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危险
发布时间:2021-12-0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找春天》 幼儿园教案找朋友 在幼儿园里,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但是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危险又是不可能预知的,所以孩子们常常意识不到他们的危险性。如何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呢?作为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存在的危险因素呢?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小朋友由于坐椅子的姿势不正确摔倒在地上,头上起了个小泡泡。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在全班开展了找“危险”的活动。我让孩子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地方有危险,孩子积极响应,并很快分头去找,不一会儿,有的幼儿急急忙忙跑过来告诉我:“有的小朋友搬椅子不小心,容易碰到别人”“跳绳时,小跳绳经常会打到别人身上”“有的小朋友带的玩具太危险,容易碰伤眼睛”……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孩子们的身边存在这么多危险因素啊!我引导幼儿,原来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么多危险,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呢?一旦遇到这些危险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后走路时小心,不疯跑”“好好坐在椅子上,不晃来晃去”“看到别人遇到危险要及时告诉他”……看到孩子们七嘴八舌忙着出主意,我心里很高兴。我又告诉孩子们,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危险,比如:不要把小东西弄到鼻子里,在幼儿园里一旦遇到危险一定不要惊慌,要尽快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通过这次找危险活动,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与他人的协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危险在哪里
幼儿园里,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身边经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但是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危险又是不可能预知的,所以孩子们常常意识不到他们的危险性。如何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呢?作为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存在的危险因素呢?
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小朋友,由于,座椅子的姿势不正确摔倒在地上,头上起了个小泡泡。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注意。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在全班开展了找“危险”的活动。
我让孩子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地方有危险,孩子积极响应,并很快分头去找,不一会儿,有的幼儿急急忙忙跑过来告诉我:“有的小朋友搬椅子不小心,容易碰到别人”“在外面玩时,有的小朋友疯跑容易摔倒”“有的幼儿跑时故意撞到别人”“有的小朋友带的玩具太危险,容易碰伤眼睛”······真是不着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孩子们的身边存在这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啊!
我及时地引导幼儿,原来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么多危险,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呢?一旦遇到这些危险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后走路时小心,不疯跑”“好好坐在椅子上,不晃来晃去”“看到别人又危险要及时告诉他”······看到孩子们七嘴八舌忙着出主意,我心里很高兴。我又告诉孩子们,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危险,比如:不要把小东西弄到鼻子里,在幼儿园里一旦遇到危险一定不要惊慌,要尽快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与他人的协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小果实带来的大危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一点小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今天孩子入厕小便时,李源杰小朋友顺手从冬青上摘了一个绿绿的、圆圆的果实,拿在手里玩耍。不一会,他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把果实塞到鼻子里了。”我急忙托起孩子的头,看了一下,他的鼻子里并没有什么东西。可是他却很肯定的告诉我:“我真的把果实塞进去了。”随然从外面看不出异样,我还是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用专用的仪器进行检查,果然,里面有一颗绿绿的果实,医生用镊子帮助孩子取出了果实,并告诉我,再往里一点,就有危险了。
第二天,我利用故事《翘鼻子噜噜》对幼儿进行了教育,让幼儿知道噜噜把东西塞到鼻子里都出现了那些危险,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鼻子,并让李源杰小朋友讲一讲他把果实塞到鼻子里时,那里很难受,如:呼吸困难、鼻子涨疼等。
幼儿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一切认为新鲜的事物都想去尝试,但是不知深浅,在做任何事情时,常常会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危险,一不小心就会伤及他人和自己。
作为老师,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与幼儿安全有关的事和物,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告诉孩子们身上的各个器官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不能随便的乱揉乱搓,更不能把东西放进去,还要注意保持清洁。
教育随笔三篇:遇危险,不要慌
幼儿园里,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事情,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所以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的危害性有多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呢?
