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宝宝的“坏”习惯
发布时间:2021-12-16 帮助宝宝养成吃饭的好习惯 习惯的幼儿故事 平等对待学生新生命的降临,给我们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我们又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爸妈,不应该随意遏制这种自然的行为,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宝宝开启无限的潜能。
事件一:吃手指
淘宝四五个月的时候总是吃手指,后来发展成把自己能拿到的东西都要放到嘴里咬一咬。一开始,我觉得这样很不卫生,有时候难免会训斥宝宝“不要咬”或是强行拿下宝宝手里的东西。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当他抓到一个东西时,会先看一看、敲一敲,然后再咬一咬。我才明白原来他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因此,我不再阻止淘宝的“乱咬”行为,而是为淘宝做好玩具的清洗和消毒,防止由于不卫生引发消化道疾病。此外,我还给他买了专用的牙胶、磨牙饼干,但我发现他并不喜欢咬这些东西。后来,就采用了很多网友的提议,自己动手把瓜果切成条,比如苹果条、红萝卜条、黄瓜条。让淘宝咬瓜果条,既简单便宜又有营养价值,还能缓解出牙期的不适。
事件二:扔东西
淘宝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有了扔东西的“坏”习惯。他总是故意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然后让你捡起来递给他,他再扔到地上。对这种故意的行为一开始我们确实很烦恼,批评他、和他讲道理,没作用不说,我们的态度反而让他觉得扔东西很特别,可以引起大人们的注意,所以水杯、玩具什么的也没少摔坏。不过慢慢我发现:如果他扔的是一个轻轻的物体,他就会睁大眼睛看物体落下去;如果是一个重的物体,他会自己先闭眼,听到“砰”的落地声后再睁开。这说明他已经知道了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扔不同性质的东西,落地的方式和声音也是有所差别的,原来扔东西也是宝宝学习的一个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再对他大呼小叫,反而给他一些合适的东西,比如皮球、塑料袋,让他扔个够。如果在适当的环境,我们也会让他扔一些玻璃瓶之类的东西,让他明白有些东西扔了就损坏了,告诉他是不能随便扔的。随着月龄的增长,淘宝这种扔东西的行为也逐渐淡化了。yJS21.com
事件三:到处爬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这话很有道理。淘宝到了八个多月的时候,已经可以爬得很好了。一开始,淘宝的姥姥认为让宝宝在地上爬很脏且行为不雅,我就对她讲爬行的好处:爬行可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还能够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经过我的讲解,全家人都开始关注淘宝的爬行了,为此我还专门查找资料学习如何让宝宝学会爬行。可是我家淘宝天生就有运动细胞,不需要我做太多的引导,小家伙就开始“爬行天下”了。到十个月大的时候,淘宝已经不满足于平面爬行,而开始追求起爬楼梯的高难度挑战了。在十一个多月的时候,淘宝在大人的看护下,可以独自从一楼爬到四楼。当然这和我家四层的复式结构有关,毕竟有这种可以让天天练习的场所。还记得,淘宝第一次从一楼爬到二楼,再到三楼、四楼,从他开心得意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成就感。面对这种带有危险性的游戏,作为爸妈我们并不是一味地阻止,更多的是鼓励他自己去挑战。当然,面对这样精力充沛的宝宝,看护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
