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机会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02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又到了午睡时间,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闭着眼睛静悄悄的躺在床上,听我讲故事。我就想:与其每天拿着故事书照本宣科的念故事给他们听,不如自己编一个讲给她们听!和他们朝夕相处,难忘的是一大堆。今年新来的吴坤丹小朋友很喜欢帮助别人,就拿她来当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吧!
故事里讲述了小丹丹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老师在游戏活动时所发生的事情,有很多情节是讲小丹丹小朋友平时帮助老师“解释班上个别幼儿说的布依话”来编的。小朋友们听到津津有味,这时吴坤丹小朋友知道老师说的是她小脸蛋上表露出兴奋的表情,两只小眼眯成了小柳芽。
起床以后孩子们都过来问我:孔老师!刚才我们午睡时故事里的小丹丹是不是我们班新来的吴坤丹啊?我就问: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吴坤丹小朋友呢?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应为我们班韦清理和查兰稳是布依族不会说汉话他们说的我们也听不懂,都是吴坤丹翻译出来讲给我们听的。我很高兴的说:对!以后谁表现好老师就把他编到故事里。
从那天起,我每天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编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在午睡的时候讲给他们听。由于把他们编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每天不但表现很好、还带着满脸的笑容回家,我觉得我利用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儿教育随笔:抓住教育孩子的机会
幼儿教育随笔:抓住教育孩子的机会
在幼儿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教育孩子,很多时候也会依靠这些事情的。有些事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今日午时在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叫着:老师,你看何处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着,可是他们已跑的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的说嗨,真惋惜没有捉到它。我庆幸蝴蝶没有被捉到。我把孩子们社团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姑且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掩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可见老师的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指导,对造就幼儿观察能力、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着一定的催化剂的作用。
教育随笔: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由于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同时他们没有过过集体生活,也缺乏相应的规则意识,因此经常会看到个别幼儿上课突然就离开了座位,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孩子也在下面随意说话。
刚开始,面对这些乱说话的行为,老师有可能还会耐心的劝说孩子,给他们说道理,有问题要举手说。但时间一长,就慢慢的失去了耐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的反应就是“暴力镇压”。当然我也犯过这样的错,每当孩子上课说话时,我不管他说的是什么,直接来一句“小嘴巴闭闭牢”“一二三不说话”等,强行把孩子们想说的话堵回去了。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孩子天生不爱受约束,爱发言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而我们老师因为自己缺少更多的耐心,因为个别幼儿的乱说话,就否定了大部分幼儿的发言,阻止幼儿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不合适的。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说的确实是没有意义的话,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是这样。因此作为老师,我们看事情要从多方面考虑,不能一概而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孩子发言的时候不光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丰富了他的想象力,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而我们老师用这种不恰当的方式驳回他们的发言,这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非常不好。最严重的是,这样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阻碍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想象力的提升,时间长了,孩子慢慢的就会不爱发言,不愿发言,也不敢发言了。这也会导致孩子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匮乏,学习的积极性也慢慢下降。这样子的后果多严重,多可怕啊!
