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儿童安慰物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2-01-26 大班身体的秘密说课稿 大班身体的秘密教学设计 幼儿园身体的秘密说课稿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
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
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
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千万不要揭穿孩子的秘密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然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孩子在处理现实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寻找一个他人不知道的“秘密”,来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个秘密包括与异性朋友交往、写日记等,一旦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稳定的心理就会变得紊乱,会对父母产生激烈抵抗感,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现在拥有秘密行为的人,并不限于年轻人。在当前竞争环境里,人们接触到行业内外的各种压力,而有些外表看来颇有成就、权威的人士,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外人不知晓的秘密。笔者就知道一位房地产业名人,他闲暇时最喜爱的活动,是收集儿童音乐唱片。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这一嗜好,与能干的企业家形象相差甚远。在惊讶的同时,也嘲笑他的“儿童”行为。其实,对这种人来说,他的秘密行为很可能是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大压力后,为了缓解紧张、达到平静而采取的注意迁移方法。
由此可知,采用秘密行为可以寻求稳定心理,这可以看作每个人都有的防卫本能之一。一旦秘密被揭露,就好像自己的宝物被夺走,当然会对抢宝物的人憎恨,以达到心理平衡。
我们再回到亲子关系的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毫无疑问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留心孩子心理上的稳定。家长要用较适当的方法表达对孩子错误的纠正,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反感时,不要以揭穿孩子的秘密当作消除自身反感的手段,这对孩子的稳定心理是无益的。
儿童童年秘密的九大发现
蒙台梭利以科学的精神发现的“童年之秘”,也就成为幼儿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使“教育”幼儿获得了真正的科学方法。
1.“工作”是人性的表现,也是人性的特征,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能够“开创生命、发扬生命”的特性。
2.孩子喜欢“工作”甚于游戏。
3.“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的,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孩子们渴望摆脱大人的摆布和干涉,而自己发展他的生命,成为一个未来的强人。
4.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所能、所喜的事物来探索,才会有兴趣学习,也才能产生学习意愿。
因为儿童们所选择的,一定代表着他们内在有某种特别的需要和兴趣。
5.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规律是在生命的开始就已经存在。在这伟大的规律中,幼儿个体为了成长,会不断地显露出“内在需要”来,驱使着幼儿主动地去接触环境,以满足成长的目的。
6.“适应环境”是幼儿一切智能成长的原因。
7.儿童在智力的发展上,有各种官能的“敏感期”出现,在特定的敏感显露期内,官能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就会快速的发展。当然这种敏感显露时间的久暂和出现的迟早,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无法使之提前或延迟,因此也就成为幼儿教育所重视的“个别差异”理论的根据之一。
8.说话和阅读都是自发性行为,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而且孩子的书写行为的发展其实早于阅读。
9.奖惩对幼儿的学习不能产生“诱因”,不但无效,而且有害。
儿童爱看卡通片的秘密
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他们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近日,我国科学家解开了相关的秘密。儿童在观看卡通片中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等研究人员以10名10岁左右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名男孩和5名女孩。研究人员让10名儿童观看了真人电影片断和《变形金刚》等动画片片断,然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这些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时的大脑激活情况,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都会被激活。
此前,国外科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看真人电影时,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大脑内侧前额叶不会被激活。
韩世辉等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这也解释了儿童为什么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的原因。
韩世辉表示,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人造角色。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儿童与成年人在自动地区分真实与虚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生存本能揭秘
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胚胎最早是一个小囊,后来发展成心脏,并且按照固定的节律搏动,一般胎儿的心搏速率是其母亲心搏速率的两倍。胚胎的发育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它可以独立并秘密地完成所有使命。细胞在经过多种转化后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它们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而且这些器官也会各自发挥其独立的功能。看上去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又充满本能的色彩。
新生儿的诞生就是一个伟大的自然奇迹,这个刚刚降生的小生命决不仅仅是个物质机体。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例如很多动物所置身的外界环境不仅仅给它提供生存的手段,还为它们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刺激。像小羊总是很安静,而小虎崽则很暴烈;蚂蚁们总是在辛勤、无声地工作,而蝉却总是没完没了地吟唱。外界环境就是这样以它自己的方式为整个世界的协调发展与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一个动物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能得到确定,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生长的外界环境,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机体特性,使它不断为世界整体系统的完善做出贡献。
与低等动物一样,新生儿也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有人认为人类文明或心理世界远比其他生物高级,从而断定人类没有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与动物的本能不同,儿童的心理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儿童不受那种在非理性生物中发现的既定本能支配,因而它会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而发生变化,并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每个儿童都将有不同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学会为他们量身订做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外界环境。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的某种模式一样,这种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