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小动物
发布时间:2021-09-21 幼儿园教案小动物 幼儿园喂小动物说课稿 幼儿园美术小动物过冬说课稿前几天课间操的时候我们出去做操的时间,有个孩子跑过来告诉我,老师,那里有只小小麻雀,我就过去看看,原来是只刚出生不久还没长毛的小麻雀,不过已经死了,孩子们都跑过来看,看到死去的小麻雀,一个劲的说:好可怜啊,好可怜啊!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它是怎么死的?有的说是从天上掉下来摔死的,有的说是被爸爸妈妈遗弃的,有的说是自己从窝里掉出来的,有的说是饿死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还真丰富呢!
我就说这个小麻雀是很可怜,这么小就死了,肯定是它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从窝里掉下来了,自己又太小了不会飞,就死在外面了。所以小朋友也要小心,在家里的时候不能自己一个人跑出来玩,这样很危险,那我们把小麻雀给埋起来好吗?幼儿一致说:好,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把小麻雀拿到我们种植区找个偏僻的地方把小麻雀给埋起来了,还给小麻雀插上了一个小棍,作为记号。
过了2天,我们到餐厅吃饭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又大声的喊起来:老师,小麻雀的妈妈也死了,怎么办啊?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一只大麻雀,也死了,孩子们又讨论起来,它是为什么死了的?然后就跟我说:老师,我们去把它埋了去吧,好可怜啊。我们就一起找到小麻雀的那个坟把它们埋在了一起,孩子就说,小鸟和它妈妈都死了,怎么办啊?看见天上还在飞的麻雀就说:看,它爸爸孩子天上呢,还有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舅妈等等。YJS21.cOm
这个时间好像是麻雀繁殖的季节,我们幼儿园有好多小麻雀,又过了一天,我们园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抓到了两只刚长满羽毛的小麻雀,老师就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鸟,你们喜欢小鸟吗?大家都说:喜欢。那我们应该把小鸟放在哪里啊?放在天上,有好多孩子都这么说。真是好孩子,知道保护爱护小动物,那我们一起把它们放飞好吗?“好”
我就借这个事情告诉孩子们,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我们好好相处。对待动物我们应该充满爱心,因为它们也是地球上的一员,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会与各种生命相遇:小猫、小狗、小兔子、小乌龟……这些小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朋友,甚至家人。每一个有爱心的人,懂得生命意义的人,都会知道怎么善意关爱自己的伙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保护小动物》《让孩子哭吧》
春天来了,好多孩子跟着爸妈到野外去踏青,给班里的带来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们班上的动物角里,这下我们的自然角里可热闹了,除了一些种子、花草盆景,娃娃鱼。还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高兴了没几天,问题就出来了:一是没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双休日漫长的两天没有及时换水,好多蝌蚪都死了,这让我心理感到很难过,这好事变坏事了。
有一天,阿姨叫小朋友换水,笑笑怕小蝌蚪溜走,使劲的呼喊着我给他帮忙,“林老师,帮帮忙,我不知到怎么给小蝌蚪换水。”“好吧,我跟你一起给小蝌蚪换水吧。”我拿了一个筛子的盆把蝌蚪倒在里面,样的器皿里换上干净的水。这是笑笑发现好多蝌蚪都死了,伤心的说:“它们怎么都死了。”这时好几个孩子围过来看,我趁机和他交谈:“小蝌蚪在我们这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了,我们都很喜欢它,可是一点东西都没给它吃,你们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马上抓住机会说:“对呀,小蝌蚪长大以后本来可以为我们吃掉许多害虫,可他住在我们这里却要饿肚子了,多可怜呀。我们怎么办呢?”笑笑接过我的话说:“还是放走它吧,让它去吃害虫。”面对这样的提议,我说:“对,这些蝌蚪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要找妈妈,关在小小的空间里它们就会死去。下次还是让它们回到大鱼池里,你们同意吗?”“嗯。”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在不经意中让孩子们传递了让它们要保护小动物。
很多孩子在遭遇挫折后,通常都会嚎啕大哭,但常常会阻止孩子哭:“不许哭,有什么可哭的!”“停住,不许让眼泪掉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越是去抑制孩子消极情感的表达,越会使孩子生理、心理活动不平衡,越会使孩子常常过于情绪激动。想想还是让孩子的消极情感发泄出来,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感的前提是,无论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对是错,我们应允许孩子把消极情感释放出来,其次要允许敢于让他们表达消极情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消极情感,无疑是最佳的疏通、调剂情绪的方法,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而成人应该是倾听者。
爱护公物意识的培养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最起码的素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显得尢为重要。
