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活动科学探索区教案

发布时间:2021-08-21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科学探索区教案,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玩磁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好玩的多面镜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

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

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

搭纸桥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

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

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玩斜坡(一)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尝试,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曲直有关。

活动过程:

1、幼儿比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

2、先猜测物体滚动的速度,再动手实验,观察并讨论物体滚动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

3、教师小结:同一种物体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滚动的速度快。

玩斜坡(二)

活动目标:

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

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动目标:

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

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

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神奇的吸管

活动目标:

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

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

跳舞的纸屑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探索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

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飞机是什么样的?"

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

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

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

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气象预报》:大班科学活动气象预报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气象预报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扑克牌站起来》:大班科学活动扑克牌站起来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扑克牌站起来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秘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概要,准备活动,活动内容,注意事项,活动评价,教师活动相关信息,活动过程等内容,观察各种水果的表皮和内部以及截面了解水果的构造。用五种感官感知各种水果的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水果里的秘密教案吧。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玩磁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好玩的多面镜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

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

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

搭纸桥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

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

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玩斜坡(一)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尝试,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曲直有关。

活动过程:

1、幼儿比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

2、先猜测物体滚动的速度,再动手实验,观察并讨论物体滚动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

3、教师小结:同一种物体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滚动的速度快。

玩斜坡(二)

活动目标:

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

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动目标:

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

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

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神奇的吸管

活动目标:

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

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

跳舞的纸屑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探索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

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飞机是什么样的?"

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

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

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

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科学探索区》课件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玩磁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好玩的多面镜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

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

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

搭纸桥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

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

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玩斜坡(一)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尝试,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曲直有关。

活动过程:

1、幼儿比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

2、先猜测物体滚动的速度,再动手实验,观察并讨论物体滚动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

3、教师小结:同一种物体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滚动的速度快。

玩斜坡(二)

活动目标:

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

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动目标:

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

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

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神奇的吸管

活动目标:

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

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

跳舞的纸屑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探索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

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飞机是什么样的?"

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

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

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

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浮与沉》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浮与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求答案。

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难点:学习使用↑↓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水、大盆、石头、叶子、钥匙、玻璃珠、小木块、泡沫板、一元硬币、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一个装水的大盆(提前在水里放石头、叶子、钥匙等),让幼儿观察水里的物体。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会局限于水中的几样物体)。

提问:它们在水里是怎样的?

2、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浮与沉的现象。

(1)出示↑符号表示浮在水面上,↓符号表示沉下去。

(2)操作要求:事先猜想哪些物体是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把猜想的答案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验,最后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示范取一块小木块,请幼儿猜猜木块会是浮还是沉?

(4)教师介绍记录表:这是一张记录表,待会我们把记录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木块浮上来的,就要向下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是沉下去的,就要向下的箭头表示。

3、幼儿自主操作实验。

(1)幼儿按意愿自主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的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如:一元的硬币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的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他物品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了水,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我们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的?

(3)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物品有:叶子、泡沫板、小木块等等

沉下去的物品有:钥匙、玻璃珠、一元硬币等等。

4、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东西浮上来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高兴了,它们也想浮在水面上,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不好?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经验提升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会沉在水里,请幼儿想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去而得救?

谁有很神奇的力量,但水很大,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会沉到水里去,我们也会沉到水里去,这个时候,我们要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我们沉下去而得救?(救生圈、木头、船、脚盆等)。

6、结束。

请朋友回家后继续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沉下去?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风的奥秘》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风的奥秘》

活动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
    2021-09-24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 有关《科学探索区》课件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
    2022-01-20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浮与沉》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浮与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求答案。 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难点:学习使用↑↓记录实...
    2020-04-21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风的奥秘》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风的奥秘》 活动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
    2020-04-21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惯性教案 这是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惯性教案,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思路: “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
    2021-08-16 阅读全文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

2021-09-24 阅读全文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

2022-01-20 阅读全文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浮与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求答案。 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难点:学习使用↑↓记录实...

2020-04-21 阅读全文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风的奥秘》 活动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

2020-04-21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惯性教案,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思路: “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

2021-08-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