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帮宝宝轻松度过恋母阶段

发布时间:2021-08-11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

导读:孩子对妈妈依赖性强,是母子联结(mothes-childloud)紧密的表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只是缠住母亲,而拒绝父亲和家中其他的人,就不好了。

爱缠住你的情况,你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1、是否在你有家时,孩子的起居饮食完全由你一个人照看?

2、当爸爸要照看孩子的时候你拒绝、不给机会,或者对爸爸所做的一切都表示不满的态度?

3、总是不相信孩子爸爸能照看好孩子的能力,有时当着孩子的面会表示出来。

4、只要你在家,孩子的要求就会完全得到满足,而你离开了,就没有人关心他的要求了。所以说到底,孩子老缠住你,不要别人,是你有意无意间造成的。

缠人,或跟脚,只是一个短时期的现象,应该抱着宽畅的心情去满足孩子的愿望。

有人说:“老跟脚会影响孩子的自立观念。”这是不全面的。孩子的自立心是从认为“自己为母亲所接受”这一自信心上萌生的,如果孩子想依存母亲,而常常为母亲所拒绝(不管是什么原因,真正忙也好,故意不接受也好),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不为母亲所接受,没有这种自信心,也就没有自立心了。

为了更好地渡过这一短暂的、只依恋母亲一个人的阶段,可以这样做:

1、从思想上认为孩子依恋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不必为了怕影响孩子自己而躲闪。

2、在家时,要和孩子爸爸一同担当抚养任务,让孩子知道爸爸也爱自己,也应该接受爸爸。

3、树立爸爸的威信。给爸爸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去公园或游乐场的机会,只要爸爸做了一点对孩子有益的事情,就尽是在孩子面前表扬爸爸。

4、当孩子的面要和孩子的爸爸在养育方式上尽量保持一致,不要有矛盾。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一定在孩子不在场时来谈。

5、在要短期离开孩子(如出差)时,分离的几分钟一定要心情平静,和孩子微笑再见。绝不要表示太多的依恋,让他认为你走了,一切都不好了。

6、在你离家以前要对家人做好安排,孩子的生活常规、假日娱乐、游戏阅读,最好和她在家时,基本一样,让他有安全感、有延续性。

7、你出差回来时,要当孩子的面,夸奖爸爸和其他家人对孩子的照顾多么多么好,你多么多么感谢他们。孩子会因为你的夸奖对他们也产生信任、尊敬和爱。这样,他就不会老缠住你一个人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反抗是宝宝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导读: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霉。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霉。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当家长的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3岁幼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们的“意欲”表现出来,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责骂,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会的“规范”压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满足,常会发之于哭、嚷、生气,大人认为孩子太任性了。这时候的孩子就这样困扰在自己的意欲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中,仿佛像个“小大人”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反抗行为是孩子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心理学家曾在2~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

二、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反抗行为强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反抗期,就要让“自我服务”不偏离“唯我独尊”的意识,孩子的反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强迫压制他的反抗,将会“内攻”,反抗心理一旦“内攻”,便长久蕴酿在孩子心里,甚至终使孩子一辈子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儿。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

1.让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应尽量使他“如愿以偿”;鼓励孩子把一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几句。3岁孩子能把一事做完全是了不起的。例如穿鞋着衣,穿外套等均可训练。

2.让孩子帮忙做事

家长可让孩子帮助做简单的事,如“抹桌面”,虽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净,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做。家长要注意他们尚不太关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点,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矫正过来,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为尝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样做事的满足,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良好情绪。

3.凡事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意见,不要过分干涉他,让孩子自己来。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让他去体验一次。例如:此期幼儿尚无“大小观念”,但有时却会吵着要把大洋娃娃装进一个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说“这样不行”,还是让他自己去试装一下,等他试过后就会“知难而退”。这些方法并非讨好孩子、迁就孩子,而是细心地启发。不要用压制他们来度过“反抗期”,只要坚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会有很大进步的。

帮宝宝消除恋物瘾


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的东西紧紧地抱在怀里吗?一旦你从孩子的怀里夺去这些东西,他(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都4岁的叶凡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从1岁时一直玩过的那只玩具熊,尽管在她“百宝箱”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崭新的玩具熊,但她一点也不喜欢。爸爸妈妈极尽“哄劝利诱”之能事,要叶凡放下那只又脏又旧的玩具熊,都遭到了叶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对。

几年来,不论叶凡是到爷爷奶奶那儿还是到叔叔婶婶家,甚至是跟着父母到外地旅行,旧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东西,必须得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甚至用嘴撕咬着才能安静下来。如果她发现旧玩具熊没带,一定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妈妈感慨道:“这孩子有些神经质,真难带。”前不久,妈妈以讲卫生为由,将叶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结果叶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进。

曾经在美国留学的爸爸责怪妻子伤了孩子的心,说:“很多美国家庭的孩子都有恋物瘾,小时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学毕业。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顺其自然。既然孩子觉得抱着旧玩具熊安心,就让她抱着吧。”

可叶凡妈妈仍觉得不舒服——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叶凡没有对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现得如此依恋。她好像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幼儿园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上课时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缩,惟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着旧玩具熊自言自语地躲在角落里,这样的孩子,再过些年,如何如鱼入水般融入社会群体中去呢?