刚入园不久的佳颖小朋友,一次由于坐椅子的姿势不正确摔倒在地,头上起了个小泡,孩子哭了起来,这是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佳颖的身上去了。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随机教育,在全班展开了找“危险”的活动。
我让孩子们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哪些地方有危险,孩子们变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老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互相拥挤,会摔倒,很危险。”“老师,有的小朋友搬椅子时抬得很高,会碰到别人。”“老师,上下楼梯时,有的小朋友,跳,会摔倒。很危险。”……孩子们的话语让我触目惊心,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孩子们身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还真不少呀!
随后,我又就孩子们找出的“危险”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说一说以后怎样在活动和游戏时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避免“危险”。教育孩子们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不要慌,要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但增强了,而且班级纪律也好多了,孩子们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对症下药”
我班的嘉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很少与老师小朋友交流,我从没有看到她笑的样子。直到有一天,她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有小朋友欺负她,我才知道她原来在家妈妈不让她和小朋友玩。
因为这天我让嘉惠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并没有小朋友欺负她,只是孩子们在活动时需要共同合作,他不让其他小朋友动她的玩具,便和妈妈说小朋友欺负她。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便“对症下药”。接着我便约嘉惠的妈妈第二天到幼儿园,以朋友的身份和她谈心:“昨天并没有小朋友欺负嘉惠,她只是和小朋友们合作玩玩具,你不让孩子和小朋友玩,可能担心孩子被欺负,如果您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玩,既安全又卫生,但您的做法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会和小朋友交往,您不知道,集体游戏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听完我的话,感激的对我说:“老师,谢谢您,以后我知道该怎样做啦!”从此以后,嘉惠变得开朗起来了,活动中也主动与同伴交往了,她的妈妈也再没有来找我说有小朋友欺负她。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甚至家长的举止
,了解他们的需要,即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树宝宝流泪了
我们幼儿园里,树木成行,花草众多,大多数孩子都知道爱护他们,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有时不听话。
一次户外活动,浩鑫小朋友顺手从一棵小树上折下了一条树枝在玩,我刚要发火,看见小树的折断处流出了许多绿汁,于是我灵机改变了主意。我把浩鑫叫过来,让他看一看小树流泪了,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过来了,我趁机指着小树给他们讲起了故事:小数的名字叫树宝宝,树干是他的身体,数值是他的头发,树宝宝靠头发吸收阳光,制造水分,你们看浩鑫小朋友采了树宝宝的头发,树宝宝流泪了……
讲着讲着,我发现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变了,忽然都埋怨起浩鑫来,你一言我一语,这时只见浩鑫低着头走到小树前,难过的说:“对不起,树宝宝,你别哭了,以后我再也不揪你了。”以后也再没有小朋友们揪树枝了。
通过这件事
五月安全教育随笔《水好玩也危险》
每次一到天气炎热的夏季,我就十分揪心,新闻上总会有一些溺水事件的发生让人惋惜,于是我觉得与其在事后惋惜,不如在事先教育孩子一些正确的自救方式方法。
于是,在班级我开展了一节《水好玩也危险的》安全防溺水课程,课前我问了几个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可以玩水?很欣慰,大部分幼儿说不能随便到有水的地方去玩,必须有大人陪伴才可以,有一个小朋友大大咧咧的说:我不怕,我一个人就可以到我奶奶家的河里去玩水。听到他的回答,我心里明白了,他就是我的重点教育对象,于是我赶紧问他,如果你一个人去,发生危险了怎么办?“不会的,我会游泳。”他很骄傲的告诉我,生活条件变好,家长对孩子技能也逐渐的看重,给孩子报了游泳班,然而正是这种想法,却害了他们,家长只交给他们技能,却没有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导致了一些孩子盲目的自信,从而悲剧降临!于是我特意选了一些案例放给孩子们看,看到视频中的孩子因为不会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二溺水,一些孩子与同伴出去玩水,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下河游泳,一个发生危险,另一个去救他,结果,两个都被水冲走了等等一些溺水视频,我看她们对着视频一个个发出啧啧的惋惜声,我觉得我该说些什么?于是我乘机对她们提出了要求,休息时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不能游泳,不能独自去救落水的人,要及时的像周围的大人呼救,做到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中班了,孩子们比小班的时候懂事多了,也更喜欢和教师交流,这样的氛围给我和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自主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正开心的玩着。