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宝宝绘画才能的游戏
发布时间:2021-11-01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幼儿园宝宝游戏 游戏宝宝幼儿园父母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绘画乃至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着任何老师无法替代作用,下面介绍一个丰富多彩、简单易学的亲子美术游戏。
游戏名称:吹泡泡的小鱼——添画游戏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准备材料:水彩笔、画纸、旧杂志(图书)剪刀、香糊
适合年龄:1岁\x{2014}3岁
参加人员:宝宝、妈妈(或亲职者)
游戏方法:
1、妈妈从旧杂志、书上剪下一些色彩鲜艳的小鱼、小虾、小乌龟图片贴在白画纸的下方;
2、妈妈拿着画纸给宝宝说故事,以引起宝宝想画画的兴趣。
妈妈说:“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海底世界,里面有很多可爱的小鱼、小虾、小乌龟。我们数一数,一共有3条小鱼,2只小虾,一个小乌龟。小鱼一边游一边从嘴里吐出一串串的小泡泡。多好看啊。”
妈妈一边说一边在一条小鱼的嘴边画几个小圆。
3、宝宝一边听故事一边挑出他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在画纸上涂抹,他任意的在纸上画横线、竖线、大圆、小圆。
4、等宝宝把画纸涂画满了后,开展欣赏活动,妈妈把宝宝抱在身前,一手拿画纸,一手拿笔,依照宝宝的线条进行观察、引导。
妈妈要带着欣喜的口吻说:“看,我们宝宝画得多好啊,这一条条横的波浪线是海水,这弯弯曲曲的竖线是水草,还有宝宝画的小泡泡刚刚从鱼嘴里吐出来,太美丽了。”
妈妈一边说,一边用深色笔把宝宝的相关线条加深,以便让这些有特殊含意的线条和形状从杂乱的画面中凸现出来,加深孩子对自己创作的线条含意的理解和记忆。
专家点评WwW.YJs21.CoM
该游戏设计新颖、有趣,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特别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发展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用来训练宝宝视觉、空间智能的好游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开发宝宝“身体机能”的小游戏
父母和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游戏,不仅让宝宝练习平衡感,还可以让她的小脑袋瓜思考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前教育。宝宝的身体机能应该尽快得到开发,现在就教父母亲一些亲子小游戏,让你寓教于乐。
模拟保龄球
玩法:
在家里的走廊弄一个保龄球滚道,然后在一边放置6个空的水瓶,并且准备一个网球。让宝宝帮你把所有的水瓶排列成三角形,并且和他一起大声地数瓶子的数量。
然后,让宝宝像打保龄球那样,把网球推出去,在水瓶倒了之后,就问他:“你弄倒了多少个水瓶啊?”
然后,和他一起数还在屹立的水瓶,从而得出倒下的水瓶数目。
就这样,再和宝宝把水瓶弄起来,摆好,再重新玩一次游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在滚网球的时候,宝宝学到了眼睛和手的平衡,并且,在数倒下的瓶子的时候,学到了简单的加减法。
选择心情
和宝宝一起画画,画下开心的、伤心的、疯狂的、惊讶的和愚蠢的面部表情。
制造一个扁豆袋子——可以把干扁豆放在袜子里面,然后把袜子口牢牢封好(要小心,因为如果宝宝吞下扁豆,可能会导致窒息)
然后,把刚刚话的脸蛋的纸铺在地上。
随后,问小朋友:“生日派对上,你的感觉是什么?”或者“当姐姐拿走你的玩具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让小朋友把扁豆袋扔在适当的心情上。之后,就让宝宝问你问题,让你来选择心情。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通过这个游戏,宝宝能够把自己的心情和文字画上等号,另外,扔扁豆袋也训练了他抛掷的技巧,还有,画东西也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
平衡感
用长的有颜色的绳子在地上弄成直线、“之”字形线条或者曲线,然后,给宝宝出一些有趣的挑战,例如:“走直线”“用脚尖走路,走之字的线”“用三大步倒退着走完曲线”
你可以从中看到宝宝特别的创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宝宝从中可以学习一心两用和练习平衡感。一方面,他专注于自己的平衡还有身体协调,另一方面,他的小脑袋瓜也在思考怎样完成你的复杂提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前教育。
2岁7-8个月宝宝语言激发的游戏
游戏一:妈妈讲故事
小海鸥
小海鸥长得非常漂亮,她特别爱美。
早晨,小海鸥拍打着翅膀飞到大海上。大海是小海鸥的镜子,她每天都到这儿来梳洗打扮。小海鸥对着镜子瞧啊,照啊,一会儿扭动身子,一会儿梳理羽毛,自以为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姑娘。
正在小海鸥十分得意的时候,几句刺耳的话从海礁岩石那边传了过来:“臭美!臭美!”小海鸥生气了:“是谁在骂我?”原来是正在造燕窝的小雨燕七嘴巴舌地议论:“不劳动!没人喜欢你!”