因幼儿对公物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要从他们身边的公共物品着手进行教育。
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明白公物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护的情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要通过对孩子爱护公物的行为的及时肯定,强化幼儿爱护公物的意识。
向家长宣传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实现家园协同对孩子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公物意识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最起码的素质,也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
爱护公物的习惯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而且要常抓不懈。
纲要指出“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这说明爱护公物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幼教工作者在幼儿的生活中、活动中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树立爱护公物的意识、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习惯。
一、赋予公物以生命,让幼儿产生同情心。
“泛灵”是幼儿的一心理特点,在孩子们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而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天生富有同情心,我们如果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就会起到特别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孩子爱护桌椅时,对孩子这样说:“小桌子、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不然会弄疼他们的。
”还可以通过情景对话形式展开教育。
让小朋友来示范如何轻轻的摆放椅子,然后模仿小椅子说:“谢谢你小朋友,你这样轻轻拿、轻轻放一点没弄疼我。
”让孩子感受物品的生命性。
在平时如有人不小心把小椅子弄倒了,我就指着那把椅子说:“哎呀小椅哭了,他说:‘小朋友不小心把我推倒了,我摔的好疼啊,谁来扶起我?’”再激发小朋友去帮助小桌椅,把它扶起来。
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与小桌椅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从而让孩子与周围物品建立情感。
玩玩具时,有的小朋友会使劲的敲玩具,我就提醒他,轻轻的玩,你不要把玩具弄疼了。
还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找,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怕疼,平时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不伤害他们,让孩子知道怎么去爱护他们。
孩子们在课后喝水时,我会提醒他们:“小朋友们口渴了,我们班的小花、小草也渴了,我们喝完水能不能接点自来水给小花小草喝呢?谁愿意去帮帮它们?”这样很多小朋友会主动去给花草浇水。
如果有孩子在画画时会用油画棒在墙上,桌子上乱画画。
我们可以模仿桌子说:“不要在我脸上乱画画,难看死了!”时间长了,孩子会形成习惯,他们会主动把歪了的小椅子摆正,拿玩具时也轻轻的拿,花盆里的小花小草也不显得渴了,身边也干净美丽了。
二、明白公共物品的作用,形成爱护公物意识。
孩子们爱自己的东西是孩子们的天性,而爱护公物的意识就比较差,要孩子具有爱护公物的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公共财物是大家的,而不是个人的,不能独自占有,也不能随意损坏。
具体来说,幼儿园的玩具不能乱扔乱摔,更不能私自拿回家。
玩的时候要爱惜,玩过之后要收好。
不在墙上,桌椅上乱画画。
同样道理,爱护公物就像爱护自己喜爱的玩具一样,这是一种可以慢慢培养的好习惯。
孩子们也是最能明白道理的,我们引导孩子们明白公共物品是我们每个人的好朋友,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是不能私自拿回家的,也不能随意破坏的。
比如:玩玩具之前我会问孩子们:你们想玩玩具吗?玩具有什么用?从而让孩子们明白:玩具是给我们玩的,玩玩具的时候我们感到很开心、很快乐,我们要爱护玩具。
如是不爱护它们,把它们弄坏了,会怎么样?出示坏了玩具让孩子们来玩,看看好不好玩?通过实践让幼儿明白玩具弄坏了,就不好玩了,坏玩具有可能弄伤我们的小手,我们在玩玩具时要轻轻玩。
刚开学那会儿,有个孩子特喜欢幼儿园的积塑,玩的时候会悄悄的放几个在自己的口袋里。
开始我只对该孩子单独教育,可效果不太好,后来在集体里讨论:有个好玩的玩具被一个小朋友拿回家去玩了,这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可以拿回家的。
又与该孩子家长联系配合教育,效果挺好。
又如前一段时间中午来幼儿园时,幼儿园的大门还没开,有的孩子就摇晃大门,有的攀爬大门,这样不仅大门容易坏,而且也危险。
我跟他们讨论:大门是干什么用的?能不能摇?能不能爬?为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大门挡住坏人的,是不能摇的,摇呀摇的,大门就容易坏,大门如果坏了,就挡不住坏人,小朋友在幼儿园就不安全了。
大门也不能爬,会把手给夹了,也容易摔下来。
”如果看到别人摇还要怎么做?“告诉他不能摇!。
”“给他告诉老师!”……孩子们纷纷回答。
我们还结合一些爱护公物的故事来让孩子们明白爱护公物的道理,从而产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三、物品用完放回原处,养成良好的存放习惯。
