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潜伏在孩子身边的6种致癌物,要小心!

发布时间:2021-08-23 幼儿园6的教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虽然宝爸宝妈对孩子的健康和生活尽可能的周全,但是生活环境中有很多潜伏的危机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掉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潜伏在孩子身边的致癌物都有哪些。

1、少去地下车库

环境污染以气体污染最重。颜崇淮指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柏油路面受热后挥发出的气体,以及一些化学清洁剂等中都有毒性,有的甚至致癌。因此,父母首先要避免让孩子吸“二手烟”;其次要尽量避开汽车尾气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别在地下车库长时间停留。此外,私家车,尤其是新车,车内污染问题也很普遍,建议幼儿最好少坐新车。

2、装修少用人造板材

室内环境污染,可能是导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还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生率,降低儿童智力。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一些放射性氡等物质。它们来自复合板材、油漆、涂料、黏合剂以及地砖等。

因此,家庭装修首先要选购合格的装修材料,少用人造板材,别过多使用单一材料;儿童房的家具应以实木为主。装修后,通风一个月再入住。入住前,最好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住进后,可养铁树、吊兰等植物,以吸收有毒气体。

3、不用电热毯

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会发出一定程度辐射,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伤害。比如,在儿童房不要摆电视、电脑,不给孩子用电热毯。冰箱、微波炉离客厅、卧室越远越好,最好能用墙隔开。使用微波炉时,别让孩子呆在附近。电脑屏幕的背面辐射较强,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站在屏幕附近。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机3米以上。

4、塑料制品远离热食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在提防塑料奶瓶时,也别忘了小心其他儿童用塑料制品。买前应观察塑料制品底部的三角回收标志,看三角形里的数字。通常它有1—7之别,分别代表不同类型成分制成的塑料制品,大多数不耐高温,其中代号为5的多用来制作微波炉饭盒,可耐130度高温,但其盖子通常采用质地透明、代号为7的塑料,也就是用来制作奶瓶的“危险品”,最怕受热,应尽量避免盛装热水、热食或被加热。

5、新衣服晒三天再穿

童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上。因此,挑童装,别买做过抗皱和漂白处理的,以素色和没有印花图案的为宜,且图案印花不能太硬。买时先闻一下,若有类似家具城里的刺鼻气味就别买。新衣服买回后,要用清水浸泡10分钟,充分漂洗后再挂到太阳下晾晒3天。

6、玩具颜色别太艳

儿童玩具中含镉、铅的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有意添加这类物质后,能使塑料物更坚固。另一方面,金属玩具、涂有彩色颜料的积木、带图案的气球、图书画册等,常会用到喷漆,而有些漆中就含铅。铅是目前公认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环境毒素之一,可以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

要避免玩具铅超标问题,首先要保证去正规、信誉好的大商场购买玩具,认准3C合格标识,留意警示语,看清玩具上标明的适宜年龄。别买颜色太鲜艳的。

拓展阅读:选玩具的的其他注意事项

基于孩子的性格选择玩具

积木、拼图等玩具可以让孩子变得很安静,适合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但如果孩子的性格本来就有点内向,不爱运动,那就应该适当减少这类玩具的选购,或者限制玩耍时间,让孩子更多地参加户外活动,与外界接触。

选玩具也要分孩子性别

有一些玩具在设计时往往已经考虑了性格因素,比如芭比娃娃适合女生玩,变形金刚是男生的最爱。选玩具时应该考虑性别因素,当发现玩具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有不良影响时,也应该及时从孩子手中拿走这个玩具。

玩具不宜多

现在的孩子从来都不缺玩具,但过多的玩具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反而会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喜新厌旧等不良习惯。所以,即使孩子有很多玩具,也不要一次全拿给他,要让他充分享受每一种玩具的乐趣,并从中探索出更多的玩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镜头回放:隔代抚养中的彤彤

