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神奇的纸》课件

发布时间:2022-02-21

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神奇的纸》课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领衔技能

实验、推测、计数、交流、观察。

活动前期经验

1 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 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月亮的变化》课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月相图。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月亮的变化》

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难点:

如何让幼儿了解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今天你们的老朋友米奇给小朋友带来一个谜语,猜一猜是什么?(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2、观看故事动画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听一听。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观看动画《月亮姑娘做衣裳》

(2)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适的衣裳了吗?

(3)为什么月亮穿不到合适的衣服?

小结:因为月亮姑娘的身体不断变化。

(4)故事中的月亮是怎样变化的呢?

(5)开始的时候月亮是什么样的?先说一说,看动画片。

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月亮姑娘又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最后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一说,看动画。

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3、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当月亮变成圆盘的时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满月”。

(2)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也没法给你做衣裳了。谁知道,接着往下月亮会再变成什么样呢?想一想,谁来说?(会变成,像小船的,会变成像镰刀的)

(3)求证。 观看PPT,引导幼儿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月亮由瘦慢慢变胖,当满月过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像什么什么然后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最后变成什么样的?

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月亮是由瘦慢慢变胖了,变成了满月以后月亮又慢慢的变瘦了。

(4)月亮姐姐是不断变化着的,是随便变化的?(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4、认识新月、月亮变化周期。

(1)小朋友你知道最瘦最瘦的月亮叫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叫新月)

你在黑板上找找有吗?为什么老师没把新月请出来,让米奇告诉你吧。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

师:新月过后?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形如弯弯的眉毛,所以这时的月相叫“饿眉月”。)在黑板上,再找一找峨眉月,它像眉毛所以叫他峨眉月。

小结:原来在峨眉月出来之前,新月是最先出来的。

(2)月亮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用了多长时间呢?

月亮就这样有规律的变化着,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时间为29.53天,也就是中国农历一个月长度。

(3)老师这有一张图片记录了月亮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给它起名叫“月相图”

5、操作实验。

请你也做一个“月相图”,7个人一组一起来做吧。

推荐阅读: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太阳和月亮》含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望着月亮吃大饼》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大班美术故事教案《月亮像什么》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转动》课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动》调查记录表。

2.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筷子、绳子、圆纸片、塑料管、木质圆形象棋、手绢、帽子、杯子、薯片罐、硬币、裙子、雪花片、乒乓球、铅笔。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师幼一起游戏(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转动的啊。

二、出示调查记录表,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及作用

师:昨天我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能够转动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的东西?它是怎么转的?(幼儿根据记录表大胆回答,并请个别幼儿模仿)

师:你知道这些能转动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吗?

小结:风扇转动能让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转动能让车跑起来。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师:今天,老师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下材料,你能想办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转起来吗?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测感知。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吧。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呢?(师幼共同观察)

师:我们猜测完了,将下来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组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看看哪些东西能转动起来,哪些不能转动?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2.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亲自操作,我们发现风车、呼啦圈、帽子、乒乓球、硬币、裙子、雪花片等可以通过吹、跑、用胳膊转动、用手摇、转、拨等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像筷子、铅笔、毛巾、绳子、塑料管等就不容易转动起来。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1. 教师提出第二次探索的问题和要求,请幼儿做实验。

师:在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呢?

2. 幼儿自主开展第二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3. 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孩子们在玩这些材料的时候,产生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让这些东西转动了起来。把铅笔放在手心里搓一搓,铅笔就转动起来了;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只要我们肯想办法,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五、观看教学资源,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靠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播放图片: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螺旋桨等)

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风力发电机、工厂里的机器、飞机上的螺旋桨等,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活动延伸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学去,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或者请幼儿自己在教室里寻找一些小一点的物品,探索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漂亮的气球》课件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3.装饰气球,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

一物真奇怪,胖也快,瘦也快,胖能天上飞,瘦了落下来。

这是什么呀?

二、 幼儿自由探索给气球充气

1.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

问:幼儿你想用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的?

