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水》课件

发布时间:2022-02-18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水的特征,知道水是透明的。

2.知道水可以反复利用的,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节约用水的视频、有关干旱的图片、一次性杯子、勺子、脸盆、水桶、奶粉、果珍、米、水。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还有一杯米。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把玻璃珠偷偷放入米中和水中)。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到水中藏的玻璃球却看不到米中藏的玻璃球?

小结:因为水是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水中藏的的玻璃球;因为米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里面米里藏的玻璃球。

二、观察与比较

实验一:帮水宝宝搬家。

选用工具,把水从脸盆里搬到水桶里,实验结束后,说说你是用什么工具给水宝宝搬家的?搬了几次?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了很多种方法给水宝宝搬家,有的用勺子,有的用杯子,有的什么都不用,直接倒过去。

实验二:了解水是流动的。

提问:老师这里有很多种勺子,我们来看看,用这个有小洞洞的勺子能不能给水宝宝搬家?为什么?

小结:因为水是流动的,所以有小洞洞的勺子不能给水宝宝搬家。

实验三:了解水是无色无味的,知道溶解现象。

请小朋友们自由进行制作饮品,并品尝。

小结:水是无色无味的,因为在水中加入了奶粉或者果珍,水才变得有颜色有味道的。()像奶粉和果珍倒入水中,用力搅拌下,过一会看不见奶粉和果珍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三、知道水的作用,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活动延伸:

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玩红黄蓝三元色水变色的游戏。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有趣的喷水》课件


活动目标:

1、感知容器内水压和水速的关系。

2、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实验结果,并大胆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水盆,饮料瓶子(瓶身有洞)人手2个,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水,引起兴趣。

(1)教师:喜欢玩水吗?今天可以用什么来玩水呢?玩水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玩水时注意观察,看看谁能发现一些秘密或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由结伴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谈话交流自己发现的事情。

(1)发现了什么?(有洞或沉浮)

(2)教师也试试:水从洞里喷出来,像什么?

(3)水喷出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开始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教师就用动作暗示孩子)

(4)幼儿小结: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

(5)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操作后小结:瓶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

(6)幼儿喷水比赛,小结。

3、提供新材料(每个瓶子上有两个孔),让幼儿再次操作,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秘密?

(1)出示瓶子(有上下两个洞),这个瓶子上有两个洞,这两个洞里都会有水喷出来,你猜一猜这两个洞的水水喷的远?请幼儿说自己猜想的结果并记录。

(2)动手试一试,结果怎么样?

下面的洞喷的远,为什么下面的洞喷的远?

(3)共同讨论,小结:上面的洞离水面近,水少,力量小;下面的洞离水面远,水多,力量大。这种力量叫水压,下面的洞水压大,喷的远,上面的洞水压小,喷的近。

4、幼儿延伸游戏。

(1)幼儿带着问题回去探索操作思考,怎么让瓶子里的水从洞里流不出来?总结提升日常生活经验。

(2)科学区或水区投放各种大小不一的瓶子,上面有不同数目的洞,让幼儿自由探索。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在选材上,我选择了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 水是孩子常见的,幼儿都喜欢玩水,每次他们洗手,洗澡时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压在水龙头喷水或让水顺胳膊流下来等等,如何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对生活中的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思考,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

2、提供足够的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盖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兴趣浓厚,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兴趣被激发,自主探索是本活动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个洞的瓶子,探索发现瓶子装进水时有哪些变化,通过操作得出水压和水速的关系,接着的喷水比赛游戏,让幼儿再次感知了水压和水速的关系,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让自己瓶中的水喷的远,随后在已有喷水经验的基础上,再让幼儿玩有两个洞的瓶子,并围绕哪个洞的水喷的远这一问题,让孩子由猜测——操作——验证,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提问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双手和大脑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位积极、有效的参与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兴奋,同时教师又是一位良好师生互动的创造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活动的结尾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游戏,为本次活动做了一个有效的提升,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玩,在玩中学,在玩中建构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

活动中的不足: 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兴趣浓厚,有一些小节地方还可以再改进。

1、活动中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探讨再多些,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更好。

2、操作材料可以更丰富些,结尾时加上水枪等会更有趣。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滚动》课件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连接》课件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尝试连接现象,知道"连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对周围事物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体验连接成功的快乐

2. 尝试用各种方法将不同的物体连接起来,发展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各种连接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一:记号笔、夹子、回形针、插塑玩具、雪花片

2.操作材料二:干枣、吸管、珠子、小盒子、纸张、蛋糕纸盘、筷子,辅助材料:订书机、双面胶、白乳胶、牛皮筋、牙签、绳子、夹子

3.图片《猴子捞月亮》 《生活中的连接》 记录表 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兴趣

1.谈话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小猴子们是怎样捞水里的月亮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图片,让幼儿自由的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小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呀?(引导孩子们说出猴子是用连接的方法捞的)

小结: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小猴子们一只抓住一只,一只连着一只,是用连接的方法捞水里的月亮的。

二、探索活动一:组织尝试连接。请幼儿把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

师:今天呀,老师就想邀请孩子们探索“连接”的游戏,想不想玩?(想)老师带来了很多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材料:记号笔、夹子、回形针、插塑玩具、雪花片)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两个两个的连接吗?

