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秩序感要培养
发布时间:2021-12-09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小孩的兴趣培养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有序的生活规律,孩子也是一样。。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因为有孩子,所以家里有些乱,请您别介意。。实际上有孩子的家庭更要整洁,一是因为孩子生活的环境我们应该有更高的标准,这样才更有利于婴儿健康的生长;二是因为孩子天生具有秩序感,杂乱的环境影响她的生活,会使她变得烦躁不安;三是家庭的整洁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蒙台梭利说:最幼小的儿童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秩序的热爱。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之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我带宝宝体验过早教机构,她们说的最多的也是秩序感的建立和教导孩子如何归位等。。我现在思考的是:孩子既然天生具有内在的秩序感,我们要如何保护孩子的很多自然的、优秀的、来自孩子自身的优秀品质呢?为什么要等被破坏了再去花更大的代价来培养呢?另外,我们一厢情愿的要教育孩子并非总是凑效。。宝宝在建立秩序感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例子,我非常庆幸的是没有破坏女儿对秩序的敏感性。程颉对秩序感很敏感,比如他喝牛奶时总是要求妈妈要把他放在床上躺在那里才可以,他不会让我们把他抱在怀里,我总认为那里不是一样啊,可是现在看来宝宝认为这样吃才符合她内在的规律要求。。还有,只要程颉到沙发上去坐,沙发就会被一扫光,有时我也会质问他怎么又将沙发的东西全都扔地上了?但更多的时候我是默默的将东西捡起来。实际上,孩子是对的,沙发就是用来坐的,它上面就应该是光滑的,将东西放在沙发上是成年人的不对,不应该来批评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的大哭大闹并不总是孩子的错,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神秘心理,没有按照孩子???内在的规律要求来理解孩子。比如,我们每次从家里出来玩都是从西面的大门出,如果这次从东面走了他就会哭喊,他认为她建立的秩序被破坏了,这样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而哭闹。。秩序就是指东西应该放在规定的地方。儿童具有秩序感意味着她已认识到那些东西在她的环境中所安排的位置,并清楚的记得它们的位置。我们内心希望有这样的环境: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所要的东西。对于平静和快乐的生活来说,这样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他的钱夹里的钱不光是从小到大按数额进行排列,而且连反正面都非常一致,当时我非常惊讶,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这也是在积聚成功素养。我们说为了孩子,首先我们要花时间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孩子,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她们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帮助她们将自己内在的宝藏最大化挖掘出来,我想如果这样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识
9点10分到9点13分喝完豆浆,你搬起小椅子来到学习区,放下椅子后,拿出七巧板在椅凳上拼了起来。你不停的翻转着七巧板,嘴里说着:“这个辫子是怎么拼出来的呢?”。你把半圆形的七巧板翻转了一下“哈哈,跳舞的小女孩终于拼好了!”
10点40分到10点45分
今天你是值日生,餐前活动时,你看到阿姨消毒完桌子,你就走向餐桶旁,数了六个盘子,摆到了桌子上,接着你又数了6个碗,每个盘里摆了1个碗,检查了一下后,又去拿了毛巾,把毛巾叠整齐放在了盘子的右边,“好,任务完成!”你笑着会倒了自己的位置上。
14点30分到14点33分
下午的绘画活动要开始了。你从大象建构区抱起桌布往你们的桌子走去。你把桌布竖着放在桌子的一头
,然后把桌布往另一头铺了过去。看到中间凸起了,用双手往两边抹平。你又来看看桌布,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我的思考:
LL最近的进步还是比较大的,宝贝是一个爱劳动,好学习的孩子。早点后你能主动地进行七巧板的练习,相信你在七巧板比赛中会有收获的。作为值日生,你的责任感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希望宝贝在其他各方面也能如此!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父母的指导,孩子是很难懂得这点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一、签订责任合同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即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二、对有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
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
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进行表扬,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
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三、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让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也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这点,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四、补救自己犯得错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或许对方会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而无需赔偿,但此时父母仍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能让孩子懂得,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就该由自己负责。
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他们负责任,并让他们有效仿的对象。
不知道本文“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老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星期五下午,小朋友们正安静的写着字,突然传来“哇哇”的哭声,班上所有人的眼光刷的一下都看向坐在后排的李萍。“怎么了?”我问李萍,李萍满脸是泪的指着同桌铠铠:“他用铅笔扎我,呜呜呜……”。铠铠满脸写着委屈:“李老师,是他先扯我的衣服,我才打他的。”我用询问的眼光看向阿成,李萍低头不语,哭声依旧。李萍这个孩子比较好动,平日里有事没事的喜欢捏捏这个碰碰那个,一刻也闲不住。我检查了一下阿成的伤口,还好,没事,只划破点皮。“以后还动别人?”我问。李萍哽咽:“李老师,再也不动了。”批评了一下铠铠,阿成心里平衡多了,抹把眼泪不哭了。
一会儿的工夫,李萍的妈妈来接李萍,我把事情的始末向她说了一遍,李萍的妈妈说:“没事,李老师,我家的孩子是出奇的调皮,你给我看紧点他,别让他惹事就行了。”然后,她又对铠铠说:“这一次阿姨不怪你,但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要好好的玩,以后不要打架了哦。”
