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孩子能力的5点家长忠告
发布时间:2021-10-08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的家长活动方案导读:中国有句谚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大有问题,为什么总是要靠别人呢?靠父母的结果就是长大后出现自理能力、情商发展上的诸多问题,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所以,从小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中国有句谚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大有问题,为什么总是要靠别人呢?靠父母的结果就是长大后出现自理能力、情商发展上的诸多问题,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所以,从小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一、给孩子选择,而不要给孩子答案(WWW.F215.CoM 中学范文网)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妈妈可以摆出两双都合脚、穿上去都舒适的鞋,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想穿哪一双鞋呢?”可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是简单、机械地伸脚穿鞋,而是要动脑筋想一想了。“人一动脑子,上帝就怕了”,这虽是一句俏皮话,但是说明了人只要动脑子,就可以变得很强大。
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选择范围不要太大,如果上例中的妈妈,拉着小孩的手问:“宝宝,今天想穿什么鞋呢?”孩子一定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另外,选择的物件也一定要是同类,例如上例中的妈妈摆出的是两双都舒适的鞋,若是摆一双孩子的小鞋和一双妈妈的大鞋来让孩子选择,这样做就不太恰当。
二、让孩子承受自主的结果
乍听之下,这句话有些可怕,孩子那么小,就要承受结果,是不是残忍了一些?当然,所谓的结果一定是孩子能够承受的,而且,在孩子做出决定之前,父母可以给予其暗示,或是一旦产生不良结果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扰孩子的决定,而是应提醒他,一定要再想一想,只要思考妥当了,就果断地付诸行动。
三、正确对待孩子“抬杠”
有时,父母要孩子“这样做”,可他偏要“那样做”。这时候,父母的反应就非常重要。有的人也许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心里想:“我养你这么大,敢不听话了。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翅膀硬了,那还得了!”这样的反应实在是糟糕透顶,对孩子发怒是父母缺少智慧的表现。父母发怒,孩子心里一定是害怕的,最后不得不服从决定。这样多发几次脾气后,孩子再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了,只有唯父母马首是瞻,父母说往东就往东,再也不敢往其他方向了。
可是有智慧的父母不会这样去培养一个没有主见、不能独立的孩子。他们面对孩子的“抬杠”,会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孩子,你如果不接受妈妈的决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妈妈还是希望你再想一想。”如果我们这样讲,孩子一定会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从而决定是不是要听取意见。
从另一个方面看,孩子敢与父母“抬杠”,说明他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赞成的前提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会拼着一股干劲去做好,因为他要让我们明白,他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会承担后果,不会推卸责任。这时候,切记不要说风凉话,要鼓励孩子的敢作敢为,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孩子下一次作出正确的决定,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法。
四、常问孩子想要什么
不少父母都自以为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可是真问孩子后,回答或许会让父母惊愕:孩子怎么会想要这样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父母总爱问:“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孩子的回答也总是能让人满心欢喜,因为父母问了多次之后,孩子也大概知道了父母所期望的答案。
“长大了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是让孩子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但是,如果经常问孩子:“你明天想要什么?”这就高明多了。因为明天即将到来,伸手可及,愿望也可以很快实现,同时,孩子也会有思考的紧迫感,因为不立即决定,明天很快就会成为今天,然后成为昨天。
接下来,父母应鼓励孩子在“明天”到来前完成自己许下的愿望。他的愿望得到重视,并很快可以实现,这将大大鼓励孩子确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
五、让孩子参与家务
孩子多数时候好像是父母的观众,家中的事务,他并不清楚,家中的麻烦,他更是不得而知。
培养独立能力,首先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然后促使其努力去执行。执行中一定会遇到挫折,此时父母要多鼓励,巧妙地告知改进的方法,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某幼儿园曾做过5次测试:请数名幼儿从指定的幼儿手中取玩具。结果,有90%以上的幼儿是动手抢或求助老师去取,只有极少数幼儿采取语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换的办法获得成功。许多幼儿一方面只会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成自己的伙伴,却不能与真实的同龄伙伴友好相处和交往。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家长在“四怕”心理驱使下,限制孩子们交往,致使较多的独生子女陷入交往饥渴与交往低能的困境。所谓“四怕”即怕孩子出门被欺负;怕孩子出外学坏;怕孩子外出游玩耽误时间;怕其他孩子上门玩弄脏了居室。
心理学家认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困境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人那里学到的。作为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永远走出孤独的困境呢?
