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愿望
发布时间:2021-10-28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今天上午的手工课——制作迎春花,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将绿色的皱纹纸搓成枝条,黄色的皱纹纸剪成花瓣,再将花瓣粘在枝条上,不一会儿,一枝枝的迎春花开满了活动室,孩子们活动在“花园”里情绪非常高涨。
颖颖小朋友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愿意做‘花门帘’”,接着逸之,子璇小朋友说:“我也愿意做‘花门帘’,做花门帘可用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出来非常漂亮”。其他的孩子也都跟着说做“花帘”,我觉得这正是锻炼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便立刻同意了,急忙拿来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发给了每个孩子,他们活动地积极性更大了。但该吃午饭了,他们还舍不得停下,我想此时凭着老师的权威命令孩子停止活动,即使他们会照办,心里也一定是一万个不情愿,而且必定会影响他们进餐时的情绪。于是我就和孩子们商量:如果继续做下去饭会凉,还要影响厨房阿姨的工作,如果马上停止大家又实在没有做完,怎么办。这时,壮壮说:“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再接着做。”刘宇立刻针锋相对:“不行,我们刚做了一半怎么办?”梓涵说:“能不能让我们做完在吃饭?”小朋友们都赞成梓涵的意见,我也觉得这一方案比较尊重孩子的愿望,又不至于耽误太长的时间,一个小矛盾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由此可见,尊重孩子的愿望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尊重不仅仅是和颜悦色、不打不骂、不讽刺挖苦,而且包括对孩子的构想和意见的尊重,对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尊重,对他们的活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们的需要和愿望的尊重。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孩子的愿望
语言课上,李老师启发孩子们续编故事,让孩子们说一下自己的愿望。
一向大方开朗的明明首先抢着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给人看病,这样我的奶奶就不会病死了”。
文雨小朋友说:“我长大后要当经理,争很多钱,我家就可以买到一套大房子,爸爸、妈妈就不会因为买房子吵架了”。
这时,兰兰小朋友站起身来说:“我想变成一只狗”。
兰兰的声音刚落,全班小朋友哄堂大笑起来,老师更是诧异。
李老师并没有嘲笑和训斥兰兰,反而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兰兰说:“兰兰你为什么要变成一只狗”。
兰兰说“”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我和妈妈,晚上,妈妈和我都怕黑、怕有坏人。
可妈妈说小狗不怕。
所以我想变成一只狗,守在家门口,这样妈妈就不会害怕了。
听了兰兰的解释,李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蹲下身来抱起兰兰,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
这时,班里响起一阵掌声。
多么可贵的童心啊!谁能说我们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我们成人来主导。
幼儿做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追求。
教师教育方式直接决定幼儿采取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人格修养更能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老师们,请蹲下身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吧!
对孩子的尊重
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老师的威信,让他们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得到老师的喜欢.一天,领孩子们进入工作室,刚刚开始走线活动时,发现他们的情绪有点不稳定,当时我没有太在意。
在我走到工作室门口看走廊外没有换完鞋的孩子时,工作室内有几个走线的孩子跑了起来,他们意识到我发现他们的行动了,便低头走线,这时为了纠正他们这种走线的姿势,我就把沙包给放到了头顶上,让他们走了两三圈,这时我给他们解释说:“有些小朋友不想做工作了,老师现在需要让他静一静,所以你们就要陪着他们几个练习走线”,谁知话说了没多久,看到淙淙和另两个孩子已经拿着垫子坐在线上了。
我就提醒他们,现在不能停下,还需要再走一圈,那两个孩子放下垫子接着就走线去了,淙淙就坐在垫子上不动,后面的孩子马上就要走过来了,我便上去和他说,你到旁边去坐着,他可能以为我生气不让他工作了,我说你到旁边去坐,别的小朋友还要走线,他拿着垫子,没流一滴眼泪的“哭着”说:“陈老师我不走线了,陈老师我不走线了……”他的表情和音调透出让人不得不感觉到他的那个可怜啊,突然间让我感觉到我侵犯了他的人权,我的心那个不是滋味啊……我有一种在“体罚”他们的感觉,天啊,这种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工作室里肯定是不允许的。
在后来的展示工作和自选工作环节,我观察到淙淙的工作还是很开心的。
和淙淙的“较量”让我明白,对孩子的尊重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对孩子的教育绝对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定将尊重他们放在第一位,他们绝对不仅仅是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带着孩子到了草坪上的大树底下乘凉。不一会儿,有位老师走过来说:“坐在你后面的几个孩子在捡树叶,等会儿不要把树叶乱丢。昨天活动课后,走道上都是树叶。”说实话,听到这位老师这么一说,我心里也不好受,当然这气还得撒在孩子身上。随后,我便喊来了这几个捡树叶的孩子说:“叫你们不要捡,坐下乘凉,总是坐不住,那就把草坪上的树叶全部捡完再来乘凉,一片也不能剩。”这时,亭亭小朋友居然还给我来了个火上浇油,她愁眉苦脸地走来说:“老师,肚子疼。”一听这话,我不假思索的大声说到:去去去,不就是不想捡树叶嘛,不差你一个!大概是我粗暴的面孔,她一言不发,悻悻地走开了……