因此,当我们面对幼儿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因为我们不恰当的行为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细心。教师要学会倾听,给幼儿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自信的发言吧!同时,规则是重要的,需要不停地告诉孩子“有话举手说,老师能看见,会请你说的”“老师请一个坐的好的小朋友来说”。让孩子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不停地提醒,一件事可能需要说很多遍他们才能记住,多一些耐心。
教育随笔: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昨天还是花骨朵,今天早上却开成了一朵美丽的鲜花,孩子们围着刚刚盛开的鲜花,都高兴的赞美鲜花的美丽,还商量着怎样给花浇水。
下午上课前,园长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问我们谁把这朵花撕下来了?虽然园长在说这话的时候满含笑意,但也带着愤怒,我们几个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为别的,就为我们的教育没有达到目的。
这是我们幼儿园今年春天盛开的第一朵鲜花,难怪园长如此心疼,况且我园一直在搞文明礼仪活动,怎能容忍孩子们如此行为。我们几个“研究”了一下,这朵花刚撕下不久,也许是中午孩子们吃过午饭后,趁老师清扫卫生不注意时撕的。可是问过大班的孩子们,他们没有承认的。我想:大班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不可能这样做。我将视线转移到小班孩子的身上,这时,我忽然想到了“志欣”,会不会是他?他平时很调皮,而且刚才他还围着花恋恋不舍得回到教室。
于是我把他到跟前:“志欣,幼儿园里的花是你撕的吗?”志欣没有回答,我想十有八九是他干的,便厉声说:“是不是你撕的?”“不是我,我看到的时候它已经躺在花池外边了,是我把它送回家(花池)的”志欣解释说。“别人怎么没看到,就你看到了,做错了事还不承认。”志欣委屈地哭了。边哭边告诉我,这件事真的不是他干的,还说他们班浩浩也看见了。
第二天,为了证实孩子不是在撒谎,我去小班问过浩浩,证实了志欣确实没有撒谎,我还特地看了看“撕”下的花儿,有虫子咬过的痕迹,至此我终于明白,是我错怪了志欣。
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可是有时孩子们的诚实会因为我们的“神圣不可侵犯”而被蒙受“不白之冤”。我们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可是有时孩子的正确行为会让我们的“不注意”而被“视而不见”。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聪慧的头脑,还要具有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正确处理,更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抓住时机教育孩子
昨天,我带领孩子们去操场练呼啦圈时,瑶瑶不小心碰着了佳佳,在瑶瑶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佳佳就大声斥呵瑶瑶说:“你干什么要碰我!”瑶瑶这时才知道碰着了佳佳并很有礼貌的对任玉佳说:“对不起,我不小心的。”但是,佳佳还是不依不饶的说:“对不起也不行。”把李旭瑶吼的很尴尬,不知所措。这时,我也不得不参与调解啦,我对佳佳说:“佳佳,李旭瑶是不小心碰到了你,而且她已经向你道歉了,你怎么就不能原谅她呢?小朋友之间要团结,互相谅解,那样才是好孩子的。”这时的佳佳虽然不再吼瑶瑶了,那是迫于的我面子,但,我能看出她是不服气的。这一场单方的战争暂时平息了。接下来我们继续练呼啦圈,准备休息,收圈时,佳佳想用使劲扔圈来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时,结果,把圈狠狠的扔在了我的脸上,我疼得捂住了脸,佳佳的脸刷的一下变红了,看得出心里害怕啦,这时,旁边的靖老师把佳佳叫过来说:“快向你王老师说对不起”佳佳乖乖的走到我面前怯怯的说:“王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急忙对她说:“没关系的,我不怪你的。”
我一定不能放过这个教育契机的,我对佳佳说:“佳佳,我这么疼也原谅了你,你也要向老师那样,学会原谅别人的,如果我今天不原谅你的话,你心里一定很难受的是吗?”佳佳点了点头。“所以,你也要原谅李旭瑶好吗?”佳佳使劲的点点头。这时,我能从佳佳的脸上看到她心里的轻松。
教育随笔:请给孩子“说谎”的机会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之前一直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开始会撒谎了?其实,撒谎是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那么,当我们发现孩子撒谎时,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比如说2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就会本能地害怕接下来面临的惩罚。
如果说孩子曾经有过做错事被批评、惩罚的经历,那么,孩子再犯错会自然想到之前的情景,为了不受罚就会用说谎来掩饰。
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他们的表现欲会增强,可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有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所以,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有可能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简单列举了两个孩子成长中的特点,希望父母可以多一些了解避免误会孩子。遇到孩子撒谎,可以尝试这样做:
1、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因为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2、大多数孩子是撒谎就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另外,有的家庭教育要求比较高,有时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感到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很失败,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尽力去做了,即使是错误和失败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3、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在公共场合或其他人面前训斥孩子,最好是在家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孩子聊聊。
4、可以有适当的惩罚措施,但是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来逃避,最好是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用要如何做来代替说谎。
5、不要给孩子扣“撒谎精”“小骗子”的帽子,如果平时总这样反复强调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的心里,以后孩子更不会说真话!”