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作为父母,应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培养孩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家长不要摆出“父(母)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去“参政议政”,有利于孩子树立处理事物的信心。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一味地由家长说了算。
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家长可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已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要求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家中来客时,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切忌一味将孩子赶走,要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交往。这样将有利于消除孩子与人交往中的羞怯、恐惧心理。
教习基本的交往方法。儿童学习交往应当学会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家长应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
让孩子走出家门去结识“兄弟姐妹”,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一份成熟,少一份稚嫩;多一份豁达,少一份孤独。
家长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要点
导读: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一生。家长要掌握要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保持父母与孩子有效不间断的对话,保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幽默风趣的对话、戏谑)。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3.培养独立性、鼓励冒险精神。
4.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观察者。
5.允许你的孩子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既不要打断也不要加以审查评论。
6.不要强迫孩子接受你个人的价值观和抱负。
7.鼓励你的孩子在家中谈论学校的生活、谈论他的友谊。
8.定期讲一些启发性的故事或寓言。
9.把你希望孩子做什么棗或者不做什么棗尽可能具体化。
10.安排适合孩子兴趣,脾气和技能的家务。
11.鼓励你的孩子从事那些能够锻炼他自我控制能力和培养他同情心的活动。
12.适时赞扬、支持、鼓励。
13.经常与你的孩子共同参与游戏或共同完成某项工作,每一次成功都是建立自信不可或缺的基石。
14.保证每天有一小段时间让你的孩子与同伴玩耍游戏。
15.当你看见别人的孩子不公正地利用你的孩子时,你要巧妙地介入其间。
16.对不良行为应给予适当的惩罚。
17.要认真对待任何一次撒谎和偷窃,千万不要让孩子因撒谎偷窃而获益,若不幸已发生撒谎或偷窃,要与你的孩子共同研究补救措施。
18.你的批评所针对的是行为,而不应是小孩本身。
19.不要让涉及孩子不合规矩的行为的讨论变成争论。
20.不要让你的孩子感到难堪或羞耻。
21.不要靠体罚来管教孩子,若你错手打了小孩的屁股,你要找适当的时候向他道歉。
22.无论何时,只要你做错了,就应该道歉。
23.树立良好的榜样。
24.在孩子面前父母管教的步调应一致。
25.对付情绪失控的儿童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其注意力。
26.对儿童需求延迟满足。
27.孩子患病时应寻找支持你和孩子的外在力量。
28.对陷入紧张与沮丧的孩子提供安抚性的信息和支持。
29.不让孩子看恐怖的或令人反感的电视节目,帮助你的孩子区分电视中的和真实生活中的事件。
30.如果合适的话,你的命令中应该包含着某种奖励。
31.定期与老师交流。
32.对你的孩子的成长不能期望太高,不能操之过急、拨苗助长。
33.必要时约见心理医生。
家园互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
比如说到小鸡能回到家的途径,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看看,小鸡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才能回到它的家呢?”说完之后,很多小朋友还是不能理解老师的意思。这时老师就反复地解释她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老师来说,很习惯就说出比较成人化的语言,可以理解。但是,毕竟孩子的思维还没有达到那个理解能力。像“复杂”“简便”这样的字眼是很书面化,在幼儿课堂语言组织方面就要注意了。因为是说话,所以要说得口语化一点,说一些比较符合孩子的逻辑心理的语言。就拿刚才举的例子来说,我认为可以这样说比较好:“小朋友,现在你们来找找看,帮小鸡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帮小鸡找到最快的回家的路,因为天快黑了,鸡妈妈在等小鸡吃饭呢。”这样孩子比较容易理解老师要提问的意思。表达得比较生动,也让孩子有个想像的情景空间。
自从和孩子们接触以后,我才知道,即使在课堂的语言方面也要注意文字的组织,不能用太生硬、太书面化的语言来表达,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表达思维方式上来想,让自己教学的每一句台词都活跃起来,跳动起来!
