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食用合成色素致儿童多动症

发布时间:2022-02-14 儿童歌谣 儿童成长 儿童励志故事

合成色素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大多数还对人体有害,主要是轻微毒性、致泻作用还有致癌可能。有资料证实,用于人造奶油着色的奶油黄,可以使人和动物发生肝癌,儿童多动症就与食用含有橘黄色素的食品饮料有关。

色彩鲜艳的食品使人赏心悦目,还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所以人们制作食品特别是儿童食品时,常使用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我国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分为两大类: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是“时尚”

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的可食部分用物理方法提取精制而成,安全性好,价格相对合成色素高,果蔬中的色素有的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源,是重要的营养成分。天然色素主要有:红曲红、辣椒红、栀子黄、姜黄等,近年来,天然色素应用技术发展很快,如:红曲红用于火腿肠、午餐肉的着色,辣椒红用于饼干喷涂,栀子黄用于方便面着色,姜黄用于酸奶着色。许多高档食品都采用食用天然色素着色,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完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提倡采用天然色素,对保护儿童健康的意义很大。应用天然色素是世界的大趋势。

合成色素对儿童的危害

合成色素是用化学方法从煤焦油中提取合成的。自19世纪问世以来,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使用方便,又可任意调色,在我国现阶段是主要的着色剂。但是合成色素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大多数还对人体有害,主要是轻微毒性、致泻作用还有致癌可能。有资料证实,用于人造奶油着色的奶油黄,可以使人和动物发生肝癌,儿童多动症就与食用含有橘黄色素的食品饮料有关。

我国规定在婴儿食品中禁止使用任何色素,但是在儿童食品中,着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大。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要把好关,多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尽量挑选不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以限制色素的摄入量。

色素与饮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种类的丰富,我们喝饮料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孩子特别喜欢,如碳酸饮料和果汁类饮料,但它们都含有大量合成色素,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视它的危害。过量合成色素进入儿童体内,容易沉着在孩子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多种酶的功能,并且增加肾脏过滤的负担,影响肾功能;还可妨碍神经系统的冲动引导,容易引起儿童的多动症,对新陈代谢和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自测儿童的多动症


一般多动的孩了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如何辨别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多动症呢?以下方法可自测。

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现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间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结果分析:孩子符合表一中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障褥”;孩子符合表二中6项以上,可考虑“多动障碍”;两个表均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遗传因素造成儿童自闭症


自闭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

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

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三、新陈代谢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四、脑伤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

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预防方法

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法,也就是没有预防针或特殊的方法

可以预防自闭症。一般性预防主要是预防脑伤,譬如重视产前检查,母亲在怀孕前应对德国麻疹等已具备免疫能力,在生产的过程应避免

脑伤、生产之后也应避免造成脑伤的因素等,如此便可降低出现自闭症的机会。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环境因素、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医学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因素如下:

1、遗传。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功能MRI还发现ADHD患者存在脑功能的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节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

4、环境因素。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其意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的儿童其特征十分明显。多动症顾名思义是多动,但不一定多动顽皮的孩子就是患上了儿童多动症。其关键区分特征如下:

1、注意缺陷。患儿明显难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且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注意力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3、活动过多。患儿经常显得不得安宁,动作多多,手足活跃,在座位上不能安静呆着。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4、行为冲动。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

5、学习困难。患儿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较低,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

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当前医学条件下,多动症是可以通过治疗手段减轻以及治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管理与教育以及针对父母的教育与训练。如下: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使用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哌甲酯,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多动症儿童心理教育

多动症儿童的性格往往孤僻、任性,自控力差。而且心理变得异常,意志薄弱,性格波动。对待多动症儿童,必须进行适当而有耐心的心理教育,方能配合治疗,事半功倍。

对于多动症儿童的部分行为,家长及老师应给予其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加以鼓励和肯定,这对多动症儿童心理调整和行为转化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多动症儿童进行关爱、体谅,不能因为他的好动而感到厌恶,在教育上与老师达成一致,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如若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可安排其班干部的工作,予以律见。

多动症儿童往往精神过度兴奋,以至于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休息,此时在满意孩子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培训孩子良好的生活规律,督促其遵守作息规律;

