母的亲昵言语、爱情片、动画片等等,也会诱发孩子性早熟。
长期刺激性意识诱发性早熟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泌科医生曾可表示:许多孩子说出和性相关的一些话时,并不一定说明他已经性早熟,只是因感官刺激造成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已。
但当孩子长期接触到性信息,就可能刺激体内激素分泌,导致生理方面发生变化,导致性早熟。
据国内相关调查,中国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经达到1%,即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性早熟。性早熟95%以上来自环境刺激,其中语言、文化环境的污染影响是最不容忽视的,电视、电影节目中激情戏太多,是导致孩子发育提早的直接原因。
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正是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了整个人类的向前发展。婴儿时期的宝宝,好奇心更甚,正因为如此,他才想要学习一切他所接触到的事物。
在婴儿时期,由于宝宝接触的事物非常有限,所以,宝宝的好奇范围是和他所能达到的“方圆路径”是相一致的。只有宝宝所能听到、所能看到、所能摸到的东西才是他们愿意投注好奇心的。
Befor6个月
6个月之前的宝宝,由于长时间处于躺的状态,他观察到的东西多为空中的吊缀物。所以他往往将关注点放在这些吊缀物上。
探索方式:“拳打脚踢”
宝宝对各个关节以及小肌肉的运用还不熟练,所以可以观察到宝宝对吊缀的对待方式是手脚并用。
对于好玩的东西,宝宝投注的精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常常是目不转睛,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吊缀距离宝宝的眼睛距离以20—30厘米为宜,让宝宝不用太费力地调节焦距;吊缀一个星期要换一次地方,或在床左边,或在床右边,以免宝宝变成“斗鸡眼”。
After6个月
6个月后,宝宝开始学习坐。他的视野范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宝宝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自己的手和自己的脚。由于这个变化,在这个时期宝宝好奇心的关注点是自己和物体间的关系。
探索方式:摸+吃
宝宝可以看到自己手的动作,所以他对于手的动作特别感兴趣。限于力气还比较小,肌肉不灵活,所以摸的动作比较常见。当然最根本的用嘴探索的方式还不能抛弃,所以宝宝还经常出现“啃”的动作。
常常可以看到宝宝摸脏乎乎的东西,又把手放到嘴里啃,所以,保证宝宝接触物品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宝宝的玩具定期清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
From8个月
8个月开始,宝宝开始会爬。现在他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强,几乎能触及到家庭的所有角落。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小角落和小洞洞特别好奇,常常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咿呀比划。
探索方式:敲+蹬
比较少用“啃”的原始方式,由于手部大肌肉和腿部大肌肉的发展,现在更多依赖于用手和脚来探索世界。不过手部和腿部的动作相对还比较僵硬,用敲和蹬比较多。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角落和洞洞比较有兴趣,所以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加强防护。保持角落的干净,不要有玻璃等危险品;保证所有的插座上有盖子。
From13个月-15个月
13-15个月的宝宝又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他们正逐渐从爬向走过渡。宝宝一旦能直立行走,就意味着他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了。他们在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要出门玩,因为屋外的世界显然比屋内精彩多了。往往大的、会移动的物体(比如汽车、玩具车、气球等)牢牢地吸引住了宝宝。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写作业容易心不在焉怎么办
孩子做作业总是心不在焉怎么办?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能安心做作业,有的孩子从放学回家一直做到深更半夜。
为了改变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坏习惯,有的家长坐在孩子旁边加以监督,有的家长用物质诱惑,更有甚者采用体罚手段,可这一切效果都不好。
家庭教育指导师周莉认为,这就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而不能方法粗暴急于求成。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要自己安 下心来,可以读读书,看看报,做一些不出声、不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学习气氛良好的空间,远比坐在孩子身边加以监督有效得多。
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做功课时对孩子问这问那。“做几道了?还有几道?“看起来似乎是关心了孩子,殊不知这样不时地干扰孩子,会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是总被打断。因此提醒各位家长注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跟孩子唠唠叨叨。
总之,孩子做不好功课不能只从孩子那里找原因。身为父母,也应时时考虑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周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当个小孩也不容易
在我们的家长课堂中,经常会听到妈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嫌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说孩子总是在公共场合让自己难堪,让孩子去做点什么的时候,孩子还会说自己累,一个孩子有什么好累的嘛!家长们在嫌弃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的时候,孩子们却会说,妈妈总是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情,妈妈总是批评我……这样的冲突如果不经调节,久而久之,亲子关系或多或少就会出现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家长们总是很难明白一件事:当个小孩不容易!