·彤彤虽然还不到五岁,可说话做事俨然大人的口腔和行为。起初,家里人还都以为彤彤比别的孩子聪敏懂事,模仿力强。后来,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彤彤总是行只影单、格格不入。一问她,才知道她觉得跟小孩子玩没意思。

这是因为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彤彤从小体质差,稍有刮风下雨,就闭门不出门。即使太阳天,也最多在树荫下晾晾,怕晒黑了。彤彤走路比同龄孩子要晚得多,走路的姿势很像老太婆,头低垂,身子前倾,踉踉跄跄,总像要摔倒的样子。彤彤最讨厌别人说她的缺点,或者说别的小朋友的优点。如果家里人违抗她的意愿,她就哇哇咬人,或者干脆拒绝吃饭。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体力锻炼,从而失去孩子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彤彤人虽小,却精灵着呢。每当爷爷发火时,彤彤都会看人脸色特别乖巧。事后,还会学着爷爷动怒的样子,逗人发笑。

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等等。

·彤彤到现在都没去上幼儿园,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便是擦鼻涕嘴巴,入厕擦屁股,一概都由老人包办。有一次,孩子自己便后擦完屁股出来很得意的样子。爷爷一看,孩子没经他手就出来了,硬是连拖带拉把她按回去擦屁股。尽管孩子高声大叫自己擦过了,可爷爷说,没刮净得重来,只好让他拨弄一回。

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份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贴心忠告:

年轻的父母,不管你们有多重要的事、有多么忙,都应尽量自己亲自抚养孩子,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养育。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从满足孩子的需要出发,做孩子最合作的伙伴与亲密的朋友。我们才会于不经意中赏识到孩子烂漫的天真和可爱的童趣。

彤彤的爸爸在外地读研究生,妈妈在一所寄宿小学教书,彤彤从一出生就由爷爷和奶奶托管带养。俩老人就这么一个孙女,打心眼里呵护疼爱,真正有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感觉。何况,小家伙能说会道,能编会唱,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

因为有老人照顾彤彤的饮食起居,爸妈也很少操心孩子的生活。尽管老人照料细心,从不喝凉开水,洗手都用温水;即使是夏天,饭菜要是凉了,也必定热了再吃;家里一律坚持使用公筷吃饭。可是彤彤身体不好,老爱感冒生病,隔三差五要去看病打针,还因此住了好几次院。老人生怕孩子吹风受凉后生病,所以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即便是大热天,也不会让孩子对着吹风扇,更不会穿短衣短裤。女孩子爱美,闹着要穿裙子,老人也只好把裙子套在长衣长裤外面。考虑到孩子爱感冒,怕老师照顾不周到,家里决定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就这样,彤彤一直呆在爷爷奶奶身边学诗练字。孩子脑子很聪敏机灵,比同龄在园的孩子知晓得更多的东西;可是动作迟缓,吃饭做事磨磨蹭蹭,说话俨然大人口气,脾气也很坏,动不动就摔打东西,哭闹不休。还动不动就叫爷奶滚开、去死!老人难以应付,凡事迁就忍让,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她。这样以来,老人更是百般不是,无计可施。彤彤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任性、刁蛮与霸道?孩子的天真可爱与童趣都到哪儿去了呢?……

追溯“隔代抚养”的来由

现代社会中,像彤彤这样由爷爷奶奶照管的孩子在城市里普遍多见。这种“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双职工的家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两地分居或缺乏带养经验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多得。就目前看,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尽管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见证“隔代抚养”的不利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老人的心都比较慈、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祖辈们总是备加关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另外,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6~12岁男孩进入了性潜伏期


在生物学上,8~12岁这个阶段被称为男孩的性潜伏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男孩不太关注“性”,因为“性”被疏导到其他活动中去了。当然,这里的其他活动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忙着证明自己是男子汉……

不过,在这一阶段,男孩仍然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疑惑。例如,某天醒来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湿了,床单也湿了很大一片,回想晚上的情况时,他们隐约会记得,自己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明白,男孩很有可能会误以为自己病了,或者认为自己的思想很邪恶。