中午刚吃完饭,配班老师突然喊起来:“快来呀,亭亭吐了。”我突然想起了早晨的一幕,原来她是……我的脸红了起来,一下就跑到亭亭身边,摸着她的头轻声的问她:“那里不舒服?”
在邻放学前,我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坦诚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想,一个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老师,一个不懂得信任孩子的老师又如何让孩子去尊重的信任自己呢?其实,亭亭是个不错的孩子,我又好好的表扬了她,只有正视孩子一点一滴的优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这才是对孩子的一种真正的尊重。
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次孩子们入园时,总有讲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凑在一起,讲着在家看过的电视,自己新买的衣服,爸爸妈妈答应过他们的事情……
每次活动前的点名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喊让他们安静下来,还是有几个孩子一时半会停不下来。针对孩子们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让孩子做《拍手歌》的游戏,
和往常一样,课前我总是让孩子们做《拍手歌》游戏。当做完一遍时,我发现还有几个孩子还没做好,就对孩子们说:“我们再做一遍,好吗?”孩子们大声说:“好。”只有高新说:“不好。”我立即瞪了他一眼,大声训斥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吗?”高新立刻把头一缩,脸涨得通红,不再支声。与此同时
,我又和孩子们又做了一遍。
当我把视线再次停留在高新身上时,自责便涌上心头。高薪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却对他大发脾气,这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仔细想想,我真的是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吗?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孩子们整齐一致地回答:想、要、好,孩子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回答。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尊重孩子并不体现在某一动作,一句话语,而是老师要耐心的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理解、宽容、欣赏的态度去研究和处理日常教学,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孩子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空间中自由发展。
尊重孩子的游戏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切西瓜”的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录音机有点问题,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录音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尊重孩子的梦想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梦想
开学第一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幅画,让孩子们画一幅春节趣事,孩子们热情高照,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我画一副我们一家人放花的情景,”“我画跟着爸妈逛超市买年货,”“我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孩子们边说边画,那快乐劲别提有多高了。
我们开始评价作品了,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讲的是头头是道。当轮到李振贤小朋友时,只见他拿着自己的作品,红着脸一句话也不说,只见他的作品是两道线,一道是蓝色的,一道是红色的。“你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啊
,你画的什么呀,”一句话,李振贤的脸更红了,眼泪也快掉下来了。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又各自忙碌起来,之间李振贤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问他,你能给老师讲一讲你画的那两道线是什么吗?他红着脸,用吐字不清的语言说:“那两道线,一道是飞机道,一道是汽车道,等自己长大了,能造在天上飞的汽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是美好而又令人难忘的,犹如生命溪流最初泛起的浪花。童年充满着梦想,天空中,到处都挂着诗意的彩虹,儿童的艺术、儿童的诗歌、儿童的游戏,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百个儿童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他自由的涂鸦、吟唱、表演、装扮,在这梦想的王国,他是实实在在的国王。
教育随笔;会飞的小毛毛
