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过桥
发布时间:2021-08-04 教育随笔 幼儿园说课稿小熊过桥 幼儿教育随笔请放下担心,收起“细心”,放开你的手脚,让他们去尽情的去做,去创造。
做完游戏《小伞兵跳伞》,我让幼儿自由活动,他们把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了“大桥”。听着稀哩哗啦的声音,恐怕出意外,我习惯性的想去阻止。正在犹豫时发现,这座“大桥”已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许多孩子已经准备过桥了,为了不让孩子扫兴,我站在一边警惕的观察着。
瞧!他们玩得多起劲。冬冬他们拿着轮胎也来凑热闹,小心翼翼地滚着轮胎上了“大桥”,居然顺利的通过了。还挥着拳头大喊:“耶,我过桥了!”这下小朋友们纷纷模仿,有的头顶着玩具过桥;有的抱着皮球过桥;还有的背着轮胎过桥;有的踮着脚过桥;有的弯下腰边走边做动作过桥……Www.yJs21.cOm
这时,聪明的赵艺说:“咱们把桥改成弯型的吧。”“哇、好主意!”孩子们七手八脚,不一会儿,一座“弯弯曲曲的九曲连环桥”就建成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玩得热火朝天。
看着快乐的孩子们,我不禁想到:假若一开始制止了他们的做法,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自以为是的“爱”是否束缚了幼儿的手脚?是否把孩子的天性给压抑了呢?不是孩子不愿做、做不到,而是我们不让他们去做。
请放下担心,收起“细心”,放开你的手脚,让他们去尽情的去做,去创造。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教随笔:幼儿教师写随笔
写得好的随笔,这样既鼓励了写作者,又推广了教师身边的经验,让教师觉得更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营造了全国教师互相学习的氛围。
许多幼儿园都要求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并将它作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然而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她们写随笔仅仅是为了应付园领导的检查,因此在写作时,要么是记流水帐似地简单叙述某件事情,要么是查找有关幼教资料,从中东抄一句,西摘一段,揉合在一起完事。这种走过场的做法使写教育随笔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写好教育随笔,首先应充分认识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其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述而且作。我们一些教师常把写教育随笔认为是一种负担,一听说要写教育随笔,她们就说:“我们平时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写东西!”每当教师有这种想法时,园领导就应在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有关文章,让教师认识到“述而且作”的重要意义,让教师明白教育教学与写好随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为只有经常写,才容易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与欠缺,才能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学现象、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经常认真写随笔的教师,她总是时时留心有关教育教学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和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案例,能自觉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成果、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有新的起色和突破。只要教师有心,我想教师作文的时间,总是有的。
二是有感而写。一些教师知道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也想写,可一旦写起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也许一些教师会说,自己每天带孩子,事小又繁琐,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其实写作应该是有感而作,这样写的东西才有血有肉,才有价值。因此,教师在写随笔时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点滴体会,将它写出来,也比东抄西摘来的东西有价值得多。教师要写出真情实感,也须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幼儿生活琐事到活动组织过程,从幼儿园教育到幼儿家庭教育,教师都应注意观察、分析,不断地拓展教育随笔的内容。
三是为用而写。教师要对自己做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转变观念,把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是写随笔的最终目的。当整个幼儿园的教师都形成一种乐写、会写随笔的气氛后,园领导就要引导教师朝写的终极目标方向去努力,即便写随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达到为用而写的目的,我采取的做法:一是在教师的每一篇随笔上写批语,要么肯定优点,要么直言不足,以帮助教师提高写作水平;二是和教师一起探讨随笔的写作技巧;三是在业务学习时学那些
写得好的随笔,这样既鼓励了写作者,又推广了教师身边的经验,让教师觉得更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营造了全国教师互相学习的氛围。
教育随笔:通过爱来教育幼儿
教育随笔:通过爱来教育幼儿
有一种书,应该放在书桌上,旁边一杯清茶,一本笔记,时不时地要摘抄几句,时不时地要停下来思考一番,而且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我还没有看完,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此书爱不释手。其中的赏识教育思想更是本书的精华,它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让赏识常驻心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幼儿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幼儿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前几天我又拿起此书赏读了其中的一篇—《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在此篇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我们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他认为我们教师工作的一大特性就在于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纯粹地说爱他的学生,但是他把学生说成是“无价之宝”,并且,他始终认为孩子的“生活、健康、意志、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教师这一工作,决定于“我们教师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我想他是充满爱心的,没有这种对孩子的爱,怎么能把孩子当成“宝”,怎么能用对“宝”的态度来进行我们的教育。只有把孩子当作“宝”了,那么我们才会去珍惜“它”、呵护“它”,用对“宝”的态度去爱怜“它”,不管怎样我们教师至少应该有颗爱“宝”之心。带着爱“宝”之心,天天去亲近他们,与他们多多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经常会有一些新东西,经常会有一些出色的东西给你惊喜,进入了他们的世界,我们才会发现里面的“宝藏”是如此的丰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教育随笔:过分依赖
我们班有一位叫林的小朋友,已经上过了一年的托班,可是到现在上小班了,每天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还是要哭一哭,从一开学到现在,从来没间断过。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哭一场。
每天哭完了以后,到了幼儿园正常进行教学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好了,不再有人哭了,他还是会有一些情绪,这让我感到奇怪,再怎么说,他都已经上了一年的幼儿园,应该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怎么孩子天天这样哭呢?