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这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有些人乱放东西,一生大部分时间用来找东西。
这样的人很少有什么成就。
有些孩子玩具扔得满地都是也不收拾就跑到别的地方去玩了。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迷路的玩具宝宝》等让孩子们明白,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玩具宝宝也有自己的家,玩完了别忘了把他们送回家,不能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乱扔玩具。
通过游戏《找家》来明白活动室里的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用完后要及时把它们送回原位,如果摆乱了下次用时就难找了。
如拿一支油画棒、一块油泥、一本活动手册、一张废纸等让幼儿来找到它们的家并把们送回去。
孩子们最喜欢玩体育游戏了,玩完后可以请孩子们自己收拾场地上的小体育器械,把它们送回家,下次再玩时我们到玩具的家里就能找到了。
在平时的活动中,如孩子们用过的剪刀、油画棒、书本都要求用完后放回原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存放习惯。
四、及时表扬爱护公物的行为,时时强化爱护公物的意识。
爱护公物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对于幼儿在园有爱护公物的行为我们要及时表扬,如有个小朋友走过毛巾架时看见一条小毛巾掉到地上,她小心地拾起来并把小毛巾挂上去。
我见到了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并给她贴上五角星。
孩子形成了爱护公物的观念后,还要注意对其进行不间断的随机教育。
孩子因为年龄的缘故,常常有行为上的反复,如果发生了不爱惜公物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别忽视、放任,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一次也不放过。
对孩子爱护公物的教育很可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尤其是对于意志力不强、贪玩的孩子来讲,持续、耐心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老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对孩子爱惜公物的行为要及时表扬,使其感到爱护公物的责任感、成就感。
但如果看到孩子乱扔、摔打玩具,要及时跟他请讲道理,可以让全班小朋友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带着孩子一起把玩具重新放好。
五、家园互动,共同教育,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习惯。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孩子在学校里受的教育是一样的,但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习惯却千差万别。
除去遗传因素外,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孩子是最好的证明。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要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具备爱护公物的美德,有一段时间,个别家长放学后没有回家,把孩子带到滑梯跟前玩,有的孩子把滑梯旁花园里的黄芽叶子摘的满地都是,有的家长却无动于衷。
我们通过开家长会,网上公告、温馨提示、个别写字条的方法,让家长明白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可以从孩子爱护玩具和物品上看出孩子有没有爱心,孩子对玩具有爱心长大后才会对家人有爱心,才会孝顺长辈。
我们培养孩子不能光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爱护公物等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
比如看到孩子主动把物品摆放好,家长可以说一两句夸奖的话。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家里有爱护玩具、物品,用完收拾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如果看到孩子乱扔、摔打玩具,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温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带着孩子一起把玩具重新放好。
我还请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爱护物品的行为具体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在班里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
好的行为让其他孩子向他学习,不好的行为批评指出并督促其改正。
使家园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幼儿爱护公物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幼教工作者要做有心人,从细处着眼,从幼儿心灵感触入手,做到坚持不懈,用爱心换爱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做好领路人。
爱护小凳子
平时孩子们的小凳子都是整整齐齐的排在那里,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搬出小凳子,放在旁边。但是每次都有几个小朋友喜欢推着小凳子跑,这样做不仅使小凳子的使用期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今天上午我带孩子去上厕所,在推小凳子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使劲往桌子底下一推,由于用力过猛,凳子和桌子的碰撞声越来越响,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