“鲍老师快看,我抓到了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一起拥到李美佳跟前。“什么小毛毛,给我看看。”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去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李美佳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来是一颗蒲公英种子。我顺便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面包服里的小毛毛。”“天上飘下来的棉花。”“鸽子身上的羽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李美佳说:“我看它像一把小伞。”“它是白色的。”“对,小朋友说得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白色羽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附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一起将这颗蒲公英放回到空中。孩子们高兴地喊到:“蒲公英,再见。”
借着户外活动地机会,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孩子们之间随时都有事情发生,也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做有心人,抓住每一次的教育机会,让幼儿受益于每时每刻。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指南》中之指出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赏识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当孩子想要向要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吧。
当孩子主动和你客人谈话时突然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击和压制他们,你应该说:“好吧,孩子,你也来说说你的观点吧。”
当孩子主动和你谈起某件事情的意愿个想法,不要不耐烦的敷衍了事,而应该对孩子说:“和老师聊一聊”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懂事以后,便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并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老师和孩子的世界确实不同,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一直在向老师靠近,他们对成人世界的事情发表意见和想法,说明他们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见,这是非常可贵的。
这时,教师和家长应该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倾听孩子的诉说,在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予积极的赏识和尊重赏识和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用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纠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思想。
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要忽略和压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们说的不对,即使他们的想法幼稚可笑,也允许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尊重孩子个性,呵护孩子自尊
每个人都有尊严,小孩子也不例外。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表面上看似乎不懂事,但是他们的自尊心更脆弱,更需要加以呵护,特别是对那些调皮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不从各种角度去分析原因,不采取得当的教育方法,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一旦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恐怕你永远也教育不好他们。前段时间,我就有过这样的教训。
我班有个叫王金鹏的孩子,那简直是一个标准的“天不怕、地不怕”。在园的每一天里,他总是惹点儿乱子,不是把这个打哭了,就是损坏了哪样东西。有时别人拿了什么吃的,只要他想要,就得给他,如果不给,他不是打,就是抢;有时甚至人家不在他就拿。每天我不知批评他多少次。但他对待老师的话,只当作是耳旁风。平时在家里,他是满村乱跑。据村民讲,曾经有一次在路上乱跑,差点儿钻到正在行驶的三轮车底下,好在平安无事。
对他,我也曾用多种方法教育过他,但是都没凑效,心想:由他去吧。平时做游戏,我也一般不理他,上课很少提问他,只要一犯错误,我就不给他好脸,有时别人的错,我也加在他的身上,反正就是看他不顺眼。这样一来,他更加放肆,搞得班里整天不得安宁,每天告他状的接连不断。有时我就想:这个看似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就是不知好坏,毛病一犯再犯就是不改呢?
一次家访,和他的家长谈起了他在园的表现,希望家长协作共同管理,没想到,他的家长一提他也感到头痛,说:“在家里很调皮,不是不管他,也没少打了他,就是不改。都是他爷爷、奶奶把他惯坏了,不过他很听他爷爷的。”当时我想:有说了听的就好办。爷爷说的话,他为什么能听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他的爷爷。他爷爷说:“这个孩子心眼不坏,就是个性太强,越不让他干的,他越是干,是个‘顺毛驴’。”
回来后,我对过去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改变了对他的管理方法,从尊重他的个性出发,因势利导,平时做游戏,我让他当小组长,放学回家站队,我让他当路队长。平时,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引导他:“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等等。教育方法的改变,使他的变化更大,现在的王金鹏和过去的他,真是判若两人。家长也非常高兴地说:“在家里也很听话、很懂事了,多亏了老师的教育。”
通过这个事例,我想:要尊重孩子个性,呵护孩子自尊,是优化教育方式的前提条件,违背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徒劳的。于是,我更坚信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