总是要我听各种我听不懂的话——累
大人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小孩子应该听话,但你们却忘了一点,很多话,我们听不懂!我们捕捉到的信息只能是那些简单、明确的话,我们不喜欢听繁琐、冗长的唠叨,这样的话会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我们不喜欢听各种命令的话,我是小孩不是奴隶!我们也不喜欢听“不”,大人们总是说各种不能做,那我们能做些什么?!
总是不准我做想做的事情——烦
在楼梯和扶梯之间,我想要爬楼梯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我去?当我想要去草地里打滚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让我去?你们大人总是想要控制我的身体,用安全来要挟我,不准我做一点点危险的事情,那我到底能做什么呢?连上厕所,奶奶都会在我耳边唠叨,烦死了!
总是要我学各种特长——疲
大人们看到小区孩子们上兴趣班,就会拖着我去,一会儿学钢琴,一会儿学英语,中间还要穿插什么奥数,那么多的课,小小的我吃不消啊,很累的!大人们说社会是很残酷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我感兴趣的事情都不让我做,我怎么会学好这些没兴趣的事情呢?
孩子的世界,大人们真的不懂
大人们总是说,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大人们以为自己明白,其实你们一点都不理解我们。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听话,而是我们认知能力发展有限,捕捉关键词会时有偏差。很多时候,我们特别想爬爬楼梯,发散下体内的能量,而不是偷懒站在扶梯上,等待自动运输。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想做好奇的事情,看明白了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危险,别限制我好吗?
看到这里,你还会说孩子不累吗?虽然大人是经历过小的时候,但这种经历是不可逆的,过了之后,人们就会很难体会到当时当景的感触,大人们还是多体谅一下孩子的累吧!
幼儿心理环境创设
幼儿心理环境创设
在创造力日益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有必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愉悦的心理环境。
一、案例描述
一次,美术兴趣班活动结束后,家长纷纷来接,对自己孩子的画都加以评述;“这么不圆,你看老师的太阳画的多圆……”“你瞧,老师的太阳是红的,你怎么是蓝色的……”总有那么多家长首先对自己孩子的作品加以否定,指出许多不足之处。
二、分析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自己孩子会产生幅面的情绪。也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画成灰色的太阳用问的方式进行引导,这位家长当场表扬了自己的孩子,他非常注重孩子的心理环境的创设,也使孩子在语言表达、交往、想象力等方面都表现得很不错!
三、反思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学习游戏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心理环境意味着孩子在各种活动过程中,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满足,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对他的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作为父母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2、更少的限制和约束。
3、给予宽松的理解。
总之,现在的孩子已承受太多的约束,在创造力日益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愉悦的心理环境。
家教方式不当孩子容易叛逆
家长养育小孩子不辞劳苦,然而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家长管不住,父母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育儿心得:当一个好孩子也一样不容易
朋友把孩子带来我家玩,也是个男孩子,跟森森上一个年级。在我的记忆里,她的孩子一直比森森个子高,大约高出半个头的样子。可是站在一起一比,小哥儿俩居然一般高了,老公让他们两个脱去鞋子一量,都是1米21点5。我很诧异,我的森森居然在不知不觉间长高了这么多。这也让我对他的教育进行了反思: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好,其实教育和长个子一样,都是潜移默化的,不为人一眼就明了的,所以不要鼠目寸光地盯着孩子的眼前,反复地纠缠孩子目前的不足,只要你是真心爱孩子的,并且是个有心的妈妈、细致地妈妈,孩子会在不远的未来给你满意地答案。
朋友儿子走后,我对森森说:“你看,你有你的长处,他有他的长处,你们之间要相互学习!”
1、玩指数字游戏,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居然得到5朵花,真棒!
