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害处
发布时间:2021-08-06 幼儿园车的教案 婴儿早期教育 幼儿园车教案导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母亲通常都将她们的孩子放在背兜里,然后背在背上或者抱在怀里。专家提倡这种“袋鼠式的关爱”,他们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携带孩子的方法。
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过多使用婴儿车和儿童坐椅,而不用可以让婴儿身体与父母保持亲近的背兜,使得婴儿与母亲身体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这项研究认为,经常使用儿童坐椅和各种婴儿车有可能造成婴儿“感觉剥夺”。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英国,10位母亲中至少有8位用儿童坐椅和婴儿车携带婴儿,而不是把婴儿抱在胸前,只有六分之一的母亲经常用背兜或者双手抱孩子。用背兜或者用手抱孩子可以保证母亲和婴儿保持经常性的身体刺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母亲通常都将她们的孩子放在背兜里,然后背在背上或者抱在怀里。专家提倡这种“袋鼠式的关爱”,他们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携带孩子的方法。
伦敦夏洛特女王医院的婴儿护士彻丽·邦德说:“与过去相比,婴儿在椅子上的时间更多,而这个阶段本来是婴儿感觉大脑正在形成、需要刺激的时候。如果父母用背兜携带孩子,那么婴儿的感觉大脑会吸收许多有益信息。但现在婴儿经常接触的是设备而不是人体。尽管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但研究人员担心这些椅子对儿童的健康不利,有可能会使儿童背部出现问题。”
专家警告说,背部问题有可能也会折磨使用背兜的母亲。彻丽说:“一些夹式背兜的问题是婴儿总是滚动。我喜欢带式背兜。现在一些母亲产下孩子后不久便下床走动,我见过许多母亲后背有问题。带式背兜能够保证母亲保持更加良好的体态。”迈阿密医学院触摸研究所主任蒂法尼·克拉克博士对彻丽的观点表示赞同。触摸研究所是一家从事治疗触摸的研究中心,该中心提倡给婴儿按摩。
英国包括黑泽市克莱尔蒙特社区小学以及伦敦南部默顿市加登小学在内的约1000所学校已经开始对全身穿衣服的小学生进行按摩。小学生成对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彼此在对方的头、颈、肩和背进行10分钟的简单按摩。据说参与这项活动的孩子更愿意在学校学习,而且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学习更刻苦,注意力更加集中。克拉克博士说,按摩能刺激迷走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之一)的活动。而迷走神经可以舒缓中枢神经系统。这反过来使心率和血压降低,释放应激激素。这样,心情会更加愉悦,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的成绩会得到提高。血清素的增加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一项题为“触摸力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婴儿年龄越大,母亲给他们按摩的次数就越少。近三分之二的母亲给她们不到6个月大的孩子按摩的频率在每天一次和每周一次之间,而到了孩子6个月至2岁大时,只有不到一半的母亲还能坚持以这种频率给孩子按摩。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多抱婴儿好处多
怕养成抱癖,在婴儿长到2个月时,大多数的妈妈都尽量不抱婴儿。她们把房间整理得漂漂亮亮,摆放许多玩具,就是为了让婴儿养成在床上老实睡觉的习惯。因此,除了吃奶、洗澡之外,就尽量不抱婴儿。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婴儿的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尤其是老实的婴儿,既不生气也不哭闹,当然也就不用抱了。可是,由此小儿会抬头晚、起坐迟。婴儿到了2个月时,每天累计应抱2个小时左右。抱起来时,想看东西的婴儿就要使用颈肌。婴儿被抱着时总是想立起身体,这样就可以锻炼背肌、胸肌和腹肌。婴儿高兴时还会活动双手,这样胳膊的肌肉也就得到了锻炼。因此,常抱小儿对他的运动机能的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抱起小儿时,不要光在屋子里转一转了事,除了寒冬和刮风下雨天之外,最好带小儿去室外。早春、深秋、冬天可以让婴儿晒太阳,但在其他时候不要让婴儿直接受阳光照射。晒太阳时应让婴儿躺在婴儿车中,如果抱着,妈妈的体温和阳光的热量加在一起,会使婴儿体温过高。