6、父母要注意不要总是责备孩子撒谎这一点上,也要记得后续的引导,比如这个问题发生了我们要怎么处理?这样的做法胜过对孩子的一味指责。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正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月,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进行了大量的记录。
一.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孩子刚刚脱离家庭,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对于老师、同伴都比较陌生,还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规范。有一些孩子平时是爷爷奶奶带的,平时都用土话交流。因此在语言课上经常出现半句普通话半句土话的回答,比如有这个一个问题:萝卜放在哪里?我班天宇小朋友就说,萝卜放在“铺让(床上)”。还有几个幼儿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在吃午饭的时候,屠昕瑞小朋友就经常会说一句:“老师我吃不饱。”然后我们就非常奇怪的走过去发现他碗里还有饭菜怎么会说吃不饱呢?问他还要添吗?他就摇摇头,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吃饱了不会表达这个意思。听了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例子在小班里举不胜举。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给予孩子及时的纠正,告诉他们正确的该怎么说,让他们理解话的意思。
二.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讲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听的,我们经常在上午第3个活动后、中午睡觉前和下午放学前给幼儿讲一两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听故事,然后我会以故事中的内容向孩子们提问,丰富词汇,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一天我给孩子们讲了《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会响的小路》,幼儿学说了故事中3种小动物走过小路发出的声音,分别为:“窸窣窸窣、踢踏踢踏、吱嘎吱嘎。”幼儿并用动作模仿着走路。在最后讨论时幼儿想象出其他许多小动物也来过小路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而且说的很棒,如:咔喳咔喳、叮咚叮咚的。小雨妈妈第二天还对我说,小雨回家也要在有落叶的路上走,说像小白兔一样的在金黄色小路上跳舞。看来上课真的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啊,对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三.在科学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的课堂上,我问孩子们:“橘子可以剥来吃,那吃完了瓤,橘子皮可以用来做什么啊?”陶缀马上举起小手说:“橘子皮晒干了可以泡茶喝;橘子皮还可以做药、可以制病,感冒咳嗽都可以吃。”像陶缀这样的小朋友还有很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语言表达很有条理,时常让老师感到惊喜。还有很多幼儿能从开始的2个字3个字的回答,现在能够用长句完整的连起来说了。如经常在看图讲故事中问幼儿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园时幼儿会说:“苹果。”现在幼儿能够说:“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幼儿已经慢慢学会用完整的话来回答问题了。三月过去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想,只要我们老师能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差异实施合理的教育,在活动中多给与孩子说话的机会,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培养,我们的孩子的语言将会有更大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教育随笔: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教育随笔: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星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教育随笔:留给孩子创编的机会
留给孩子创编的机会
音乐活动是幼儿十分喜爱的课程之一,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用美妙的歌声,以及欢快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音乐律动,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幼儿又怎样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每次我弹起琴来他们都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的,有时候一边唱歌,就会自己一边做动作。一次,我要上一节音乐课《健康歌》,这段音乐十分富有动感和激情,也是很多孩子熟能生想的。根据歌词,孩子们能很自然的联想到动作应该如何做。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我用引导的方法让幼儿根据歌曲中的歌词表现出来。如:一开始的“左脚预备,右脚预备,全身预备,一二三四”我让幼儿联想到我们平时做操时怎样做的,将律动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孩子就很快能记住了。之后“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也是让幼儿一句歌词的指示表演出来。
这样一节音乐活动幼儿就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已经顺利上完,孩子们更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认为应多给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来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这样便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在其他的方面也应如此。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这片想象的天空中插上美丽的翅膀自由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