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宝宝交谈的学问
发布时间:2021-09-20 狼和鹿的故事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宝宝入园导读:大叫都知道,家长教育孩子不容易,各方各面的事情很多。孩子还小,很多时候都要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交谈,这里面就有很多的学问。
作父母的都希望能与孩子有很好的交流,可一腔肺腑之言到了让孩子的耳中非但不见有效,反而会引出一番家庭纷争来。为此烦恼的父母们不妨试着学习“心语巧说”,说不定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心话语简练说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可在父母表达对他们的关爱时,他们却又很反感,这是为何呢?究其原因主要出在父母“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唠叨不休的说教,其实,许多父母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因此,父母应该主动寻求改变,在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时,使用干脆、简练的语言。
知心话语含情说
如果,父母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如果要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佳佳,瞧你膝盖划破了这么大的口子,疼不疼?你知道妈妈的心有多疼吗,下次你一定要千万注意哦?”……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开心话语带理说
对孩子说“开心话”并非全是油嘴滑舌的插科打诨,相反,要把开心话说得既风趣又意味深长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不过,我们可以看看这位父亲,他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后小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着眼镜?这位幽默的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对女儿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在开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有孩子后,父母免不了多操心,特别是他们养成某些坏习惯后,父母更是忧心忡忡。对孩子说吧,说得好能使他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一旦说得不好问题就严重了,比如: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病”等。
既然这些话不好说,就干脆不要说,父母可以使用一些其他办法间接教育孩子,比如:采取留纸条、写封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以这些方式表达父母自己的想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让宝宝学会和别人分享
要让你的宝宝学会与人分享,或许需要几年的时间,耐心等待他慢慢长大,慢慢体会“分享”的意义吧。
帮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建议父母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以下不良的行为反应:
1.无所谓。有些父母这样说:“我这孩子就是小气,拿他没办法。”
2.怕别的孩子要争自己孩子的玩具而发生吵闹,就让孩子把玩具藏起来。
3.有些父母强迫孩子把心爱的玩具交给别人玩,孩子不愿意就严厉处罚。
4.空洞说教。对孩子一本正经地谈话:“不自私的孩子讨人喜爱,拒绝把玩具给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以上这些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
给两岁孩子父母的建议:
■确保你的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如果一个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触的小伙伴的范围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实践出真知,孩子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
■换一种方式说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诉两岁的孩子:“你玩这个球已经很长时间了,亮亮一直在等着呢。现在轮到他玩了。”那么你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更友好,更大方。当亮亮玩完了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看,他不玩了,你还可以继续玩。”这样,孩子从中能够学到两点:一是亮亮和他一样喜欢玩球,二是属于他的东西,或者他喜欢的东西最终还能够回到他手里。
■善于利用机会,以身作则。如果你两岁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贵的东西,比如你的珍珠项链,那你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他与人分享。你可以让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轻拿轻放,因为项链很容易拽断。还要告诉他等他看完了要归还给你。
教育先学会和宝宝说话
好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有时并不是孩子不肯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没掌握和孩子说话的技巧。现在我就把我的一些小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
彤彤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对“权力”开始有了无限的向往。在家里,她是大权小权一把抓。看看,快吃饭了,“小坏蛋”掌握着“筷子”大权:“坐坐好,谁的表现不好就不给谁发筷子,不给他饭吃!”可危险的是她时常抓着一把筷子从楼上下来等我下班回家。“彤彤怕妈妈饿肚子赶紧发筷子给妈妈,是不是?”彤彤点点头。“可是你知道拿着筷子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多危险呀?如果不小心摔了跤,戳到眼睛就无法看电视了……”彤彤最爱看电视,想想我说的话犹豫了一下。“你把筷子先给妈妈拿着,等到了家妈妈再还给彤彤,让彤彤发好不好?”彤彤果真爽快地把筷子交给了我。奶奶笑道:“我们哄了她半天也没用,还是你有办法!”呵,知女莫若母耶!
技巧:肯定宝宝的成绩,及时指出宝宝的不足之处,让宝宝心中有数。
彤彤每晚临睡觉前都要看20分钟的电视。一天,我带她去浴室洗澡,回到家吃过晚饭后已经到了她正常睡觉的时间。我催她去睡觉,她却要看电视。可我不能让她破坏正常的作息规律。正想着对策时,彤彤恳求道:“妈妈,我只看一会儿,只一会儿……”说着就自己打开了电视。我知道,不让她看定会激起她更大的反抗,倒不如就让她看两眼。“彤彤,你睡觉的时间已到,只能看5分钟,好不好?”彤彤点头答应。几分钟后,彤彤果真自觉地去自己的卧室睡觉。“妈妈,今天洗澡累了,明天再看!”呵,真乖!
技巧:不妨先妥协退让一步,再讲道理。
彤彤自从自己会穿脱鞋袜后,经常看到她光脚。如果在冬天光着脚很容易感冒。道理讲了一箩筐,全都当了耳边风,不如换个方法。于是,我把音量压到最低,近似于耳语:“彤彤,去把你刚脱的袜子穿好,不然会受凉的,看,你的感冒还没好呢!夜里咳嗽,难过得呕吐,还记得吗?如果你喜欢自己脱袜子,等妈妈给你洗脚的时候让你自己动手行不行?”“妈妈,我现在就穿!”话还是原先说的那些话,只不过换成耳语,就有着如此不同的效果,掌握孩子的心理很重要哦!