常抱婴儿除能促进其运动能力外,还可以开阔婴儿的眼界。老躺在床上的婴儿,其视力范围很小,不利于眼睛的发育。常抱婴儿,使他可以看到室内花花绿绿的东西,尤其到室外,可以看到飞跑的汽车,五颜六色的花草,还可看到别的孩子玩耍,对婴儿来说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这样做,不仅可以刺激婴儿的视力,也可以增加眼肌的活动,既刺激了视神经的发育,也可协调眼肌的活动。
婴儿车导致宝宝“感觉剥夺”
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过多使用婴儿车和儿童坐椅,而不用可以让婴儿身体与父母保持亲近的背兜,使得婴儿与母亲身体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这项研究认为,经常使用儿童坐椅和各种婴儿车有可能造成婴儿“感觉剥夺”。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英国,10位母亲中至少有8位用儿童坐椅和婴儿车携带婴儿,而不是把婴儿抱在胸前,只有六分之一的母亲经常用背兜或者双手抱孩子。用背兜或者用手抱孩子可以保证母亲和婴儿保持经常性的身体刺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母亲通常都将她们的孩子放在背兜里,然后背在背上或者抱在怀里。专家提倡这种“袋鼠式的关爱”,他们称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携带孩子的方法。
伦敦夏洛特女王医院的婴儿护士彻丽·邦德说:“与过去相比,婴儿在椅子上的时间更多,而这个阶段本来是婴儿感觉大脑正在形成、需要刺激的时候。如果父母用背兜携带孩子,那么婴儿的感觉大脑会吸收许多有益信息。但现在婴儿经常接触的是设备而不是人体。尽管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但研究人员担心这些椅子对儿童的健康不利,有可能会使儿童背部出现问题。”
专家警告说,背部问题有可能也会折磨使用背兜的母亲。彻丽说:“一些夹式背兜的问题是婴儿总是滚动。我喜欢带式背兜。现在一些母亲产下孩子后不久便下床走动,我见过许多母亲后背有问题。带式背兜能够保证母亲保持更加良好的体态。”迈阿密医学院触摸研究所主任蒂法尼·克拉克博士对彻丽的观点表示赞同。触摸研究所是一家从事治疗触摸的研究中心,该中心提倡给婴儿按摩。
英国包括黑泽市克莱尔蒙特社区小学以及伦敦南部默顿市加登小学在内的约1000所学校已经开始对全身穿衣服的小学生进行按摩。小学生成对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彼此在对方的头、颈、肩和背进行10分钟的简单按摩。据说参与这项活动的孩子更愿意在学校学习,而且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学习更刻苦,注意力更加集中。克拉克博士说,按摩能刺激迷走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之一)的活动。而迷走神经可以舒缓中枢神经系统。这反过来使心率和血压降低,释放应激激素。这样,心情会更加愉悦,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的成绩会得到提高。血清素的增加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一项题为“触摸力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婴儿年龄越大,母亲给他们按摩的次数就越少。近三分之二的母亲给她们不到6个月大的孩子按摩的频率在每天一次和每周一次之间,而到了孩子6个月至2岁大时,只有不到一半的母亲还能坚持以这种频率给孩子按摩。
幼儿伤害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焦点和误区
1两个焦点:
(1)幼儿园对幼儿应承担什么责任?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入园生活学习,幼儿园就应当承担监护责任。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孩子发生伤害事故,就应当由幼儿园承担赔偿责任。幼儿园也因为没有深入领会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因而面对家长的大额索赔茫然不知所措。
(2)如何认定事故的性质?