因此,当男孩10岁左右时,家长就应该向孩子传达“梦遗”的信息了。当然,为了避免男孩尴尬,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梦遗”会把床单弄脏,但这不重要,你可以把床单换掉,直接把脏床单放到洗衣机里就可以了。

另外,在这一时期,值得家长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男孩子常常会用手摩擦*,以获得*,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称不上是一件坏事。然而,很多男孩却把这种行为看做是一件肮脏、羞耻、变态的事情,有时,他们甚至还会因此而产生罪恶感。

因此,家长首先要告诉男孩的是,“*”并不是一件罪恶的事,它能使身体产生*,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这种行为必须在自己的房间,并且在没有第二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做。当然,家长也要从侧面暗示孩子,不要迷恋在这种行为中不能自拔。

3岁前最好把孩子留在身边


教育专家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3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上全托幼儿园,也不要全权交给老人或小保姆抚养。因为3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各种基本的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孩子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如果父母缺席了孩子3岁以前成长的关键期,那么不仅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阴影。

即使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父母也要多抽时间去陪陪孩子,有时间就要和孩子在一起。条件具备的话,不论多苦,最好还是把孩子留在身边吧。

首先,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不利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因为老人往往知识陈旧,保姆通常不会尽心,而且多数保姆知识水平不高。另外,由老人或保姆带大的孩子,往往与父母处不好关系,或者说没有父母和儿女间的那种亲情。

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从小跟着姥姥长大,虽然成绩一直不错,考上了北大,但由于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跟父母一直比较别扭,说话做事总是有些生分。孩子上大学期间偶尔回一次家,与父母闹点矛盾,就马上打电话到姥姥那儿“告状”。这对夫妻非常后悔地说,这也是他们的教训,他们当时因为工作忙,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在姥姥家。虽然同在北京,但他们每周顶多过去看两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门心思养育这个外孙女,虽然养得不错,但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那种亲情。

养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不要为了贪图省事,把孩子交给他人抚养。但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看管孩子怎么办呢?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但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每天如果有两小时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对培养亲子关系、进行启蒙教育,都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其次,一般说来,老人对孩子照顾多,教育少。“隔代亲”使老人对孙辈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溺爱现象非常普遍。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例子:父母想教儿女学点东西,而老人往往说,小乖乖累了,该休息了,明天再学吧。别把眼睛看坏了。还反过来责怪儿女不心疼孩子。也是因为太疼爱孩子的缘故,老人特别看不得孩子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对孩子特别护短。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变得十分自我,忽视别人的意见和感受,最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般老人出于保护孩子而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多出门。这样的孩子从小缺少和同伴的交往,长大后容易变得胆小、懦弱、羞涩、孤僻,甚至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

由于磊磊的父母忙于工作,磊磊被交给奶奶带。磊磊的父亲是独生子,磊磊家也只有磊磊一个男孩儿。因此,奶奶简直把磊磊当成了自己的心头肉。

一次,早饭过后,奶奶带着磊磊外出散步。小磊磊自己太兴奋,挣脱了奶奶的手,一个人跑了起来,奶奶在后面踮着小脚撵孙子。没跑多远,磊磊就摔了个狗吃屎,胳膊也蹭烂了。奶奶步履蹒跚地赶到,扶起地上的小孙子,嘴里不住地说:“宝贝儿,让你别跑你非要跑,这不又摔了!来,奶奶抱,再别乱跑了!痛不痛啊?”