技巧:在对宝宝进行好言相劝的时候不妨巧妙地运用一些耳语,宝宝喜欢这种神秘感。
彤彤有时候很固执。有一次她站在我的摩托车前,因为迎着风怕吹着她,我便让她把脸转过来对着我。彤彤不乐意,任好说歹说都不听。无奈之下我只好试着说:“彤彤,妈妈怕冷,你转过来抱住妈妈,好吗?”“好!”小人儿立即转过身将我抱得紧紧的。
还有一次,彤彤在汽车上动来动去、一刻也不闲。我让她好好坐着她就是不听。我又用了同样的办法:“彤彤,你看车子开得一摇一摇的,妈妈好怕摔倒,你坐在妈妈旁边抱着妈妈行吗?有彤彤抱着妈妈就不会摔倒了……”话还没说完,彤彤就充当起我的保护神来。呵呵,没有孩子不信哄的!
技巧:利用宝宝逆反的心理,故意说些反话,达到最初的目的。
其实,只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多动一些脑筋,孩子还是很懂道理的。我相信您也能做到!
怎样和暴力宝宝的妈妈交涉
导读:专家建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暴力小孩家长的谈判上。应把精力放在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提高能力和自信上,以便他们长大能战胜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
如果你想要求暴力小孩的妈妈让她的孩子别再欺负你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什么?
不要与她接触
这是芝加哥地区的育儿教育专家们的建议。曾经是教师的克里斯蒂·克拉克,现在通过她的商业机构提供育儿讨论会和上门咨询服务。她看到许多出于善意的父母们在这个问题上经常犯错误。她说:“无法忍受自己孩子被欺负的妈妈们认为她们可以用平静、温和的方式来接触对方的家长。她们总是认为只要向暴力孩子的妈妈传达了这样的信息,那些妈妈就会对其孩子的行为做必要的纠正。”这种方式在理想的世界里确实会有效。但现实生活中,会适得其反。
那为何不通过与其他理性的成年人展开有意义的对话来处理呢?
兰德尔现居威尔米特市,他曾在FoxNews,CNN和WTTW的“今夜芝加哥”节目中谈到过欺负弱小的情况。他比喻道:“不幸的是,苹果不会从很远的树上掉到你前面。”他说:“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是在家里学会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克拉克和兰德尔都认为,除了导致同样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从而吓坏他们的孩子之外,家长们并不能通过开展妈妈之间(或者爸爸之间)的交流而加深了解。
克拉克说:“暴力具有向后传递的特性。它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又从下一代人传到下下一代。一个孩子喜欢暴力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暴徒,而他父亲之所以是个暴徒又是因为他祖父也是个暴徒。”
克拉克永远不会忘记在一所郊外的私立学校发生的一次危机:一位母亲决定就她儿子所遭受的折磨与另一位母亲进行交谈。而另一位母亲突然爆发了,尖叫着吐出一些肮脏粗俗的词语,为满走廊的学生做了一个极其恶劣的行为榜样。那一学年因这次暴力事件,造成那两名同学退学,一些老师被辞退。
“零忍耐”原则
在研究出怎样做才能减少“暴君”之前,克拉克和兰德尔认为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克拉克认为,不要教你的儿子或女儿去还击,那样会让问题持续下去。可通过“训练军士”的方法来指导你的孩子如何去应对。兰德尔也认为还击的方法在现在是不实用的。由于被欺负的孩子们大多都在体能上处于弱势,而且不像欺负他们的孩子那样具有侵略性,所以告诉孩子去还击通常都是错误的。他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向欺负我的人还击,这确实有效。但是今天的社会与以往不同了,打架是不被提倡的。现在的学校都提出了‘零忍耐’原则,还击可能会导致你被开除。”
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克拉克认为,最好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如何解决暴力问题。她建议,家长应该更多地以咨询者而不是教育者的身份来参与话题的讨论。关键在于帮助孩子们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交往技能,以此来摆脱烦恼的同伴。
克拉克说:“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己像直升机一样突然降落在孩子的面前,给他这样的信息‘你太没用了,需要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机构里的一名老师,克拉克发起了一项会话课程,通过询问诸如‘你为何会觉得有些孩子令你不愉快’这类的问题来使孩子们自己作出决定。
克拉克建立了精选笑话数据库,目的是抚平那些由于被人欺负而行为古怪孩子的伤痛。她建议孩子们用冷酷、平静地的心态注视镜子中的自己,以及背诵一些应答来对付那些批评的话语,例如“感谢你的分享”或“我从来没这样想过”。对身体上的侵犯如肘击或推挤,可以回答“这样做不好”和“你真的想这样做吗?”说完坚决地走开。如果侵犯变得越来越暴力的话,那就是法律问题了,兰德尔说。如果一个人收到了恐吓电话或邮件,那就应该联系警方。这种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折磨和犯罪性攻击。
他说:“许多关于儿童侵犯的定义已经违背了法律。我宁愿看到第三方来与家长们交谈,他们可以是老师、校长或警察。”
生活的技能
克拉克说,不管孩子是否成为受害者,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将需要一些技巧来抵御侵犯者。他们可能不得不忍耐来自配偶、上司或同事的欺压。
专家建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暴力小孩家长的谈判上。应把精力放在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提高能力和自信上,以便他们长大能战胜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
克拉克说:“不要去激怒一个暴徒,而要帮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暴力做好准备。应教给孩子能使他们受用终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