部分家长包括代理律师认为,只要幼儿在园出了伤害事故,就是责任事故,常常把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说成是责任事故,以追究幼儿园的过错责任,进行高额索赔。而幼儿园则由于内疚心理,不敢直言“我们没有过错”。
2一个误区
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中,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后,宁愿接受家长高额索赔,也不愿意作为被告而对簿公堂。认为打官司一是影响幼儿园的声誉和生源,二是怕麻烦。一所幼儿园一名幼儿在意外事故中额头受伤在医院缝了一针,园长随即在律师的建议下第一次登门就向家长赔偿300元。她们大概没有认识到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会给幼儿园今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一,使家长在对待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认识上造成误区:只要孩子出事故就是老师没尽到责任,尽了责任就不应该出任何事故;第二,给保教人员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她们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宁愿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出事故也不愿让幼儿园的孩子出事故,甚至有些教师因此而不敢组织幼儿自由活动;第三,这种“私了”的方式会给幼儿园留下无穷的后患。
处理幼儿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
1幼儿园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
幼儿园是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是认定幼儿园承担什么责任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承担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中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相关单位同意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可见,监护人是基于亲权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产生的法定职责,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幼儿属于未威年人,其人身安全应当受到监护人的保护。监护人有义务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对其民事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因此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上了幼儿园,受到伤害或造成他人的伤害部应当由幼儿园负责是一种误解。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其监护职责未经法律程序不能解除,无论孩子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学校,家长都必须履行其监护责任。
幼儿园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在没有依法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也不能承担监护职责。那么,幼儿园应依法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呢?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依法对学生和幼儿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因此幼儿园对幼儿履行的义务和职责是,依据教育法律法规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而不是监护职责。认为幼儿园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责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可见,基于保教机构的设置而产生的幼儿园工作职责与家长的监护职责性质是不同的,职责范围也是不相同的。
2“过错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任原则”
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体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那么,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和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在幼儿伤害事故处理过程中依哪种原则来归责呢?这与是否监护人有什么关系呢?
(1)“过错责任原则”是确定幼儿园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这为过错导致的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过错责任原则是作为认定幼儿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即“有过失就有责任”,“无过失即无责任”。因此,有无过错是确定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如果伤害事故发生,幼儿园存在过错,将根据幼儿园自身过错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必须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承担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由此可见,监护人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也就是说,只要1尔的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无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是否尽到了监护责任,都应承担民事责任。虽然这种责任会因为监护人尽到了责任而减轻,但决不能免除责任。因此,在幼儿园幼儿由于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损害或被他人损害时,应由双方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幼儿园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
3幼儿园教师及相关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无故意或过失行为,是确定幼儿园有无过错的依据。