2.教师出示两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但是一个有气一个没气,引发,对气球的兴趣。

两个气球一样吗?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 探索充气的多少与气球的大小的变化。

吹气球时,嘴巴不能撒气,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才能鼓起来,最后把气球用绳子系起来。

三、自由添画

1.幼儿自由装饰气球。

2.展示作品,讲解作品。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将美化好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神奇的纸桌》课件


[教材简解]

纸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画画,做手工,写字都需要用到纸。活动《神奇的纸桌》的设计灵感来自区域活动,一天,手工区的乐乐将纸折成一张桌子,然后在纸桌上放雪花积木,他一边放一边数。乐乐看见我高兴的说:“老师我的纸桌很结实能放20个雪花片。”在观察中,我还发现我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度到了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折叠、粘贴等操作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想象,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活动。用纸来做桌子,对于孩子来说十分新奇,在熟悉与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制作与探索的欲望。所以我根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选择设计了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设计理念]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熟悉的东西,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纸和桌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惧来的特点。”活动中把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对象,通过多次操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达到不同的目的。

[目标预设]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固体胶、记录纸、记号笔没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纸师:纸有什么用处?

幼:画画、写字、折纸……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

幼:折、卷

2.师: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诉我,她能用两张纸,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你觉得这张纸桌能站起来吗?

幼:不能站起来、站起来

3.师: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

4.师:好,如果给你两张纸,你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你准备怎么来做这条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评析:活动一开始,以疑问为线索,“两张纸能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吗?”展开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桌腿的多种制作方法。

1.师:在你们的桌上有每人两张纸,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来做一做、试一试,看看谁的桌子最先立起来,做的又稳当又牢固,好吗?

2.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 (用语言结合实物表述)。

师:你是怎样做的桌腿,让它站起来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小山型

幼2: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门型

幼3: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扇型

幼4: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型

4. 师小结: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经验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活动中对纸桌的制作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幼儿在操作活动时尽量不介入,只是适时的点拨,肯定,并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为幼儿制作后的讨论“你的纸桌站起来了吗?”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最后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游戏“摆积木”,尝试发现各种形状桌腿的纸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师:你的纸桌上能放东西吗?

幼:能(引导幼儿猜测纸桌上能摆放积木的数量)

2.师: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雪花积木,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积木最多?

3.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纸桌上能放几个积木,请你把你的猜想数量记录在“?”。来.源,号的格子中。

4.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5. 幼儿尝试在将纸桌上放积木。

6. 师:你的纸桌上放了几个雪花片?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引导讨论)7.师小结:圆柱体桌腿的纸桌,放的积木数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探索学习的气氛。鼓励幼儿在自己制作的纸桌上尽量多放积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的承受力的影响,让幼儿在问题情景中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四、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

1.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得出圆柱体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领更大,还有没有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的纸桌,在桌上可以放许多积木呢?

2.师: 那相同形状的桌腿,如果我们改变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好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而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促使幼儿永远种保持学习的热情,并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

幼儿园教案《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神奇的纸》课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月亮的变化》课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月亮...
    2022-02-16 阅读全文
  •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漂亮的气球》课件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3.装饰气球,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 活动...
    2022-02-24 阅读全文
  •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转动》课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
    2022-02-18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神奇的纸桌》课件 [教材简解] 纸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画画,做手工,写字都需要用到纸。活动《神奇的纸桌》的设计灵感来自区域活动,一天,手工区的乐乐将纸折成一张桌子,然后在...
    2022-01-17 阅读全文
  •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 有关《有规律排序》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发现物体的排序规律,体验递增、递减的规律。 2.尝试用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排序,体验规律排序的乐趣。 3.回归生活,体验有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
    2022-02-2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月亮...

2022-02-1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3.装饰气球,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 活动...

2022-02-2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

2022-02-18 阅读全文

[教材简解] 纸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画画,做手工,写字都需要用到纸。活动《神奇的纸桌》的设计灵感来自区域活动,一天,手工区的乐乐将纸折成一张桌子,然后在...

2022-01-17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发现物体的排序规律,体验递增、递减的规律。 2.尝试用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排序,体验规律排序的乐趣。 3.回归生活,体验有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

2022-02-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