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走神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1-09-15 孩子厌学原因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上课的游戏导读:孩子上课走神了,这不仅仅是影响学习这么简单,也可能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这是家长们所应该了解的。
儿童上课走神就是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稍有动静就东张西望,人在教室心已经飞到外面去了。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原因是:
(1)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活动。神经系统成熟的延迟和大脑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上课时爱走神。
(2)个体差异:
儿童的气质特征受遗传影响,有的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做事常有始无终;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很有耐心,兴趣专一,喜欢安静。所以,针对儿童的气质特征,老师可以为他多创造一些合理的活动机会,这才是预防儿童上课走神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在一节课中间,这种孩子出现坐不住及走神的现象时,老师可以讲一个笑话,或者叫坐不住的孩子起来回答问题,甚至让他上讲台擦黑板活动,活动。这样再进入紧张的学习时,可以使孩子重新专心起来。
(3)智力因素:
精神发育迟滞可以对儿童的心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其注意力涣散,患儿不能理解老师讲话的内容,不能随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常表现为爱走神。特别是一些不容易发现的边线性智力障碍者更是如此。[范文资源网 Zy185.COm]
(4)心理卫生问题:
也就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使儿童出现上课走神和学习困难。其主要因素包括:志向、兴趣、毅力等方面,这些都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一类孩子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及行为和品行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偷窃等;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上课也容易走神。
(5)不良的教育模式:
这主要是由于父母不适当的或过高的期望值所引起的,使患儿的思想过度紧张,导致儿童厌学,主要表现为上课走神或打瞌睡。另外一些老师不考虑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时间的长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6)躯体疾病:
由于目前饮食过度精细,并且大量的零食中含有色素和食品添加剂,使孩子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偏食,导致儿童贫血、营养不良,使得这些孩子上课走神。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孩子出门蔫的原因
导读:孩子在家和在外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出门后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不少父母会疑惑平时在家活泼可爱的孩子,为何一遇到陌生人就不愿说话,有时还躲躲闪闪。在此,育儿专家分析其中原因,并为你支招。
常受到指责与呵斥
分析:这类孩子通常有过说错话或做错事而受到指责与呵斥的经历,他在一次又一次被否定之后,会不知所措,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聪明,与其说错,还不如沉默。
支招:父母对孩子应多加鼓励,即使他做错事或说错话时,也应委婉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同时,可以先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玩,让孩子树立足够的信心进入社交圈。
过多得到妈妈保护
分析:如果孩子在妈妈面前活蹦乱跳,而与外人沉默寡言,那么多半妈妈是他生活中的代言人。妈妈的行为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孤僻性格,挫败了他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
支招:妈妈首先要调整与孩子的关系。不仅语言上要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叔叔阿姨们打招呼,而且听了大人们说了什么,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譬如他想吃巧克力,妈妈可以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如果他不想去,就吃不到。直到他愿意去做,并且从中发现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对陌生群体表现胆怯
分析:面对热闹的环境和陌生的群体,他们多半表现得胆怯、羞涩和小心翼翼,他不知道怎样融合到集体之中,但是如果有热烈的邀请,他就会和小朋友们开心地玩起来。
支招:妈妈应该找机会让孩子表现其擅长的东西,譬如让他率领小朋友做他已驾轻就熟的游戏,帮他获得权威感;或者孩子画画很好,就为他在家组织一个展览,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画画。很快,其他小朋友就会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他也会因此而获得自信。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3个原因
孩子上幼儿园是否开心,除了环境因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父母用好的方法让孩子在幼儿顺利过度,不仅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环境,还能让父母和老师更轻松。
父母把3岁的华华送入幼儿园。但这里跟家并不一样,不知道上厕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饿了怎么办?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呆在教室里不让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规矩是为什么?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华华心里感到某种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极端的恐惧,会大哭大吵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见的错误做法。例如: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第三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孩子撒谎有原因
导读:孩子犯错了,我们的确会生气,但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在孩子说谎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得歇斯底里,不要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在父母的意愿里,希望孩子犯错了能主动承认,即使没有主动认错,当父母发现并询问时,孩子也应该承认,而不是说谎。
其实用谎言蒙混过关,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即使一个成年人,有时也试图用谎言掩盖偶然犯下的错误,希望事情悄悄地过去,不被人发现。孩子存在同样的侥幸心理,希望自己犯的错不被父母发现,从而免受责备。
因此,向孩子询问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是不明智的,只会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
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考试不及格时,孩子回家后我们不应该问:“你考得怎么样?……你确定?……又说谎!……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考这么糟糕,还撒谎,真是不可救药。”接下来的自然是不愉快的争执。
我们应该直接跟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这样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没考好让父母担心了,他会反思自己在学校的表现。
孩子犯错了,我们的确会生气,但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在孩子说谎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得歇斯底里,不要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为,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
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
导读:孩子正处在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的学习存在困难,这将是不容忽视的大事。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到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解决问题。
儿童学习困难:是指家长和教师共同认为该儿童发生了学习困难问题,轻者考试成绩常在60~70分,或常不及格;重者考试成绩都在60分以下。目前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病率日趋增多。1985年全国抽样调查为5%,1991年有人报道已高达17.3%。学习困难儿童使老师失去信心,家长伤透脑筋,不少学生破罐破摔,说谎、逃学及偷窃等行为占学习困难学生的50%多。儿童学习困难已明显影响到家庭、社会,已构成了社会问题。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只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有学者通过数千例儿童学习困难的情况分析,发现因心理因素引起儿童学习困难者占93.1%,因而智力及特殊性发育障碍造成的学习困难仅占6.9%。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习环境:指学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校风气、社会和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如在整日嘈杂的麻将声中,在父母大声争吵和濒于破裂的家庭中,孩子是不能安心学习的。
(2)学习者因素:指儿童本身智力水平及心理状况等。智力因素:学习困难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儿童在智商低于两个标准差以下,即智商在70分以下时(智商70-90分为边缘状态;90分以上才属正常),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因素受遗传、围产期的损伤及早期教育训练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对人们活动发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行为活动和个性特征都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学习困难儿童应注重儿童心理卫生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教师、家长和学牛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注意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和亲子关系。如果教师和家长给孩子施加刻板的、抽象的教育太多或寄予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尽了全力仍难以达到目标,久而久之,孩子会感到学习太苦,没有意思,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还有的孩子因某种原因或学习方法等问题,不能达到教师和家长的满意程度,常受到讽刺挖苦,或家长常拿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及其他学生攀比,长此以往,孩子不但没有激发起上进心,而且连自尊心也丧失了,导致学习困难。另外,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儿童的影响也较大。父母爱学习,孩子从小必然受到影响。父母常常评论、赞许“读书无用论”等不利于学习的观点,对孩子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容易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
(4)身体疾病:儿童在学校学习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的孩子体弱多病,经常缺课,使得所学的功课连续性间断,学习的内容联系不起来,自然会导致学习困难;有的孩子由于慢性病和先天性疾病,由于没有什么疾病的表现,容易让家长忽略,对这样不健康的儿童采取和健康儿童一样的要求,自然会导致学习困难;另外患病的儿童往往由于缺课的机会多,而患儿的体力又跟不上紧张的学习,使得儿童在压力下引起学习情绪和学习精力降低。
(5)心理发育不良:儿童的心理发育,包括思维、情感、行为、意志、注意力、记忆力、智力、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儿童的智力虽然正常,但儿童在其他心理方面发展偏差,也会影响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