幼儿园幼儿伤害事故基本分为两类,一是责任事故。即违反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渎职造成的事故。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造成的事故,幼儿园发生此类事故无疑是要承担责任的。另一类是意外事故,即责任事故以外的事故,是不能避免的,不能克服的,不能预见的,它具有客观性,不能被人所把握和控制。此类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将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能够预见幼儿某些行为存在危险却没有及时纠正或引导,导致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那么将根据教师自身过错的大小由幼儿园来承担民事责任。
处理幼儿伤害事故的途径及策略
事实上,当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发生时,无论幼儿园有无过错,幼儿园都要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进行及时救助、最好的医疗,同时赠送营养品促进孩子痊愈并抚慰家长。即便是在幼儿园无过错的情况下,既不向受伤幼儿家长表白自己无过错,也不追究造成伤害的幼儿监护人的责任。然而,遗憾的是受伤害幼儿家长大多提出高额索赔,如幼儿脸部被抓伤,以医生不能断定今后是否会留下疤痕为由提出高额美容费;幼儿受伤缝针治疗,向幼儿园索赔幼儿的精神损失费、父母的精神损失费、祖父母的精神损失费,营养费,误工费,奖金等;甚至还会提出一些在法律上不具有可补偿性的要求。此类家长中不乏从事法律工作者。幼儿园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正确处理好幼儿伤害事故,处理好家园关系。
1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幼儿园应采取的适当措施。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幼儿园应及时救助受伤害幼儿,并同时告知幼儿的监护人。如需缝针治疗,应将幼儿送至具备美容条件的医院,美容针将不会在愈后留下疤痕。如果伤害是另外一名幼儿造成,则应细心抚慰这名幼儿,以免其受到惊吓。
2.家园解决幼儿伤害事故的合理途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当幼儿园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与受伤害幼儿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解决:(1)家园通过协商方式解决;(2)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解决;(3)幼儿家长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3.直面法庭,据理力争。
有这样一个案例:幼儿园中班于上午9点进入操场,在操场边缘的绿草坪上捡拾梧桐树上掉落下来的梧桐花。5岁幼儿李亮正在石桌上摆弄着捡来的梧桐花,一个小班也开始分两组各由一位教师带领进入操场。当3岁半的郭涵看到本班第一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已进人草坪时便跑了过去,途中不小心将李亮碰倒。李亮倒在石凳上,被医院诊断为唇颌面软组织撕裂伤,缝合9针,并将两颗松动的乳牙拔掉。当时操场只有这两个班幼儿活动,秩序井然,教师忠于职守,事故的发生纯属意外,不是由教师的疏漏引起。家长的态度是:(1)幼儿园是监护人(即便不是监护人也有临时监护责任)应负全责;(2)自己的孩子是被郭涵推倒的,说明老师没教育好孩子,是幼儿园的责任事故;(3)缝了9针就应该算责任事故。此事家园双方分歧较大,且家长索赔数额又高。为达成协议,家长提起诉讼,提出5000yi的诉讼请求。
在庭审中法官向园方提问:郭涵小朋友跑,老师制止了吗?园方的态度是:(1)幼儿园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监护权转移之说无法无据;事发全过程证明教师无过失及疏漏,不应承担民事责任;(2)李亮受伤不是郭涵故意推人所致,即便是郭涵所推也改变不了事故的性质,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但不是万能的。孩子即便是推人,并不能证明老师没有教育好孩子。(3)李亮缝9针,幼儿园非常痛心,但认定幼儿园是否有过错要看其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在管理上是否存在过失或疏漏。仅从事故的损害后果出发来认定幼儿园的责任,实际上是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来归责。(4)幼儿在操场跑动是正常的,这是幼儿园操场的用途和功能,是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中必要的活动。郭涵的跑动行为不具有危险性;在他前方的中班幼儿,有的或蹲或走捡拾梧桐花,有的或站或坐摆弄梧桐花,也不具有危险性。老师不去制止是没有错的;郭涵在跑动过程中无意将李亮碰到,这是老师不可预料、不可克服、不可避免的。法院支持了原告精神抚慰金1100元,由郭涵家长支付770元,幼儿园支付:330元。驳回其它诉讼请求。
在另外一起幼儿意外伤害案中,原告起诉书指控幼儿园“断然否认幼儿园有任何责任,并不保证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被告方在庭审答辩中郑重而诚恳地说:“尊敬的原告,你是把孩子送到了列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的集体机构之中来的,不是雇请家庭教师一对一地施教。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在所难免,无论是本被告还是幼儿园的主办单位,都不能向家长承诺和保证幼儿不发生意外伤害;有无过错是确定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
过错责任原则在司法审判中的一个发展是过错推定即如果受害人能证明其所受的伤害是由行为人所至,而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对所造成的损害没有过错,则在法律上就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并就此承担侵权责任。因此作为被告方的幼儿园首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详细阐述事发经过,用事实证明事故发生是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不能预料性的,同时还要阐述幼儿园工作的性质、任务以及教师的工作职责,这将有助于办案人员客观分析案情事实。其次,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幼儿园已证明自己无过错的情况下,应请原告方用事实证明幼儿园过错何在。
古罗马法典中有句名言:“善良与公正是法的艺术”。在处理幼儿伤害事故中我们应首先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努力与幼儿的监护人达成情与法的和谐统一。自觉履行对幼儿的法律义务,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用我们强烈的爱心和高度责任感来保护在园幼儿的安全。只有我们问心无愧,才能在解决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理智地解决家园分歧,构建和谐友好的家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