可是张朕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和大家闹得愉快了,哭着大闹了一场,我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我询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张朕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听孩子们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江泽,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张朕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和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张朕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张朕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张朕的这件事,把他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他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张朕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孩子,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张朕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他做好朋友。
吃零食,危害大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吃零食,危害大”,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吃的食品在农村小商店、小卖部中随处可见。而儿童食品更是多如牛毛,导致我们幼儿园的大部分幼儿每天上学、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拉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去小卖部买零食,在我们幼儿园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良风气,针对乱买零食的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询问了几位家长,有的家长说:“不给孩子买不行,孩子哭闹的很,没办法,明知道多吃零食对孩子身体不好,那也得买,这样孩子就不哭闹了。”还有的家长说:“小卖部的零食包装漂亮,食品造型可爱,食品颜色鲜艳。孩子又很喜欢,所以就买了。”还有的家长说:“看见别的小孩买了,我孩子也要买,买了有时候孩子也不吃,就扔了。”
从家长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家长们都很爱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明知有的食品孩子吃了对身体有害,但是还要买,这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啊?
当然,这些小食品也不是绝对不能给孩子吃,关键是要适量适时。饭后用些糖果还是可以的,但量要少,次数不宜多,更不能以吃零食度日。吃零食还有一个危险就是造成营养不良。因为幼儿平常所吃的零食大部分都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被称为垃圾食物。不仅如此,零食还会消耗幼儿体内的维他命B来燃烧所吃进的糖类。体内维生素逐渐减少,会使人神经紧张、暴躁及精神不易集中、精力减退和失眠。同时,零食使幼儿吸收不到正常的营养会导致幼儿身体矮发育迟缓。
针对我们幼儿园里的大部分幼儿买零食的情况,我们幼儿园老师向幼儿和家长们讲了许多吃零食的害处,而且零食对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污染。真心希望幼儿们能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逐步养成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关于“吃零食,危害大”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男孩危机”时代降临 ?
我们选班长会选一个群体中比较显眼、说话大胆的孩子。女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上主动举手,而且执行力也不错,跟老师比较亲,所以女班长很多。
10月16日,一名男孩的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家的孩子总是当不上班长,原因是女班长各项都很优秀,“感觉现在老师都喜欢选女孩子当班长,我的孩子学习很好,就是调皮点儿。”这名家长还告诉记者,自己同事的儿子里,也很少有当班干部的,为什么男孩在小学就这么不占优势呢?
针对这名家长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岛城几所小学的老师。燕儿岛路小学的教导主任告诉记者:“小学里,女生普遍更听话,在守纪律、完成作业等方面都优于男生。”宁夏路第二小学的一位老师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女生的表现更为抢眼,男孩和女孩的特点不同,表现方式也一定不同,所以对男孩女孩的评价应该值得学校和老师深入研究。
而在东胜路小学,全校一共有16个班级,其中有10个班的班长是女生。“这也不能说是阴盛阳衰,而是小学和初中的女生都比较自律,所以比较好管理,男生当然也有自律的,但相对女生而言,自律的男生比较少。我们的班长都是各班老师根据综合能力选出来的,低年级的男班长多一些,我们学校5年级、6年级都是女生当班长。”这名老师告诉记者,有关男女童智力发育的研究是在脑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全国有好几个重点实验室在做这项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男女童在同一年龄阶段,女孩要更成熟一些。“我们选班长会选一个群体中比较显眼、说话大胆的孩子。女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上主动举手,而且执行力也不错,跟老师比较亲,所以女班长很多。” 观点 男生不如女生家长先别急
目前我国的社会还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男生在上学时成绩不如女生,不意味着今后不会成功,而且目前的社会现状中,男性成功也比女性更容易实现。