恋物瘾源于缺乏安全感

叶凡的例子绝非个别,她患上的是儿童“恋物瘾”,叶凡妈妈的担忧在年轻父母中也并不特别。

其实,儿童的“恋物瘾”——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此症会使患者怕见生人,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该“恋物瘾”大抵是因为安全感匮乏引起的。以前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瘾”的儿童越来越多。

说到底,儿童“恋物瘾”就是一种轻微孤独症的表现,容易培养出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人格特征。这些幼儿容易出现在:①住房条件宽裕,自1岁起就开始在儿童卧室里单独入睡的家庭;②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的家庭;③虽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开发,但生活中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的家庭;④孩子与暴力动画相伴成长,与电视长期为伍的家庭……

消灭“恋物瘾”三箭齐发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具体方法,你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第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无声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对孩子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被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识到这些,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教宝宝轻松识字有高招


“望子成龙”、“赢在起跑线上”,这些话几乎成了所有中国父母们的共同期盼,于是许多父母都在自己的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筹划着如何教宝宝识字了。

然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你要能够让宝宝轻轻松松地识字,否则教宝宝识字就得不偿失了,甚至还免不了有副作用。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怎样做呢?

莉莉(北京)

举一反三学汉字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举一反三去学习汉字。例如教宝宝认识“休”这个字。首先在一张纸上画一棵树,树下一个人在睡觉。然后指着图画问:“瞧,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一个人和一棵树。”“对,‘人’字怎么写?”“一撇,一捺。”“对,再看这棵树,树也叫做‘木’,你会写‘木’字吗?”“不会。”“让我来教给你。”教完“木”字的写法后,再问:“这个人在树下干什么啊?”“他在睡觉。”“对,睡觉又叫做‘休息’。你瞧,人在木旁就是休。”然后把整个“休”字写出来。这样,宝宝就能够牢牢地把这个字记住了,甚至还能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琛琛妈(上海)

利用广告和商品包装识字

我带琛琛出门,见到广告就给她读;买任何东西也先让她自己看包装上的字,买回来后便把包装上有字的部分剪下来,作为孩子认字和了解各种事物的素材。广告、包装标志都设计巧妙且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何况还有许多奇妙的想像和独到的审美在其中呢。

水木之子(日本)

教汉字要有趣味性

世界上只有汉语和其他很少几种象形文字能促进右脑发展。所以,教宝宝识字不光可以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对于他们大脑总能力和效率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宝宝识字,如果不注意宝宝的年龄特征,会挫伤宝宝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带来许多后遗症,使宝宝不再愿意学习了。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宝宝识字的兴趣,就能够使他们很快学会许多汉字。

朵朵妈(南昌)

“找朋友”,教识字

“找朋友”是个利用已经认识的字来认识新字的办法,适合于已经认识一些汉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认识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许就能很容易读出来了。在此基础上,父母接着让他理解“清”是什么意思,是用在哪里的等等,就比较容易了。

尚春(黑龙江)

识字不能离开阅读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马上用自己学到的字阅读诗歌、童话故事和有关儿童的书籍,宝宝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就会促进宝宝识字的兴趣。爸妈们常常苦恼于教给宝宝生字,没多久就被宝宝遗忘了。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这个道理。当一个孤立的汉字不和其他汉字相联系时,很容易就被遗忘掉。因此,让宝宝尽可能地阅读各种适宜于他们读的书籍十分重要,这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汉字。

李红(山东)

要“趁机而教”

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需要认识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时,他心情舒畅,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识字的时机,“趁机而教”。

青青草(澳大利亚)

模拟声音来认字

我们让孩子模仿风的声音(呜——)、下雨的声音(哗——)、打雷的声音(轰隆——)。父母做示范,让孩子来模仿,在模仿的时候反复强调是什么在响。然后您拿出三张图片,写上相关汉字,教孩子认识“风”、“雨”、“雷”这三个字,并考查孩子是否记住了它们的声音。也可以由您发出声音,让宝宝把相应的汉字找出来。模仿发音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音模仿能力,更容易记住相关的汉字。

