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语言教案《足球找到了》
发布时间:2021-10-03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语言教案【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讲述图片四幅。
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找到了》
活动目标
1、理解自然现象:“风娃娃”就在我们身边。
2、欣赏儿童化的散文,培养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风娃娃的话》,《我和空气娃娃玩游戏》。
知识经验准备:有寻找“空气娃娃”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磁带《风娃娃的话》,提问:风娃娃在哪里?
提供线索,寻找答案。
播放录像《我和空气娃娃玩游戏》。启发幼儿根据录像内容展开讲述。
欣赏电脑课件《找到了》。
结合幼儿园课件逐段欣赏并提问:
①谁在帮柳树梳头发呀?
②谁在和花儿跳舞呀?
③谁在帮小船摇摇篮?
④谁在逗风筝翻跟头呀?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科学活动: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活动室窗框上垂挂各色飘带或大小不等的风车,使幼儿感受风娃娃就利用饭前、午睡后等生活环节进行有关自然现象的猜谜活动。
建议家长在天气晴好的周末带幼儿去郊外感受风。
散文:《找到了》
“呼——呼——”风娃娃轻轻地走着,它和小豆豆藏猫猫呢!
小豆豆找呀,找呀!就是找不着风娃娃!
“风娃娃,你在哪里呢?”
柳树说:“小豆豆,你想想,谁在帮我梳头发呀?”
花儿说:“小豆豆,你想想,谁在和我跳舞呀?”
湖里的小船说:“小豆豆,你看看,谁在帮我摇摇篮?”
风筝在空中快乐地玩着说“小豆豆,你说说,谁在逗我翻跟头呀?”
明白啦!小豆豆抓起小风车跑了起来,风车骨碌骨碌转得欢。
“风娃娃,你躲在我的风车里。我找到啦!找到啦!”
(杨明明/文)
【录音内容】
(1)风扇对着书本、对着风铃吹的声音。
(2)风娃娃”说:“小朋友们好,我是风娃娃,虽然你们从来都没见过我,但我一直都在你们身边呀!聪明宝宝们,快来找找我吧!”
【录像内容】
幼儿在操场放风筝、玩风车、用塑料袋装空气、对着小伙伴的身体用力扇扇子、扇子扇出大小不等的声音、摇摆的树叶……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散文用“小豆豆找风娃娃”的情节描绘了无处不在的风。散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层层递进地把幼儿引人了优美的散文意境中,让幼儿和“小豆豆”一起与“风娃娃”做游戏,轻松自在地学习散文、欣赏散文。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理解风的特性,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难点:能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之上,讲述一些关于风的趣闻。
活动拓展:
将电脑课体在幼儿园局域网内共享,供幼儿随意点击、学习。
收集有关风的知识,并向幼儿做简单的介绍。
情境表演: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表演道具,形象地再现散文的内容。
注意事项
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有限等客观因素,幼儿在讲述时或许会无话可说。教师切勿着急,耐心加以引导,相信作品的语言魅力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埋在幼儿心底的潜意识会令他们茅塞顿开的。
活动前幼儿已经知道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中班足球教案精选
小编精心选取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班足球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感谢大家帮助分享这份资料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班足球教案【篇1】
设计思考
幼儿足球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以专业教学为主,必须融入游戏教学。《木头人》是民间游戏里的经典游戏,与足球技能——停球,相结合,即起到了幼儿足球课程游戏化,也进一步提升了孩子对足球喜爱。
活动目标
1、在传统儿歌情境中,按指令带球行进和停止。
2、遵守游戏规则,感受足球游戏乐趣
技能练习
身体练习肌肉力/平衡性/敏捷性/协调性
足球技能、行进带球、停球、
合作技能
(基本战术)无
活动准备
足球场——半场、足球27个
活动过程
准备部分
1、热身游戏——《回头123》
带领幼儿在场地内慢跑两圈,进行下肢热身
游戏规则:老师在球门前面对球门,幼儿则站在教师30米以外的准备线上,等待教师说:回头1、2、3,教师开始说:回头……,幼儿快速前进,教师说完:回头1、2、3幼儿则要快速停止,保持停止造型。(前行速度可以调节,快跑到慢走,为第二环节做好铺垫)
2、你追我赶
障碍瓦片,分段,进行跑、跳、跨
游戏规则:第一幼儿向前进行跑、跳、跨,行进到一半,后一幼儿进行追赶
【1、游戏中要注意提醒幼儿,奔跑过程中不能推挤小朋友】
【2、热身环节游戏次数根据奔跑的距离,场地来设定,3/4次即可】
【3、游戏可以二选一】
教学与练习部分
2、幼儿自由分散踢球
【1、自由分散踢球中注意提醒幼儿,行进带球过程中,注意躲闪以及冲撞】
【2、自由分散游戏时间根据场上幼儿的带球情况来设定,5到10分钟以内———(教师也可以根据场地大小自由设定时间)】
3、游戏——《木头人》
游戏玩法:老师与幼儿持球自由地在场地上运球行进,念儿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动就成小蜜蜂”当儿歌念完时,幼儿要马上踩球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听到指令后再开始新一轮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听到儿歌结束时必须停止,踩球,否则将停止游戏一次。
【该游戏属于民间游戏中的经典游戏,幼儿对儿歌已经耳熟能详,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改变规则,调整儿歌速度。】
结束部分
4、在游戏《回头123》游戏中让幼儿收拾整理足球【也可以让幼儿依次排队射门,自己收拾球,给老师整理】
5、教师总结本次游戏活动,师生整理场地后回教室。
中班足球教案【篇2】
【设计思路】