后来我向他的妈妈询问了一下,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他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不怎么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早上在家吃完饭再来幼儿园送的很迟,中午很早过来把孩子接回家吃饭,下午也就不来了,根本就没有像现在这样把他放在幼儿园一整天。
而且,现在上小班了,妈妈还是丢不开手,早上来了以后,看孩子一哭,就舍不得走,站在窗户外面看着孩子,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一看到妈妈,就会哭的更厉害。
后来我就找到了他的妈妈,把他的这些情况都和他妈妈说了,他妈妈也表示,确实是因为有些放心不下,怕他吃不好,睡不好。想在那里偷偷的看看,看他是不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帮到孩子,还让孩子不愿意自己独立,和妈妈谈过以后,妈妈表示,以后要在这些方面改进改进,后来,妈妈每次把他送到幼儿园以后,转身就走,一点也不留恋,哭就让他哭一会,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习惯,每次妈妈一走,孩子就开始哭,但是真的看不到妈妈了,过了两分钟,孩子也就不哭了,开始自己吃饭了,
并且每次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马上就对他们提出表扬,这样,慢慢的孩子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了,早上,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也不哭了,还会对妈妈说:妈妈你回家吧,再见,妈妈也很高兴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
其实,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可以做好,家长并不需要去帮忙,去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孩子自己能吃饭就让他自己吃,能自己完成的事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完成呢,这样,在孩子的心中还有一定的成就感,什么事都是你们帮孩子做的话,到最后,只是养成了孩子的一种依赖性。
幼儿教师随笔:过六一节不如这样过
每年的五月,同行们见了面不是喊忙就是喊累,大家都称五月是幼儿教师黑色的五月,说过“六一”节不如说过六一关,教师要过关,幼儿要过关。
五月幼儿教师为什么会喊累喊忙呢?幼儿为什么这个时候有的不爱来园呢?我个人认为:都是老师的思想意识在作怪。教师把六一活动看作是展示自己才能、反映自身素质的大好机会,把幼儿当成道具或工具,在五月,全力以赴的为六一活动做准备,对幼儿进行强化、突击训练。
多少年以来就有人提出六一只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开开心心就行,不必搞什么演出、竞赛等等。我认为这种想法与节日活动的教育目标不一致。如果只让幼儿吃好、玩好,这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区别?立这个节又有什么意义?