丫头家的丫头(湛江)

增强理解力的游戏识字

利用宝宝早已熟悉的识图卡(卡片上半部分是图片,下半部分是文字),先教孩子认识3—5张,然后把字卡的图片和文字部分剪开,让宝宝把图片贴在相应的文字下面。边玩边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宝宝,例如:父母拿着“西瓜”字卡部分,宝宝面前有西瓜、香蕉、橘子三张图片,您可以这样引导:“你知道我是谁吗?我长得圆圆的,外面的衣服是绿色的,里面的肚子是红色的,吃起来可甜了,是宝宝最爱吃的。”在给孩子这些暗示的时候,提示速度要慢一些,直到宝宝把西瓜的图片找出来贴在文字下面。然后再强调“西瓜”两个字。在这里展示的是一种孩子可能会比较喜欢的识字游戏。同时通过描述性语言的引导方式,促进了孩子的推理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狗狗妈(山西)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教孩子认字

我没有特意教宝宝识字,是幼儿园在教。不过我平时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就认识了好多字。最主要的方法有两个:

1、利用教孩子背诵诗歌的机会,教孩子用诵读的方式进行认字。您教宝宝朗诵诗歌的时候,放慢语速,用手顺序指着诗句上的文字。

2、增强孩子对符号的兴趣,宝宝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您可以在自己看报、读杂志的过程中,指着大标题文字让宝宝认识。2岁的孩子可能认识许多字,但识字并不能代替婴幼儿对实际生活的感知。即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运动感知学习仍然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阿明妈(天津)

对付贪玩的孩子

我要看孩子喜欢不喜欢写字,如果他喜欢的话,我一教他就想学。我的孩子属于那种贪玩的,其实贪玩的孩子也是能教的。比如他刚刚只认识头两行字,后面的才懒得学呢,我也不急着逼他,等他愿意静下来的时候再教也不迟。还有,孩子识字了,就不容易糊弄了呢!

麦咪(济南)

自编自演唱儿歌

我家宝宝正好1岁半了,认识东、南、西、北,还有金、木、水、火、土、鞋、宝、妈、天、牛、奶……差不多二十多个字吧;还会自己从1数到30,看到街上的门牌号和电话号码就要念,还会唱两支简单的歌:“鞋儿破,帽儿破”、“小燕子”……我发现教他认字的时候就特别安静,拿本书给他讲故事或者唱儿歌,能一个小时不挪窝。

除此以外的其他时候,这是不可想象的,去了超市他看到认识的字就要大声念出来,老是惹得周围的人惊奇,还老被别人考,以试验他是不是真的认识。其实也没有特意教他什么,只是从宝宝半岁开始,我就买布书给他念,而且念的时候也让他看,念到什么字就用手点中哪个字,布书上没有儿歌的,我就自己编,像什么“小蜜蜂,嗡嗡嗡,采花蜜,真用功;小蜻蜓,尾巴长,吃蚊子,来帮忙;花蝴蝶,真美丽,飞呀飞,去哪里”,还有“星星星星闭上眼睛,月亮月亮不要吵闹,小宝宝要睡觉,闭上眼睛睡着了”,现在他基本上都能自己念出来了,当然口齿还不太清,也只有我才能听懂他的意思。嘻嘻!

兰花花(幼儿园教师)

3~6岁,识字兴趣最浓

婴幼儿完全有能力识字。对于婴幼儿来说,识字是最容易的,然后是听人说话、学人说话,学习写字是最困难的。婴幼儿在识字的过程中,是将字形、字音同实物直接联系起来记忆的,比成人通过逻辑记忆要容易。尽管这种整体识别模式和自然记忆能力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较长,但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看来也并不困难。3—6岁的幼儿正是一群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而阅读正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幼儿在阅读中识字是事半功倍的,因为它不会像单独学生字那样使幼儿感觉到枯燥和困难,反而能使其充满兴趣和信心。

HOLLY妈咪(西安)

父母当老师

我孩子现在4岁,只认得100多个字,不是强迫他学的,也是玩中学习,因为我要上班,他要上幼儿园,所以教他识字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晚饭后,识的字多了,还能与他一起做游戏,比如看谁读得快,那么字卡就归谁。我觉得如果父母有时间的话,当当老师教宝宝认字也未尝不可,但一定不能强迫。

琪琪妈妈(广州)