看着这样通情达理的家长,我不禁想起接触过的另一个家长。那是一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班来了一个新生,上课的第一天,孩子的妈妈就趾高气昂地对我说:“老师,千万别让其他的小朋友打伤我儿子,我儿子可是家里的宝贝,宁可让他打伤别人,我出医药费,也不要让我儿子受一点点的伤。”当时,我看怪物似的看着她,很奇怪竟有如此的家长,仿佛天下就只有她的儿子是块宝,别人的孩子都是草似的。我心里想,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脾气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个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横冲直撞的,凡事只考虑自己,完全不懂要尊重别人,不懂什么叫谦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身教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暂且不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单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这一功力就足够对孩子造成深远的意义。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我们做老师的最希望家园两方积极配合、互相沟通,以最好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最害怕的就是听到家长说这样的话:“什么?别人打了你?你也去打回他呀。”这是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家长,在这种不健康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极易造成孩子们凡事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负面心理。
我希望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共勉、互动,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和平友好的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与礼让,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孩子们的路还很长很长,从小养成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儿童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五大品质
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开发智力,还应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学会做人做事。
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还应具有哪些品质?
一、快乐和坚强
现代人活的好苦好累,所以保持快乐的心态是重要的。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能耿耿于怀,要能够迅速地从委屈中自我恢复,要善于调节沮丧和失落感,往积极的方面想。
“快乐”包括的内涵太多,比如,懂得体谅他人才会快乐、懂得接受失败才会快乐、懂得付出不求回报才会快乐,等等。
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弱不禁风”怎么面对漫漫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受点打击就跳楼跳河?坚强的人,摔的头破血流依然勇敢地微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才能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把握人生的各种机遇。
二、独立和负责
独立首先当然意味着生活自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包办式生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性格。
前面提到的退学“神童”魏某,他的衣服袜子都是妈妈帮忙洗。
还有,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参加夏令营的表现,中国孩子居然连找水喝、添减衣服这样简单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夏令营最大的感慨居然是“妈妈太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他怎么可能去服务他人和社会?
独立还意味着孩子应该具有判断能力,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知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将来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旦做了决定,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总是责怪家长没有做这没有做那,而家长也愧疚地道歉。
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负责的习惯,不要总是怨天尤人。
实际上,当你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糟糕,都是自己造成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
三、专注和耐心
生活是很复杂的,又是很简单的。
复杂的是,你总感觉一天到晚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情;简单的是,你可以在某一时刻只专注于某一件事。
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懒懒散散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
但是,每做一件事,都全身心地投入,耐心加恒心,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
四、表达和交流
许多人肚子里很有墨水,但是就是吐不出来。
学会表达,无论语言还是文字,就能够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
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思想,并且进行沟通。
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那么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
五、团结和合作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容易自私自利,但是人在社会中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必然要和别人相处。
所以,要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学会热情友好地交朋友,愿意与他人分享。
当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必须要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的社会,所以,要通过游戏和生活实践让孩子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对那些不了解的事物有一种新奇感和强烈的兴趣。好奇是发明创造的萌芽;好奇,是打开发明创造大门的一把钥匙。可见“好奇”对于发明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人们只要具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自觉地观察事物,主动的思考问题;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发现事物和问题;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从他人眼里那看似普通寻强的东西中发现奇迹。如果没有好奇心,自然也就堵了通往真理的道路。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一是活动课时要让孩子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不仅对一些奇、特、怪的事物好奇,而且要善于仔细观察那些所谓“寻常”的事物,从身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新东西,决不能“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更不能“见怪不怪”。“见怪不怪”是扼杀人们好奇心的天敌。时时带着一个问号去看问题,对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孩子应从小培养责任感