在我们幼儿园,多年对六一活动提出“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决不丢掉日常教育教学”的活动宗旨和以班级为单位,家园同乐为主的活动形式,受到家长和同行们的极大赞誉,既让幼儿体验到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又让教师轻轻松松的工作。下面以我这几年带班组织六一活动为例,把我园的六一活动经验向大家做以介绍:
一、把握三大块,年年不重样。
我园六一活动分三部分:全园的展示表演――班级的欢庆汇报――亲子游戏
1、全园的表演体现一个精字。这一部分活动在室外,面向全体的幼儿、家长和上级领导,在当今幼教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我觉得主要是领导的思路开阔,点子多,例如:我们前年举办的是大型团体操,去年举办了特色大比武,今年将举办歌舞表演。
2、班级的汇报体现一个活字。因为空间有限,只在教室里,参加的人员年年是家长和本班的幼儿,所以教师必须头脑要有创意,举办形式要灵活才能吸引住幼儿,辉煌于家长,例如:在小班我班的活动采取是化妆表演,把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来表演;在中班我班组织的形式是我上小舞台,集体的节目有唱歌有舞蹈,两人以上的节目有相声有小品有双簧,个人的节目有弹有拉有吹有唱;在大班我们将举办竞赛大擂台,把艺术、科学、社会、语言、体育等等各方面知识以分组比赛,个人竞争的形式向家长展示,既有知识化又有趣味性。
3、亲子游戏体现一个乐字。六一请家长来不能光让家长坐着看,要让家长和幼儿互动起来。游戏花样多,涉及的内容广,例如:小班有猜脚丫、揪尾巴、击鼓传花……游戏,中班有穿大鞋、夹球跑、袋鼠跳……
二、功夫用在平时里,选材定在课程上。
不管是参加园内大型活动,也不管是组织班内的活动,我们从没有放下和打乱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的作息时间。例如:去年我班选编的舞蹈《尝葡萄》、童话剧《三只小猪》就是教材的内容加工而成,增加了动作、乐段、服装、道具,一个成品的舞蹈和童话剧就在教育活动中出现了。班级组织的活动内容无非是教材上的、活动中的,但是让幼儿化了妆,改变了形象,添加了动作,形式翻了新,增加了乐趣,使看似知识的汇报变成了一场联欢会,一台表演会。
三、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百分之百的幼儿参加。
在以前我也遇到过家长找我让孩子参加表演的情况,可是从我园六一实施这个方案以来没有发现一例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幼儿园六一这一天每位幼儿都展示自己,每位家长都看到自己孩子在快乐地过节。孩子的能力是有大小的,孩子的素质是有差别的,但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请家长帮忙,让家长配合,既让幼儿的节目得到指导和巩固,又密切了家园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在五月你感到忙、累,不妨也试试我园的方案。
幼教随笔:过渡环节:饭后散步
大家都知道饭后散步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因此每次午饭后我们都会引导幼儿进行散步活动,爱跑爱跳是幼儿的天性同时小班幼儿自我控制差,开始发现幼儿饭后在走廊跑跳时,我会用语言提示他们不要这样,但后来我发现当老师提示时,幼儿可以注意自己的行为,但一会儿又会跑跳起来,看了孩子的行为,我不禁开始反思:我是否了解了孩子的兴趣需要,如何把孩子的兴趣需要与他们的散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呢?
来源:
大家都知道饭后散步对人的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因此每次午饭后我们都会引导幼儿进行散步活动,爱跑爱跳是幼儿的天性同时小班幼儿自我控制差,开始发现幼儿饭后在走廊跑跳时,我会用语言提示他们不要这样,但后来我发现当老师提示时,幼儿可以注意自己的行为,但一会儿又会跑跳起来,看了孩子的行为,我不禁开始反思:我是否了解了孩子的兴趣需要,如何把孩子的兴趣需要与他们的散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呢?
过程:
纲要中写到:游戏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游戏,如何把孩子的兴趣需要与他们的散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呢?经过反思,我用纪实贴剪了许多的小脚印形象并把它们贴在走廊的地面上,贴的时候我注意把它们贴成一条竖线,引导幼儿脚跟找脚尖往前走,目标社会领域中也有一点在走的游戏中能平衡控制自己的身体,除了将脚印贴成一竖线,我还将脚印在走廊另一面一个紧挨一个横贴了一条线,引导孩子们用脚边找脚另一边交替走,这样散步活动变的不再枯燥,而成了“我为小鞋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每次散步活动时我会引导他们为小鞋找朋友,在沿脚印走时也就是散步的过程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的兴趣有所减少时,我又开始调整引导方法,引导他们用脚尖、脚跟为小鞋子找朋友等,这样同样的材料同样是散步活动,幼儿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纲要中也指出: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使游戏与他们的新兴趣需要巧妙结合,以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目的。
幼教随笔:田巧玲随笔两篇
可见,放任自流只会助长幼儿的不良习惯,适时的教导会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一、善待每一位幼儿
一个班的小朋友虽然年龄相当,但性格行为习惯却各不相同,我喜欢那些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听话懂事的孩子,我也并不排斥那些任性、好动、脾气暴躁的孩子,反而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让其改掉自身的不足,正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洋洋是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因长期住在爷爷奶奶家,娇惯出许多不良习惯:任性、脾气暴躁、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经常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不依着他就动手打人,天天都有小朋友告他的状。我知道这正是他真实的展现。我没有因此而大动干戈的训斥他,而是在不断的观察,寻找机会帮助他改过自新。《赏识教育》一书中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当我发现他在和小朋友争吵时没有动手打人,只是生气的踢了一下小椅子时,我立刻以赞赏的眼光望着他,夸他进步了,学会了不打小朋友,踢小椅子来解气。当他又一次遇到矛盾,生气的坐在小椅子上时,我又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爱护小椅子了,还能静心消气。当他把玩具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玩时,我集合全体幼儿,赞扬他有好玩的玩具能和好朋友共享,真了不起。渐渐的,快乐开始进入他的内心,微笑挂满了他的脸庞。
