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从家到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11-30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意图
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因此开展了这次科学活动《从家到幼儿园》。从身边的知识出发,利用地图来确定位置。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及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
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了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
环境准备
一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高分范文网 wWW.977139.cOm]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看地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文.章出自教.案网)(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 ---)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
“现在我们在哪里?”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
三、初步学看地图。
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
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
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
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四、在地图上走一走。
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
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
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还需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能力较弱又不敢开口的幼儿。
2、课时容量大,导致活动时间长。
总之“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而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2020大班教案《从家到幼儿园》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
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了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
环境准备
一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地图。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学会看地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
“现在我们在哪里?”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
三、初步学看地图。
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
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
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
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四、在地图上走一走。
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
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
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还需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能力较弱又不敢开口的幼儿。
2、课时容量大,导致活动时间长。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而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幼儿百科: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从家到幼儿园》课件
设计意图
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因此开展了这次科学活动《从家到幼儿园》。从身边的知识出发,利用地图来确定位置。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及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
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了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
环境准备
一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看地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 ---)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
“现在我们在哪里?”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
三、初步学看地图。
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
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
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
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四、在地图上走一走。
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
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
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还需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能力较弱又不敢开口的幼儿。
2、课时容量大,导致活动时间长。
总之“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而每个幼儿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只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从家到幼儿园》课件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生活中熟悉的街道和有特色的建筑。
2.初步学习看地图,感知家与幼儿园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
2、已经观察了自己走过的那几条路,能说出一些有特色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中国地图吗?"来;自.屈;老师;教.案;(认识)它的外形像什么?(大公鸡、恐龙、翻过来看像河马--- ---)今天我也带来一幅地图,看看是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二、已有经验的交流分享。
“现在我们在哪里?”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
三、初步学看地图。
1.“我从家到幼儿园走哪条路最近?”
2.“找一找,你从家到幼儿园应该怎么走?”
小结:教师引导、协助有困难完成的幼儿完成。
3.师幼共同确定幼儿的位置及幼儿园附近的主要街道、建筑。
4.教师在地图上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请幼儿帮忙找一找从老师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
四、在地图上走一走。
1.幼儿找一找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在地图上用手指走一走。
2.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来园的路线和路上自己印象深刻的房子,还可以与同伴进行比较。
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幼儿观察和认识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幼儿年龄特点,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在活动中幼儿是快乐的,大部分的幼儿很投入,表现也很积极。活动中和幼儿平行交流,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说、大胆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大胆的表达。活动中,教师一直与孩子是平等的,是站在支持者、引导者的角度,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支持是有效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从哪里来》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雨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透明杯子1个、玻璃板1个、玻璃纸1张、50-60℃热水(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吸水布、温度计1个、A3纸及展示板1个、油性笔1支、篮子1个、实验方桌1个。
2、故事《小雨点旅行记》动画片。
3、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露珠、太阳和风等图片投影片。
活动过程:
一、谈论:雨中出门的感受(5’)
1、说一说:各自喜欢或不喜欢下雨天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4位幼儿回答)
(喜欢:天气变得凉爽、空气清新;不喜欢:出行不方便、空气潮湿阴冷。)
追问:雨天可以做哪些事情?(1-2位幼儿回答)(室内活动、观赏雨景、阵雨后看彩虹。)
2、思考: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3-4位幼儿回答)
追问:为什么人们会说春雨贵如油(就是春天下的雨就像油一样宝贵)?(1-2位幼儿回答)
(春天种子要发芽需要雨水,小树长大、开花也需要雨水。另外,春雨下得少。)
小结:雨天虽然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小动物要靠着雨水来解渴;雨水使空气清新,连马路也会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自然界万物都不能缺少了雨水。
二、实验:雨从哪里来(15’)
1、猜测(2’)(1-2位幼儿回答)
师:既然雨水是这么重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幼:水蒸气升到空中后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后会变成雨点掉下来。)
2、实验验证(10’)
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发现雨水形成的奥秘吧!
教师操作:(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全部过程由教师操作。)
第一步:教师将热水倒进杯子里,让幼儿观察上升的水蒸气。并拿出玻璃纸和玻璃板,让幼儿先看,再触摸,感受两个都是透明的,并且玻璃板比玻璃纸的温度低。
第二步:先用玻璃纸盖住杯口1分钟,让幼儿观察玻璃纸上发生的现象(水雾,实际是很多微小的水珠形成的,在显微镜下就看得清楚)。
师:你们看这一块不透明的地方是不是很像云彩啊!
第三步:再改用玻璃板盖住杯口2分钟,让幼儿观察玻璃板上发生的现象(小水珠,并且慢慢变大,如果时间够长会看到水珠最后会掉下去)。
提问:为什么玻璃纸上只形成一层很微小的水珠,而玻璃板上会形成大水珠?