从厕所回来后我对小朋友们说:“刚才我们都出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用难过的声音对他们说:“我们班的小凳子在偷偷的哭泣,他的小鼻子被小朋友用力一推,正好碰到了小鼻子,他疼的都哭了……”
我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让小凳子自己诉苦,让幼儿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利用对生活的方式加深记忆,我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小凳子会哭呢?”话音刚落,孩子们抢着回答:“老师他受到了小朋友的欺负了,小朋友没有保护他们……”听到小朋友们的回答,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小凳子开心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都很小心的爱护自己的小凳子,因为小朋友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很欣慰。
提高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今天,我们全班幼儿在参观种植饲养区时,幼儿们兴致很高的观赏玉米区,有的小朋友也要参加种玉米,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幼儿们种完玉米后,我就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玉米呢?”幼儿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皮皮说:“我要每天去看玉米长出来没有。”豆豆说:“我会和玉米说说话。”阳阳说:“我要给玉米宝宝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幼儿们的童言童语,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引导幼儿应该怎样照顾玉米,以及注意事项。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玉米的时候,不要用小手去扒开土看玉米长出来没有,不然玉米会死掉的。我发现,他们都在认真地听怎么去照顾玉米。
接下来的几天,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们会在早晨进校时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玉米种植区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他们还会提出问题,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我也会用夸张的语言,如:谁来帮帮我,我快要淹死啦!让幼儿一定要注意不能给植物浇太多的水,不然它会死的。并让幼儿来模仿怎么去帮助照顾植物。足球即时比分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对孩子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
又一学期将近尾声了,孩子们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比如说:听到音乐,能将椅子搬成指定的位置;小便的时候不拥挤,先下后上;喝水也能很好的排队等候。不过,时间长了,个别孩子总会有一些“问题”出现。
每天上午的语言活动我们都得将小椅子排成三排而美工活动时往往要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响起“咔咔喳喳”的声音,不但损坏了椅子,也使教室里显得格外乱。这天,语言活动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和小朋友做个有趣的游戏,看谁搬椅子时,让老师听不见声音”。小朋友们很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我喊“一二三”小朋友开始搬椅子。我闭上眼睛当我睁开眼,全班小朋友都整齐地坐在桌边了。我装做不知道的样子问孩子:“你们怎样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到?”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轻轻地搬,轻轻地放。”有的说:“我走路跟小猫一样没有有声音。”我问小朋友:“下次搬椅子的时候,谁还能让我听不见声音?”孩子们一起举起手来。这样连续几天,教室里再也听不见“咔喳”声了。
由此我想,对孩子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光靠说教是不行的。
树节“爱护树木”主题活动
设计意图: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许多社区单位都开始组织植树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能认识树木,了解树木,爱护树木,我们幼儿园也捉住这一时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植树节《保护树木》的主题活动。同时带领幼儿走进了大自然,观察树木,种植树木,让幼儿开阔眼界,丰富认知,获得真实的体验,萌发对大自然探索兴趣。主题活动一:《认识身边的树》活动目标:1、区分认识落叶树和常青树,进行分类。2、讲述自己认识的树进行表征。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活动准备:1、带孩子户外观察树2、杨树,松树的图片,若干树的小图片3、画纸,彩笔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的回忆,讲述自己认识的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树?