“哼!你们妒忌我!”小海鸥不服气地扭过身子,继续照镜子。
中午,小海鸥飞到海礁上,啄食岸边晾晒的鱼虾。小雨燕飞过来说:“懒家伙!不许吃,这是我们捕的鱼虾!”
小海鸥坐在岸边哭了,她哭得好伤心哟!镜子里的她一点儿也不美丽了。
大海妈妈对小海鸥说:“劳动,是最高尚的美德,孩子,跟他们一起劳动吧!”
后来,海鸟劳动者的队伍里又多了一只美丽的成员。她就是小海鸥……
乌鸦和啄木鸟
啄木鸟行医回巢,路过一片空地,看见一只乌鸦正偷吃人们种下的花生种子,它赶忙上前制止:“喂,老弟,你一向以吃害虫为主,为人类做好事,今天怎么却做起对人类有害的事来?”
“唉,做多少好事,人们也对我没有好印象,何必呢!”乌鸦委屈地诉说着,“你看,我和喜鹊一样,每天都在消灭蝗虫、蝼蛄、金龟等害虫。论功劳比喜鹊一点不小,无非就是叫声粗劣、单调,长相丑些,比不上喜鹊叫得好听,穿得漂亮。。因此,人们总把我看成是‘不吉祥’的鸟儿,而一听到喜鹊叫,就说是喜兆来临。既然人们如此不公平,我干嘛还那么努力干好事?”
“乌鸦老弟,”啄木鸟耐心劝导说,“要想为人们做好事,就不能怕被误解,不能怕受委屈。你看猫头鹰大哥,一生挨了多少骂!尽管不少人知道它捕食大量田鼠,对人类功劳很大,可是仍不太喜欢它。虽然这样,它却能忍辱负重,继续为人们守护田园。我们还是应向猫头鹰大哥学习。走吧,咱们一块去为人类除害虫吧!”
乌鸦默默地点了点头,跟着啄木鸟飞进了小树丛。
游戏二:快乐宝宝爱儿歌
起床歌
大公鸡喔喔啼,小宝宝早早起,
衣服鞋袜自己穿,小小被子叠整齐,
左看看,右瞧瞧,整整齐齐心欢喜。
蒲公英
蒲公英,开黄花,花儿落了打把伞,小白伞,长长把儿,风儿一吹上天了,落到哪儿哪儿安家,明年春天又开花。
瞌睡来
月光亮亮照窗台,打个呵欠瞌睡来,踏板叫我先脱鞋,枕头叫我倒下来,席子叫我伸长腿,被子叫我别冷腿。
马虎鬼
小猴子,马虎鬼,拿着褂子伸进腿,拿着书包当帽子,拿着袜子擦擦嘴,鞋子刚刚穿一只,提着竹篮去打水,来到河边照一照,自己差点笑咧嘴。
爬行游戏开发宝宝协调能力
爬行是婴儿的本能,也是孩子学会走路的必经过程。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宝宝就已经能够在你的眼皮底下爬来爬去了。
下肢准备:
3-4个月左右,可将宝宝跪抱在你的大腿上,或当你仰卧时,让他跪在你的体侧,手扶着你的身体;可和他一起看画报、念儿歌、玩玩具,使宝宝锻炼膝部的支撑力量。两腿交叉运动:宝宝腹下垫上枕头呈俯卧位,你用双手抓住宝宝踝部,做前后交叉运动。
四肢协调爬行:
让宝宝手膝(或手足)着地,腹部离开床面,四肢协调爬行。若宝宝腹部不能离开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动,可用手托住宝宝腹部或用长围巾兜住腹部,用玩具诱导他爬行。
爬行游戏
当宝宝会手膝爬行后,就可以做爬行游戏了。
游戏1:坐伏抓物
把宝宝喜欢的一件玩具放在他(她)身体不远处,宝宝只要由坐位向前趴下,变成俯卧位能抓得着就可以。
虽然并不能算爬,但这是爬的前奏,在学爬之前,宝宝能喜欢趴在床上,做好爬行前的预备动作。开始可将玩具放在宝宝面前不远处,以后可放在他(她)身体左边、右边,甚至是后边,只要宝宝一转头看见了,就能俯下身去拿。
游戏2:助力行动
当宝宝学爬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成为最不易突破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这时家长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她)往前爬一点时,再推动另一只脚,如此协助,帮他(她)渡过爬行关。
游戏3:钻“山洞”
家里若是有装冰箱、洗衣机的空纸箱,可以制成宝宝的爬行玩具。将纸箱两头的盖和底剪掉,使纸箱成为一个方形的筒状。将纸箱横放在地上,把宝宝放在纸箱一头,然后家长到另一边,从纸箱里看宝宝,鼓励他(她)钻“山洞”,爬到家长这边来。注意改造纸箱时,纸的边缘要用胶条粘上,因为纸边有可能划破宝宝细嫩的皮肤。
宝宝的早期刺激与智能开发
我们知道,智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细胞的发育程度和早期经验的丰富程度。因此,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智能开发是在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经验的获得。
人类约有150多亿脑细胞,个体差异并不大。它是依靠外部刺激,不断增加反应的次数,不断提高反应的灵活性,来促进自身发育的。新生儿只有在不断的外部刺激作用下,才能获得智力活动的物质内容——生活经验。