事件四:认生
淘宝九个月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脾气变得很大,一有陌生人看他,就开始哇哇大哭,别人抱他更是不行。而在此之前,他对看到的每个人都会露出纯真甜美的笑容,谁抱都让,是所有人都喜爱的超级宝宝。淘宝的这种“认生”行为让我在朋友面前很尴尬,只好推辞说这是越大越没出息。为了让淘宝改掉“认生”的“坏”习惯,我查找了很多育儿资料。原来,“认生”这种行为表明宝宝已经开始有惧怕、警觉反应,他会对熟悉的人表现出好感,对生疏的人表现出陌生感。从那以后,我们去亲戚朋友家、逛街购物、外出旅游、饭店吃饭,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带上淘宝,目的就是让他适应不同的环境,接受丰富的刺激,让他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男女老少的不同面孔;偶尔也会带他去附近的幼儿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通过各种方式让他长“见识”,减少他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心理。还别说,这种办法还真管用,到了周岁,淘宝再也没有出现过“认生”的情况。现在,淘宝见到小朋友特别热情,主动与小朋友握手、拥抱,有些胆小的“小哥哥”、“小姐姐”还会被宝宝的热情吓哭,我这个妈妈还要在后面向人家解释:“小弟弟是要和你交朋友……”。
事件五:喜欢搬东西
淘宝十三个半月学会了走路,到处乱走已经很让我头疼,偏偏这时他又出现了新的嗜好,就是当“搬运工”。力气大不说,见什么搬什么,对这项工作真可谓“兢兢业业,乐此不疲”。饮水机上的水桶、纸箱,这种大的物件是淘宝最先开始搬运的对象;接着他又对重物感兴趣,象家里种的葫芦差不多有四五斤重,小家伙也不会因为重而放弃搬运;再之后,走路稳了,就开始搬运一些精细的物件,比如餐具。厨房是淘宝喜欢光顾的地方,每天光顾这里数次。橱柜里的锅、碗、瓢、盘,甚至整桶油都是淘宝搬运的对象。自此,家里的很多东西就会经常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虽然家里被弄得乱七八糟,但我和淘爸对于淘宝的搬运行为都非常支持。因为每一次搬运对淘宝来说都是一次锻炼,看着东西从A点到B点的改变,他会有成就感,这可以培养他的自信心。当然,我会注意把危险的东西收起来,在他拿得到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的东西而不让他因此受伤。另外,淘宝搬运时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和淘爸都非常佩服的。
事件六:爱探索
在公共场所,淘宝总是爱乱摸东西,小手、小脸脏兮兮的不说,连衣服也是“惨不忍睹”。在广场,一闪一闪的“地灯”总能引起淘宝的兴趣,“擦灯小义工”不是白当的,整个广场的灯他都要“擦”上一遍;喷水池也是他常去的地方,戏水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就连做隔挡的生了锈的铁链他也不放过,真是见什么摸什么,在淘宝的世界里没有“脏”的概念。看着他开心的笑脸,我又怎么忍心责备他呢!仔细想想淘宝只是对自己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这可比几个月前用“咬”的方式强多了。所以,我不再因怕淘宝变成“脏”宝宝而对他说“不”,脏了洗干净就可以,重要的是要让淘宝自己在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比如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水是可以流动的;石头是硬的;泥巴是软的……如果不通过亲身体验,宝宝又怎么能知道呢?!