关于识汉字增智商的资料

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若不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00;若5岁开始学习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10;4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0;3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5—130。看来幼儿学习汉字是可以有效提高其智商的!资料中还说,这是因为汉字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脑部组织进行识记:人们使用的文字通常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图形文字。拼音文字传导的是发音信息,主要刺激大脑左半球,称为“单脑文字”;而作为图形文字代表的汉字,同时传导音、形、意三类信息,同时刺激大脑左右两半球,称为“全脑文字”。很多欧美国家的家长让幼儿学汉字,是兼有学习中华文化、开发幼儿智力两方面考虑的。我们中国的父母,可一定要让宝宝从小识汉字啊。

根据以上“过来人”推荐的高招可以看出。孩子学习认字的过程要自然、轻松。不能让孩子觉得有压力,也不要用物质奖励的形式引导学习。否则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尊重宝宝的学习兴趣,如果宝宝喜欢并且觉得这样的游戏有意思,您就可以继续下去。孩子的学习是一个自然而且自发的过程,您千万不要刻意地提前。也不要僵硬死板地按照专家制订的时间表进行。

宝宝的爬行阶段值得关注


导读: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爬行训练是强壮体魄,完善大脑功能的重要行为训练,在宝宝学爬的过程中,以下两大重点是不容忽视的。

重点一:学爬时机和方法

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

7个月: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提醒: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重点二:父母对宝宝学爬的引导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把一面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镜子(不会打碎的),或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或简单的变脸图形等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这些镜子或图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训练其灵活性。

这种不断转换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宝宝认识周围不同环境的机会,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鲜艳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什么是宝宝心理健康三阶段


婴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对有具体形象的、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理解,对有兴趣的新鲜事物易于兴奋。因此,培养教育时要合理利用自然现象、实物,多样化地给以启发和引导。

婴儿心理健康关键词:母爱

婴儿期(一岁以下)的心理健康是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起点,不仅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并对成人的心理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婴儿对周围事物、人物、环境产生相应的感知能与运动能。客观条件良好,会使婴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与情感,反之会产生烦躁与恐惧。

婴儿期母爱的温暖是首要的因素,如护理、哺乳时母亲的微笑面孔、爱抚动作、亲切的语言,不仅为婴儿提供物质营养同时又培育了心理健康。除母爱外,家庭人员、托儿所保育员等,同样给婴儿以母爱般的护理、照顾,使婴儿情绪愉快,对周围人物产生信任感;反之,则使婴儿变得呆滞、胆小恐惧。

幼儿心理健康关键词:语言

幼儿期(1-3岁)大脑生理结构逐渐发育完善,机体各系统器官加强了调节作用;并且断奶后,开始摄取幼儿饮食,接触周围环境日渐增多,促使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逐渐发育,语言发育更为迅速。

除母爱外,家庭、保教人员应与幼儿交流语言,防止发生口吃此期是关键时期。解答所问或满足合理要求时应亲切耐心,循循善诱,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亲切的环境中,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力以及性格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关键词:性格

学龄前期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功能逐渐平衡,大脑结构继续发育,为大脑机能完善提供了生理基础,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注意力易于分散,易于激动,常表现多言多语,爬上爬下等,此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过程,不能误认为儿童多动症。此期给儿童以正面启发教育,会促进大脑抑制过程优于兴奋过程,能较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动。思维活动仍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尚属初级阶段,

此期安排学习,应在游戏活动、手工作业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如练琴、学画。要因人施教,不能强迫儿童多种内容一起学。学龄前儿童开始形成性格,儿童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父母采取的培育方法,可使儿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父母亲切和蔼、鼓励向上,正确培育则易于引导儿童形成自强上进、活泼开朗的性格;反之儿童经常受到训斥、责骂则易于形成忧虑、违拗的性格。父母与幼教机构对儿童不合理的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及性格特征的形成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灵活变通,教育宝宝会更加轻松


导读:对于宝宝已经上幼儿园的上班妈妈来说,每天早上对孩子说得最多得一句话应该是:“快点!快点!”吧?

对于宝宝已经上幼儿园的上班妈妈来说,每天早上对孩子说得最多得一句话应该是:“快点!快点!”吧?因为我自己也曾经这样,那时猪仔仔刚上幼儿园,而且只有1岁5个月,自己还不会穿衣服,每天早上起来,只好不停地催促他快点,要不,我就迟到了。

