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选小学考察五大要素
发布时间:2022-01-04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案 幼儿园说课稿五大领域 幼儿园五大领域说课稿模板眼下正是很多家长为孩子挑选小学的时候。什么样的小学是好学校,哪些学校适合自己的孩子,幼儿园升小学如何才能做好幼小衔接等都是家长要考虑的问题。《教育周刊》记者通过与多位小学校长的交流,特梳理出考察小学的五大要素供家长参考。
办学理念
虽然几乎每所学校都美其名曰为素质教育,但一些学校真正推行的却是应试教育,孩子的负担很重。因此,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要看看学校是否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
其实,每所学校不同的办学理念,为家长的理性择校提供了参考。外语特色学校,主要培养将来能参与国际交流、全面发展的人才;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目标不同,各校通过观察学生,各有侧重考查孩子的能力,最终确定标准。一位校长坦言,这种考查办法并不一定十分科学,只是相对公平的权宜之计。因此孩子落选并非智力因素,只是他(她)某方面的能力欠缺罢了。
学校设施
现在有少数公办学校的设施比较简陋,而新建的民办学校校园一般比较漂亮。要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家长不妨亲自到校园看一看。
家长要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如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演播室、礼堂等功能室,或看看图书馆、机房等设备是否具备?除了学校的这些硬件设施外,还要看看学校的软件,比如拥有很多荣誉,文明单位、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等。
家长还要留心观察一下学校的管理。全封闭的环境,比较让家长放心;管理宽松,就要看学生的自控能力了。
办学特色(gx86.COM 笔稿范文网)
并不是最好的学校就适合自己的孩子,如现在有艺术特色学校、双语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等各类学校,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在这方面,家长不要好高骛远。
家长如何评判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教育呢?家长可以通过看学校办学人的素质、学校管理规章、在校生人数等,并到学校实地考察,看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条件。走访一些学校,通过看、问、听等方式,了解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比较一下就有感觉了,切忌轻信和草率!
师资力量
好的老师,好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是学生提高学习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核心。由于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悬殊很大,学校的师资力量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一般通过曾在该校读书的学生家长可以了解到。
优秀教师的15个特征:表现热情,了解并跟上教师专业领域的变化,搞好组织工作,积极地讲授,展现一种好的态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制定好教学步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力,因材施教,使成功成为课堂的一部分,保持高的期望值,营造一个令人愉快的氛围,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
考察师资力量,具体可看校长的知名度,高级教师的比例,还有就是在这一学科中是否有知名教师等。
学校路途
现在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不顾孩子上学辛苦,家住在山北,却要将学校选到新区,这对孩子并不好。最好有校车接送,且车程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经路程劳顿,会没有精神学习。
“就近入学”能够节省上学、放学来回的时间,尤其是在雨季或寒冷的冬季里,离家近的学校会让家长和孩子方便不少,甚至还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理想家长具备的两个要素
理想家长具备的两个要素
读过上海万玮老师的一篇博文。文中的一位母亲是我们家长学习的楷模。
这位母亲跟儿子是朋友关系,几乎无话不说。每天晚上儿子睡觉之前,她都会跟他聊天,聊很深的话题,儿子常常会跟她谈自己对社会一些不公正现象的思考和质疑,她则告诉儿子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引导儿子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此外,她希望儿子具有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品质。陪伴儿子成长之余,她着手成立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志愿者机构,本质上是一家基金会,除了自己捐赠之外,也会在朋友圈中做一些募捐,目标群体是弱势人群,关注点是其子女的教育。要求孩子具备的品质,母亲先展示出来。这位母亲活得很精彩,是孩子的表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到,理想的家长具备两个要素:其一是孩子建立内心联结,其二是具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成为理想的那一个,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有的家长具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是社会上的有钱人,但是却和孩子内心没有联结。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在所谓的事业中,把孩子寄托给学校或者他人,很久不与孩子见上一面。孩子成长中,父母的陪伴空缺了,这样家庭的孩子能不令人忧虑吗?近日,网上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你能说孩子不懂得回报吗?显然不能。那为什么年轻的母亲放声痛哭呢?孩子的回报不是母亲的期待啊,母亲到了垂暮之年,最依赖的是亲情,可是孩子却无情地要把年迈的母亲投到养老院去,这回报是冷漠的,是对母亲的疏离或曰抛弃,这让母亲从情感上无法承受,所以她大放悲声。但是她想过孩子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自己吗?可能没有深思熟虑过。孩子的成长最渴望亲情陪伴,你却忙于事业而没有真正参与,你现在对孩子的空缺就是孩子将来对你的空缺。你为孩子的空缺而悲,孩子能因你的空缺而喜吗?