2.提出操作要求

师:请孩子们听清活动要求,在操作的时候,请你保持安静,如果有问题要举手,听到老师说“活动结束”的时候,请放下你手中的材料,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好不好?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分享:你刚才选择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引导幼儿描述:我用*的方法把**连接在了一起)

小结:用了夹、勾、绑、插等方法把同一种东西连在一起。因为他们开可以勾、可以绑、可以插、可以夹。

三、探索活动二:借助辅助材料连接。请幼儿把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材料它们好朋友之间能连接在一起吗?(出示操作材料:干枣、吸管、珠子、小盒子、纸张、蛋糕纸盘、筷子。幼儿观察并发现它们不能单独连接。)这些材料为什么不会连接在一起?可是它们也想和好朋友连接在一起呢。怎么办?

2.介绍辅助材料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出示辅助材料:订书机、双面胶、白乳胶、牛皮筋、牙签、绳子、夹子)你能从这些辅助材料里选择出一种材料来帮助它们连接在一起吗?(教师示范:我选择把筷子连接在一起。我用绳子,绑住一头,再绑住另一根筷子,这样筷子兄弟就连接起来了。教师描述:我用绳子把两根筷子绑了起来。)请你想办法试一试,这些辅助材料里哪些可以帮助上面的材料连接起来?

3.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师:这是什么?(记录表)请孩子们在实验的时候,一边操作一边记录,你是借助哪种辅助材料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呢,请你给它们连线,明白了吗?(明白了)在实验前,我要提出要求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操作材料,操作的时候请你保持安静,有问题要举手,当听到老师说“活动结束”的时候,请把材料都放下,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好不好?(好)现在开始操作吧。

4.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组织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的是哪种材料?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两个干枣串了起来;我用订书机把两张纸订起来,像一本书。我用胶水(双面胶、白乳胶)把两张纸粘贴了起来。我用绳子把两根筷子绑了起来。我用绳子把两个珠子串了起来。我用牛皮筋把两根吸管扎了起来)(引导幼儿描述:我用**把两个**什么了起来。)

②在幼儿回答的同时强调连接的动词,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③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小结:孩子们真会想办法。刚才我们用订、粘、穿、夹、绑等方式,帮助一些不能连接的物品连接在了一起。你们真是太棒啦!这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连接,但通过了朋友的帮忙他们也能够连接在一起。

四、设置情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用连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帮帮我吗?

问题一:手机没电了

问题二:如何晾衣服

问题三:怎么样过小河

小结:小朋友们都用了连接的办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谢谢大家哦。

五、迁移经验

1.知识迁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连接,让我们来找一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连接的?(如:电扇和墙是连接的,电话和电线连接、各种吊饰的连接等等)

2.探索生活中的连接,了解连接给我们带来方便与美观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连接,看看它们连接在一起会怎么样?观看图片(项链、门帘、栅栏、插头与插座、水管与水龙头、钢筋连接、火车轨道等)

小结:小小的连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师:除了我们活动室里,你在家里还有其他地方找到过哪些东西是连接的?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叶子》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是对地上的落叶展开讨论。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见过的叶子,有树木的叶子、有花草的叶子、蔬菜的叶子。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叶子充满了好奇,有说不完的话题。所以,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究《有趣的叶子》。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4、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来创作美工作品。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叶子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不同形状的叶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美书创作。

活动准备

1、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收集各种落叶。

2、 录音机 、磁带、彩条、大画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喜欢)你们想了解叶子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和叶子做朋友,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

二、 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幼儿分五组,每组摆放一蓝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 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组织幼儿观察松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用处,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彩条上,挂在脖子上。

三、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四、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 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 欣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活动延伸

幼儿进行树叶拼贴画的创作。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有趣的喷水》课件 活动目标: 1、感知容器内水压和水速的关系。 2、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实验结果,并大胆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
    2022-02-17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滚动》课件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2022-02-17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连接》课件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
    2022-02-09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膨胀》课件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
    2022-03-01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有趣的叶子》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是对地上的落叶展开讨论。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见过的叶子,有树木的叶子、有花草的叶子、蔬菜的叶子。孩子们对自己...
    2022-02-1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容器内水压和水速的关系。 2、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实验结果,并大胆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

2022-02-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2022-02-17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

2022-02-0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

2022-03-01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是对地上的落叶展开讨论。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见过的叶子,有树木的叶子、有花草的叶子、蔬菜的叶子。孩子们对自己...

2022-02-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