事件七:其他
淘宝还有一些让我更头痛的“坏”习惯。比如:电话响了他要抢着接;坐车他非要坐在驾驶员的位置;在车上不老实经常去开关CD机;看电视的时候抢遥控器;用电脑的时候抢鼠标……我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宝宝越大越气人。为此,我没少批评他,可是一点不见成效。后来,有一次一家人全在车上,淘宝还是像以前一样反复地开关CD机。淘宝的姥爷发现每次等到音乐停,淘宝才去按开关。我们这才明白淘宝反复开关CD机的原因是,他不明白两段音乐之间有空档,以为音乐没了要再按一下才会响。这件事让我明白宝宝的行为是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的,所以那些困扰我的问题都可以解释了:宝宝抢电话、坐车抢方向盘、抢电脑鼠标的目的除了好奇,更多的他是想模仿大人的行为。这就好比宝宝模仿大人的发音才能叫出“爸爸、妈妈”一样,这是宝宝成长的过程。再以后,电话响了我会让他先听听里面的声音;停车的时候,我会抱着他让他握着方向盘假装驾驭;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要换台就让他来拿遥控器……这样做不仅满足了淘宝的好奇心,也为他提供充分模仿学习的机会,“抢”东西的“坏”习惯也就自然消除了。
淘宝现在十六个月了,类似这样的“坏”习惯举不胜举,但我再也不会为他的“坏”习惯而发愁了。其实作为爸妈,我们只要试着把所谓的“正确”放在一边,仔细观察、思考、探究一下,宝宝这些所谓坏习惯背后的原因,所有烦恼就迎刃而解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正确对待孩子的坏习惯
正确对待孩子的坏习惯转眼间,孩子们又开学了,宝宝也上幼儿园嘞,她上幼儿园可开心了,不像别的孩子一直哭,而是对这么多小朋友感到新奇,对新环境有很多的期待,爱上了幼儿园。这让我非常的欣慰,孩子一天天长大了。
可是没上幼儿园几天,许多坏习惯都带回来了,比如说地上随便座,咬手指甲等。最让我担心的就是在想事的时候喜欢咬手指甲,开始只是偶尔咬,可时间一长,不仅是想事情的时候,就是看电视的时候也咬指甲。虽然我经常提醒宝宝,但是宝宝每次都记不住。
我知道想要宝宝改掉坏习惯,就必须用一种方法,让她知道咬指甲是不好的。
周末,我准备了一下资料,打算给宝宝“上课"。
“宝宝,你看看这个"。
我吧图片递给宝宝,上面的东西让宝宝吓了一跳。
“这是什么呀,看着真恶心。"
“这是妈妈从医生阿姨那里拿的",我指着图片上的东西说,“你看这些东西就是放大的细菌,是不是很吓人。"
宝宝点点头。
"你知道吗,这些细菌都是你指甲里面的。"
宝宝看着自己的指甲:"是吗,我怎么看不到呀。"
"细菌是一种很微小的生物,眼睛是当然看不到的,不过你看,"我指着宝宝的指甲,"你看这里面是不是有黑色的东西?"
"这就是细菌?"
"这些是脏东西,里面就有这样很多的细菌,你想想看,你咬指甲的时候,这些细菌都跑到你的嘴里,然后跑到你的肚子里,是不是很可怕。"
"真的好吓人哦",宝宝看着自己的指甲。
"是呀,所以你以后不能在咬手指甲了"。
经过我这样一讲,宝宝开始注意不在咬指甲啦,慢慢的改掉这个坏毛病。
孩子难免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时,一味地指责或者打骂都只能起到反作用,因为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他觉得是无所谓的行为,强行阻止只会让他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做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坏习惯,应该耐心的解说和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习惯是错误的,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对待任性宝宝的有效办法
对待任性宝宝的有效办法
我上学那会儿研修《心理学》,其中有一项是测验人的气质类型,我特别感兴趣,测试结果我是多血质,加黏液质,加胆汁质,最后一项抑郁质只差几分就能跟我沾上边,四种气质类型我占了三项多,可见性格之复杂。当然,我对待孩子可没这么多花样,我教育小容和小韬的原则就是在尊重和民主的原则下,加以引导。但如果引导无效,我“狠心”“冷酷”“无情”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不知道是源于哪种气质类型。
典型事件一关黑厕所
小容和小韬自一岁多开始学着上厕所,开始还乖,大小便完毕接着就出来了。但自大一点,开始对厕所感觉兴趣,喜欢呆在里面不出来,一是拿东西,二是玩水。当然这个也情有可原,玩水和拿东西是没玩过或者见过的,当然好奇,所以,一般我会在他们便便的时候,予以介绍,并让他们玩一会儿,大一点,开始学着大人冲厕所,也情有可原,但为了防止滑倒或者湿了衣服,我一般帮他们一块冲。
但更大一点,小容和小韬开始越来越“过分”了,有几次上完厕所,呆在里面不出来,我感觉就有必要“整顿”一下了。开始先打打预防针,刮刮毛毛雨,“上完厕所要出来了,快点,否则爸爸要关门关灯了。”小韬还算听话,小容开始磨磨蹭蹭的,后来直接不听了。于是我把门一拉,灯一按,厕所里肯定漆黑漆黑的。小容这才慌了神,开始哇哇大哭。我按住性子,关她几分钟再说,否则还是不长记性。小容在里面哭喊的同时,我一边告诫小韬,“上完厕所没事要出来,不能老呆在里面。”小容的哭喊还真是起到了“警示”作用,反正后来小韬一直比较听话。听着小容玩命似的哭喊,妈妈有点沉不住气,可能是心疼了。其实我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心跟着小容的哭喊一阵一阵的紧,但既然要给她教训,就要“狠”下来心来。一分钟过后,我也担心别真把她吓着了,于是过去赶紧把灯打开,把门拉开,小容站在门口,满脸泪花,别提有多让人心疼了。但我还是板住脸,轻声认真的对她说,“小容,以后要听话了,上完厕所,没事要出来,不能老呆在里面。”