为着自己的事业而没有和孩子心灵联结的家长不独社会上的有钱人,教育圈里也不乏其人。
某老师任教班级成绩遥遥领先,学生对他十分赞赏,曾经通过文字直接抒情:他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可是你不知道的,任教他孩子的老师坦言,他的孩子初一刚入校比较乖巧听话,可是后来十分叛逆,作业在催缴之后还是秋后的大地。他是一个理想的校长,短短几年间,处于偏远地带的学校取得了和城区学校比肩的成绩,吸引不少城区的优秀生源。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一回家,读初二的儿子赶紧把门反锁,和他一句话也不搭。
能教好那么多学生,能管理偌大一个学校,却没有办法教好自家的孩子,这到底怎么回事儿?以我对他们孩子的了解明显觉得两人身上有着非常强烈的角色意识,这种强烈的角色意识无孔不渗。在学校是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在家里依然是这样的身份。小的时候还不当紧,一旦孩子身处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们依然是严正的态度和毫无商量的语气,他对你们的反抗就势鼓胀。以致到了凡是你注重的,都是他想破坏的。比如你十分看重成绩,他偏偏随意待之;你坚决反对早恋,他一定要在这方面搞出点动静。虽然在他看来这样的破坏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但是他的行动很难和思考合拍。
事业再优秀的教育者如果没有把孩子教好,他们也是很难面对自己的。因为孩子给他们内心造成的隐痛要大于事业成功带来的快意,这是不争的事实。事业成功,令人羡慕,孩子没有教育好,自己怀着难以言说的隐痛,不也令人心生惋惜之情吗?这样的尴尬和痛楚皆因为和孩子内心联结不够所致啊。不过,受过教育的人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学心理学影响,也是易于反思的群体。2014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上调查数据上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坚信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所以受过教育的家长改变自己是比较容易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较糟糕的还不是这样的家长,让人忧惧的是既无事业又和孩子内心没有联结的家长啊。
他们有的要么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要么抛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前面一种类型的家长真是社会的痛苦。他们自己本就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也没有什么技能,为了挣一点钱,离开自己的乡土,来到城里打一份零工。自己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人把孩子丢给乡下的老人照看,隔代的教育弊端不用说了,农村的老人除了置一把老骨头侍弄几亩薄田,哪里还有什么精力教育孩子?乡村的学校现状也堪忧。性侵孩子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切齿痛恨。就是被父母带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又有多少优势呢?城里孩子学校读书之外还去什么特长班培训,农村来的孩子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能交付得起吗?寒门难出贵子这真是残酷的现实。自身缺少教育的家长,文化失缺的家长,在生存中苦拼的家长,你能指望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内心有深刻的联结?难矣。放眼生活现实,疏于管教的孩子,亲情归宿寒凉的孩子做出了多少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即使出了事体,家长自身也意识不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抛掷给社会承担,这将是更大的隐患啊。
后面一种家长又怎样呢?他们把孩子的前途当成自己全部人生守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是他们的终极追求。所以对孩子要求很高,一旦孩子没有做好,他们就表现出可怜的样子,表现出伤心欲绝的样子,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实家长这样做往往得不到孩子应有的尊重。孩子心里会想你自己没有事业,对自我人生没有追求,对自我人生的意义没有思考,你自己做不到却要求我去做,我为什么要去做?