它长得什么样子?2、出示松树,和杨树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小结:杨树每年春天发芽,秋天落叶,这样的树叫落叶树,松树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色的不落叶,所以叫常绿树。3、幼儿利用图片分类。4、画画我喜欢的大树,幼儿绘画。5、作品展评,同伴间讲述自己画的树。主题活动二:《树的作用大》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树有美化环境、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和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2.知道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最近雾霾,风沙天气,治理风沙的录像2.挂图四幅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吸引兴趣:你都认识什么树?大家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树?2、了解树的作用(1)教师出示表现环境的两幅图,幼儿对比提问:这两幅图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如果这两个不同环境的地方让你选择,你愿住在哪儿?为什么?师小结:人们种树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更漂亮。(2)教师出示两幅图(树荫下、烈日下)对比提问:夏天到了,两个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到哪个地方玩?为什么?师:小结:在夏天大树是我们天然的“空调”,可以为我们调节气温。(3)出示录像,幼儿观看。提问:这是什么天气?这样的天气你喜欢吗?怎么才能挡着这些风沙教师小结:树可以净化空气,防风防沙防洪。3: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幼儿讨论4:歌曲:《小松树快长大》结束。主题活动三:《植树节》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2.学唱歌曲《爱护小树苗》3.幼儿懂得爱护树木活动准备:1.植树的录像2.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1.出示录像,幼儿观看提问: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怎么植树?(有的挖坑,有的扶小树苗、有的浇水......)师:树的作用很大,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树,所以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了植树节,人们在这一天植树,这样我们生活中的树就会越来越多。2.我们小朋友应怎么爱护树?幼儿讨论。3.欣赏歌曲《爱护小树苗》。4.学唱歌曲。5.鼓励幼儿表演歌曲。活动延伸:表演区幼儿进行表演。主题四:户外体验活动《我去值树》活动目标:1.感受大自然,体验植树的快乐。2.体验同伴间团结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1.树苗及植树工具2.出发前的安全教育及准备。活动过程:1.组织孩子,出发前的安全及规则教育。2.分组植树,由教师协助。3.整理队伍请点人数返回。延伸活动:绘画《我去植树》。
宠物区的小动物们
真是应了那句话:教育无处不在!
在教室里最显眼的地方,摆着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小三班的幼儿从家里带来的,面对可爱大方的孩子们,我对自己说:“他们长大了,懂得分享了。”但是每次玩后收拾的不是很好,听到琴声把玩具一仍就跑,我真是又气又急,怎么办呢?
第二天孩子们要到儿童乐园玩,在动物园看动物时,我脑中突然一闪,教育孩子的机会来了,看到动物们互相拥在一起,大猴抱小猴,小猴与小猴互相添毛,那么有趣。“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孩子们竞相回答。“那么我们怎么爱护小动物呢?”孩子们回答的也非常有趣。从儿童乐园回来,看到乱糟糟的玩具,我先告诉孩子们咱们教室里的玩具都是大家最喜欢的,请大家玩后一定要摆好,不能一仍就跑,动物园的小动物它们多么井然有序呀!
通过秋游观看动物,收获还真不少。宠物区的动物比以前放的整齐了,小狗神气的趴在门口,大狗抱小狗坐在小板凳上,蝙蝠倒挂空中,就连我也喜欢的不得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教育无处不在!
小动物的家
圆圆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说他有个性,一点也不夸张。想象力丰富,提出的问题也很“刁钻”,还会经常冒出一些“古怪的”“出格的”想法和动作。比如,小朋友的玩具、图书等物,他会趁别人不注意时,悄悄的占为己有,等别人发现时,他就耍赖并会说出各种理由不承认;当他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他总是把错误说成是别人的,自己总是对的。
一次绘画活动中,我组织幼儿在美丽的草地上添画大树、小花、太阳、小鸟等,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着。可当我看到他的画时,气不打一处来,原本很漂亮的一副画,却被他画成了乱七八糟,一团一团的黑块。我很想发火,但却看到他一脸的无辜,我便平下心问:“你为什么把画画成这样?”“老师,这些黑色是我画的小动物的家,如果天黑了还有下雨了,小动物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了。”听他这么一解释,我明白了他画黑块的原因。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不妨先让自己的心情冷静下来,多给孩子一些解释的机会,不要冤枉了那些可爱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理解他们的想法,多给孩子一些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