玩具能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
随着小儿渐渐长大,玩的花样也多起来,大人可利用一些形象玩具如玩具娃娃、各种生活用品玩具、各种动物玩具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小儿学习语言,认识外界事物,发展具体形象思维、记忆和观察能力。
大人可利用玩具娃娃及各种生活用品玩具和小儿一起玩一些生活模仿的游戏,娃娃最好选择抱着适宜、样式简单、能随意穿脱衣服的中型娃娃,可以让小儿给娃娃喂饭、洗脸、哄娃娃睡觉,学习娃娃衣服、五官的名称,可以帮娃娃选择小床、小椅、小碗等生活用品,了解这些生活用品的名称和用途,发展认识能力,增加词汇量。
小儿一般比较喜欢形象逼真,有艺术特征的动物玩具,可从中学习动物的名称和特点,动物叫声及有关动物的儿歌,可用这类玩具做一些游戏。如“什么动物不见了?”大人可选择几种动物让小儿认识,然后用布把这些玩具盖上,趁小儿不注意时,大人偷偷拿掉一个玩具,再掀开布,让小儿说出那种动物不见了。“布袋游戏”是在布袋中装几种动物玩具,大人从中拿出一个,或让小儿自己摸出一个,说出动物名称,学动物叫声,或用积木搭动物房等。
在玩的时候,大人要边玩边讲,教小儿学会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教会他与大人合作玩。玩完后和大人一起把玩具收拾好,这样既锻炼了小儿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小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朗读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朗诵实际上是朗读者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不仅如此,闫琦说,长期学习朗读,能使孩子的词汇量大增,提高其表达能力;孩子在朗诵中,会反复琢磨文字的表达效果和意境,这能帮助他们增强对文字的理解;而文字理解力的提高,又会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被自己朗读的内容和声音感动,变得希望与人交流。
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3岁,会进入语言发育的高峰,说话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报个朗读班,培养他们的朗诵能力。
当然,报班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对不愿上兴趣班的孩子,家长可在家挑选一些韵律感、节奏感较强的诗歌或文章让他们朗读。文章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过生涩,让孩子读过后不知所云;词汇量也不要太大,否则会影响记忆,令效果打折。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独特的外貌。即使他有兄弟姐妹,他也有不同类型的才能和兴趣。但是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有一种热情,那就是准备好了接受学习的方法。因此,学校的责任就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正规的训练,但是到孩子们5、6岁时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时,通常他们的学习模式也已经形成,学习的兴趣也已经养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常常在入学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是一个学习者的信念。
孩子们是如何理解他们是学习者这一点,对他们在学校取得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成功。他们对自身是学习者的理解,最初来自于家长为他们提供或创造的环境及经历。
孩子有8种不同的智能,所以家长针对每种智能给孩子提供经历、环境和机会。
通过提供给孩子一些有趣并能让他们兴奋的经历,通过让孩子走过反复和成功、挑战和失败并重的一段历程,家长发展着孩子的各种才能。因为我们知道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潜力,所以家长能否保证孩子有机会探索和寻求每一种智能(并不仅仅局限在那些家长可以轻松提供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撇开智能,家长当然需要提供爱和一致性。家长需要爱孩子,需要照顾孩子,需要发展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需要建立一致的规矩,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要注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这一点也很重要。他们真正明白:我们做的要比我们说的更重要。看着我们运用所有的智能,他们体会到每种智能都有其价值,并且每种智能都是可以学习的。与此相关的是,紧随其后的主张都建议在发展孩子的智能时,要有父母的参与、与孩子的相互作用。那些由受过训练的专家来教授的课程及训练智能的方法当然是好的,但是没有哪种形式能够比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学习更好。
虽然存在着8种智能,并且与之相关产生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例如:几百年前,自然智能远比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重要),但许多人认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些学业性的智能比其他智能重要,其中语言智能是最重要的一种智能。
这种看法在教育中看上去是肯定对的。事实上,在每种文化中,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在学校是最有价值的两种智能。那是因为,不考虑文化因素,像医生、律师和工程师这些拥有高薪、高地位的职业绝大多数需要个体具有很高的学业智能。既然,学校的形成最初是为了培养工人和公民,那么确保学生精通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就自然成了教育家的一个必然的目标、学校关注的焦点。
语言智能的定义是:对词义和词序的敏感性。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具有很高的语言智能的人能用语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人交流非常清楚有力。一个具有很高的语言智能的人阅读和书写都很好,(通常)具有很大的词汇量,能将单词的运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个具有很高的语言智能的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别人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领导者通常都是演说家或作家)。对一个具有很高的语言智能的人来说,单词并不仅仅可以表达意思,还可以进行绘画。诗人都具有很强的语言智能,他们牢牢地抓住语言,使之能表达综错复杂的情感。多语言翻译家具有一种不同的语言智能。显然,小说家和记者具有很强的语言智能,那些从事广告公司的文案、市场创意和电台节目主持的人员也具有很强的语言智能。政治家凭借他们说什么或怎么说来影响公众、发展自己的追随者,他们当然具有很强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的组成元素包括阅读、书写、作诗、演讲、听力和对其他语言的熟悉程度。几乎在每一个领域或专业中,拥有语言智能的技巧是很有用的。
具有很强的语言智能的幼儿的特点是:
*喜欢听别人朗读(即使是6周大的婴儿也喜欢)
*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同样,6周大的婴儿就能听到和识别)
*喜欢提问,特别是喜欢提“什么?”和“为什么?”
*热衷于与任何一个能成为他的听众的人对话
*永远不会满足于简短的答案(不管答案是否正确)
*喜欢闭上眼睛,在脑中幻想他所听到的景象
当那些具有很强的语言智能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喜欢:
*写书或出版报纸
*制订大型读写计划
*向同龄人和成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演讲
*除学校布置的任务之外,写自己的故事
*听“书的录音”
*玩文字游戏,填字游戏,用双关的诙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