有了这一回,以后两人上完厕所再也没有磨蹭过。当然,两人对厕所里面的东西还是比较感觉兴趣,偶尔看一看玩一玩也可以,只要不太过分,我一般不加干涉。再后来,两人熟悉了厕所,让他们呆在里面也不愿意了。
典型事件二锁卧室里
小容和小韬睡觉一向比较守时,比较乖。但有几天,小容睡前的一些行为让妈妈崩溃,要么死活不肯脱衣,要么坚持要求开灯,要么在床上不睡觉,耍小脾气。这可能是妈妈心太软,或者没掌握好睡前的一些原则,惯出来的毛病,因为我以前哄小容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后来,妈妈没辙了,交给我来处理。小容一向很听我的话,但坏毛病出来后,形成惯性,也开始跟我耍小脾气。那天小容站在床上,不躺下,不脱衣,要求开着灯,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我先开始好言相劝,“小容要睡觉了,明天还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也要上班。你看,小韬都睡着了。”一边劝一边动手脱她的衣服,“来,把褂褂脱了,把裤裤脱了。”小容的倔脾气上来了,死活不让,就这么挺着站在床上。我有点火,但忍住脾气,假装生气对她说,“现在该睡觉了,你不让爸爸脱衣服,不让爸爸哄着睡觉,你自己睡吧。”说完,我把灯一关,把卧室门一带,不再理会小容。小容这时候才慌了神,“爸爸,爸爸”的叫着开始哭了起来,小容的嗓门大,嗓音又尖,大半夜的,格外清晰,邻居们肯定都听在耳朵里了,我不管这个了,索性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任小容哭叫。小容越哭越厉害,每一声“爸爸”都刺激着我的神经,心脏也要跟着跳了出来。我强忍住,告诫自己“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妈妈听不下去了,想要过去,让我小声劝了回来。终于过了这难熬的几分钟,我冲上去,把门打开,一下子把小容抱在怀里。小容紧紧抱住我,还在哭泣。我心一软,眼圈开始发酸,我告诉自己,不能哭,要哄小容睡觉。我冷静小声的对小容说,“小容别怕,爸爸就在外面呢。以后要好好睡觉了,不能再这么闹了。”小容这时候就特别听话了,一直紧紧搂着我。我抱着小容,给她脱掉衣服,把她放到被窝里,握着她的小手,一边拍着她,一边哼哼“雪绒花”的调子,小丫头可能哭累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经过这一次,以后睡觉的时候,小容一般都比较配合了。
典型事件三丢在大街
领着小容和小韬出去玩的时候,我经常让他们自己跑跑,随便活动活动,但原则是不能离开的身边。小韬虽然调皮,可能我照看的比较多,一般能“粘”着我,看不到我的时候,还会找我。小容则不同,磨磨蹭蹭,不但跟不上,而且喜欢独立活动,不喜欢跟着大人,我在前面喊她的时候,她只看我一眼,也不在意,继续她的慢动作,或者就站在那里不动,一副“我不走,我自己玩,你能怎样”的架式,真让人又气又急,喊破了喉咙她也不理。我不想赶过去,我得“狠”下心来,就是不管她,让她自己跑过来,否则以后经常这样,我会越来越难处理。我于是藏到一边,然后拦住一个刚巧经过的妈妈说,“你好,帮个忙可以吗?后面那个小姑娘是我女儿,你一会儿经过那里的时候,对她说,你不跟着爸爸,跟着阿姨走吧。”妈妈开始一般很惊讶,我再解释说,“我这闺女呀,别人不吓唬吓唬她,她不知道害怕,不知道跟着大人走。”这时候,妈妈都一般会欣然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然后我又偷偷看了一下小容。这小丫头,看不见我竟然不着急,真让人无奈。我只好又出来,继续喊,“小容,快走啊,否则爸爸走了,不管你了。”小容还是站在原地,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时候,那位妈妈走了过去,小容一看,有陌生人来找她了,估计还没等那位妈妈开口说话,就吓得赶紧往我这边跑过来了。
因为我了解小容的脾气,一般情况下,小容虽然喜欢任何公共场合,但只要有陌生人针对她,她马上会变得胆小起来,藏在我怀里,低着头,一动不敢动。
以上的事,我时刻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狠”了?日常生活更是如此,跌倒一般不扶,哭喊也要让他们自己起来,碰到磕到更是如此,只要是无关大碍,反而会严厉批评其不小心,等停止哭泣才细言细语开始劝慰,分析错误,让他们自己吸取教训……每当看到小容和小韬因此而变得乖巧懂事,我又感觉这样做也有可取之处。
亟需纠正的四个宝宝坏习惯
1.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些东西,但是如果你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
解决方法:
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者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的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之前都要保持安静。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中断你的讲话的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地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的说话。如果孩子的这种习惯继续下去的话,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解决方法:
尽量不要远距离地跟他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且要有所反应。
3.态度轻浮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会有反叛的行为,例如他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者用很轻挑的态度跟你说话等等,但实际上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也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
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因为他们会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的话,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解决方法: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说话并且走开,然后跟他说当他态度变好的时候才会跟他说话。
4.夸大事实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吹牛一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从源头截住。因为如果孩子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的话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解决方法: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跟孩子说清楚撒谎的说谎的坏处,让他明白大话讲多了,别人可能会不再相信他说的话。同时还要了解清楚孩子说谎的目的,要让他明白说谎的话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
四大坏习惯影响宝宝的智力
据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常能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值得广大家长的注意。
头发过长
同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一样,头发也需要营养,且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有几十种之多。由于头发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头部的血液循环,所以头发过长,所消耗的营养势必就多,大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食不厌精
少食或不食粗纤维蔬菜这些孩子大便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将会延长,人体就会吸收其中过多的有毒物质。当这些有毒物质的量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多余部分将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侵害中枢神经,造成中枢神经中毒,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症状,久之影响智力发育。
甜食过量
脑部的正常发育离不开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过量可影响食欲,从而减少高蛋白及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轻视早餐
美国学者的实验证明,在其余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差。
最易毁掉宝宝的5大坏习惯
最易毁掉宝宝的5大坏习惯
都说学坏容易学好难,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家长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或者不当的教育方式都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有些坏习惯就像一个魔鬼,你不留神就会毁掉你宝宝的一生。
1、穿衣太慢,帮他穿
一些家长早上赶着时间上班,因此会觉得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很耗费时间,便自己动手帮孩子穿衣服,但是穿衣服是宝宝应该要学会的一种技能,父母既要培养孩子自己穿衣的兴趣,也要耐心教导孩子学习好这个技能。
提前让宝宝选择要穿的衣服。家长可以在前一晚睡觉前让宝宝选择第二天想要穿的衣服,家长可以尽量引导他选择自己容易穿的衣服,则能够在第二天早上节省一些时间。