孩子走路时常摔跤或磕着碰着,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不会对孩子这么说,他们往往将之归因于地不平,或路上的东西挡了孩子的道。这使孩子从小产生一种错误的“外归因论”,缺乏抗挫折能力,长大后如果遇到困难和失败,都会归因于外界环境,对社会缺乏适应能力。

在孩子的眼睛里,爸爸如山一般雄伟,妈妈似海一般温暖,爸爸妈妈是无可替代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老人或保姆的知识水平有多高,都无法撼动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是父亲的作用。缺少父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懦弱;而母爱的缺失,会对孩子心理造成重大的伤害,成为孩子一生抹不去的伤痛。

所以说,父母之爱具有不可替代性,绝不可以把婴幼儿期的孩子“寄存”在别人家里,父母应该坚持亲自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类的本能,更是每个父母应该尽到的义务。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怎么办?》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3岁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条件限制,孩子的爸爸被外派了,一个月才回来休假几天。而我要上班,只有周末和下班的时候才能和孩子在一起。其他时间除了上幼儿园,基本是和老人在一起了。而且,老人也在变,原来是爷爷奶奶,今年又换了我爸爸。我爸爸五一后要回去了,又要换人了。这种情况,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我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保证他的身心发展呢?

他今年才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评价很好。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还有注意力集中,举手回答问题等都评语好。老师还说他勇敢,大气。

可是,他并不想上幼儿园。每早上我一起来,他就起来,说怕妈妈走了。有段时间说,喜欢做邮差叔叔,送信。“妈妈,你的信”,每次送信给我,他都会(拿张白纸)读:“妈妈,信里写着:爸爸不上班,妈妈不上班,外公不买菜,宝宝不上幼儿园。”这种信,他送了好几次了!

我基本上回家都是以他为主,陪着他的。因为孩子爸爸不常在家,我当怎样尽量弥补做好爸爸的那份工作呢?毕竟他是男孩子呢!

正思妈妈

赵教授回答——

正思妈妈:您好!

看您的提问,我觉得您的孩子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老师的评价很高。您说您的爱人外派,不常接触孩子,这的确是个缺憾。小孩子一般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但爸爸最好也不要缺席孩子的陪伴与教育。

父亲因工作缺席要设法弥补教育功能的缺失

妈妈和爸爸对孩子的爱,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需要爸爸参与教育。特别是男孩子,更应该多与爸爸接触。现在,我们的许多男孩子缺乏男子汉的气质,原因很简单:就是原因缺乏男人的影响。

孩子一出生首先投入母亲的怀抱,到了幼儿园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小学也是女老师为绝对的“主力军”,中学还好一点,男教师稍微多了一些,但女老师还是“主体”。但总体看,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掉进“女人窝”里了,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您说,上哪里去找“男子汉”的气概呢!

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角度说,我是主张父亲不要把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一推六二五,都交给母亲。父亲不要以为自己是男人,是做大事业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不屑一顾。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是“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当然,您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孩子的父亲不常在家里,让他多陪孩子,也是勉为其难。父亲和母亲角色、性别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也不同,父母共同培养教育孩子,可以做到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孩子得到完整的教育。孩子的父亲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教育功能也会是有缺憾、缺失的,应该设法弥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孩子的父亲回家,要多陪孩子,跟孩子多接触、交流;二是,父亲不在身边时,要多跟孩子介绍父亲平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风格,引导孩子向父亲学习;三是是创造条件,尽量让您的孩子多跟男孩子接触、交往,也可以让孩子的舅舅、叔叔等男性亲戚朋友代替爸爸多与孩子交往、接触。

看护孩子的大人轮换有利于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关于家里看护孩子的大人经常轮换的问题,我认为,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反正都是家里的亲人,谁对他都会很好的,您应该放心。不同的大人教养孩子的习惯、方式方法可能会有不同,但我认为这是个好事,可以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比家长想象的强得多,应当相信这一点。

我的小孙女,从小就是这样。现在她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她到两岁半的时候,就已经换了三个托幼园所。其他的时间,不是我儿子、儿媳看着,就是孩子的姥姥、姥爷看着,要不就是我和她奶奶看着。孩子在哪里都很高兴。经常换换环境,是有好处的。现在,我的孙女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是比较强。