家长及老师应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儿童多动症缘何而起


有人提出,体内铅过多或铁缺乏是多动症的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建议患儿不吃受铅污染的食品以及贝类、莴苣等含铅量高的食物。缺铁患儿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行为异常,经铁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对此,上海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某小学215名一至六年级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证实其中35例多动症患儿与铅中毒或铁缺乏无关。另有一些资料报道,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儿童精神创伤和饮食也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因素。还有人把多动症归咎于荧光灯、电视机释放的“软X射线”,但物理学家反驳说,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1845年,外国学者霍夫曼描述了一些孩子,他们小动作频繁、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任性及学习成绩不良。霍夫曼首先指出,他们这些异常行为决不是精力旺盛和顽皮,而是一种病态表现。1931年,温考夫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类病态表现,把它称作儿童多动症。此后,随着临床报道日益增多,称法也五花八门,有叫粗笨行为综合征、原发性读书迟缓、器质性脑损害、格氏发育综合征等等。直到1962年国际小儿神经病学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后,才暂定命名本症为“轻微脑功能障碍”。现在,这一名称已为大家普遍采用。

据统计,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2一10%,男孩明显多子女孩。患儿的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有不同程度的学习、行为、性格方面的异常。他们不仅自己坐立不安,调皮捣蛋,学习散漫,而且还妨碍同学,难为老师,既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显然,儿童多动症已成为儿童学习困难和慢性行为改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它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儿童多动症缘何而起,它的病因是什么,至今尚无一致看法。

许多学者主张,儿童多动症是由各种各样的脑组织轻微器质性损害引起的。帕塞麦尼克1959年就指出,多动症与患儿出生时脑损伤有关。患儿脑部可能在母孕时就遭受损害,也可能出生后遇到外伤,由于他们表达能力不完整,这些损害很难被家长发现。孕期母体患风疹、妊娠中毒症等疾病和婴幼儿患炎症性疾病,病原和毒素也会损伤患儿脑子。人们发现,难产儿、早产儿和小样儿发病率较高,前者可能是分娩时患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器械性损伤所致,后二者则与孕期母体罹病、胎儿宫内营养不足等有关。近年来婴儿颅损伤抢救成功率提高,似乎也增加了多动症发病率。庞迪尔提出,患儿脑损伤部位多在额叶系统或尾状核。其他报告则认为其损害可以发生在额叶和网状结构,也可以呈弥漫性损害。

不少证据表明,儿童多动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病学家塞法调查了17例多动症患者,结果发现,他们同胞兄弟19人中竟有10人有同样症状。人们注意到,父母中有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者,他们子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的患病率为50%,而异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患病率仅为14%,同卵双生儿的发病率可高达100%,而异卵双生儿的发病率要低得多。为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专家们把患儿的兄弟姐妹寄舍于环境相似的领养人家中,结果,堂兄弟姐妹22人中仅2人发病,而同胞兄弟姐妹19人中就有9人罹病。这些都说明,儿童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性。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患者的遗传缺陷是由Y染色体异常所致。

大量临床检查显示,多动症的神经生理基础异常与人体内生化代谢紊乱有关;尤其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有关。已经知道,多动症患儿尿中3一甲4一氧羟苯乙醇含量减少,脑脊液中同型香草酸含量降低,而二者都是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夏威特斯在动物实验中用药物耗竭储存在大鼠脑内的儿茶酚胺,大鼠出现焦燥不安、活动过度,如果再给予注射苯丙胺类药物,提高大鼠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它便很快安静下来。因此,人们推测,患者神经突触间隙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有效浓度不足,导致大脑信息不易下达,从而产生自制能力不足的各种征侯群。温德进一步认为,多动症是由于遗传关系所导致脑胺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综合征。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

有人提出,体内铅过多或铁缺乏是多动症的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建议患儿不吃受铅污染的食品以及贝类、莴苣等含铅量高的食物。缺铁患儿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行为异常,经铁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对此,上海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某小学215名一至六年级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证实其中35例多动症患儿与铅中毒或铁缺乏无关。另有一些资料报道,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儿童精神创伤和饮食也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因素。还有人把多动症归咎于荧光灯、电视机释放的“软X射线”,但物理学家反驳说,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目前,虽然多数学者相信儿童多动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但是对多动症病因的各种学说�;�;脑轻微器质性损害说、遗传因素说、生化代谢紊乱说、环境因素说等却均有存疑。儿童多动症病因至今不明。人们期望尽快揭开儿童多动症病因之谜,以便能更有效地防治这种妨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多发病、常见病。