让幼儿明白噪音也是一种污染,我们保护环境可以从减少噪音开始做起。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找到快乐。明白保护环境,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想办法控制噪音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探索,引导幼儿想办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乐音与噪音的生活经验。
2、椅子、桌子、杯子、碗、铁桶、双面胶、透明胶、海绵、布条、棉花、小地毯、废报纸及各种软硬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噪音,导入活动
1、请助教老师隐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让小朋友注意听。
准备一些很嘈杂的噪音,钢琴曲以及欢快的儿歌等等,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
2、提问:你听到了一些什么?
这些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听了这些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这些噪音?
二、引导幼儿进行两种物品相碰撞操作
1、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想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哪些东西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大?哪些东西相碰撞是发出的声音很小?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哪些物品与任何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小?
哪些物品与别的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你们喜欢听哪种?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分小组讨论减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噪音?
2、启发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中班足球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踢球的技能,锻炼身体。
2、幼儿能根据指令做动作,培养身体协调性。
3、幼儿能积极参与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将若干小足球四散放在足球场,球门两个、圆形障碍物若干(幼儿绕 s型路线绕行)。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足球,引入本节课。
2、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的拉伸练习。
(二)基本部分
1、根据指令做动作(接力赛)
教师:小朋友已经上过几节课了,这一节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复习一下。
教师:"首先跟小朋友们玩第一个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向上跳 向左跑 向右跑
要求:男女分组,每一队的第一位小朋友手抱一个足球,当教师出发哨声响起,小朋友抱足球向老师方向跑去,教师会不断发出指令,游戏中的小朋友根据指令做动作,到达指定地点后,抱球快速返回,把球传递给第二位小朋友。游戏依次进行。
(1)教师示范。
(2)幼儿练习。
(3)幼儿分组比赛。
2、身体协调性游戏。
(1)教师示范。
(2)幼儿练习。
(3)幼儿分组比赛。
(三)游戏:足球对抗赛
(1)幼儿男女各挑5个人分成红蓝两队,进行小规模的足球比赛。进球多的队获胜。
(2)小结比赛情况,总结经验,再次进行比赛。
(四)放松运动:幼儿坐在场地上,轻轻敲打肩、背、手、脚等部位,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中班足球教案【篇4】
幼儿园中班足球游戏活动教案
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足球作为一项很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将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场足球游戏活动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2. 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促进孩子们的社交技巧和友谊。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一块室内或室外的足球场地。
2. 准备足球、球门和队服等相关器材。
3. 组织家长志愿者或教师,担任活动中的指导员和裁判员。
三、活动内容:
1. 热身运动:设定多个热身动作,如慢跑、踏步、高抬腿、绕圈等,帮助孩子们准备好身体。
2. 基本动作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教授孩子们如何运球、传球、停球和射门等基本足球动作。指导员可以使用画板或示范动作来解释并示范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
3. 技能训练游戏:设置多个趣味性的足球游戏,如“抢球赛”、“传球接力赛”、“射门比拼”等,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小组竞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足球比赛,每个小组有一名指导员从旁辅导和评分。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以提高他们的比赛和竞争意识。
5. 交流展示: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比赛成果和经验总结。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并对其他小组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肯定。
四、活动扩展:
1. 邀请足球专业教练或运动员来参与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指导和激励。