据我所知,即使自己没有一份像样的事业,但是如果能够和孩子的内心保持一份真诚的沟通,尊重孩子内心的一种想法,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识的生命个体看待,不以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不错的。那个建筑工的教育心得震撼了多少为人父母的心啊。儿子考试成绩第一名,老师邀请他在家长会上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这个连名字都不会签的建筑工轻声地说:“我们做建筑工的,四海为家,工地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说经验,我真没什么经验,我就是喜欢与孩子呆在一起,喜欢看他做作业,喜欢摸他的头,喜欢问他……”这位建筑工的感言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的陪伴就是和孩子内心最深刻的联结啊。
综上所述,理想的家长是这般模样:不但有自己的事业,还能和孩子心灵联结交汇。做不好前者,做后者。能做到后者的家长,孩子也能教育好。如果两者都做不好,那就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痛苦了……
谈园长成功管理的“五要素”
成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哪一位园长的奔波劳碌不是期冀成功地管理好一所幼儿园呢?然而,园长在殚精竭虑的管理中,如果能够重视以下五个重要因素,那么,成功或许不再遥远。一、必须完成好一项任务。这项任务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全面育人”。如何完成这项任务,我在多年幼教实践中悟出了“四个一”:首先,园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幼儿园在面对市场经济的选择中,需要办出特色才有生命力,但办出特色必须以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色为基点,这个基点就是要以“全面育人”作为宗旨,要超越有限的功利目的。这就需要园长力图从以往让多数孩子为少数孩子作“陪衬”
,以及单纯注重智育的教育转变为让来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小就受到体、智、德、美初步“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这一正确的轨道上来,鉴于这种思考,今年“六一”,我轩钱改往年只让少数具备能歌善舞素质的孩子登台表演节目的做法,组织了一次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表演的庆祝活动,使绝大多数孩子在演出中真正感受到了“我能行”,提高了自信心。其次,园长要有一个治教的依据。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们国家曾制定了一系列的幼教法规,其中1981年10月开始试行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和1999年6月已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先后是我们思忖拟定工作计划与督导教师完成教
育工作的凭借依据。第三,园长要有一个管理的体系。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园长应建立起一个管理的体系,并要善于驾驭这个体系在管理之中去行使各自职能。这个体系应由四个系统构成,包括思想教育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后勤总务系统,分别在“全面育人”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四,园长要有一个工作的中心。在纷繁庞杂的日常工作中,园长需从教师素质的提高,园舍设备的改善,家长工作的协调等与幼儿健康成长相辅相成的多方面入手,抓住一个中心,这个幼儿园“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就是抓好教育教学。因此,园长要经常深入实际,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寻求如何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上。二、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园长的“两个角色”,不仅是向全园发出“给我上”号令的“指挥员”,同时,还应是发出“跟我上”命令的勇于带头冲锋陷阵的“战斗员”。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过去,人们常常赞扬脏活累活干在前的园长;现在,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尚需进一步弘扬,但仅仅如此已不足矣。新世纪幼儿发展的新特征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水平,正在对幼儿的保教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这将迫切需要园长在以信息化、市场化、高科技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化面前要具有前瞻性的思维能力。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迎接新的挑战时,园长也要变“给我上”为“跟我
上”,要有更多的创新与构想。倘“将帅”能身先“士卒”,则强将手下必然没有弱兵。三、必须权衡好“三种当法”。当年,我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曾惟恐有人不服,管理幼儿园常常靠开会、听汇报、布置、命令等方式来推动工作。虽然也曾取行过一定的成绩,但这种“行政型”的当法,使我常常感觉在与教职工之间,似乎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油水”关系。我慢慢觉察到教师们是最不喜欢简单生硬的行政指令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是在宽松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中完成的。有了向心力,工作才有凝聚力。所谓“众人捧柴火焰高”,恰是这个道理,当我在工作上连上几个“台阶”后
让宝宝长高的四大要素
男人都渴望有个一米八的好个头,女人也希望自己个子高挑苗条。这可不是通过主观努力能达到的,这必须从婴幼儿做起,必须在生长发育期间,通过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提高睡眠质量,加强运动等途径,为孩子长高创造有利条件,不为孩子留下个矮的遗憾。怎么做才能使孩子长高呢?一、不能挑食:人的长高过程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婴幼儿时期,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个时期促进长高营养是基础。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如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钙,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的钙质和鱼肝油,这对长个子是很有益处的。二、保证充足的睡眠:健美专家常说“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科学家们发现,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时——在晚十点以后,而且持续较长时间。希望孩子长个子,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就寝。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宝宝长高的重要途径。三、多选有利于长个的运动:孩子的活动应当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等。而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四、保持愉快的
心情:影响孩子生长的重要的生长激素,在睡眠和运动的时候分泌较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分泌较少。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父母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那会严重影响孩子长个。发布日期2004年02月04日09时
让孩子长高的3大要素
◎改变生活习惯
改善很小的生活习惯就能让孩子多长高2~3cm。比如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比如纠正坐姿就可以把隐藏的2~3cm找出来。但是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过分的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所以最好是一项一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改变。
◎改善食物
如果孩子没有患任何疾病,但是成长比较缓慢,就应该怀疑孩子体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果只根据孩子的口味给孩子东西吃,就容易导致孩子的营养不均衡。应该仔细观察孩子一日三餐的量和营养物质的类型,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
◎多做有利于长高的运动
如果觉得孩子缺乏运动,应该给孩子创造能让他们长期运动的环境。但是不能指望孩子为了长高,自己下定决心坚持运动,需要挑选有意思的运动项目,让孩子觉得是在玩游戏。平时应该留心倾听孩子讲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可以直接问孩子他对什么项目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