儿童受虐待导致成年抑郁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面对些调皮、不听话或犯了错误的孩子,会进行威胁恐吓,“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锁到黑屋子里去”。这样,小孩子就会被吓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压抑其创造性。

第二种表现是疏远冷落。父母太忙或者没有精力顾及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就干脆摆一个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亲近他们。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会更孤僻、更懦弱。

第三种是总是指责孩子缺点,在得不到鼓励和表扬中,父母对孩子的指责会让孩子总是背着极大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

第四种是武断夸大。比如孩子干了一件事情或者没写完作业,父母就说:“怎么干坏事总有你的份”“你作业完成过一次吗?”对孩子进行全盘否定,挫伤了孩子的进取心、自尊心,造成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指出,精神虐待会对儿童的自尊心造成破坏,一个自尊心从小就受到挫折的人,可能会出现很多心理与行为上的障碍,诸如自我否定、缺乏爱心、焦虑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甚至走上犯罪。

主要原因是,儿童的自尊心经常受到打击,就会影响到他的“自我形象”,造成自我评价偏低,进而产生逃避、反社会、歇斯底里、偏执或依赖型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

虐待对儿童造成的创伤有时立刻显现,也有到了成人期才显现的长期创伤。一个小孩在被虐待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长大后可能会认为整个社会“充满危险”,如果他不要受到攻击,就必须先攻击别人,具有很强的反社会倾向。他也可能在长大后变得十分胆怯,不断逃避外界,不敢跟别人沟通,缺乏自信心,有强烈的自卑感。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儿童受虐待和被忽视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在成年期出现抑郁症。对很多儿童而言,在他们受到虐待或者忽视的同时,也在他们的生命中埋下了抑郁的隐患。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1、注意涣散(至少具备下列3项)

⑴、作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⑵、上课常常不听讲。

⑶、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

⑷、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⑸、很难坚持做某以种游戏或玩耍。

2、冲动任性(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⑴、往往想到什么就作什么。

⑵、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⑶、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⑷、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⑸、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⑹、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3、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两项)

⑴、坐立不安。

⑵、经常奔跑。

⑶、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⑷、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⑸、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⑹、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⑺、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应注意以下两面三点:

第一,在允许的活动场合,如下课、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自己

,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于“不拌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拌多动”及“注意缺陷不拌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拌多动的多动症”。

多动症症状:患者易出现食物过敏


(路透社医学新闻)据美国学者报道,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ADHD)儿童,其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7倍。

华盛顿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物过敏可能诱发儿童发生ADHD。

研究人员对17例7-10岁ADHD儿童进行了食物过敏原的致敏试验,结果发现56%的ADHD儿童试验阳性,而正常儿童中阳性率仅为6-8%。而且,当询问受检儿童及其父母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时,4名父母(23.5%)称其孩子存在不良食物反应史。

Bellanti博士认为,食物过敏可能与儿童ADHD存在一定联系,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卫生研究院的David

Fassler博士指出,该研究样本较小,而且以往有关ADHD的许多研究不支持该结论,因此该结论有待于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关推荐

  • 自测儿童的多动症 一般多动的孩了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如何辨别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
    2022-02-21 阅读全文
  • 遗传因素造成儿童自闭症 自闭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 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
    2022-02-23 阅读全文
  •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环境因素、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
    2021-09-09 阅读全文
  • 儿童多动症缘何而起 有人提出,体内铅过多或铁缺乏是多动症的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建议患儿不吃受铅污染的...
    2022-03-02 阅读全文
  • 春季谨防儿童多动症 导读: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多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给孩子一些时间,不带学习任务地听音乐、看电影、参观美术展;还可以经常放松一下,家长、孩子一起猜谜语、唱唱歌、登山远足、家庭聚会等。春光灿烂的日子,多给孩子一...
    2021-09-14 阅读全文

一般多动的孩了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如何辨别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

2022-02-21 阅读全文

自闭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 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

2022-02-23 阅读全文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环境因素、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

2021-09-09 阅读全文

有人提出,体内铅过多或铁缺乏是多动症的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建议患儿不吃受铅污染的...

2022-03-02 阅读全文

导读: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多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给孩子一些时间,不带学习任务地听音乐、看电影、参观美术展;还可以经常放松一下,家长、孩子一起猜谜语、唱唱歌、登山远足、家庭聚会等。春光灿烂的日子,多给孩子一...

2021-09-1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