动员孩子上幼儿园可以跟孩子的利益联系起来

至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您应该弄清楚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您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老师一定很喜欢他的,对他的态度也会是好的。按理说,幼儿园应该对他有吸引力。他不想上幼儿园,您还得跟他讲一些道理,当然不是讲大道理,还是要坚持跟孩子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我的小孙女,开始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后来她很高兴去。她说:“妈妈上班去了,挣钱给我买好吃的。”她认可妈妈上班了。让人觉得好象这样教育似乎没有什么思想性,可对小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只能这样,总不能对孩子说“妈妈上班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吧?要跟她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打动孩子,为孩子所接受。告诉孩子,大人孩子都要“上班”,谁也不例外,大人到单位工作是上班,小孩子去幼儿园玩也是“上班”。

跟孩子在一起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另外,您也要注意,就是您下了班,也不要每时每刻都跟孩子形影不离,要让孩子能够离得开您。有的家长总觉得每天上班,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就好象欠了孩子的感情债务一样。不要有这种想法,家长跟孩子就该是“有分有聚”,每时每刻都厮守在一起并不是最好的生活模式。

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孩子对家长太过依恋,一般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是家长离不开孩子,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只要家长离得开孩子,孩子就离得开家长。

做父母的,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只有父母才对孩子好,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才放心。这种想法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四种心理需要


孩子的四种心理需要

一、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得到别人的赞赏;

3、被接受、被尊重;

4、在家里有地位。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

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二、四种不适当行为

1、引起注意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2、报复

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3、争权力

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4、自暴自弃

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相关推荐

  • 从小不在孩子身边亏欠他的句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追求自己梦想同时也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总是感慨亏欠的太多,聚少离多、陪伴少之又少。父母一般都会责备自己没有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那么,您这是在找关于亏欠孩子的心情说说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从小不在孩子身边亏欠他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7-28 阅读全文
  • 孩子燃放烟花时要守在身边的说说短句 当一颗不起眼的小火种在半空中崩裂,随即变幻成一把绿色的大伞在夜空中飞旋。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笑脸,美不胜收。您最近在寻找描绘烟花的文案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燃放烟花时要守在身边的说说短句”,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10-30 阅读全文
  •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镜头回放:隔代抚养中的彤彤 ·彤彤虽然还不到五岁,可说话做事俨然大人的口腔和行为。起初,家里人还都以为彤彤比别的孩子聪敏懂事,模仿力强。后来,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彤彤总是...
    2021-05-14 阅读全文
  • 6~12岁男孩进入了性潜伏期 在生物学上,8~12岁这个阶段被称为男孩的性潜伏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男孩不太关注“性”,因为“性”被疏导到其他活动中去了。当然,这里的其他活动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忙着证明...
    2022-02-05 阅读全文
  • 陪在你身边的句子 我会为你打造一个幸福的世界,让你感受我的爱。~~我想你对这样的句子比较感兴趣吧?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献上陪在你身边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3-06-07 阅读全文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追求自己梦想同时也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总是感慨亏欠的太多,聚少离多、陪伴少之又少。父母一般都会责备自己没有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那么,您这是在找关于亏欠孩子的心情说说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从小不在孩子身边亏欠他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7-28 阅读全文

当一颗不起眼的小火种在半空中崩裂,随即变幻成一把绿色的大伞在夜空中飞旋。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笑脸,美不胜收。您最近在寻找描绘烟花的文案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燃放烟花时要守在身边的说说短句”,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10-30 阅读全文

在孩子身边赏识烂漫的天真 镜头回放:隔代抚养中的彤彤 ·彤彤虽然还不到五岁,可说话做事俨然大人的口腔和行为。起初,家里人还都以为彤彤比别的孩子聪敏懂事,模仿力强。后来,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彤彤总是...

2021-05-14 阅读全文

在生物学上,8~12岁这个阶段被称为男孩的性潜伏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男孩不太关注“性”,因为“性”被疏导到其他活动中去了。当然,这里的其他活动是指: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忙着证明...

2022-02-05 阅读全文

我会为你打造一个幸福的世界,让你感受我的爱。~~我想你对这样的句子比较感兴趣吧?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献上陪在你身边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3-06-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