2. 组织足球比赛,邀请其他班级或幼儿园共同参与,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3. 配备摄影师记录活动过程和孩子们的体验,以留念和分享给家长。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足球游戏活动,孩子们能够收获很多。他们不仅学会如何踢球,还能培养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同时,孩子们还可通过和其他班级或幼儿园的比赛交流,互相学习和成长。这一系列的足球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在足球运动中收获快乐,并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
中班足球教案【篇5】
游戏名称:足球小将
目标人群:中班幼儿
游戏时间:15-20分钟
游戏材料:足球、彩色笔、纸团、绳子
玩法:
1. 将幼儿分成两个队伍,每队10人,其中一人为队长。
2. 教师出示足球和小纸团,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自己认为的足球球员,如前锋、中场、后卫等。
3. 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做成球门,并在球门的两侧设置标志杆,作为防守和进攻的界限。
4. 游戏开始,教师将球传入防守方的球门,并发出进攻指令,防守方迅速占领标志杆,准备接球。进攻方则用绳子做成的人形障碍物阻挡防守方的进攻。
5. 防守方将球传入进攻方的球门,并发出进攻指令,进攻方则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守。
6. 游戏结束后,统计每个队伍进球数,并进行颁奖。
注意事项:
1.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适当加入一些动作和舞蹈元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2. 防守方和进攻方需要保持相对静止,以免幼儿感到混乱。
3.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反应,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4. 游戏结束后,可以引导幼儿将游戏中绘制的球员和球门进行收集和整理,让他们感受到收集和整理事物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找不到眼镜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找不到眼镜
活动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粗心的性格特点。学习独立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不遗忘、不丢失。
活动准备:故事录音、幼儿用书《找不到眼镜》。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录音,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谁找不到眼镜?他的眼镜到哪儿去了呢?”
2、师生共同听故事录音前半段。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交流:——“熊的眼镜会在哪里?” “为什么他会找不到自己的眼镜?” “他的眼镜应该放在哪里?”
3、听看结合,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
4、阅读故事,边听教师完整的朗读故事。
5、幼儿自由结伴讨论故事内容,教师巡回聆听:
——“我们帮助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改正自己的缺点呢?”
6、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提升相关经验:
7、引导幼儿积极讨论:——“我们的学习用品增加了,那怎么样使这些学习用品不丢失呢?”
8、师生共同归纳统计保管物品的方法。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起风了,猫瘦了》
设计意图:
《起风了,猫死了》是一首英格兰童谣,它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起风了”“猫死了”这两件看起来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因为发生了一连串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而产生了间接联系,这样的故事可引发人的联想,开拓人的思维。由于该故事较长,且“猫死了”不符合幼儿的情感需要,所以我对故事做了删减和修改,更名为“起风了,猫瘦了”,以符合幼儿的情感需要和学习特点。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鼓励他们自由想象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事物间的联系。具体安排如下:一是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初步感知事物间的联系,并引出主题。二是启发幼儿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两种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为后面想象并讲述多种事物间的联系做铺垫。三是利用图片接龙方式鼓励幼儿发现多个事物间的间接联系。三个步骤层层递进,由两个事物到多个事物间联系的找寻,由直接联系到间接联系的讲述,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促使他们在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目标:
1.感知“起风”和“猫瘦”之间的因果关系,初步了解事物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能想象出事物间的联系,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
3.体验自由想象和创造性讲述的乐趣。
准备:
1.盒子六个,盒面上依次贴上六幅故事图片(如图)。
2.绘有轮船、厨师、打翻了的椅子、汽车、大哭的孩子、鲜花等不同图案的图片若干。
过程:
一、依次观察、分析六个盒子上的内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1.感知、理解第一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一个盒子,如图1):上面画了什么?