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孩子越来越缺少责任感的主因。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愈来愈多,当中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岁的孩子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孩子不懂系鞋带;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特别是当父母的,会认为是生活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反映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当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项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有个寓言讲的就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养了个除了会吃、什么都不会做的儿子。一天,妈妈要外出几天,做了个够吃几天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但是几天后回家,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大饼,仅吃了嘴边的一小部分,就是因为儿子除了会吃嘴边的食物,连移动脖子上的大饼都不会!事事代劳,是剥夺了孩子今天学习的权利,削弱了他们明天长大后谋生的技能。
有家长认为,生活上事事代劳,是要让孩子多点时间学钢琴小提琴、学绘画英语,怎能说是过分溺爱。学习艺术掌握外语,仅是幼儿教育的一方面,但从小教导“自己事情自己做”,则是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性格极有帮助。因此,家长必须按照孩子的年龄,安排合适的职责,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家长不但重视教授子女生活技能,还将孩子送到青年会的小厨师班,当孩子向父母捧上自己亲手做的食品时,一份孝心尽在不言中。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从学做点滴事情中培养出来的。
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更可从中学到做事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教授孩子生活技能,还要坚持天天做,养成习惯,毅力便培养出来了;孩子学做每件事都会遇到困难,要教会他们如何克服;遇到问题,要教会他们学会沟通,请教大人,请教同学;当他们能成功做好一件事,还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人。这是教授生活技能更深层的意义,忽略这方面的培养,意志会较脆弱,遇到困扰往往容易做出傻事。倘若从小学习生活技能,并培养坚强毅力和无畏达观的性格,定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踏上成功路。
温室的花朵固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让孩子得到锻炼,正是为他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出美满人生。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充满自信,有的孩子则十分自卑。通过多年的工作,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这么三方面:
一、成人对孩子的鼓励
成人的鼓励对孩子自信心的产生非常重要,幼儿时期孩子特别注重成人对自己的看法,成人的尊重、认可自己的成绩、能力就利于自信心的产生;反之经常遭到成人的否定、批评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成人要经常鼓励、肯定幼儿。如:"你真棒"、"好样的"。不要使用"你真笨"之类的讽刺用语,要善于扑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想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就会成功。
二、成人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成人要看到孩子的不足要为他们创设各种发展能力的机会。对自理能力差的幼儿,要多给机会让他们动手练;对动手操作能力低的幼儿,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对身体素质差的幼儿,要多给机会到户外锻炼。在幼儿练习的这一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成人要培养幼儿的耐挫精神和坚韧不拔的耐性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做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拍而就。如何评价自己,如何对待失败,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在教育过程中,成人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要培养幼儿勇敢、大胆、坚强的意志品质。当幼儿面对失败时,成人要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坚持。让他自信心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同时也能教育幼儿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当自己成功时也不要忘记关心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对自己仍充满信心,让自信心充满孩子的一生。
培养孩子从小懂得感恩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培养孩子从小懂得感恩”!
今天是三八节,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根据这个节日,我们开展了八个一系列的“爱妈妈”活动,如:给妈妈一个吻,为妈妈讲一个故事等等,可是接下来的活动却让孩子们讨论的络绎不绝,“为妈妈洗一次脚”,哈哈、“给妈妈洗脚”?我可不洗,臭死了,这是行行最先发出来的声音,“我妈妈从来都不让我洗脚,她只给我洗脚”这是贝贝说的,每个孩子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难道这就是天天喊着:“爱妈妈”的孩子们吗?这时候我听到了在最角落里的浩浩小声的说:“我给妈妈洗过脚”声音很小,但是那种胆怯的话语已经引起来小朋友的注意,哈哈,浩浩给妈妈洗脚,臭死了,显然孩子们已经把这种“给妈妈洗脚”的事情当作了一种很可笑的事情,我很不高兴的说:“孩子们,你们觉得给妈妈洗脚是很坏的事情吗?”难道妈妈给你们洗脚就不臭了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每个孩子都睁着稚嫩的眼镜看着我,显然他们已经不再觉得给妈妈洗脚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了,其实,浩浩做的很好,妈妈整天为了你,为了家庭奔波,很辛苦,我们为妈妈洗一次脚难道就不应该吗?“应该”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刚刚说的,每个人都不再觉得“给妈妈洗脚”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了,那我们为浩浩鼓掌好不好,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却被忽视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强势些的,孩子往往会弱势些。
操心太多的妈妈带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
我以为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求回报的爱,使得父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当要求,同时也滋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阻碍了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个弱势的妈妈向宝宝“索取”爱。
我们期待起跑线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谐社会。
关于“培养孩子从小懂得感恩”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