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得好:“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应同阳光的使者一样,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无一例外的共同享受阳光的温暖。
二、教育无处不在
这几天,教室里跑闹的孩子少了,原来是描画本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描画本上的奥特曼、孙悟空、机器猫、天线宝宝等动画人物,将孩子们带入了神奇的动画世界,就连不爱画画的东东也经受不住诱惑,拿来了一本“海底世界”的描画本,兴高采烈的说着、画着。
一周以后,当我再看东东描画时,描画本已经换成了天线宝宝。我好奇的问:“你的那个描画本呢?”“我描完拿回家了。”东东说。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在描画课上东东总是最后一个画完,怎么描起画来这么快呢?我带着疑问开始观察,发现东东前两遍描得还挺认真,后来就用水彩笔乱描一通,甚至让别的小朋友给他描,还将里面的白纸撕下扔掉。
于是,当天晚上我来了一次大检查,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拿出描画本来看一看。我边检查边在描的好的页上打☆,并且告诉孩子们:“得到10个☆就可以到老师这儿领奖品;要会保护描画本,不乱撕乱画。用完以后才能换新的描画本。
这一及时的教导改变了很多孩子对描画本的态度,而且孩子们也在不断的描画中锻炼了配色和绘画的能力,部分幼儿的耐心也增强了。
可见,放任自流只会助长幼儿的不良习惯,适时的教导会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随笔:翻过来的饼干
教育随笔:翻过来的饼干
上午点心时间,小组长刚将饼干盘子放到桌上,一组的六个孩子一咕噜伸出手来开始抢饼干。抢到喜欢的面带微笑,没抢到的耷拉着脸,还一个劲地告状:“老师,×××抢我的饼干!”“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老师,这本来就是我的……”
一样的饼干,为什么大家都要去抢呢?仔细一看,饼干上有不同的动物图案——跳跳虎、跳跳兔、小熊维尼……哦,原来是小动物惹的祸啊!
为了平息“抢饼干大战”,我们三位老师多次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引导,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也尝试使用了轮流、合作等方式,可是效果都不佳,争抢问题有增无减。于是乎,我们改用科学熏陶法:“不管什么图案的饼干,吃到肚子里都会消化,最后变成大便,所以抢来抢去毫无意义。”孩子们听后,一脸的诧异,依然一见到饼干就争抢。
无奈,我们三位老师继续商量对策,在园部提供的饼干不变的情况下,难道真的就没有好办法可以让孩子们的争抢问题有所好转吗?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大班的一个老师介绍了她的做法——孩子们不是喜欢抢饼干吗,那是因为他看得见盘里的饼干是什么图案。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将饼干翻个身,将有图案的一面藏在底下,当孩子拿饼干时,翻到哪块就是哪块,当然,拿到不喜欢的也不可以再去翻其他的饼干。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随即将这一做法在班内进行了推广。虽然只是简单地将饼干翻了个身,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每次吃饼干,孩子们就像在玩游戏,认真遵守着我们约定好的游戏规则。大家带着好奇去翻饼干,不管是喜欢或者不喜欢都能欣然接受,脸上少了没抢到心仪图案的落寞,取而代之的是游戏时的其乐融融。
通过这次抢饼干事件,我深深地体会到,和孩子在一起就是这样,不管你是多么的苦口婆心或循循善诱,他们依然会我行我素,但只要一个小小的游戏化的改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为人师者,一定要做一个智者,善于捕捉孩子的特点,善于创新改变。
教育随笔:桥充分体现生活的教育价值
开展这个活动之前,我们请家长做了一个关于七都古桥的调查表,有了这个调查表的前期准备,我想孩子们对七都古桥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不是活动教案中桥有哪些材料造和桥的形状,重点应该放在七都的四座古桥。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来自双塔桥村的,当我出示双塔桥图片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说我认识这座桥或者说我家就在那边的,我走过那座桥,我进去过桥边上的庙等等。于是我们便对于这个双塔桥仔细的聊了起来。我想住在东庙桥村的孩子是不是就能多聊些东庙桥呢。我说起这个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好在学习的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中提到一点,“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这一点中的大概意思就是生活是一个关注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幼儿园活动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加强对生活资源的利用,反之,有生活经验的孩子也能在带有生活化气息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知识。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就体现了生活教育的价值,能直接把生活中见过的表达出来,相比其他班孩子来说就有了优势,能更清楚认识家乡的桥梁。