新生儿的学习过程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然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系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映外界的刺激。由此可见,开发新生儿的智力并不能以抽象的读写背算为内容,而应让他们接受直接和具体的刺激,来促进其大脑的发育,并获得感性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经受外部刺激的种类越多,其应付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对新的刺激就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家长要走好对孩子智能开发的第一步——早期刺激,而且应使用科学的方法,及早进行。
培养宝贝动手能力-绘画
儿童为什么学绘画
儿童在绘画时,不断地将现实、主观意向和绘画活动几个方面进行协调。而绘画本身也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表现来直接地观察到其心灵的轨迹。儿童绘画具有率直性、求全性、符号性、动态性、稚拙性、夸张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
儿童画分类简介
一、儿童水彩笔画
儿童水彩笔采用塑料材质制作成,有粗笔尖和细笔尖之分,内部笔芯油墨颜色鲜艳,在纸张上的吸附能力很好,能长时间的保存原来的色泽,主要适合用于各类画画或是作品的上色等。
二、儿童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画中一种以水墨为主的画体,具有“形神兼备”、“水墨晕染”的艺术效果。由于儿童对色彩有强烈的感受力,以儿童为欣赏对象的儿童水墨画又具有风格甜润、色彩明丽、形象夸张有趣等特点,因此儿童水墨画较之于传统水墨画更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欣赏情趣,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儿童水粉画
水粉画颜料用水调色,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易学,且表现力强,趣味性高。水粉画明快、洒脱、概括适合水粉画挥洒涂抹抒发情感,深受水粉画的喜爱。
四、儿童水彩画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靠水与颜料相调和来创作图画。水彩突出的特点是使涂在纸上的颜色有一种奇妙的通透感。用水在水彩画的创作中非常重要,用水的多少,什么时候多,什么时候少等等对于画作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五、儿童素描画
素描是专业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学生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素描作为研究和再现物象得一种方式,是绘画,设计及一切造型艺术得基础。同时也是训练造型能力得基本手段。
六、儿童线画、儿童简笔画
线画使用的笔大致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类。常用的硬笔有:铅笔、炭铅笔、炭精棒、钢笔、绘图笔、签字笔、记号笔、尼龙水笔、彩铅笔、粉笔、蜡笔等。软笔主要是毛笔。幼儿使用彩色尼龙水笔、钢笔、签字笔、记号笔比较合适。
儿童线画所用的纸不必于考究,什么纸都可以画。如果研究表现技法,不同的纸性会产生不同效果。常用的纸有新闻纸、复印纸、高丽纸、宣纸、图画纸或各种色纸。
15个月宝宝的语言发展游戏
说来,婴儿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单词。在1岁半以前,宝宝的语言是“单词句”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因此1岁至1岁半被称为“单词句阶段”。
1岁半婴儿所掌握的词语包含着关于物体名称、物体运动状态(跑、掉),物体数量,物体性质(脏、烫)、空间关系(床上、地下)和否定状态(不、不要)等。宝宝使用单词句表达愿望、要求、命令或陈述,带有明显的语言的性质,起着交流的作用。然而,单词句不包括句法,它只是一个单词,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们是“非语法”形式的初始言语。
单词句具备下列特点:
婴儿最初的单词句并非指某一特定物体,而是与特定情境相联系。婴儿最初说出的“mama”可能表示各种请求,具有“全通用目的”,而不是真正叫妈妈。
单词句含义不够明确,语音也往往不够清晰,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所以,单词句又被称为“言语动作。”由于单词句表意不够清楚,成人除了根据婴儿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外,还必须根据说话的情境来推断其意义。一般只有与婴儿亲近的人才能听得懂,所以有时婴儿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随着词汇量的增长和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到1岁半时,使用的词语不但可以表示具体事物,而且使用中显示了词语本身所特有的概括性。例如,婴儿出示喝完水的杯子说“没”,指的是杯子空了这一现象,“没了”、“空了”是对一定现象的概括。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词语和句子是思维抽象概括的凭借和工具。