有男生家长眼瞅着自己儿子的成绩超不过女生干着急,对此王老师建议这些家长:“别心急。”
“目前我国的社会还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男生在上学时成绩不如女生,不意味着今后不会成功,而且目前的社会现状中,男性成功也比女性更容易实现。”王老师说,部分家长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对男孩的期待很高,认为自家孩子成绩一定要优秀,王老师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家长们更应该看重孩子长远发展的能力,而不是一时的学习成绩,所以,家长不能单纯对学习成绩提出高要求 。家长发现男生成绩不如女生,应该激发男孩更长远的志向,让他们对未来树立信心。在传统的学习方面男孩可能不及女生,但是他们的创造、创新、动手能力要比女生强,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更应该培养男孩的综合能力。”
大学学习期间,同样出现女生成绩好于男生,男生又该如何成长?王老师说:“大学阶段虽然都已经长大成人,但校园还是比较简单,女生们通过努力学习依然会表现优秀。但在这一阶段,男生就应该有明确的志向了,男生应该有创业意识,对公共事务也要有一定的参与,比如多参加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王老师表示,当男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来时,进入社会后男性的主导能力就会逐渐展现出来。“所以上学期间男生成绩比不上女生,家长们先别着急。”
观点交锋
错龄上学?多数教育工作者不看好
今年9月,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公开发表观点,认为男孩应该比女孩晚入学。“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2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因此全国统一规定男女儿童7周岁入学违反教育规律。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现在大学招生女生普遍高分于男生,需反思。”在随后的一条回复网友的微博中,吴必虎又表示,同一个年级中,女生5岁入学、男生8岁入学,更适合双方相处。吴必虎的这一观点,迅速在网络上形成了热点话题。绝大多数网友对吴必虎的看法都不是特别支持,有网友认为,“早入学也有学习成绩好的,晚入学也有学习成绩差的。每个孩子的天资和学前家庭教育程度不同,故不能以生理年龄一概而论。”即使是一些赞成的观点,也认为吴必虎的思路很好,但错龄不可行。
青岛44中的校长马鹏业认为,错龄入学的方式并不可行。“错龄上学有一定道理,但实施起来不太可行。如果实施肯定会带来一系列操作难题,如果男生晚一至三年入学,还得晚一至三年入幼儿园,或者是幼儿园得多上几年。大部分家长肯定都不会乐意的,现在不少的家长都巴不得让自己的孩子能提前入学。而且到了初高中阶段,一般男生都赶上来了,不会比同龄女生弱。”马鹏业告诉记者,如果6岁的男孩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女孩上学了,而自己没有正常入学,肯定会产生疑问,甚至产生自卑心理。青岛37中的副校长林波则认为,错龄入学的观点很不“靠谱”,“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撑,肯定实施不起来,而且男生到了初中以后,潜力就开始慢慢体现出来了。”
青岛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法律规定是6周岁统一入学,小一个月都不行,这个6周岁入学是经过多年实践,而且也经过很多知名专家论证的,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家长应该在合法的年龄送孩子上学。吴必虎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但不具有普遍性。”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小学到高中,基础教育一共有12年,同龄男生和女生到了高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就差不多了,高考时没有太多差异。
找找孩子身上的优点
在开学之初,我们班举行了一次以《吾家宝贝》为题的家庭征文活动,以寻找孩子的优点为主题,通过点滴小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通过老师在集体面前对幼儿在家的表现或成长中的小事进行有针对性的夸赞,孩子们之间也起到了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作用,效果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惯于寻找、放大孩子的缺点,惯于拿孩子的缺点同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较,常常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好,那样好。而自己的孩子,总是"千疮百孔",一无是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关键在于家长们,善不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于家长,我想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其实在在人的心灵深处,天生就渴望成功、渴望被欣赏、被赞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好样的!孩子最忌讳、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家长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争气。世上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引导者。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关键在于大人们,善不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都是他的引导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而不是不断发掘他的缺点。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客观、肯定的评价,这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