幼:刮风了。
(教师将第一个盒子放在桌子的最右边。)
2.感知、理解第六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六个盒子,如图6):这个盒子上画了什么?
幼:一只猫。
师:这只猫原来很胖,现在瘦了。你们觉得“猫瘦了”跟“起风了”有关系吗?
幼:没有。
(教师将第六个盒子放在桌子的最左边。)
师:想想看,起风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树被吹得东倒西歪/东西会被吹得飘来飘去。。
幼:冬天会很冷/夏天会很凉快。
3.感知、理解第二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二个盒子,如图2):发生什么事了?
幼:窗子被吹开了。
师:窗子被吹开了会怎样?
幼:房子里会变得很冷。
师:还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
(教师将第二个盒子置于第一个盒子左侧。)
4.感知、理解第三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三个盒子,如图3):怎么了?
幼:窗子被风吹开了,风把花瓶吹倒了,水流出来了。
师:水流出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地板会湿,会打滑。
师:地板打滑会造成什么后果?
幼:有人走过来会摔倒。
(教师将第三个盒子放在第二个盒子的左侧。)
5.感知、理解第四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四个盒子,如图4):谁摔倒了?
幼:老奶奶摔到了。
师:这下可麻烦了。该怎么办?
幼:送到医院去。
师:是啊,老奶奶摔伤了,必须把她送到医院去。
(教师将第四个盒子按顺序放在第三个盒子的左侧。)
师:现在你们想想,猫为什么瘦了?
幼:因为奶奶到医院去治伤,没有人喂小猫吃东西,所以小猫就瘦了。
6.感知、理解第五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五个盒子,如图5):看看是这样的吗?
7.完整观察六张图片上的内容,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将六个盒子依次排好):看看这六张图片上的内容,现在你们觉得“起风了,猫瘦了”有关系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画面编成一个《起风了,猫瘦了》的故事。
(师幼一起指图编讲故事:起风了,窗子被吹开了,花瓶倒在了地上,水流了一地。老奶奶走过来了,滑了一跤。老奶奶住进了医院,没有人喂猫吃东西,猫瘦了。)
师(小结):“起风了”和“猫瘦了”看起来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连续发生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后,它们之间就发生了联系。
二、根据图片联想讲述
1.选择两张图片联想讲述。
师:这里有很多图片,我先选一张,请你选一张和我的这张图片做朋友,说一段有趣的故事,好吗?
(如师幼选出了厨师、轮船的图片。)
幼:有一条大轮船在海上行驶,船上有很多人。到了中午大家肚子都饿了,于是请厨师来给他们做好吃的。
2.选择多张图片联想讲述。
师:你们还能选出更多的图片讲述一段更长的故事吗?
(如一幼儿选出了打翻了的椅子、汽车、大哭的孩子、鲜花。)
幼:一辆汽车开得很快,“呼”一下把旁边一张椅子带倒了。小孩子吓得大哭起来。好朋友送了一些花给她,她开心地笑了。
三、自由选择图片合作讲述故事
师:现在大家自己选择一张图片,和旁边的朋友一起讲述两张图片的故事,然后找更多的朋友把图片加在一起讲更长的故事。活动结束后,再把它装订成故事书,在封面上写上大家的名字和故事的名字,放到阅读区,大家一起来编故事。
延伸活动:
在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制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