1岁半以后,婴儿能间断地并逐渐能连续地使用两个词表示事物。例如,“要……狗狗”、“宝宝……饿”。这种两个词的间断联系可能是“主语……谓语”,也可能是“谓语……主语”或“宾语……谓语”、“谓语……宾语”。这表明婴儿正在向“双词句”过渡,他把单词联系起来表达和陈述思想,并开始与人进行双向交流。
宝宝的脾气变坏与语言发展有关
至于说宝宝脾气变坏了,那是因为宝宝掌握的词汇很少,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很多日常话语还不会说,也说不清楚,因此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时就只能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挫折。
面对宝宝的不安,你一定要冷静,可以猜测他到底想要什么,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活动来满足他。好在这时的宝宝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只要给他有趣的东西,他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也会忘掉原来的想法和不快。为了让宝宝有轻松愉快的情绪,你应该对宝宝的情绪反应及时做出应答,让他感到时刻处于你的关照之中,这对培养宝宝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大有裨益。等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了,自然又会变成小可人了。
如果宝宝什么都听得懂,就是迟迟不开口说话,那就需要语言干预了
干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帮助宝宝建立词汇与实物或词汇与动作之间的联系
选择的词汇是宝宝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偏向名词一类的,如称呼、人体五官、食品、衣物等等。
教给宝宝交流的基本形式
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各种信息。只懂不说的宝宝难以向外界精确传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难以让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较抽象语言信息的全部含义,因此,要教宝宝学会交流。最初可以在游戏中用轮流的方法,如轮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车等,在一动一静的玩和等待过程中,使宝宝懂得交流的互动性,并且体会到其中的欢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到用语言和外界沟通。
“轰炸”目标词汇
就是对所教的词汇反复强化,在各种场合出现你想要宝宝掌握的词,例如“帽子”,“红色的帽子”,“你的帽子”,“我的帽子”“戴帽子”等等。只有这样,宝宝才能把“帽子”保存到长时记忆的仓库里经久不忘。等再看到帽子时,无需提醒,宝宝自然会说“帽子”,这就是强化的效果。
丰富宝宝的语言环境
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教宝宝说话。此外,要让宝宝多看书,多给他讲故事。有些家庭不太注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认为宝宝到时候就会说话了,这在由老人照看宝宝的家庭中尤为明显。
此外,要注意方言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如果请保姆照看宝宝,保姆的方言较重,在宝宝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会造成他语言的混乱,不利于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游戏接字游戏
发展能力
介绍新词汇和新概念,练习发声,刺激味觉、嗅觉,增加感官经验,提高吃饭的兴致,有助于身体健康发展记忆力
游戏方法在吃饭的时候讨论饭菜,描述它们的味道和口感,这是一个增加感官经验、刺激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机会。
今天饭菜真叫香,
各种味道尝一尝,
馒头软,芹菜脆,
牛肉、羊肉香又香,
吃鱼有刺要小心,
好好吃饭身体棒。
儿歌中黑字的部分逐渐要让宝宝接上来。