耐心教导孩子穿衣技巧。宝宝年龄比较小,穿衣服还需要妈妈的帮忙,因此一般以配合动作为主。妈妈可以一边穿一边用语言指示宝宝加以配合。比如穿袖子的时候,你可以拿着袖子,然后让宝宝把手伸进袖子。家长买衣服时尽量还一些套头的衣服,让宝宝比较容易穿,另外妈妈还要让宝宝学会区分前后,教他有商标的是反面,应该穿在里面,商标应该在脖子后面。
如果早上时间真的很紧,妈妈不得不帮孩子穿衣服,那么你要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告诉他你很为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而感到自豪,但是今天特殊,你们得快点儿行动,让她知道她下一次可以自己穿衣服。
2、吵着要买某个玩具,赶快买
家里明明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但是家里的小少爷还经常吵着要买新的玩具,面对这样的“玩具控”家长应该怎么办?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受不了孩子的吵闹攻击,赶紧满足孩子的玩具需求。但其实家长的这种“有求必应”往往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
坚定立场
孩子在大街上大吵大闹要买某个玩具,一些家长很容易因周围环境而屈服于孩子的要求。长时间如此孩子很容易会形成一个意识,只要坚持大吵大闹让家长尴尬那么自己的愿望往往很容易被实现,因此下一次孩子为求达到目的吵闹得更厉害。因此,家长应该要鉴定立场,无论孩子吵闹到什么程度都绝不要让步,让孩子知道这一哭二闹来买玩具是不成功的。
制定购买计划
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买玩具的计划,跟孩子说每个月只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可以用来购买玩具,如果想买的玩具超过每个月的预算,则告诉他积攥到下个月才买。另外孩子想要获得玩具资金,要完成爸爸妈妈布置的任务,例如晚餐过后要帮忙收拾餐具一个月要达到20次。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孩子完成任务得到玩具,妈妈要记得祝贺孩子哦,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孩子的成功感呢。
3、打破杯子,大怒打骂
有时孩子粗心大意,喝完水的杯子放在桌子边缘,后来又不小心撞到摔破;有时孩子想要帮妈妈的忙在晚餐过后收拾碗筷,但是一时手滑摔破碗。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小意外,作为家长的你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呢?其实孩子打破杯子也是很受惊吓呢,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事肯定要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意外过后孩子便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一脸无辜的眼神。
孩子做错事,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越帮越忙”,类似这样的责骂其实让孩子很受伤呢。他们并不是故意去打破杯子的,他们甚至一开始是出于好意去帮妈妈的忙,可是却换来责骂,下次孩子就肯定不会再愿意去帮妈妈的忙了。
妈妈应该在意外发生后,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头,温柔地跟他说“不要紧,没受伤就好,不过下次记得要小心一点,现在去拿扫把把它清理干净吧”,家长要让孩子懂得打破杯子是他的责任,做错事要道歉,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后果,采取积极的行动弥补错误。要记住,孩子犯错误就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创。
4、总是尿床,拿来当笑话
8岁的钟钟晚上尿床了,第二天妈妈当着爷爷奶奶的面笑话钟钟,“这个月你都尿了8次了,总不能尿到娶媳妇的年龄吧!”家里人都笑个不停,钟钟羞得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钟钟于是一整天都很不开心,连小朋友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去。钟钟想,我愿意尿床吗?可我为什么尿尿时就醒不了呢?于是,强强的心理压力增大。
通常,经常尿床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焦虑、恐惧集体生活,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成年后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等。孩子尿了床,父母把孩子尿床的事当成笑谈,尤其是在很多人面前谈论,不注意对孩子隐私起码的尊重,不仅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和自闭现象。
所以如果孩子尿床了,家长应该理解,以爱心去对待而不是到处宣扬。家长还可以用控制孩子睡前饮水量、夜间勤于叫醒孩子等矫正手段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