这样匆匆忙忙的早上大概持续了两个月。

有一天晚上,猪仔仔洗完澡就不让我帮他穿裤子,要自己穿。我当然抓紧机会,把裤子丢给他自己穿,没想到小家伙竟然真的会穿。我高兴了一个晚上,那时他才1岁8个月。

第二天早上,叫猪仔仔起来,想往常一样帮他穿衣服,穿好衣服,小家伙又要自己穿裤子了。我就把裤子给他,让他自己穿。之后的几天,早上都是他自己穿裤子的,可好景不长,过了一个多星期,他的热情开始退了。一天早上,猪仔仔躺在床上不愿起来,我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对猪仔仔说:“猪仔仔赶快起来,跟妈咪比赛穿裤子好吗?”猪仔仔马上起来说:“好!”于是,我就把裤子给他,边对他说:“等妈咪说123就开始。”可我还没说完,小家伙就已经开始穿裤子了,我在一旁故意大声说:“猪仔仔偷步,不等妈咪。不算,不算。”小家伙在一旁偷笑,我会接着说:“慢点,慢点,不要比妈咪快。”之类的话,就这样他很快就把裤子穿好了。

春节到亲戚家拜年,猪仔仔把裤子弄湿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家伙已经把湿的裤子脱了,于是我就把干净的裤子给他,叫他自己穿。在一旁的PP就反对了,说:“你帮他穿吧,他怎么小,十分钟也穿不了,会着凉的。”我说:“他自己会穿的,不让人帮。”PP见我不听,就走过去要帮猪仔仔穿裤子,确让小家伙推开了,结果,小家伙2分钟不到就把裤子穿好了,为MM争一口气了,PP在一旁不敢出声了。等儿子穿完,我就去亲了他一下,并称赞他说:“奶奶不知道猪仔仔长大了,自己会穿裤子了,真乖!”亲戚都称赞他。

最近,猪仔仔已经会穿衣服了。但有时会把衣服反过来的,我就教他反过来再穿。从此以后,每逢他不肯起来,我就对他说跟他比赛,他就会马上起来了。现在,每天早上只要我帮他穿袜子,其他的基本都是他自己穿的。我就不用担心会迟到了。

相关推荐

  • 五阶段法让你的宝宝轻松学拼音 拼音学习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不少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果为入学后的拼音学习带来困难。但父母们不必为此着急,教孩子学习是不能急躁的,如果父母不掌握方式方法,一味笼统地、大而全地教孩子,肯定会...
    2021-06-02 阅读全文
  • 轻松度过孩子的赌气阶段 在2岁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显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们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而是会毫无缘由地在地上打滚或是大吵大闹。尝试着使他们镇静下来,却只会惹来小淘气们更大的脾气。作为父母,有时也只能听之任之。如果这...
    2021-09-10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过度恋母 孩子出生后,妈妈与宝宝相处时间占绝大部分,宝宝平时若接触的人少,会对母亲存在一种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妈妈在身边。孩子小时候都有一点恋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增多,这种情节会逐渐减弱。但是...
    2022-02-15 阅读全文
  • 如何轻松度过2到4岁的赌气阶段? 导读:孩子的安慰阶段对于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对孩子也同样充满着痛苦。其实,这时孩子的叫嚷并不是不服从父母的表现。 在2岁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显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们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而是会毫无缘由地...
    2021-10-26 阅读全文
  • 轻松带宝宝 轻松带宝宝 不同的妈妈养不同的孩子。 我经常在公园里遇到和我一样遛宝宝的妈妈,交谈中有时会听到她们的诉苦: 夜里要起来很多次,孩子总是不睡觉,不肯吃辅食…… 我想说其实带宝宝也可以很轻松很享受,只要坚...
    2020-11-23 阅读全文

拼音学习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不少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果为入学后的拼音学习带来困难。但父母们不必为此着急,教孩子学习是不能急躁的,如果父母不掌握方式方法,一味笼统地、大而全地教孩子,肯定会...

2021-06-02 阅读全文

在2岁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显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们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而是会毫无缘由地在地上打滚或是大吵大闹。尝试着使他们镇静下来,却只会惹来小淘气们更大的脾气。作为父母,有时也只能听之任之。如果这...

2021-09-10 阅读全文

孩子出生后,妈妈与宝宝相处时间占绝大部分,宝宝平时若接触的人少,会对母亲存在一种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妈妈在身边。孩子小时候都有一点恋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增多,这种情节会逐渐减弱。但是...

2022-02-15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安慰阶段对于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对孩子也同样充满着痛苦。其实,这时孩子的叫嚷并不是不服从父母的表现。 在2岁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显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们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而是会毫无缘由地...

2021-10-26 阅读全文

轻松带宝宝 不同的妈妈养不同的孩子。 我经常在公园里遇到和我一样遛宝宝的妈妈,交谈中有时会听到她们的诉苦: 夜里要起来很多次,孩子总是不睡觉,不肯吃辅食…… 我想说其实带宝宝也可以很轻松很享受,只要坚...

2020-11-2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