注意事项
宝宝开始只能接一个字,但不要着急,坚持循序渐进地练习。
社会行为游戏分蛋糕
发展能力
学会分享、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方法
边玩边说儿歌:
妈妈、妈妈给我一块蛋糕,
又香又甜又好,
一半自己吃,
一半留给姥姥,
一半留给姥姥。
可以把歌词中的姥姥换成其他亲人,边做游戏边引导宝宝,逐渐养成他不吃独食的习惯。
注意事项
游戏不要在宝宝特别饥饿的时候进行。游戏刚开始时,要循序渐进,在宝宝有意和别人分享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渐让宝宝形成习惯。
5个提高宝宝动手能力的游戏
2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借用一些小游戏来让孩子在玩乐中发展精细动作能力。今天就为爸爸妈妈们推荐五款简单的儿童创意游戏。
1
纸杯娃娃
玩法:
1、首先,让宝宝看一下说明。看完看懂后,开始剪纸杯,用纸杯的底部做娃娃头部。
2、剪好娃娃头后,开始画眼睛、鼻子、嘴巴。
3、把纸杯剩下的部分沿着杯子剪成一条一条的,做娃娃的裙子,在裙子两侧各剪一个小口,用来放娃娃的胳膊。
4、在另一个纸杯上剪出四个长条(两个做娃娃的胳膊,两个做娃娃头上的装饰),其余的做娃娃的身体。
5、把娃娃的裙子套在娃娃的身体上,用双面胶固定好。把娃娃的胳膊插在娃娃的身体侧面的小口中。
6、把娃娃的装饰用的双面胶固定在娃娃的头上,一个漂亮的纸杯娃娃就做好了。
小提示:家长要注意宝宝用刀的安全。
2
柚子灯
玩法:
1、首先,准备好柚子、刀、筷子、铁丝。
2、接着,爸爸把柚子皮削好,将柚子分为两半,结果会出现两半柚子皮。
3、当柚子皮弄好后,可以开始描点,方便接下来扎洞。
4、扎完洞后,就可以穿线了。
5、穿完线后,放上蜡烛,柚子灯就制成了。
6、做成的柚子灯不太理想,又改良加工了,效果很不错哦。
小提示:家长在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3
找影子
玩法:
1、告诉宝宝今天玩的游戏特别有趣,我们要拉上窗帘在黑屋子里玩。
2、让宝宝坐在椅子上,把大白纸贴在宝宝身后的墙上,打开手电筒,让宝宝的身影映在白纸上,用笔把宝宝影子的轮廓画下来。
3、妈妈和宝宝轮换角色,让宝宝来画妈妈的影子。
4、玩手影游戏。妈妈教宝宝做小兔、老鹰、狼头等手影。也可以让宝宝自己做一些他喜欢的动物的手影。
小提示:晴朗的天气,可以带宝宝到室外找影子玩。让宝宝体会太阳光与影子的关系,知道物体挡住光线就会出现影子,影子的长短与光线照射的角度有关。
4
蔬果印章
玩法:
1、选择苹果、土豆、胡萝卜、青椒、卷心菜、莲藕等几种不同形状、纹理的蔬果。
2、家长将它对半切开,引导孩子看看、摸摸不同蔬果的切面。
3、让孩子握住蔬果,用切面去蘸取颜料,压印在白纸上。将会看到纸上印有不同的形状和纹理。
4、家长可以引导和帮助孩子确保色彩在蔬果切面上涂抹均匀。
5
卷毛娃娃
材料:“可乐”瓶1个,白纸片,彩色皱纹纸,彩笔,颜料,剪刀。
做法:
1、将一个“可乐”瓶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剪掉不用,把下半部分剪成无数个细条,一直剪到底座处。
2、将细条卷塞进瓶底,这样,卷毛帽子就做好了。
3、将“可乐”瓶的上半部瓶口朝下,瓶子部分做娃娃的脸,瓶口做“娃娃”的脖子。用彩色皱纹纸在“娃娃” 的脖子处打个领结,再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娃娃的眼睛和嘴巴,并把它们剪下来粘在娃娃脸上。
4、把带卷发的帽子盖在娃娃头上,一个漂亮的卷毛娃娃便“诞生”在你的手中了。
打电话游戏发展宝宝记忆
宝宝玩这个游戏可以发展能力,认识数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记忆力。
游戏方法:
打电话是宝宝非常喜欢的游戏,不但可以认识数字,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1、准备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妈妈和宝宝随意玩耍。
2、妈妈留给宝宝一个电话号码,让宝宝一会儿打电话。电话号码简单一些,最好是固定电话的前几位数字,如6331或6213等。
3、宝宝用手机拨号码,妈妈在旁边观察宝宝,如果宝宝拨对了,妈妈模仿电话铃声“铃\x{2014}\x{2014}”,表示接通,然后拿起电话和宝宝聊天。
4、如果宝宝拨错了,妈妈不接电话,在一旁提示:“对不起,你的号码拨错了,请重新再拨。”提醒宝宝重拨,直到拨对为止。
5、游戏反复进行。根据宝宝掌握的情况逐渐增加电话号码的难度,直到让宝宝拨家里的号码或家长的手机号码。如果宝宝真正拨通了电话,就会响铃,但不必接通,只要和宝宝讲清原因即可。
注意事项:
号码逐渐由简到繁,比如:12、332、2331、15645、1133552等。可以把家中的电话号码一部分一部分地让宝宝记忆,从最初几位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