2、半小时穿针游戏,居然穿进去10根针。要知道第一天是什么也没穿进去,而且还在不断地抱怨。就是以后做一件事时还要再专心一点,不要随便讲话。
3、把早上的碗都洗了,教他怎么整理碗和抹灶台。
4、晚上吃过晚饭,和瑶瑶在楼下玩泼水的游戏。
5、由于中午没睡觉,8点钟就上床,看看书,8点半睡觉。
感想:家庭教育是一件很费心、很用心的事,不责骂、不埋怨、不批评,要知道,当一个好妈妈不容易,当一个好孩子也一样不容易啊!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
1、不廉洁的家庭。父母掌握一定权力,或有社交能力,又不廉洁自律,时常贿来赂往,生活铺张浪费。孩子容易滋生好逸恶劳、势利尖刻、惟利是图的品行。
2、不开明的教育。父母文化素质低,家庭无文化气氛,很少与外界交往,教育观念封建愚昧。这种家庭的孩子反应迟钝、孤陋寡闻、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3、不健全的家庭。单亲家庭或父母一方长期不在家的家庭,孩子易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扭曲变态的心理。
4、不和睦的家庭。夫妻常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轻者吵闹,重者打架,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独断专横,家庭成员不和等。家庭没有欢乐感,孩子感到压抑,变得胆小、委琐。
5、不检点的家庭。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检点行为,言谈没有分寸,举止过分亲昵,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性信息”,导致孩子过早萌生性意识和产生性冲动。如果家长无教育引导措施,孩子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6、不自尊的家庭。父母私心严重、爱占便宜、偷捞东西、蛮横护短、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熏陶,便会形成心胸狭窄、刁钻自私、患得患失的不良性格。
育儿心得: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育儿心得: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助孩子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为日后学习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故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从优优六个月大开始,我们每天都会抽时间给她讲故事,每个故事都重复讲很多遍,到优优开口说话后明显能感觉她对语言的敏感度,如吐字清晰,语音的掌握,和对语言的理解及模仿能力。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我们父母如何去建立培养和引导。以下是我作为新手母亲认为比较重要的两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机会提问
日常生活与游戏时间是好的学习机会,家长可就进行中的活动、
现场环境或物品向孩子多作提问,与孩子进行自然的对话。例如为孩子换上衣服后,可问:“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衣服上的图案是什么动物?”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会更乐意说话。
二、与孩子一起讲故事
家长不要单向地讲故事,还要多让孩子一起讲故事。例如可以让
孩子配合故事内容模拟当中的声音,或者与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让他读出该角色的对白。如果你的孩子能力较好,甚至可以引导她想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反过来让孩子告诉你她心目中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但需注意一点,无论孩子表现如何,请保持正面的态度,孩子才会更乐意继续对话哦。我们应多欣赏孩子,在她表现良好时立即给予称赞与鼓励,为孩子建立学习语言的信心。
曾经以英语教育为工作的我,深深地相信,我们家长不能都依赖
学校提供的正规课程,
殊不知课室外也充满着学习的机会,我们应多加利用,方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越早越好,孩子的潜能可是你意想不到的呢!
育儿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育儿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明瑜六岁了,上了幼儿园的大班,她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的学习、磨合、积累经验和教训,才逐渐懂得如何有效的把家庭教育融入到学习里,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我的教育经验: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二)及早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信很多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有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常常被爷爷奶奶给扼杀掉,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长大了就什么都会了。但是我们不能任由长辈们的这种“胡来”,什么都给孩子包办,那样就给孩子养成了懒惰的性格,什么事都不想自己做,习惯于依赖,殊不知那是在害孩子,而不是爱。刚开始明瑜也是做不好的,简直就是在瞎搅和,奶奶很是看不下去,这种情况我就鼓励孩子,后来,明瑜的表现就像我希望的那样,会主动要求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我想劳动习惯的培养已见雏形,只需我们日后持之以恒就好了。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不能照顾她的一辈子,所以应当让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这样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他们都能应对自如。
(三)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在家的时候我会让孩子帮我扫地,并且使劲的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然后会非常主动的提出来帮忙做其他的家务。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强,有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看的多点,明瑜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因为自己都在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理由去批评孩子。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老师给我们家长的手机上发来一条短信,内容就是多陪陪孩子看看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后来我就在当当网上查了一下老师推荐的绘本,然后买了几本,书刚拿到那会,她只要一有空就嚷着要我陪她看,而且还规定我每天睡觉前给她讲两本,乐此不疲。后来老师又说看绘本要让孩子自己先看图理解,我们也照做了,让她自己拿上绘本自己去想象故事情节,然后讲给我们听,虽然是天马行空,但我觉得这样也可以激发她的想象能力,这个时期的孩子培养兴趣就是最重要的。
(五)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
在爷爷奶奶的思想中,幼儿园就是带小孩玩的,能学到什么呀,这样说当然会会遭到我的反驳,我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正是在进行启蒙教育。还记得我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读了这个故事,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会重新来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都来回忆一下,我们养成的好习惯是从哪里学的,除了爸爸妈妈可能就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了,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说明对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明瑜进入幼儿园以后,我们积极的参与与幼儿园的互动,配合孩子在幼儿园工作,满足各种需求,并且配合孩子及时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这学期来看,孩子还真是进步了不少,这与我们重视幼儿园阶段教育是分不开的。
以上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点小小经验,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还需要在父母的这所大学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以便教会他们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