(水蒸气在玻璃纸和玻璃板上都凝结成小水珠。但由于玻璃纸上的温度高,玻璃板上的温度低,小水珠只有遇到冷的东西时才会凝结成大水珠。)
3、解释实验,思考雨的形成过程(3’)
实验记录:教师边解释边在展示板上画图。我们开始把热水倒进杯子就是模拟太阳光照射海水,使海水经过太阳光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会往上升,碰到玻璃纸后就变成很小的水珠,这些水珠就像云朵一样。因为玻璃纸的温度也是比较高的,杯子里面的水珠就不会再变大了。只有当我们换成玻璃板后,玻璃板的温度很低,小水珠就会变成大水珠,最后就变成雨点落下来了。
小结:雨水形成的过程是地面上的水经过阳光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温度降低就变成云朵,云朵遇到冷空气又凝结成雨点落下来。
三、欣赏故事《小雨点旅行记》(10’)
1、欣赏多媒体故亊《小雨点旅行记》(7’)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在看的过程中要注意,小雨点在旅行途中都遇到了哪些“亲戚”?
2、从投影片“小雨点的亲戚”里,为小雨点找“亲戚”。(3’)
提问:请你们去图片中找找谁是小雨点的“亲戚”?(集体回答)
追问:说说你们的理由。为什么浪花(表哥)、冰雹(表弟)、雪花(表姐)和小雨点是“亲戚”?(因为它们都是水变的)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气体、液体和固体,还有不同的样子:水珠、雪花、冰雹。
思考:小雨点的其他“亲戚”(云、雾、霜、露珠等)(1-2位幼儿回答)
(结束前可以把玻璃板拿起来,让幼儿观看上面的水珠掉下来的过程,就像下雨一样。)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小雨点的其他“亲戚”。然后写在记录本上明天带给老师看。
活动反思:
活动上下来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整个内容偏多,在第三部分仓促结束的情况下仍然超时5分钟左右。
2、幼儿还是缺乏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体验。而其科学原理相当部分幼儿是已经知道的。
3、实验用的水杯有点小,由于天气冷,水温也降得快,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建议换大的能够装1L以上的水杯或水箱。玻璃纸要加边框进行固定,玻璃板四周要包边,避免划伤手指。
4、“春雨贵如油”这句属于幼儿基本都不了解,这个问题可以删掉的。
附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在蓝蓝的天空中,有一座漂亮的云房子,她呀,又洁白又轻盈,里面住着可爱的小雨点。小雨点每天从云房子的窗户里看着地面,心里想:一个人住在云房子里面多没劲呀,要是能到地面上去看看,那该多好啊!
寒风大哥虽然总是板着脸,其实,他的心肠可好了,最爱帮助人。一天,当他从小雨点的窗前经过时,听到小雨点自言自语。就敲敲小雨点的窗户,大声说:“小雨点,你不是想去地面上吗?那就打开窗户吧,我来帮你!不过,你要记住,你在地面上只能呆三天,三天后必须回来,好吗?”
下雨点听了寒风大哥的话,高兴极了,别说三天,就是三个小时也不错呀!于是,他急忙打开窗户。哇,小雨点只觉得浑身一凉,好象被什么东西托着,慢慢瓢出了云房子。眼看着离地面越来越近,小雨点想:不知我会落在哪里呢?没等他想好,只听下面传来“哗哗“的声音,小雨点落在一条宽宽的大河里。
小雨点睁大眼睛,正好奇的东张西望,一个粗粗的嗓门响了起来:“小雨点,欢迎你来做客。”“你是谁呀?”小雨点歪着脑袋问。“我是你的表哥,名字叫浪花,我会带你去看许多好玩的东西。”小雨点跟着浪花表哥,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一座山脚下;浪花表哥指着山顶白皑皑的地方说:“瞧,那儿住着你的雪花表姐,她又文静又美丽。”“哇,雪花表姐!”小雨点早就从妈妈那儿听说过她的名字了。他用力向上挥挥手,大声喊道:“雪花表姐,你好啊!我是小雨点,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
浪花表哥要赶路了,小雨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雪花表姐住的大山。
小雨点一边走,一边欣赏河边五颜六色的花朵,突然,脑袋上被重重地砸了一下。“哎吆,是谁这么坏,打我的头!”小雨点生气地叫道。浪花表哥摇摇头,苦笑着说:“准是那调皮的冰雹表弟溜出来了,他呀,总是喜欢捣乱。”
就这样,小雨点跟着浪花大哥去了好多地方。这天,小雨点眯起了眼睛,他猛地记起了寒风大哥的话。哎呀,不知不觉,三天的时间已经到了,准是太阳公公来接自己了。小雨点觉得身上越来越热,浑身变的轻飘飘的,眼看就要升到空中了,他赶忙向浪花表哥告别:“浪花表哥,我要走了,再见!”“再见,小雨点,欢迎你在来做客。”浪花表哥紧紧地拉着小雨点,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现在,小雨点又回到了自己的云房子了,不过,他相信,自己一定有机会再见到浪花表哥、雪花表姐。不过,最好别碰到那个调皮的冰雹弟弟。
幼儿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